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18516A - 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所制成的混凝土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所制成的混凝土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18516A
CN104418516A CN201310384935.XA CN201310384935A CN104418516A CN 104418516 A CN104418516 A CN 104418516A CN 201310384935 A CN201310384935 A CN 201310384935A CN 104418516 A CN104418516 A CN 1044185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id waste
lixiviating
reagent
concrete
so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8493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18516B (zh
Inventor
李丁兴
林文舜
谢建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WANX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WANX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WANX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WANX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8493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185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18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85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185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85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所制成的混凝土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及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是通过去碱试剂与固体废弃物形成沉淀物。如此一来,可将固体废弃物的碱性物质移转至沉淀物内。并且,通过干燥步骤与养护步骤,而可将沉淀物制备成混凝土。借此,以回收固体废弃物以及再利用固体废弃物,而可达到废弃物回收与资源再利用的双重目的。

Description

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所制成的混凝土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所制成的混凝土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特别是一种以具碱性的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所制成的混凝土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环境资源的消耗也随之成长。在持续大量消耗资源下,资源缺乏、资源耗尽等问题也逐渐浮现。因此,近年来废弃物减量、资源再利用等议题已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 
以石油产业而言,无论是原油的开采到后续的炼油过程,都需要消耗相当大量的资源。举例来说,为了提升油料的质量,通常会通过去硫的步骤来移除油料中的硫。然而,在提升油料质量的同时,也制造了大量具碱性的固体废弃物。 
一般而言,通常是借由掩埋的方法来处理具碱性的固体废弃物。然而,碱性的固体废弃物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举例来说,碱性的固体废弃物会造成土壤过碱化的问题。其次,固体废弃物中的碱性物质也会随着大气、农作物而辗转进入人体。如果人体摄取了过量的碱性物质,就会对人体产生重大的危害。例如,若人体服食、吸收了过量的氢氧化钙,会导致呼吸困难、内出血、低血压、肌肉瘫痪、阻碍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系统、以及增加血液的pH值等问题,并进而造成内脏受损。 
因此,如何解决先前技术中碱性的固体废弃物会严重危害环境的问题,就成为研究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所制成的混 凝土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借以解决先前技术中碱性的固体废弃物会严重危害环境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一种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执行一混料步骤,包含提供一具有碱性的固体废弃物、提供一去碱试剂以及使去碱试剂与固体废弃物反应形成至少一沉淀物。执行一干燥步骤,以降低沉淀物的含水量,而使沉淀物形成一固体混合物。执行一养护步骤,使固体混合物与一水泥形成一混凝土。 
其中,于该执行一养护步骤的步骤中,包含:混合该固体混合物与该水泥为一混凝土原料,该固体混合物占该混凝土原料的重量的5%至15%之间;以及使该混凝土原料形成该混凝土。 
其中,于该将一去碱试剂加入一固体废弃物中的步骤中,该去碱试剂为一硫酸或一硫酸盐化合物,该至少一沉淀物包含硫酸盐固体。 
其中,于该执行一干燥步骤的步骤中,另包含:加入一脱水剂于该沉淀物。 
其中,于该加入一脱水剂于该沉淀物的步骤中,该脱水剂包含活性碳、吸水高分子及纤维素。 
其中,于该加入一脱水剂于该沉淀物的步骤中,该脱水剂更包含水玻璃。 
其中,于该加入一脱水剂于该沉淀物的步骤中,该脱水剂与该固体废弃物的重量比介于0.5%至10%之间。 
其中,于该将一去碱试剂加入一固体废弃物中的步骤中,该硫酸盐化合物为硫酸铁(II)(硫酸亚铁),该至少一沉淀物包含硫酸盐固体及氢氧化铁(II)(氢氧化亚铁)固体。 
其中,于该执行一混料步骤的步骤中,该去碱试剂与该固体废弃物的重量比介于5%至25%之间。 
其中,于该执行一干燥步骤的步骤中,另包含:提高温度,使水分自该固体废弃物蒸发。 
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一种混凝土,其由本发明所公开的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所制成。 
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一种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提供一具有碱性的固体废弃物。提供一去碱试剂。使去碱试剂与固体废弃物反应形成至少一沉淀物。 
其中,于该使该去碱试剂与该固体废弃物反应形成至少一沉淀物的步骤中,该去碱试剂是选自于硫酸、硫酸盐化合物及碳酸盐化合物所组成的群组。 
其中,于该使该去碱试剂与该固体废弃物反应形成至少一沉淀物的步骤后,另包含:执行一干燥步骤,以降低该沉淀物的含水量。 
其中,于该执行一干燥步骤的步骤中,包含:加入一脱水剂于该沉淀物。 
其中,于该加入一脱水剂于该沉淀物的步骤中,该脱水剂包含活性碳、吸水高分子及纤维素。 
其中,于该加入一脱水剂于该沉淀物的步骤中,该脱水剂更包含水玻璃。 
其中,于该加入一脱水剂于该沉淀物的步骤中,该脱水剂与该沉淀物的重量比介于0.5%至10%之间。 
其中,于该执行一干燥步骤的步骤中,包含:提高温度,使水分自该沉淀物蒸发。 
其中,于该使该去碱试剂与该固体废弃物反应形成至少一沉淀物的步骤中,该去碱试剂为一硫酸,该至少一沉淀物包含硫酸盐固体。 
其中,于该使该去碱试剂与该固体废弃物反应形成至少一沉淀物的步骤中,该去碱试剂为一硫酸盐化合物,该硫酸盐化合物为硫酸铁(II),该至少一沉淀物包含硫酸盐固体及氢氧化铁(II)固体。 
其中,于该使该去碱试剂与该固体废弃物反应形成至少一沉淀物的步骤中,该去碱试剂与该固体废弃物的重量比介于5%至25%之间。 
根据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所制成的混凝土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由于是借由去碱试剂与固体废弃物形成沉淀物,而将固体废弃物中的碱性物质移转至沉淀物内。同时,被移转至沉淀物内的碱性物质不会再通过水分、空气等路径再度进入自然界中。因此,本发明有效地处理了固体废弃物中的碱性物质,而可避免环境受到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再者,通过干燥步骤与养护步骤,还可将沉淀物制备成混凝土,而可有效再利用固体废弃物中的碱性物质。如此一来,一方面解决了先前技术中碱性的固体废弃物会严重危害环境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充分再利用固体废弃物。是以,本发明可达到废弃物回收、资源再利用的双重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公开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B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公开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公开的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图2的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的过程中沉淀物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的分析结果。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水泥取代量为15%、30%的混凝土以及比较例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时间的关系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水泥取代量为15%、30%的混凝土的pH值与时间的关系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水泥取代量为15%的混凝土以及比较例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时间的关系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水泥取代量为15%的混凝土的pH值与时间的关系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以及比较例的混凝土的水泥取代量于制备第14天的抗压强度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及图式,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首先,请参阅图1A,图1A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公开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提供一具有碱性的固体废弃物(S101)。在本实施例中,固体废弃 物例如是由炼油厂的脱硫设备所产生,并且固体废弃物例如是含有水分的泥状物,而固体废弃物中的碱性物质则是以氢氧化钙(Ca(OH)2)作为举例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也就是说,固体废弃物的来源以及固体废弃物中的碱性物质为氢氧化钙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其它实施例中,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可以来自于炼油的其它工艺,或者来自于其它工业。相同地,碱性物质也可以是可溶于水的氢氧化钡(Ba(OH)2)、氢氧化锶(Sr(OH)2)或者是其它可溶于水的碱性盐类。 
详细来说,由于氢氧化钙可溶于水,因此在将固体废弃物进行掩埋处理以后,氢氧化钙会溶于水而使得氢氧根(OH-)析出,而造成了土壤碱化等环境污染。 
接着,提供一去碱试剂(S102)。去碱试剂的组成是对应于碱性物质。在本实施例中,去碱试剂是选自于硫酸、硫酸盐化合物及碳酸盐化合物所组成的群组。举例而言,去碱试剂例如是硫酸、硫酸铁(II)、碳酸铁(II)(碳酸亚铁)或是其它硫酸盐化合物、碳酸盐化合物或是上述的组合。其中,去碱试剂中的阴离子会与氢氧化钙的钙离子产生相对应的沉淀物。 
然后,使去碱试剂与固体废弃物反应形成至少一沉淀物(S103)。其中,去碱试剂与固体废弃物的重量比介于5%至25%之间。详细来说,由于去碱试剂的组成是对应于碱性物质,并且去碱试剂中的阴离子(即硫酸根、碳酸根)会与氢氧化钙的钙离子产生相对应的沉淀物。因此,在使去碱试剂与固体废弃物反应后,去碱试剂与固体废弃物的碱性物质之间会进行离子交换而形成沉淀物。以去碱试剂为硫酸而言,固体废弃物与去碱试剂会形成水以及硫酸钙的沉淀物。以去碱试剂为硫酸铁(II)而言,固体废弃物与去碱试剂会形成硫酸钙的沉淀物以及氢氧化铁(II)的沉淀物的混合物。以固体废弃物为氢氧化钙而去碱试剂为碳酸铁(II)而言,固体废弃物与去碱试剂会形成碳酸钙的沉淀物以及氢氧化铁(II)的沉淀物的混合物。 
借由去碱试剂与固体废弃物反应形成沉淀物,并且去碱试剂与固体废弃物的重量比介于5%至25%之间,固体废弃物中的氢氧根即被移转至沉淀物内。并且,被移转至沉淀物内的碱性物质不会再通过水分、空气等路径再度进入自然界中。因此,有效地处理了固体废弃物中的碱性物质,而可避免环境受到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为了进一步提高固体废弃物与去碱试剂之间的反应程度,且便于处理固体废弃物,在部分的实施例中,还包含了干燥的步骤,借以降低沉淀物的含水量。请参阅图1B,图1B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公开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01)至(S103)与图1A的实施例相同或相似,故不再赘述。 
在步骤(S103)之后,本实施例还包含执行一干燥步骤(S104)的步骤。其中,脱水剂与沉淀物的重量比介于0.5%至10%之间。详细来说,是通过干燥步骤以降低沉淀物的含水量,而使得沉淀物在后续处理中较为方便。在本实施例中,是借由加入脱水剂的方式来执行干燥步骤。脱水剂包含有活性碳、吸水高分子及纤维素。其中,活性碳可吸附沉淀物中所剩余的水分及离子(例如铁(II)离子(二价铁离子))。吸水高分子例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并且吸水高分子可大量吸附沉淀物中所剩余的水分。纤维素可用来吸附沉淀物中所剩余的水分。此外,在部分的实施例中,脱水剂还包含有水玻璃,借此以进一步提高脱水剂吸附水分及离子的能力。 
借由加入脱水剂,使脱水剂与沉淀物反应,因而固体废弃物中的碱性物质已完全形成沉淀而移转至沉淀物中,因此可确保剩余的固体废弃物不会析出氢氧根(OH-)而污染环境。同时,含水量低的沉淀物,无论是在运送、集中或是其它步骤上都较为便利。 
须注意的是,以加入脱水剂的方式来执行干燥步骤的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部分实施例中,则是通过提高温度的方式,使水分自沉淀物蒸发。举例来说,前述的步骤(S101)至(S103)是在室温(例如:25℃)下进行处理,而在步骤(S104)中,则将温度提高至例如60℃至100℃之间,借此以加速水分自沉淀物蒸发。 
接着,介绍本发明的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请参阅图2与图3,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公开的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图2的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的过程中沉淀物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的分析结果。 
首先,执行一混料步骤。详细来说,是先提供一具有碱性的固体废弃物 (S201)。在本实施例中,固体废弃物例如是由炼油厂的脱硫设备所产生,并且固体废弃物例如是含有水分的泥状物,而固体废弃物中的碱性物质则是以氢氧化钙(Ca(OH)2)作为举例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 
接着,提供一去碱试剂(S202)。去碱试剂的组成是对应于碱性物质。在本实施例中,去碱试剂是硫酸或硫酸盐化合物。举例而言,去碱试剂例如是硫酸、硫酸铁(II)或是其它硫酸盐化合物或是上述的组合。其中,去碱试剂中的硫酸根离子会与氢氧化钙的钙离子产生相对应的沉淀物。 
然后,使去碱试剂与固体废弃物反应形成至少一沉淀物(S203)。其中,去碱试剂与固体废弃物的重量比介于5%至25%之间。详细来说,由于去碱试剂的组成是对应于碱性物质,并且去碱试剂中的硫酸根阴离子会与氢氧化钙的钙离子产生相对应的沉淀物。因此,在使去碱试剂与固体废弃物反应后,去碱试剂与固体废弃物的碱性物质之间会进行离子交换而形成硫酸盐沉淀。以去碱试剂为硫酸而言,固体废弃物与去碱试剂会形成水以及硫酸钙的沉淀物。以去碱试剂为硫酸铁(II)而言,固体废弃物与去碱试剂会形成硫酸钙的沉淀物以及氢氧化铁(II)的沉淀物的混合物,本实施例的沉淀物的混合物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的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 
接着,执行一干燥步骤(S204),以降低混合物的含水量,而使沉淀物形成一固体混合物。由于步骤(S204)与图1B的步骤(S104),故不再赘述。 
最后,执行一养护步骤(S205)。详细来说,是先将固体混合物与水泥为一混凝土原料,并且固体混合物占混凝土原料的重量的30%。其中,水泥例如是波特兰水泥等一般水泥,然水泥的种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接着,使混凝土原料形成混凝土。其中,养护的时间例如是7至28天。借此,使所形成的混凝土具有较佳的抗压强度。 
接着,将介绍根据本发明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所制成的实施例一的混凝土以及实施例二的混凝土。请参阅图4至图7,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水泥取代量为15%、30%的混凝土以及比较例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水泥取代量为15%、30%的混凝土的pH值与时间的关系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之中水泥取代量为15%的混凝土以及比较例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之中水泥取代量为15%的混凝土的pH值与时间的关系图。 
实施例一 
首先,将1公斤的具有碱性的固体废弃物置于容器中。同时,测量出固体废弃物的pH值介于12至13间,亦即固体废弃物确实为碱性。 
接着,将工业级硫酸铁(II)(重量百分比约为90至98%)加入容器中。其中,固体废弃物/硫酸铁(II)的重量比介于5至25%。 
然后,在室温下进行搅拌,使硫酸铁(II)与固体废弃物反应约1至10分钟。借此,使硫酸铁(II)与固体废弃物形成红棕色的氢氧化铁(II)与白色的硫酸钙的混合物。待反应完成后,混合物的pH值是介于7至9之间,因而可有效地将固体废弃物去碱化。如图5所示(实心点:15%、空心点:30%),实施例一的混凝土的pH值在反应后长达28天的期间内都无明显的变化,代表固体废弃物中的氢氧根已被移转至沉淀物内,因而不会析出氢氧根。 
最后,将上述混合物与水泥进行养护以制备混凝土。其中,混合物的重量分别占混合物与水泥的总重量的5%、15%、30%及45%,而养护时间例如为7至28天。实施例一中混合物的重量占混合物与水泥的总重量的15%、30%的混凝土以及比较例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如图4所示。其中,实心点代表以混合物的重量占混合物与水泥的总重量的30%的比例所制成的混凝土,空心点代表以混合物的重量占混合物与水泥的总重量的15%的比例所制成的混凝土,虚线则代表一般的混凝土。实施例一的混凝土(15%)在养护28天后,具有高于4000磅/平方英寸(psi)的抗压强度,大幅改善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借此,可将实施例一的混凝土制备成建筑、消波块等,而可有效再利用具碱性的固体废弃物。 
实施例二 
首先,将1公斤的具有碱性的固体废弃物置于容器中。同时,测量出固体废弃物的pH值介于12至13间,亦即固体废弃物确实为碱性。 
接着,将工业级稀硫酸(0.5M,1至10毫升)加入容器中。其中,固体废弃物/硫酸的重量比介于5至25%。 
然后,在室温下进行搅拌,使硫酸与固体废弃物反应约1至10分钟。借此,使硫酸与固体废弃物形成水与白色的硫酸钙的混合物。待反应完成后,混合物的pH值是介于6至7之间,因而可有效地将固体废弃物去碱化。如图7所示(15%),实施例二的混凝土的pH值在反应后长达28天的期间内都无明显的变化,代表固体废弃物中的氢氧根已被移转至沉淀物内,因而不会析出氢氧根。 
最后,将上述混合物与水泥进行养护以制备混凝土。其中,混合物的重量分别占混合物与水泥的总重量的5%、15%、30%及45%,而养护时间例如为7至28天。实施例二中混合物的重量占混合物与水泥的总重量的15%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以及比较例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如图6所示。实心点代表以混合物的重量占混合物与水泥的总重量的15%的比例所制成的混凝土,虚线则代表一般的混凝土。实施例二的混凝土(15%)在养护28天后,具有高于4000磅/平方英寸的抗压强度,大幅改善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借此,可将实施例二的混凝土制备成建筑、消波块等,而可有效再利用具碱性的固体废弃物。 
请参阅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以及比较例的混凝土的水泥取代量于制备第14天的抗压强度的关系图。图8分别绘示了实施例一中水泥取代量为5%、15%、30%及45%(重量百分比)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实施例二中水泥取代量为5%、15%、30%及45%(重量百分比)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以及比较例的混凝土(即,未加入本发明的混合物的一般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其中,水泥取代量是指混合物的重量占混合物与水泥的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比。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如下表。 
根据图8以及上述表格可以得知,混凝土于制备第14天时,实施例一中水泥取代量为5%、15%的混凝土以及实施例二中水泥取代量为5%、15%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都比比较例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水泥取代量为15%的实施例中还进一步提高了所制成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须注意的是,在图8以及上述表格中,仅列出混凝土于制备第14天时的抗压强度。随着养护时间的增加,上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还会进一步提升。其中,实施例一中水泥取代量为5%、15%的混凝土以及实施例二中水泥取代量为5%、15%的混凝土在制备第28天时的抗压强度均大于4000(磅/平方英寸)。因此,本发明的混凝土可应用于例如建筑、消波块等。如此一来,除了可有效再利用具碱性的固体废弃物,还可进一步提高所使用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根据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所制成的混凝土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由于是借由去碱试剂与固体废弃物形成沉淀物,而将固体废弃物中的碱性物质移转至沉淀物内。同时,被移转至沉淀物内的碱性物质不会再通过水分、空气等路径再度进入自然界中。也就是说,本发明将碱性的固体废弃物改质为中性无毒的固体废弃物,而可避免固体废弃物对环境与人体产生危害。如此一来,有效地处理了固体废弃物中的碱性物质,而可避免环境受到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再者,通过干燥步骤与养护步骤,还可将沉淀物制备成混凝土,而可有效再利用固体废弃物中的碱性物质。借此,一方面解决了先前技术中碱性的固体废弃物会严重危害环境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充分再利用固体废弃物。是以,本发明可达到废弃物回收、资源再利用的双重目的。 
此外,由于本发明的混凝土是由固体混合物与水泥所制成,并且固体混合物占混凝土原料的重量的5%至15%之间,因此,本发明的混凝土具有4000磅/平方英寸以上的抗压强度。相较于一般的混凝土而言,本发明的混凝土具有较佳的抗压强度。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2)

1.一种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执行一混料步骤,包含:
提供一具有碱性的固体废弃物;
提供一去碱试剂;以及
使该去碱试剂与该固体废弃物反应形成至少一沉淀物;
执行一干燥步骤,以降低该沉淀物的含水量,而使该沉淀物形成一固体混合物;以及
执行一养护步骤,使该固体混合物与一水泥形成一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执行一养护步骤的步骤中,包含:
混合该固体混合物与该水泥为一混凝土原料,该固体混合物占该混凝土原料的重量的5%至15%之间;以及
使该混凝土原料形成该混凝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将一去碱试剂加入一固体废弃物中的步骤中,该去碱试剂为一硫酸或一硫酸盐化合物,该至少一沉淀物包含硫酸盐固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执行一干燥步骤的步骤中,另包含:
加入一脱水剂于该沉淀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加入一脱水剂于该沉淀物的步骤中,该脱水剂包含活性碳、吸水高分子及纤维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加入一脱水剂于该沉淀物的步骤中,该脱水剂更包含水玻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加入一脱水剂于该沉淀物的步骤中,该脱水剂与该固体废弃物的重量比介于0.5%至1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将一去碱试剂加入一固体废弃物中的步骤中,该硫酸盐化合物为硫酸亚铁,该至少一沉淀物包含硫酸盐固体及氢氧化亚铁固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执行一混料步骤的步骤中,该去碱试剂与该固体废弃物的重量比介于5%至25%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执行一干燥步骤的步骤中,另包含:
提高温度,使水分自该固体废弃物蒸发。
11.一种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其由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0的其中任意一项的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所制成。
12.一种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提供一具有碱性的固体废弃物;
提供一去碱试剂;以及
使该去碱试剂与该固体废弃物反应形成至少一沉淀物。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使该去碱试剂与该固体废弃物反应形成至少一沉淀物的步骤中,该去碱试剂是选自于硫酸、硫酸盐化合物及碳酸盐化合物所组成的群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使该去碱试剂与该固体废弃物反应形成至少一沉淀物的步骤后,另包含:
执行一干燥步骤,以降低该沉淀物的含水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执行一干燥步骤的步骤中,包含:
加入一脱水剂于该沉淀物。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加入一脱水剂于该沉淀物的步骤中,该脱水剂包含活性碳、吸水高分子及纤维素。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加入一脱水剂于该沉淀物的步骤中,该脱水剂更包含水玻璃。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加入一脱水剂于该沉淀物的步骤中,该脱水剂与该沉淀物的重量比介于0.5%至10%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执行一干燥步骤的步骤中,包含:
提高温度,使水分自该沉淀物蒸发。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使该去碱试剂与该固体废弃物反应形成至少一沉淀物的步骤中,该去碱试剂为一硫酸,该至少一沉淀物包含硫酸盐固体。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使该去碱试剂与该固体废弃物反应形成至少一沉淀物的步骤中,该去碱试剂为一硫酸盐化合物,该硫酸盐化合物为硫酸亚铁,该至少一沉淀物包含硫酸盐固体及氢氧化亚铁固体。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使该去碱试剂与该固体废弃物反应形成至少一沉淀物的步骤中,该去碱试剂与该固体废弃物的重量比介于5%至25%之间。
CN201310384935.XA 2013-08-29 2013-08-29 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所制成的混凝土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185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4935.XA CN104418516B (zh) 2013-08-29 2013-08-29 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所制成的混凝土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4935.XA CN104418516B (zh) 2013-08-29 2013-08-29 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所制成的混凝土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18516A true CN104418516A (zh) 2015-03-18
CN104418516B CN104418516B (zh) 2017-06-23

Family

ID=52968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8493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18516B (zh) 2013-08-29 2013-08-29 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所制成的混凝土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1851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3000A (zh) * 1997-03-09 1998-09-16 乔希海 排放碱渣直接制工程用土的方法
US5931773A (en) * 1995-06-09 1999-08-03 Entact, Inc.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solid waste to minimize permeability of the waste
EP0937483A1 (en) * 1998-02-10 1999-08-25 Miyoshi Yushi Kabushiki Kaisha Solid waste treatment agent and treatment method of solid waste
CN1709980A (zh) * 2004-06-18 2005-12-21 株式会社日本触煤 吸水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18929A (zh) * 2008-11-04 2010-01-06 刘文治 含重金属碱性污泥的资源化处理方法
CN101898861A (zh) * 2009-12-11 2010-12-01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有毒金属底泥的微生物解毒及固化无害化方法
CN103073170A (zh) * 2013-01-15 2013-05-0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基于磁性超强吸水剂的污泥深度脱水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1773A (en) * 1995-06-09 1999-08-03 Entact, Inc.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solid waste to minimize permeability of the waste
CN1193000A (zh) * 1997-03-09 1998-09-16 乔希海 排放碱渣直接制工程用土的方法
EP0937483A1 (en) * 1998-02-10 1999-08-25 Miyoshi Yushi Kabushiki Kaisha Solid waste treatment agent and treatment method of solid waste
CN1709980A (zh) * 2004-06-18 2005-12-21 株式会社日本触煤 吸水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18929A (zh) * 2008-11-04 2010-01-06 刘文治 含重金属碱性污泥的资源化处理方法
CN101898861A (zh) * 2009-12-11 2010-12-01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有毒金属底泥的微生物解毒及固化无害化方法
CN103073170A (zh) * 2013-01-15 2013-05-0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基于磁性超强吸水剂的污泥深度脱水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18516B (zh) 2017-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86225A (zh) 一种用于污泥脱水的复合型污泥调理剂
CN107129129B (zh) 一种沸石改良的污泥深度脱水高效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67266A (zh)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06698B (zh) 一种磷石膏除杂处理方法
CN109133687A (zh) 一种磷石膏的预处理方法和一种纸面石膏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28276A (zh) 一种磷石膏处理方法
CN105985043A (zh) 一种生物基硫酸酯/磺酸盐作为高效减水剂生产新工艺
CN112125537B (zh) 一种氢氧化钙工业制备技术
CN106277689A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泥多用途资源化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5819798A (zh) 一种速凝高强污泥固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80277A (zh) 一种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
CN106430504A (zh) 一种生活污水除磷剂
CN105000786A (zh) 一种污泥深度脱水的药剂及其处理工艺
CN104496139A (zh) 一种重金属污泥的预处理方法
CN106011482A (zh) 一种铬渣的铬资源回收和脱毒处理方法
CN108996935A (zh) 一种以钛石膏为原料制备水泥添加剂的方法
CN115594373A (zh) 一种固体废弃物基淤泥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18516A (zh) 以固体废弃物制备混凝土的方法、所制成的混凝土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方法
TWI482746B (zh) 以固體廢棄物製備混凝土的方法、所製成之混凝土以及固體廢棄物的回收處理方法
CN110467922A (zh) 一种含工业木质素的土壤钝化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E112018000489T5 (de) Herstellung von Brikettbindemittel mit Deponiesickerwasser und desse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Industriebrikett
CN107602300A (zh) 基于燃煤烟气脱硫石膏和污泥的盐碱地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08692A (zh) 一种湿法磷酸脱硫方法
CN111704396B (zh) 污水淤泥制备环保型砖的方法
CN107585986A (zh) 一种重金属稳定剂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