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81194A - 一种乌花杂交龟的人工繁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乌花杂交龟的人工繁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81194A
CN104381194A CN201410510295.7A CN201410510295A CN104381194A CN 104381194 A CN104381194 A CN 104381194A CN 201410510295 A CN201410510295 A CN 201410510295A CN 104381194 A CN104381194 A CN 1043811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rtoise
incubation
young
breeding method
artificial br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102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刚
何力
费春平
方春林
喻亚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AQUATIC PRODUCT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Yangtze Riv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AFS
Original Assignee
Yangtze Riv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AF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tze Riv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AFS filed Critical Yangtze Riv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AFS
Priority to CN20141051029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81194A/zh
Publication of CN104381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811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2Breeding vertebrat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杂交龟的繁殖技术领域,尤其是乌花杂交龟的人工繁育方法。该方法通过亲龟的选择和培育、龟卵的收集、人工孵化、稚龟饲养和幼龟的饲喂等步骤。在繁殖季节,孵化箱底部铺3~6cm的蛭石作为孵化介质,后放入受精卵,受精卵间距离为0.3~0.9cm,在覆盖2~4cm的蛭石层,孵化期间保持蛭石湿度为20~25%;孵化器间的温室控制在28~33℃,55~63天孵化出仔龟。通过蛭石与其他孵化介质比较,利于蛭石的保暖、保湿及通透性,改善孵化条件和设施,提高乌花杂交龟的孵化成功率、增强了幼体体质,适合乌花杂交龟温室大规模人工繁育。

Description

一种乌花杂交龟的人工繁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乌花杂交龟的人工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俗称乌龟、泥龟、草龟,属龟鳖目(Testudinate)、龟科(Emydidae)、乌龟属;而中华花龟(Ocadiasinensis),又名花龟、珍珠龟、台湾草龟,属花龟属。除东北和西部地区,中华草龟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而国外主要分布在日本和朝鲜。中华花龟,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台湾及越南北部。两者均是龟鳖类的优良品种,营养价值丰富,具有较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
杂交龟的产生纯属偶然。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因龟逃逸等各种因素,导致两种或更多的种类混养而杂交,产生了后代。近十年来,杂交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并开始探讨杂交龟的培育。至今,国内外已发现不同的杂交龟(鳖)100多种,中国目前已发现20多种杂交龟,部分是人工培育而成,如乌花杂交龟、乌黄喉杂交龟等10多种,但杂交龟的规模化繁育未得到重大的突破。
目前,杂交龟主要作为观赏龟而培育出来的,市场潜力极大,但其价值尚未得到大力的开发。杂交是2个不同的物种所产生的交配行为,而杂种的遗传特征较不稳定,变异程度较大。杂种也继承了亲本的杂交优势,其市场和应用价值巨大。乌花杂交龟是将中华草龟(♀)与中华花龟(♂)杂交选育出来的一种杂交龟。与亲本相比,其生物学特性如下:
1、外形特征
乌花杂交龟体长椭圆形,头长较小似花龟,头颈前部光滑无鳞片,颈为浅橄榄色,鼓膜圆形,头侧眼后有较多黄绿色条纹。背甲为浅栗色和褐色,颜色不一,体色与乌龟相似。背腹有一个骨质合成的甲壳,甲壳表面为角质盾片覆盖,背甲有三条明显的纵棱。腹甲平坦,后缘缺刻,腹甲棕黄色,每一盾片具有一块大墨渍状斑块。前肢5爪,后肢4爪。指、趾间具全蹼,四肢、尾部及裸露皮肤部均有数条呈点状间断的不连续条纹。雌龟较大,尾部尖而短,泄殖腔孔位于背甲后部边缘内;雄龟相对较小,尾部粗且长,泄殖腔孔位于背甲后缘外侧。
2、食性和生长
乌花杂交龟属半水栖性龟类,其综合了亲本的杂交优势,个体抗病性更强,食量更大,食性接近花龟,生长较快。1龄中华花龟幼龟的生长速度最快,杂种龟次之,中华草龟最慢。生长两年后其个体略小于花龟,但是远大于草龟,可达2000g。一般来说,中华草龟最大个体只有1500g,而杂交龟在较短时间内可以达到2000g,肉质好于花龟,口感和草龟相差不大。
3、繁殖习性
乌花杂交龟的繁殖习性与亲本相似,体重达250g以上即可交配产卵。5~9月为产卵期,高峰期为7~8月。卵为灰白色,呈长椭圆形。卵长径2.8~4.2cm,宽径1.5~2.4cm。龟卵的人工孵化主要是采用蛭石作为孵化介质,将孵化箱放入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8~33℃,在55~63天左右稚龟能破壳而出。其苗存活率高于草龟。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一般3年左右能达到性成熟,产卵量逐步增加。目前,孵化介质存在通透性不高,且湿度不易控制,孵化率不高。目前,乌花杂交龟的规模化繁育程度较低,孵化条件不合理,配套设施低下,导致孵化率较低、成活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杂交龟繁殖技术不足、规模化程度不高,提供一种乌花杂交龟的人工繁育方法,该方法是一种亲龟性状优良、孵化条件合理,提高乌花杂交龟孵化率的规模化人工繁育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乌花杂交龟的人工繁育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A、亲龟的选择,选择母本和父本;
B、培育亲龟,在亲龟进行交配行为前,加强体质培育;
C、龟卵的收集,待母本(中华草龟)交配后并爬入产卵场产卵后,收集龟卵,将龟卵放入盛有沙土的收集篮中,且在收集好的龟卵上盖上毛巾;
D、人工孵化,在孵化箱底铺上3~6cm厚的蛭石层作为孵化介质,并放入受精卵,间距为0.3~0.9cm,再覆盖2~4cm厚的蛭石层,保持蛭石湿度20~25%;孵化期在温室中进行,温度控制在28~33℃,孵化3~5天后,将呈现白色受精斑的龟卵留下继续孵化,未受精的龟卵挑出;
E、饲养稚龟孵化出壳的稚龟在孵化箱待2~3天后,腹部肚脐完全收缩的稚龟转入水盆中饲养,其他继续留在孵化箱中;
F、转入幼龟池出壳的稚龟须在水盆中暂养开食后,再转入幼龟池中,投喂稚龟开口饵料,待其生长成幼龟后,在于室外池塘放养。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步骤A中选择亲龟的母本是中华草龟,父本是中华花龟。
步骤A中选择母本中华草龟为4龄,体重为1000~1500g;父本中华花龟为4龄,体重为500~1000g。
步骤D中孵化介质在放入孵化箱中需经阳光暴晒处理。
步骤D中孵化箱为定制的塑料箱,材料为聚乙烯,规格为60cm×40cm×12cm。
步骤D中孵化期55~63天。
步骤E中水盆中水深为0.5~1cm。
步骤F中,幼龟池水深为30~50cm,且设有较浅的休息区,水深为5cm。
步骤C中龟卵的收集时间为每天清晨。
步骤D中孵化箱埋设龟卵2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选择优良性状的亲本、培育亲本、龟卵的收集、人工孵化、饲养稚龟、转入幼龟池等步骤。其中,在繁殖期间孵化箱底部铺3~6cm的蛭石作为孵化介质,后放入受精卵,受精卵间距离为0.3~0.9cm,在覆盖2~4cm的蛭石层,孵化期间保持蛭石湿度为20~25%;孵化器间的温室控制在28~33℃,55~63天孵化出仔龟。通过蛭石与其他孵化介质比较,利于蛭石的保暖、保湿及通透性,改善孵化条件和设施,提高乌花杂交龟的孵化成功率、增强了幼体体质,适合乌花杂交龟温室大规模人工繁育,促进了龟类养殖业的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乌花杂交龟的人工繁育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亲龟的选择在繁殖期间,选择体型正常、体质健壮,背甲和腹甲无伤、无损的种龟;母本为中华草龟,一般4龄以上,体重为1000~1500g;父本为中华花龟,4龄,体重为500~1000g。选择体质健康的种龟,是保证后代正常生长的前提。
B、培育亲龟产卵前应加强亲龟的培育;中华草龟和中华花龟均是多次产卵的动物,亲龟所产卵质量的好坏与产前培育密切相关。只有加强产卵前培育,保证其繁殖所需要的营养,亲龟才能顺利产卵。亲龟产卵前的培育,应注意以下几点:(1)日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和动物性饵料生物,如小鱼、小虾等;(2)保证水质的干净;(3)环境要保持安静。
C、龟卵的收集待雌龟交配后并爬入产卵场产卵后,收集龟卵,将龟卵放入盛有沙土的收集篮中,且在收集好的龟卵上盖上毛巾。其中,中华草龟为体内受精,气温为20~30℃适宜雌雄交配,交配和产卵在水中进行,在4~9月皆可产卵,旺季在每年的5~7月,产卵时间多在黄昏后或黎明前。产卵前应检查产卵场内的沙土的厚度和湿度。
D、人工孵化,在孵化箱底铺上3~6cm厚的蛭石层作为孵化介质,并放入受精卵,间距为0.3~0.9cm,再覆盖2~4cm厚的蛭石层,保持蛭石湿度20~25%。孵化期在温室中进行,温度控制在28~33℃。孵化3~5天后,将呈现白色受精斑的龟卵留下继续孵化,上层需铺一层蛭石;将未受精的龟卵挑出。
E、饲养稚龟孵化出壳的稚龟出壳后,不应立即取出,稚龟在孵化箱待2~3天后,腹部肚脐完全收缩的稚龟转入水盆中饲养,其他继续留在孵化箱中静养。其中,稚龟通常为4.2~7.6g,背甲长2.6~4.9cm,背甲宽2.2~3.2cm,体高1.38~1.6cm。
F、转入幼龟池出壳的稚龟须在水盆中暂养开食后,再转入幼龟池中,投喂稚龟开口饵料,待其生长成幼龟后,在于室外池塘放养。
其中,步骤C中龟卵的收集时间为每天清晨开始,放入盛有沙土的收集篮。
其中,步骤D中孵化介质蛭石的深度可根据需要而埋设,孵化箱一般可埋设龟卵2层。
其中,步骤D中孵化介质为蛭石,在放入孵化箱中需经阳光暴晒处理。
其中,步骤D中所述孵化箱为定制的塑料箱,材料为聚乙烯,规格为60cm×40cm×12cm。
其中,步骤D中孵化期55~63天。
其中,步骤E中水盆中水深为0.5~1cm。
其中,步骤F中幼龟池水深为30~50cm,且设有较浅的休息区,水深为5cm。饵料为幼龟专用配合饲料,购自江西金龟王有限责任公司。
其中,乌花杂交龟的室外池塘,可为土池、水泥池和砖石头等。池中设有陆地,并有一定斜坡,以便幼龟从水中爬上岸,陆地上设干沙滩,供成龟产卵用,水深约50~70cm。水中可种植水生植物,供夏季避暑和摄食。池边应用洞穴,供龟栖息。陆地四周应建阻碍物,以防止龟逃逸。
在选择亲龟时,对性成熟不同体重的母本种龟进行筛选和比较,其试验结果如下:母本的选择最为重要,中华草龟达到性成熟一般为4龄,自然状态下一般500g以上。在选择500~1000g个体作为种龟时,发现每窝龟卵的平均数量较少,龟卵较小,孵化率也较低,稚龟体质偏弱,畸形率和成活率低下;而选择1000~1500g个体时,每窝龟卵数较多,个体较大,龟卵的孵化率和成活率均较高,稚龟体质较好。
在同一温度下,采用蛭石与泥土等孵化介质进行了乌花杂交龟的孵化试验,其试验效果差异显著:
1.缩短了孵化期
在自然温度下,存在一定的昼夜温差,其孵化时间较长。同时,孵化介质也是影响龟卵胚胎发育的关键因素。采用蛭石、泥土等两种孵化介质下的乌花杂家龟的孵化期,分别为59.2±0.2d、60.5±0.8d,经显著性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蛭石的保温性和通透性效果较好。
2.孵化率提高
孵化介质也显著影响乌花杂交龟的孵化率成功率,采用蛭石组的孵化率最高(85%),而泥土组仅为45%。
在同一温度(30℃)下,比较了刚出壳的3种稚龟的生长速度,结果表明:中华草龟稚龟经98d的养殖,平均体重由5.56g增重到40.56g,平均日增重0.36g;中华花龟经98d的养殖,平均体重由6.38g增重到55.62g,平均日增重0.50g;乌花杂交龟经98d的养殖,平均体重由5.85g增重到46.83g,平均日增重0.42g。在1龄生长速度上,中华花龟>乌花杂交龟>中华草龟。
综上所述,乌花杂交龟是一良好的特种水产品种,具有极高的食用、药用、观赏和科研价值。与中华草龟和中华花龟相比,乌花杂交龟继承了亲本的优良特性,而克服了一些不足,如其抗病力强;生长速度慢于中华花龟,但快于中华草龟;其肉质好,接近中华草龟,远好于中华花龟;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高级食品;且药用价值极高,甲壳加工成龟板,是一种高档中药材。因此,本发明通过优良的亲本选择、合理的孵化条件设置,进行科学的人工繁育,促进了乌花杂交龟的规模化繁育和饲养。

Claims (10)

1.一种乌花杂交龟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A、亲龟的选择,选择母本和父本;
B、培育亲龟,在亲龟进行交配行为前,加强体质培育;
C、龟卵的收集,待母本(中华草龟)交配后并爬入产卵场产卵后,收集龟卵,将龟卵放入盛有沙土的收集篮中,且在收集好的龟卵上盖上毛巾;
D、人工孵化,在孵化箱底铺上3~6cm厚的蛭石层作为孵化介质,并放入受精卵,间距为0.3~0.9cm,再覆盖2~4cm厚的蛭石层,保持蛭石湿度20~25%;孵化期在温室中进行,温度控制在28~33℃,孵化3~5天后,将呈现白色受精斑的龟卵留下继续孵化,未受精的龟卵挑出;
E、饲养稚龟孵化出壳的稚龟在孵化箱待2~3天后,腹部肚脐完全收缩的稚龟转入水盆中饲养,其他继续留在孵化箱中;
F、转入幼龟池出壳的稚龟须在水盆中暂养开食后,再转入幼龟池中,投喂稚龟开口饵料,待其生长成幼龟后,在于室外池塘放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花杂交龟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选择亲龟的母本是中华草龟,父本是中华花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乌花杂交龟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选择母本中华草龟为4龄,体重为1000~1500g;父本中华花龟为4龄,体重为500~1000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花杂交龟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孵化介质在放入孵化箱中需经阳光暴晒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乌花杂交龟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孵化箱为定制的塑料箱,材料为聚乙烯,规格为60cm×40cm×12c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乌花杂交龟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孵化期55~63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花杂交龟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水盆中水深为0.5~1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花杂交龟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中,幼龟池水深为30~50cm,且设有较浅的休息区,水深为5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花杂交龟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龟卵的收集时间为每天清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花杂交龟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孵化箱埋设龟卵2层。
CN201410510295.7A 2014-09-28 2014-09-28 一种乌花杂交龟的人工繁育方法 Pending CN1043811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10295.7A CN104381194A (zh) 2014-09-28 2014-09-28 一种乌花杂交龟的人工繁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10295.7A CN104381194A (zh) 2014-09-28 2014-09-28 一种乌花杂交龟的人工繁育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81194A true CN104381194A (zh) 2015-03-04

Family

ID=52599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10295.7A Pending CN104381194A (zh) 2014-09-28 2014-09-28 一种乌花杂交龟的人工繁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81194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9055A (zh) * 2015-04-24 2015-08-19 韩庆 一种乌花杂交龟人工孵化方法
CN106135121A (zh) * 2016-06-28 2016-11-23 防城港市渔业技术推广站 一种佛州拟鳄龟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06719415A (zh) * 2016-12-27 2017-05-31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用于判断黄额盒龟学习能力的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06818625A (zh) * 2016-12-23 2017-06-13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提高黄缘闭壳龟孵化速度的方法
CN110317883A (zh) * 2019-07-29 2019-10-11 湖北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 一组用于鉴别乌龟、花龟及其杂交种的snp标记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3947A (zh) * 2007-12-29 2008-07-0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黄喉拟水龟的孵化方法
CN202282985U (zh) * 2011-10-20 2012-06-2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中华花龟室内高密度养殖池
CN102754620A (zh) * 2012-06-26 2012-10-31 东莞市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 中华花龟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03082146A (zh) * 2013-01-30 2013-05-0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中华花龟饲料及池塘养殖方法
JP2013106565A (ja) * 2011-11-21 2013-06-06 Acurusu:Kk オゾン除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3947A (zh) * 2007-12-29 2008-07-0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黄喉拟水龟的孵化方法
CN202282985U (zh) * 2011-10-20 2012-06-2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中华花龟室内高密度养殖池
JP2013106565A (ja) * 2011-11-21 2013-06-06 Acurusu:Kk オゾン除菌装置
CN102754620A (zh) * 2012-06-26 2012-10-31 东莞市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 中华花龟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03082146A (zh) * 2013-01-30 2013-05-0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中华花龟饲料及池塘养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婷等: "中国杂交龟鳖及其命名", 《蛇志》 *
季曙春等: "乌龟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 《水产养殖》 *
贺刚等: "中华草龟(♀)与中华花龟(♂)杂种F_1形态特征及其父母本的比较",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
邹叶茂等: "中华花龟生物学与人工繁殖技术", 《水产养殖》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9055A (zh) * 2015-04-24 2015-08-19 韩庆 一种乌花杂交龟人工孵化方法
CN106135121A (zh) * 2016-06-28 2016-11-23 防城港市渔业技术推广站 一种佛州拟鳄龟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06818625A (zh) * 2016-12-23 2017-06-13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提高黄缘闭壳龟孵化速度的方法
CN106818625B (zh) * 2016-12-23 2020-04-10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提高黄缘闭壳龟孵化速度的方法
CN106719415A (zh) * 2016-12-27 2017-05-31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用于判断黄额盒龟学习能力的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10317883A (zh) * 2019-07-29 2019-10-11 湖北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 一组用于鉴别乌龟、花龟及其杂交种的snp标记
CN110317883B (zh) * 2019-07-29 2022-10-21 湖北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 一组用于鉴别乌龟、花龟及其杂交种的snp标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91659B (zh) 池塘鱼稻共生饲养塘鳢鱼的方法
CN103348890B (zh) 一种在稻田中综合进行多种水产动物养殖及水稻种植的方法
CN103814851B (zh) 野生田螺的养殖方法
CN104855310A (zh) 一种光唇鱼仿生态工厂规模化繁育驯养方法
CN101664011A (zh) 克氏原螯虾的土池繁殖方法
CN104026045B (zh) 高原高寒冷水小龙虾大规模养殖方法
CN104221963B (zh) 一种泥鳅规模化生态养殖方法
CN103609497B (zh) 一种使用稻田养殖生态黄鳝的方法
CN101091456A (zh) 一种田螺养殖的方法
CN104126549A (zh) 水蛭苗种与螺类和水草共栖标粗培育方法
CN104381194A (zh) 一种乌花杂交龟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03385190A (zh) 一种沙塘鳢、螺蛳和河蟹共生养殖方法
CN112690184B (zh) 一种稻花鱼生态养殖方法及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
CN109089799A (zh) 一种稻虾共育的养殖方法
CN104381204A (zh) 一种南方黄喉拟水龟的人工室内饲养方法
CN104521846A (zh) 池塘大棚及水生蔬菜和鱼泥鳅小龙虾立体生态养殖方法
CN110859146A (zh) 一种小龙虾的育苗方法
CN107027702A (zh) 适用于稻田养殖的黑斑蛙种苗选育方法
CN109042416A (zh) 一种克氏原螯虾的早繁方法
CN103493767A (zh) 河川沙塘鳢和鸭绿沙塘鳢杂交繁育方法
CN106719185A (zh) 一种利用高温期进行岩牡蛎生态育苗的方法
CN109804967A (zh) 一种乌龟的新养殖方法
CN105475185B (zh) 一种岩牡蛎亲贝促熟培育及产卵的方法
CN103535302A (zh) 一种水芹小龙虾间作种养技术
CN102754620A (zh) 中华花龟的人工繁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911

Address after: Wu Da Yuan Wuhan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East Lake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Hubei province Wuhan city 430223 Road No. 8

Applicant after: Changjiang Aquatic Products Inst., Chinese Academy of Aquatic Products Sciences

Applicant after: JIANGXI AQUATIC PRODUCT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Wu Da Yuan Wuhan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East Lake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Hubei province Wuhan city 430223 Road No. 8

Applicant before: Changjiang Aquatic Products Inst., Chinese Academy of Aquatic Products Sciences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0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