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91869B - 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91869B
CN104391869B CN201410584664.7A CN201410584664A CN104391869B CN 104391869 B CN104391869 B CN 104391869B CN 201410584664 A CN201410584664 A CN 201410584664A CN 104391869 B CN104391869 B CN 1043918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ad
orbit segment
map
data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846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91869A (zh
Inventor
汪增明
张晓东
宁兰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aidu Zhitu Technology Co ltd
Baidu Online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8466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918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91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1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91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18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7Spatial or temporal dependent retrieval, e.g. spatiotemporal que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和装置。所述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包括:根据用户的定位数据所体现的用户的行为特征将所述定位数据划分为至少一个轨迹段;根据所述轨迹段上用户的行为特征确定所述轨迹段的用户场景;根据不同的用户场景确定所述轨迹段的可信度;选取可信度高于预定的可信度级别的轨迹段对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增量更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和装置从用户的定位数据中选取可信度高的数据,并利用可信度高的数据对电子地图进行数据更新,从而提高了电子地图数据更新的可信度。

Description

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地图绘制一般需要专业的测绘人员进行实地的勘测,以便进行地图的数据采集。而专业测绘人员的现场勘测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因此,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地图的绘制过程周期长,开销大。
在导航定位技术日臻成熟的今天,由于具有定位功能的移动终端的普遍采用,服务提供商能够容易的收集到记录有用户日常的定位数据。所述定位数据中记录了用户日常的活动轨迹。比如,用户在周日这一天的上午从家里来到超市购物,则用户的定位数据中会记录用户从自己家来到超市所途径的轨迹。一般来说,用户出行都会沿着已经建设好的交通道路行进。因此,用户的定位数据是对地图数据进行更新的良好的数据源。
但是,在采用用户的定位数据对地图进行更新时,采集到的定位数据的数据质量是参差不齐的。比如,所述定位数据中有的记录是用户与家人在草坪中玩耍时产生的定位数据。如果采用这样的定位数据对地图进行更新的话,势必造成地图数据的混乱。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和装置,以提高电子地图数据更新的可信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的定位数据所体现的用户的行为特征将所述定位数据对应的定位轨迹划分为至少一个轨迹段;
根据每个轨迹段上用户的行为特征确定对应轨迹段的用户场景;
根据每个轨迹段的用户场景确定对应轨迹段的可信度;
选取可信度高于预定的可信度级别的轨迹段对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增量更新。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地图数据更新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轨迹段划分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定位数据所体现的用户的行为特征将所述定位数据对应的定位轨迹划分为至少一个轨迹段;
场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轨迹段上用户的行为特征确定对应轨迹段的用户场景;
可信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轨迹段的用户场景确定对应轨迹段的可信度;
增量更新模块,用于选取可信度高于预定的可信度级别的轨迹段对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增量更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和装置,通过根据用户的定位数据所体现的用户的行为特征将所述定位数据对应的定位轨迹划分为至少一个轨迹段,根据每个轨迹段上用户的行为特征确定对应轨迹段的用户场景,根据每个轨迹段的用户场景确定对应轨迹段的可信度,选取可信度高于预定的可信度级别的轨迹段对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增量更新,从而从用户的定位数据中选择可信度较高的数据对电子地图进行数据更新,提高了电子地图数据更新的可信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中可信度确定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的流程图;
图4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中间断开的定位轨迹的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补齐后的定位轨迹的示意图;
图4c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弃用的定位轨迹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中增量更新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中增量更新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道路更新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数据更新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图1及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的流程图。所述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包括:
S110,根据用户的定位数据所体现的用户的行为特征将所述定位数据对应的定位轨迹划分为至少一个轨迹段。
所述定位数据是通过用户所携带的移动终端采集的用户的位置数据。所述定位轨迹是通过用户所携带的移动终端的定位功能采集的,表明用户所途径的地点的轨迹数据。在一条定位轨迹的不同轨迹段上,用户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所述行为特征包括移动速度、停靠时间和停靠地点。
在本实施例中,依据所述定位数据体现的用户的行为特征,将所述定位数据对应的定位轨迹划分为至少一个轨迹段。
S120,根据每个轨迹段上用户的行为特征确定对应轨迹段的用户场景。
在每个轨迹段上的定位数据能够体现出用户不同的行为特征。所述行为特征包括移动速度、停靠时间和停靠地点。依据所述轨迹段所体现出的用户在该轨迹段上的移动速度、停靠时间和停靠地点,可以确定对应轨迹段的用户场景。所述用户场景包括:自驾车场景、公交场景或步行场景。
比如,如果用户在一个轨迹段上的移动速度保持在50-120千米/小时,并且中间没有停靠在任何地点,可以确定该轨迹段的用户场景是自驾车场景;如果用户在一个轨迹段上的移动速度在50-120千米/小时,并且有间断性的停靠在地图上的公交车站,可以确定该轨迹段的用户场景是公交场景;如果用户在一个轨迹段上的移动速度保持在4-5千米/小时,可以确定该轨迹段的用户场景是步行场景。
S130,根据每个轨迹段的用户场景确定对应轨迹段的可信度。
确定了各个轨迹段的用户场景之后,可以根据确定的所述轨迹段的用户场景确定所述轨迹段的可信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轨迹段的可信度参数的取值分为高可信度和低可信度两个级别。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中可信度确定的流程图。参见图2,优选的,根据每个轨迹段的用户场景确定对应轨迹段的可信度包括:
S131,将用户场景是自驾车场景以及公交场景的轨迹段的可信度设置为高可信度。
用户采用公交方式出行或者采用自驾车方式出行时,由于交通工具的限制,必须沿现有的街道、公路行驶。因此用户场景是自驾车场景以及公交场景时,所述轨迹段应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在本实施例中,将用户场景是自驾车场景以及公交场景的轨迹段的可信度设置为高可信度。
S132,将用户场景是步行场景的轨迹段的可信度设置为低可信度。
由于步行出行是所走的路线较为自由,所以当用户场景是步行场景时,将所述轨迹段的可信度设置为低可信度。
S140,选取可信度高于预定的可信度级别的轨迹段对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增量更新。
对所述轨迹段设置可信度以后,根据获取到的所有轨迹段的可信度参数对用于更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的轨迹段进行选择,并利用选择后的轨迹段对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增量更新。
具体的,选取可信度高于预定的可信度级别的轨迹段对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增量更新。所述增量更新是指仅对相对于地图上原有道路有差异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而对与相对于地图上原有道路没有差异的道路数据则不再进行更新。
优选的,仅选取可信度设置为高可信度的轨迹段对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增量更新。
本实施例通过根据用户的定位数据所体现的用户的行为特征将所述定位数据对应的定位轨迹划分为至少一个轨迹段,根据每个轨迹段上用户的行为特征确定对应轨迹段的用户场景,根据每个轨迹段的用户场景确定对应轨迹段的可信度,选取可信度高于预定的可信度级别的轨迹段对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增量更新,从用户的定位数据中选择可信度较高的数据对电子地图进行数据更新,提高了电子地图数据更新的可信度。
图3、图4a至图4c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的流程图。所述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以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为基础,进一步的,在根据用户的定位数据所体现的用户的行为特征将所述定位数据对应的定位轨迹划分为至少一个轨迹段之前,还包括:若所述定位数据对应的定位轨迹出现中间断开的情况,则判断在地图上是否有道路能够将所述定位轨迹的断开部分的两个端点连接;若在地图上有道路能够将所述断开部分的两个端点连接,则利用所述道路将所述断开部分补齐,并将补齐后的定位轨迹作为所述定位数据对应的定位轨迹;依据所述道路的总长度,以及用户通过所述道路所用的时间,计算用户在所述道路上的平均速度,并将所述平均速度作为用户在所述道路上的移动速度。
参见图3,所述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包括:
S310,若所述定位数据对应的定位轨迹出现中间断开的情况,则判断在地图上是否有道路能够将所述定位轨迹的断开部分的两个端点连接。
实际采集到的用户的定位轨迹经常会出现中间一部分断开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比如用户关闭了自己携带的移动终端的定位功能,或者用户由于身处的特殊环境而无法收到定位信号。示例的,当用户身处于隧道中时,可能因为无法接收到定位信号而使得对应的定位轨迹的中间部分出现断开。
如果所述定位数据对应的定位轨迹中间出现了断开,则需要判断这条定位轨迹是否可以用于电子地图上的道路数据更新。判断的标准是看地图上是否有道路能够将所述定位轨迹的断开部分的两个端点连接。所以,一旦定位数据所对应的定位轨迹出现中间断开的情况,则判断在地图上是否有道路能够将所述定位轨迹的断开部分的两个端点连接。
S320,若在地图上有道路能够将所述断开部分的两个端点连接,则利用所述道路将所述断开部分补齐,并将补齐后的定位轨迹作为所述定位数据对应的定位轨迹。
如果在地图上有道路能够将所述断开部分的两个端点连接,则说明用户可以通过地图上的道路从所述断开部分的起点到达所述断开部分的终点,也就是说所述定位数据对应的定位轨迹可用。
但是,在使用具有断开部分的定位轨迹更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时,需要先将所述定位轨迹进行补齐。具体的,利用能够将所述断开部分的两个端点连接的道路将所述断开部分补齐,并将补齐后的定位轨迹作为对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的定位轨迹。
图4a及图4b分别示出了补齐前和补齐后的中间断开的定位轨迹。参见图4a,所述定位轨迹401的中间部分出现了断开。参见图4b,经过补齐以后,所述定位轨迹401成为了一条完整的定位轨迹402。
S330,依据所述道路的总长度,以及用户通过所述道路所用的时间,计算用户在所述道路上的平均速度,并将所述平均速度作为用户在所述道路上的移动速度。
对断开的定位轨迹进行补齐以后,需要确定用户在所述被补齐的部分上的移动速度。具体的,将用于补齐的道路的总长度除以用户通过所述道路所用的时间,得到用户在所述道路上的平均速度。然后将所述平均速度作为用户在所述道路上的移动速度。
S340,若在地图上没有道路能够将所述断开部分的两个端点连接,则确定所述定位轨迹不可用。
如果在地图上没有道路能够将所述断开部分的两个端点连接,则所述用户无法通过地图上的道路从所述断开部分的起点到达所述断开部分的终点,也就是所述该条定位轨迹不可用,需要将所述定位轨迹丢弃。
图4c示出了弃用的定位轨迹。参见图4c,没有道路能够将所述定位轨迹403的断开部分连接起来,所述定位轨迹403不能用于更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需要弃用。
S350,根据用户的定位数据所体现的用户的行为特征将所述定位数据对应的定位轨迹划分为至少一个轨迹段。
S360,根据每个轨迹段上用户的行为特征确定对应轨迹段的用户场景。
S370,根据每个轨迹段的用户场景确定对应轨迹段的可信度。
S380,选取可信度高于预定的可信度级别的轨迹段对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增量更新。
本实施例通过当所述定位数据对应的定位轨迹出现中间断开的情况时,判断在地图上是否有道路能够将所述定位轨迹的断开部分的两个端点连接,若在地图上有道路能够将所述断开部分的两个端点连接,则利用所述道路将所述断开部分补齐,并将补齐后的定位轨迹作为所述定位数据对应的定位轨迹,使得能够对中间断开的定位轨迹区别处理,进一步的提高了电子地图数据更新的可信度。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中增量更新的流程图。所述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以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为基础,进一步的,选取可信度高于预定的可信度级别的轨迹段对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增量更新包括:将所述可信度高于预定的可信度级别的轨迹段与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比较,选择所述高可信度的轨迹段中与地图上的道路数据有差异的轨迹段;从所述有差异的轨迹段中选择多条满足拟合条件的轨迹段;利用多条满足拟合条件的轨迹段拟合出道路数据;利用拟合出的道路数据对所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识别所述地图上出现的,但预定长度的时间段内没有对应的轨迹段的道路,并将所述道路从地图上删除。
参见图5,选取可信度高于预定的可信度级别的轨迹段对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增量更新包括:
S381,将所述可信度高于预定的可信度级别的轨迹段与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比较,选择所述高可信度的轨迹段中与地图上的道路数据有差异的轨迹段。
本发明对地图上的道路数据执行的更新是增量更新。所谓增量更新,是指仅利用采集到的轨迹段中与地图上的道路数据有差异的轨迹段对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因此,在执行所述增量更新时,首先要将用于更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的轨迹段与地图上现有的道路数据进行比较,若所述轨迹段与地图上的道路数据有差异,则所述轨迹段可以被用于更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若所述轨迹段与地图上的道路数据无差异,则所述轨迹段不可以被用于更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
所述用于更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的轨迹段是指可信度高于预定的可信度级别的轨迹段,具体的,是指可信度参数为高可信度的轨迹段。
优选的,所述有差异的轨迹段包括新增道路轨迹段以及改线道路轨迹段。所述新增道路轨迹段是指与地图上已有的道路没有任何重合,完全新出现的轨迹段。所述改线道路轨迹段是指与地图上已有的道路有至少一部分重合,但同时又有至少一部分发生了变化的轨迹段。
S382,从所述有差异的轨迹段中选择多条满足拟合条件的轨迹段。
在利用所述有差异的轨迹段对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之前,需要利用所述有差异的轨迹段拟合出道路数据。而用于拟合道路数据的所述有差异的轨迹段需要满足一定的拟合条件。
具体的,用于拟合道路数据的一组有差异的轨迹段应该在空间上位置相近,并且具有相同的走向趋势。所述空间上位置相近是指满足所述拟合条件的所述有差异的轨迹段上的位置点之间的距离在一定的距离阈值范围内。所述具有相同的走向趋势是指满足所述拟合条件的所述有差异的轨迹段在地图上的方向趋势应该相同,比如,满足所述拟合条件的一组有差异的轨迹段都是具有由南至北的方向趋势。
S383,利用多条满足拟合条件的轨迹段拟合出道路数据。
根据所述拟合条件选取了一组用于拟合道路数据的轨迹段以后,利用选取的轨迹段拟合道路数据。具体的,对满足所述拟合条件的一组轨迹段取它们在空间位置上的均值,就可以得到最终拟合的道路数据。
S384,利用拟合出的道路数据对所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
完成对所述道路数据的拟合以后,利用拟合出的道路数据对所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所执行的更新是增量更新,也就是说仅对相对于地图上原有的道路有差异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
S385,识别所述地图上出现的,但预定长度的时间段内没有对应的轨迹段的道路,并将所述道路从地图上删除。
在对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的过程中,若发现地图上的原有道路在预定长度的时间段内一直没有对应的轨迹段出现,则说明该原有道路已经停用。对于这样的道路,应该从所述地图上删除。
本实施例通过将所述可信度高于预定的可信度级别的轨迹段与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比较,选择所述高可信度的轨迹段中与地图上的道路数据有差异的轨迹段,从所述有差异的轨迹段中选择多条满足拟合条件的轨迹段,利用多条满足拟合条件的轨迹段拟合出道路数据,利用拟合出的道路数据对所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识别所述地图上出现的,但预定长度的时间段内没有对应的轨迹段的道路,并将所述道路从地图上删除,利用有差异的轨迹段对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实现了对地图上道路数据的增量更新。
图6及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图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中增量更新的流程图;图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道路更新的流程图。所述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以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为基础,进一步的,在利用多条满足拟合条件的轨迹段拟合出道路数据之后,利用拟合出的道路数据对所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有差异的轨迹段的用户的移动速度,以及不同时段之间用于拟合所述道路数据的轨迹段的数量变化,为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设置道路属性;利用拟合出的道路数据对所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包括:根据所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的道路属性为所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设置优先级;利用拟合后的道路数据对优先级的取值在设定优先级门限以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对地图上已更新的道路数据按照不同的优先级区别显示。
参见图6,选取可信度高于预定的可信度级别的轨迹段对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增量更新包括:
S381,将所述可信度高于预定的可信度级别的轨迹段与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比较,选择所述高可信度的轨迹段中与地图上的道路数据有差异的轨迹段。
S382,从所述有差异的轨迹段中选择多条满足拟合条件的轨迹段。
S383,利用多条满足拟合条件的轨迹段拟合出道路数据。
S384,根据所述有差异的轨迹段的用户的移动速度,以及不同时段之间用于拟合所述道路数据的轨迹段的数量变化,为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设置道路属性。
在本实施例中,在利用满足拟合条件的轨迹段拟合出道路数据以后,需要根据所述有差异的轨迹段的用户移动速度,以及不同时段之间用于拟合所述道路数据的轨迹段的数量变化,为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设置道路属性。所述道路属性可以是高速公路、市政公路、省道或者国道。
示例的,假设用于拟合所述道路的轨迹段上用户的移动速度大都大于120千米/小时,则所述道路有可能是高速公路。假设用于拟合所述道路的轨迹段的采集时间集中在上午7时至10时,下午4时至7时,则所述道路很可能是市政道路。
S385,利用拟合出的道路数据对所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
S386,识别所述地图上出现的,但预定长度的时间段内没有对应的轨迹段的道路,并将所述道路从地图上删除。
参见图7,利用拟合出的道路数据对所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包括:
S3851,根据所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的道路属性为所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设置优先级。
为所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设置道路属性以后,在对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时,可以根据所述道路属性为所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设置优先级。比如,可以将道路属性是高速公路的道路的优先级设置为最高,而将道路属性是市政公路的道路的优先级设置为次高。
S3852,利用拟合后的道路数据对优先级的取值在设定优先级门限以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
对拟合后的道路数据设置优先级以后,在对道路数据进行更新时可以仅对优先级的取值在设定优先级门限以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
S3853,对地图上已更新的道路数据按照不同的优先级区别显示。
对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以后,可以对已更新的道路数据按照不同的优先级区别显示。示例的,可以对具有最高优先级的道路采用黄色显示,而对具有次高优先级的道路采用红色显示。
本实施例通过在利用多条满足拟合条件的轨迹段拟合出道路数据之后,利用拟合出的道路数据对所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之前,根据所述有差异的轨迹段的用户的移动速度,以及不同时段之间用于拟合所述道路数据的轨迹段的数量变化,为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设置道路属性,并在更新道路数据时,根据所述道路数据的道路属性为所述道路数据设置道路优先级,并对不同的道路数据区别优先级进行显示,进一步的丰富了地图上道路数据的更新和显示方式。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
图8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数据更新装置的结构图。参见图5,所述电子地图数据更新装置包括:轨迹段划分模块850、场景确定模块860、可信度确定模块870以及增量更新模块880。
所述轨迹段划分模块850用于根据用户的定位数据所体现的用户的行为特征将所述定位数据对应的定位轨迹划分为至少一个轨迹段。
所述场景确定模块860用于根据每个轨迹段上用户的行为特征确定对应轨迹段的用户场景。
所述可信度确定模块870用于根据每个轨迹段的用户场景确定对应轨迹段的可信度。
所述增量更新模块880用于选取可信度高于预定的可信度级别的轨迹段对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增量更新。
优选的,所述行为特征包括移动速度、停靠时间和停靠地点;所述用户场景包括自驾车场景、公交场景或步行场景。
优选的,所述电子地图数据更新装置还包括:道路搜索模块810、轨迹补齐模块820以及移动速度计算模块830。
所述道路搜索模块810用于在所述定位数据对应的定位轨迹出现中间断开的情况之时,判断在地图上是否有道路能够将所述定位轨迹的断开部分的两个端点连接。
所述轨迹补齐模块820用于在地图上有道路能够将所述断开部分的两个端点连接之时,利用所述道路将所述断开部分补齐,并将补齐后的定位轨迹作为所述定位数据对应的定位轨迹。
所述移动速度计算模块830用于依据所述道路的总长度,以及用户通过所述道路所用的时间,计算用户在所述道路上的平均速度,并将所述平均速度作为用户在所述道路上的移动速度。
优选的,所述电子地图数据更新装置还包括:轨迹弃用模块840。
所述轨迹弃用模块840用于在判断在地图上是否有道路能够将所述定位轨迹的断开部分的两个端点连接之后,若在地图上没有道路能够将所述断开部分的两个端点连接,则确定所述定位轨迹不可用。
优选的,所述可信度确定模块870包括:高可信度设置单元871以及低可信度设置单元872。
所述高可信度设置单元871用于将用户场景是自驾车场景以及公交场景的轨迹段的可信度设置为高可信度。
所述低可信度设置单元872用于将用户场景是步行场景的轨迹段的可信度设置为低可信度。
优选的,所述增量更新模块880包括:
所述轨迹段比较单元881用于将所述可信度高于预定的可信度级别的轨迹段与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比较,选择所述高可信度的轨迹段中与地图上的道路数据有差异的轨迹段。
所述轨迹段选择单元882用于从所述有差异的轨迹段中选择多条满足拟合条件的轨迹段。
所述道路拟合单元883用于利用多条满足拟合条件的轨迹段拟合出道路数据。
所述道路更新单元885用于利用拟合出的道路数据对所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
所述道路删除单元886用于识别所述地图上出现的,但预定长度的时间段内没有对应的轨迹段的道路,并将所述道路从地图上删除。
优选的,所述增量更新模块880还包括:道路属性设置单元884。
所述道路属性设置单元884用于在利用多条满足拟合条件的轨迹段拟合出道路数据之后,利用拟合出的道路数据对所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之前,根据所述有差异的轨迹段的用户的移动速度,以及不同时段之间用于拟合所述道路数据的轨迹段的数量变化,为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设置道路属性。
所述道路更新单元885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的道路属性为所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设置优先级;
利用拟合后的道路数据对优先级的取值在设定优先级门限以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
对地图上已更新的道路数据按照不同的优先级区别显示。
优选的,所述有差异的轨迹段包括新增道路轨迹段以及改线道路轨迹段。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他们可以用计算机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用户的定位数据所体现的用户的行为特征将所述定位数据对应的定位轨迹划分为至少一个轨迹段;
根据每个轨迹段上用户的行为特征确定对应轨迹段的用户场景;
根据每个轨迹段的用户场景确定对应轨迹段的可信度;
选取可信度高于预定的可信度级别的轨迹段对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增量更新;
其中,所述行为特征包括移动速度、停靠时间和停靠地点;所述用户场景包括自驾车场景、公交场景或步行场景;
根据每个轨迹段的用户场景确定对应轨迹段的可信度包括:
将用户场景是自驾车场景以及公交场景的轨迹段的可信度设置为高可信度;
将用户场景是步行场景的轨迹段的可信度设置为低可信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用户的定位数据所体现的用户的行为特征将所述定位数据对应的定位轨迹划分为至少一个轨迹段之前,还包括:
若所述定位数据对应的定位轨迹出现中间断开的情况,则判断在地图上是否有道路能够将所述定位轨迹的断开部分的两个端点连接;
若在地图上有道路能够将所述断开部分的两个端点连接,则利用所述道路将所述断开部分补齐,并将补齐后的定位轨迹作为所述定位数据对应的定位轨迹;
依据所述道路的总长度,以及用户通过所述道路所用的时间,计算用户在所述道路上的平均速度,并将所述平均速度作为用户在所述道路上的移动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在地图上是否有道路能够将所述定位轨迹的断开部分的两个端点连接之后,还包括:
若在地图上没有道路能够将所述断开部分的两个端点连接,则确定所述定位轨迹不可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取可信度高于预定的可信度级别的轨迹段对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增量更新包括:
将所述可信度高于预定的可信度级别的轨迹段与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比较,选择所述高可信度的轨迹段中与地图上的道路数据有差异的轨迹段;
从所述有差异的轨迹段中选择多条满足拟合条件的轨迹段;
利用多条满足拟合条件的轨迹段拟合出道路数据;
利用拟合出的道路数据对所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
识别所述地图上出现的,但预定长度的时间段内没有对应的轨迹段的道路,并将所述道路从地图上删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多条满足拟合条件的轨迹段拟合出道路数据之后,利用拟合出的道路数据对所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有差异的轨迹段的用户的移动速度,以及不同时段之间用于拟合所述道路数据的轨迹段的数量变化,为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设置道路属性;
利用拟合出的道路数据对所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包括:
根据所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的道路属性为所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设置优先级;
利用拟合后的道路数据对优先级的取值在设定优先级门限以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
对地图上已更新的道路数据按照不同的优先级区别显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差异的轨迹段包括新增道路轨迹段以及改线道路轨迹段。
7.一种电子地图数据更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轨迹段划分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定位数据所体现的用户的行为特征将所述定位数据对应的定位轨迹划分为至少一个轨迹段;
场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轨迹段上用户的行为特征确定对应轨迹段的用户场景;
可信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轨迹段的用户场景确定对应轨迹段的可信度;
增量更新模块,用于选取可信度高于预定的可信度级别的轨迹段对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增量更新;
其中,所述行为特征包括移动速度、停靠时间和停靠地点;所述用户场景包括自驾车场景、公交场景或步行场景;
所述可信度确定模块包括:
高可信度设置单元,用于将用户场景是自驾车场景以及公交场景的轨迹段的可信度设置为高可信度;
低可信度设置单元,用于将用户场景是步行场景的轨迹段的可信度设置为低可信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道路搜索模块,用于在所述定位数据对应的定位轨迹出现中间断开的情况之时,判断在地图上是否有道路能够将所述定位轨迹的断开部分的两个端点连接;
轨迹补齐模块,用于在地图上有道路能够将所述断开部分的两个端点连接之时,利用所述道路将所述断开部分补齐,并将补齐后的定位轨迹作为所述定位数据对应的定位轨迹;
移动速度计算模块,用于依据所述道路的总长度,以及用户通过所述道路所用的时间,计算用户在所述道路上的平均速度,并将所述平均速度作为用户在所述道路上的移动速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轨迹弃用模块,用于在判断在地图上是否有道路能够将所述定位轨迹的断开部分的两个端点连接之后,若在地图上没有道路能够将所述断开部分的两个端点连接,则确定所述定位轨迹不可用。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量更新模块包括:
轨迹段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可信度高于预定的可信度级别的轨迹段与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比较,选择所述高可信度的轨迹段中与地图上的道路数据有差异的轨迹段;
轨迹段选择单元,用于从所述有差异的轨迹段中选择多条满足拟合条件的轨迹段;
道路拟合单元,用于利用多条满足拟合条件的轨迹段拟合出道路数据;
道路更新单元,用于利用拟合出的道路数据对所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
道路删除单元,用于识别所述地图上出现的,但预定长度的时间段内没有对应的轨迹段的道路,并将所述道路从地图上删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道路属性设置单元,用于在利用多条满足拟合条件的轨迹段拟合出道路数据之后,利用拟合出的道路数据对所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之前,根据所述有差异的轨迹段的用户的移动速度,以及不同时段之间用于拟合所述道路数据的轨迹段的数量变化,为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设置道路属性;
所述道路更新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的道路属性为所述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设置优先级;
利用拟合后的道路数据对优先级的取值在设定优先级门限以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
对地图上已更新的道路数据按照不同的优先级区别显示。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差异的轨迹段包括新增道路轨迹段以及改线道路轨迹段。
CN201410584664.7A 2014-10-27 2014-10-27 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43918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84664.7A CN104391869B (zh) 2014-10-27 2014-10-27 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84664.7A CN104391869B (zh) 2014-10-27 2014-10-27 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91869A CN104391869A (zh) 2015-03-04
CN104391869B true CN104391869B (zh) 2018-04-27

Family

ID=52609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84664.7A Active CN104391869B (zh) 2014-10-27 2014-10-27 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918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5515B (zh) * 2015-08-07 2019-03-1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地图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6885578A (zh) * 2015-12-16 2017-06-23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地图更新方法和装置
CN106530708B (zh) * 2016-12-14 2019-09-20 北京世纪高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交通限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7402014A (zh) * 2017-07-27 2017-11-28 惠州市格农科技有限公司 分布式地图数据处理方法
CN107403240A (zh) * 2017-07-31 2017-11-28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规划导航路线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079934A1 (zh) * 2017-10-23 2019-05-02 深圳配天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交通数据的处理方法及服务器
CN108197208A (zh) * 2017-12-28 2018-06-2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可信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8932331B (zh) * 2018-07-05 2020-12-04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地图数据更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873783A (zh) * 2018-08-14 2020-03-10 上海能链众合科技有限公司 碳排量监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111209318B (zh) * 2020-01-02 2020-09-08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地理位置数据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03100B (zh) * 2020-05-08 2022-04-22 美智纵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扫地机清扫地图的存储和复用方法、及存储和复用装置
CN114791917A (zh) * 2021-01-25 2022-07-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地图更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3842A (zh) * 2012-05-15 2013-01-02 董路 导航路径的规划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1836B (zh) * 2009-03-04 2014-04-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地图发布服务器、地图信息终端、及使用它们的地图发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3842A (zh) * 2012-05-15 2013-01-02 董路 导航路径的规划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91869A (zh) 2015-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91869B (zh) 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方法和装置
CN107403560B (zh) 一种推荐上车地点的方法及装置
US11127285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estimation of road traffic condition using traffic signal data
US893012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raffic intensity using information obtained through crowdsourcing
CN102147260B (zh) 电子地图匹配方法和装置
CN105674995A (zh) 一种基于用户出行轨迹获取通勤路线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43400A (zh) 路径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06887137A (zh) 拥堵事件提示方法及装置
CN108133619A (zh) 停车场停车预测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03077604A (zh) 交通传感器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9741621B (zh) 基于群智感知的停车位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和计算机装置
US20230051766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edicting electric vehicle charge point utilization
Dijkstra et al. Forecasting infrastructure resilience to climate change
CN105509758A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线路规划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5893577B (zh) 路网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0672114B1 (en)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distance-based score approximations
CN110288205A (zh) 交通影响评价方法及装置
Vybornova et al. Automated detection of missing links in bicycle networks
CN103942312A (zh) 公交换乘线路规划方法和装置
CN108168566A (zh) 道路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revedouros et al. Potential effects of wet conditions on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LOS
CN104848871A (zh) 带有交通状况变化趋势的地图与行车路线
Bills et al. Towards a frugal framework for monitoring road quality
CN110321395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高精度智能定位轨迹方法
CN107588779B (zh) 一种基于任意两节点间行程时间的车辆智能导航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29

Address after: 100085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No. ten on the ground floor, No. 10 Baidu building, layer three

Co-patentee after: Beijing long Fang Wanfang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BAIDU ONLINE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No. ten on the ground floor, No. 10 Baidu building, layer three

Patentee before: BAIDU ONLINE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85 Baidu Building, 10 Shangdi Tenth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AIDU ONLINE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aidu Zhit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Baidu Building, 10 Shangdi Tenth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AIDU ONLINE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long Fang Wanfang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