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14154U - 弹簧状散热体及带弹簧状散热体的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弹簧状散热体及带弹簧状散热体的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14154U
CN204514154U CN201520017301.5U CN201520017301U CN204514154U CN 204514154 U CN204514154 U CN 204514154U CN 201520017301 U CN201520017301 U CN 201520017301U CN 204514154 U CN204514154 U CN 2045141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nduction
spring
radiator
conduction section
spr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1730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宗明
张晶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OUWIN OP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OUWIN OP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OUWIN OP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OUWIN OP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1730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141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14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1415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弹簧状散热体及带弹簧状散热体的散热器,所述弹簧状散热体由一根弹簧整体绕制而成,第一延长段上端与上层弹簧体的上端相接并延伸至下层弹簧体底面,第一导热段一端与第一延长段下端相接并在下层弹簧体底面盘旋于其内侧或环绕于其外侧;第二延长段上端与上层弹簧体的下端相接并延伸至下层弹簧体底面,第二导热段一端与第二延长段下端相接并在下层弹簧体底面盘旋于其内侧或环绕于其外侧;第三延长段上端与下层弹簧体的上端相接并延伸至下层弹簧体底面,第三导热段一端与第三延长段下端相接并在下层弹簧体底面盘旋于其内侧或环绕于其外侧。本实用新型的导热效率和散热效率更高,通风性能良好,重量大大减轻,形状及尺寸可根据需要设置。

Description

弹簧状散热体及带弹簧状散热体的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尤其是弹簧状散热体以及带弹簧状散热体的散热器。
背景技术
诸多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热量,需借助散热部件(主要是散热叶片)将这些热量排出设备之外,以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及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散热器要实现散热功能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将热源的热能快速地通过导热部件传导至散热器与冷媒(空气或水)接触的散热部件,二是要通过散热部件快速地与冷媒进行热交换,而影响散热部件与冷媒热交换效果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与冷媒接触面积的大小,二是散热器周围冷媒的流通难易程度。
现有的散热器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导热部件与散热部件为同一种材料一体式制成,如挤压铝型材、压铸铝、压铸铁散热器,适用于非集中型热源(即热源面积比较大),优点在于导热部件和散热部件一体化,导热速度较快,但缺点是因工艺条件的限制散热部件只能制成片状,无法制成其他造型,只能通过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导致重量成倍增加和耗费较多材料,且空气流通性能也不理想。另一种是导热部件与散热部件非一体式制成,通常导热部件采用导热速度较快的材料(如热管),而散热部件采用成本较低的材料(如铝箔),这类散热器主要为热管加鳍片式散热器,主要适用于集中型热源(如电脑CPU)或热源与散热在不同空间(如空调热源在室外,散热在室内),该散热结构存在以下缺陷:1、热量到叶片的传导受到接触方式以及材料差异的限制;2、散热方向是从靠近热源至远端单向散热,热量容易在热源附近聚集,热量分布不均匀影响散热效率;3、散热叶片仅通过与表面平行的空气流动方式带走热量,且结构不利于通过空气对流进行热交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弹簧状散热体及带有弹簧状散热体的散热器,该弹簧状散热体兼具高效的导热、散热性能和空气流通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簧状散热体,所述弹簧状散热体由一根弹簧整体绕制而成,包括轴向叠置的上层弹簧体以及下层弹簧体、第一延长段、第二延长段、第三延长段、第一导热段、第二导热段、第三导热段、第四导热段;第一延长段上端与上层弹簧体的上端相接并延伸至下层弹簧体底面,第一导热段一端与第一延长段下端相接并在下层弹簧体底面盘旋于其内侧或环绕于其外侧;第二延长段上端与上层弹簧体的下端相接并延伸至下层弹簧体底面,第二导热段一端与第二延长段下端相接并在下层弹簧体底面盘旋于其内侧或环绕于其外侧;第三延长段上端与下层弹簧体的上端相接并延伸至下层弹簧体底面,第三导热段一端与第三延长段下端相接并在下层弹簧体底面盘旋于其内侧或环绕于其外侧;第四导热段一端与下层弹簧体的下端相接并在下层弹簧体底面盘旋或环绕于其外侧;所述第一导热段或第二导热段的另一端与第三导热段或第四导热段的另一端相接。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延长段和第二延长段在上层弹簧体以及下层弹簧体外侧,第三延长段在下层弹簧体外侧。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上层弹簧体以及下层弹簧体的簧线间距大于簧线直径。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导热段、第二导热段、第三导热段和第四导热段底面为平面。
作为优选方式,其形状为直径相同的圆柱状或上小下大的圆台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弹簧状散热体,包括一层弹簧状散热体、从弹簧状散热体上端延伸至底面的延长段、与延长段下端和/或弹簧状散热体下端相连并在其底面盘旋于其内侧或环绕于其外侧的导热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带弹簧状散热体的散热器,包括热载板和布置于其上的至少一个散热体,优选为多个散热体,所述弹簧状散热体由一根弹簧整体绕制而成,所述散热体包括轴向叠置的上层弹簧体以及下层弹簧体、第一延长段、第二延长段、第三延长段、第一导热段、第二导热段、第三导热段、第四导热段;第一延长段上端与上层弹簧体的上端相接并延伸至下层弹簧体底面,第一导热段一端与第一延长段下端相接并在下层弹簧体底面盘旋于其内侧或环绕于其外侧;第二延长段上端与上层弹簧体的下端相接并延伸至下层弹簧体底面,第二导热段一端与第二延长段下端相接并在下层弹簧体底面盘旋于其内侧或环绕于其外侧;第三延长段上端与下层弹簧体的上端相接并延伸至下层弹簧体底面,第三导热段一端与第三延长段下端相接并在下层弹簧体底面盘旋于其内侧或环绕于其外侧;第四导热段一端与下层弹簧体的下端相接并在下层弹簧体底面盘旋或环绕于其外侧;所述第一导热段或第二导热段的另一端与第三导热段或第四导热段的另一端相接;所述第一导热段或第二导热段的另一端与第三导热段或第四导热段的另一端相接,所述弹簧状散热体通过第一导热段、第二导热段、第三导热段、第四导热段固定连接于热载板上。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导热段、第二导热段、第三导热段、第四导热段通过焊接、铆接、螺栓压合固定于热载板上。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弹簧状散热体的直径依次减小且依次同心套接或呈阵列状相互间隔地分布在热载板上。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延长段和第二延长段在上层弹簧体以及下层弹簧体外侧,第三延长段在下层弹簧体外侧;所述上层弹簧体以及下层弹簧体的簧线间距大于簧线直径;所述第一导热段、第二导热段、第三导热段和第四导热段底面为平面;其形状为直径相同的圆柱状或上小下大的圆台状。
本实用新型的弹簧状散热体及散热器具有如下优点:
1、导热效率更高。散热器材料可优选铝或铜等热传导效率更高的材质进一步提高导热效率;弹簧状散热体具有在下层弹簧体底面盘旋或环绕的导热段,导热段充分利用下层弹簧体底面的空间进行延伸,延长了与热载板的接触导热长度和面积,同时减少对空间的占用,使得热载板的热量更快地传导至上层弹簧体和下层弹簧体,及时转移热载板的热量。
2、散热效率更高。为了在热载板的热量传导至弹簧状散热体后更高效地散热,本实用新型除了将散热体的形状设置成弹簧状,提高了单位体积内的散热面积,也减少对空间的占用;另一方面,与一般弹簧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弹簧状散热体包括上下两层的上层弹簧体和下层弹簧体,上层弹簧体的上端和下端通过延长段与导热段相连,下层弹簧体的上端通过延长段与导热段相连,两者的导热段相连从而实现固定,通过这种结构使得导热段的热量可通过延长段传导至上层弹簧体和下层弹簧体的两端,再从两端传至上层弹簧体和下层弹簧体中间进行散热,从热量分布上看,上层弹簧体和下层弹簧体两端的温度较高,中间的温度最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效避免热量在接近热载板处积聚、远端无法散热的缺陷,热量能更短距离、分散地在弹簧状散热体各个部位与冷媒(即空气)接触,而不再是单向地从近端至远端传热,达到各段热量分布更均匀的效果,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3、空气流动性能理想。与现有技术的各类型散热片相比,弹簧状散热体有利于空气从多个角度流通,同时避免热量聚集,加快热交换速度。
4、弹簧状散热体的形状、排布可根据需要灵活设置。弹簧状散热体的材料、直径、形状(即螺旋线径)、排布可根据需要设置,例如选用导热良好的材料(铝、铜等),弹簧线可为实心线也可为空心管,弹簧状散热体可在热载板上呈点阵式、同心套叠加接式或结合两者混合排布,可根据灯的散热需要、成本需要、场地需要灵活设置,以提高导热、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弹簧状散热体的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弹簧状散热体的左视图。
图3为实施例1的弹簧状散热体的右视图。
图4为实施例1的弹簧状散热体的俯视图。
图5为实施例1的弹簧状散热体的仰视图。
图6为实施例1的弹簧状散热体的立体图。
图7为实施例1的弹簧状散热体的立体图。
图8为实施例1的散热器的主视图。
图9为实施例1的散热器的俯视图。
图10为实施例1的散热器的立体图。
图11为实施例1另一种散热器的俯视图。
图12为实施例1另一种散热器的立体图。
图13为实施例2的散热体的立体图。
图14为实施例2的散热器的主视图。
图15为图14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16为实施例2的散热器的立体图。
图17为实施例2的散热器的爆炸主视图。
图18为实施例2的散热器的爆炸立体图。
图19为实施例3的散热器的主视图。
图20为图19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21为实施例3的散热器的俯视图。
图22为实施例3的散热器的立体图。
图23为第一种带有弹簧状散热器的灯的主视图。
图24为第一种带有弹簧状散热器的灯的侧视图。
图25为图24中沿C-C线的剖视图。
图26为第一种带有弹簧状散热器的灯的立体图。
图27为第一种带有弹簧状散热器的灯的爆炸主视图。
图28为第一种带有弹簧状散热器的灯的主视爆炸剖视图。
图29为第一种带有弹簧状散热器的灯的爆炸立体图。
图30为第二种带有弹簧状散热器的灯的主视图。
图31为第二种带有弹簧状散热器的灯的侧视图。
图32为图31中沿D-D线的剖视图。
图33为第二种带有弹簧状散热器的灯的立体图。
图34为第二种带有弹簧状散热器的灯的爆炸主视图。
图35为第二种带有弹簧状散热器的灯的主视爆炸剖视图。
图36为第二种带有弹簧状散热器的灯的爆炸立体图。
图37为第三种带有弹簧状散热器的灯的散热器的主视图。
图38为第三种带有弹簧状散热器的灯的主视图。
图39为第三种带有弹簧状散热器的灯的侧视图。
图40为图39中沿E-E线的剖视图。
图41为第三种带有弹簧状散热器的灯的立体图。
图42为第三种带有弹簧状散热器的灯的爆炸主视图。
图43为第三种带有弹簧状散热器的灯的爆炸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8~图10所示为实施例1的散热器1的主视图、俯视图和立体图,所述该散热器1包括多个弹簧状散热体10和一个热载板20。
如图1~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弹簧状散热体10的主视图、左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和两个不同角度的立体图,所述弹簧状散热体10由一根弹簧整体绕制而成,所述弹簧状散热体10包括上层弹簧体110、下层弹簧体120、第一延长段131、第二延长段132、第三延长段133、第一导热段141、第二导热段142、第三导热段143、第四导热段144。所述上层弹簧体110和下层弹簧体120轴向叠置,第一延长段131上端与上层弹簧体110的上端相接并延伸至下层弹簧体120底面,第一导热段141一端与第一延长段131下端相接并在下层弹簧体120底面环绕于其外侧,第二延长段132上端与上层弹簧体110的下端相接并延伸至下层弹簧体120底面,第二导热段142一端与第二延长段132下端相接并在下层弹簧体120底面于其内侧向中心盘旋,第三延长段133上端与下层弹簧体120的上端相接并延伸至下层弹簧体120底面,第三导热段143一端与第三延长段133下端相接并在下层弹簧体120底面环绕于其外侧,第四导热段144一端与下层弹簧体120的下端相接并在下层弹簧体120底面于其内侧向中心盘旋。为使上层弹簧体110与下层弹簧体120相互固定,所述第二导热段142与第四导热段144盘旋至下层弹簧体120底面中心后彼此连接(如图7所示)。所述第三导热段143环绕在下层弹簧体120外侧,第一导热段141环绕于所述第三导热段143外一周,从而使下层弹簧体120底部的直径略大于上层弹簧体110和下层弹簧体120的主体直径。所述第二导热段142和第四导热段144充分利用下层弹簧体120底面内侧的空间盘旋连接,第一导热段141和第三导热段143在下层弹簧体120底面外侧围绕,从而延长了弹簧状散热体10与热载板20的接触长度和接触面积,使热载板20的热量更快地得到传导,进一步提高导热效果。而且,第一导热段141和第三导热段143的直径大于上下层弹簧体的直径,在安装于热载板或其他热源时有利于保持弹簧状散热体10之间的间距,防止相邻弹簧状散热体之间排布过于紧密降低空气流通性能,同时最大化覆盖在热载板或热源上。同样,为了保证弹簧状散热体10的空气流通性能,所述弹簧状散热体10的簧线间距大于簧线直径,从而保证簧线之间有足够的间隙供空气流通,但该簧线间距不宜过大,否则单位体积内的弹簧长度和散热面积将减少。
所述上层弹簧体110和下层弹簧体120均为圆柱形,第一延长段131、第二延长段132、第三延长段133均平行于其轴线(或母线),保证热量从底面传导至散热体110上端的距离最短、速度最快,以提高导热效果。所述第一延长段131和第二延长段132均在上层弹簧体110以及下层弹簧体120外侧,所述第三延长段133在下层弹簧体120外侧。
如图8~图10所示,所述弹簧状散热体10通过焊接、铆接、螺栓压合等方式固定于热载板20上,形成散热器1。所述热载板20为方形,所述弹簧状散热体10呈阵列状相互间隔地排布在热载板20上。为增加弹簧状散热体10与热载板20的接触面积,第一导热段141、第二导热段142、第三导热段143和第四导热段144与热载板20接触的底面为冲压或打磨后的平面而非弧形。
所述热载板20的形状和弹簧状散热体10的排布方式不限于图8~图10所示,可根据需要任意排布,例如图11和图12示出了弹簧状散热体10在圆形热载板20的排布方式,多个弹簧状散热体10以热载板20的圆心为中心多角度径向分布。
实施例2
弹簧状散热体的形状也不限于图1~图7所示的圆柱状,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弹簧状散热体30以及散热器3,如图13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散热体30的立体图,其形状为上小下大、轴向中空的圆台形,包括上层弹簧体上层弹簧体310、下层弹簧体320、第一延长段331、第二延长段332、第三延长段333、第一导热段341、第二导热段342、第三导热段343、第四导热段344。
第四导热段344一端与下层弹簧体320的下端相接并在下层弹簧体320底面顺着原来的轨迹环绕,第二延长段332上端与上层弹簧体310的下端相接并延伸至下层弹簧体320底面,第二导热段342一端与第二延长段332下端相接并在下层弹簧体320底面环绕于其外侧,另一端与第四导热段344相连;第三延长段333上端与下层弹簧体320的上端相接并延伸至下层弹簧体320底面,第三导热段343一端与第三延长段333下端相接并在下层弹簧体320底面环绕于其外侧;第一延长段331上端与上层弹簧体310的上端相接并延伸至下层弹簧体320底面,第一导热段341一端与第一延长段331下端相接并在下层弹簧体320底面环绕于第二导热段342和第三导热段343外侧。
如图17、18所示为本实施例散热器3的爆炸主视图和爆炸立体图,包括多个直径依次减小且可依次套接的弹簧状散热体30、30b、30c、30d,散热体30、30b、30c、30d的结构如图13所示和上文所述,不再赘述。为保证能够依次套接,里外相邻的弹簧状散热体30、30b、30c、30d的底面直径应小于其相邻外层的弹簧状散热体30、30b、30c、30d的底面内径。优选地,最内侧的弹簧状散热体30d可为锥体。所述弹簧状散热体30、30b、30c、30d套接后并固定于热载板20上,参见图14~16,固定方式同样采取焊接、铆接、螺栓压合等方式。
实施例3
图19~图22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散热器4,包括热载板20、两个直径不一的圆台形的弹簧状散热体30、30b以及多个圆柱形的弹簧状散热体10,所述弹簧状散热体10、30、30b的结构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一致,不再赘述。直径较大的弹簧状散热体30套接于直径较小的弹簧状散热体30b外,弹簧状散热体10设于直径较小的弹簧状散热体30b的中空部位,所述弹簧状散热体10、30、30b均固定于热载板20上。
上述各实施例中的“下层弹簧体底面”指下层弹簧体下端所在的垂直于下层弹簧体轴线的平面。
由上述各实施例可知,为实现上层弹簧体与下层弹簧体相互固定,根据上层弹簧体和下层弹簧体形状不同,也可使第一导热段或第二导热段与第三导热段或第四导热段相连,不限于实施例所示。同样,第一导热段、第二导热段、第三导热段、第四导热段在下层弹簧体底面的盘旋或环绕方式(内侧、外侧、长度等)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弹簧状散热体及散热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热源散热,为进一步说明其应用方式,下文将具体说明其用于灯的具体结构,并不限制其适用领域。
图23~图29示出了第一种带有弹簧状散热器的灯50的结构,包括螺丝501、驱动电源502、上盖板503、防护罩504、下盖板505、散热器1、与螺丝501适配的内螺纹柱506、LED灯板507、硅胶垫508、反光碗509、PC罩510、灯罩511。参见图11、图12,与实施例1相同,散热器1由热载板20和固定于热载板20上的多个所述圆柱形的弹簧状散热体10构成,弹簧状散热体10以热载板20的圆心为中心径向分布。LED灯板507、硅胶垫508、反光碗509、PC罩510和灯罩511依次叠加固定于散热器1的热载板20底部,其固定方式采用现有LED灯板的固定方式即可。四个内螺纹柱506设置于热载板20上表面,下盖板505开有与内螺纹柱506、弹簧状散热体10的位置以及截面形状适配的孔,下盖板505的孔对准内螺纹柱506和弹簧状散热体10后从上往下压在弹簧状散热体10底部的第一导热段141、第三导热段143上起到美观以及导热、散热作用。下盖板505顶面边缘设有与防护罩504底部边缘适配的沟槽512(如图28所示),防护罩504的直径和高度均略大于弹簧状散热体10和内螺纹柱506外周,所述防护罩504从散热器1上方向下套装于所述沟槽512上。上盖板503压合在防护罩504顶部边缘,驱动电源502置于上盖板503上,螺丝501穿过驱动电源502和上盖板503与内螺纹柱506连接,从而使驱动电源502、上盖板503、防护罩504与散热器1固定。
图30~图36示出了第二种带有弹簧状散热器的灯60的结构,包括驱动电源602、防护罩604、散热器3、LED灯板606、灯罩607和螺丝601、603、608。灯60采用的散热器3的结构如图13~18所示和前文所述,多个直径依次减小的圆台形弹簧状散热体依次套接并固定在热载板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利用率,最里层的弹簧状散热体的中空部位设有圆柱形的弹簧状散热体10(如图35所示)。防护罩604亦呈圆台形和网格状,其直径和高度均略大于散热器3的弹簧状散热体,防护罩604从上至下套在散热器3的弹簧状散热体周围,底部通过螺丝603与散热器3的热载板20连接,驱动电源602通过螺丝601与防护罩604顶部边缘连接,LED灯板606固定于热载板20底面,灯罩607通过螺丝608固定于热载板20底面。
散热器的形状及其弹簧状散热体的排布可根据灯的形状设置,除了上文所述的形状外,图37示出了另一种散热器7的立体图,图38~43为采用该散热器7的灯70的各个视图,该灯70同样包括驱动电源702、防护罩704、散热器7、LED灯板706、灯罩707和螺丝701、703、708。所述散热器7包括多个圆柱形的弹簧状散热体10和热载板20,热载板20的形状呈圆角矩形,多排弹簧状散热体10交错排布于其上,间隔比图8~图10所示的散热体1的弹簧状散热体的间隔更紧密。防护罩704体积略大于弹簧状散热体10且呈网格状,防护罩704从上至下套在散热器7的弹簧状散热体周围,底部通过螺丝703与散热器7的热载板连接,驱动电源702通过螺丝701与防护罩704顶部边缘连接,LED灯板706固定于热载板20底面,灯罩707通过螺丝708固定于热载板20底面。
采用上述结构的弹簧状散热体和散热器具有如下优点:
1、导热效率更高。散热器材料可优选铝或铜等热传导效率更高的材质进一步提高导热效率;弹簧状散热体具有在下层弹簧体底面盘旋或环绕的导热段,导热段充分利用下层弹簧体底面的空间进行延伸,延长了与热载板的接触导热长度和面积,同时减少对空间的占用,使得热载板的热量更快地传导至上层弹簧体和下层弹簧体,及时转移热载板的热量。
2、散热效率更高。为了在热载板的热量传导至弹簧状散热体后更高效地散热,本实用新型除了将散热体的形状设置成弹簧状,提高了单位体积内的散热面积,也减少对空间的占用;另一方面,与一般弹簧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弹簧状散热体包括上下两层的上层弹簧体和下层弹簧体,上层弹簧体的上端和下端通过延长段与导热段相连,下层弹簧体的上端通过延长段与导热段相连,两者的导热段相连从而实现固定,通过这种结构使得导热段的热量可通过延长段传导至上层弹簧体和下层弹簧体的两端,再从两端传至上层弹簧体和下层弹簧体中间进行散热,从热量分布上看,上层弹簧体和下层弹簧体两端的温度较高,中间的温度最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效避免热量在接近热载板处积聚、远端无法散热的缺陷,热量能更短距离、分散地在弹簧状散热体各个部位与冷媒(即空气)接触,而不再是单向地从近端至远端传热,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3、空气流动性能理想。与现有技术的鳍片状散热片相比,弹簧状散热体有利于空气从多个角度流通,同时避免热量聚集,加快热交换速度。
4、弹簧状散热体的形状、排布可根据需要灵活设置。弹簧状散热体的材料、直径、形状(即螺旋线径)、排布可根据需要设置,例如选用导热良好的材料(铝、铜等),弹簧线可为实心线也可为空心管,弹簧状散热体的形状不限于实施例的圆柱状和圆台状,弹簧状散热体可在热载板上呈点阵式、同心套叠加接式或结合两者混合排布等方式,上述各个因素可根据灯的散热需要、成本需要、场地需要灵活设置,以提高导热、散热效率。
当然,仅设置一层弹簧体时,即包括一层弹簧体、从弹簧体上端延伸至底面的延长段、与延长段下端和/或弹簧体下端相连并在其底面盘旋于其内侧或环绕于其外侧的导热段,与现有技术相比同样实现更高的导热效率、散热效率和具备良好的空气流通性能。

Claims (10)

1.一种弹簧状散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状散热体由一根弹簧整体绕制而成,包括轴向叠置的上层弹簧体以及下层弹簧体、第一延长段、第二延长段、第三延长段、第一导热段、第二导热段、第三导热段、第四导热段;
第一延长段上端与上层弹簧体的上端相接并延伸至下层弹簧体底面,第一导热段一端与第一延长段下端相接并在下层弹簧体底面盘旋于其内侧或环绕于其外侧;
第二延长段上端与上层弹簧体的下端相接并延伸至下层弹簧体底面,第二导热段一端与第二延长段下端相接并在下层弹簧体底面盘旋于其内侧或环绕于其外侧;
第三延长段上端与下层弹簧体的上端相接并延伸至下层弹簧体底面,第三导热段一端与第三延长段下端相接并在下层弹簧体底面盘旋于其内侧或环绕于其外侧;
第四导热段一端与下层弹簧体的下端相接并在下层弹簧体底面盘旋或环绕于其外侧;
所述第一导热段或第二导热段的另一端与第三导热段或第四导热段的另一端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状散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长段和第二延长段在上层弹簧体以及下层弹簧体外侧,第三延长段在下层弹簧体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状散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弹簧 体以及下层弹簧体的簧线间距大于簧线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状散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段、第二导热段、第三导热段和第四导热段底面为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状散热体,其特征在于:其形状为直径相同的圆柱状或上小下大的圆台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状散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长段和第二延长段在上层弹簧体以及下层弹簧体外侧,第三延长段在下层弹簧体外侧;所述上层弹簧体以及下层弹簧体的簧线间距大于簧线直径;所述第一导热段、第二导热段、第三导热段和第四导热段底面为平面;其形状为直径相同的圆柱状或上小下大的圆台状。
7.一种弹簧状散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层弹簧状散热体、从弹簧状散热体上端延伸至底面的延长段、与延长段下端和/或弹簧状散热体下端相连并在其底面盘旋于其内侧或环绕于其外侧的导热段。
8.一种带弹簧状散热体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热载板和布置于其上的至少一个散热体,优选为多个散热体,所述弹簧状散热体由一根弹簧整体绕制而成,所述散热体包括轴向叠置的上层弹簧体以及下层弹簧体、第一延长段、第二延长段、第三延长段、第一导热段、第二导热段、第三导热段、第四导热段;
第一延长段上端与上层弹簧体的上端相接并延伸至下层弹簧体底面,第一导热段一端与第一延长段下端相接并在下层弹簧体底面盘旋于其内侧或环绕于其外侧;
第二延长段上端与上层弹簧体的下端相接并延伸至下层弹簧体底面, 第二导热段一端与第二延长段下端相接并在下层弹簧体底面盘旋于其内侧或环绕于其外侧;
第三延长段上端与下层弹簧体的上端相接并延伸至下层弹簧体底面,第三导热段一端与第三延长段下端相接并在下层弹簧体底面盘旋于其内侧或环绕于其外侧;
第四导热段一端与下层弹簧体的下端相接并在下层弹簧体底面盘旋或环绕于其外侧;
所述第一导热段或第二导热段的另一端与第三导热段或第四导热段的另一端相接;
所述第一导热段或第二导热段的另一端与第三导热段或第四导热段的另一端相接,所述弹簧状散热体通过第一导热段、第二导热段、第三导热段、第四导热段固定连接于热载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弹簧状散热体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段、第二导热段、第三导热段、第四导热段通过焊接、铆接、螺栓压合固定于热载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弹簧状散热体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状散热体的直径依次减小且依次同心套接或呈阵列状相互间隔地分布在热载板上。
CN201520017301.5U 2015-01-09 2015-01-09 弹簧状散热体及带弹簧状散热体的散热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141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17301.5U CN204514154U (zh) 2015-01-09 2015-01-09 弹簧状散热体及带弹簧状散热体的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17301.5U CN204514154U (zh) 2015-01-09 2015-01-09 弹簧状散热体及带弹簧状散热体的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14154U true CN204514154U (zh) 2015-07-29

Family

ID=53712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17301.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14154U (zh) 2015-01-09 2015-01-09 弹簧状散热体及带弹簧状散热体的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141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7510A (zh) * 2015-01-09 2015-04-29 深圳市有为光电有限公司 弹簧状散热体及带弹簧状散热体的散热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7510A (zh) * 2015-01-09 2015-04-29 深圳市有为光电有限公司 弹簧状散热体及带弹簧状散热体的散热器
WO2016110053A1 (zh) * 2015-01-09 2016-07-14 深圳市有为光电有限公司 弹簧状散热体及带弹簧状散热体的散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3381B (zh) 一种led散热模块
CN204201834U (zh) 舞台灯具散热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舞台灯
CN104565938B (zh) 带有弹簧状散热器的灯
CN202077324U (zh) 一种热柱式高效散热器
CN102221189A (zh) 一种垂直对流散热器及一种垂直对流散热筒灯
CN103528035A (zh) 大功率led用整体式热管散热方法及装置
CN204420639U (zh) 带有弹簧状散热器的灯
CN204514154U (zh) 弹簧状散热体及带弹簧状散热体的散热器
CN201475752U (zh) 高效热管散热的led照明灯具
CN105953191B (zh) 散热灯具
CN104567510A (zh) 弹簧状散热体及带弹簧状散热体的散热器
CN101949501A (zh) 高效散热的led灯具
CN207350205U (zh) 一种基于相变热管技术的空冷火车前照灯
CN202475823U (zh) 一种液冷散热的电磁加热线盘及电磁炉
CN203481211U (zh) 螺旋式散热器
CN201267083Y (zh) 散热模块
CN104197220A (zh) 一体式的led灯具
CN205619234U (zh) 一种仿生神经元散热相变灯
CN207750933U (zh) 汽车前照灯led散热系统
CN205299231U (zh) 一种led灯
CN105101756A (zh) 一种高效电子器件散热方法及装置
CN104180350A (zh) 具有扁平式散热器的led灯具
CN104180351A (zh) 具有板式散热器的led灯具
CN20757250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21700电池的冷却板
CN201463110U (zh) 新型电暖器散热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52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