CN104427124B - 一种控制终端温度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终端温度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7124B
CN104427124B CN201310409005.5A CN201310409005A CN104427124B CN 104427124 B CN104427124 B CN 104427124B CN 201310409005 A CN201310409005 A CN 201310409005A CN 104427124 B CN104427124 B CN 1044271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
temperature control
ddr
strategy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090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7124A (zh
Inventor
周振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40900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2712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87984 priority patent/WO201416133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44271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71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71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71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48Program initiating; Program switching, e.g. by interrupt
    • G06F9/4806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 G06F9/4843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by program, e.g. task dispatcher, supervisor, operating system
    • G06F9/4881Scheduling strategies for dispatcher, e.g. round robin, multi-level priority queues
    • G06F9/4893Scheduling strategies for dispatcher, e.g. round robin, multi-level priority queues taking into account power or heat criteri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6Cooling means comprising thermal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终端温度的方法、装置及终端,其中,该方法包括:在温控功能开启时采用温控策略;在温控功能关闭时采用针对不同应用程序APP分别调节的策略;结合所述温控策略和所述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共同作用来控制终端温度。采用本发明,至少能实现对终端的温度控制,在控制手机终端温度与手机终端的系统性能间进行兼顾。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终端温度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的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控制终端温度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尤其以手机终端为例,硬件配置愈来愈强悍的“多核心、超大屏幕”手机终端越来越多地摆在消费者面前。在获得更好的性能的同时,由于电池技术发展速度相对缓慢,随之突显出来的续航时间短、连续使用过程中(特别是玩3D游戏)手机发热严重、电池耗电量快等功耗问题,成了影响用户体验的“头号杀手”。
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以手机终端为例,至少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在软件层面上降低手机终端功耗的方式主要有:调整屏幕亮度、关闭声音和振动、WLAN等网络连接只在使用时才打开、关闭动画效果如动态壁纸、定期清理后台进程、锁屏后自动调整CPU频率、网络模式选择仅GSM或TD以减少网络切换等等。但是仅凭这些,手机终端的省电效果还是非常有限,比如用户在玩大型的手机游戏时,这些调整方式对于降低功耗几乎无能为力。
若采用现有的温控策略对手机终端进行温度调节,针对手机终端上安装的应用程序而言,在该温控功能关闭的情况下,手机终端温度可能会上升至用户不能接受的程度,发烫现象严重,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在该温控功能开启的情况下,将CPU的工作频率降低到一个预期值,由于降低了CPU的工作频率,手机终端温度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由于CPU的工作频率下降会影响到手机终端的系统性能,即以牺牲性能为代价来换取手机终端功耗的降低,也就是说,采用现有温控策略进行调节,在控制手机终端温度与手机终端的系统性能间无法兼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终端温度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至少能实现对终端的温度控制,在控制手机终端温度与手机终端的系统性能间进行兼顾。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控制终端温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温控功能开启时采用温控策略;
在温控功能关闭时采用针对不同应用程序APP分别调节的策略;
结合所述温控策略和所述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共同作用来控制终端温度。
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采用温控策略时,根据温控策略调节CPU的工作频率至预设值;
所述采用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时,根据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调节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DDR的频率至与当前运行的APP对应的预设值。
其中,所述结合所述温控策略和所述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共同作用来控制终端温度,具体包括:
检测到终端温度达到预设阀值,若温控功能的开关开启,则启用所述温控策略,降低CPU的工作频率至预设值;若温控功能的开关关闭,则启用所述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调出针对不同APP对应设置的适合DDR工作的频率值,将DDR的频率调节至与当前运行的APP对应的频率值。
其中,该方法还包括:若所述启用所述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调出针对不同APP对应设置的适合DDR工作的频率值后,在至少由APP和DDR工作的频率值构成的映射关系中无法找到与选定的APP匹配的APP,则重新开启温控功能的开关,启用所述温控策略;或者,将所述选定的APP添加入所述映射关系中,对所述映射关系进行更新。
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对所述不同APP进行至少包括进程或线程的监控,根据监控结果对所述映射关系进行更新;
对所述映射关系进行更新包括:对进程或线程占用资源达到监控阀值的APP添加入所述映射关系中、对监控周期内进程或线程占用资源未达到监控阀值的APP,从所述映射关系中删除。
一种控制终端温度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温控策略模块,用于在温控功能开启时采用温控策略;
调节模块,用于在温控功能关闭时采用针对不同应用程序APP分别调节的策略;
控制模块,用于结合所述温控策略和所述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共同作用来控制终端温度。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从所述温控策略模块获得采用所述温控策略的输入结果时,根据温控策略调节CPU的工作频率至预设值;从所述调节模块获得采用所述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的输入结果时,根据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调节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DDR的频率至与当前运行的APP对应的预设值。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检测到终端温度达到预设阀值,若温控功能的开关开启,则启用所述温控策略,降低CPU的工作频率至预设值;若温控功能的开关关闭,则启用所述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调出针对不同APP对应设置的适合DDR工作的频率值,将DDR的频率调节至与当前运行的APP对应的频率值。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调出针对不同APP对应设置的适合DDR工作的频率值的情况下,在至少由APP和DDR工作的频率值构成的映射关系中无法找到与选定的APP匹配的APP,则重新开启温控功能的开关,启用所述温控策略;或者,提示所述调节模块将所述选定的APP添加入所述映射关系中,对所述映射关系进行更新。
其中,所述调节模块包括:
用户界面显示子模块,用于显示终端上的所有APP,对需对应设置DDR工作的频率值的不同APP进行选定、或者收到所述控制模块的所述提示获得所述选定的APP,将选定的APP传输给DDR调节策略子模块;
DDR调节策略子模块,用于将选定的APP添加入所述映射关系中,对所述映射关系进行更新。
其中,该装置还包括监控模块,用于对所述不同APP进行至少包括进程或线程的监控,将监控结果传输给用户界面显示子模块;
所述用户界面显示子模块,进一步用于显示所述监控结果及终端上的所有APP,对进程或线程占用资源达到监控阀值的APP进行选定,对监控周期内进程或线程占用资源未达到监控阀值的APP进行删除,并将选定的APP和需删除的APP传输给DDR调节策略子模块;
所述DDR调节策略子模块,进一步用于将选定的APP添加入所述映射关系中,将需删除的APP从所述映射关系中删除。
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上述控制终端温度的装置。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在温控功能开启时采用温控策略;在温控功能关闭时采用针对不同应用程序APP分别调节的策略;结合所述温控策略和所述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共同作用来控制终端温度。采用本发明,结合所述温控策略和所述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共同作用来控制终端温度,从而可以在控制手机终端温度与手机终端的系统性能间进行兼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应用Nvidia Tegra平台的装置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为Nvidia Tegra平台自带的T-Skin进行温控场景下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Profile机制和T-Skin功能相结合进行温控场景下的流程图;
图6为上层应用添加应用程序至Profile机制列表场景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方案的实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一种控制终端温度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在温控功能开启时采用温控策略;
步骤12、在温控功能关闭时采用针对不同应用程序APP分别调节的策略;
步骤13、结合所述温控策略和所述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共同作用来控制终端温度。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所述采用温控策略时,根据温控策略调节CPU的工作频率至预设值;
所述采用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时,根据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调节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DDR的频率至与当前运行的APP对应的预设值。
进一步地,所述结合所述温控策略和所述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共同作用来控制终端温度,具体包括:
检测到终端温度达到预设阀值,若温控功能的开关开启,则启用所述温控策略,降低CPU的工作频率至预设值;若温控功能的开关关闭,则启用所述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调出针对不同APP对应设置的适合DDR工作的频率值,将DDR的频率调节至与当前运行的APP对应的频率值。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在该温控功能开启的情况下,将CPU的工作频率降低到一个预期值,该温控功能关闭的情况下,如果仍然采用单一的温控策略,则手机终端温度可能会上升至用户不能接受的程度,发烫现象严重,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但是温控功能的开关开启,CPU的工作频率下降对手机终端性能会有影响,为了确保终端上应用程序的流畅运行,结合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共同作用来控制终端温度,可以在控制手机终端温度与手机终端的系统性能间进行兼顾。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若所述启用所述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调出针对不同APP对应设置的适合DDR工作的频率值后,在至少由APP和DDR工作的频率值构成的映射关系中无法找到与选定的APP匹配的APP,则重新开启温控功能的开关,启用所述温控策略;或者,将所述选定的APP添加入所述映射关系中,对所述映射关系进行更新。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对所述不同APP进行至少包括进程或线程的监控,根据监控结果对所述映射关系进行更新;
对所述映射关系进行更新包括:对进程或线程占用资源达到监控阀值的APP添加入所述映射关系中、对监控周期内进程或线程占用资源未达到监控阀值的APP,从所述映射关系中删除。
本发明的一种控制终端温度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温控策略模块,用于在温控功能开启时采用温控策略;
调节模块,用于在温控功能关闭时采用针对不同应用程序APP分别调节的策略;
控制模块,用于结合所述温控策略和所述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共同作用来控制终端温度。
对温控策略模块、调节模块和控制模块后续装置实施例有具体描述,不做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用于从所述温控策略模块获得采用所述温控策略的输入结果时,根据温控策略调节CPU的工作频率至预设值;从所述调节模块获得采用所述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的输入结果时,根据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调节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DDR的频率至与当前运行的APP对应的预设值。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检测到终端温度达到预设阀值,若温控功能的开关开启,则启用所述温控策略,降低CPU的工作频率至预设值;若温控功能的开关关闭,则启用所述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调出针对不同APP对应设置的适合DDR工作的频率值,将DDR的频率调节至与当前运行的APP对应的频率值。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调出针对不同APP对应设置的适合DDR工作的频率值的情况下,在至少由APP和DDR工作的频率值构成的映射关系中无法找到与选定的APP匹配的APP,则重新开启温控功能的开关,启用所述温控策略;或者,提示所述调节模块将所述选定的APP添加入所述映射关系中,对所述映射关系进行更新。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模块包括:
用户界面显示子模块,用于显示终端上的所有APP,对需对应设置DDR工作的频率值的不同APP进行选定、或者收到所述控制模块的所述提示获得所述选定的APP,将选定的APP传输给DDR调节策略子模块;
DDR调节策略子模块,用于将选定的APP添加入所述映射关系中,对所述映射关系进行更新。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监控模块,用于对所述不同APP进行至少包括进程或线程的监控,将监控结果传输给用户界面显示子模块;
所述用户界面显示子模块,进一步用于显示所述监控结果及终端上的所有APP,对进程或线程占用资源达到监控阀值的APP进行选定,对监控周期内进程或线程占用资源未达到监控阀值的APP进行删除,并将选定的APP和需删除的APP传输给DDR调节策略子模块;
所述DDR调节策略子模块,进一步用于将选定的APP添加入所述映射关系中,将需删除的APP从所述映射关系中删除。
本发明的一种终端,设置有上述装置。
在此,本发明主要以Nvidia Tegra手机智能平台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终端并不限于手机终端,还包括便携笔记本、IPAD等便携终端,平台也不限定于此处的NvidiaTegra平台。在该Nvidia Tegra平台原有的T-Skin温控策略下,引入应用程序(App)Profile机制,并且开发出对应的上层应用App Picker。本发明是在T-Skin温控策略关闭的情况下,运行终端上某个具体的APP时,可以尽量充分发挥手机终端的硬件性能,不会出现不流畅或卡顿现象,另外由于降低了手机终端的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DDR SDRAM,Double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DDR,在CPU的功率能确保为APP提供良好的应用效果的基础上,兼顾了降低功耗,提升了用户体验。对本段涉及的几个名词进行汇总解释说明:所述Nvidia Tegra是一种型号,代号:Project Kal-El,是NVIDIA在2011MWC上展示的全世界第一款移动四核处理器(4个Cortex-A9核心)。所述T_Skin,为Temperature skin的缩写,即终端表面温度,这里指对终端表面温度进行调节的CPU调频策略。所述App Profile,是App的属性集,比如运行此App时对应的CPU频率值、DDR频率值等等,文中仅用了CPU频率值和DDR频率值这两个属性。所述App Picker是安卓apk应用名称,该应用可以列举出终端中已安装的所有apk,包括apk的应用图标,应用名称及包名,对每一个应用可以勾选,如图2所示,可以对勾选的应用做调节DDR频率处理。
具体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Nvidia Tegra手机智能平台为例进行说明,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
一、T-Skin温控策略:Nvidia Tegra平台的通过调节CPU频率降低终端功耗的温控策略,其原理是终端温度超过某个阈值T时,T-Skin策略会强制降低CPU工作频率,从而降低了功耗。本段的所述阈值T,是终端感觉到发烫严重时的温度,比如55摄氏度,需要符合指定的标准。
二、App Profile机制:在Nvidia Tegra平台原有的T-Skin调节CPU频率的温控策略基础上,引入App Profile机制,可以针对手机终端不同的APP设置更适宜DDR工作的频率值,来降低手机功耗。这个频率值的选择依据可以根据供选择的实测经验值。所述实测经验值即DDR频率实测经验值,DDR工作在某几个频率点上,即硬件所支持的正常工作频率,如Nvidia Tegra3平台的DDR工作的频率值有:25500、51000、102000、204000、266500、380000、533000kHz等等。
三、App Picker上层应用,是作为一个人机交互界面呈现的,以用户体验为导向,开发出对应的上层应用App Picker,在该应用中选中一个APP,就意味着,对于该APP,采用App Profile机制,App Profile的降低DDR频率(给用户的感受是手机发热下降)机制对其起作用,如果不选中,就不采用App Profile机制。
在实际应用中,1)可以根据上述经验值预先设定默认的App的遍历list列表,该表中包括占用功耗大的APP列表,发现存在该占用功耗大的APP在运行,属于APP列表,就类似于黑白名单处理规律,可以理解为该占用功耗大的APP为黑名单,需采用App Profile机制。2)也可以根据上述经验值预先设定默认的App的遍历list列表,该表中包括占用功耗大的APP列表,后续还可以继续添加或者删除APP列表中已有的APP,对默认的APP列表进行更新,类似的,发现存在该占用功耗大的APP在运行,属于更新后的APP列表,需采用App Profile机制。
无论是默认设置的APP列表,还是更新后的APP列表,除了数据内容有所不同,但是针对该表的基本数据格式属性而言,都是具体App的遍历list列表,表中的每项包含对应的DDR频率或者T-Skin开关值,保证在启动应用遍历APP列表中条目list item时,则将系统DDR值或者T-Skin设为对应APP列表中条目中的值,否则,退出此应用或启动其它非列表应用时,恢复DDR或T-Skin开关为原来的初始值。
总之,为了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即至少能实现对终端的温度控制,且避免CPU的工作频率下降对手机终端性能的影响,确保终端上应用程序的流畅运行,本发明引入AppProfile机制,该机制作为平台自身的T-Skin功能的强力助手,两者共同作用以达到性能与功耗的更好的平衡点。另外,配套的上层应用App Picker,为本发明针对应用的控制终端温度(主要是降低终端温度)的方案提供了上层交互界面,方便用户选择要对哪些已安装的APP启用本发明的控制终端温度的方案。
以下对本发明具体举例阐述。
装置实施例: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块原理图,在手机终端上存在默认设置APP列表,以用于调节实现Profile调节机制。该装置至少包括:CPU温控策略模块100,App Profile调节模块110。需要指出的是:CPU温控策略模块100是温控策略模块的细化、App Profile调节模块110是调节模块的细化。
CPU温控策略模块100,也称为Nvidia Tegra平台自身的T-Skin温控策略模块,用于实现基于T-Skin,通过调节CPU的工作频率以控制手机终端的温度,具体的,其实现温控的原理是通过降低CPU频率的方式达到减少功耗以降低温度的目标;App Profile调节模块110包括:由App Profile调节机制组成的DDR调节策略子模块1102,也称为App Profile调节DDR频率温控机制的模块,用于根据App Profile调节机制对DDR频率进行调节,其实现调节的原理是通过调节DDR的频率的方式来达到减少功耗以降低温度的同一目标,但是二者作用原理不同。两个模块CPU温控策略模块100和App Profile调节模块110通过共同作用,将两个模块分别的作用结果输出给控制模块120实现最终的控制,即以实现针对APP的终端温度控制。
App Profile调节模块110还可以包括:用户界面显示子模块1101,也称为AppPicker上层应用模块,用于提供一个用户界面显示给用户,在用户需要随机对默认设置APP列表进行更新设置时,来勾选已有APP或添加APP。
如图3所示,该装置还包括:监控模块113,用于监控目前系统进程和线程,发现某个APP占用进程或线程过多,比如达到预设阀值T1,就提示给用户知道,可以采用弹出对话框的方式或报警提示的方式,此时,用户通过用户界面显示子模块1101提供的用户界面,查看默认设置APP列表是否存在该APP,如果存在则直接勾选,否则,添加该APP。所述预设阀值T1,举例来说,Android Dalvik虚拟机有限制,最多128个线程,一般一个应用里同时启动线程数在5个左右,仅供参考,并不限于此处的举例,根据机型和系统配置有所不同。
图4是Nvidia Tegra平台自带的T-Skin功能的作用流程图,以手机终端为例,该温控策略控制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0,在手机终端运行大型APP(比如3D游戏等);
步骤210运行该APP需要较多的系统资源,增加手机功耗,导致手机终端温度超过阈值T;
步骤220,判断系统自带的T-Skin功能开关是否打开;如果开关打开,则执行步骤230;如果开关关闭,则执行步骤260;
步骤230,系统降低CPU的工作频率以降低系统功耗;
步骤240,系统产热量下降,手机终端温度低于阈值T,则关闭T-Skin功能开关,结束该温控策略控制流程。
执行完步骤240,T-Skin策略有效降低了手机发热,(但是可能会造成手机性能稍许下降);
步骤260,手机终端表面温度会持续升高,若温度超过阈值T,则继续执行该温控策略控制流程。
执行完步骤260,由于手机发烫将严重影响用户体验。也就是说,仅仅凭借T-Skin温控策略来控制手机终端温度的方式,用户对其实际效果不是很满意,依据会耗费功耗,或者系统性能通过减少功耗的举措会受到影响。
与上述平台仅仅调节CPU频率的方式进行温度控制,主要是降低手机终端的温度相比,后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对不同APP控制终端温度的方式,即在运行某个具体的APP时,设置其DDR频率,实现了降低终端温度的目的,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卡顿、不流畅现象的发生,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在减少功耗和系统性能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与现有的温控策略对比来说,上述平台自带的T-Skin温控策略的效果有一定的缺陷,以Nvidia Tegra手机智能平台的AP33为例说明,该AP33平台为Nvidia Tegra系列芯片的一款,该AP33平台拥有4+1个CPU核、1.5G频率、Android4.0系统,该平台本身具有动态电压频率调整(DVFS,Dynamic Voltage and Frequency Scaling)和其特有的T-Skin温控策略。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发现,手机的局部最高温度仍可高达55℃以上,发烫严重。平台自带的T-Skin温控策略,在T-Skin功能关闭的情况下,手机终端温度可能会上升至用户不能接受的程度,严重影响用户体验。随着手机温度的升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系统会开启T-Skin温控策略,用来缓解手机功耗引起的发热,其原理是终端温度超过某个阈值T时,T-Skin策略会强制降低CPU工作频率,从而降低了功耗。
然而,开启T-Skin温控策略,用来缓解手机功耗引起的发热,降低CPU工作频率会影响整个手机的性能,如在运行某些对系统资源有较高要求的应用时,会出现画面不流畅甚至卡顿的现象,直接影响手机的品牌价值。也就是说,在T-Skin功能开启的情况下,由于降低了CPU的工作频率,手机终端温度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即以牺牲性能为代价来换取终端功耗的降低。因此随之带来的是用户体验的大幅下降,大型APP很可能出现不流畅或者卡顿现象。因此,AP33平台现有的仅仅依靠T-Skin调节CPU频率的温控策略对手机终端的温度控制效果不理想,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方法实施例一:
图5是本发明App Profile机制和T-Skin功能相结合的手机终端温度控制方法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0,运行上层应用App Picker;
这里,就App Picker而言,配套的上层应用App Picker,为本发明针对应用的控制终端温度(主要是降低终端温度)的方案提供了上层交互界面(可以是装置实施例中通过用户界面显示子模块来显示该界面),方便用户选择要对哪些已安装的APP启用本发明的控制终端温度方法流程。
步骤310,在App Picker中对手机系统中用户安装的APP进行勾选保存操作;
步骤320,将上一步骤中勾选的APP通过XML文件的形式传递给App Profile,以实现后续App Profile调节机制;
这里,App Profile可以是装置实施例中的DDR调节策略子模块。
步骤330,判断选中的APP是否在App Profile中的App列表中;如果选中的应用在App list中,则执行步骤340;否则,执行步骤350;
步骤340,运行该APP时启动App Profile机制,该机制通过降低DDR频率来降低系统功耗,最终降低终端温度;
步骤350,App Profile机制将不起作用,此时打开系统T-Skin开关;
步骤360,T-Skin通过降低CPU频率以降低系统功耗,最终降低终端温度;
步骤370,T-Skin温控策略与App Profile共同作用降低手机终端温度的方法流程结束。
方法实施例二:
图6是本发明上层应用App Picker添加应用程序至App Profile机制的App列表流程图,可以判断某个APP相对本发明的温控方法是否有效,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0,启动上层应用App Picker;
这里,就App Picker而言,配套的上层应用App Picker,为本发明针对应用的控制终端温度(主要是降低终端温度)的方案提供了上层交互界面(可以是装置实施例中通过用户界面显示子模块来显示该界面),方便用户选择要对哪些已安装的APP启用本发明的控制终端温度方法流程。
步骤410,对系统中安装的APP进行勾选保存操作,并将勾选的应用程序以XML文件的格式传递给App Profile,以实现后续App Profile调节机制;
这里,App Profile可以是装置实施例中的DDR调节策略子模块。
步骤420,判断该APP是否在App Profile中的App list列表中;如果在App表中,则执行步骤430;否则,执行步骤440;
步骤430,运行该APP时,本发明所采用的终端温度控制方法对其有效,发挥降低终端温度的能效;
步骤440,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决定是否将该APP添加至Appt列表;
这里,如果用户决定将APP添加至App列表,则T-Skin温控策略与App Profile共同作用降低手机终端温度的方法对该APP发挥降低终端温度的能效,转入到步骤430;否则,如果用户决定不将此APP添加至App列表,则执行步骤450;
步骤450,运行此APP时,本发明所采用的终端温度控制方法对其不起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控制终端温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检测到终端温度达到预设阀值,若温控功能的开关关闭,采用针对不同应用程序APP分别调节的策略,根据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调节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DDR的频率至与当前运行的APP对应的预设值;
检测到终端温度达到预设阀值,若温控功能的开关开启,则根据温控策略调节CPU的工作频率至预设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温控功能的开关关闭,则继续启用所述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调出针对不同APP对应设置的适合DDR工作的频率值,将DDR的频率调节至与当前运行的APP对应的频率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若所述启用所述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调出针对不同APP对应设置的适合DDR工作的频率值后,在至少由APP和DDR工作的频率值构成的映射关系中无法找到与选定的APP匹配的APP,则重新开启温控功能的开关,启用所述温控策略;或者,将所述选定的APP添加入所述映射关系中,对所述映射关系进行更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对所述不同APP进行至少包括进程或线程的监控,根据监控结果对所述映射关系进行更新;
对所述映射关系进行更新包括:对进程或线程占用资源达到监控阀值的APP添加入所述映射关系中、对监控周期内进程或线程占用资源未达到监控阀值的APP,从所述映射关系中删除。
5.一种控制终端温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温控策略模块,用于在温控功能开启时采用温控策略;
调节模块,用于在温控功能关闭时采用针对不同应用程序APP分别调节的策略;
控制模块,用于结合所述温控策略和所述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共同作用来控制终端温度;
所述结合所述温控策略和所述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共同作用来控制终端温度,包括:检测到终端温度达到预设阀值,若温控功能的开关关闭,采用针对不同应用程序APP分别调节的策略,根据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调节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DDR的频率至与当前运行的APP对应的预设值;检测到终端温度达到预设阀值,若温控功能的开关开启,则根据温控策略调节CPU的工作频率至预设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从所述温控策略模块获得采用所述温控策略的输入结果时,根据温控策略调节CPU的工作频率至预设值;从所述调节模块获得采用所述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的输入结果时,根据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调节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DDR的频率至与当前运行的APP对应的预设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检测到终端温度达到预设阀值,若温控功能的开关开启,则启用所述温控策略,降低CPU的工作频率至预设值;所述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温控功能的开关关闭,若温控功能的开关关闭,则继续启用所述针对不同APP分别调节的策略,调出针对不同APP对应设置的适合DDR工作的频率值,将DDR的频率调节至与当前运行的APP对应的频率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调出针对不同APP对应设置的适合DDR工作的频率值的情况下,在至少由APP和DDR工作的频率值构成的映射关系中无法找到与选定的APP匹配的APP,则重新开启温控功能的开关,启用所述温控策略;或者,提示所述调节模块将所述选定的APP添加入所述映射关系中,对所述映射关系进行更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块包括:
用户界面显示子模块,用于显示终端上的所有APP,对需对应设置DDR工作的频率值的不同APP进行选定、或者收到所述控制模块的所述提示获得所述选定的APP,将选定的APP传输给DDR调节策略子模块;
DDR调节策略子模块,用于将选定的APP添加入所述映射关系中,对所述映射关系进行更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监控模块,用于对所述不同APP进行至少包括进程或线程的监控,将监控结果传输给用户界面显示子模块;
所述用户界面显示子模块,进一步用于显示所述监控结果及终端上的所有APP,对进程或线程占用资源达到监控阀值的APP进行选定,对监控周期内进程或线程占用资源未达到监控阀值的APP进行删除,并将选定的APP和需删除的APP传输给DDR调节策略子模块;
所述DDR调节策略子模块,进一步用于将选定的APP添加入所述映射关系中,将需删除的APP从所述映射关系中删除。
1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权利要求5至1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CN201310409005.5A 2013-09-09 2013-09-09 一种控制终端温度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Active CN1044271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09005.5A CN104427124B (zh) 2013-09-09 2013-09-09 一种控制终端温度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PCT/CN2013/087984 WO2014161332A1 (zh) 2013-09-09 2013-11-27 一种控制终端温度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09005.5A CN104427124B (zh) 2013-09-09 2013-09-09 一种控制终端温度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7124A CN104427124A (zh) 2015-03-18
CN104427124B true CN104427124B (zh) 2019-05-21

Family

ID=51657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09005.5A Active CN104427124B (zh) 2013-09-09 2013-09-09 一种控制终端温度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27124B (zh)
WO (1) WO20141613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0589B (zh) * 2015-03-12 2018-03-0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器参数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100422A (zh) * 2015-05-29 2015-11-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信息提醒方法及智能信息提醒终端
US10133324B2 (en) * 2015-06-29 2018-11-2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Thermal mitigation user experience
US20170019858A1 (en) * 2015-07-15 2017-0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dynamically enabling or disabling a user equipment power saving feature based on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CN106557135B (zh) * 2015-09-29 2019-12-17 北京壹人壹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处理器温度调控方法及装置
CN106959628B (zh) * 2016-01-08 2021-04-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发热控制的方法及终端
CN107135299A (zh) * 2016-02-26 2017-09-05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一种终端温度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095592B (zh) * 2016-05-31 2021-08-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前景应用程序场景同步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6095556A (zh) * 2016-06-20 2016-11-0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终端进程的方法及系统
CN107844364A (zh) * 2016-09-18 2018-03-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终端温度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7479666B (zh) * 2017-06-30 2020-11-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温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329547B (zh) * 2017-07-24 2020-04-17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控制的方法和设备以及移动终端
CN107566622B (zh) * 2017-08-23 2019-12-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199229B (zh) * 2017-09-26 2020-12-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控制单元及温度判定方法
CN108227897A (zh) * 2017-11-29 2018-06-2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显示控制方法、柔性屏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087321A1 (zh) * 2018-10-31 2020-05-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配置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30565B (zh) * 2019-08-07 2021-11-30 深圳市沃特沃德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卡终端的控温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77869B (zh) * 2019-09-16 2021-08-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6917838A (zh) * 2021-06-10 2023-10-20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温度控制方法、拍摄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84393B (zh) * 2021-06-16 2023-11-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异常提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020121B (zh) * 2021-11-02 2023-11-07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云手机服务器温度的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6459A (zh) * 2009-12-14 2011-06-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10422A (zh) * 2011-10-09 2012-06-2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调节运行负荷的方法
CN102968139A (zh) * 2011-07-29 2013-03-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终端的温度的方法及支持该方法的终端
CN103019842A (zh) * 2012-11-29 2013-04-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后台程序整理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40852B1 (ko) * 2011-10-10 2018-03-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모바일 장치의 표면 온도 관리 방법 및 멀티칩 패키지의 메모리 열관리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6459A (zh) * 2009-12-14 2011-06-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的方法和装置
CN102968139A (zh) * 2011-07-29 2013-03-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终端的温度的方法及支持该方法的终端
CN102510422A (zh) * 2011-10-09 2012-06-2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调节运行负荷的方法
CN103019842A (zh) * 2012-11-29 2013-04-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后台程序整理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61332A1 (zh) 2014-10-09
CN104427124A (zh) 2015-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7124B (zh) 一种控制终端温度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0493091A (zh)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TWI592802B (zh) 熱調適服務品質等級
Liu et al. Gearing resource-poor mobile devices with powerful clouds: architectures, challenges, and applications
CN104699218B (zh) 一种任务管理方法及设备
CN105549888B (zh) 组合控件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3096385B (zh) 一种流量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4394675B (zh) 一种终端
CN110534108A (zh) 一种语音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12612214B (zh) 用于功能界面生成的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05093945A (zh) 基于智能云安全地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系统和方法
US20150271094A1 (en) Restricting Network Applications
WO2013026311A1 (zh) 一种应用程序处理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5739956B (zh) 计算机系统的构建智能规则模型的方法及系统
CN110062450A (zh) 5g基站节约能耗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7423128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CN107147921A (zh) 基于切片与智能cdn调度的视频播放加速方法和设备
Liu et al. The SOLIDS 6G mobile network architecture: driving forces, features, and functional topology
CN106101077A (zh) 一种限制应用上网的方法及装置
CN110251941A (zh) 游戏画面自适应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05843599A (zh) 一种降低用户高频操作影响的方法、装置及一种用户终端
CN109039415A (zh) Wifi热点通道模式切换方法及wifi热点产生装置
US20220239565A1 (en) Frame-based network condition indicator for user equipment including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user equipment
CN209545624U (zh) 一种基于家庭私有云的云手机安全存储系统
Kakadia et al. MECCA: mobile, efficient cloud computing workload adoption framework using scheduler customization and workload migration decis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