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80698A - 一种通话设备及应用于通话设备的切换方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话设备及应用于通话设备的切换方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80698A
CN104380698A CN201480001414.4A CN201480001414A CN104380698A CN 104380698 A CN104380698 A CN 104380698A CN 201480001414 A CN201480001414 A CN 201480001414A CN 104380698 A CN104380698 A CN 1043806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ud speaker
path
mike
verbal system
secondary mi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141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行晓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80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806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通话设备及应用于通话设备的切换方法、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判断是否采集到预设切换信号;当采集到所述预设切换信号时,将所述通话设备的扬声器切换为副麦克,以使所述副麦克与所述通话设备具有的麦克形成双麦克。使通话设备的扬声器同时具备电声转换以及声电转换两种功能,并在需要使用双麦克的场景下,将扬声器转换为麦克,配合通话设备本身具有的麦克,形成双麦克。如此,既可降低对通话设备本身具有的麦克、扬声器的设计要求,又可节省通话设备内部的结构空间,有利于实现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Description

一种通话设备及应用于通话设备的切换方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话设备及应用于通话设备的切换方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等通话设备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子设备。通话设备中的扬声器(speaker),用于实现电信号到声信号的转换,在免提通话、来电铃声、音乐播放等情况下使用;通话设备中的麦克(mic)作为收声设备,用于实现声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在手持通话、录音等情况下使用。
现有技术中,为了改善用户的通话清晰度,提高降噪效果,通话设备大多内置2个mic,主mic用于稳定保持清晰通话,副mic配合主mic用于消除通话噪音。
双mic设计在提高通话设备降噪效果的同时,还带来了以下问题:
1.提高了对主mic以及speaker的设计要求。为了保证降噪效果,要求副mic的位置要尽量远离主mic,使进入副mic的语音尽量小;要求speaker的声音密封性、定向性要尽量好,避免speaker播放的声音传入副mic,影响降噪效果。
2.占用通话设备内部的结构空间。主mic、副mic作为两个独立的器件,需要配置各自独立的外围电路来完成相应工作,如此就会限制设备的轻薄化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话设备及应用于通话设备的切换方法、装置,用以简化双mic通话设备的内部结构,实现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通话设备的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是否采集到预设切换信号;
当采集到所述预设切换信号时,将所述通话设备的扬声器切换为副麦克,以使所述副麦克与所述通话设备具有的麦克形成双麦克。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切换信号为接近光传感器发送的手持通话信号,所述双麦克用于抑制环境噪声。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切换信号为音频采集信号,所述双麦克用于进行声学定位。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切换信号为图片采集信号,所述双麦克用于进行声学聚焦。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扬声器通过模拟开关分别与扬声器通路和副麦克通路相连;
所述将所述通话设备的扬声器切换为副麦克,包括:
控制所述模拟开关接通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副麦克通路间的连接,并切断所述扬声器与所述扬声器通路间的连接,以使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副麦克通路形成所述副麦克。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副麦克通路形成所述副麦克的方式包括:
采集所述扬声器的振膜的振动信号,并根据预设的振动幅度与电压强度的对应关系,将所述振动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
将所述电压信号放大后通过所述副麦克通路输出。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通话设备的切换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采集到预设切换信号;
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定采集到所述预设切换信号时,将所述通话设备的扬声器切换为副麦克,以使所述副麦克与所述通话设备具有的麦克形成双麦克。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扬声器通过模拟开关分别与扬声器通路和副麦克通路相连;
所述切换单元,具体用于控制所述模拟开关接通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副麦克通路间的连接,并切断所述扬声器与所述扬声器通路间的连接,以使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副麦克通路形成所述副麦克。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话设备,所述通话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网络接口或者其它通信接口、存储器、至少一个通信总线和扬声器组件;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程序指令执行以下步骤:
判断是否采集到预设切换信号;
当采集到所述预设切换信号时,将所述扬声器组件切换为副麦克,以使所述副麦克与所述通话设备具有的麦克形成双麦克。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扬声器组件包括扬声器、双刀双掷模拟开关、扬声器通路、副麦克通路、阻抗匹配器,
所述扬声器的两个引脚分别与所述双刀双掷模拟开关的两个输入端相连;
所述双刀双掷模拟开关的两个输出端与所述扬声器通路相连,所述双刀双掷模拟开关剩余的两个输出端与所述副麦克通路相连;
所述阻抗匹配器串接在所述副麦克通路中。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将所述扬声器组件切换为所述副麦克:
控制所述双刀双掷模拟开关接通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副麦克通路间的连接,并切断所述扬声器与所述扬声器通路间的连接,以使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副麦克通路形成所述副麦克。
本发明实施例,使通话设备的扬声器同时具备电声转换以及声电转换两种功能,这样在需要使用双麦克的场景下,可以将扬声器转换为麦克,即通过扬声器进行声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再配合通话设备本身具有的麦克,形成双麦克。如此,既可降低对通话设备本身具有的麦克、扬声器的设计要求,又可节省通话设备内部的结构空间,有利于实现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通话设备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扬声器组件的构成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通话设备的切换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通话设备的硬件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介绍本发明技术方案之前,先对本发明的应用场景进行解释说明。
众所周知,对于具有通话和放音功能的通话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来说,基本部件包括用于放音的扬声器(speaker)和用于收音的麦克(mic)。其中,speaker用于将接收到的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进行声音播放,mic用于将采集到的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传输。speaker和mic相互独立,实现各自的功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用户对设备要求的逐渐提高,为了在较为嘈杂的环境中为用户提供清晰的通话,出现了双mic通话设备,即通话设备内置2个mic,主mic为用户提供清晰通话,副mic配合主mic来降低环境噪音。以手机为例,主mic和副mic分别被设置在手机上端和下端,利用两个mic的位置差异造成的信号强度、相位、时间等方面的差别来分离噪声和语音信号。如此设计就带来了本发明实施例背景技术部分介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保证用户通话清晰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要针对单mic通话设备(当然,本发明方案亦可应用到双mic通话设备中,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的切换方法,在需要时,将单mic通话设备中的speaker转换成mic使用,这样,单mic通话设备本身具有的mic作为主mic,speaker转换成的mic作为副mic,将单mic通话设备转换成双mic通话设备,为用户提供清晰通话,同时还可避免出现现有双mic通话设备存在的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过程进行解释说明。
参见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通话设备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判断是否采集到预设切换信号。
步骤102,当采集到所述预设切换信号时,将所述通话设备的扬声器切换为副麦克,以使所述副麦克与所述通话设备具有的麦克形成双麦克。
根据speaker的结构原理可知,若在speaker的振膜上施加声压,振膜振动即会产生电信号,且电信号强度还会随振幅大小而变,本发明实施例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实现speaker声信号到电信号的反向应用,使speaker实现mic的功能。
在正常情况下,speaker还是作为扬声器实现基本的电信号到声信号的转换,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从扬声器切换成麦克使用,即speaker默认实现扬声器功能,只有在需要时才进行功能切换。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主要是通过实时监控预设切换信号的方式实现,即只要中央处理器采集到预设切换信号,就控制speaker从扬声器功能(即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切换到麦克功能(即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如果未采集到预设切换信号,则使speaker继续保持扬声器功能。
下面分别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预设切换信号、以及切换过程进行解释说明。
1.预设切换信号
针对不同应用场景,预设切换信号也有所不同,可体现为:手持通话信号、音频采集信号、图片采集信号,下面一一进行解释说明。
(1)手持通话场景
通话可分为手持通话和免提通话两种,如果是免提通话,则需要speaker作为扬声器使用,此时不进行功能切换;如果是手持通话,则说明当前不需要扬声器,故可将speaker的功能切换为mic,以便其与通话设备自带的mic相互配合,进行降噪处理。具体降噪过程可通过现有方式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不对此进行赘述。
具体地,可将接近光传感器采集的信号作为预设切换信号,一般情况下,在用户进行手持通话时,会遮挡住接近光传感器,如此传感器就可判定当前为手持通话,通知给中央处理器,进行speaker功能切换。或者,还可以由其它信号作为预设切换信号;例如,手持通话或免提通话的模式通常是由用户选择的,通话设备根据用户的选择可以获知当前处于的通话模式,当通话设备获知当前为手持通话时,可以进行speaker功能切换。
(2)音频采集场景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音频采集场景可包括录音、视频拍摄等场景:
针对录音场景,预设切换信号(即音频采集信号)可体现为启动录音应用的信号,即,当用户开启录音应用记录音频信息时,中央处理器就会接收到音频采集信号,如此就可将speaker的功能切换为mic。
针对视频拍摄场景,预设切换信号(即音频采集信号)可体现为进入摄像模式的信号,即,当用户开启相机应用并选择进入摄像模式时,中央处理器就会接收到音频采集信号(当然同时还有视频采集信号),如此就可将speaker的功能转换为mic。
在音频采集场景中,当speaker的功能转换成mic(副mic)后,即会与通话设备内置的mic(主mic)相互配合,实现声学定位。具体定位过程可通过现有方式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亦不对此进行赘述。
(3)图片采集场景
针对图片采集场景,预设切换信号可体现为进入拍照模式的信号,即,当用户开启相机应用并选择进入拍照模式时,中央处理器就会接收到图片采集信号,如此就可控制将speaker的功能转换为mic(副mic),并与通话设备内置的mic(主mic)相互配合,在拍摄对象发出声音时,由两个mic分别采集声音进行声学聚焦。具体定位聚焦过程可通过现有方式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亦不对此进行赘述。
由上述对预设切换信号的介绍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主要针对的是不需要扬声器的场景,这样speaker就可作为副mic与通话设备本身具有的mic形成双mic。
2.切换过程
为了实现扬声器和麦克功能之间的切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组件,参见图2所示结构示意图,可包括扬声器201、双刀双掷模拟开关202、扬声器通路203、副麦克通路204、阻抗匹配器205。
在此,可将模拟开关与扬声器相接的两端定义为输入端,与扬声器通路、副麦克通路相接的四端定义为输出端,且自上向下依次为输出端1、2、3、4,扬声器组件内各部件的连接关系为:所述扬声器的两个引脚分别与所述双刀双掷模拟开关的两个输入端相连;所述双刀双掷模拟开关的两个输出端2、4与所述扬声器通路相连,所述双刀双掷模拟开关剩余的两个输出端1、3与所述副麦克通路相连;所述阻抗匹配器串接在所述副麦克通路中。
通过模拟开关的控制,可以将扬声器接到扬声器通路中,用于接收扬声器通路传来的电信号,并转换成声信号播放出去;也可以将扬声器接到副麦克通路中,用于把采集到的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通过副麦克通路传输出去。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将扬声器切换为副麦克的实现方式可体现为:
控制所述模拟开关接通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副麦克通路间的连接,并切断所述扬声器与所述扬声器通路间的连接,以使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副麦克通路形成所述副麦克。
作为一种示例,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根据上文介绍的speaker结构原理,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组件进行声信号到电信号转换的方案,具体过程可体现为:扬声器采集振膜的振动信号,并根据预设的振动幅度与电压强度的对应关系,将振动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输出到副麦克通路,由通路中的阻抗匹配器对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最后由副麦克通路输出。
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方法,通过改造扬声器组件,在原有扬声器及扬声器通路的基础上,增设一个副麦克通路,使扬声器既具备电信号到声信号的转换功能,又具备从声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功能,这样,在需要使用双mic的场景中,就可控制将通话设备中的speaker切换成mic(副mic)使用,将单mic通话设备转换成双mic通话设备。也就是说,本发明方案不需单独设立一个副mic,这样就可避免现有技术中单独设立副mic所带来的问题。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设计思路,除上文所介绍的方案之外,还可使speaker默认实现麦克功能,并在需要时将功能切换为扬声器,即在中央处理器采集到预设切换信号后,将speaker从麦克切换为扬声器。其中,预设切换信号可为接近光传感器发送的手持通话结束信号、音频采集结束信号、图片采集结束信号等表示停止使用麦克的信号,或者预设切换信号还可为铃音播放信号、开启免提通话信号、开启音乐播放信号等表示需要使用扬声器的信号,本发明对此可不做具体限定。但是,考虑到speaker通常情况下用于实现电信号到声信号的转换,为了避免speaker在扬声器功能与麦克功能之间的频繁切换,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优选使speaker默认实现扬声器功能。
与上文应用于通话设备的切换方法相对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用于通话设备的切换装置,参见图3所示示意图,所述装置可包括:
判断单元301,用于判断是否采集到预设切换信号;
切换单元302,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定采集到所述预设切换信号时,将所述通话设备的扬声器切换为副麦克,以使所述副麦克与所述通话设备具有的麦克形成双麦克。
关于预设切换信号以及预设切换信号针对的应用场景,可参见上文方法所做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基于图2所示的扬声器组件、以及扬声器功能到麦克功能的具体切换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切换单元,具体用于控制所述模拟开关接通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副麦克通路间的连接,并切断所述扬声器与所述扬声器通路间的连接,以使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副麦克通路形成所述副麦克。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通话设备的硬件构成。参见图4,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CPU),至少一个网络接口或者其它通信接口,存储器,扬声器组件,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用于实现这些装置之间的连接通信。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计算机程序。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也可能还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通过至少一个网络接口(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实现该系统网关与至少一个其它网元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使用互联网,广域网,本地网,城域网等。
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过程时,处理器可以根据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执行以下步骤:
判断是否采集到预设切换信号;
当采集到所述预设切换信号时,将所述扬声器组件切换为副麦克,以使所述副麦克与所述通话设备具有的麦克形成双麦克。
具体地,扬声器组件的构成方式、构成部件所起作用可参见上文所作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组件方案,所述处理器可以执行以下步骤将所述扬声器组件切换为所述副麦克:
控制所述双刀双掷模拟开关接通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副麦克通路间的连接,并切断所述扬声器与所述扬声器通路间的连接,以使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副麦克通路形成所述副麦克。
本发明方案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单元。一般地,程序单元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发明方案,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单元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设备;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应用于通话设备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是否采集到预设切换信号;
当采集到所述预设切换信号时,将所述通话设备的扬声器切换为副麦克,以使所述副麦克与所述通话设备具有的麦克形成双麦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切换信号为接近光传感器发送的手持通话信号,所述双麦克用于抑制环境噪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切换信号为音频采集信号,所述双麦克用于进行声学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切换信号为图片采集信号,所述双麦克用于进行声学聚焦。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通过模拟开关分别与扬声器通路和副麦克通路相连;
所述将所述通话设备的扬声器切换为副麦克,包括:
控制所述模拟开关接通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副麦克通路间的连接,并切断所述扬声器与所述扬声器通路间的连接,以使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副麦克通路形成所述副麦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副麦克通路形成所述副麦克的方式包括:
采集所述扬声器的振膜的振动信号,并根据预设的振动幅度与电压强度的对应关系,将所述振动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
将所述电压信号放大后通过所述副麦克通路输出。
7.一种应用于通话设备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采集到预设切换信号;
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定采集到所述预设切换信号时,将所述通话设备的扬声器切换为副麦克,以使所述副麦克与所述通话设备具有的麦克形成双麦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通过模拟开关分别与扬声器通路和副麦克通路相连;
所述切换单元,具体用于控制所述模拟开关接通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副麦克通路间的连接,并切断所述扬声器与所述扬声器通路间的连接,以使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副麦克通路形成所述副麦克。
9.一种通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话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网络接口或者其它通信接口、存储器、至少一个通信总线和扬声器组件;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程序指令执行以下步骤:
判断是否采集到预设切换信号;
当采集到所述预设切换信号时,将所述扬声器组件切换为副麦克,以使所述副麦克与所述通话设备具有的麦克形成双麦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组件包括扬声器、双刀双掷模拟开关、扬声器通路、副麦克通路、阻抗匹配器,
所述扬声器的两个引脚分别与所述双刀双掷模拟开关的两个输入端相连;
所述双刀双掷模拟开关的两个输出端与所述扬声器通路相连,所述双刀双掷模拟开关剩余的两个输出端与所述副麦克通路相连;
所述阻抗匹配器串接在所述副麦克通路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将所述扬声器组件切换为所述副麦克:
控制所述双刀双掷模拟开关接通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副麦克通路间的连接,并切断所述扬声器与所述扬声器通路间的连接,以使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副麦克通路形成所述副麦克。
CN201480001414.4A 2014-04-10 2014-04-10 一种通话设备及应用于通话设备的切换方法、装置 Pending CN1043806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75078 WO2015154282A1 (zh) 2014-04-10 2014-04-10 一种通话设备及应用于通话设备的切换方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80698A true CN104380698A (zh) 2015-02-25

Family

ID=52557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1414.4A Pending CN104380698A (zh) 2014-04-10 2014-04-10 一种通话设备及应用于通话设备的切换方法、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80698A (zh)
WO (1) WO2015154282A1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4841A (zh) * 2015-08-17 2015-12-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量程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5635378A (zh) * 2015-12-28 2016-06-0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通话质量调整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872909A (zh) * 2016-05-27 2016-08-1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音频信号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5895128A (zh) * 2016-03-30 2016-08-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播放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06101927A (zh) * 2016-06-29 2016-11-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信号处理方法、芯片及电子设备
CN106255000A (zh) * 2016-07-29 2016-1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信号采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373603A (zh) * 2016-09-08 2017-02-01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根据音量大小控制录音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6610812A (zh) * 2016-12-28 2017-05-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6648536A (zh) * 2016-12-28 2017-05-1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8040316A (zh) * 2017-11-24 2018-05-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振幅检测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20057656A1 (zh) * 2018-09-21 2020-03-26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声音输出元件采集外界声波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WO2023070786A1 (zh) * 2021-10-27 2023-05-0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降噪方法及音频监控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9053U (zh) * 1992-04-21 1992-10-14 周颖平 对讲机的麦克/耳机声控器
CN2741147Y (zh) * 2004-09-06 2005-11-16 方维行 微型录音放音装置
CN1879393A (zh) * 2003-11-11 2006-12-13 马帝克公司 具有单个换能器的双向通信设备
CN201383326Y (zh) * 2009-04-21 2010-01-13 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手机降噪装置
CN103443649A (zh) * 2011-03-03 2013-12-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使用可听声音和超声进行源定位的系统、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媒体
US20130329923A1 (en) * 2012-06-06 2013-12-12 Siemens Medical Instruments Pte. Ltd. Method of focusing a hearing instrument beamform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41468U (zh) * 2012-09-28 2013-03-27 安百特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助听和抗噪功能的蓝牙耳机
CN102946493B (zh) * 2012-11-27 2019-01-29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通话环境音调节方法
CN103401966A (zh) * 2013-08-08 2013-11-20 沈阳华立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兼容麦克风功能的耳机接口
CN203368544U (zh) * 2013-08-08 2013-12-25 沈阳华立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兼容麦克风功能的耳机接口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9053U (zh) * 1992-04-21 1992-10-14 周颖平 对讲机的麦克/耳机声控器
CN1879393A (zh) * 2003-11-11 2006-12-13 马帝克公司 具有单个换能器的双向通信设备
CN2741147Y (zh) * 2004-09-06 2005-11-16 方维行 微型录音放音装置
CN201383326Y (zh) * 2009-04-21 2010-01-13 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手机降噪装置
CN103443649A (zh) * 2011-03-03 2013-12-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使用可听声音和超声进行源定位的系统、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媒体
US20130329923A1 (en) * 2012-06-06 2013-12-12 Siemens Medical Instruments Pte. Ltd. Method of focusing a hearing instrument beamformer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4841A (zh) * 2015-08-17 2015-12-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量程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5635378A (zh) * 2015-12-28 2016-06-0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通话质量调整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895128A (zh) * 2016-03-30 2016-08-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播放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05872909B (zh) * 2016-05-27 2019-03-0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音频信号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5872909A (zh) * 2016-05-27 2016-08-1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音频信号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6101927A (zh) * 2016-06-29 2016-11-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信号处理方法、芯片及电子设备
CN106255000A (zh) * 2016-07-29 2016-1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信号采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373603A (zh) * 2016-09-08 2017-02-01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根据音量大小控制录音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6648536A (zh) * 2016-12-28 2017-05-1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6610812A (zh) * 2016-12-28 2017-05-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6610812B (zh) * 2016-12-28 2019-08-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6648536B (zh) * 2016-12-28 2020-01-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8040316A (zh) * 2017-11-24 2018-05-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振幅检测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20057656A1 (zh) * 2018-09-21 2020-03-26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声音输出元件采集外界声波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WO2023070786A1 (zh) * 2021-10-27 2023-05-0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降噪方法及音频监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54282A1 (zh) 2015-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80698A (zh) 一种通话设备及应用于通话设备的切换方法、装置
CN103262155B (zh) 环境噪声消除的自动极性适应
US10085102B2 (en) Detection of device configuration
CN104012111B (zh) 超小型耳机
WO2017059812A1 (zh) 一种语音助手的扩展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US20200402513A1 (en) Bluetooth speaker base,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reof
CN105208189B (zh) 音频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312912A (zh) 一种混音系统及方法
CN109062535A (zh) 发声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5554201A (zh) 一种音频电路选择方法、装置和电路以及手持终端
CN104869517A (zh) 一种蓝牙手机助听器
CN112017652A (zh) 一种交互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4466097A (zh) 防漏音的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声音输出方法
CN105744022A (zh) 移动终端、语音播放方法及系统
CN105448300A (zh) 用于通话的方法及装置
JP2022514325A (ja) 聴覚デバイスにおけるソース分離及び関連する方法
CN108391208B (zh) 信号切换方法、装置、终端、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187993A (zh) 一种三维立体声耳机装置及还原方法
CN106507242A (zh) 一种音频装置及终端
CN109040378A (zh) 基于声音输出元件采集外界声波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5244037A (zh) 语音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556406B (zh) 音频处理方法、音频处理装置及耳机
CN110581911B (zh) 电子设备及声音控制方法
CN109348021B (zh) 移动终端及音频播放方法
CN112394771A (zh) 通信方法、装置、穿戴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