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95968B - 线束 - Google Patents

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95968B
CN104395968B CN201380034848.XA CN201380034848A CN104395968B CN 104395968 B CN104395968 B CN 104395968B CN 201380034848 A CN201380034848 A CN 201380034848A CN 104395968 B CN104395968 B CN 1043959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wire
conductor
copper
wire
signal wi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484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95968A (zh
Inventor
内田直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395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59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959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59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2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metals or alloys
    • H01B1/023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2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metals or alloys
    • H01B1/026Alloys based on copp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045Cable-harness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该线束(1)设置有包含导体(11)的电线(10)。电线(10)由以下构成:用在电源电路中的低电流电线(10A)、用在接地电路或比通过低电流电线(10A)的电流大的电流通过的高电流电源电路中的高电流/接地电路(10B)、以及用在信号电路中的信号电线(10C)。低电流电线(10A)和高电流/接地电线(10B)由包括铝或铝合金的铝电线形成。信号电线(10C)由包括铜或铜合金的铜电线形成。

Description

线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线束。
背景技术
传统地,从提高诸如汽车这样的车辆的油耗性能的角度出发,强烈要求由多根电线的组所构成的线束(W/H)的轻量化。作为线束的轻量化,检查要用于线束的电线自身的导体(芯线)的轻量化。例如,公开了一种线束,该线束使用具有比铜系材料(特别是退火铜材料)的比重轻的比重的铝系金属作为电线的导体的材料(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具体地,电线由用于电源电路的低电流电线、用于高电流电源电路和接地电路并且允许比第一电线的电流大的电流流动的高电流/接地电线以及用于信号电路的信号电线所构成。
低电流电线和信号电线利用其中导体由铝或铝合金制成的铝电线而形成,并且高电流/接地电线利用其中导体由铜或铜合金制成的铜电线而形成。由此,当与低电流电线、高电流/接地电线和信号电线的全部导体都由铜电线形成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实现轻量化。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No.2009-170178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传统线束中,为了调节铝电线的导电阻抗以与铜电线的导电阻抗一致,需要使铝电线的外径更大。因此,虽然对于线束的轻量化是有效的,但是限制了线束自身的细径化,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在满足线束的轻量化和小型化二者方面存在改进的空间。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轻量化和小型化二者的线束。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具有下面的特征。首先,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具有这样的主旨,线束(线束1)包括:电线(电线10),每根该电线都包含导体(导体11),所述电线包含用于电源电路的第一电线(低电流电线10A)、用于高电流电源电路或接地电路并且允许比第一电线的电流大的电流流动的第二电线(高电流/接地电线10B)、和用于信号电路的信号电线(信号电线10C),其中,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利用其中导体是由铝或铝合金制成的铝电线而形成,并且信号电线利用其中导体是由铜或铜合金制成的铜电线而形成。
根据该特征,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由铝电线形成,并且信号电线由铜电线形成。发明人着眼于一般比信号电线粗的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的轻量化,并且着眼于比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细的信号电线的细径化。
即,与各电线由铜电线形成的情况相比较,通过利用铝电线形成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即使当各个电线的外径变大时,也能够实现各电线的轻量化。另一方面,与信号电线由铝电线形成的情况相比较,通过利用铜电线形成信号电线,能够使信号电线的外径更细(所谓的细径化)。
由此,通过减轻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的重量并且减小信号电线的直径,并且通过同时使用甚至导致具有更大的外径的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以及具有减小的直径的信号电线,能够抑制线束自身的外径增大,同时提高整个线束的轻量化。因此,能够满足线束的轻量化和小型化二者。
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具有这样的主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的线束,其中,所述第一电线的所述导体的横截面面积是从0.35mm2至2.5mm2,并且所述信号电线的所述导体的横截面面积是从0.13mm2至0.35mm2,所述第一电线和所述信号电线在如果导体由铜或铜合金形成,则所述导体将具有从0.35mm2至1.25mm2的范围内的横截面面积的情况下使用。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线束的透视图,图1(b)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线束的截面图,并且图1(c)是图1(b)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2是示出线束的外径和重量的图。
参考标记列表
1 线束
10 电线
10A 低电流电线(第一电线)
10B 高电流/接地电线(第二电线)
10C 信号电线
11、11A、11B、11C 导体
12、12A、12B、12C 被覆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将参考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线束的实施例。同时,在下面的附图的描述中,对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给定相同或相似的参考标号。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并且各个尺寸的比率等与实际不同。因此,应该在考虑下面的说明的同时确定具体尺寸。此外,在各个图之间,可能包括彼此的尺寸关系和比率不同的部分。
(线束的构造)
首先,将参考附图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线束1的构造。图1(a)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线束1的透视图,图1(b)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线束1的截面图,并且图1(c)是图1(b)中的A的放大图。
如图1(a)和1(b)所示,线束1是这样一种线束:其中通过利用绝缘被覆材料12(12A、12B、12C)覆盖具有互相不同的导体横截面面积的导体11(11A、11B、11C)而构成的电线10(10A、10B、10C)被复数地捆束。同时,线束1布线于诸如汽车这样的车辆,并且用作例如仪表盘线束、地板线束、发动机室线束、顶板线束、门线束等。
电线10大致由作为第一电线的低电流电线10A、作为第二电线的高电流/接地电线10B以及信号电线10C构成;所述第一电线用于电源电路,所述第二电线用于高电流电源电路或接地电路并且允许比低电流电线10A的电流大的电流流动,信号电线10C用于信号电路。
如图1(c)所示,通过利用被覆材料12A覆盖导体11A而形成低电流电线10A。低电流电线10A由其中导体11A是由铝或铝合金制成的铝电线形成。
如图1(c)所示,通过利用被覆材料12B覆盖导体11B而形成高电流/接地电线10B。高电流/接地电线10B以与低电流电线10A相同的方式由其中导体11B是由铝或铝合金制成的铝电线形成。
如图1(c)所示,通过利用被覆材料12C覆盖导体11C而形成信号电线10C。信号电线10C由其中导体11C是由铜或铜合金制成的铜电线形成。
同时,图1(a)和1(b)所示的线束1是为了方便说明而制备,并从而线束1可能与实际使用的线束1不同,并且线束1应该具有从至少两个到数百根电线10。
在这样的线束1中,在全部电线都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的情况下,多数电线10(例如,全部电线的80%)具有横截面面积在0.35mm2至1.25mm2范围内的导体。
其它电线的实例包括其中导体的横截面面积超过1.25mm2至大约8mm2(包括8mm2及以上)的高电流/接地电线10B。如上所述,这些高电流/接地电线10B由铝或铝合金所制成的铝电线而形成。
即,假定上述低电流电线10A和信号电线10C是这样的电线:在导体11(导体11A和导体11C)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的情况下,使用了横截面面积在0.35mm2至1.25mm2范围内的导体。
在该实施例中,低电流电线10A由铝电线形成,在该铝电线中,导体由具有从0.35mm2至2.5mm2的横截面面积的铝或铝合金制成。即,对于低电流电线10A,在使用由铜或铜合金形成并且具有从0.35mm2至1.25mm2的导体横截面面积的导体11A情况下,使用铝电线而不是铜电线。
另一方面,信号电线10C由铜电线形成,在该铜电线中,导体由具有从0.13mm2至0.35mm2的横截面面积的铜或铜合金制成。即,对于信号电线10C,在使用由铜或铜合金制成并且具有从0.35mm2至1.25mm2的横截面面积的导体11C情况下,使用铜电线而不是铝电线。
同时,在导体11(导体11B)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的情况下,假定高电流/接地电线10B是使用横截面面积在2mm2至5mm2的导体的电线。在该实施例中,高电流/接地电线10B由铝电线形成,在该铝电线中,导体由具有从2.5mm2至8mm2的横截面积的铝或铝合金制成。
(比较评价)
接着,将参考表格1和图2说明多种线束的比较评价。表格1是示出根据比较例1和2以及实例的线束的构成电线的特征(导体的横截面面积和构成电线的数量)的表格,并且图2是示出线束(W/H)的外径和重量的图。图2所示的图是标出根据表格1所示的比较例1和2以及实例的线束的外径和重量的图。
[表格1]
如表格1所示,根据比较例1的线束由铜电线形成,其中,多根电线(即,低电流电线、高电流/接地电线和信号电线)的全部导体由铜或铜合金制成。
此外,在根据比较例2的线束中,低电流电线利用由铝或铝合金制成的铝电线以及由铜或铜合金制成的铜电线而形成,高电流/接地电线利用由铝或铝合金制成的铝电线而形成,并且信号电线利用由铜或铜合金制成的铜电线而形成。
此外,在根据实例的线束1中,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方式,低电流电线和高电流/接地电线利用由铝或铝合金制成的铝电线形成,并且信号电线利用由铜或铜合金制成的铜电线形成。
如表格1和图2所示,对于根据实例的线束1,与根据比较例1和2的线束相比较,通过将铝电线用于低电流电线10A和高电流/接地电线10B而期望电线的轻量化。在这种情况下,铝电线重量轻,但是另一方面,与铜电线相比较,铝电线具有大约60%的低导电性,并且因此,需要使导体的外径比铜电线的外径大。
具体地,为了调节导体阻抗以与铜电线的导体阻抗一致,铝电线必须具有铜电线的外径的大约1.7倍的外径。例如,当将铜电线的导体设定为“1”时,铝电线的导体相比较被设定为“1.7”,并且与每1m的铜电线相比较,每1m的铝电线具有一半的重量。同时,当作为电线比较这些时,与铜电线相比较,铝电线的重量减轻大约30%。另外,通过减小用于信号电线的导体的直径,重量减轻大约46%。
如此,在根据实例的线束1中,即使当铝电线的外径变大时,通过同时使用直径已经减小的信号电线,与根据比较例2的线束相比较,也能够抑制线束的外径增大。
即,如表格1和图2所示,以下事实变得清楚:当将根据比较例1的线束的外径和重量定义为“100”时,与根据比较例2的线束相比较,根据实例的线束1能够抑制外径约1.8%并且减轻重量约15.2%。
(功能/效果)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例中,低电流电线10A和高电流/接地电线10B由铝电线形成,并且信号电线10C由铜电线形成。发明人着眼于一般比信号电线10C粗的低电流电线10A和高电流/接地电线10B的轻量化,并且着眼于比低电流电线10A细的信号电线10C的细径化。
即,与低电流电线10A由铜电线形成的情况相比较,通过利用铝电线形成低电流电线10A和高电流/接地电线10B,即使当各个电线10A、10B的外径更大,也能够实现各个电线10A、10B的轻量化。另一方面,与信号电线10C由铝电线形成的情况相比较,通过利用铜电线形成信号电线,能够使信号电线10C的外径更细(所谓的细径化)。
如上所述,通过减轻低电流电线10A和高电流/接地电线10B的重量并且减小信号电线10C的直径,并且通过同时使用导致具有更大外径的低电流电线10A和高电流/接地电线10B以及具有减小的直径的信号电线10C,能够抑制线束1自身的外径增大,同时提高整个线束1的轻量化。因此,能够满足线束1的轻量化和小型化二者。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低电流电线10A和信号电线10C在如果导体11由铜或铜合金形成,则导体11(导体11A和导体11C)将具有从0.35mm2至1.25mm2的范围的横截面面积的情况下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低电流电线10A的导体的横截面面积是从0.35mm2至2.5mm2,并且信号电线10C的横截面面积是从0.13mm2至0.35mm2。因此,对于线束1的轻量化和小型化是最合适的。特别地,当低电流电线10A的导体的横截面面积是0.5mm2时,线束1的轻量化和小型化变得更有效。
(其它实施例)
如上所述,已经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的内容,但是不能理解为构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陈述和附图限制本发明。从该公开中,各种实际代替形式、实例和操作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变得清楚。
例如,能够如下改变本发明的实施例。具体地,线束1不必须布线于诸如汽车这样的车辆,而是可以应用于期望轻量化的物体。
此外,在该线束1中,并非必须意味着多数电线10应该具有横截面面积范围为从0.35mm2至1.25mm2的导体,而是也能够应用于多数导体具有其它尺寸的横截面面积的情况。
此外,已经主要说明了线束1的电线10,但是,例如,与日本汽车标准组织(JASO标准)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一致地,被覆材料12的厚度可以基于电线10的导体的横截面面积而改变。
如此,毋庸赘述,本发明包括未在这里描述的各种实际形式等。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根据从上述说明中合理得到的权利要求的发明特定事项来限定。
本申请基于2012年7月1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2-156419并且要求其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此处。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特征,能够提供一种线束,该线束能够满足轻量化和小型化二者。

Claims (2)

1.一种线束,包括:
电线,每根该电线都包括导体;
所述电线包括:用于电源电路的第一电线;用于高电流电源电路或接地电路并且允许比所述第一电线的电流大的电流流动的第二电线;以及用于信号电路的信号电线,其中
所述第一电线和所述第二电线每一者的导体都是由铝或铝合金所制成的铝电线形成,并且与所述第一电线的导体和/或所述第二电线的导体是由铜制成的情况相比,所述第一电线的导体的横截面积和所述第二电线的导体的横截面积被设置成:通过将所述第一电线和所述第二电线的导体外径设置成所述由铜制成的情况的导体外径的1.7倍,使得导体阻抗与所述由铜制成的情况的导体阻抗一致但减小了所述电线的组合的重量;并且
所述信号电线的导体是由铜或铜合金所制成的铜电线形成,从而与所述信号电线的导体是由铝制成的情况相比,抑制了所述电线的组合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第一电线的导体的横截面面积是从0.35mm2至2.5mm2
所述信号电线的导体的横截面面积是从0.13mm2至0.35mm2;并且
所述第一电线和所述信号电线在如果导体由铜或铜合金形成,则所述导体将具有从0.35mm2至1.25mm2的范围内的横截面面积的情况下使用。
CN201380034848.XA 2012-07-12 2013-07-03 线束 Active CN1043959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56419 2012-07-12
JP2012156419A JP5986832B2 (ja) 2012-07-12 2012-07-12 ワイヤハーネス
PCT/JP2013/068224 WO2014010480A1 (ja) 2012-07-12 2013-07-03 ワイヤハーネ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95968A CN104395968A (zh) 2015-03-04
CN104395968B true CN104395968B (zh) 2017-08-11

Family

ID=49915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4848.XA Active CN104395968B (zh) 2012-07-12 2013-07-03 线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92774B2 (zh)
EP (1) EP2874154B1 (zh)
JP (1) JP5986832B2 (zh)
CN (1) CN104395968B (zh)
WO (1) WO20140104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35936B2 (ja) * 2014-03-04 2017-11-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WO2018088419A1 (ja) * 2016-11-08 2018-05-1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線導体、被覆電線、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WO2018087944A1 (ja) 2016-11-08 2018-05-1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線導体、被覆電線、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US10189423B2 (en) * 2017-03-24 2019-01-2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Wire harness routing aid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9994A (zh) * 2007-11-19 2008-04-30 李明斌 工程设备用屏蔽电缆
CN201965955U (zh) * 2011-03-29 2011-09-07 广东南洋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电缆
CN201965954U (zh) * 2011-03-29 2011-09-07 广东南洋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86785B2 (ja) * 1999-06-14 2005-08-2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信号ケーブル
US20080053682A1 (en) * 2003-07-16 2008-03-06 Jay Victor Cable Structure
US7491891B2 (en) * 2004-05-19 2009-02-17 Sumitomo (Sei) Steel Wire Corp. Composite wire for wire-harnes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5177848B2 (ja) * 2007-12-21 2013-04-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複合電線
JP5407141B2 (ja) * 2008-01-11 2014-02-0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自動車用ワイヤハーネス
JP5463618B2 (ja) * 2008-01-11 2014-04-0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自動車用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0165605A (ja) * 2009-01-19 2010-07-2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9994A (zh) * 2007-11-19 2008-04-30 李明斌 工程设备用屏蔽电缆
CN201965955U (zh) * 2011-03-29 2011-09-07 广东南洋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电缆
CN201965954U (zh) * 2011-03-29 2011-09-07 广东南洋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74154B1 (en) 2018-11-21
JP5986832B2 (ja) 2016-09-06
WO2014010480A1 (ja) 2014-01-16
CN104395968A (zh) 2015-03-04
US9592774B2 (en) 2017-03-14
US20150122545A1 (en) 2015-05-07
EP2874154A1 (en) 2015-05-20
EP2874154A4 (en) 2016-02-24
JP2014022056A (ja) 2014-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95968B (zh) 线束
CN105376938B (zh) 一种通讯设备及其电路板组件
JP2009152140A (ja) 複合電線
CN106062892B (zh) 线束
CN104347148A (zh) 一种用于铝合金电缆的线芯
CN101567229A (zh) 新型合金导体、其制备工艺及相关电缆
CN103167724B (zh) 用四条导线制作的led双面线路板
JP5407141B2 (ja) 自動車用ワイヤハーネス
CN212724771U (zh) 一种车载usb数据传输线
CN104347150A (zh) 一种稀土高铁铝合金电缆线芯
WO2021084883A1 (ja) 電線の配置構造体
JP2005116486A (ja) 電子部品用銅合金線材
JP2014056714A (ja) 電力ケーブル用素線絶縁分割導体
CN208111125U (zh) 一种扁式微方孔屏蔽层型地下铺设电缆
CN203102987U (zh) 额定电压6到15kV硅橡胶绝缘变频器电缆
JP5463618B2 (ja) 自動車用ワイヤハーネス
CN205302991U (zh) 用于玻璃窑炉电助熔设备的软编织电缆
CN205487487U (zh) 一种纳米级薄膜铝基复合带
CN204904851U (zh) 一种加强型铜包铝合金导体汽车用控制电缆
CN201477914U (zh) 铜包铝导线
CN2566421Y (zh) 轻型软线及屏蔽软线
CN202930070U (zh) 一种铝合金导体软电缆
CN202352399U (zh) 一种充电枪专用充电电缆
CN202134222U (zh) 一种导电线芯及其制造的电力电缆
CN101996700A (zh) 超临界发电用综合屏蔽耐温湿电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