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19946A - 一种氢氧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氢氧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19946A
CN104419946A CN201310392497.1A CN201310392497A CN104419946A CN 104419946 A CN104419946 A CN 104419946A CN 201310392497 A CN201310392497 A CN 201310392497A CN 104419946 A CN104419946 A CN 1044199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ding rod
conduction
plate
fixed leg
oxyhydrogen 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924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发生
李树权
孙金良
罗文峰
于宝文
简文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ANXINGSHUN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ANXINGSHUN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ANXINGSHUN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ANXINGSHUN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9249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19946A/zh
Publication of CN1044199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99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00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r non-metals
    • C25B1/01Products
    • C25B1/02Hydrogen or oxygen
    • C25B1/04Hydrogen or oxygen by electrolysis of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1/00Electrodes; Manufacture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9/00Cells or assemblies of cells; 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e.g. electrode-diaphragm assemblies; Process-related cell features
    • C25B9/17Cells comprising dimensionally-stable non-movable electrode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9/00Cells or assemblies of cells; 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e.g. electrode-diaphragm assemblies; Process-related cell features
    • C25B9/60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 C25B9/65Means for supplying current; Electrode connections; Electric inter-cell conn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氧发生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电解槽与电极组,其特征在于,氢氧发生器还包括:电源转换器,所述电源转换器的输入端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电源转换器的输出端与电极组连接,所述电源转换器将所述外接电源的电压转换为低电压,并将低电压输送给所述电极组。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外接电源与氢氧发生器正负极之间设置电源转换器,使外接电源的电压转换为低电压,并将低电压输送给所述电极组,如此能防止电解溶液由于电压过高而发生变质,使氢氧发生器电解出的氢气纯度提高,氢气质量得到保证,并且在低电压下进行电解,使得整体设备温度在运行过程中保持平稳,从而延长氢氧发生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氢氧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氢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氢氧发生器。
背景技术
氢气作为一种可替代的能源,用于汽车等其它工业中作为新型燃料,在燃料中参杂氢气能够降低15%~30%油耗,并且清洁环保。因此,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氢气在汽车能源等方面的利用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目前市面上开始出现一些可应用于汽车,为汽车燃料提供氢气的设备,这种设备被称为氢氧发生器。
现有技术中的氢氧发生器,通过向氢氧发生器通电,将氢氧发生器内的电解质溶液进行电解,从而产生所需的氢气和氧气。一般氢氧发生器的电源电压为12V或24V并直接加载于氢氧发生器上,高电压制氢气存在有严重隐患,氢氧发生器在长时间使用后,设备内部的电解质溶液容易变质,从而影响氢氧发生器的制氢质量和使用寿命。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的氢氧发生器,由于采用高电压进行制氢,长时间使用后,设备温度高,电解液容易变质,从而导致制造的氢气中参杂其它杂质气体,使氢氧发生器输出的氢气纯度不高,氢气质量较差。并且高电压电解制氢会使整个设备温度过高,增大设备负荷,影响氢氧发生器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氢氧发生器输入电压过高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氢氧发生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了一种氢氧发生器,所述氢氧发生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电解槽与电极组,所述氢氧发生器还包括:电源转换器,所述电源转换器的输入端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电源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极组连接,所述电源转换器将所述外接电源的电压转换为低电压,并将低电压输送给所述电极组。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底座、上盖和横向隔板,所述上盖设置有补水口和出气口,所述横向隔板的上方为上容室,所述横向隔板的下方为下容室,所述电解槽位于所述下容室中,所述电极组位于所述电解槽中,所述横向隔板设置有上下贯穿的导气孔和导水孔,在所述导气孔的周围向上延伸出一个凸台,所述导水孔周围向下延伸出一个凸台。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组包括电极片和定位栅板,所述电极片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相互交错间隔分布,所述定位栅板上设置有并排分布的复数个格槽,所述格槽用于放置所述电极片。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组还包括导电固定柱、导电片和导电接头,所述导电固定柱包括正导电固定柱和负导电固定柱,所述正导电固定柱与对应的所述正极片接触导通,所述负导电固定柱则与对应的所述负极片接触导通;所述正极片上设置有供所述正导电固定柱穿过的正极孔,所述正导电固定柱通过所述正极孔与所述正极片接触导通,对应所述正极孔在所述负极片上同轴设置有供所述正导电固定柱穿过的闪避孔,所述负极片上设置有供所述负导电固定柱穿过的负极孔,所述负导电固定柱通过所述负极孔与所述负极片接触导通,对应所述负极孔在所述正极片上也同轴设置有供所述负导电固定柱穿过的闪避孔,所述闪避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正极孔和所述负极孔的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组还包括导电焊条,所述导电焊条设置在所述电极片的上下两端,所述导电焊条用于固定所述电极片。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焊条包括有基部、卡块和导电焊条卡槽,多个所述卡块沿所述基部的两侧面等间距并排设置,所述导电焊条卡槽是所述单侧面上相邻所述卡块之间的间隔,所述导电焊条卡槽的宽度与所述电极片的厚度相配合,所述正极片的上边缘和下边缘都设置有第一定位槽,对应所述第一定位槽在所述负极片上设置有第一闪避槽,并且所述第一闪避槽的宽度与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定位槽,两个所述导电焊条分别嵌装于所述第一定位槽中,并且所述正极片插入所述导电焊条上对应的所述导电焊条卡槽中,焊接后接触导通,与所述正极片连接的两个所述导电焊条构成第一部分导电焊条,所述导电焊条上未接触的其余所述卡块则位于所述第一闪避槽中,对应的所述负极片不与所述第一部分导电焊条接触,所述负极片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设置有第二定位槽,对应第二定位槽的所述正极片上设置有第二闪避槽,并且所述第二闪避槽的宽度与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宽度和深度,用两个所述导电焊条分别嵌装在所述第二定位槽中,两个所述导电焊条构成第二部分导电焊条,并且所述负极片插入所述导电焊条上对应的所述导电焊条卡槽中,焊接后接触导通,所述第二部分导电焊条上其余未接触的所述卡块位于所述第二闪避槽中,对应的所述正极片不与所述第二部分导电焊条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氢氧发生器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源转换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汽车行驶速度来调整和控制所述电源转换器对所述电极组的供应功率。
作为优选,在所述上容室中设置有浮板,所述浮板用于防止水液或电解液飞溅出所述出气口或所述补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浮板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大小使所述浮板只能透过气体,不能透过液体。
作为优选,所述下容室中设置有相互垂直交叉的第一纵向隔板和第二纵向隔板,将所述下容室分隔出多个电解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外接电源与氢氧发生器正负极之间设置电源转换器,使外接电源的电压转换为低电压,并将低电压输送给所述电极组,如此能防止电解溶液由于电压过高产生高温而发生变质,使氢氧发生器电解出的氢气纯度提高,氢气质量得到保证,并且在低电压下进行电解,使得整体设备温度在运行过程中保持平稳,从而延长氢氧发生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氢氧发生器的电源电路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氢氧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氢氧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氢氧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下容室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栅板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焊条安装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浮板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氢氧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氢氧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壳体,11底座,
            12上盖,13横向隔板,
            131导气孔,132导气凸台,
            133导水孔,134导水凸台,
            14上容室,15下容室,
            16橡胶圈,101补水口,
            102出气口,20电解槽,
            30电极组,31电极片,311正极孔,312闪避孔,
            313第一定位槽,314第一闪避槽,
            315第二定位槽,316第二闪避槽,
            32定位栅板,321格槽,
            322栅格条,
            33导电固定柱,34导电片,341长臂,342短臂,
            35导电接头,36产氢通道,
            37导电焊条,371基部,372卡块,373导电焊条卡槽,
            41第一纵向隔板,
            42第二纵向隔板,
            43限位板,44十字形限位槽,45卡槽,
            51固定座,60浮板,
            71电源转换器,72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氢氧发生器,所述氢氧发生器包括壳体10和设置于壳体10内的电解槽20与电极组30,所述氢氧发生器还包括电源转换器71,所述电源转换器71的输入端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电源转换器71的输出端与电极组30连接,所述电源转换器71将所述外接电源的电压转换为低电压,并将低电压输送给所述电极组30。
其中,外接电源通电,高电压通过电源转换器71转换为低电压后,将低电压加载到氢氧发生器的正负极,使氢氧发生器开始工作。最佳制氢恒流电源的低电压介于2.2V-3.3V之间,尤其是在恒流电源为2.7V的电压情形下所产生的氢气质量最好,并且氢氧发生器产出氢气的效率也最高。因此通过电源转换器71将电源电压维持在2.2V-3.3V之间,能够保证较高的产氢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外接电源与氢氧发生器正负极之间设置电源转换器71,使外接电源的电压转换为低电压,并将低电压输送给所述电极组,如此能防止电解溶液由于电压过高而发生变质,使氢氧发生器电解出的氢气纯度提高,氢气质量得到保证,并且在低电压下进行电解,使得整体设备温度在运行过程中保持平稳,从而延长氢氧发生器的使用寿命。
如图2-6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0包括底座11、上盖12和横向隔板13,所述上盖12设置有补水口101和出气口102,所述横向隔板13的上方为上容室14,所述横向隔板13的下方为下容室15,所述电解槽20位于所述下容室15中,所述电极组30位于所述电解槽20中,所述横向隔板13设置有上下贯穿的导气孔131和导水孔133,在所述导气孔131的周围向上延伸出一个导气凸台,132,所述导水孔133周围向下延伸出一个导水凸台134。
其中,在电解槽20中注入有电解液和水液,电极组30位于电解槽20中并且浸入在电解液中。电解槽20中的电解液和水被电极组30电解而产生氢气和氧气,产生的氢气和氧气向上经由出气口102输出。电解槽20中的水液被电解后不断减少,需要通过补水口101按需进行补水,保证氢氧发生器具备连续不断的制氢功能。壳体10呈长方体状,包括底座11、上盖12以及横向隔板13,在壳体10内于横向隔板13上方形成有上容室14,于横向隔板13的下方形成下容室15。底座11、上盖12与横向隔板13为分体组装结构,并且底座11、上盖12与横向隔板13通过螺钉锁固连接。并且,在底座11与横向隔板13、上盖12与横向隔板13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橡胶圈16,将电解液和水液密封在壳体10内。所述横向隔板13上设置有两个上下贯穿的导气孔131,所述导气孔131呈长槽状,并在每个导气孔131的周围向上延伸出一个导气凸台132,将导气孔131设置为烟囱结构。将上下贯穿的导水孔133设置在导气凸台131的一侧,补水口101注入上容室14的水液经由导水孔133向下流入下容室15中,导水孔133的宽度小于导气孔131的宽度,导水孔133的周围向下延伸出一圈导水凸台134,并且导水凸台134的下边缘高度低于导气孔131的下边缘高度。如此设置的目的在于:首先横向隔板13与导气孔131配合起到给下容室15中电解出的氢气提供导向作用,使氢气汇聚在导气孔131处并向上流动,避免氢气向上流动过程中紊乱而造成供气不连贯性与不稳定性;其次,导气凸台132能够起到阻挡由补水口101注入的水流对导气孔131的冲击作用,避免影响氢气的向上流动,进一步保障供气的稳定性;此外,导水凸台134的下边缘高度低于导气孔131的下边缘高度,不但可使氢气不会在向上流动的过程中汇入导水孔133中,而且可避免导水孔133流出的水流对导气孔131处的氢气气流造成影响,更进一步保障供气的稳定性。
如图6-10所示,作为优选,所述电极组30包括电极片31和定位栅板32,所述电极片31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相互交错间隔分布,所述定位栅板32上设置有并排分布的复数个格槽321,所述格槽321用于放置所述电极片31。
其中,电极片31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正极片与负极片相互交错间隔分布,即每两个正极片之间设置一个负电片。定位栅板32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定位栅板32上设置有并排分布的复数个格槽321,格槽321的形状和大小与电极片31的截面形状、大小适配,定位栅板32上在两格槽321之间为栅格条322,各电极片31对应紧插装在各格槽321中,各栅格条322垫在两相邻电极片31之间,使各电极片31之间保持有适当间隙形成产氢通道36;由于各电极片31呈片状长方体,格槽321纵向延伸,即相邻两电极片31之间的产氢通道36呈纵向延伸,如此各电极片31电解出的氢气可直接于纵向产氢通道36向上升浮。并且栅格条322的宽度以0.8mm最优,此种宽度可使产生的氢气均匀,无阻碍,产氢效果最优。
如图4、5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电极组30还包括导电固定柱33、导电片34和导电接头35,所述导电固定柱33包括正导电固定柱和负导电固定柱,所述正导电固定柱与对应的所述正极片接触导通,所述负导电固定柱则与对应的所述负极片接触导通;所述正极片上设置有供所述正导电固定柱穿过的正极孔311,所述正导电固定柱通过所述正极孔311与所述正极片接触导通,对应所述正极孔311在所述负极片上同轴设置有供所述正导电固定柱穿过的闪避孔312,所述负极片上设置有供所述负导电固定柱穿过的负极孔,所述负导电固定柱通过所述负极孔与所述负极片接触导通,对应所述负极孔在所述正极片上也同轴设置有供所述负导电固定柱穿过的闪避孔312,所述闪避孔312的直径大于所述正极孔和所述负极孔的直径,避免单个导电固定柱33与正极片和负极片同时接触导通。所述导电片34的截面呈L形,包括长臂341和短臂342,所述长臂341连接所述导电固定柱33,短臂342连接所述导电接头35,导电接头35用于外接导电线。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组30还包括导电焊条37,所述导电焊条37设置在所述电极片31的上下两端,所述导电焊条37用于固定所述电极片31。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焊条37包括有基部371,沿所述基部371的两侧面等间距并排设有多个卡块372,所述单侧面上相邻所述卡块372之间形成导电焊条卡槽373,所述导电焊条卡槽373的宽度与所述电极片31的厚度相配合。
电极片31通过定位栅板32进行有效定位后,再通过四个导电焊条37固定,其中,电极片31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通过两个导电焊条37固定连接。具体而言,各导电焊条37的结构相同,都包括长条状基部371,基部371的两侧面上等间距并排设置的卡块372,和相邻两卡块372之间形成的导电焊条卡槽373,导电焊条卡槽373的宽度与电极片31的厚度相配合。
电极片31中的正极片的上边缘和下边缘都设置有第一定位槽313,对应第一定位槽313在负极片上设置有第一闪避槽314,并且第一闪避槽314的宽度与深度大于第一定位槽313。两个导电焊条37分别嵌装于该第一定位槽313中,并且正极片插入导电焊条37上对应的导电焊条卡槽373中,焊接后接触导通,与正极片连接的两个导电焊条37构成第一部分导电焊条,导电焊条37上未接触的其余卡块372则位于第一闪避槽314中,因此对应负极片不与第一部分导电焊条37接触。电极片中负极片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设置有第二定位槽315,对应第二定位槽315的正极片上设置有第二闪避槽316,并且第二闪避槽316的宽度与深度大于第二定位槽315宽度和深度。用两导电焊条37分别嵌装第二定位槽315中,此两个导电焊条37构成第二部分导电焊条,并且负极片插入导电焊条37上对应的卡槽373中,焊接后接触导通,第二部分导电焊条37上其余为接触卡块372位于第二闪避槽316中,因此对应正极片不与第二部分导电焊条37接触。导电接头35分别设有正导电接头和负导电接头,两导电接头35分别固接于下方的两导电焊条37上。上述发明实施例电极组30的组接结构更具优势。一方面,电极片31只需要在边缘开槽即可,加工制作简易;另一方面,焊接条置入于定位槽中的组装过程相对简便,简化了制作工艺,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再者,导电焊条37直接定位于电极片31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电极片31不易变形翘曲,产品定型更稳固;此外,电极片31之间的间隙更均匀,有利于改善电极组30各部位产生氢气的均匀度。
如图1所示,作为优选,所述氢氧发生器还包括:控制器72,所述控制器72与所述电源转换器71连接,所述控制器72根据汽车行驶速度来调整和控制所述电源转换器71对所述电极组30的供应功率。
其中,电路转换电路71的输入端电源可直接连接于汽车的油路电源线上,控制器72用于控制电源转换器71随着汽车之行驶速度来改变对氢氧发生器之功率的供应。控制器72可实现对电极组30输入电压的自动智能低压调节功能,具体而言,控制器72包括第一感应侦测器、第二感应侦测器和微电脑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感应侦测器、所述第二感应侦测器分别与所述微电脑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微电脑控制单元还与所述电源转换器71连接,所述第一感应侦测器与所述机动车的电源连接,所述第一感应侦测器用于检测所述机动车的电源的电压,所述第二感应侦测器与所述机动车的速度表连接,所述第二感应侦测器用于检测所述机动车的速度,所述微电脑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电源转换器71。微电脑控制单元内设置有阈值电压,当所述第一感应侦测器检测到所述机动车的电源的电压低于所述阈值电压时,所述微电脑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源转换器71开始工作;当所述第一感应侦测器检测到所述机动车的电源的电压高于所述阈值电压时,所述微电脑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源转换器71停止工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一般将该阈值电压设置为13V,也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第二感应侦测器与机动车的速度表连接,目的在于检测机动车的速度,也可将第二感应侦测器与机动车电脑总线连接,检测出机动车的速度即可。控制器72根据所述机动车的电源电压与所述机动车的行驶速度来控制电源转换器71。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还可根据机动车的其它相关参数,如电源温度、剩余油量等,合理调配整个机动车的功耗,达到充分利用的效果。在控制器72的控制作用下,汽车在怠速状态与正常行驶状态下的功率供应有所不同,汽车在怠速状态下电源转换器71提供给电极组30的功率要小于汽车在正常行驶状态下电源转换器71提供给电极组30的功率,并且,怠速状态下提供给氢氧发生器的功率控制在行驶状态下提供给电极组30功率的50%~80%。当汽车处于怠速状态下,发动机处于低功率状态可供输出剩余功率较少,因此要限制此时提供给电极组30的功率。当汽车处于正常行驶状态时,发动机处于大功率状态,此时汽车发电能力较强,并且具有较多剩余的功率可供输出,则提供给电极组30的功率也较多。本实施例,利用控制器72,使电极组30的电源供应功率在怠速状态时得到有效降低;在正常行驶状态时再提高电极组30的供应功率,适时充分地利用汽车剩余的功率输出,不增加汽车的负担,并在机动车需要时提供适合的辅助动力,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通过试验发现,当机动车处于怠速状态下,其发动机处于低功率状态,当机动车处于行驶状态(时速20KM以上)时,其发动机处于大功率状态,此时机动车发电能力较强,并且具有较多剩余的功率可供输出,具体见下表:
如图6和图12所示,作为优选,在所述上容室14中设置有浮板60,所述浮板60用于防止水液或电解液飞溅出所述出气口102或所述补水口101。
进一步地,所述浮板60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大小使所述浮板60只能透过气体,不能透过液体。
其中,在上容室14中设置一浮板60,所述浮板60至少遮挡出气口102,也可同时遮挡出气口102和补水口101。浮板60采用低密度PE材料制成,浮板60包括基板61,透气孔62和V形板63。基板61上密布有多个透气孔62,基板61由相互横向串接在一起的多个V形板63构成,透气孔62可以为菱形、三角形或圆形,但透气孔62的直径不可过大,要使浮板60具有透气而不透水的特性,如此一方面可防止水液或电解液在氢氧发生器抖动的过程中飞溅出出气口102或补水口101,另一方面可保证氢气经由出气口102自由地输出,不影响氢气的输送。并且基板61的周边还设置有围边64,以避免基板61的变形;并最好于基板61的四个角各设置一凸柱65,以增强浮板60的悬浮稳定性。当然,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浮板60的结构并不局限波浪状结构,其还可采用其它具有透气而不透水特征的材料或结构制成。
如图7和图13所示,作为优选,所述下容室15中设置有相互垂直交叉的第一纵向隔板41和第二纵向隔板42,所述第一纵向隔板41和所述第二纵向隔板42将所述下容室15分隔出多个电解槽20。
其中,电解槽20位于下容室15中,并在下容室15中设置有相互垂直交叉的一块第一纵向隔板41和两块第二纵向隔板42,将下容室15分隔出四个电解槽20。在四个电解槽20中分别安装有一电极组30,各电极组30分别通过螺钉锁固于电解槽20底部的固定座51上。第一纵向隔板41与第二纵向隔板42最好为可拆卸式组装结构,以便于在安装电极组30之前取出各纵向隔板41、42,而留置出足够的空间给于电极组30的安装操作。
如图13所示,在下容室15的中心和内壁面上分别设置多块凸出的限位板43,在下容室15的底板中心由限位板43围构出一十字形限位槽44,然后分别在下容室15四个方向的内壁面上由限位板43围构出与十字限位槽44对应的卡槽45。如此第一纵向隔板41和第二纵向隔板42可以直接简单地自上而下插入于对应的限位槽44与卡槽45中,生产组装方便易行。
如图14和图15所示,本实施例适用于排量相对较小的小型汽车。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即壳体10包括底座11、上盖12和横向隔板13,壳体10内由横向隔板13分隔上容室14和下容室15,电极组30设置于下容室15中,并且横向隔板13上设置有导水孔133和导气孔131,在底座11与横向隔板13、上盖12与横向隔板13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橡胶圈16,电极组30采用由定位栅板32安装电极片31。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针对排量较小的小型汽车设计,所需要的产氢量较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仅需要一个电极组30即可,横向隔板13上也仅需要设置一处导气孔131和一处导水孔133即可。相对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氢氧发生器的体积小,结构更简单,且成本更低。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氢氧发生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电解槽与电极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发生器还包括:电源转换器,所述电源转换器的输入端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电源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极组连接,所述电源转换器将所述外接电源的电压转换为低电压,并将低电压输送给所述电极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座、上盖和横向隔板,所述上盖设置有补水口和出气口,所述横向隔板的上方为上容室,所述横向隔板的下方为下容室,所述电解槽位于所述下容室中,所述电极组位于所述电解槽中,所述横向隔板设置有上下贯穿的导气孔和导水孔,在所述导气孔的周围向上延伸出一个凸台,所述导水孔周围向下延伸出一个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包括电极片和定位栅板,所述电极片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相互交错间隔分布,所述定位栅板上设置有并排分布的多个格槽,所述格槽用于放置所述电极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还包括导电固定柱、导电片和导电接头,所述导电固定柱包括正导电固定柱和负导电固定柱,所述正导电固定柱与对应的所述正极片接触导通,所述负导电固定柱则与对应的所述负极片接触导通;所述正极片上设置有供所述正导电固定柱穿过的正极孔,所述正导电固定柱通过所述正极孔与所述正极片接触导通,对应所述正极孔在所述负极片上同轴设置有供所述正导电固定柱穿过的闪避孔,所述负极片上设置有供所述负导电固定柱穿过的负极孔,所述负导电固定柱通过所述负极孔与所述负极片接触导通,对应所述负极孔在所述正极片上也同轴设置有供所述负导电固定柱穿过的闪避孔,所述闪避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正极孔和所述负极孔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还包括导电焊条,所述导电焊条设置在所述电极片的上下两端,所述导电焊条用于固定所述电极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焊条包括基部、卡块和导电焊条卡槽,多个所述卡块沿所述基部的两侧面等间距并排设置,所述导电焊条卡槽是所述单侧面上相邻所述卡块之间的间隔,所述导电焊条卡槽的宽度与所述电极片的厚度相配合,所述正极片的上边缘和下边缘都设置有第一定位槽,对应所述第一定位槽在所述负极片上设置有第一闪避槽,并且所述第一闪避槽的宽度与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定位槽,两个所述导电焊条分别嵌装于所述第一定位槽中,并且所述正极片插入所述导电焊条上对应的所述导电焊条卡槽中,焊接后接触导通,与所述正极片连接的两个所述导电焊条构成第一部分导电焊条,所述导电焊条上未接触的其余所述卡块则位于所述第一闪避槽中,对应的所述负极片不与所述第一部分导电焊条接触,所述负极片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设置有第二定位槽,对应第二定位槽的所述正极片上设置有第二闪避槽,并且所述第二闪避槽的宽度与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宽度和深度,用两个所述导电焊条分别嵌装在所述第二定位槽中,两个所述导电焊条构成第二部分导电焊条,并且所述负极片插入所述导电焊条上对应的所述导电焊条卡槽中,焊接后接触导通,所述第二部分导电焊条上其余未接触的所述卡块位于所述第二闪避槽中,对应的所述正极片不与所述第二部分导电焊条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发生器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源转换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汽车行驶速度来调整和控制所述电源转换器对所述电极组的供应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容室中设置有浮板,所述浮板用于防止水液或电解液飞溅出所述出气口或所述补水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板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大小使所述浮板只能透过气体,不能透过液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容室中设置有相互垂直交叉的第一纵向隔板和第二纵向隔板,所述第一纵向隔板和所述第二纵向隔板将所述下容室分隔出多个电解槽。
CN201310392497.1A 2013-09-03 2013-09-03 一种氢氧发生器 Pending CN1044199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92497.1A CN104419946A (zh) 2013-09-03 2013-09-03 一种氢氧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92497.1A CN104419946A (zh) 2013-09-03 2013-09-03 一种氢氧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19946A true CN104419946A (zh) 2015-03-18

Family

ID=52970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92497.1A Pending CN104419946A (zh) 2013-09-03 2013-09-03 一种氢氧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1994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3496A (zh) * 2015-03-19 2016-04-06 李文秀 一种小分子氢和氧混合气体发生装置
WO2018000595A1 (zh) * 2016-06-30 2018-01-04 东莞市绿能宝汽车用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通工具用氢氧气体发生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4678A (zh) * 2007-02-14 2007-10-17 宁波和利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体化串并组合式电解槽
CN101748448A (zh) * 2008-12-18 2010-06-23 白玉林 水剂氢氧源一体提取多用机装置
CN102618881A (zh) * 2011-01-31 2012-08-01 张敦杰 电解槽
CN203683673U (zh) * 2013-09-03 2014-07-02 深圳万兴顺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氢氧发生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4678A (zh) * 2007-02-14 2007-10-17 宁波和利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体化串并组合式电解槽
CN101748448A (zh) * 2008-12-18 2010-06-23 白玉林 水剂氢氧源一体提取多用机装置
CN102618881A (zh) * 2011-01-31 2012-08-01 张敦杰 电解槽
CN203683673U (zh) * 2013-09-03 2014-07-02 深圳万兴顺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氢氧发生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3496A (zh) * 2015-03-19 2016-04-06 李文秀 一种小分子氢和氧混合气体发生装置
WO2018000595A1 (zh) * 2016-06-30 2018-01-04 东莞市绿能宝汽车用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通工具用氢氧气体发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06014A (zh) 一种质子交换膜水电解装置
CN1051401A (zh) 高效水电解氢氧装置
CN104419946A (zh) 一种氢氧发生器
CN216972701U (zh) 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及系统
CN205099425U (zh) 一种用于电芬顿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电极板装置
CN203683673U (zh) 一种氢氧发生器
CN217839150U (zh) 一种密封性好的制氢水电解槽
KR100835929B1 (ko) 가스 발생장치
CN201933160U (zh) 一种自然循环离子膜电解槽
CN202337831U (zh) 氢氧分离电解槽
CN115011983A (zh) 一种设有多电流输入接线柱的碱水电解槽装置
CN110029359B (zh) 多室铝电解槽及其母线系统
CN103384732A (zh) 大型电解槽和电解停止方法
CN205035467U (zh) 一种电解装置
CN104419947A (zh) 一种氢氧发生器
CN203683678U (zh) 一种抑荡型氢氧发生器
CN208250428U (zh) 新型氯酸钠电解槽连接结构
CN203683680U (zh) 一种氢氧发生器
CN213142222U (zh) 一种高效制氢装置电极板
CN208414565U (zh) 一种氢能机水电解反应装置
CN219315106U (zh) 一种新型铝电解槽阴极结构
CN213817607U (zh) 一种适用于电极箔的加电装置
CN220317977U (zh) 电解槽
CN202047150U (zh) 母线带水洗装置
CN210837969U (zh) 微生物燃料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