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19679A - hTERT和SV40LT基因诱导构建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 - Google Patents

hTERT和SV40LT基因诱导构建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19679A
CN104419679A CN201310407588.8A CN201310407588A CN104419679A CN 104419679 A CN104419679 A CN 104419679A CN 201310407588 A CN201310407588 A CN 201310407588A CN 104419679 A CN104419679 A CN 1044196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htert
sv40lt
klinefelter syndrome
klinefe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075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炳焕
陈玉兰
吕时铭
张琳
徐向荣
张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40758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19679A/zh
Publication of CN104419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96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生殖健康研究领域的hTERT和SV40LT基因诱导构建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其主要特征是以T4DNA连接经BamHI酶切质粒SV40LTag DNA及载体pcDNA3.1(-)DNA的产物,构建SV40LTag-pcDNA3.1(-)重组子;并以Ligation Mix连接经EcoR I和Xho I双酶切质粒pCIneo-hTERT和载体pLXSNneo的产物,构建pLXSNneo-hTERT重组子,两重组子经感受态细胞扩增纯化和鉴定后转染入克氏综合症组织细胞,经G418筛选含阳性重组子的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筛选符合永生化细胞特性并与原代细胞相同或相近者作为SV40LT和hTERT介导的克氏综合症体外研究细胞模型,为从细胞水平在体外长期研究其发病机制奠定基础。

Description

hTERT和SV40LT基因诱导构建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hTERT(端粒酶逆转录酶催化亚基)和SV40LT(猴肾病毒40大T抗原基因)基因诱导(SV40LT和hTERT介导)构建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主要用于人类生殖健康研究领域,为克氏综合征的体外研究提供细胞模型并保存其科研资源。
背景技术
克氏综合征是染色体出生缺陷之一,又称为原发性小睾丸症或曲细精管发育不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男性性染色体异常疾病。本病的特点是染色体数目异常,多了一条X染色体。最常见的核型为47,XXY。有的患者具有两个以上的X,称为Klinefelter的变异型,如:48,XXXY、49,xXXXY,一般X越多,临床症状越严重。本病的发病率为0.1%。青春期前,一般无明显症状。青春期症状逐渐明显,外阴发育差,阴茎短小,睾丸小而硬,男性第二性发育延迟甚至不发育,皮肤细白,全身体毛发育差,阴毛、胡须稀少而腋毛经常缺如,喉结不明显,身才高,下体长于上体,近半数患者乳房发育呈女性型乳房。患者性欲低下,性功能不良,除个别患者外几乎均为无精症而不能生育。因性功能不良及不能生育等原因,且一般治疗无效,这种患者的出生,必给患者本人及家庭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痛苦。
克氏综合征主要因为在精卵授精结合时,染色体不分离造成的。有文献报道,造成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与物理、化学、生物、遗传等因素有关。但是,由于没有可在体外长期培养的、可用于克氏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的永生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就难以从细胞水平在体外研究克氏综合征受物理、化学、生物、遗传等影响的基因突变、基因表达、功能改变、生理特性、生物传导等机制,从而严重限制了克氏综合征的进一步研究。
国外文献报道,猴肾病毒40(SV40)可以使某些人类细胞发生永生化。Poulin DL、Kung AL和Sullivan CS等研究表明,SV40T抗原基因的导入能加快转化细胞的生长速率,永生化细胞在体外多次传代后,仍具有相对稳定的增殖特性和功能状态,同时也能保留其原始细胞的许多分化表型,可以用于转基因动物模型及人类和动物某些种类的细胞模型的建立,据此可以借助于研究转基因永生化细胞及动物模型而在体外研究原始细胞的特性,从而研究其发病机制。
但国外最近有研究发现,SV40Tag转染的细胞伴随着DNA损伤修复机制的丢失、核型的不稳定性以及少数细胞致瘤性转化。此外,长期体外培养发现部分转染SV40Tag的细胞只是延长了寿命,或仅仅渡过了衰老期(MI期),多数细胞会最终进入危机期(M2期)而死亡,说明细胞并未获得永生化。同时SV40病毒具有致瘤性,与某些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因此SV40Tag转染的细胞对某些研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性。
国外研究表明,导入外源性hTERT可以使细胞保持正常表型及分化特征。近年来已利用hTERT成功建立了某些细胞的永生化细胞系,基本保持染色体稳定、分化正常、接触抑制、无致瘤性等相对“正常”的生长特征。可以用于人类和动物某些种类的细胞模型的建立,对借助于研究转基因永生化细胞模型而研究原始细胞的特性,从而研究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口腔医学领域,日本学者Kamata、Fujita和Fujii转染hTERT建立了永生化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牙周细胞、牙髓细胞系和牙囊细胞系,细胞群体倍增数达150次以上,细胞均表现原有的生物学特性,诱导培养后都可以表达来源细胞的相关蛋白。Kitagawa等转染hTERT建立了人成牙骨质细胞系,细胞倍增达200次以上,细胞分化标志物如碱性磷酸酶、I型胶原等表达稳定。因研究工作的需要,几乎每种疾病都有各自的细胞模型。如糖尿病细胞模型、癌细胞细胞模型、转基因细胞模型、绝经期综合症细胞模型、子宫内膜细胞模型、癫痫细胞模型、电子细胞模型、酒精性痴呆细胞模型、脑水肿细胞模型。等等。
另有国外研究表明,人体组织细胞在体外培养时会在较短时间内死亡而无法传代,即在进入衰老期(M1期)前就会死亡。但猴肾病毒40(SV40)可以使某些人类细胞发生永生化,可使细胞渡过M1期后继续存活、传代培养20-30代,然后细胞又会进入危机期(M2期),细胞死亡率增加并伴染色体异常,分裂的细胞逐渐减少,绝大多数细胞发生死亡。而hTERT可以维持细胞染色体端粒的稳定,从而使细胞渡过危机期(M2期),可继续存活、传代达100-300代以上。所以如果用SV40和hTERT同时转染人离体组织细胞建立永生化细胞系,那么SV40可以使细胞渡过M1期,hTERT可以使细胞渡过M2期,比单独使用其中之一建立的细胞系更稳定、寿命更长。
但是,至今尚未见有关以猴肾病毒40大T抗原基因(SV40LT)和端粒酶逆转录酶催化亚基(hTERT)同时导入细胞以建立永生细胞系并以此构建可用于在体外从细胞水平研究克氏综合征发病机制的永生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的文献报道,也无法开展相关项目的研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人提出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hTERT和SV40LT基因诱导(SV40LT和hTERT介导)构建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的方法,另一目的是为在体外从细胞水平研究克氏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提供SV40LT和hTERT介导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以T4 DNA连接经BamHI酶切质粒SV40LTag DNA及载体pcDNA3.1(-)DNA的产物,构建SV40LTag-pcDNA3.1(-)重组子;并以Ligation Mix连接经EcoRI和Xho I双酶切质粒pCIneo-hTERT和载体pLXSNneo的产物,构建pLXSNneo-hTERT重组子,两重组子经感受态细胞扩增纯化和鉴定后以脂质体转染入克氏综合征组织细胞,经G418筛选含阳性重组子的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筛选细胞形态、生长曲线、染色体核型、裸鼠致瘤试验、转染细胞端粒酶活性、hTERT mRNA表达产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增殖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符合永生化细胞特性并与原代细胞相同或相近者作为SV40LT和hTERT介导克氏综合征体外研究细胞模型冻存于液氮中,为从细胞水平在体外长期研究其发病机制奠定基础。
本发明以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提纯SV40LT和hTERT,分别经基因载体pcDNA3.1(-)DNA和pLXSNneo以脂质体转染法导入克氏综合征细胞而构建其细胞模型,其组织细胞用0.01%胶原酶II消化而不用常规的胰蛋白酶消化,以仅使引起细胞粘连的胶原被消化或使细胞悬浮,减少了细胞壁的蛋白质被消化而伤及细胞,使细胞培养的成功率由一般的约85%提高到95%以上;选用了含20mL/L胎牛血清、5~10nmol/L胰岛素的特定培养基,使细胞不会生长过快而影响hTERT基因的整合,也不会因缺少营养或细胞生长刺激因子而使细胞在未达到要求的汇合率、未进入对数生长期前就过早死亡,或对数生长期缩短;制备的细胞系在-196℃液氮中冻存1个月后复苏培养,均能生长出贴壁细胞;在作细胞系染色体鉴定时,秋水仙素的用量及作用时间是常规的5~10倍,使染色体分裂相增加,足以计数和分析;此外,用SV40LT和hTERT同时转染人离体组织细胞建立永生化细胞系,SV40可以使细胞渡过M1期,hTERT可以使细胞渡过M2期,比单独使用其中之一建立的细胞系更稳定、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制备的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贴壁生长)图。
如图1,细胞传代至第138代、培养至第8天时,呈对数生长、圆形、梭形、铺满瓶底,其细胞生长汇合率达95%以上,此后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生长变慢、变稀疏。
具体实施方式
1、SV40LT和hTERT的提取:(1)酶切SV40LT和hTERT:①酶切SV40LT:从市售购买含有大T抗原基因的SV40冰冻干粉或SV40质粒,溶解于适量的H2O或TE缓冲液中,加2uL10×酶切缓冲液、18uL H2O和限制性内切酶BamH I(1-5U/ugDNA),37℃温育1h,75℃加热15min,灭活酶,加入5uL电泳加样缓冲液(也可通过加入0.5mol/L EDTA)终止反应以备电泳。②酶切hTERT:hTERT位于质粒pClneo-hTERT的EcoRI与SalI位点之间,pLXSNneo载体多克隆位点(MCS)含EcoRI与XhoI酶切位点。从市售购买pCIneo-hTERT质粒,溶解于适量的超净H2O或TE缓冲液中,加2uL10×酶切缓冲液和18uL H2O,加入限制性内切酶EcoR I和Xho I各0.5ul,37℃温育1h,75℃加热15min,灭活酶,加入5uL电泳加样缓冲液(也可通过加入0.5mol/L EDTA)终止反应,按常规PCR法扩增hTERT后,收取扩增物以备电泳。(2)SV40LT和hTERT电泳:①SV40LT(SV40DNA)电泳:取电泳级琼脂糖以电泳缓冲液配成10%琼脂糖凝胶,倒入已封好的凝胶灌制平台上,插上样品梳,待胶凝固后从制胶平台上除去封带,拔出梳子,放入加有足够电泳缓冲液的电泳槽中,缓冲液高出凝胶表面约1mm,用适量的10×加样缓冲液制备DNA样品,然后用移液器将样品加入样品孔中,并同时做合适的DNA分子量标准对照物,接通电极,使DNA向阳极移动,在1-10V/cm凝胶的电压下电泳至足够分离DNA片段的距离时,关闭电源。②hTERT电泳:取电泳级琼脂糖以电泳缓冲液配成10%琼脂糖凝胶,倒入已封好的凝胶灌制平台上,插上样品梳,待胶凝固后从制胶平台上除去封带,拔出梳子,放入加有足够电泳缓冲液的电泳槽中,缓冲液高出凝胶表面约1mm,用适量的10×加样缓冲液制备hTERT酶切样品,然后用移液器将样品加入样品孔中,并同时做合适的标准对照物,接通电极,使hTERT向阳极移动,在1-10V/cm(80V)凝胶的电压下电泳至足够分离hTERT片段的距离时(30min),关闭电源。(3)SV40LT和hTERT纯化与回收:①SV40LT纯化与回收:从琼脂糖中分离出约2600bp SV40大T抗原DNA:在300-360nm长波紫外光源下(使用长波紫外光源以防止DNA损伤)将含目标DNA片段的凝胶条带切下装入透析袋中,向透析袋内加入2ml电泳缓冲液,使之浸没凝胶,并排空汽泡,将透析袋水平放入电泳槽(长度方向与电泳平行),加入适量缓冲液将透析袋浸没(约6-7mm),接通电源,150伏电洗,在紫外灯下观察待DNA全部移出凝胶,改变电场方向继续通电1分钟,从透析袋中吸出缓冲液于1-5ml Eppendorf管中,加入1.5倍体积正丁醇,混匀抽提去EB,在台式离心机上最高速2分钟,吸去上层正丁醇溶液,如此重复二次,在下层DNA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酚氯仿(2个)抽提2次,上清液转入到另一Eppendorf管中加入1/10倍体积3M NaAc、2倍体积预冷无水乙醇,于20℃过夜,12000g,4℃下离心10分钟,得DNA沉淀,弃上清,加入70%乙醇洗涤2次后弃干乙醇,加入50μl TE溶解DNA。此外,还可用低熔点琼脂糖凝胶法、DNA滤膜插片法等将目的DNA片段从凝胶中分离、纯化出来。②hTERT纯化与回收:从琼脂糖中分离hTERT条带:在长波紫外光源下将含目标hTERT片段的凝胶条带切下装入透析袋中,向透析袋内加入2ml电泳缓冲液,使之浸没凝胶,并排空汽泡,将透析袋水平放入电泳槽(长度方向与电泳平行),加入适量缓冲液将透析袋浸没(约6-7mm),接通电源,150伏电洗,在紫外灯下观察待hTERT全部移出凝胶,改变电场方向继续通电1分钟,从透析袋中吸出缓冲液于1-5ml Eppendorf管中,加入1.5倍体积正丁醇,混匀抽提去EB,在台式离心机上最高速2分钟,吸去上层正丁醇溶液,如此重复二次,自下层hTERT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酚氯仿(2个)抽提2次,上清转入另一Eppendorf管中加入1/10倍体积3M NaAc、2倍体积预冷无水乙醇,于20℃过夜,12000g,4℃下离心10分钟,得hTERT沉淀,弃上清,加入70%乙醇洗涤2次后弃干乙醇,加入50μl TE溶解hTERT。此外,还可用低熔点琼脂糖凝胶法、hTERT滤膜插片法等将目的hTERT片段从凝胶中分离、纯化出来。
2、SV40LT和hTERT分别与载体pcDNA3.1和pLXSNneo构建重组子:(1)SV40LT/pcDNA3.1重组子的构建:取9μl上述DNA成份(0.1-5μg)、10μl2×连接缓冲液、1μl10mmol/LATP、T4 DNA连接酶(20~500粘性末端单位)或大肠杆菌DNA连接酶、pcDNA3.1空载体混合,15℃温育24h,构建成SV40LT/pcDNA3.1重组子。(2)pLXSNneo-hTERT重组子的构建:取9μl上述纯化的hTERT成份(0.1-5μg)、1μl10mmol/L ATP、10ul Ligation Mix或大肠杆菌DNA连接酶、2ul pLXSNneo空载体混合,15℃温育24h,构建pLXSNneo-hTERT重组子。
3、重组子的纯化、扩增、鉴定:(1)SV40LT/pcDNA3.1重组子的扩增、分离与鉴定:①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其基本方法是用冰预冷的CaCl2或多种2价阳离子等处理细菌,使之进入感受态得以转化,用CaCl2制备新鲜或冷冻的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常用于成批制备感受态细菌,本法适用于大多数大肠杆菌菌株,操作过程简述如下:从37℃培养16~20h的新鲜平板中挑取一个单菌落(如大肠杆菌DH52),或1ml新鲜的16~20h过夜培养物,转到一个含有100mlLB培养基的1L或500ml烧瓶中,于37℃剧烈振摇培养约2~3h(旋转摇床200~300r/min),每隔20~30min测量OD600值≈0.4,在无菌条件下将细菌转移到一个,用冰预冷的50ml聚丙烯离心管中,在冰上放置10~20min后,于4℃用Sorvall6S2转头(或与其离心管相配的转头)以4000r/min离心10min,以回收细胞,倒数培养液,将管倒置1min以使最后残留的痕量培养液流尽,以10ml用冰预冷的0.1mMCaCl2重悬每份沉淀,放于冰上,于4℃用Sorvall6S3转头(或与其相应的转头)以4000r/min离心10min,以回收细胞,倒出培养液,将管倒置1min以使最后残留的痕量培养液流尽,每50ml初始培养物用2ml冰预冷的0.1M CaCl2重悬每份沉定,此时,可以迅速将细胞分装成小份,液氮中冰冻,-70℃贮存备用,用冷却的无菌吸头从每种感受态细胞悬液中各取200μl转移到无菌的微量离心管中,每管加DNA或连接反应混合物(体积≤10μl,DNA≤50ng),轻轻旋转以混匀内容物,在冰中放置30min,将离心管放到预加温到40℃的循环水浴中的试管架上,放置90s~2min,不要摇动试管,快速将管转移到冰浴中,使细胞冷却1~2min,每离心管加800μlSOC培养基,用水浴将培养基加温到37℃,然后将管转移到37℃摇床上,温育45min使细菌复苏,并且表达质粒编码的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将适当体积(每个90mm平板可达200μl)已转化的感受态细胞转移到含200mmol/LMgSO4和相应抗生素的SOB培养基上,将平板置于室温至液体被吸收,倒置平皿,于37℃培养,12~16h后可出现菌落。②重组子的筛选、扩增与提取:用无菌牙签或灭菌接种针挑选单个菌落接种于5mL无菌的LB培养基或丰富培养基(如超级肉汤或TB超级肉汤培养基)中,培养过夜后,再加入到500mL含LB培养基(含有适当抗生素)的2L烧瓶中,再于37℃培养至饱和状态(OD600≈4,为提高产量,应采用表面积较大及带折流板的烧瓶以尽量增大通气度,振摇速度应大于400r/min),于4℃,6000g离心10min,用4mL GTL溶液重悬沉淀,并转移到一个容积≥20mL的高速离心管中(细菌沉淀可以在-20℃或-70℃无限期保存),加入1mL新配的含25mg/mL溶菌酶的GTE溶液,重悬沉淀,于室温放置10min,加入10mL新配NaOH/SDS溶液,并且轻轻混匀直至液体变得均一、清亮而粘稠,于冰上放置10min,加入7.5mL乙酸溶液,用吸管轻轻搅拌直至粘稠度下降并形成大的沉淀,于冰上放置10min,于4℃,20000g离心10min,将上清轻轻倒入至另一个干净的离心管中,如果有可见的飘浮物可用数层纱布过滤,加入0.6倍体积的异丙醇,颠倒混匀,室温放置5~10min,于室温,1500g离心10min,加入2mL70%乙醇轻轻洗涤沉淀,然后短暂快速离心,吸去乙醇,并真空干燥(沉淀可在4℃长期保存)。③重组子的鉴定:上述从感受态大肠杆菌中提取的DNA(含SV40T/pcDNA3.1),同上法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 I进行酶切,10g/L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获得大小约2600bp及5600bp的2条带,前者符合GenBank中SV40T片段的大小。(2)pLXSNneo-hTERT重组子的纯化、扩增、鉴定:①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其基本方法是用冰预冷的CaCl2或多种2价阳离子等处理细菌,使之进入感受态得以转化,用CaCl2制备新鲜或冷冻的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常用于成批制备感受态细菌,本法适用于大多数大肠杆菌菌株,操作过程简述如下:从37℃培养16~20h的新鲜平板中挑取一个单菌落(如大肠杆菌DH52),或1ml新鲜的16~20h过夜培养物,转到一个含有100mlLB培养基的1L或500ml烧瓶中,于37℃剧烈振摇培养约2~3h(旋转摇床200~300r/min),每隔20~30min测量OD600值≈0.4,在无菌条件下将细菌转移到一个,用冰预冷的50ml聚丙烯离心管中,在冰上放置10~20min,于4℃用SorvallGS2转头(或与其离心管相配的转头)以4000r/min离心10min,以回收细胞,倒数培养液,将管倒置1min以使最后残留的痕量培养液流尽,以10ml用冰预冷的0.1mMCaCl2重悬每份沉淀,放于冰上,于4℃用SorvallGS3转头(或与其相应的转头)以4000r/min离心10min,以回收细胞,倒出培养液,将管倒置1min以使最后残留的痕量培养液流尽,每50ml初始培养物用2ml冰预冷的0.1M CaCl2重悬每份沉定,此时,可以迅速将细胞分装成小份,液氮中冰冻,-70℃贮存备用。②以感受态大肠杆菌纯化和扩增pLXSNneo-hTERT重组子:用冷却的无菌吸头从每种感受态细胞悬液中分别取200μl转移到无菌的微量离心管中,在每管中加DNA或连接反应混合物(体积≤10μl,DNA≤50ng),轻轻旋转以混匀内容物,在冰中放置30min,将离心管放到预加温到40℃的循环水浴中的试管架上,放置90s~2min,不要摇动试管,快速将管转移到冰浴中,使细胞冷却1~2min,每离心管加800μlSOC培养基,用水浴将培养基加温到37℃,然后将管转移到37℃摇床上,温育45min使细菌复苏,并且表达质粒编码的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将适当体积(每90mm平板可达200μl)已转化的感受态细胞转移到含200mmol/LMgSO4和相应抗生素的SOB培养基上,将平板置于室温至液体被吸收,倒置平皿,于37℃培养,12~16h后可出现菌落。③筛选、扩增重组子:用无菌牙签或灭菌接种针挑选单个菌落接种于5mL无菌的LB培养基或丰富培养基(如超级肉汤或TB超级肉汤培养基)中,培养过夜后,再加入到500mL含LB培养基(含有适当抗生素)的2L烧瓶中,再于37℃培养至饱和状态(OD600≈4,为提高产量,应采用表面积较大及带折流板的烧瓶以尽量增大通气度,振摇速度应大于400r/min),于4℃,6000g离心10min,用4mL GTL溶液重悬沉淀,并转移到一个容积≥20mL的高速离心管中(细菌沉淀可以在-20℃或-70℃无限期保存),加入1mL新配的含25mg/mL溶菌酶的GTE溶液,重悬沉淀,于室温放置10min,加入10mL新配NaOH/SDS溶液,并且轻轻混匀直至液体变得均一、清亮而粘稠,于冰上放置10min,加入7.5mL乙酸溶液,用吸管轻轻搅拌直至粘稠度下降并形成大的沉淀,于冰上放置10min,于4℃,20000g离心10min,将上清轻轻倒入至另一个干净的离心管中,如果有可见的飘浮物可用数层纱布过滤,加入0.6倍体积的异丙醇,颠倒混匀,室温放置5~10min,于室温,1500g离心10min,加入2mL70%乙醇轻轻洗涤沉淀,然后短暂快速离心,吸去乙醇,并真空干燥(沉淀可在4℃长期保存)。④重组质粒的鉴定与扩增:挑取平皿上的单菌落,接种于3ml含100ug/ml氨苄青霉素LB培养基中,37℃,250r/min摇床中培养,14h后收集培养物,4℃、10000r/min离心5min,按试剂盒说明书小量提取并纯化重组质粒;以EcoRI和HindIII双酶切重组质粒反应体系:限制性内切酶各0.5ul、10×buffer2ul、重组质粒10ul、加水补足至20ul,37℃酶切1h。酶切产物于80V电压条件下进行0.8%琼脂糖电泳,时间30min,凝胶成像系统拍照;按常规测定重组质粒的序列;重组质粒经酶切、测序鉴定准确后,将含有该质粒的细菌接种至LB培养液中,扩增培养,按大剂量质粒抽提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大剂量质粒抽提纯化,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质粒浓度及纯度后备用。
4、重组子SV40LT/pcDNA3.1和pLXSNneo-hTERT导入克氏综合征细胞及其阳性克隆的筛选:(1)克氏综合征细胞的收集与培养:以无菌操作提取在作其他实验或其他检查后多余、废弃的克氏综合征患儿羊水脱落细胞,以细胞终浓度约为1×105/mL备用,取上述呈单个分散的细胞或经处理后成为单个分散的细胞接种于含5~10nmol/L胰岛素、20%胎牛血清的RPMI1640液中或接种于含20%胎牛血清、5~10nmol/L胰岛素的低糖DMEM细胞培养基中,置于37℃,体积分数5%CO2培养箱内,细胞贴壁培养约3~4天、细胞形态为梭形、小园形细胞不到10%、贴壁细胞的汇合率达75%~85%、处于刚进入对数生长期时,即考虑收集培养细胞,先吸干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加入1-2ml0.01%的胶原酶II液或胰酶(以消化液能覆盖整个瓶底为准),静置2-10min(显微镜下动态监测),吸去胶原酶II液,加入低糖DMEM或RPMI1640培养液,用吸管吸取瓶内培养液,反复吹打瓶壁细胞,使成细胞悬液,离心沉淀,去上清液,细胞沉淀用上述培养液清洗2次后,制成悬液,用作重组子导入。(2)重组子SV40LT/pcDNA3.1和pLXSNneo-hTERT导入克氏综合征细胞:方法1:选用脂质体转染法,取上法分离所得细胞的2×105个细胞接种于35mm培养皿中,在37℃CO2培养箱培养24~36h,使细胞生成单层、梭形、尚未见或仅见少于10%小园形细胞、贴壁细胞的汇合率达55%~65%、处于将进入或刚进入对数生长期时,即可转染SV40LT/pcDNA3.1和pLXSNneo-hTERT。在1.5ml微量离心管中制备下列溶液:管A,将重组子SV40LT/pcDNA3.1溶于50μl无血清培养液中;管B,将重组子pLXSNneo-hTERT溶于50μl无血清培养液中;管C,将20μl脂质体Lipofectamine溶解于80μl无血清培养液中,管A、管B和管C混匀,置室温45min。吸去上述细胞培养液后,用无血清培养液洗涤细胞2次,在Lipofectamine-SV40LT/peDNA3.1和Lipofectamine-pLXSNneo-hTERT混合物中加入1ml无血清培养液,轻轻混匀,再滴加至细胞培养皿内,然后加入1ml无血清培养液,在CO2培养箱培养10h,吸出转染液,加4ml完全培养液继续培养16h,弃去培养液,更换浓度为400mg·L-1的G418培养液继续培养,8~10天后选择单个细胞集落进行亚克隆,扩大培养后再加大G418浓度到800mg·L-1,将能在高浓度的G418环境中稳定生长的克隆进行传代扩增。方法2:吸取1/10-1/40细胞悬液,配制成终浓度为1×105/mL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瓶内,选择低糖DMEM或RPMI1640培养基,其中含20mL/L胎牛血清、10nmol/L胰岛素,培养48h后,使细胞生成单层、细胞形态为梭形、尚未见或仅见少于10%小园形细胞、贴壁细胞汇合率达55%~65%、处于将进入或刚进入对数生长期时,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重组子pLXSNneo-hTERT和SV40LT/pcDNA3.1转染至克氏综合征细胞内,用含700mg/L G418的培养液筛选1w,将G418浓度改为300mg/L,至出现阳性克隆,将其转移至新培养瓶进行扩大、传代培养;方法3:将上述的细胞悬液以低糖DMEM或RPMI1640培养液配成5×108/L终浓度的细胞悬液接种于24孔培养板,待细胞长至90%左右融合时用于转染,将各含0.2μg的重组子SV40LT/pcDNA3.1和pLXSNneo-hTERT,分别用DMEM或RPMI1640调整体积为50μl,室温放置5min;脂质体15μl,用DMEM调整体积为50μl,在室温下放置5min,将上述试剂轻轻混匀,然后室温放置20min,将24孔板内的细胞用DMEM洗3次,每孔加培养液100μl,再加Lipofectamine-SV40LT/pcDNA3.1和Lipofectamine-pLXSNneo-hTERT混合物轻轻在细胞表面铺均匀后,于37℃5%CO2培养箱放置6h,随后用0.01g/L胶原酶将细胞消化,转入6孔板内,加入完全培养基,次日加G418抗生素使终浓度为500mg/L,直至有单克隆细胞长出。约10d后有单克隆细胞集落长出,挑取并置于24孔板内继续培养,以300mg/L的G418维持并稳定传代扩增培养。以此建立可在体外反复传代培养的永生化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
5、SV40LT/pcDNA3.1和pLXSNneo-hTERT转染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的传代扩增:收集上述经脂质体转染法导入SV40LT/pcDNA3.1和pLXSNneo-hTERT的阳性单克隆细胞集落,以低糖DMEM或RPMI1640培养基配成约1×105/mL的细胞悬液,接种于数瓶20~50cm2培养瓶中,加入5mL含20mL/L胎牛血清、10nmol/L胰岛素的低糖DMEM或RPMI1640培养基,至细胞贴壁生长、汇合率达80~85%、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前期时收集细胞,再按上述步骤传代培养,如此反复传代接种、培养,记录代数并观察细胞生长特点,如图1,细胞传代至第138代、培养至第8天时,呈对数生长、圆形、梭形、铺满瓶底,其细胞生长汇合率达95%以上,此后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生长变慢、变稀疏。其中对数生长是指细胞生长速度快,细胞数量的增加与培养时间呈倍增关系,通常按常规按种细胞进行培养时,培养1~2天便可在显微镜下找到生长的单个细胞;4~5天时可见细胞集落,贴壁生长细胞铺盖培养瓶底的1/3,培养7~13天时可见贴壁生长细胞铺盖培养瓶底的2/3以上,甚至细胞重叠、几乎不留空隙(汇合率达95~100%),细胞光亮,无颗粒、无粗糙感等老化现象,也可据细胞计数与培养时间的关系来判断;死亡的细胞少,每周因死亡而漂浮的细胞少于10%[通过台盼蓝染色法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因为正常的活细胞,胞膜结构完整,能够排斥,使台盼蓝不能够进入胞内;而丧失活性的细胞,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可判断为细胞已经死亡,方法是每周吸取一定量的细胞培养悬液,与台盼蓝染色剂混合后置室温5~10分钟,然后制成细胞薄片,在显微镜下计数1000个细胞总数,计算着色的死细胞和不着色的活细胞的百分比]。
6、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生物学特性的鉴定:使用SV40LT/pcDNA3.1和pLXSNneo-hTERT建立的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细胞系),鉴定的关键问题有:一是要求该细胞具有持续的增殖能力;二是要求其形态、基本生理功能等保持不变。①观察细胞形态:在倒置光学显微镜下每日观察细胞是否呈典型的上皮细胞样贴壁生长,是否呈梭形、或小园形生长。本细胞系传代扩增培养的细胞形态与正常人成纤维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②观察细胞生长曲线:取生长较好的转染细胞,采用0.25胰蛋白酶液消化,制成细胞悬液,经计数,分别取1.4×104细胞接种于30个含15FBS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瓶。每天取2瓶细胞进行计数,计算均值,连续观察直至细胞数量明显下降,培养3天后每隔2天给未计数的细胞换液,采用同样方法观察转染细胞在hepato ZYME-SFM无血清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结果以培养时间为横轴,细胞数量为纵轴(对数),描绘在半对数座标上制成曲线后即成该细胞的生长曲线,永生化细胞系呈典型的“S”特征或“穹隆”形成;③检查染色体:通过分析染色体核型,如果染色体核型为“47,XXY”,或相同于本发明采集的原代细胞,则说明该细胞系没有发生恶性转化(同时可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系中是否出现异常的DNA群体,如果没有,也说明细胞系未出现瘤性特征)。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是:在细胞生长密度达85-95%(其中小园形细胞占10%)、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物中按5mL培养液中加入预热的250ug/ml秋水仙素100ul,混匀后置37℃培养箱4小时,吸干培养液,加入预热的2-3mL EDTA-胰酶消化液,37℃作用5分钟,终止消化,洗下贴壁细胞,经离心、低渗、固定、制片、G显带后分析染色体核型;④软琼脂集落生长试验:将细胞以5×104/ml接种于直径为35mm软琼脂平皿内,观察三周后,未发现克隆形成,说明本实验的永生化细胞不能在软琼脂内形成克隆,符合永生化特点;⑤裸鼠致瘤试验:将永生化细胞以3×107接种裸鼠背部皮下,2个月后,4只裸鼠均未见肿瘤形成,证明此细胞为非恶化细胞;⑥转染细胞hTERT mRNA表达产物测定:按试剂盒做PCR扩增后电泳,检出hTERT mRNA条带。如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TERT转染的细胞核内染色可见大量棕色颗粒,表明hTERT已整合入细胞内;⑦转染细胞端粒酶活性:收集细胞系,按试剂盒说明制备裂解液,作PCR扩增和电泳分析,以302nm紫外光观察结果,可见呈端粒酶阳性条带。⑧流式细胞术检测:检测第19代细胞系中合成、分裂的细胞比例,如果其增殖能力明显比未建系的正常细胞增强,说明是hTERT和SV40LT整合、表达的结果;另外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及细胞凋亡率,本细胞系的细胞增殖指数较转染前无明显改变,转染后细胞凋亡率较转染前明显降低;⑨转染细胞SV40大T基因检测:如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V40转染的细胞核内染色可见大量棕色颗粒,表明SV40T抗原已整合入细胞内;也可用RT-PCR法检测T抗原在细胞中的表达,其中T抗原的引物:上游引物(A4239)5’-GTT ATG ATT ATA ACT GTTATG-3’,下游引物(S4496)5’-GAA ATG CCA TCT AGT GAT-3’;扩增产物长度为268bp,扩增条件为94℃,5min,即:(94℃,1min;55℃,1min,-0.5℃/循环;72℃,1min)×30、(94℃,30S;40℃,30S,72℃,30S)×15,扩增体系为50μl:[Mg2+]2mmol/L、dNTPs200μmol/L、引物浓度0.4μmol/L、Taq1U、模板5μl;实验组以第19代细胞的cDNA为模板(参照市售cDNA第一链合成试剂盒进行cDNA第一链合成,产物-20℃保存);阴性对照设两个,分别以无菌水、原代细胞的cDNA做模板,阳性对照以SV40DNA为模板(参照SDS-蛋白酶K法提取SV40DNA,因为SV40病毒无包膜,不使用SDS破膜,取5μl进行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余-20℃保存备用);⑩SV40大T基因mRNA表达产物测定:T抗原mRNA RT-PCR产物测序:取100μl体系的扩增产物,用凝胶回收试剂盒(Takara,日本)回收产物,取2μl DNA溶液稀释100倍,测浓度,余下的DNA及上、下游引物各10μl进行测序,符合SV40LT的mRNA序列。
所以,本发明的细胞模型为(1)细胞在倒置光学显微镜下呈梭形或小园形的上皮细胞样贴壁生长;(2)细胞的生长曲线如以培养时间为横轴,细胞数量为纵轴,在hepato ZYME-SFM无血清培养基中呈“S”特征或“穹隆”形成;(3)染色体核型为“47,XXY”,或相同于本发明采集的原代克氏综合征细胞核型;(4)细胞不能在软琼脂内生长(形成克隆);(5)细胞为非恶化细胞,裸鼠致瘤试验阴性;(6)细胞的DNA中整合了SV40LT和hTERT基因,同时表达SV40LT和hTERTmRNA产物;(7)细胞传代至第138代、培养至第8天时,呈对数生长、圆形、梭形、铺满瓶底,其细胞生长汇合率达95%以上,此后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生长变慢、变稀疏;(8)能反复冻溶、传代培养138代以上;(9)作为细胞模型用于体外从细胞水平研究克氏综合征的病理机制;(10)可再生性地保存SV40LT和hTERT同时整合的克氏综合征的遗传资源;(11)用于实验对照及质控细胞。
7、SV40LT和hTERT介导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筛选并扩大培养经上述鉴定后符合永生化细胞特性并与原代细胞相同或相近的细胞,取生长状态良好、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不同世代的贴壁细胞,经过消化、终止和离心分离(1200r/min,6min),用含二甲亚砜的冻存液0.5~1ml重悬细胞,细胞密度为5×105个/ml,加入冻存管,分装、标注,经4℃,0.5h;-20℃,2h;-70℃,过夜,入-196℃液氮冻存。以此法构建生物学特性稳定的永生化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以集中保存遗传资源,为其他研究提供科研材料,并作为克氏综合征发病机制体外研究的细胞模型,以加速拓展克氏综合征研究的新途径、从细胞水平在体外长期研究克氏综合征细胞受物理、化学、生物、遗传等影响的基因突变、基因表达、功能改变、生理特性、生物传导等机制。
8、细胞模型应用
1)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作为科研细胞
使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处于人为制造的具有不同含量或浓度的有害物如物理(如X射线)、化学(如甲醛、汽油、铅、汞)、生物(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的条件下培养,然后取体外长期传代的不同周期的活细胞、传代过程的凋亡细胞、含有传代培养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的培养液从不同角度和水平,对比研究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正常对照细胞模型对有害物的耐受性的差异、有害物致克氏综合征的机制。例如应用常规方法如基因芯片、miRNA芯片、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CGH)、差异甲基化杂交芯片(DMH)和SNPs等筛选差异的基因及其多态性、甲基化水平;运用原位杂交(FISH)、Northern blot、Real-time PCR、CHIP、EMSA等技术检测基因所在研究细胞模型中的基因转率表达、定位及调控;利用酶反应学、代谢组学技术鉴定细胞模型长期传代中蛋白质代谢过程和关键的代谢产物;应用双向电泳、MALDI-TOF质谱鉴定、酵母双杂交和免疫共沉淀等技术研究细胞模型在长期传代中的蛋白质功能及蛋白质问的相互作用,从活细胞培养过程动态、长期研究克氏综合征细胞对环境有害因素的耐受性和适应性,例如:
①环境中常见的毒性物质苯并芘致克氏综合征的研究:使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和对照细胞分别在含有0.1、1.0、5.0、10.0、20.0pmol/L苯并芘的培养液中培养,检测在培养2周、4周、6周、8周、16周等不同培养时间的可作为细胞毒性指标的细胞凋亡、坏死、双核细胞率和可作为遗传毒性指标的微核率、核质桥率、核芽率,即在光学显微镜下计数10000个双核细胞中的微核数、核质桥数和核芽数;500个活细胞中的凋亡和坏死细胞数、双核细胞数,以及检测细胞存活率,即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在吸去原培养液后,在96孔板上加入20%的5mg/mlMTT的无血清培养液,继续培养4h,小心吸弃孔内上清液,每孔加入150μL二甲亚砜,振荡10min,使紫色结晶物充分溶解,本酶标仪以490nm测定各孔的吸光度值,计算出细胞存活率。还可以其他常规实验方法检测不同培养时间的含毒性物与不含毒性物、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与正常细胞中各组细胞的基因突变、蛋白质组学、细胞分泌功能、染色体畸变、细胞存活率(寿命)等,以从活细胞培养过程中从细胞水平动态、长期研究环境有害因素对克氏综合征的作用。
②以某种病源微生物替换毒性物质苯并芘做同样的研究,即可从活细胞培养过程中从细胞水平动态、长期研究克氏综合征对生物因素的耐受性和适应性及作用机制。
③将配成浓度梯度的治疗药物与配成浓度梯度的病源微生物或毒性化学物质以及细胞模型共同培养,检测细胞培养过程寿命、基因突变、各种分子变化等,即可从活细胞培养过程中从细胞水平动态、长期研究药物对克氏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及干预效果。
④同样可用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研究基因治疗的方法,替代某些以人体直接做试验。
⑤以细胞模型的形式保存克氏综合征遗传资源。
2)细胞模型作为质控细胞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是开展实验诊断项目的准入制度,已成为政府行为。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可用作质控细胞,用于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例如在同步于临床标本的染色体病实验诊断方法的前提下,用细胞模型作常规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染色体核型分析,以考核实验过程的试剂质量、仪器性能、操作方法等是否可靠,相当于实验中的阳性、阴性对照;可将细胞模型经常规染色体制备、染色体核型分析所得到的图像作整理后,发送到各相关实验室,以考核各室对各种染色体异常图像的诊断的准确性;可将细胞模型发送到各相关实验室,在各室自行作出常规细胞培养、染色体制片、染色体核型分析后回报结果,对各室的诊断结果作室间质量评价,通过评比各室的准确性,以发现相关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诊断质量;可将细胞模型与各种正常染色体细胞按质控所需要的种类及比例混合,制成含有不同种类和比例的混合质控细胞,作为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室内质控细胞和室间质评细胞,如果某实验室在作FISH中没有检测出(漏诊)质控细胞的不同种类的染色体异常、没有准确检测出不同种类的染色体异常的比率(%),则说明实验方法存在质量问题,应找原因改正。现以几种染色体异常细胞模型混合后制备的质控细胞在荧光原位杂交室间质评中的具体应用为例说明如下:
①准备质控细胞:取1例或数例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按质控所需要的例次或比例混合而成质控细胞,混合的质控细胞还可经扩增后发放使用。如果以1例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与染色体正常细胞以等比例细胞数混合,则每种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各占50%。然后将质控细胞发送到各受试对象做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室间质量评价。
②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质控细胞染色体数目及结果判定:各受试对象收到质控细胞后,可酌情对质控细胞株进行传代扩增后测试,以增加细胞数。试剂采用瑞士雅培制药有限公司的AneuVysion试剂盒,完成2条染色体的数目分析,方法是取X和Y染色体探针,并取质控细胞,同步于实验室被检标本的操作,经2000r/min离心10min,去上清,留沉淀0.2ml,离心管中加入4ml胶原酶37℃温浴30min,2000r/min离心10min,去上清,然后加入5ml预温的15mol/L KCl,在37水浴中低渗25min,2000r/min离心10min,去上清。加入新配制的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固定10min,离心2000r/min离心10min去上清,反复两次。滴片,自然干燥老化。将制备好的标本片自冰柜中取出,依次放人70%、85%、100%乙醇中脱水,室温干燥,预处理好的玻片置73℃,70%甲酰胺中5min。在暗室中将两种探针混合液各10μl加在玻片的靶区域,盖上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封片胶将盖玻片封好,置暗湿盒中42℃杂交过夜,清洗,在高倍镜下观察杂交效果,每例标本计数60~100个细胞,记录杂交信号数目并采集图像,要求细胞核膜必须完整,核内杂交信号明亮清晰无重叠,信号弥散及微弱均不作统计。
③测试结果:经探针杂交后,细胞内X(女性)染色体显示绿色的点,每条X染色体显示1个绿色的点,2条则显示2个绿色的点,3条则显示3个绿色的点;细胞内Y(男性)染色体显示红色的点,每条Y染色体显示1个红色的点,2条则显示2个红色的点,3条则显示3个红色的点。如果某实验室在实验中,未检测出X染色体的信号,或X染色体信号模糊,或X染色体信号增加或减少,或其比例偏差大,不符合质控细胞(模型)的数值,则说明该实验室的操作条件、技术、仪器、试剂等存在问题,应行校准等措施。

Claims (7)

1.一种用于医学领域的hTERT和SV40LT基因诱导构建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的方法,其主要特征是以T4DNA连接经BamHI酶切质粒SV40LTag DNA及载体pcDNA3.1(-)DNA的产物,构建SV40LT-pcDNA3.1(-)重组子;并以Ligation Mix连接经EcoR I和Xho I双酶切质粒pCIneo-hTERT和载体pLXSNneo的产物,构建pLXSNneo-hTERT重组子,两重组子经感受态细胞扩增纯化和鉴定后以脂质体转染导入克氏综合征组织细胞,经G418筛选含阳性重组子的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筛选细胞形态、生长曲线、染色体核型、裸鼠致瘤试验、转染细胞端粒酶活性、hTERT mRNA表达产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增殖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符合永生化细胞特性并与原代细胞相同或相近者作为SV40LT和hTERT介导克氏综合征体外研究细胞模型冻存于液氮中,为从细胞水平(替代人体或动物直接试验)在体外长期研究其发病机制奠定基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TERT和SV40LT基因诱导构建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的方法,其特征是所指细胞模型为(1)细胞在倒置光学显微镜下呈梭形或小园形的上皮细胞样贴壁生长;(2)细胞的生长曲线如以培养时间为横轴,细胞数量为纵轴,在hepato ZYME-SFM无血清培养基中呈“S”特征或“穹隆”形成;(3)染色体核型为“47,XXY”,或相同于本发明采集的原代克氏综合征细胞核型;(4)细胞不能在软琼脂内生长(形成克隆);(5)细胞为非恶化细胞,裸鼠致瘤试验阴性;(6)细胞的DNA中整合了SV40LT和hTERT基因,同时表达SV40LT和hTERTmRNA产物;(7)细胞传代至第138代、培养至第8天时,呈对数生长、圆形、梭形、铺满瓶底,其细胞生长汇合率达95%以上,此后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生长变慢、变稀疏;(8)能反复冻溶、传代培养138代以上;(9)作为细胞模型用于体外从细胞水平研究克氏综合征的病理机制;(10)可再生性地保存SV40LT和hTERT同时整合的克氏综合征的遗传资源;(11)用于实验对照及质控细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TERT和SV40LT基因诱导构建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的方法,其特征是取自因其他实验所需而采集的、并在其他实验后多余、废弃的克氏综合征患儿羊水脱落细胞构建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TERT和SV40LT基因诱导构建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的方法,其特征是所用的培养液为含有20%胎牛血清、5~10nmol/L胰岛素的RPMI1640或含有20mL/L胎牛血清、5~10nmol/L胰岛素的低糖DMEM培养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TERT和SV40LT基因诱导构建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的方法,其特征是用作传代培养以备脂质体转染法导入重组子的克氏综合征组织细胞,在原代扩增培养中,其收集指标是细胞贴壁培养约3~4天、细胞形态为梭形、小园形细胞不到10%、贴壁细胞的汇合率达75%~85%、处于刚进入对数生长期时收集细胞;用作脂质体转染法导入重组子的传代克氏综合征组织细胞,其时机选择的指标是细胞形态为梭形、尚未见或仅见少于10%小园形细胞、贴壁细胞的汇合率达55%~65%、处于将进入或刚进入对数生长期时的培养细胞;传代细胞系收集的指标是选择细胞贴壁生长的汇合率达80~85%、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前期时收集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细胞收集指标是细胞生长密度达85-95%、小园形细胞占10%以上、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TERT和SV40LT基因诱导构建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的方法,其特征是以0.01%胶原酶II消化贴壁生长的克氏综合征组织细胞,作染色体核型分析时,每5mL培养液中加入250ug/ml秋水仙素100ul,混匀后置37℃培养箱4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TERT和SV40LT基因诱导构建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的方法,其特征是细胞库的构建包括(1)筛选经鉴定后符合永生化细胞特性并与原代细胞相同或相近的SV40LT和hTERT介导的克氏综合征细胞;(2)作传代、扩大培养,取生长状态良好、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不同世代的贴壁细胞;(3)经消化、终止、离心(1200r/min,6min)步骤收获细胞;(4)用含二甲亚砜的冻存液配制密度为5×105个/ml的细胞悬液;(5)按照4℃,0.5h;-20℃,2h;-70℃,过夜;入-196℃液氮的程序冻存细胞;(6)可再生性地长期保存SV40LT和hTERT介导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备作遗传资源和科研材料。
CN201310407588.8A 2013-09-01 2013-09-01 hTERT和SV40LT基因诱导构建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 Pending CN1044196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07588.8A CN104419679A (zh) 2013-09-01 2013-09-01 hTERT和SV40LT基因诱导构建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07588.8A CN104419679A (zh) 2013-09-01 2013-09-01 hTERT和SV40LT基因诱导构建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19679A true CN104419679A (zh) 2015-03-18

Family

ID=52969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07588.8A Pending CN104419679A (zh) 2013-09-01 2013-09-01 hTERT和SV40LT基因诱导构建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19679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9205A (zh) * 2006-05-23 2006-11-29 浙江大学 永生化猪肝细胞的制备方法
CN101798581A (zh) * 2010-01-29 2010-08-11 陶谦 永生化am细胞株的建立方法
CN101942413A (zh) * 2009-07-07 2011-01-12 翁炳焕 出生缺陷细胞库及其构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9205A (zh) * 2006-05-23 2006-11-29 浙江大学 永生化猪肝细胞的制备方法
CN101942413A (zh) * 2009-07-07 2011-01-12 翁炳焕 出生缺陷细胞库及其构建方法
CN101798581A (zh) * 2010-01-29 2010-08-11 陶谦 永生化am细胞株的建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2413B (zh) 出生缺陷细胞库及其构建方法
CN101591638B (zh) 大菱鲆肾细胞系的构建方法
CN103881975B (zh) 人前列腺癌细胞及其原代分离培养和传代培养方法与用途
CN112251410A (zh) 一种小鼠来源的胃癌细胞系nccg1、建立方法及其应用
CN101654667A (zh) 建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泌乳模型的方法
CN104419676A (zh) hTERT基因重组构建唐氏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
CN104060329A (zh) 一种染色体核型分析永生化质控细胞库及其构建方法
CN104419682A (zh) 重组SV40LT和hTERT基因构建21-三体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
CN104419677A (zh) hTERT转基因构建18-三体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
CN103667192B (zh) 一种人不典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19679A (zh) hTERT和SV40LT基因诱导构建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
CN104419684A (zh) 转染sv40lt基因构建18-三体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
CN104419681A (zh) SV40LT和hTERT基因转导构建Turner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
CN104419673A (zh) 转染hTERT重组基因构建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
CN104419722A (zh) 导入hTERT构建Turner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
CN104419727A (zh) hTERT重组子诱导构建神经管缺陷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
CN104419678A (zh) 导入hTERT和SV40LT重组子构建爱德华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
CN104419669A (zh) 重组sv40基因构建克氏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
CN104419728A (zh) hTERT及SV40LT联合介导构建猫叫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
CN104419664A (zh) SV40T基因诱导构建Turner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
CN104419662A (zh) SV40LT及hTERT基因转染构建房间隔缺损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
CN105219732B (zh) 一种永生化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419729A (zh) 转染hTERT和SV40LT构建染色体易位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
CN104419665A (zh) Sv40lt介导唐氏综合征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的构建
CN104419720A (zh) SV40LT和hTERT介导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细胞模型及其细胞库的构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