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1911A - 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1911A
CN104421911A CN201310381351.7A CN201310381351A CN104421911A CN 104421911 A CN104421911 A CN 104421911A CN 201310381351 A CN201310381351 A CN 201310381351A CN 104421911 A CN104421911 A CN 1044219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nducting piece
loop
substrat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8135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星莹
刘建志
王栋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38135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219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4421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19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7/00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 F21V17/10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astening means or way of fastening
    • F21V17/12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astening means or way of fastening by screw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01/00Point-like light sourc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其包括有一基板及多个散热件;该散热件为一导体,导体以弧圈状弯折形成有多个弧圈部,各弧圈部相互错位堆叠间隔排列,该导体的一端形成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在该基板的一侧面上;实际使用时,该基板的另一侧面可连接发热元件,该发热元件产生的热能由基板传导至散热件,由于空气可在散热件的弧圈部内部流通,在对流同时将散热件表面的热能带离,改进了现有技术的散热装置散热效率不良的缺点,具有较佳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长条状的导体形成为螺旋状外型的散热件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元件的灯泡以取代传统钨丝灯泡的技术已日渐普遍,而发光二极管于使用时会产生热能,如果没有将热能及时进行散热,发光二极管在高温下的能源转换效率会降低并且会缩短其使用寿命,因此需要于灯源的发光元件上设置散热装置以进行散热。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常见的散热装置,其为一铝挤型的散热基座,该散热基座为一块体,其一侧表面凹入形成多个散热鳍片,其另一侧表面连接至一发光元件,由此于发光元件使用时,将其产生的热能以散热基座传导至散热鳍片表面处进行散热,然而实际使用后发现,其无法有效的将热量进行散热,原因为其相邻的各散热鳍片间的间隙有限无法有效的提供空气以顺畅的对流方式将热能进行散热,因此现有技术的散热装置,其运用在如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上时,尚无法对此种发光二极管的灯具提供其有效的散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散热装置具有散热效率不佳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率较佳的散热装置。
为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散热装置包括有一基板及多个散热件;该基板为一板体;该散热件为一长条状导体,导体以弧圈状弯折形成有多个弧圈部,各弧圈部沿该散热件的轴向方向相互错位堆叠间隔排列,该导体的一端形成连接部,该多个散热件的连接部连接至该基板的一侧面。
优选地,所述散热件的导体的外侧壁面与各弧圈部的一侧外壁相互连接,该散热件的相邻弧圈部的同一侧壁相互接合连结形成为一体,也即散热件的相邻弧圈部分别以一侧外壁相互连接。
优选地,所述散热件的另一端形成次连接部,该次连接部的导体朝向基板方向延伸并连接至基板一侧面。
优选地,所述散热件的次散热部与其各弧圈部的一侧外壁相互连接。
优选地,所述散热装置进一步包含有相对的设置在散热件一侧的导热件,该导热件分别连接所述弧圈部的一侧,该导热件的一端连接在该基板上。
优选地,所述导热件为一金属导热体,该导热件上至少形成有一内凹的U型槽结构,该U型槽结构在两个侧壁分别形成有一夹壁,该导热件的两个夹壁分别与所述弧圈部相互接触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热件的整体外型呈长条形状。
优选地,所述基板上一体成形设有该导热件。
优选地,所述导热件的整体外型呈圆形体形状,该U型槽结构位在该导热件的环面上。
优选地,所述基板上设有至少一导热件,各导热件在没有设置U型槽结构的相邻侧面相互叠置。
优选地,所述导热件外侧壁面突出有数片间隔设置的片体,该散热件位在该导热件的两个片体之间并以该弧圈部与该片体相互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借此上述的技术手段运用,由于各弧圈部内部的空间及其相互的间隔处皆可提供空气对流,当基板所连接的发热元件产生热能时,热能将由基板传导至各散热件,空气由各散热件的弧圈部进行对流时,可同时将散热件表面的热能带离,改进了现有技术的散热装置散热效率不良的缺点,而使空气容易与散热件内部相互连通对流,具有良好的散热效率。
2、该散热件的相邻弧圈部分别以一侧外壁相互连接时,相邻弧圈部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热能可更容易地由连接部传导至散热件的另一端,使其散热效率提升。
3、该散热件的另一端形成次连接部并连接至基板一侧面,增加该散热件与基板间的接触面积,基板处的热能可分别经由连接部及次连接部同时传导至散热件的整体结构,,使基板及散热件间的导热效率更佳,提升散热效果;该次散热部的外侧壁面与各弧圈部的一侧外壁更可相互连接,提升次散热部及各相接弧圈部之间的导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设有多个第一实施例散热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以六支第一实施例的散热件配置在基板上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仰视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仰视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单元块体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10B、10C、10D、10E、10F  基板
11  安装孔
20A、20B、20C、20D、20E、20F、20G、20H  散热件
21A、21B、21C、21D、21E、21F、21G、21H  弧圈部
210A、210B  接合部
22A、22B  连接部
23B  次连接部
30  螺栓
30C、30D、30E、30F、30G、30H  导热件
31  螺帽
31D、31E  长夹槽
31G  片体
31H  容室
32D、32E  夹壁
32G  容室
32  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为一种散热装置,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有一基板10及多个散热件20A;
该基板10为一金属板体,亦可为一具有较佳导热性的板体,其一侧面可供连接发热元件(图中未示出),例如:该发热元件为一发光二极管。
该散热件20A为一长条状导体,导体以弧圈状弯折形成有多个弧圈部21A,各弧圈部21A沿该散热件20A的轴向方向间隔排列,该导体的一端形成连接部22A,该多个散热件20A的连接部22A连接至该基板10的一侧面,另外该散热件20A的各相邻弧圈部21A分别以一侧外壁相互连接形成一接合部210A,其连接方式可使用超声波热熔、焊接或粘合等方式,使相邻的弧圈部21A通过接合部210A增加两者间的接触面积,另外可在热能传导至接合部210A时,除了可沿原有弧圈部21A的导体进行导热外,亦可直接导热至另一弧圈部21A,将可增加热能传导至每一弧圈部21A的效率,同时提升其散热效果。
该连接部22A及基板10间可使用焊接、粘合、铆接或超声波热熔等各种现有的连接方式,或如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示,将该散热件20A的连接部22A形成一环状,并于基板10表面相对于各散热件20A设置位置穿设有一安装孔11,再以一螺栓30贯穿该连接部22A及安装孔11并与一螺帽31相互结合,使该散热件20A固定于基板10上,该螺栓30上套设有多个垫片32并位在基板10与螺帽31处,例如,在螺栓30一端的螺头与基板10之间设有该垫片32或在螺栓30与基板10之间设有该垫片32,提供其防松的作用。
配合参阅图4所示,为本发明其中一种在基板10上设有多个散热件20A的具体实施例,其中一种实施例为六支,图中所示的多个散热件20A以同心圆的配置形态且直立位在该基板10上,该基板10的底面可与发热元件相互连接,该基板10在吸热后可将热直接传导至多个散热件20A上。
借此上述的技术手段,由于各弧圈部21A内部的空间及其相互的间隔处皆可提供空气对流的空间,当基板10所连接的发热元件产生热能时,热能将由基板10传导至各散热件20A,空气由各散热件20A的弧圈部21A进行对流时,可同时将散热件20A表面的热能带离,改进了现有技术的散热装置散热效率不良的缺点,而使空气容易与散热件20A内部相互连通对流,具有良好的散热效率。
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为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再设计,该散热件20B的一端为与基板10B连接的连接部22B,其另一端经弯折形成为一次连接部23B,该次连接部23B朝向基板10B方向延伸,其端头连接在基板10B的一侧面,该散热件20B的次连接部23B的外侧壁面分别与各弧圈部21B的一侧外壁相互连接形成有接合部210B,使次连接部23B处的热能可分别由各接合部210B传导至每一弧圈部21B,该散热件20B以其次连接部23B经接合部210B与各弧圈部21B相互连接,由此增加该散热件20B与基板10B间的接触面积,基板10B处的热能可分别经由连接部22B及次连接部23B同时传导至散热件20B的整体结构,提升基板10B及散热件20B间的导热效率,并由此提升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
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其为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再设计,其进一步包含有导热件30C,该导热件30C为一金属杆体,该导热件30C设置在该散热件20C的多个弧圈部21C的一侧处,该导热件30C的杆体外壁面沿轴向依序连接所述弧圈部21C的一侧,其具体连接的方式可使用超声波热熔、焊接或粘合等方式,进而可通过导热件30C增加该散热件20C的导热效率,因此基板10C处的热能除了由散热件20C的本体传导至各弧圈部21C之外,亦可由导热件30C传导至散热件20C的各弧圈部21C,提供更良好的散热效率。
请参阅图7及图8所示,其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为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再设计,其进一步包含有导热件30D,该导热件30D为一金属长型块体,其可选用铝金属以达到较佳的散热效率,该导热件30D一侧设有一呈凹状的长夹槽31D及位于长夹槽31D两侧的两个夹壁32D,该导热件30D设置在基板10D上,该散热件20D的多个弧圈部21D的一侧处且以该长夹槽31D朝向于该散热件20D的所述弧圈部21D,所述弧圈部21D的一侧位于长夹槽31D中,该导热件30D的两个夹壁32D分别与所述弧圈部21D相互接触连接,其具体连接的方式可为超声波热熔、焊接、粘合或以夹壁32D夹持固定弧圈部21D等方式,由于导热件30D为金属导体,因此可增加该散热件20D的导热效率,基板10D的热能除了由散热件20D传导至各弧圈部21D,亦可由导热件30D传导至散热件20D的各弧圈部21D,提升其散热效率。
请参阅图9及图10所示,其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为上述第四实施例的再设计,其中该导热件30E为金属长型块体,该导热件30E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呈凹状的长夹槽31E及位于每一长夹槽31E两侧槽壁的两个夹壁32E,该导热件30E设置在基板10E上,且其两侧长夹槽31E可用于连接两个散热件20E,两个散热件20E的所述弧圈部21E的一侧分别位于两个长夹槽31E中,该导热件30E的两侧夹壁32E分别与所述弧圈部21E相互接触连接,其具体连接的方式可为超声波热熔、焊接、粘合或以夹壁32E夹持固定弧圈部21E等方式,由于导热件30E为金属导体,因此可增加这两个散热件20E之间的导热效率,热能也可以由导热件30E传导至两个散热件20E的各弧圈部21E,如此更能提升其散热效率。
请参阅图11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其构造为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再设计,其中在基板10F上且相邻于每一散热件20F设有一导热件30F,该导热件30F由金属材料制成断面呈U型体,以其内部的空间相对应的位在散热件20F的外部,且散热件20F的弧圈部21F与导热件30F的内壁面相互接触连接。再参看图12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此一实施例的导热件30G具有一中空筒体,或为一实心柱体,在其外侧壁面上突出设有数片间隔设置的片体31G,在两个片体31G之间形有一容室32G,该容室32G可供一散热件20G位在其中,该散热件20G的弧圈部21G可与片体31G相互接触连接。
请参阅图13及图14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其构造具有多个单元块体相互叠置连接的导热件30H,在两个导热件30H间亦可设置一具导热的间隔块,该导热件30H可为一块体,如图中所示为一圆块体,在其周缘形成有内凹的环槽,该环槽的容室31H内可供该散热件20H设置,该散热件20H除了以弧圈状弯折形成有多个弧圈部21H之外,其环绕位在容室31H内并以其弧圈部21H与容室31H的壁面相互接触连接。
前述各实施例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为超声波热熔、焊接、粘合或以夹持固定等方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有一基板及至少一散热件;
该基板为一板体;
该散热件为一长条状导体,该导体以弧圈状弯折形成有多个弧圈部,各弧圈部相互错位堆叠间隔排列,该导体的一端形成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在该基板的一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的导体的外侧壁面与各弧圈部的一侧外壁相互连接,该散热件的相邻弧圈部的同一侧壁相互接合连结形成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进一步包含有相对的设置在散热件一侧的导热件,该导热件分别连接所述弧圈部的一侧,该导热件的一端连接在该基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为一金属导热体,该导热件上至少形成有一内凹的U型槽结构,该U型槽结构在两个侧壁分别形成有一夹壁,该导热件的两个夹壁分别与所述弧圈部相互接触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的整体外型呈长条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一体成形设有该导热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的整体外型呈圆形体形状,该U型槽结构位在该导热件的环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设有至少一导热件,各导热件在没有设置U型槽结构的相邻侧面相互叠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一体成形设有该导热件。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外侧壁面突出有多片间隔设置的片体,该散热件位在该导热件的两个片体之间并以该弧圈部与该片体相互连接。
CN201310381351.7A 2013-08-28 2013-08-28 散热装置 Pending CN1044219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1351.7A CN104421911A (zh) 2013-08-28 2013-08-28 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1351.7A CN104421911A (zh) 2013-08-28 2013-08-28 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1911A true CN104421911A (zh) 2015-03-18

Family

ID=52971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81351.7A Pending CN104421911A (zh) 2013-08-28 2013-08-28 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2191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3972A (zh) * 2022-05-31 2022-06-28 佛山市捷力威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及捕鱼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9284A (zh) * 2011-12-20 2012-06-27 西华大学 热管换热器和换热方法
TW201227247A (en) * 2010-12-29 2012-07-01 Ge De Technology Co Ltd Thermal module and the thermal device had cooling effect
CN102563585A (zh) * 2012-02-02 2012-07-11 郭琛 一种用于大功率led灯的热管散热器
CN103134029A (zh) * 2013-03-26 2013-06-05 秦大春 一种led螺旋管相变散热器
CN203052592U (zh) * 2012-12-11 2013-07-10 叶梦佳 一种大功率led灯用散热器
CN103206696A (zh) * 2012-01-11 2013-07-17 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装置和具有该冷却装置的照明装置和改型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27247A (en) * 2010-12-29 2012-07-01 Ge De Technology Co Ltd Thermal module and the thermal device had cooling effect
CN102519284A (zh) * 2011-12-20 2012-06-27 西华大学 热管换热器和换热方法
CN103206696A (zh) * 2012-01-11 2013-07-17 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装置和具有该冷却装置的照明装置和改型灯
CN102563585A (zh) * 2012-02-02 2012-07-11 郭琛 一种用于大功率led灯的热管散热器
CN203052592U (zh) * 2012-12-11 2013-07-10 叶梦佳 一种大功率led灯用散热器
CN103134029A (zh) * 2013-03-26 2013-06-05 秦大春 一种led螺旋管相变散热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3972A (zh) * 2022-05-31 2022-06-28 佛山市捷力威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及捕鱼灯
CN114673972B (zh) * 2022-05-31 2022-08-30 徐连城 一种散热装置及捕鱼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0233A (zh) 一种led球泡灯结构
CN101694290A (zh) Led照明灯液体散热箱
CN202834951U (zh) 直管型led灯
CN102818237A (zh) Led导热装置制造方法
CN202521435U (zh) 弧面高效散热led路灯
CN104421911A (zh) 散热装置
CN202598259U (zh) 改进散热的led球泡灯
CN207179231U (zh) 一种led球泡灯散热结构
CN205299231U (zh) 一种led灯
CN106705001A (zh) Led灯具散热器及led灯具
CN207750933U (zh) 汽车前照灯led散热系统
CN202419241U (zh) 大功率led灯具
CN204285002U (zh) 一种led灯具
CN204534309U (zh) 一种led反射灯的改良结构
CN204358464U (zh) 一种led灯具
CN204514154U (zh) 弹簧状散热体及带弹簧状散热体的散热器
CN204358465U (zh) 一种led灯具
CN204254329U (zh) 一种led灯具
CN204285000U (zh) 一种led灯具
CN202303278U (zh) Led灯具散热结构
CN104456188B (zh) 一种led灯具
CN202691691U (zh) 一种led灯具
CN218409866U (zh) 一种led灯具用高效散热器及散热装置
CN103836592A (zh) 灯座散热结构
CN202955588U (zh) 一种带有散热器的led筒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