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79856A - 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79856A
CN104379856A CN201380016956.4A CN201380016956A CN104379856A CN 104379856 A CN104379856 A CN 104379856A CN 201380016956 A CN201380016956 A CN 201380016956A CN 104379856 A CN104379856 A CN 1043798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opening
door
rotation
entry ac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69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79856B (zh
Inventor
尹炳万
李银淑
尹采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 Caihao
Original Assignee
Yin Caiha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0355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312234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0355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312239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Yin Caihao filed Critical Yin Caihao
Publication of CN104379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98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798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98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00Knobs or handles for wings; Knobs, handles, or press buttons for locks or latches on wings
    • E05B1/0038Sliding handles, e.g. push butt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00Knobs or handles for wings; Knobs, handles, or press buttons for locks or latches on wings
    • E05B1/0053Handles or handle attachments facilitating operation, e.g. by children or burdened pers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3/00Devices preventing the key or the handle or both from being used
    • E05B13/10Devices preventing the key or the handle or both from being used formed by a lock arranged in the handle
    • E05B13/105Devices preventing the key or the handle or both from being used formed by a lock arranged in the handle the handle being a pushbutt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59/00Locks with latches separate from the lock-bolts or with a plurality of latches or lock-bol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3/00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E05B63/22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perated by a pulling or pushing a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front plate, i.e. by pulling or pushing the wing itself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1/00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rectilinearly
    • E05C1/08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rectilinearly with latching action
    • E05C1/12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rectilinearly with latching action with operating handle or equivalent member moving otherwise than rigidly with the latch
    • E05C1/14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rectilinearly with latching action with operating handle or equivalent member moving otherwise than rigidly with the latch the handle or member moving essentially towards or away from the plane of the wing or fram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1/00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rectilinearly
    • E05C1/08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rectilinearly with latching action
    • E05C1/12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rectilinearly with latching action with operating handle or equivalent member moving otherwise than rigidly with the latch
    • E05C1/16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rectilinearly with latching action with operating handle or equivalent member moving otherwise than rigidly with the latch the handle or member moving essentially in a plane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wing or fram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1/00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rectilinearly
    • E05C1/004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rectilinearly parallel to the surface on which the fastener is mount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096Sliding
    • Y10T292/1014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22Rigi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0/00Locks
    • Y10T70/50Special application
    • Y10T70/5093For closures
    • Y10T70/5155Door
    • Y10T70/5199Swinging do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G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其包括:门锁壳体,其一侧面具有允许碰簧销(latch bolt)进入的第一开口部,让上述第一开口部暴露于门的外侧面地内设于门;第一、第二把手部,结合在上述门的一面及背面,以能够进行按压及拉动动作的方式安装;移动构件,贯穿上述门锁壳体,两侧端部各自结合在第一、第二把手部,在上面的中央具有引导滚轮上升移动的上升导块,随着第一、第二把手部的按压及拉动动作而进行水平移动;旋转构件,横越上述移动构件上部地配置,一端固定在铰轴,在中央部底面具备接触上述上升导块的滚轮,另一端形成有弯曲部,在上述移动构件水平移动时由于沿着上升导块进行上升移动的滚轮而以铰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碰簧销结合部,一端被上述旋转构件的弯曲部抵住而另一端结合在被引入上述第一开口部的碰簧销,随着上述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而进行左右移动;及回归弹簧,缠绕在上述铰轴,一端固定在上述门锁壳体内墙而另一端固定在上述旋转构件,让旋转构件恢复到旋转前的状态。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感知到门的开放而得以提高稳定性、提升致动便利性。

Description

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
【技术领域】
先前技术文献
韩国注册专利:10-0909560(2009.07.27公告)
韩国注册专利:10-0934781(2009.12.31公告)
本发明涉及一种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更具体地说,该装置通过朝着让门开放的方向推或拉玄关门的把手的动作实现开门,还能通过内设于把手的锁定装置的旋转而得以实现门的锁定/解锁。
【背景技术】
门锁装置通常广泛地应用在一般家庭住宅或公共建筑物。作为一典型例,在限制玄关的出入门(玄关门)或银行金库、特定区域的出入管制装置使用门锁装置。
现有门锁装置在门的两面各自具备旋转式把手,联动于各把手的门闩(latch)以突出于门的端部的状态弹性安装并实现门锁装置。因此,使用者用手抓住把手并使其旋转就能让门闩(latch)被拉向门的内侧,在该状态下推门或拉门就能开门。
然而,上述门锁装置在开门时的开放要求使用者用手抓住门把手并使其旋转的状态下推门或拉门才能开门,这造成了一些不便。亦即,在门被关闭的状态下开门时需要来连续进行下列两种动作:往一方向旋转把手后推门或拉门。
尤其是,儿童、老弱者、残疾人等比较难以旋转门把手而对其出入或访问造成了一定障碍,双手持物者在进来或出去时需要把物品放到地板或请求别人帮助开门后再拿起该物品进来或出去。
而且,在政府机关或表演场地等汇聚较多人流时不采取旋转式而采取按压式致动法,因此能够轻易地开门而得以预防安全事故。尤其是,如果在发生火警而使得门部分熔化时无法进行旋转致动,按压式却能够轻易地致动而得以预防安全事故。
【解决的技术课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朝着让门开放的方向推或拉门把手部时能够凭借滚轮的滚动运动感知到门的开放。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能够在室内或室外侧简单安全地锁定门锁装置的同时,需要时能够简单安全地恢复到解锁状态,通过更加简单的结构及准确的动作实现门锁装置的锁定/解锁。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提供的本发明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包括:门锁壳体,其一侧面具有允许碰簧销进入的第一开口部,让上述第一开口部暴露于门的外侧面地内设于门;第一、第二把手部,结合在上述门的一面及背面,以能够进行按压及拉动动作的方式安装;移动构件,贯穿上述门锁壳体,两侧端部各自结合在第一、第二把手部,在上面的中央具有引导滚轮上升移动的上升导块,随着第一、第二把手部的按压及拉动动作而进行水平移动;旋转构件,横越上述移动构件上部地配置,一端固定在铰轴,在中央部底面具备接触上述上升导块的滚轮,另一端形成有弯曲部,在上述移动构件水平移动时由于沿着上升导块进行上升移动的滚轮而以铰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碰簧销结合部,一端被上述旋转构件的弯曲部抵住而另一端结合在被引入上述第一开口部的碰簧销,随着上述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而进行左右移动;及回归弹簧,缠绕在上述铰轴,一端固定在上述门锁壳体内墙而另一端固定在上述旋转构件,让旋转构件恢复到旋转前的状态。
在此,上述上升导块为了让上述滚轮进行滚动运动地上升而具有呈缓慢上升曲线的倾斜面。
而且,上述第一、第二把手部在移动构件的上升导块推动滚轮之前能够被轻易地被按压,当上升导块推动滚轮而被推动的滚轮进行滚动运动地沿着上升导块的倾斜面进行上升移动时,被按压的速度则出现增减。
而且,上述第一、第二把手部包括:固定托架,固定在门的一面及背面,具有内侧空间以收容握持部的一端部并允许其前后移动;握持部,其一端部插入地结合在上述固定托架的内侧空间并进行按压及拉动动作。
而且,上述旋转构件包括:一双连杆,一端部形成有铰接孔,另一端部则形成弯曲部,该弯曲部先形成下降倾斜面后在一地点弯曲成上升倾斜面;铰轴,结合在间隔一定距离的一双连杆铰接孔上;连接部,连接上述一双连杆的中央部,两侧形成朝下弯曲的结合面;滚轮,铰接在上述连接部的结合面。
而且,在上述碰簧销结合部中,一端部的外侧面结合滚轮销,上述滚轮销位于旋转构件的连杆的弯曲部并且能够沿着弯曲部的倾斜面移动地安装。
此外,上述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还包括:第一、第二锁定装置,各自内设于第一、第二把手部;致动轴,贯穿上述门锁壳体,一端结合在第一锁定装置而另一端结合在第二锁定装置,随着第一、第二锁定装置的操作而进行左右旋转;旋转杆,结合在上述致动轴并且位于门锁壳体(door lock housing)内侧,随着致动轴的旋转而进行左右旋转;开闭构件,联动于旋转杆的旋转而进行左右移动;锁舌(dead bolt),一端结合在开闭构件而另一端则插入形成于门锁壳体的一侧面的第二开口部。
在此,上述致动轴的截面为四角形形状,上述旋转杆的中央形成有让致动轴夹入的四角形孔,从而在上述致动轴旋转时旋转杆也一起旋转。
而且,上述开闭构件在中央面沿着长度方向较长地形成引导孔,从上述门锁壳体的内侧面突出地安装的支撑销则插入上述引导孔,在一侧的上面形成有套住旋转杆的凹槽,在上述凹槽的两侧墙形成有为了在旋转杆旋转时阻止脱离凹槽而加以套住的卡止槽。
而且,在上述支撑销上缠绕着弹性支持旋转杆的拉伸弹簧。
而且,上述第一、第二锁定装置是插入钥匙的锁芯,或者由操作杆构成。
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提供的本发明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包括:门锁壳体,其一侧面具有允许碰簧销进入的第一开口部,让上述第一开口部暴露于门的外侧面地内设于门;第一、第二把手部,结合在上述门锁壳体的一面及背面,以能够进行按压及拉动动作的方式安装;移动构件,贯穿上述门锁壳体,两侧端部各自结合在第一、第二把手部,在上面的中央具有引导滚轮上升移动的上升导块,随着第一、第二把手部的按压及拉动动作而进行水平移动;旋转构件,其中央结合在固定于上述门锁壳体内部的旋转轴,一端部具备接触上述上升导块的滚轮而另一端部则具备卡止块,在上述移动构件水平移动时以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致动构件,一端被上述旋转构件的卡止块阻挡而另一端结合在被引入上述第一开口部的碰簧销,随着上述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而进行左右移动;及回归弹簧,缠绕在上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轴上,一端固定在上述门锁壳体内墙而另一端固定在上述旋转构件的另一端部,让旋转构件恢复到旋转前的状态。
在此,上述上升导块为了让滚轮进行滚动运动地上升而具有呈缓慢上升曲线的倾斜面。
上述第一、第二把手部在移动构件的上升导块推动滚轮之前能够被轻易地被按压,当上升导块推动滚轮而被推动的滚轮进行滚动运动地沿着上升导块的倾斜面进行上升移动时,被按压的速度则出现增减。
上述旋转构件让中央形成有结合旋转轴的结合孔的一双连杆间隔一定距离,在将一双连杆的一端部弯曲成平行于上述上升导块移动方向的弯曲部铰接滚轮,在将一双连杆的另一端部互相连接的连接部上连接朝下弯曲的卡止块。
上述致动构件在一侧的底部面形成有挂住上述旋转构件的卡止块的卡止槽,两侧墙则形成导槽,上述导槽上结合了限制卡止块的旋转的止挡件(stopper)。
上述第一、第二把手部包括:固定托架,固定在门的一面及背面,具有内侧空间以收容握持部的一端部并允许其前后移动;握持部,其一端部插入地结合在上述固定托架的内侧空间并进行按压及拉动动作。
上述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还包括:第一、第二锁定装置,各自内设于第一、第二把手部;致动轴,贯穿上述门锁壳体,一端结合在第一锁定装置而另一端结合在第二锁定装置,随着第一、第二锁定装置的操作而进行左右旋转;旋转杆,结合在上述致动轴并且位于门锁壳体内侧,随着致动轴的旋转而进行左右旋转;开闭构件,联动于旋转杆的旋转而进行左右移动;锁舌,一端结合在开闭构件而另一端则插入形成于门锁壳体的一侧面的第二开口部。
在此,上述致动轴的截面为四角形形状,上述旋转杆的中央形成有让致动轴夹入的四角形孔,从而在上述致动轴旋转时旋转杆也一起旋转。
上述开闭构件在中央面沿着长度方向较长地形成引导孔,从上述门锁壳体的内侧面突出地安装的支撑销则插入上述引导孔,在一侧的上面形成有套住旋转杆的凹槽,在上述凹槽的两侧墙形成有为了在旋转杆旋转时阻止脱离凹槽而加以套住的卡止槽。
而且,在上述支撑销上缠绕着弹性支持旋转杆的拉伸弹簧。
上述第一、第二锁定装置是插入钥匙的锁芯,或者由操作杆构成。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能够感知到门锁致动所导致的门开门动作而得以提高稳定性并提升致动的便利性。
而且,只需要凭借朝着让门开放的方向推或拉门把手部的动作就能开门,让儿童、老弱者、残疾人或手里拿着物品的使用者能够轻易地开门而提高了使用时的便利性及实用性。
而且,通过更简单的结构及准确的动作实现门的锁定/解锁而能够非常轻易地进行锁定/解锁操作,不必担忧锁定/解锁动作所导致的故障,还能通过锁定/解锁的准确动作而提高稳定性。
而且,在政府机关或表演场地等汇聚较多人流时不采取旋转式而采取按压式致动法,因此能够轻易地开门而得以预防安全事故。尤其是,如果在发生火警而使得门部分熔化时无法进行旋转致动,按压式却能够轻易地致动而得以预防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外形的斜视图。
图2是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主要构成要素的主要部位斜视图。
图4是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中旋转构件与碰簧销结合部的说明图。
图5是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门开门动作说明图。
图6是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门关闭动作说明图。
图7是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锁定状态说明图。
图8是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解锁状态说明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外形的斜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主要构成要素的主要部位斜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旋转构件与致动构件说明图。
图13是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门开门动作说明图。
图14是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门关闭动作说明图。
图15是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锁定状态说明图。
图16是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解锁状态说明图。
<主要图形标记的说明>
100:门            110:门锁壳体
110a:本体         110b:盖
110c:紧固件       111:贯通槽
112:第一开口部    113:第二开口部
120、130:第一、第二把手部   131:固定托架
132:收容部       133:导孔
134:孔           135:贯通孔
136:固定突起     137:握持部
138:插槽         140:移动构件
141:上升导块     142:倾斜面
150:旋转构件     151:铰接孔
152:弯曲部       153:连杆
154:铰轴         155:结合面
156:连接部       157:滚轮
158:卡止槛       160:碰簧销结合部
161:滚轮销       170:回归弹簧
175:弹性弹簧     180:碰簧销
210、220:第一、第二锁定装置 230:致动轴
240:旋转杆       241:孔
242:突出片       243:引导槽
250:开闭构件     251:引导孔
252:支撑销       253:凹槽
254:卡止槽       255:拉伸弹簧
260:锁舌
100a:门          110a:门锁壳体
110d:本体        110e:盖
110f:紧固件      111a:贯通槽
112a:第一开口部  113a:第二开口部
120a、130a:第一、第二把手部   131a:固定托架
132a:收容部      133a:导孔
134a:孔          135a:贯通孔
136a:固定突起    137a:握持部
138a:插槽        140a:移动构件
141a:上升导块    142a:倾斜面
143a:段差       150a:旋转构件
151a:旋转轴     152a:结合孔
153a:连杆       154a:弯曲部
155a:连接部     156a:滚轮
157a:卡止块     160a:致动构件
161a:卡止槽     162a:导槽
163a:止挡件     164a:突起
165a:弹性弹簧   170a:回归弹簧
180a:碰簧销     210a、220a:第一、第二锁定装置
230a:致动轴     240a:旋转杆
241a:孔         242a:突出片
243a:引导槽     250a:开闭构件
251a:支撑销     252a:引导孔
253a:凹槽       254a:卡止槽
255a:拉伸弹簧   260a:锁舌(dead bolt)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及其它优点将在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时得到进一步的阐释。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行指示,否则图形中同一图形标记表示同一构成要素。
<实施例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外形的斜视图,图2是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分解斜视图,图3是说明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主要构成要素的主要部位斜视图,图4是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中旋转构件与碰簧销结合部的说明图。
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主要包括下列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其能够实现推或拉把手时门开放而放下把手时门关闭的门开闭动作;第二部分,让内设于把手的锁定装置旋转而实现门的锁定/解锁动作。
首先,结合附图说明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能够实现推或拉把手时门开放而放下把手时门关闭的门开闭动作的。
如图1到图4所示,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包括门锁壳体(110)、第一、第二把手部(120、130)、移动构件(140)、旋转构件(150)、碰簧销结合部(160)、回归弹簧(170)。
门锁壳体(110)包括:本体(110a),一面开放而内部则收容旋转构件(150)及碰簧销结合部(160);盖(110b),覆盖本体(110a)的开放的一面;本体(110a)与盖(110b)则由多个紧固件(110c)予以紧固结合。
在该门锁壳体(110)形成有贯穿盖(110b)与本体(110a)的中央的移动构件贯通槽(111),在本体(110a)的一侧面形成有引入碰簧销(180)的第一开口部(112)与引入锁舌(260)的第二开口部(113)。而且,让第一、第二开口部(112,113)暴露于门(100)的外侧面地内设于门(100)。
而且,在内设了门锁壳体的门(100)的一面及背面安装第一、第二把手部(120、130)。
第一、第二把手部(120、130)各自包括:固定托架(131),结合在门(100);握持部(137),插入地结合在固定托架(131),以能够进行按压及拉动动作的方式安装。
固定托架(131)的内部形成有让握持部的一端部插入并前后移动的收容部(132),收容部(132)的两侧墙形成导孔(133),与门(100)接触的面的中央部则形成连通收容部(132)的孔(134))并且在孔(134)的下部形成贯通孔(135)。在此,孔(134)具有和移动构件(140)相同的形状以便让移动构件(140)插入,贯通孔(135)则具有能让第二部分将要说明的致动轴(230)贯穿的尺寸。而且,在孔(134)及贯通孔(135)的外侧形成有能够钉入门(100)的面的多个尖锐状固定突起(136))。固定突起(136))则钉入所接触的门(100)的面而将固定托架(131)固定住以避免其动弹。
握持部(137)的一面的中央突出地延伸并夹入固定托架的收容部(132)而受到导孔(133)的引导在收容部(132)内可前后移动地结合。而且,握持部(137)的内侧形成有其形状和固定托架的孔(134)相同的插槽(138),对应于固定托架的贯通孔(135)地各自内设锁定装置(210、220)。在此,锁定装置(210、220)可以由锁芯或操作杆构成,为了让使用者能够操作锁定装置(210、220)而让锁芯的钥匙插槽或操作杆的操作面暴露于握持部(137)的背面地安装。
移动构件(140)中截面为“┏┓”形状的一端部贯穿第一把手部(120)的固定托架(131)上形成的孔(134)并夹入握持部的插槽(138),另一端部则贯穿门锁壳体(110)上形成的贯通槽(111)并插入第二把手部(130)的固定托架(131)上形成的孔(134)及握持部的插槽(138),在上面的中央具备了具有缓慢上升曲线的倾斜面(142)的上升导块(141)。
该移动构件(140)凭借第一、第二把手部(120、130)的按压及拉动动作进行水平移动。
旋转构件(150)包括:一双连杆(153),一端部形成有铰接孔(151),另一端部则形成弯曲部(152),该弯曲部(152)先形成下降倾斜面后在一地点弯曲成上升倾斜面;铰轴(154),在让上述一双连杆(153)隔离一定间距的状态下结合在铰接孔(151);连接部(156),连接上述一双连杆(153)中央部,两侧形成朝下弯曲的结合面(155);滚轮(157),铰接在上述连接部的结合面(155)。
该旋转构件(150)位于门锁壳体(110)的内侧,横越移动构件(140)上部地配置,以滚轮(157)接触上升导块(141)的倾斜面(142)的方式安装。
因此,旋转构件(150)在移动构件(140)水平移动时由上升导块(141)推动滚轮(157),被上升导块(141)推动的滚轮(157)以铰轴为中心进行滚动运动并沿着上升导块(141)的倾斜面(142)进行上升移动,滚轮(157)上升则让连杆(153)以铰轴(154)为中心进行旋转运动。
碰簧销结合部(160)位于门锁壳体(110)的内部,配置在旋转构件(150)与门锁壳体的第一开口部(112)之间,一端部连接旋转构件(150)而另一端部则结合在被引入第一开口部(112)的碰簧销(180)。
碰簧销结合部(160)在一端部的外侧面结合滚轮销(161),滚轮销(161)位于连杆(153)的弯曲部(152),以能够沿着弯曲部(152)的倾斜面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此,弯曲部(152)的末端部形成有防止滚轮销(161)脱离的卡止槛(158)。
滚轮销(161)在旋转构件的滚轮(157)接触移动构件(140)的上面时位于弯曲部(152)的末端部,滚轮(157)沿着移动构件(140)的上升导块(141)进行上升移动而使得连杆(153)以铰轴(154)为中心旋转时,由于连杆(153)的弯曲部(152)上升而沿着弯曲部(152)的倾斜面移动并且位于弯曲部(152)的中央部。此时,碰簧销结合部(160)的移动将把结合在碰簧销结合部(160)的碰簧销(180)引入门(100)的内侧。
另一方面,在旋转构件(150)的铰轴(154)上缠绕回归弹簧(170)。
回归弹簧(170)缠绕在铰轴(154)上,其一端固定在门锁壳体(110)内墙而另一端固定在连杆的连接部(156)。因此,回归弹簧(170)会随着连杆(153)的旋转而被压缩,当驱使连杆(153)旋转的外力消失后恢复到压缩前的状态而使得连杆(153)回到旋转前的状态。与此同时,连杆的连接部(156)与碰簧销结合部(160)之间也弹性地安装弹性弹簧(175),弹性弹簧(175)在连杆旋转而导致碰簧销结合部(160)的滚轮销(161)移动到弯曲部(152)中央时被压缩,当连杆(153)的恢复而使得连杆(153)下降时被压缩的弹性弹簧(175)也恢复而把碰簧销结合部(160)推到原位。此时,通过碰簧销结合部(160)的移动让结合在碰簧销结合部(160)的碰簧销(180)突出于门(100)的外侧。
下面说明如前所述地构成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第一部分的动作。
图5是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门关闭动作说明图,图6是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门开门动作说明图。在此,图5与图6为了方便理解而只以实线图示了实现第一部分的功能的构成要素。而且,第一部分的动作在门的锁定被解除的状态下实现。
首先,图5所示状态如下,由于第一、第二把手部(120、130)上完全没有被施加外力而使得回归弹簧(170)处于正常松弛状态,碰簧销(180)的前端部则突出于第一开口部(112)的外侧。
在该状态下,如图6所示,按压或拉动各自配备在第一、第二把手部的握持部(137)时移动构件(140)进行水平移动,与此同时,突出地安装在移动构件(140)上面的上升导块(141)和移动构件(140)成为一体地移动。此时,上升导块(141)推动接触倾斜面(142)的滚轮(157),滚轮(157)以铰轴为中心进行滚动运动而沿着上升导块的倾斜面(142)从倾斜面(142)的下端朝上端进行上升移动。滚轮(157)的上升导致连杆(153)以铰轴(154)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且使得另一端部的弯曲部(152)上升而导致弯曲部(152)的倾斜面的倾斜度变大。因此,碰簧销结合部(160)的滚轮销(161)沿着倾斜面移动而位于弯曲部的中央,碰簧销结合部(160)的移动导致碰簧销(180)被引入门(100)的内侧而实现门(100)的开放。此时,缠绕在铰轴(154)的回归弹簧(170)由于连杆(153)的旋转而处于被压缩的状态,与此同时,弹性地安装在碰簧销结合部(160)内部的弹性弹簧(175)也有于碰簧销结合部(160)的移动而处于被压缩的状态。
而且,在图6所示状态下,放下被按压或拉动的第一、第二把手部的握持部(137)时施加在握持部(137)的外力消失而使得移动构件(140)恢复原先状态并且使得由于移动构件(140)的移动而上升的滚轮(157)沿着上升导块(141)下降,与此同时,被压缩的回归弹簧(170)恢复原先状态而使得连杆(153)回到旋转前的状态。此时,连杆(153)以铰轴(154)为中心进行旋转,另一端部的弯曲部(152)下降而使得弯曲部(152)的倾斜面的倾斜度变成缓和。与此同时,由于弹性地安装在碰簧销结合部(160)而被压缩的弹性弹簧(175)的恢复力使得碰簧销结合部(160)的滚轮销(161)沿着弯曲部(152)的倾斜面移动到末端部,碰簧销结合部(160)的移动导致碰簧销(180)突出于门(100)的外侧而成为实现了门(100)关闭动作的图5所示状态。
如此动作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当使用者为了开门(100)而朝着让门(100)开放的方向推把手部的握持部(137)时,握持部(137)受到加压力而被按压并且驱使移动构件(140)移动。此时,在移动构件(140)的上升导块(141)推动滚轮(157)之前握持部(137)能够被轻易地按压,当上升导块(141)推动滚轮(157)而被推动的滚轮(157)则进行滚动运动并沿着上升导块(141)的倾斜面进行上升移动的动作时握持部(137)的按压速度将增减。因此,使用者能够用手感知到握持部(137)被按压的速度,即增减速度,从而感知到门(100)的开放。与此同时,通过沿着上升导块(141)的倾斜面(142)上升移动的滚轮(157)的滚动运动感知到门(100)的开放。而且,通过滚轮(157)的滚动运动柔和顺畅地实现门的开门动作。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第二部分,其能够实现出入口开闭装置的锁定/解锁功能,在室内或室外侧能够简单地锁定出入口开闭装置,与此同时,需要时能够把锁定状态恢复到解锁状态。
如图1到图3所示,本发明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还包括:第一、第二锁定装置(210、220),各自内设于第一、第二把手部(120、130);致动轴(230),贯穿门锁壳体(110),一端结合在第一锁定装置(210)而另一端结合在第二锁定装置(220),随着第一、第二锁定装置(210、220)的操作而进行左右旋转;旋转杆(240),结合在致动轴(230)并且位于门锁壳体(110)内侧,随着致动轴(230)的旋转而进行左右旋转;开闭构件(250),联动于旋转杆(240)的旋转而进行左右移动;锁舌(260),一端结合在开闭构件(250)而另一端则插入形成于门锁壳体(110)的一侧面的第二开口部(113)。
在此,第一、第二锁定装置(210、220)可以是插入钥匙的锁芯,或者由操作杆构成,为了让使用者能够操作第一、第二锁定装置(210、220))而让锁芯的钥匙插槽及操作杆的操作面暴露于把手部(120、130)的一面地安装。
而且,致动轴(230)的截面为四角形形状,贯穿旋转杆(240)的中央与固定托架(131)的贯通孔(135)并且结合在内设于各握持部(137)的第一、第二锁定装置(210、220)。
旋转杆(240)在中央形成有插入致动轴(230)的四角形孔(241),在末端部形成有让开闭构件(250)移动的突出片(242),突出片(242)的外表面形成引导槽(243)。在此,致动轴(230)与旋转杆的孔(241)形成为四角形时,致动轴(230)旋转时旋转杆(240)也一起旋转。
开闭构件(250)位于旋转杆的下部,与一端插入门锁壳体(110)的第二开口部(113)的锁舌(260)结合。开闭构件(250)在中央面沿着长度方向较长地形成引导孔(251),从门锁壳体(110)的内侧面突出地安装的支撑销(252)插入引导孔(251),一侧的上面形成有让旋转杆(240)的突出片(242)卡入的凹槽(253)。在此,为了在突出片(242)以最高速旋转时防止其脱离凹槽(253)而在凹槽(253)的两侧墙形成了抵住突出片(242)的卡止槽(254)。而且,在支撑销(252)上缠绕着弹性支持旋转杆(240)的突出片(242)的拉伸弹簧(255))。拉伸弹簧(255)缠绕在支撑销(252)上,一端固定在门锁壳体(110)的底部面而另一端经过旋转杆(240)的突出片的引导槽(243)底面固定在门锁壳体(110)的侧墙。
下面说明如前所述地构成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第二部分的动作。
图7是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锁定状态说明图,图8是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锁定被解除的状态的说明图,图7、图8为了方便理解而只以实线图示了实现第二部分的功能的构成要素。
如图7所示,为了把门(100a)锁定以防止门(100)被打开,需要让出入口开闭装置的锁舌(260)突出于门(100)的外侧。
在该状态下,为了让门(100)变成能够打开的状态,如图8所示,把钥匙放进配备在第一、第二把手部上的第一、第二锁定装置(210、220)并且朝一方向旋转钥匙或者朝一方向旋转操作杆,就能使得和第一、第二锁定装置(210、220)结合成一体的致动轴(230)旋转,致动轴(230)旋转时旋转杆(240)也一起朝一方向旋转。而且,旋转杆(240)旋转时,配备在旋转杆(240)的末端并且插入开闭构件(250)的凹槽(253)的突出片(242)也旋转而使得开闭构件(250)朝突出片(242)的旋转方向移动。此时,由于固定在门锁壳体(110)的支撑销(252)已插入引导孔(251)而能够引导开闭构件(250)的移动而使得开闭构件(250)得以进行直线移动,与此同时,旋转的突出片(242)则被凹槽(253)的一侧墙的卡止槽(254)抵住而无法持续旋转。而且,旋转杆(240)的突出片(242)受到拉伸弹簧(255)弹性力的支持,因此不施加外力时不会逆向旋转,因此开闭构件(250)也得以维持住所移动的状态。而且,结合在开闭构件(250)的锁舌(260)由于开闭构件(250)的移动而被引入第二开口部(113)的内侧,与此同时,门(100)成为能够开门的状态。
接着,为了重新让门(100)处于锁定状态以防止门(100)被打开,需要把钥匙放进第一、第二锁定装置(210、220)后朝另一方向旋转钥匙或者朝另一方向旋转操作杆,如此就能使得和第一、第二锁定装置(210、220)结合成一体的致动轴(230)及旋转杆(240)旋转,旋转杆(240)的旋转导致插入开闭构件(250)的凹槽(253)的突出片(242)旋转而使得开闭构件(250)朝突出片(242)的旋转方向移动。在此,由于固定在门锁壳体(110)的支撑销(252)已插入引导孔(251)而能够引导开闭构件(250)的移动而使得开闭构件(250)得以进行直线移动,与此同时,旋转的突出片(242)则被凹槽(253)的另一侧墙的卡止槽(254)抵住而无法持续旋转。而且,由于旋转杆(240)的突出片(242)克服了拉伸弹簧(255)的弹性力后驱使开闭构件(250)移动,因此能够稳定地实现旋转杆(240)的旋转及开闭构件(250)的移动。而且,结合在开闭构件(250)的锁舌(260)由于开闭构件(250)的移动而突出于第二开口部(113)的外侧并插入门框的槽(未图示),因此成为门(100)被锁定的图7所示状态。
如前所述,本发明在解除了门锁定状态的情形下朝着让门开放的方向推或拉门把手部时,能够通过把手部被推动或拉动的速度及滚轮的滚动运动感知到门的开放而得以提高稳定性,凭借滚轮的滚动运动能够实现柔和的门开门动作而得以提高致动的便利性。
而且,只需要凭借朝着让门开放的方向推或拉门把手部的动作就能轻易地开门,让儿童、老弱者、残疾人或手里拿着物品的使用者能够轻易地开门而提高了使用时的便利性及实用性。
而且,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锁定/解锁的操作非常容易,不必担忧锁定/解锁动作所导致的故障,通过锁定装置的准确动作而提高稳定性,
而且,在政府机关或表演场地等汇聚较多人流时不采取旋转式而采取按压式致动法,因此能够轻易地开门而得以预防安全事故。尤其是,如果在发生火警而使得门部分熔化时无法进行旋转致动,按压式却能够轻易地致动而得以预防安全事故。
前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其仅是对本发明所做说明而不是限定本发明。亦即,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书的思想及范畴的情形下可以实行各种变形及修改,这对于具有本领域通常知识者来说是明显的,上述的一切变形及修改皆应视为等值物而阐释为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及其它优点将在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时得到进一步的阐释。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行指示,否则图形中同一图形标记表示同一构成要素。
图9是示出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外形的斜视图,图10是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分解斜视图,图11是说明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主要构成要素的主要部位斜视图,图12是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中旋转构件与致动构件的说明图。
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主要包括下列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其能够实现推或拉把手时门开放而放下把手时门关闭的门开闭动作;第二部分,让内设于把手的锁定装置旋转而实现门的锁定/解锁动作。
首先,结合附图说明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能够实现轻轻推或拉门把手时门开放而放下把手时门关闭的门开闭动作。
如图9到图12所示,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包括门锁壳体(110a)、第一、第二把手部(120a、130a)、移动构件(140a)、旋转构件(150a)、致动构件(160a)、回归弹簧(170a)。
门锁壳体(110a)包括:本体(110d),一面开放,内部收容旋转构件(150a)、致动构件(160a);盖(110e),覆盖本体(110d)的一面;本体(110a)与盖(110b)由多个紧固件(110c)紧固结合。
该门锁壳体(110a)形成有贯穿盖(110e)与本体(110d)中央的移动构件贯通槽(111a),在本体(110d)的一侧面形成有引入碰簧销(180a)的第一开口部(112a)与引入锁舌(260a)的第二开口部(113a)。而且,让第一、第二开口部(112a、113a)暴露于门(100a)的外侧面地内设于门(100a)。
而且,在内设了门锁壳体的门(100a)的一面及背面安装第一、第二把手部。
第一、第二把手部(120a、130a)各自包括:固定托架(131a),结合在门(100a);握持部(137a),插入地结合在固定托架(131a),以能够进行按压及拉动动作的方式安装。
固定托架(131a)的内部形成有让握持部(135a)的一端部插入并前后移动的收容部(132a),收容部(132a)的两侧墙形成导孔(133a),与门(100a)接触的面的中央部则形成连通收容部(132a)的孔(134a)并且在孔的下部形成贯通孔(135a)。在此,孔(134a)具有和移动构件(140a)相同的形状以便让移动构件(140a)插入,贯通孔(135d)则具有能让第二部分将要说明的致动轴(230a)贯穿的尺寸。而且,在孔(134a)及贯通孔(135a)的外侧形成有能够钉入门(100a)的面的多个尖锐状固定突起(136a)。固定突起(136a)则钉入所接触的门(100a)的面而将固定托架(131a)固定住以避免其动弹。
握持部(137a)的一面的中央突出地延伸并夹入固定托架(131a)的收容部(132a)而在收容部(132a)的导孔(133a)内可前后移动地结合。而且,握持部(137a)的内侧形成有其形状和固定托架(131a)的孔(134a)相同的插槽(138a),对应于固定托架(131a)的贯通孔地内设锁定装置(210a、220a))。在此,锁定装置(210a、220a)可以由锁芯或操作杆构成,为了让使用者能够操作锁定装置(210a、220a)而让锁芯的钥匙插槽或操作杆的操作面暴露于握持部(137a)的背面地安装。
移动构件(140a)的截面为“┏┓”形状的一端部贯穿第一把手部的固定托架(131a)上形成的孔(134a)并夹入握持部的插槽(138a),另一端部则贯穿门锁壳体(110a)上形成的贯通槽(111a)并插入形成于第二把手部的固定托架(131a)的孔(134a)及握持部的插槽(138a)地固定,在上面的中央具有引导滚轮(156a)上升移动的上升导块(141a)。在此,上升导块(141a)的一侧形成缓慢上升曲线的倾斜面(142a),另一侧则形成多个段差(143a)地具备弯曲形状。
该移动构件(140a)凭借第一、第二把手部(120a、130a)的按压及拉动动作进行水平移动。
旋转构件(150a)为了适用杠杆原理而形成为“”形状,把弯曲部分形成有结合在旋转轴(151a)的结合孔(152a)的一双连杆(153a)可旋转地结合在以移动构件(140a)的长度方向固定的旋转轴(151a),一双连杆(153a)的一端部弯曲成平行于上升导块(141a)移动方向而形成弯曲部(154a),一双连杆(153a)的另一端部由连接部(155a)连接。而且,连杆的弯曲部(154a)铰接滚轮(156a),连杆的连接部(155a)则连接朝下弯曲的卡止块(157a)。
该旋转构件(150a)位于门锁壳体(110a)的内侧,位于移动构件(140a)的上部并且以滚轮(156a)接触上升导块(141a)的倾斜面(142a)的方式安装。
因此,旋转构件(150a)在移动构件(140a)水平移动时滚轮(156a)沿着上升导块(141a)的倾斜面进行上升,与此联动地,卡止块(157a)下降。亦即,通过利用了杠杆原理的连杆(153a)以旋转轴(151a)为中心进行旋转。
致动构件(160a)形成为中空形状,一侧的底部面形成卡止槽(161a),侧墙则形成导槽(162a)。而且,旋转构件的卡止块(157a)插入致动构件的卡止槽(161a)并且被卡止,卡止槽(161a)的上部具有限制卡止块(157a)逆转的止挡件(163a)。止挡件(163a)由形成于两侧的突起(164a)通过致动构件的导槽(162a)固定在门锁壳体(110a)的侧墙。因此,止挡件(163a)不仅能够发挥出限制卡止块(157a)逆转的功能,还能发挥出引导致动构件(160a)稳定地左右移动的功能。而且,在止挡件(163a)与致动构件(160a)的内部一地点之间弹性支持着当外力不作用时让致动构件(160a)回到原位的弹性弹簧(165a)。而且,致动构件(160a)的另一侧结合在被引入门锁壳体(110a)的第一开口部(112a)的碰簧销(180a)。
该致动构件(160a)在旋转构件(150a)旋转时联动于卡止块(157a)的移动而朝旋转构件(150a)的旋转方向移动。亦即,在垂直于移动构件(140a)移动方向的方向进行移动,与此同时,结合在致动构件(160a)的碰簧销(180a)则突出于门100a)的外侧或者被引入内侧。
另一方面,在旋转构件(150a)的旋转轴(151a)上缠绕回归弹簧(170a)。
回归弹簧(170a)缠绕在旋转轴(151a)上,一端固定在门锁壳体(110a)内墙而另一端则固定在连杆(153a)的连接到卡止块(157a)的一侧。因此,回归弹簧(170a)在连杆(153a)旋转时被拉长并且在驱使连杆(153a)旋转的外力消失后恢复到被拉长前的状态而使得连杆(153a)恢复到旋转前的状态。
下面说明如前所述地构成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第一部分的动作。
图13是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门关闭动作说明图,图14是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门开门动作说明图,图13、图14为了方便理解而只以实线图示了实现第一部分的功能的构成要素。而且,第一部分的动作在门的锁定被解除的状态下实现。
首先,在图13所示状态下,由于第一、第二把手部(120a、130a)上完全没有被施加外力而使得回归弹簧(170a)处于正常松弛状态,碰簧销(180a)的前端部则突出于第一开口部(112a)的外侧。
在该状态下,如图14所示,按压或拉动第一、第二把手部的握持部(137a)时移动构件(140a)进行水平移动,与此同时,突出地安装在移动构件(140a)上面的上升导块(141a)和移动构件(140a)成为一体地移动。此时,上升导块(141a)推动接触倾斜面(142a)的滚轮(156a),滚轮(156a)以铰轴为中心进行滚动运动而沿着上升导块的倾斜面(142a)从倾斜面(142a)的下端朝上端进行上升移动。滚轮(156a)的上升导致适用了杠杆原理的连杆(153a)的旋转而使得卡止块(157a)下降。而且,卡止块(157a)下降并较深地挂在致动构件(160a)的卡止槽(161a)地旋转而使得致动构件(160a)朝卡止块(157a)的旋转方向移动。此时,贯穿致动构件(160a)的导槽(162a)并固定在门锁壳体(110a)的止挡件的突起(164a)引导致动构件(160a)移动而使得致动构件(160a)在垂直于移动构件(140a)移动方向的方向进行移动。而且,结合在致动构件(160a)的碰簧销(180a)由于致动构件(160a)的移动而被引入第一开口部(112a)的内侧,与此同时,实现门(100a)的开放。此时,缠绕在旋转轴(151a)的回归弹簧(170a)由于旋转构件(150a)的旋转而处于被拉长的状态,与此同时,弹性地安装在致动构件(160a)内部的弹性弹簧(165a)处于被压缩的状态。
而且,在图14所示状态下,放下被按压或拉动的第一、第二把手部的握持部(137a)时施加在握持部(137a)的外力消失而使得被拉长的回归弹簧(170a)恢复原先状态而使得旋转构件(150a)的连杆(153a)回到旋转前的状态。此时,连杆(153a)的回归导致卡止块(157a)上升,卡止块(157a)的上升则导致所加压的致动构件(160a)不再被加压,消除了加压力的致动构件(160a)则凭借弹性弹簧(165a)的恢复力移动到原位。而且,被引入第一开口部(112a)内侧的碰簧销(180a)则由于致动构件(160a)的移动而突出于第一开口部(112a)的外侧,从而成为实现门(100a)关闭动作的图13所示状态。
如此动作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当使用者为了开门(100a)而朝着让门(100a)开放的方向推把手部的握持部(137a)时,握持部(137a)受到加压力而被按压并且驱使移动构件(140a)移动。此时,在移动构件(140a)的上升导块(141a)推动滚轮(156a)之前,握持部(137a)能够被轻易地按压,当上升导块(141a)推动滚轮(156a)而被推动的滚轮(156a)则进行滚动运动并沿着上升导块(141a)的倾斜面进行上升移动时握持部(137a)的按压速度将增减。因此,使用者能够用手感知到握持部(137a)被按压的速度,即增减速度,从而感知到门(100a)的开放。与此同时,通过沿着上升导块(141a)的倾斜面(142a)上升移动的滚轮(156a)的滚动运动感知到门(100a)的开放,通过滚轮(156a)的滚动运动柔和顺畅地实现门(100a)的开门动作。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第二部分,其能够实现出入口开闭装置的锁定/解锁功能,在室内或室外侧能够简单地锁定出入口开闭装置,与此同时,需要时能够把锁定状态恢复到解锁状态。
如图9到图11所示,本发明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还包括:第一、第二锁定装置(210a、220a),各自内设于第一、第二把手部(120a、130a);致动轴(230a),贯穿门锁壳体(110a),一端结合在第一锁定装置(210a)而另一端结合在第二锁定装置(220a),随着第一、第二锁定装置(210a、220a)的操作而进行左右旋转;旋转杆(240a),结合在致动轴(230a)并且位于门锁壳体(110a)内侧,随着致动轴(230a)的旋转而进行左右旋转;开闭构件(250a),联动于旋转杆(240a)的旋转而进行左右移动;锁舌(260a),一端结合在开闭构件(250a)而另一端则插入形成于门锁壳体(110a)的一侧面的第二开口部(113a)。
在此,第一、第二锁定装置(210a、220a)可以是插入钥匙的锁芯,或者由操作杆构成,为了让使用者能够操作第一、第二锁定装置(210a、220a))而让锁芯的钥匙插槽及操作杆的操作面暴露于把手部(120a、130a)的一面地安装。
而且,致动轴(230a)的截面为四角形形状,贯穿旋转杆(240a)的中央与固定托架(131a)的贯通孔(135a)并结合在内设于各握持部(137a)的第一、第二锁定装置(210a、220a)。
旋转杆(240a)在中央形成有插入致动轴(230a)的四角形孔(241a),在末端部形成有让开闭构件(250a)移动的突出片(242a),突出片(242a)的外表面形成引导槽(243a)。在此,致动轴(230a)与旋转杆的孔(241a)形成为四角形时,致动轴(230a)旋转时旋转杆(240a)也一起旋转。
开闭构件(250a)位于旋转杆的下部,与一端插入门锁壳体(110a)的第二开口部(113a)的锁舌(260a)结合。开闭构件(250a)在中央面沿着长度方向较长地形成引导孔(252a),从门锁壳体(110a)的内侧面突出地安装的支撑销(251a)插入引导孔(252a),一侧的上面形成有让旋转杆(240a)的突出片(242a)卡入的凹槽(253a)。在此,为了在突出片(242a)以最高速旋转时防止其脱离凹槽(253a)而在凹槽(253a)的两侧墙形成了抵住突出片(242a)的卡止槽(254a)。而且,在支撑销(251a)上缠绕着弹性支持旋转杆(240a)的突出片(242a)的拉伸弹簧(255a)。拉伸弹簧(255a)缠绕在支撑销上,一端固定在门锁壳体(110a)的底部面而另一端经过旋转杆(240a)的突出片的引导槽(243a)底面固定在门锁壳体(110a)的侧墙。
下面说明如前所述地构成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第二部分的动作。
图15是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锁定状态说明图,图16是本发明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锁定被解除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5、图16为了方便理解而只以实线图示了实现第二部分的功能的构成要素。
如图15所示,为了把门(100a)锁定以防止门(100a)被打开,需要让门锁装置的锁舌(260a)突出于门(100a)的外侧。
在该状态下,为了让门(100a)变成能够打开的状态,如图16所示,把钥匙放进配备在第一、第二把手部上的第一、第二锁定装置(210a、220a)并且朝一方向旋转钥匙或者朝一方向旋转操作杆,就能使得和第一、第二锁定装置(210a、220a)结合成一体的致动轴(230a)旋转,致动轴(230a)旋转时旋转杆(240a)也一起朝一方向旋转。而且,旋转杆(240a)旋转时,配备在旋转杆(240a)的末端并且插入开闭构件(250a)的凹槽(253a)的突出片(242a)也旋转而使得开闭构件(250a)朝突出片的旋转方向移动。此时,由于固定在门锁壳体(110a)的支撑销(251a)已插入引导孔(252a)而能够引导开闭构件(250a)的移动而使得开闭构件(250a)进行直线移动,与此同时,旋转的突出片(242a)则被凹槽(253a)的一侧墙的卡止槽(254a)抵住而无法持续旋转。而且,旋转杆(240a)的突出片(242a)由于受到拉伸弹簧(255a)弹性力的支持,不施加外力时不会逆向旋转,因此开闭构件(250a)也得以维持住所移动的状态。而且,结合在开闭构件(250a)的锁舌(260a)由于开闭构件(250a)的移动而被引入第二开口部(113a)的内侧,与此同时,门(100a)成为能够开门的状态。
接着,为了重新让门(100a)处于锁定状态以防止门(100a)被打开,需要把钥匙放进第一、第二锁定装置(210a、220a)后朝另一方向旋转钥匙或者朝另一方向旋转操作杆,如此就能使得和第一、第二锁定装置(210a、220a)结合成一体的致动轴(230a)及旋转杆(240a)旋转,旋转杆(240a)的旋转导致插入开闭构件(250a)的凹槽(253a)的突出片(242a)旋转而使得开闭构件(250a)朝突出片(242a)的旋转方向移动。在此,由于固定在门锁壳体(110a)的支撑销(251a)已插入引导孔(252a)而能够引导开闭构件(250a)的移动而使得开闭构件(250a)得以进行直线移动,与此同时,旋转的突出片(242a)则被凹槽(253a)的另一侧墙的卡止槽(254a)抵住而无法持续旋转。而且,由于旋转杆(240a)的突出片(242a)克服了拉伸弹簧(255a)的弹性力后驱使开闭构件(250a)移动,因此能够稳定地实现旋转杆(240a)的旋转及开闭构件(250a)的移动。而且,结合在开闭构件(250a)的锁舌(260a)由于开闭构件(250a)的移动而突出于第二开口部(113a)的外侧并插入门框的槽(未图示),因此成为门(100a)被锁定的图15所示状态。
如前所述,本发明在解除了门锁定状态的情形下朝着让门开放的方向推或拉门把手部时,能够通过把手部被推动或拉动的速度及滚轮的滚动运动感知到门的开放而得以提高稳定性,凭借滚轮的滚动运动能够实现柔和的门开门动作而得以提高致动的便利性。
而且,只需要凭借朝着让门开放的方向推或拉门把手部的动作就能轻易地开门,让儿童、老弱者、残疾人或手里拿着物品的使用者能够轻易地开门而提高了使用时的便利性及实用性。
而且,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的锁定/解锁的操作非常容易,不必担忧锁定/解锁动作所导致的故障,通过锁定装置的准确动作而提高稳定性,
而且,在政府机关或表演场地等汇聚较多人流时不采取旋转式而采取按压式致动法,因此能够轻易地开门而得以预防安全事故。尤其是,如果在发生火警而使得门部分熔化时无法进行旋转致动,按压式却能够轻易地致动而得以预防安全事故。
前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其仅是对本发明所做说明而不是限定本发明。亦即,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书的思想及范畴的情形下可以实行各种变形及修改,这对于具有本领域通常知识者来说是明显的,上述的一切变形及修改皆应视为等值物而阐释为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22)

1.一种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门锁壳体,其一侧面具有允许碰簧销进入的第一开口部,让上述第一开口部暴露于门的外侧面地内设于门;第一、第二把手部,结合在上述门的一面及背面,以能够进行按压及拉动动作的方式安装;移动构件,贯穿上述门锁壳体,两侧端部各自结合在第一、第二把手部,在上面的中央具有引导滚轮上升移动的上升导块,随着第一、第二把手部的按压及拉动动作而进行水平移动;旋转构件,横越上述移动构件上部地配置,一端固定在铰轴,在中央部底面具备接触上述上升导块的滚轮,另一端形成有弯曲部,在上述移动构件水平移动时由于沿着上升导块进行上升移动的滚轮而以铰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碰簧销结合部,一端被上述旋转构件的弯曲部抵住而另一端结合在被引入上述第一开口部的碰簧销,随着上述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而进行左右移动;及回归弹簧,缠绕在上述铰轴,一端固定在上述门锁壳体内墙而另一端固定在上述旋转构件,让旋转构件恢复到旋转前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升导块为了让上述滚轮进行滚动运动地上升而具有呈缓慢上升曲线的倾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第二把手部在移动构件的上升导块推动滚轮之前能够被轻易地被按压,当上升导块推动滚轮而被推动的滚轮进行滚动运动地沿着上升导块的倾斜面进行上升移动时,被按压的速度则出现增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第二把手部包括:固定托架,固定在门的一面及背面,具有内侧空间以收容握持部的一端部并允许其前后移动;握持部,其一端部插入地结合在上述固定托架的内侧空间并进行按压及拉动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构件包括:一双连杆,一端部形成有铰接孔,另一端部则形成弯曲部,该弯曲部先形成下降倾斜面后在一地点弯曲成上升倾斜面;铰轴,结合在间隔一定距离的一双连杆铰接孔上;连接部,连接上述一双连杆的中央部,两侧形成朝下弯曲的结合面;滚轮,铰接在上述连接部的结合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碰簧销结合部中,一端部的外侧面结合滚轮销,上述滚轮销位于旋转构件的连杆的弯曲部并且能够沿着弯曲部的倾斜面移动地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还包括:第一、第二锁定装置,各自内设于第一、第二把手部;致动轴,贯穿上述门锁壳体,一端结合在第一锁定装置而另一端结合在第二锁定装置,随着第一、第二锁定装置的操作而进行左右旋转;旋转杆,结合在上述致动轴并且位于门锁壳体内侧,随着致动轴的旋转而进行左右旋转;开闭构件,联动于旋转杆的旋转而进行左右移动;锁舌,一端结合在开闭构件而另一端则插入形成于门锁壳体的一侧面的第二开口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致动轴的截面为四角形形状,上述旋转杆的中央形成有让致动轴夹入的四角形孔,从而在上述致动轴旋转时旋转杆也一起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闭构件在中央面沿着长度方向较长地形成引导孔,从上述门锁壳体的内侧面突出地安装的支撑销则插入上述引导孔,在一侧的上面形成有套住旋转杆的凹槽,在上述凹槽的两侧墙形成有为了在旋转杆旋转时阻止脱离凹槽而加以套住的卡止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支撑销上缠绕着弹性支持旋转杆的拉伸弹簧。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第二锁定装置是插入钥匙的锁芯,或者由操作杆构成。
12.一种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
门锁壳体,其一侧面具有允许碰簧销进入的第一开口部,让上述第一开口部暴露于门的外侧面地内设于门;第一、第二把手部,结合在上述门锁壳体的一面及背面,以能够进行按压及拉动动作的方式安装;移动构件,贯穿上述门锁壳体,两侧端部各自结合在第一、第二把手部,在上面的中央具有引导滚轮上升移动的上升导块,随着第一、第二把手部的按压及拉动动作而进行水平移动;旋转构件,其中央结合在和上述移动构件成水平的方向固定的旋转轴上,一端部具备接触上述上升导块的滚轮而另一端部则具备卡止块,在上述移动构件水平移动时以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致动构件,一端被上述旋转构件的卡止块阻挡而另一端结合在被引入上述第一开口部的碰簧销,随着上述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而进行左右移动;及回归弹簧,缠绕在上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轴上,一端固定在上述门锁壳体内墙而另一端固定在上述旋转构件的另一端部,让旋转构件恢复到旋转前的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升导块为了让上述滚轮进行滚动运动地上升而具有呈缓慢上升曲线的倾斜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权利要求13所述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第二把手部在移动构件的上升导块推动滚轮之前能够被轻易地被按压,当上升导块推动滚轮而被推动的滚轮进行滚动运动地沿着上升导块的倾斜面进行上升移动时,被按压的速度则出现增减。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第二把手部包括:固定托架,固定在门的一面及背面,具有内侧空间以收容握持部的一端部并允许其前后移动;握持部,其一端部插入地结合在上述固定托架的内侧空间并进行按压及拉动动作。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构件让中央形成有结合旋转轴的结合孔的一双连杆间隔一定距离,在将一双连杆的一端部弯曲成平行于上述上升导块移动方向的弯曲部铰接滚轮,在将一双连杆的另一端部互相连接的连接部上连接朝下弯曲的卡止块。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致动构件在一侧的底部面形成有挂住上述旋转构件的卡止块的卡止槽,两侧墙则形成导槽,上述导槽上结合了限制卡止块的旋转的止挡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还包括:第一、第二锁定装置,各自内设于第一、第二把手部;致动轴,贯穿上述门锁壳体,一端结合在第一锁定装置而另一端结合在第二锁定装置,随着第一、第二锁定装置的操作而进行左右旋转;旋转杆,结合在上述致动轴并且位于门锁壳体内侧,随着致动轴的旋转而进行左右旋转;开闭构件,联动于旋转杆的旋转而进行左右移动;锁舌,一端结合在开闭构件而另一端则插入形成于门锁壳体的一侧面的第二开口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致动轴的截面为四角形形状,上述旋转杆的中央形成有让致动轴夹入的四角形孔,从而在上述致动轴旋转时旋转杆也一起旋转。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闭构件在中央面沿着长度方向较长地形成引导孔,从上述门锁壳体的内侧面突出地安装的支撑销则插入上述引导孔,在一侧的上面形成有套住旋转杆的凹槽,在上述凹槽的两侧墙形成有为了在旋转杆旋转时阻止脱离凹槽而加以套住的卡止槽。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支撑销上缠绕着弹性支持旋转杆的拉伸弹簧。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第二锁定装置是插入钥匙的锁芯,或者由操作杆构成。
CN201380016956.4A 2012-04-05 2013-04-05 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798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35512 2012-04-05
KR1020120035512A KR101312234B1 (ko) 2012-04-05 2012-04-05 현관용 출입구 개폐장치
KR10-2012-0035513 2012-04-05
KR1020120035513A KR101312239B1 (ko) 2012-04-05 2012-04-05 현관용 출입구 개폐장치
PCT/KR2013/002834 WO2013151367A1 (ko) 2012-04-05 2013-04-05 현관용 출입구 개폐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9856A true CN104379856A (zh) 2015-02-25
CN104379856B CN104379856B (zh) 2016-11-23

Family

ID=49300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695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79856B (zh) 2012-04-05 2013-04-05 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56645B2 (zh)
CN (1) CN104379856B (zh)
WO (1) WO20131513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82455B2 (en) * 2013-01-10 2018-05-29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Side mounted privacy lock for a residential door
CN105113870A (zh) * 2015-09-02 2015-12-02 无锡市东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摇杆型多方位门锁结构
CN207277997U (zh) * 2017-06-19 2018-04-27 希美克(广州)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喇叭锁壳体
USD844410S1 (en) * 2018-02-06 2019-04-02 House of Antique Hardware, Inc. Doorknob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991A (zh) * 1994-03-16 1997-02-26 休尔斯贝克及福尔斯特公司 具有一个同时用作推压手柄来操纵锁止件的闭锁圆柱的锁定装置
KR20090037758A (ko) * 2007-10-12 2009-04-16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터치 스크린의 커서 처리 방법
KR100909560B1 (ko) * 2009-04-01 2009-07-27 윤병만 도어록 장치
KR101188995B1 (ko) * 2009-10-01 2012-10-08 안재옥 도어락
KR101280596B1 (ko) * 2008-03-28 2013-07-02 주식회사 이지라이프 도어락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24099A (en) * 1937-05-11 1938-07-19 Zagrzejewski Stanley Door lock
US2504483A (en) * 1946-09-30 1950-04-18 Charles R Abraham Locking device
US2547108A (en) * 1947-05-22 1951-04-03 Carl E Anderson Door latch
US5564759A (en) * 1993-11-29 1996-10-15 Hufcor, Inc. Push-pull latch mechanism
US5516163A (en) * 1994-09-30 1996-05-14 Baker; John R. Single motion, quick relese latch mechanism
US5947535A (en) * 1996-10-18 1999-09-07 Baker; John R. Dual motion, quick release latch mechanism
US6139072A (en) * 1999-10-07 2000-10-31 Lee; Pyung-Kuk Push-pull door lock
KR100921200B1 (ko) * 2009-02-17 2009-10-13 주식회사 씨엔 도어락
KR100943543B1 (ko) 2009-04-22 2010-02-22 윤병만 안전형 도어록 장치
KR100940861B1 (ko) 2009-04-22 2010-02-09 윤병만 현관문용 도어록 장치
WO2013036542A1 (en) * 2011-09-05 2013-03-14 Milocon, Inc. Improvements for apparatus for a door latch
KR101436676B1 (ko) 2011-11-04 2014-09-12 주식회사 이지라이프 도어락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991A (zh) * 1994-03-16 1997-02-26 休尔斯贝克及福尔斯特公司 具有一个同时用作推压手柄来操纵锁止件的闭锁圆柱的锁定装置
KR20090037758A (ko) * 2007-10-12 2009-04-16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터치 스크린의 커서 처리 방법
KR101280596B1 (ko) * 2008-03-28 2013-07-02 주식회사 이지라이프 도어락
KR100909560B1 (ko) * 2009-04-01 2009-07-27 윤병만 도어록 장치
KR101188995B1 (ko) * 2009-10-01 2012-10-08 안재옥 도어락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51367A1 (ko) 2013-10-10
CN104379856B (zh) 2016-11-23
US20150013401A1 (en) 2015-01-15
US9556645B2 (en) 2017-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04383A (zh) 出入口开闭装置
KR100679176B1 (ko) 원터치형 도어록
CN104379856A (zh) 玄关用出入口开闭装置
JP2015517615A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CN105298225A (zh) 插锁
KR100943543B1 (ko) 안전형 도어록 장치
TWM496676U (zh) 防火門按壓門鎖裝置
KR100903246B1 (ko) 슬라이딩도어 잠금장치용 손잡이
KR101936332B1 (ko) 푸시풀형 도어 잠금장치
KR101312239B1 (ko) 현관용 출입구 개폐장치
KR101383289B1 (ko) 푸쉬-풀 구조의 도어락의 내부 강제잠금 구조체
KR20160016112A (ko) 로테이터블 래치볼트를 갖는 도어락
KR100840141B1 (ko) 미닫이문의 잠금 해제장치
KR20170025549A (ko) 초기 개폐 기능을 갖는 미닫이문용 수동 잠금장치
KR100956039B1 (ko) 전기정 스트라이커
KR200457119Y1 (ko) 창호용 자동잠금장치
KR101312234B1 (ko) 현관용 출입구 개폐장치
KR101891782B1 (ko) 양방향 패닉 구조체를 구비한 도어록 모티스
KR101642838B1 (ko) 잠금장치가 구비되고 밀거나 당기거나 돌리는 문 개폐장치
KR100940861B1 (ko) 현관문용 도어록 장치
JP6399689B2 (ja) 電気錠システム
KR200463601Y1 (ko) 자동 미닫이문 장치
KR101053339B1 (ko) 창문의 잠금장치
KR102149269B1 (ko) 도어 결속장치
CN207829651U (zh) 一种锁及机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

Termination date: 201804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