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6636A - 通信控制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控制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6636A
CN104426636A CN201410382778.3A CN201410382778A CN104426636A CN 104426636 A CN104426636 A CN 104426636A CN 201410382778 A CN201410382778 A CN 201410382778A CN 104426636 A CN104426636 A CN 1044266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or
transmission
data
request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8277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M·巴都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26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66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6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encoded,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38Buffer management for semi-reliable protocols, e.g. for less sensitive applications such as streaming vide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 message

Abstract

一种通信控制装置,该通信控制装置具有:第1取得部,取得表示在从第1通信装置向第2通信装置的第1数据通信中丢失产生的频率的第1通信状况;第2取得部,取得表示在从所述第2通信装置向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第2数据通信中丢失产生的频率的第2通信状况;以及控制部,根据所述第1通信状况和所述第2通信状况,控制从所述第2通信装置向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发送处理,所述发送处理包括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处理,该重发请求消息请求重发在所述第1数据通信中的丢失数据。

Description

通信控制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对在通信路径中途丢失的数据的恢复进行控制的通信控制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恢复数据通信中的丢失,例如从接收装置向发送装置发送请求重发丢失包的消息(重发请求消息)。接收到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装置重发与丢失包相同的包,由此包丢失(数据丢失)得到恢复。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716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69918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51175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根据通信的状况,有时也存在数据丢失无法适当地恢复的情况。
作为非限定性的实施例例举一种能够使用重发请求消息适当地恢复数据通信中的丢失的通信控制装置。
所公开的实施例中的有利的效果和优点将根据本说明书和附图而更加明显。所述有利的效果和/或优点可以分别由所公开的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实施例和特征来披露,而不需要在一个或多个的实施例中说明同一个有利的效果和/或优点。
本申请公开的通信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具有:第1取得部,取得表示在从第1通信装置向第2通信装置的第1数据通信中丢失产生的频率的第1通信状况;第2取得部,取得表示在从所述第2通信装置向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第2数据通信中丢失产生的频率的第2通信状况;以及控制部,根据所述第1通信状况和所述第2通信状况,控制从所述第2通信装置向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发送处理,所述发送处理包括请求重发在所述第1数据通信中的丢失数据的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处理。
另外,这些概括性的或具体的方式也可以以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或者计算机可读的CD-ROM等记录介质来实现,还可以以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及记录介质的任意组合来实现。
本公开的通信控制装置能够使用重发请求消息恰当地恢复数据通信中的丢失。
附图说明
图1A是用于说明数据通信中的丢失的图。
图1B是用于说明自动重发请求的图。
图1C是用于说明自动重发请求的图。
图2A是用于说明丢失数据的重发的图。
图2B是用于说明丢失数据的重发的图。
图2C是用于说明丢失数据的多次重发的图。
图3A是用于说明上行网络的丢失率约为0%时的丢失的图。
图3B是用于说明上行网络的丢失率为1%时的丢失的图。
图3C是用于说明上行网络的丢失率为3%时的丢失的图。
图4是有关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通信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接收装置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通信控制装置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通信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通信控制装置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通信系统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
图13A是表示再现允许时间过长的状况的图。
图13B是表示再现允许时间过短的状况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通信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接收装置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通信控制装置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
标号说明
100输入装置;200、500发送装置(第1通信装置);201、303、501、603发送部;202、301、502、601接收部;203、316、316a、503、613重发控制部;204、302、602测定部;205通知部;300、600接收装置(第2通信装置);310、310a、610通信控制装置;311第1取得部;312第2取得部;313、313a控制部;314第1决定部;315、315a第2决定部;400输出装置;611取得部;612变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具体说明实施方式。其中,有时省略不必要的详细说明。例如,有时省略已经广为公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或者针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这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变得不必要的冗长,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
另外,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均用于示出总括性或者具体性的示例。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及连接方式、步骤、步骤的顺序等仅是一例,其主旨不是限定所请求的范围。并且,下面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之中、在表示最上位概念的独立请求范围中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将被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作为基础的认识)
在数据通信中会存在在通信路径上产生数据丢失的情况。例如,如图1A所示在因特网上进行影像声音数据的发送接收的情况下,有时会产生影像声音数据的丢失(包丢失)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将导致在接收侧再现的影像或者声音紊乱。因此,作为防止这种影像或者声音的紊乱的方法,有自动重发请求(ARQ: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的方法。
图1B、图1C是用于说明ARQ的图。在该ARQ中,接收装置12向发送装置11请求重发丢失数据(图1B),发送装置11向接收装置12重发丢失数据(图1C)。
图2A和图2B是用于说明丢失数据的重发的图。在图2A和图2B中表示发送时序号“0”~“2”的数据包,时序号“1”的数据包产生了丢失。因此,从接收装置向发送装置发送用于请求重发时序号“1”的数据包的重发请求消息。
针对重发请求消息而重发的丢失数据(以下称为“重发数据”)既有(i)没有丢失地到达接收装置12的情况(图2A),也有(ii)再次丢失而未到达接收装置12的情况(图2B)。考虑到这种重发数据的丢失,如图2C所示,多次发送重发数据直到重发数据到达接收装置12是有效的。
但是,在这样多次发送重发数据的情况下,难以恰当地控制发送次数。例如,在发送次数过多的情况下,导致在网络上产生多余的通信量(traffic)。另一方面,在发送次数过少的情况下,产生不能恢复数据丢失的情况。因此,考虑调整重发次数以使适合于来自网络的数据的接收状况。
在专利文献1中,根据由缓冲时间决定的重发请求间隔,不超过最多重发次数而反复发送重发请求。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根据接收侧的延迟时间,决定用于达到所输入的允许丢失率的重发请求的发送次数及发送间隔。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根据与各包的特性(I包、P包等)对应的期望的接收成功概率,决定各包的重发限制次数。
但是,无论是上述哪个方法都是根据网络中的数据的接收状况(下行网络状况:从发送装置接收(下载)数据(例如影像数据)的方向上的网络的状况),决定重发次数。因此,根据上行网络状况(向发送装置发送(上传)数据(例如重发请求消息)的方向上的网络的状况),有时不能恰当地恢复数据丢失。使用图3A~图3C说明这种不能恰当地恢复数据丢失的情况。
图3A表示上行网络的丢失率约为0%的情况。在此,为了实现根据下行网络状况计算出的重发数据的重发次数“2”,接收装置发送两个重发请求消息。此时,上行网络的丢失率约为0%,因而几乎不产生重发请求消息的丢失。因此,在图3A中,所发送的两个重发请求消息全部到达发送装置。然后,发送装置针对到达的各重发请求消息发送重发数据。因此,合计共发送两个重发数据。这两个重发数据中的一个在网络上丢失,最终有一个重发数据到达接收装置。其结果,在图3A中数据丢失得到恢复。
图3B表示上行网络的丢失率为1%的情况。在上行网络的丢失率高到某种程度的情况下,如图3B所示也会产生重发请求消息的丢失。其结果,在发送装置中可能产生不能实现接收装置假定的重发次数(此时为“2”)的情况。在图3B中,接收装置发送的两个重发请求消息中的一个丢失,因而在发送装置中仅发送了一个重发数据。在此,其结果导致重发次数不能应对下行网络的丢失率,重发数据没有到达接收装置。
图3C表示上行网络的丢失率为3%的情况。在上行网络的丢失率更高的情况下,如图3C所示,有可能产生重发请求消息一个也没有到达发送装置,重发数据一个也没有得到发送的情况。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装置具有:第1取得部,取得表示在从第1通信装置向第2通信装置的第1数据通信中丢失产生的频率的第1通信状况;第2取得部,取得表示在从所述第2通信装置向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第2数据通信中丢失产生的频率的第2通信状况;以及控制部,根据所述第1通信状况和所述第2通信状况,控制从所述第2通信装置向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发送处理,所述发送处理包括请求重发在所述第1数据通信中的丢失数据的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处理。
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从第1通信装置向第2通信装置的第1数据通信以及从第2通信装置向第1通信装置的第2数据通信这双方的通信状况(第1通信状况和第2通信状况),控制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处理。因此,在两个通信状况大不相同的情况下,也能够自适应两个通信状况分别控制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处理,能够恰当地恢复数据丢失。例如,能够高效地恢复在因特网通信中产生的影像声音数据的包丢失,能够提高影像及声音的再现质量。
例如,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具有:第1决定部,决定所述丢失数据从所述第1通信装置向所述第2通信装置的重发次数,该重发次数是对应于所述第1通信状况的重发次数;第2决定部,决定所述重发请求消息从所述第2通信装置向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发送次数即请求次数,该请求次数是对应于所述第2通信状况的请求次数;以及重发控制部,按照所述请求次数控制包括表示所述重发次数的信息在内的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
根据该结构,能够决定与第1通信状况对应的丢失数据的重发次数,并能够决定与第2通信状况对应的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次数(请求次数)。因此,能够根据通信状况恰当地决定丢失数据的重发次数和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次数。并且,表示重发次数的信息包含在重发请求消息中,因而能够与重发请求消息到达第1通信装置的次数无关地控制重发次数。因此,能够恰当地控制重发次数,并能够恰当地恢复数据通信中的丢失。
例如,也可以是,所述第1数据通信是包通信,所述第1通信状况包括所述第1数据通信中的第1包丢失率,所述第1决定部决定所述重发次数,以使所述第1包丢失率越大则所述重发次数越多。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用包丢失率决定重发次数,能够恰当地恢复包通信中的包丢失。
例如,也可以是,在将所述重发次数表示为K1、将所述第1包丢失率表示为LR1、并且将所述丢失数据至少一次到达所述第2通信装置的概率的目标值表示为α1的情况下,满足1―(LR1)K1≥α1。
根据该结构,能够决定满足丢失数据至少一次到达第2通信装置的概率的目标值的重发次数,能够恰当地恢复包通信中的包丢失。
例如,也可以是,所述第2数据通信是包通信,所述第2通信状况包括所述第2数据通信中的第2包丢失率,所述第2决定部决定所述请求次数,以使所述第2包丢失率越大则所述请求次数越多。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用包丢失率决定请求次数,能够恰当地恢复包通信中的包丢失。
例如,也可以是,在将所述请求次数表示为K2、将所述第2包丢失率表示为LR2、并且将所述重发请求消息至少一次到达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概率的目标值表示为α2的情况下,满足1―(LR2)K2≥α2。
根据该结构,能够决定满足重发请求消息至少一次到达第1通信装置的概率的目标值的请求次数,能够恰当地恢复包通信中的包丢失。
例如,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决定所述重发请求消息从所述第2通信装置向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发送次数即请求次数,该请求次数是与所述第1通信状况及所述第2通信状况对应的请求次数,所述控制部按照所述请求次数控制所述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用第1通信状况和第2通信状况这双方来决定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次数(请求次数)。即,能够决定与第1通信状况和第2通信状况这双方对应的请求次数。因此,第1通信装置只要每当有重发请求消息到达时就重发丢失数据即可,能够用简单的结构控制重发次数。
例如,所述控制部也可以具有:第1决定部,决定所述丢失数据从所述第1通信装置向所述第2通信装置的重发次数,并且是对应于所述第1通信状况的重发次数;以及第2决定部,使用所述第2通信状况和所述重发次数决定所述请求次数,使得所述重发请求消息到达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次数与所述重发次数一致。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用第1通信状况决定重发次数,并能够使用重发次数和第2通信状况决定请求次数。
例如,所述第2决定部可以使用所述第2通信状况决定第1请求次数,该第1请求次数是所述重发请求消息至少一次到达所述第1通信装置所需的发送次数,所述第2决定部可以通过将所述第1请求次数和所述重发次数相乘,决定作为所述请求次数的第2请求次数。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用第2通信状况决定第1请求次数,通过将重发次数和第1请求次数相乘,能够决定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次数(第2请求次数)。
例如,所述第2通信状况也可以是使用从所述第2通信装置向所述第1通信装置发送的控制消息、并且是用于测定该第2通信状况的控制消息进行测定。
根据该结构,使用用于测定第2通信状况的控制消息测定第2通信状况,因而能够取得准确的第2通信状况。因此,能够恰当地恢复数据通信中的丢失。
另外,这些概括性或具体的方式也可以以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或者计算机可读的CD-ROM等记录介质来实现,还可以以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及记录介质的任意组合来实现。
下面,具体说明包括有关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装置的通信系统的一例。
<结构>
[通信系统的结构]
图4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的结构。在图4中,作为通信系统的一例示出了进行影像声音数据的发送接收的远程显示系统。该远程显示系统具有输入装置100、发送装置200、包括通信控制装置310的接收装置300、和输出装置400。
输入装置100向发送装置200发送影像声音数据。输入装置100例如是数字摄像机、数字照相机、录音机、智能电话、或者平板电脑等。
发送装置200是第1通信装置的一例。具体地讲,发送装置200例如是个人计算机、智能电话、平板电脑、或者通信适配器等。发送装置200通过因特网向接收装置300发送影像声音数据。
接收装置300是第2通信装置的一例。具体地讲,接收装置300例如是个人计算机、机顶盒、盘播放器或录制器、或者通信适配器等。接收装置300将再现从发送装置200接收到的影像声音数据而得到的影像声音信号发送给输出装置400。
输出装置400根据影像声音信号输出影像、声音或者这两者。输出装置400例如是电视机、个人计算机、智能电话、或者平板电脑等。
下面,将从发送装置200向接收装置300的数据通信称为第1数据通信。并且,将从接收装置300向发送装置200的数据通信称为第2数据通信。
下面,更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200和接收装置300的结构。
[发送装置的结构]
发送装置200具有发送部201、接收部202、重发控制部203、测定部204和通知部205。
发送部201将从输入装置100取得的影像声音数据通过因特网向接收装置300发送。具体地讲,发送部201首先发送影像声音数据(通常数据)。并且,发送部201遵从重发控制部203的指示重发影像声音数据(重发数据)。
接收部202从接收装置300接收重发请求消息。然后,接收部202将重发请求消息通知给重发控制部203。所谓重发请求消息是指接收装置300请求重发丢失数据的消息。
另外,接收部202将用于测定第2通信状况的信息通知给测定部204。所谓第2通信状况是表示在从接收装置300向发送装置200的第2数据通信中丢失产生的频率的信息。例如,第2通信状况可以包括从接收装置300向发送装置200的、被分成包之后的数据的通信(以下称为“包通信”)中的包丢失率(以下称为“第2包丢失率”)。在这种情况下,接收部202也可以将从接收装置300接收到的多个包的时序号作为用于测定第2通信状况的信息通知给测定部204。
另外,接收部202也可以接收与重发请求消息不同的控制消息(例如,为了测定第2通信状况而从接收装置300向发送装置200发送的消息)。在这种情况下,接收部202也可以将被分成包之后的多个控制消息的时序号作为用于测定第2通信状况的信息通知给测定部204。即,在这种情况下,第2通信状况是使用从接收装置300向发送装置200发送的控制消息、并且是用于测定该第2通信状况的控制信息进行测定。
重发控制部203在接收到重发请求消息时,通过发送部201向接收装置300重发在从发送装置200向接收装置300的数据通信(第1数据通信)中丢失的数据(丢失数据)。例如,重发控制部203重发在发送部201或者缓冲存储器(未图示)中保存的多个包之中与丢失数据对应的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重发控制部203按照重发请求消息中包含的信息所表示的重发次数,通过发送部201向接收装置300重发丢失数据。
测定部204测定第2通信状况。具体地讲,测定部204例如根据以前从接收装置300到达的多个包的时序号的排列顺序计算丢失包的数量。然后,测定部204例如测定丢失包的数量与总包数(丢失包的数量与到达包的数量之和)之比(以下称为“包丢失率”)作为第2通信状况。
通知部205将由测定部204测定出的第2通信状况通知给接收装置300。即,通知部205向接收装置300发送表示第2通信状况的消息。
[接收装置的结构]
接收装置300具有接收部301、测定部302、发送部303和通信控制装置310。
接收部301从发送装置200接收影像声音数据。另外,接收部301将再现所接收到的影像声音数据而得到的影像声音信号发送给输出装置400。例如,接收部301对编码后的影像声音数据进行解码而生成影像声音信号,并向输出装置400发送该影像声音信号。
并且,接收部301将用于测定第1通信状况的信息通知给测定部302。所谓第1通信状况是指表示在从发送装置200向接收装置300的第1数据通信中丢失产生的频率的信息。例如,在第1数据通信是包通信的情况下,第1通信状况也可以包括从发送装置200向接收装置300的包通信中的包丢失率(以下称为“第1包丢失率”)。在这种情况下,接收部301将从发送装置200接收到的多个包的时序号作为用于测定第1通信状况的信息通知给测定部302。
测定部302测定第1通信状况。具体地讲,测定部302例如根据以前从发送装置200到达的多个包的时序号的排列顺序计算丢失包的数量。并且,测定部302例如测定丢失包的数量与总包数(丢失包的数量与到达包的数量之和)之比(包丢失率)作为第1通信状况。
发送部303遵从通信控制装置310发送重发请求消息。例如,发送部303发送由通信控制装置310生成的重发请求消息。具体地讲,发送部303按照预先设定的一定间隔反复发送重发请求消息直到达到请求次数。并且,例如,发送部303也可以按照由通信控制装置310指示的时间间隔反复发送重发请求消息直到达到请求次数。
并且,发送部303还可以向发送装置200发送用于使发送装置200测定第2通信状况的控制消息。例如,发送部303也可以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反复发送控制消息。
通信控制装置310控制第1数据通信中的丢失的恢复。具体地讲,通信控制装置310控制从接收装置300向发送装置200的、用于请求重发在第1数据通信中的丢失数据的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处理。所谓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处理是指与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有关的处理。例如,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处理也可以包括决定重发请求消息的内容的处理、或者生成重发请求消息的处理。下面,说明通信控制装置310的具体结构。
[通信控制装置的结构]
图5表示实施方式1的通信控制装置310的结构。通信控制装置310具有第1取得部311、第2取得部312和控制部313。
第1取得部311取得第1通信状况。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取得部311从接收装置300的测定部302取得第1通信状况。
第2取得部312取得第2通信状况。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取得部312从发送装置200的通知部205取得第2通信状况。
控制部313根据由第1取得部311及第2取得部312分别取得的第1通信状况和第2通信状况,控制从接收装置300向发送装置200的、用于请求重发在第1数据通信中的丢失数据的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13控制重发请求消息中包含的信息和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次数。
如图5所示,控制部313例如具有第1决定部314、第2决定部315和重发控制部316。
第1决定部314决定从发送装置200向接收装置300的丢失数据的重发次数、而且是对应于第1通信状况的重发次数。例如,第1决定部314决定重发次数,以使第1通信状况所表示的丢失的频率越高则重发次数越多。具体地讲,例如在第1数据通信是包通信、而且第1通信状况包括第1包丢失率的情况下,第1决定部314决定重发次数,以使第1包丢失率越大则重发次数越多。
第2决定部315决定从接收装置300向发送装置200的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次数即请求次数、并且是对应于第2通信状况的请求次数。例如,第2决定部315决定请求次数,以使第2通信状况所表示的丢失的频率越高则请求次数越多。具体地讲,例如在第2数据通信是包通信、而且第2通信状况包括第2包丢失率的情况下,第2决定部315决定请求次数,以使第2包丢失率越大则请求次数越多。
重发控制部316按照由第2决定部315决定的请求次数,控制包括表示由第1决定部314决定的重发次数的信息重发请求消息向发送装置200的发送。在此,重发控制部316以请求次数为上限,通过发送部303反复向发送装置200发送重发请求消息,直到接收到丢失数据。
具体地讲,重发控制部316例如生成包括表示重发次数的信息在内的重发请求消息。并且,重发控制部316按照请求次数将重发请求消息通知给发送部303,由此使发送部303发送重发请求消息。
另外,例如重发控制部316也可以将请求次数和重发次数通知给发送部303。在这种情况下,发送部303只要生成包括表示重发次数的信息在内的重发请求消息即可。并且,发送部303只要按照请求次数向发送装置200发送重发请求消息即可。
<动作>
下面,使用附图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通信系统的动作。
[接收装置的动作]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接收装置300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接收部301从发送装置200接收影像声音数据(S101)。测定部302测定第1通信状况(S102),并判定是否产生了数据丢失(S103)。
在此,在没有产生数据丢失的情况下(S103:否),返回步骤S101。例如,在测定部302没有检测出影像声音数据的丢失的情况下,测定部302依旧继续测定第1通信状况。
另一方面,在产生了数据丢失的情况下(S103:是),通信控制装置310进行重发丢失数据的控制(S104),并返回步骤S101。例如,在测定部302检测出影像声音数据的丢失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装置310执行用于控制丢失数据的重发的处理。关于该步骤S104的通信控制装置310的动作,使用图7进行说明。
[通信控制装置的动作]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通信控制装置310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即,图7表示图6的步骤S104的详细情况。
首先,第1取得部311取得第1通信状况(S201)。所取得的第1通信状况被输入第1决定部314。
然后,第1决定部314使用第1通信状况决定丢失数据的重发次数(S202)。所决定的重发次数被输入重发控制部316。
第2取得部312取得第2通信状况(S203)。所取得的第2通信状况被输入第2决定部315。
第2决定部315使用第2通信状况决定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次数(请求次数)(S204)。所决定的请求次数被输入重发控制部316。
重发控制部316按照请求次数控制包括表示重发次数的信息在内的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S205)。
在此,说明用于决定步骤S202的重发次数及步骤S204的请求次数的具体处理的示例。在该具体例中,第1数据通信和第2数据通信都是包通信,丢失数据和重发请求消息都被分成了包。下面,将被分成包之后的丢失数据和重发请求消息分别称为丢失包和重发请求包。
另外,在该具体例中,第1通信状况包括第1包丢失率LR1。并且,第2通信状况包括第2包丢失率LR2。
首先,说明用于计算使丢失包至少一次到达接收装置300所需要的重发次数K1的方法。第1包丢失率LR1是指,在从发送装置200向接收装置300发送了一次包的情况下该包丢失的概率。因此,在发送了K1次包的情况下,该包全部丢失的概率被表示为(LR1)K1。因此,第1决定部314计算重发次数K1,以满足下面的式(1)。更具体地讲,第1决定部314计算满足下面的式(1)的、重发次数K1的最小值。由此,计算使丢失包至少一次到达接收装置300所需要的重发次数K1。
1―(LR1)K1≥α1     (1)
其中,α1表示丢失包至少一次到达接收装置300的概率(发送成功率)的目标值。该α1也可以是预先决定的值(例如“0.999”)。并且,也可以根据丢失包的重要度等适应性地决定α1。
其次,说明用于计算使重发请求包至少一次到达发送装置200所需要的请求次数K2的方法。第2包丢失率LR2是指,在从接收装置300向发送装置200发送了一次包的情况下该包丢失的概率。因此,在发送了K2次包的情况下,该包全部丢失的概率表示为(LR2)K2。因此,第2决定部315计算请求次数K2,以满足下面的式(2)。更具体地讲,第2决定部315计算满足下面的式(2)的、请求次数K2的最小值。由此,计算使重发请求包至少一次到达发送装置200所需要的请求次数K2。
1―(LR2)K2≥α2     (2)
其中,α2表示重发请求包至少一次到达发送装置200的概率(发送成功率)的目标值。该α2也可以是预先决定的值(例如“0.999”)。并且,也可以根据丢失包的重要度等适应性地决定α2。
[发送装置的动作]
下面,说明接收到重发请求消息时的发送装置200的动作。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200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重发控制部203判定是否接收到重发请求消息(S301)。在此,在没有接收到重发请求消息的情况下(S301:否),反复进行是否接收到重发请求消息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接收到重发请求消息的情况下(S301:是),重发控制部203从重发请求消息取得重发次数(S302)。并且,重发控制部203按照重发次数重发由重发请求消息所确定的丢失数据(S303)。
[通信系统的动作的具体例]
下面,说明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动作的具体例。图9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
在图9中,发送了时序号“0”~“2”的数据包,在时序号“1”的数据包中产生了丢失。因此,接收装置300的通信控制装置310决定重发次数和请求次数。
具体地讲,第1决定部314使用第1数据通信中的第1包丢失率“1%”决定重发次数为“2”。另外,第2决定部315使用第2数据通信中的第2包丢失率“3%”决定请求次数为“4”。其结果是,用于请求重发时序号“1”的数据包的重发请求消息包、而且是包括表示重发次数为“2”的信息在内的重发请求消息包被发送4次。并且,重发请求消息包仅有1次到达发送装置200。
另外,发送装置200的重发控制部203从重发请求消息包取得重发次数“2”。重发控制部203通过发送部201将时序号“1”的数据包(丢失包)发送2次。其结果是,丢失包有1次到达接收装置300。
<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装置310,能够根据从发送装置200向接收装置300的第1数据通信以及从接收装置300向发送装置200的第2数据通信这双方的通信状况(第1通信状况和第2通信状况),控制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处理。因此,在两种通信状况大不相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应于两种通信状况分别控制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处理,能够恰当地恢复数据丢失。
另外,第1决定部314能够决定与第1通信状况对应的丢失数据的重发次数,第2决定部315能够决定与第2通信状况对应的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次数(请求次数)。因此,通信控制装置310能够根据通信状况恰当地决定丢失数据的重发次数和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次数。并且,由于表示重发次数的信息包括在重发请求消息中,因而能够与重发请求消息到达第1通信装置的次数无关地控制重发次数。因此,能够恰当地控制重发次数,并能够恰当地恢复数据通信中的丢失。
<变形例>
下面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在本变形例中,请求次数的决定方法与实施方式1不同。其结果是,在本变形例中,重发请求消息也可以不包含表示重发次数的信息。另外,下面将省略有关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及处理的说明。
图10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通信控制装置310a的结构。通信控制装置310a具有第1取得部311、第2取得部312和控制部313a。
控制部313a决定与第1通信状况及第2通信状况对应的、从接收装置300向发送装置200的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次数(请求次数)。并且,控制部313a按照所决定的请求次数控制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控制部313a具有第1决定部314、第2决定部315a和重发控制部316a。
第1决定部314与实施方式1同样决定对应于第1通信状况的重发次数。
第2决定部315a使用第2通信状况和重发次数决定请求次数,使得重发请求消息到达发送装置200的次数与由第1决定部314决定的重发次数一致。即,第2决定部315a调整使用第2通信状况(不使用第1通信状况)所决定的请求次数,以使由第1决定部314决定的重发次数越多则请求次数越多。
例如,第2决定部315a首先决定使重发请求消息至少一次到达发送装置200所需要的发送次数即第1请求次数。然后,第2决定部315a将所决定的第1请求次数和由第1决定部314决定的重发次数相乘,由此决定第2请求次数。该第2请求次数在控制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时使用。
重发控制部316a按照由第2决定部315a决定的第2请求次数,控制重发请求消息向发送装置200的发送。在该重发请求消息中可以不包括表示重发次数的信息。
下面,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通信控制装置310a的动作。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通信控制装置310a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具体地讲,图11表示图6的步骤S104a的详细情况。
在与图7同样地执行了步骤S201~S203的处理后,第2决定部315a使用第2通信状况和重发次数决定请求次数,使得重发请求消息到达发送装置200的次数与由第1决定部314决定的重发次数一致(S204a)。
具体地讲,第2决定部315a决定重发请求消息至少一次到达发送装置200所需要的发送次数即第1请求次数(S2041a)。然后,第2决定部315a将在步骤S2041a决定的第1请求次数和在步骤S202决定的重发次数相乘,由此决定第2请求次数(S2042a)。
重发控制部316a按照第2请求次数,通过发送部303向发送装置200发送重发请求消息(S205a)。
下面,说明如上所述的本变形例的通信系统的动作的具体例。图1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通信系统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
在图12中,与实施方式1的图9同样,发送了时序号“0”~“2”的数据包,在时序号“1”的数据包中产生了丢失。
因此,第1决定部314与图9同样地使用第1包丢失率“1%”决定重发次数为“2”。第2决定部315a使用第2包丢失率“3%”决定第1请求次数为“4”。进一步,第2决定部315a将第1请求次数“4”和重发次数“2”相乘,由此决定第2请求次数为“8”。其结果是,重发请求消息包向发送装置200发送了8次,并且有2次到达。
发送装置200的重发控制部203按照与到达的重发请求消息包的到达次数相同的次数重发丢失数据包。其结果是,丢失包有1次到达接收装置300。
这样,至少有由第1决定部314计算出的重发次数量的重发请求包到达发送装置200。并且,发送装置200每当有重发请求包到达时就发送1次丢失包。因此,丢失包至少被发送由第1决定部314所决定的重发次数。其结果是,丢失包至少有1次到达接收装置300。
如上所述,根据本变形例的通信控制装置310a,能够使用第1通信状况和第2通信状况这双方来决定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次数(请求次数)。即,通信控制装置310a能够决定与第1通信状况和第2通信状况着双方对应的请求次数。因此,发送装置200只要每当有重发请求消息到达时就重发丢失数据即可,能够用简单的结构控制重发次数。
(实施方式2)
(作为基础的认识)
如图1B、图1C所示,在ARQ中,接收装置12向发送装置11请求丢失数据的重发(图1B),发送装置11向接收装置12重发丢失数据(图1C)。此时,如果考虑到重发数据的丢失,则如图2C所示,多次重发丢失数据直到丢失数据到达接收装置12是有效的。
在多次重发丢失数据的情况下,通常可以在从检测出数据丢失的时刻起到丢失数据的预计再现时刻为止的时间(以下称为“再现允许时间”)内执行多次重发。在此,如果多次重发时的重发间隔设为一定,则再现允许时间越长,能够进行重发的次数就越多。并且,如果重发次数是一定的,则再现允许时间越长,就能够使重发间隔越长。
通常,重发次数越多,越能够提高数据丢失的恢复成功的概率(以下称为“恢复率”)。并且,重发间隔越长,越能够抑制因重发导致的对通信频带的压迫。因此,从通信的稳定性的角度考虑,优选再现允许时间长。
但是,如果再现允许时间长,则存在再现产生延迟的缺点。例如,在电视会议系统等中,如果再现允许时间变长,则难以使用该系统顺利进行会话。因此,需要根据利用数据的应用程序(以下称为“应用”)的特性来恰当地设定再现允许时间。
在专利文献2中,使用输入单元分别输入所允许的包丢失率(允许丢失率)和包的再现延迟的允许值(再现允许时间)。并且,决定在再现允许时间内达到允许丢失率所需要的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次数和发送间隔。因此,能够根据应用来输入允许丢失率和再现允许时间,能够实现适合于应用的、数据丢失的恢复率和数据再现的实时性。
但是,如专利文献2那样预先输入再现允许时间是非常困难的。例如,即使数据被利用于同一应用的情况下,适当的再现允许时间也因数据利用环境(例如处理器的处理能力等)而不同。另外,根据数据利用环境每次进行再现允许时间的输入,将导致用户的负担提高,因而是不现实的。
另外,即使是数据被利用于同一应用、而且数据利用环境也相同时,通常通信状况(例如网络特性)也在动态地变化。
因此,存在过去设定的再现允许时间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变得不合适的情况。即,在采用预先设定的再现允许时间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该再现允许时间过长的状况(例如图13A)或者过短的状况(例如图13B)。在如图13A所示再现允许时间过长的情况下,数据的再现产生延迟,实时性下降。另一方面,在如图13B所示再现允许时间过短的情况下,通信频带受压迫,数据丢失的产生频率增大。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装置可以用于控制从第1通信装置向第2通信装置的数据通信中的丢失的恢复,该通信控制装置具有:取得部,取得所述第1通信装置和所述第2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负荷的时间变化;变更部,根据所述通信负荷的时间变化而动态地变更允许时间和发送间隔,所述允许时间是允许在所述第2通信装置中用于恢复数据丢失的时间,所述发送间隔是从所述第2通信装置向所述第1通信装置反复发送用于请求重发丢失数据的重发请求消息时的所述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间隔;以及重发控制部,按照所述发送间隔控制所述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
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通信负荷动态地变更允许用于恢复数据丢失的时间即允许时间、和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间隔。因此,能够实现对因通信拥堵导致的丢失增加的抑制与再现延迟的缩短之间的平衡。例如,能够在抑制通信负荷的拥堵的同时,高效地恢复在因特网通信中产生的影像声音数据的包丢失。此时,也能够实现对影像声音数据的再现延迟的抑制,能够提高影像及声音的再现质量。
例如,所述变更部也可以根据所述通信负荷的时间变化动态地变更所述允许时间,也可以决定与所述允许时间对应的所述发送间隔,以便在按照请求次数发送了所述重发请求消息时,使所述丢失数据在所述允许时间内到达所述第2通信装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通信负荷的时间变化动态地变更允许时间,决定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间隔,以使丢失数据在该允许时间内到达第2通信装置。
例如,所述变更部也可以在所述通信负荷增加的情况下使所述允许时间增加,在所述通信负荷减少的情况下使所述允许时间减少。
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通信负荷的增加或者减少恰当地变更允许时间,并能够实现缓解通信的拥堵和抑制再现延迟之间的平衡。
例如,所述变更部也可以在所述通信负荷持续增加的时间超过第1阈值时间的情况下,使所述允许时间增加,在所述通信负荷持续减少的时间超过第2阈值时间的情况下,使所述允许时间减少。
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通信负荷持续增加/减少的时间与阈值的比较结果来变更允许时间。因此,能够减少允许时间及发送间隔被频繁变更的情况,能够实现数据再现及通信的稳定性。
例如,所述取得部也可以根据所述第1数据通信中的丢失的频率、延迟时间及通信量中的至少一项的时间变化,推定(估计)所述通信负荷的时间变化。
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丢失的频率、延迟时间及通信量中的至少一项的时间变化,推定通信负荷的时间变化。
例如,所述取得部也可以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的外部取得所述通信负荷的时间变化。
根据该结构,能够从通信控制装置的外部取得通信负荷的时间变化。
另外,这些概括性或具体的方式也可以以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或者计算机可读的CD-ROM等记录介质来实现,还可以以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及记录介质的任意组合来实现。
下面,具体说明包括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装置的通信系统的一例。另外,恰当地省略关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及处理的说明。
<结构>
[通信系统的结构]
图14表示有关实施方式2的通信系统的结构。该通信系统(远程显示系统)具有输入装置100、发送装置500、包括通信控制装置610的接收装置600、和输出装置400。
发送装置500是第1通信装置的一例。发送装置500通过因特网向接收装置600发送影像声音数据。发送装置500例如是个人计算机、智能电话、平板电脑、或者通信适配器等。
接收装置600是第2通信装置的一例。接收装置600将从发送装置500接收到的影像声音数据发送给输出装置400。接收装置600例如是个人计算机、机顶盒、盘播放器或者录制器、或者通信适配器等。
下面,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500和接收装置600的结构。
[发送装置的结构]
发送装置500具有发送部501、接收部502和重发控制部503。
发送部501与实施方式1的发送部201同样,将从输入装置100取得的影像声音数据通过因特网向接收装置600发送。
接收部502从接收装置600接收重发请求消息。并且,接收部502将重发请求消息通知给重发控制部503。
重发控制部503每当接收到重发请求消息时,通过发送部501向接收装置600重发1次、在从发送装置500向接收装置600的数据通信(第1数据通信)中丢失的数据(丢失数据)。例如,重发控制部503重发在发送部501或者缓冲存储器(未图示)中保存的多个包之中与丢失数据对应的包。
[接收装置的结构]
接收装置600具有接收部601、测定部602、发送部603和通信控制装置610。
接收部601与实施方式1的接收部301同样,从发送装置500接收影像声音数据。另外,接收部601向输出装置400发送基于所接收到的影像声音数据的信号。
另外,接收部601将用于测定第1数据通信中的通信负荷的时间变化的信息通知给测定部602。具体地讲,接收部601例如将从发送装置500接收到的包的信息通知给测定部602。
测定部602测定第1数据通信的通信状况。例如,测定部602测定第1数据通信中的丢失的频率、延迟时间及通信量中至少一项的时间变化。具体地讲,测定部602可以使用针对发送给发送装置500的回波请求消息的响应包,测定第1数据通信中的丢失的频率和延迟时间。并且,测定部602也可以通过反复进行这种测定,测定丢失的频率和延迟时间的时间变化。
发送部603按照通信控制装置610的指示发送重发请求消息。例如,按照由通信控制装置610计算出的发送间隔发送重发请求消息。具体地讲,发送部603例如按照由通信控制装置610计算出的发送间隔反复发送重发请求消息直到达到请求次数。并且,例如,发送部603也可以按照由通信控制装置610指示的时间间隔反复发送重发请求消息直到达到请求次数。
通信控制装置610是用于恢复第1数据通信中的丢失的装置。具体地讲,通信控制装置610控制用于请求重发丢失数据的消息(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处理。并且,通信控制装置610将允许时间发送给输出装置400。下面说明该通信控制装置610的详细结构。
[通信控制装置的结构]
图15表示实施方式2的通信控制装置610的结构。通信控制装置610具有取得部611、变更部612和重发控制部613。
取得部611是取得部的一例。取得部611取得在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之间的通信负荷的时间变化。在此,所谓通信负荷是指第1数据通信的路径的拥堵程度。换言之,所谓通信负荷是指发送装置500和接收装置600之间的通信频带的不宽裕度。
具体地讲,取得部611例如根据从测定部602取得的第1数据通信中的丢失的频率、延迟时间及通信量中至少一项的时间变化,推定通信负荷的时间变化。例如,在丢失的频率、延迟时间或者通信量增加的情况下,取得部611可以推定为通信负荷增加。另一方面,例如在丢失的频率、延迟时间或者通信量减少的情况下,取得部611可以推定为通信负荷减少。
另外,取得部611也可以从通信控制装置610的外部取得通信负荷的时间变化。例如,取得部611也可以从进行网络的监视的监视服务器取得通信负荷的时间变化。
取得部611可以还取得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次数(请求次数)。例如,取得部611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同样使用第1通信状况来决定丢失数据的重发次数,并取得所决定的重发次数作为请求次数。另外,取得部611也可以从通信控制装置610的外部取得请求次数。
变更部612根据由取得部611取得的通信负荷的时间变化,动态地变更允许时间及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间隔。所谓允许时间是指在接收装置600中被允许用于恢复数据丢失的时间。例如,允许时间可以是再现允许时间。即,允许时间可以是从检测出数据丢失的时刻起到丢失数据的预计再现时刻为止的时间。另外,所谓发送间隔是指在从接收装置600向发送装置500反复发送重发请求消息时、发送重发请求消息的时间间隔。
另外,例如,允许时间也可以是从检测到数据丢失的时刻起到接收丢失数据为止的时间。
具体地讲,首先,变更部612根据通信负荷的时间变化动态地变更允许时间。例如,变更部612在通信负荷增加时使允许时间增加,在通信负荷减少时使允许时间减少。
然后,变更部612决定与允许时间对应的发送间隔,以便在按照请求次数发送了重发请求消息时,使丢失数据在允许时间内到达接收装置600。例如,变更部612决定请求次数,以使请求次数和发送间隔的相乘结果达到允许时间以下。
重发控制部613按照由变更部612变更后的发送间隔,控制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即,重发控制部613按照变更后的发送间隔发送重发请求消息。
<动作>
下面,使用附图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通信系统的动作。
[接收装置的动作]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接收装置600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在此,说明对再现允许时间设定了某个值(例如初始值)的情况。
首先,接收部601从发送装置500接收影像声音数据(S401)。测定部602测定第1数据通信的通信状况(S402),并判定是否产生了数据丢失(S403)。
在此,在没有产生数据丢失的情况下(S403:否),返回步骤S401。即,例如在测定部602没有检测出影像声音数据的丢失的情况下,测定部602依旧继续测定第1数据通信的通信状况。
另一方面,在产生了数据丢失的情况下(S403:是),通信控制装置610进行重发丢失数据的控制(S404),并返回步骤S401。即,例如在测定部602检测出影像声音数据的丢失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装置610执行用于控制丢失数据的重发的处理。关于该步骤S404的通信控制装置610的动作,使用图17进行说明。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通信控制装置610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首先,取得部611取得通信负荷的时间变化(S501)。另外,取得部611取得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次数(请求次数)(S502)。所取得的通信负荷的时间变化及请求次数被输入变更部612。
变更部612判定通信负荷持续增加的时间(以下称为“持续增加时间”)是否超过第1阈值时间(S503)。在此,在持续增加时间超过第1阈值时间的情况下(S503:是),变更部612增加允许时间(S504)。即,变更部612重新设定比当前的允许时间长的允许时间。
另一方面,在持续增加时间没有超过第1阈值时间的情况下(S503:否),变更部612判定通信负荷持续减少的时间(以下称为“持续减少时间”)是否超过第2阈值时间(S505)。在此,在持续减少时间超过第2阈值时间的情况下(S505:是),变更部612减少允许时间(S506)。即,变更部612重新设定比当前的允许时间短的允许时间。另一方面,在持续减少时间没有超过第2阈值时间的情况下(S505:否),变更部612不变更允许时间。
然后,变更部612决定与允许时间对应的发送间隔,以便在按照请求次数发送了重发请求消息时,使丢失数据在允许时间内到达接收装置600(S507)。例如,变更部612按照下面的式(3)计算与允许时间对应的发送间隔。
发送间隔=(允许时间―RTT)/请求次数     (3)
其中,RTT表示往返时间(Round Trip Times)。即,RTT是指发送装置500和接收装置600之间的往返通信延迟时间。
然后,重发控制部613按照在步骤S507决定的发送间隔控制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S508)。即,重发控制部613按照所决定的发送间隔,通过发送部603向发送装置500发送请求次数的重发请求消息(S508)。
[通信系统的动作的具体例]
下面,说明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动作的具体例。图1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通信系统的动作的具体例的图。具体地讲,图18的(a)表示设定了第1允许时间时的发送间隔。图18的(b)表示设定了比第1允许时间长的第2允许时间时的发送间隔。图18的(c)表示设定了比第2允许时间长的第3允许时间时的发送间隔。
例如,在图18的(b)中,当在时序号“1”的数据包中产生了丢失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装置610的取得部611取得通信负荷的时间变化。
在此,在通信负荷的持续减少时间超过第2阈值时间的情况下,变更部612将第2允许时间减少为第1允许时间。并且,变更部612根据第1允许时间决定发送间隔。其结果是,如图18的(a)所示,按照比图18的(b)短的发送间隔发送重发请求消息,实现了通信频带的有效利用。
另一方面,在通信负荷的持续增加时间超过第1阈值时间的情况下,变更部612将第2允许时间增加为第3允许时间。并且,变更部612根据第3允许时间决定发送间隔。其结果是,如图18的(c)所示,按照比图18的(b)长的发送间隔发送重发请求消息,实现了通信负荷的减少。
<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装置610,能够根据通信负荷动态地变更允许用于恢复数据丢失的时间即允许时间、和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间隔。因此,通信控制装置610能够实现抑制因通信拥堵导致的丢失增加和缩短再现延迟之间的平衡。例如,通信控制装置610能够在抑制通信负荷的拥堵的同时,高效地恢复在因特网通信中产生的影像声音数据的包丢失。此时,通信控制装置610也能够实现对影像声音数据的再现延迟的抑制,并能够提高影像及声音的再现质量。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装置610,能够根据通信负荷持续增加/减少的时间与阈值的比较结果来变更允许时间。因此,通信控制装置610能够减少允许时间及发送间隔被频繁变更的情况,能够实现数据再现及通信的稳定性。
(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一个或者多个方式的通信控制装置,但本公开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公开的宗旨,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方式、和将不同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进行组合而构建的方式,也可以包含在该一个或者多个方式的范围内。
因此,下面将其它的实施方式汇总记述如下。
通信控制装置也可以是将上述实施方式1的通信控制装置的构成要素和上述实施方式2的通信控制装置的构成要素进行组合而构成的。具体地讲,通信控制装置例如具有:第1取得部311、第2取得部312、取得部611、第1决定部314和第2决定部315(315a)、变更部612、以及重发控制部613。由此,通信控制装置能够按照在实施方式1中决定的请求次数和在实施方式2中动态变更的发送间隔,控制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数据通信是通过因特网进行的通信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数据通信也可以不是通过因特网进行的通信。例如,数据通信也可以是通过局域网或者广域网等有线或者无线网络进行的通信。另外,数据通信也可以是在便携电话等中使用的移动通信。此外,数据通信也可以不是包通信。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通信系统是远程显示系统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通信系统也可以不是远程显示系统。例如,通信系统也可以是从第1通信装置向第2通信装置发送文本数据、图像数据或者程序数据等的系统。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通信控制装置被内置于接收装置中,但也可以不内置于接收装置中。通信控制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与接收装置不是一体的装置。例如,通信控制装置也可以内置在通过网络与多个接收装置连接的服务器中。在这种情况下,通信控制装置也可以控制多个接收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以第1通信状况及第2通信状况包括包丢失率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第1通信状况及第2通信状况也可以不包括包丢失率。即,第1通信状况及第2通信状况也可以是间接表示丢失产生的频率的信息。例如,第1通信状况及第2通信状况也可以包括通信路径的拥堵程度、通信负荷或者通信故障的发生信息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计算重发次数和请求次数,以分别满足式(1)和式(2),但不需要一定这样计算。也可以使用丢失产生的频率的函数计算重发次数和请求次数。另外,也可以参照登记了与丢失产生的频率对应的重发次数和请求次数的表来决定重发次数和请求次数。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重发请求消息包括表示重发次数的信息,但也可以不包括表示重发次数的信息。例如,表示重发次数的信息也可以通过与重发请求消息不同的消息进行通知。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第2通信状况是从发送装置取得的,但也可以不从发送装置取得。例如,第2通信状况也可以从监视第2数据通信的其它装置取得。
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中,说明了顺序地决定重发次数、第1请求次数和第2请求次数的示例,但也可以不这样顺序地决定。例如,也可以通过参照表或者函数直接决定与第1通信状况和第2通信状况对应的请求次数(第2请求次数)。
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在允许时间的变更中采用了持续增加时间和持续减少时间,但也可以不采用这些时间。例如,也可以是,在通信负荷增加的情况下,与持续增加时间无关地使允许时间增加,在通信负荷减少的情况下,与持续减少时间无关地使允许时间减少。
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在允许时间被变更后,根据变更后的允许时间决定发送间隔,但也可以不这样决定允许时间和发送间隔。例如,也可以在根据通信负荷的时间变化变更了发送间隔后,根据变更后的发送间隔决定允许时间。并且,也可以参照例如登记了多个发送间隔和允许时间的组合的表,同时决定发送间隔和允许时间。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各构成要素是利用专用的硬件构成的,但也可以通过执行适合于各构成要素的软件程序来实现。各构成要素也可以通过由CPU或者处理器等程序执行部读出并执行在硬盘或者半导体存储器等记录介质中记录的软件程序来实现。在此,用于实现上述各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装置等的软件是如下所述的程序。
即,该程序使计算机执行通信控制方法,以便控制从第1通信装置向第2通信装置的数据通信中的丢失的恢复,该通信控制方法包括:第1取得步骤,取得表示在从第1通信装置向第2通信装置的第1数据通信中丢失产生的频率的第1通信状况;第2取得步骤,取得表示在从所述第2通信装置向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第2数据通信中丢失产生的频率的第2通信状况;以及控制步骤,根据所述第1通信状况和所述第2通信状况,控制从所述第2通信装置向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发送处理,所述发送处理包括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处理,该重发请求消息请求重发在所述第1数据通信中的丢失数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的通信控制装置能够提高影像及声音的再现质量,因而能够应用于进行影像声音数据的发送接收的电视会议系统等中。
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3年9月11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187981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说明书、附图及权利要求书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而包含于此。

Claims (19)

1.一种通信控制装置,具有:
第1取得部,取得表示在从第1通信装置向第2通信装置的第1数据通信中丢失产生的频率的第1通信状况;
第2取得部,取得表示在从所述第2通信装置向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第2数据通信中丢失产生的频率的第2通信状况;以及
控制部,根据所述第1通信状况和所述第2通信状况,控制从所述第2通信装置向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发送处理,
所述发送处理包括请求重发在所述第1数据通信中的丢失数据的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部具有:
第1决定部,决定所述丢失数据从所述第1通信装置向所述第2通信装置的重发次数、并且是对应于所述第1通信状况的重发次数;
第2决定部,决定所述重发请求消息从所述第2通信装置向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发送次数即请求次数、并且是对应于所述第2通信状况的请求次数;以及
重发控制部,按照所述请求次数控制包括表示所述重发次数的信息在内的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
所述第1数据通信是包通信,
所述第1通信状况包括所述第1数据通信中的第1包丢失率,
所述第1决定部决定所述重发次数,以使所述第1包丢失率越大则所述重发次数越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
在将所述重发次数表示为K1、将所述第1包丢失率表示为LR1、并且将所述丢失数据至少一次到达所述第2通信装置的概率的目标值表示为α1的情况下,满足1―(LR1)K1≥α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
所述第2数据通信是包通信,
所述第2通信状况包括所述第2数据通信中的第2包丢失率,
所述第2决定部决定所述请求次数,以使所述第2包丢失率越大则所述请求次数越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
在将所述请求次数表示为K2、将所述第2包丢失率表示为LR2、并且将所述重发请求消息至少一次到达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概率的目标值表示为α2的情况下,满足1―(LR2)K2≥α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部决定从所述第2通信装置向所述第1通信装置发送所述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次数即请求次数、并且是分别与所述第1通信状况及所述第2通信状况对应的请求次数,
所述控制部按照所述请求次数控制所述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部具有:
第1决定部,决定所述丢失数据从所述第1通信装置向所述第2通信装置的重发次数、并且是对应于所述第1通信状况的重发次数;以及
第2决定部,使用所述第2通信状况和所述重发次数决定所述请求次数,使得所述重发请求消息到达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次数与所述重发次数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
所述第2决定部使用所述第2通信状况决定第1请求次数,该第1请求次数是所述重发请求消息至少一次到达所述第1通信装置所需的发送次数,
所述第2决定部通过将所述第1请求次数和所述重发次数相乘,决定作为所述请求次数的第2请求次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
所述第2通信状况使用从所述第2通信装置向所述第1通信装置发送的控制消息、并且是用于测定所述第2通信状况的控制消息进行测定。
11.一种通信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从第1通信装置向第2通信装置的数据通信中的丢失的恢复,
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具有:
取得部,取得所述第1通信装置和所述第2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负荷的时间变化;
变更部,根据所述通信负荷的时间变化而动态地变更允许时间和发送间隔,所述允许时间是在所述第2通信装置中被允许用于恢复数据丢失的时间,所述发送间隔是从所述第2通信装置向所述第1通信装置反复发送用于请求重发丢失数据的重发请求消息时的所述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间隔;以及
重发控制部,按照所述发送间隔控制所述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
所述变更部根据所述通信负荷的时间变化动态地变更所述允许时间,
所述变更部决定与所述允许时间对应的所述发送间隔,以使在按照请求次数发送了所述重发请求消息时,使所述丢失数据在所述允许时间内到达所述第2通信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
所述变更部在所述通信负荷增加的情况下增加所述允许时间,在所述通信负荷减少的情况下减少所述允许时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
所述变更部在所述通信负荷持续增加的时间超过第1阈值时间的情况下,增加所述允许时间,在所述通信负荷持续减少的时间超过第2阈值时间的情况下,减少所述允许时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
所述取得部根据所述第1数据通信中的丢失的频率、延迟时间及通信量中的至少一项的时间变化,推定所述通信负荷的时间变化。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
所述取得部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的外部取得所述通信负荷的时间变化。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0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
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构成为集成电路。
18.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第1取得步骤,取得表示在从第1通信装置向第2通信装置的第1数据通信中丢失产生的频率的第1通信状况;
第2取得步骤,取得表示在从所述第2通信装置向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第2数据通信中丢失产生的频率的第2通信状况;以及
控制步骤,根据所述第1通信状况和所述第2通信状况,控制从所述第2通信装置向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发送处理,所述发送处理包括请求重发在所述第1数据通信中的丢失数据的重发请求消息的发送处理。
19.一种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该记录介质具有的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
CN201410382778.3A 2013-09-11 2014-08-06 通信控制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44266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7981 2013-09-11
JP2013187981 2013-09-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6636A true CN104426636A (zh) 2015-03-18

Family

ID=52626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82778.3A Pending CN104426636A (zh) 2013-09-11 2014-08-06 通信控制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515778B2 (zh)
JP (1) JP2015080198A (zh)
CN (1) CN10442663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4908A (zh) * 2016-07-19 2018-0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1164919A (zh) * 2017-09-01 2020-05-1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40833A1 (ja) * 2013-09-19 2015-03-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
US20170187635A1 (en) * 2015-12-28 2017-06-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jitter buffer management
WO2017199284A1 (ja) * 2016-05-16 2017-11-23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フレーム伝送間隔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US11233716B2 (en) * 2018-03-28 2022-01-25 Arlo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with backward error correc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1198A (zh) * 2001-09-25 2003-04-16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中数据丢失的检测与恢复的方法及系统
CN1568607A (zh) * 2001-08-16 2005-01-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内的重发方法和装置
CN101047485A (zh) * 2006-03-30 2007-10-0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通信终端以及重发控制方法
US7725136B2 (en) * 2006-07-21 2010-05-2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38167B1 (ko) * 2000-11-10 2004-07-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인터넷 전화통신을 위한 음성신호 송수신장치
JP3912091B2 (ja) * 2001-12-04 2007-05-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データ送信装置、データ受信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3757857B2 (ja) * 2001-12-12 2006-03-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データ送信装置、データ受信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000905B2 (ja) * 2002-05-22 2007-10-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KR100935933B1 (ko) * 2002-10-15 2010-0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에서 무선단말 그룹화에 의한 신뢰성 있는멀티캐스트 데이터 재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7079854B2 (en) * 2003-01-11 2006-07-18 Lg Electronics Inc. Packet ser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acket transmission
KR100526183B1 (ko) * 2003-07-15 2005-1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모바일 애드 혹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효율적인 데이터송수신을 위한 네트워크 장치 및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JP3871661B2 (ja) 2003-07-25 2007-01-24 株式会社東芝 マルチメディアコンテンツ受信装置及びマルチメディアコンテンツ受信方法
KR101035219B1 (ko) * 2003-10-08 2011-05-18 디지털 파운튼, 인크. Fec-기반 신뢰도 제어 프로토콜
US7383463B2 (en) * 2004-02-04 2008-06-03 Emc Corporation Internet protocol based disaster recovery of a server
KR100664947B1 (ko) * 2005-09-23 2007-0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송률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통신 장치
JP4699187B2 (ja) * 2005-11-29 2011-06-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受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08032771A1 (fr) * 2006-09-15 2008-03-20 Kyocera Corporation SystÈme de communication, dispositif de communication, et procÉDÉ de commande de retransmission de trame de donnÉes
US8797879B2 (en) * 2006-12-07 2014-08-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tatus report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722973B2 (ja) * 2008-08-12 2011-07-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リクエスト処理方法及び計算機システム
US8209430B2 (en) * 2009-03-27 2012-06-26 Wyse Technology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mote communication and bandwidth adjustments
KR101673183B1 (ko) * 2009-06-16 2016-11-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타이머 보상을 통한 데이터 관리방법 및 장치
WO2011064810A1 (en) 2009-11-24 2011-06-03 Skillupjapa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dapting the number of retransmissions
KR101613093B1 (ko) * 2010-01-25 2016-04-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하향링크 harq 채널 할당 방법 및 그 기지국 장치
JP5523130B2 (ja) * 2010-02-08 2014-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8607A (zh) * 2001-08-16 2005-01-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内的重发方法和装置
CN1411198A (zh) * 2001-09-25 2003-04-16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中数据丢失的检测与恢复的方法及系统
CN101047485A (zh) * 2006-03-30 2007-10-0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通信终端以及重发控制方法
US7725136B2 (en) * 2006-07-21 2010-05-2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4908A (zh) * 2016-07-19 2018-0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7634908B (zh) * 2016-07-19 2021-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1164919A (zh) * 2017-09-01 2020-05-1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CN111164919B (zh) * 2017-09-01 2023-02-1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74483A1 (en) 2015-03-12
US20170048025A1 (en) 2017-02-16
US9660767B2 (en) 2017-05-23
US9515778B2 (en) 2016-12-06
JP2015080198A (ja) 2015-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6636A (zh) 通信控制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
JP4623616B2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EP2936770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jitter buffer
US7710906B2 (en)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ystem, transmitting apparatus, transmitting method, receiving apparatus, receiv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773378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packet size to decrease delays of streaming data transmissions on noisy transmission lines
US20150236966A1 (en) Control of congestion window size of a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onnection
US20210067453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2176653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제어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5935940B2 (ja)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CN103269260A (zh)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接收端、数据发送端和数据传输系统
WO2011133624A1 (en) Congestion window control based on queuing delay and packet loss
JP5339007B1 (ja) コンテンツ配信システム
JP2007150859A (ja)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受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受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US2010016207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a retry limit for multimedia systems that are prone to errors
US10951924B2 (en) Video encoder
US9729417B2 (en) Communication-information measuring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14143271B (zh) 一种基于拥塞检测的带宽估算方法及装置
US9306824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JP2004186793A (ja) ストリーミング配信装置、ストリーミング端末装置、ストリーミング配信システム、及びストリーミング配信方法
WO2016042687A1 (ja) 送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9922307B (zh) 一种多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及摄像机
JP2004153610A (ja) 動画像配信方法、無線端末、動画像配信制御装置、及び動画像配信システム
JP2016019198A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7243059B2 (ja) 基地局、無線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無線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3119512A1 (ja) 中継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中継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229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