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76205B - 基于信息量权数法的接入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效益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信息量权数法的接入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效益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76205B
CN104376205B CN201410642806.0A CN201410642806A CN104376205B CN 104376205 B CN104376205 B CN 104376205B CN 201410642806 A CN201410642806 A CN 201410642806A CN 104376205 B CN104376205 B CN 1043762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bution network
access
power distribution
index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428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76205A (zh
Inventor
智勇
乾维江
梁琛
郑伟
拜润卿
梁福波
高磊
邢延东
崔力心
安爱民
张浩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41064280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762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76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6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76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62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信息量权数法的接入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效益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编制DG接入的配电网拓扑;网损计算,编排不同DG接入条件,并依照不同DG的接入条件,根据潮流计算相关算法及仿真,计算不同DG接入条件下配电网线损值;计算不同DG接入条件下各个配电网评价指标,将步骤三中的数据列成表格,求取每个指标在不同DG接入条件下的标准差与平均值,从而求取每个指标对应的变异系数,将各个指标的变异系数作归一化处理,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解决现有包含DG的配电网效益评价的不足的问题。

Description

基于信息量权数法的接入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效益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配电网中含效益评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信息量权数法的接入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效益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经济的发展使电力的需求量增加,而传统发电方式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以风力、光伏和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清洁能源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具有环境污染少、发电效率高等优点。将清洁能源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成为电力发展重点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常见的DG有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燃料电池发电、燃气轮机发电及小型的水电站等。而DG的接入,会对配电网带来影响,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DG接入配电网后,改变了原有配网潮流分布,从而会对配网线损带来影响。不同接入位置、不同接入容量均会影响配网线损大小。
(2)DG的接入会对配电网带来扰动和影响。比如燃料电池和光伏发电使用的逆变装置会对电网带来谐波污染;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受光照和风的影响造成的不确定性启停等会造成配电网电压与潮流的不稳定等。
(3)DG接入影响配电网可靠性。一方面,DG的接入可以增加配电网的输电裕度,增加配电网的电压支撑能力;另一方面,多DG接入配电网,特别是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的DG接入无疑会降低配电网的可靠性。
分布式电源通常在负荷附近接入配电网。DG的接入将传统辐射式的配电网变成了一个多个独立电源分布的配电网网络。由于DG的接入会对配电网运行带来影响,故在实际配电网中接入分布式电源时,需要通过合适的评价方法或手段对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进行性能的评价。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电网后,配电网潮流会发生改变,并会进一步影响配网线损、电压分布情况等配网性能。针对配电网中接入的DG其评价方法主要是建立依据于线损情况、电压分布情况及环境等因素,现有的评价描述如下:
1.线损评价:
配电网中通常采用星型三相接线。图1a表示了一个无分布式电源接入下的普通配电网简化模型图示,左端为电源测,右端为负荷侧。此时,线路中流经的电流IL可以表示为:
则线路的线损Ploss与线路长度l和线路中电流IL有关:
其中,r0为单位线路单位长度电阻值,Up为负荷端的相电压,Pload和Qload分别为负荷端的有功和无功功率。
当负荷端与电源端中间接入一个注入容量为SDG=PDG+jQDG的DG后,如图1b所示。此时,接入的DG向配电网注入电流IDG,而负荷端没有变化,即IL不变,则此时,电源测电流Is可以表示为:
Is=Iload-IDG
DG接入后,电源测电流Is会减小。配电网线损由两部分叠加组成:电源端到DG接入点线损与DG接入点到负荷端线损之和。显然,电源端到DG接入点线损因为电源测电流Is的减小而减小,这样配电网中整体线损在DG接入后均减小了。可以看出,有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线损受到DG接入位置和容量的影响。
2.电压分布评价:
配电网负荷的增加会降低某些节点的电压,从而造成配电系统电压不稳定,严重时会导致配电网电压崩溃。对于任何1条支路,通常用基于灵敏度分析的静态电压稳定指标来评估其电压稳定性。DG接入配电网对配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可通过支路电压稳定指标Ls加以衡量。
3.环境评价:
常见的分布式电源污染物排放量少,对于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电源,甚至无污染排放。分布式电源与传统能源发电形式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环境优势。DG接入电网后,会相应的减少传统能源发电机组的并网注入容量,从而进一步减少传统能源发电的污染物排放量。
当DG接入配电网后,传统能源发电机组第i种污染物一年的减小量Δei,-为:
其中PDG,k为第k个接入的分布式电源;Tk表示第k个接入的分布式电源年并网运行时间;Qi,ge表示传统发电机组的第i种污染物排放指标。
同时一些DG的接入也会带来新的污染物的排放,新的污染物排放量Δei,+表示为:
Qi,DG表示分布式电源的第i种污染物排放指标。
第i种污染物的净排放为Δei为:
Δei=Δei,--Δei,+
则DG接入后,总的环境效益Et可以表示为:
ve,i为第i种污染物环境价格。
可以看出现有大部分针对DG接入配电网的效益评价只是从线损、电压分布和环境经济效益上出发,缺乏相应的相对评价指标。如需要评价DG接入前后的配电网线损、电压分布、环境等变化情况,只能通过求取接入DG前后的相应指标,并对比才能得到有关结论。此外,针对DG接入配电网后的评价,均是按照相关指标逐项评价,缺乏综合的用于DG评价的指标,而一旦将各个指标综合处理,则需要考虑每个指标的所占权重及比例,才能更好的定义综合评价指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量权数法的接入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效益评价方法,以实现解决现有包含DG的配电网效益评价不足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信息量权数法的接入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效益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编制DG接入的配电网拓扑;
步骤二、网损计算,编排不同DG接入条件,并依照不同DG的接入条件,根据潮流计算相关算法及仿真,计算不同DG接入条件下配电网线损值;
步骤三、计算不同DG接入条件下各个配电网评价指标,
具体电网评价指标包括:系统平均线损率λloss,av,配电网接入DG前后线损改善指标λloss,imp,配电网电压改善程度λvol,imp,负荷节点电压最大偏移量λvol,of,配电网系统缺供电量变化率λp,s,用户缺供电量最大变化率λp,req,环境效益评价λen,配电网系统平均容量裕度变化λmar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的数据列成表格,求取每个指标在不同DG接入条件下的标准差Si与平均值从而求取每个指标对应的变异系数将各个指标的变异系数作归一化处理,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
优选的,步骤一所述的编制DG接入的配电网拓扑中的拓扑信息至少包括:线路型号即阻抗、线路长度、线路负荷情况、无功补偿、DG接入节点位置、接入容量大小和节点电压;以及发电污染物排放指标和缺供电量统计。
优选的,所述系统平均线损率λloss,av和配电网接入DG前后线损改善指标λloss,imp为线损效益评价指标;所述系统平均线损率λloss,av,表征了DG接入后配电网整体线损占所供电总量比例关系的指标,λloss,av值越小表明配电网中线损所占供电量的比重越小,线损也就越小;系统平均线损率λloss,av通过下式求取:
其中,Ploss为有DG接入下的配电网线损值,Pg为注入配电网的普通发电形式的发电量,PDG为接入配电网的DG发电量;
所述配电网接入DG前后线损改善指标λloss,imp,用来描述DG接入配电网前后配电网线损的比例关系,反映了DG接入对配电网的线损变化带来的影响大小;用下式描述:
其中,Ploss,g为DG接入下配电网的线损值;Ploss,DG-g为有DG接入下的配电网的线损值。
优选的,所述配电网电压改善程度λvol,imp和负荷节点电压最大偏移量λvol,of为电压分布评价指标;
所述配电网电压改善程度λvol,imp,为DG接入配电网使配网中节点的电压发生改变,采用配电网电压改善程度λvol,imp评价配电网中电压分布的情况:
其中,N为配电网中节点的数量;λvol,i为配电网中第i个节点的电压分布指标,其描述如下:
其中,Vi为DG接入后节点i的电压幅值;Vi,norm为正常情况下即无DG接入时节点i的电压;Vi,min为节点i的最小允许电压,Vi,max为节点i的最大允许电压,Ki为节点i的电压权值;
所述负荷节点电压最大偏移量λvol,of,是从各个负荷节点上反映电压偏离额定电压程度,并在各个节点中取最大的指标,其值越小越好,表达式为:
其中,Vi为DG接入后节点i的电压幅值;Vi,norm为正常情况下即无DG接入时节点i的电压。
优选的,所述配电网系统缺供电量变化率λp,s,用户缺供电量最大变化率λp,req为DG供电可靠性评价指标;
所述配电网系统缺供电量变化率λp,s,反映了DG安装前后配电网系统在供电上的可靠性,其可以描述为:
其中,Pre为DG接入前配电网系统供电缺少量,Pre,DG为DG接入后的配电网系统供电缺少量;
所述用户缺供电量最大变化率λp,req,描述了DG安装前后在配电网系统的负荷节点上供电上的可靠性,其描述为:
其中,pi,rDG为在接入DG后的第i负荷节点缺供电量;pi,r为在接入DG前的第i负荷节点缺供电量。
优选的,所示环境效益评价λen
其中,W为配电网中接入DG前传统发电方式排放的污染物总量;WDG为配电网中接入DG后各个发电方式排放的污染物总量。
优选的,所述配电网系统平均容量裕度变化λmar,是反映安装DG前后系统线路容量裕度变化情况的指标,表达式为:
其中,Qmar,DG为有DG接入时配网的容量裕度;Qmar为无DG接入时配电网的容量裕度。
优选的,为了综合评估DG接入对电网产生的影响,将步骤三中的电网评价指标进行加权求和作为DG对电网影响的综合评估,即:
λi为电网评价指标即λloss,av、λloss,imp、λvol,imp、λvol,of、λp,s、λp,req、λen或λmar,而γi为 对应指标的权重;权重满足
优选的,采用信息量权数变异系数法确定上述各个分项指标的权重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综合了考虑线损、电压分布、环境评价和容量裕度评价,综合评价指标权值确定。从而解决现有包含DG的配电网效益评价的不足的问题。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为现有技术DG接入配电网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基于信息量权数法的接入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效益评价方法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IEEE34节点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会对配电网线损、电压分布带来影响,同时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使配电网对传统能源发电的需求量减小,减少了传统能源发电排放的污染物,带来环境效益。基于信息量权数法的对接入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效益评价方法实施步骤如下:
1.编制DG接入的配电网拓扑:
常见分布式电源接入在中压主干及相关分支线路,电压等级主要为10KV。
拓扑信息:线路型号(阻抗)、长度、负荷情况、无功补偿、DG接入节点位置、接入容量大小、节点电压相关指标。
其他信息:发电污染物排放相关指标、缺供电量统计等。导入相关数据。
2.网损计算:
编排不同DG接入条件,并依照不同DG的接入条件,根据潮流计算相关算法及仿真软件,计算不同DG接入条件下配电网线损值。
3.计算不同DG接入条件下各个配电网评价指标:
计算上述配电网评价指标:系统平均线损率λloss,av、配电网接入DG前后线损改善指标λloss,imp、配电网电压改善程度λvol,imp、负荷节点电压最大偏移量λvol,of、配电网系统缺供电量变化率λp,s、用户缺供电量最大变化率λp,req、环境效益评价λen、配电网系统平均容量裕度变化λmar
4.将配电网评价指标列成表格,求取每个指标在不同DG接入条件下的标准差Si与平均值从而求取每个指标对应的变异系数将各个指标的变异系数作归一化处理,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
具体配电网评价指标如图2所示下:
1.线损效益评价:
线路带来的电能损耗在配电网输电中是无法避免的。这里选取DG接入前后线损的变化量来构造相关指标描述DG对配电网线损的影响。
(1)系统平均线损率λloss,av,其表征了DG接入后配电网整体线损占所供电总量比例关系的指标,λloss,av值越小表明配电网中线损所占供电量的比重越小,线损也就越小。系统平均线损率λloss,av可以通过下的式子求取:
其中,Ploss为有DG接入下的配电网线损值,Pg为注入配电网的普通发电形式的发电量,PDG为接入配电网的DG发电量。
(2)配电网接入DG前后线损改善指标λloss,imp,该指标用来描述DG接入配电网前后配电网线损的比例关系,其反映了DG接入对配电网的线损变化带来的影响大小。其可以用下面的式子描述:
其中,Ploss,g为DG接入下配电网的线损值;Ploss,DG-g为有DG接入下的配电网的线损值。
2.电压分布评价指标:
(1)配电网电压改善程度λvol,imp,DG接入配电网使配网中节点的电压发生改变,这里采用配电网电压改善程度λvol,imp来评价配电网中电压分布的情况:
其中,N为配电网中节点的数量;λvol,i为配电网中第i个节点的电压分布指标,其描述如下:
其中,Vi为DG接入后节点i的电压幅值;Vi,norm为正常情况下即无DG接入时节点i的电压;Vi,min为节点i的最小允许电压,通常取为1.0,0.94,1.06(标幺值);Vi,max为节点i的最大允许电压,Ki为节点i的电压权值。为了计算方便,假设每个节点的电压权值是相同的,即Ki=1/N。可以看出,各个节点电压分布越稳定,电压分布指标VD越接近1。
(2)负荷节点电压最大偏移量λvol,of,是从各个负荷节点上反映电压偏离额定电压程度,并在各个节点中取最大的指标。其值越小越好,表达式可以描述如下:
其中,Vi为DG接入后节点i的电压幅值;Vi,norm为正常情况下(无DG接入)节点i的电压。
3.DG供电可靠性评价:
随着电力市场的深入改革和发展,供电可靠性也成为衡量供电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DG接入给系统供电可靠性带来了重要的影响。通过配电网系统缺供电量变化率λp,s和用户侧缺供电量最大变化率λp,req来描述。
(1)配电网系统缺供电量变化率λp,s,反映了DG安装前后配电网系统在供电上的可靠性,描述为:
其中,Pre为DG接入前配电网系统供电缺少量,Pre,DG为DG接入后的配电网系统供电缺少量。
(2)用户缺供电量最大变化率λp,req,描述了DG安装前后在配电网系统的负荷节点上供电上的可靠性,其描述为:
其中,pi,rDG为在接入DG后的第i负荷节点缺供电量;pi,r为在接入DG前的第i负荷节点缺供电量。
4.环境效益评价
常见的分布式电源污染物排放量少,对于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电源,甚至无污染排放。分布式电源与传统能源发电形式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环境优势。DG接入电网后,会相应的减少传统能源发电机组的并网注入容量,从而进一步减少传统能源发电的污染物排放量。这里用λen来定义环境评价指标,其描述如下式:
其中,W为配电网中接入DG前传统发电方式排放的污染物总量;WDG为配电网中接入DG后各个发电方式排放的污染物总量。
5.配电网系统平均容量裕度评价:
是反映安装DG前后系统线路容量裕度变化情况的指标,其表达式为:
其中,Qmar,DG为有DG接入时配网的容量裕度;Qmar为无DG接入时配电网的容量裕度。
6.基于信息量权数变异系数法的综合评价指标权值确定:
上述各指标可作为单一指标用来衡量DG接入对配电网某一属性方面的影响,为了综合评估DG接入对电网产生的影响,本技术方案采用上述各指标的加权求和作为DG对电网影响的综合评估,即:
λi为各个指标,而γi为对应指标的权重。权重满足
因此,确定各分项指标权重是实现综合评估的关键。
本发明采用了信息量权数变异系数法来确定各个分项指标的权重,其描述如下:
(1)信息量权数法是基于指标数据所包含的信息量来确定指标权重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根据评价指标包含的分辨信息来确定权重。采用变异系数法,变异系数越大,所赋的权重也越大。
(2)设某一评价体系有m个指标,假设指标Xi有n个样本,设为指标Xi的平均值,si为指标Xi的标准差,那么该指标的变异系数将CV作为各指标的权重得分,经归一化处理,即可得到信息量权重系数。
(3)其优点在于方法简便,计算简单,适用于无法判断指标间是否存在重要程度差异的权重确定,可用于大样本权重确定和小样本权重确定。
如图3所示,以34节点系统为例进行实例描述。DG接入情况:
Case1:一个DG接入节点6,注入有功、无功P=0.0816,Q=0.0598;
Case2:一个DG接入节点24,注入有功、无功P=0.0816,Q=0.0598;
Case3:两个DG,接入节点6和24,注入有功、无功依次为P=0.0816,Q=0.0598和P=0.0424,Q=0.0309;
Case4:三个DG,接入节点5、16和28,注入有功、无功依次为P=0.0816,Q=0.0598、P=0.0424,Q=0.0309和P=0.0034,Q=0.0025;Case5:五个DG,接入节点5、16、22、28和32,注入有功、无功依次为P=0.0816,Q=0.0598、P=0.0424,Q=0.0309、P=0.0034,Q=0.0025、P=0.0677,Q=0.0505和P=0.0025,Q=0.0018。
利用本发明技术方案计算后得到表1、表2和表3的数据。
表1、各个参数的性能指标表:
指标 Case1 Case2 Case3 Case4 Case5
λ<sub>p,s</sub> 0.0203 0.0155 0.0173 0.0151 0.0181
λ<sub>loss,imp</sub> 1.2372 1.5201 1.5425 1.5532 1.6458
λ<sub>vol,imp</sub> 0.8637 0.8739 0.8842 0.8898 0.8954
λ<sub>vol,of</sub> 0.0415 0.0277 0.0312 0.0358 0.0251
λ<sub>p,s</sub> 0.0801 0.1006 0.1279 0.1364 0.1475
λ<sub>p,req</sub> 0.7771 0.9228 0.9199 0.9226 0.9142
λ<sub>en</sub> 1.1975 1.0032 1.2376 1.4478 1.8659
λ<sub>mar</sub> 0.2087 0.2304 0.2388 0.1482 0.1918
表2、个指标的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表:
表3、变异系数归一化,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表:
指标 λ<sub>p,s</sub> λ<sub>loss,imp</sub> λ<sub>vol,imp</sub> λ<sub>vol,of</sub> λ<sub>p,s</sub> λ<sub>p,req</sub> λ<sub>en</sub> λ<sub>mar</sub>
权重系数 0.1022 0.0842 0.0001 0.1791 0.2077 0.0545 0.2177 0.1545
根据式及上述权值得到DG接入的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
综上所述,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还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得到对DG接入的配电网综合评价方法,有效实现对接入配电网的DG进行效益评价,从而为在配电网中对DG进行管理和控制提供依据,控制DG运行过程,使整个配电网运行更加可靠高效,为电网公司带来运营效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基于信息量权数法的接入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效益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编制分布式电源DG接入的配电网拓扑;
步骤二、网损计算,编排不同DG接入条件,并依照不同DG的接入条件,根据潮流计算相关算法及仿真软件,计算不同DG接入条件下配电网线损值;
步骤三、计算不同DG接入条件下各个配电网评价指标,
具体电网评价指标包括:系统平均线损率λloss,av,配电网接入DG前后线损改善指标λloss,imp,配电网电压改善程度λvol,imp,负荷节点电压最大偏移量λvol,of,配电网系统缺供电量变化率λp,s,用户缺供电量最大变化率λp,req,环境效益评价λen,配电网系统平均容量裕度变化λmar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的数据列成表格,求取第j个指标在不同DG接入条件下的标准差Sj与平均值从而求取每个指标对应的变异系数j取值为1到8,将各个指标的变异系数作归一化处理,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
所述配电网电压改善程度λvol,imp和负荷节点电压最大偏移量λvol,of为电压分布评价指标;
所述配电网电压改善程度λvol,imp,为DG接入配电网使配网中节点的电压发生改变,采用配电网电压改善程度λvol,imp评价配电网中电压分布的情况:
其中,N为配电网中节点的数量;λvol,i为配电网中第i个节点的电压分布指标,其描述如下:
其中,Vi为DG接入后节点i的电压幅值;Vi,norm为正常情况下即无DG接入时节点i的电压;Vi,min为节点i的最小允许电压,Vi,max为节点i的最大允许电压,Ki为节点i的电压权值;
所述负荷节点电压最大偏移量λvol,of,是从各个负荷节点上反映电压偏离额定电压程度,并在各个节点中取最大的指标,其值越小越好,表达式为:
其中,Vi为DG接入后节点i的电压幅值;Vi,norm为正常情况下即无DG接入时节点i的电压;
步骤五、为了综合评估DG接入对电网产生的影响,将步骤三中的电网评价指标进行加权求和作为DG对电网影响的综合评估,即:
λj为电网评价指标即λloss,av、λloss,imp、λvol,imp、λvol,of、λp,s、λp,req、λen或λmar,而γj为对应指标的权重;权重满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信息量权数法的接入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效益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的编制DG接入的配电网拓扑中的拓扑信息至少包括:线路型号即阻抗、线路长度、线路负荷情况、无功补偿、DG接入节点位置、接入容量大小和节点电压;以及发电污染物排放指标和缺供电量统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信息量权数法的接入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效益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平均线损率λloss,av和配电网接入DG前后线损改善指标λloss,imp为线损效益评价指标;所述系统平均线损率λloss,av,表征了DG接入后配电网整体线损占所供电总量比例关系的指标,λloss,av值越小表明配电网中线损所占供电量的比重越小,线损也就越小;系统平均线损率λloss,av通过下式求取:
其中,Ploss为有DG接入下的配电网线损值,Pg为注入配电网的普通发电形式的发电量,PDG为接入配电网的DG发电量;
所述配电网接入DG前后线损改善指标λloss,imp,用来描述DG接入配电网前后配电网线损的比例关系,反映了DG接入对配电网的线损变化带来的影响大小;用下式描述:
其中,Ploss,g为DG接入下配电网的线损值;Ploss,DG-g为有DG接入下的配电网的线损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信息量权数法的接入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效益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网系统缺供电量变化率λp,s,用户缺供电量最大变化率λp,req为DG供电可靠性评价指标;
所述配电网系统缺供电量变化率λp,s,反映了DG安装前后配电网系统在供电上的可靠性,用下式描述:
其中,Pre为DG接入前配电网系统供电缺少量,Pre,DG为DG接入后的配电网系统供电缺少量;
所述用户缺供电量最大变化率λp,req,描述了DG安装前后在配电网系统的负荷节点上供电上的可靠性,其描述为:
其中,pi,rDG为在接入DG后的第i负荷节点缺供电量;pi,r为在接入DG前的取值为1-N的节点的缺供电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信息量权数法的接入配电网分布式 电源效益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效益评价λen
其中,W为配电网中接入DG前传统发电方式排放的污染物总量;WDG为配电网中接入DG后各个发电方式排放的污染物总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信息量权数法的接入配电网分布式 电源效益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网系统平均容量裕度变化λmar,是反映安装DG前后系统线路容量裕度变化情况的指标,表达式为:
其中,Qmar,DG为有DG接入时配网的容量裕度;Qmar为无DG接入时配电网的容量裕度。
CN201410642806.0A 2014-11-11 2014-11-11 基于信息量权数法的接入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效益评价方法 Active CN1043762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42806.0A CN104376205B (zh) 2014-11-11 2014-11-11 基于信息量权数法的接入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效益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42806.0A CN104376205B (zh) 2014-11-11 2014-11-11 基于信息量权数法的接入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效益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6205A CN104376205A (zh) 2015-02-25
CN104376205B true CN104376205B (zh) 2019-03-19

Family

ID=52555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42806.0A Active CN104376205B (zh) 2014-11-11 2014-11-11 基于信息量权数法的接入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效益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762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3059A (zh) * 2015-07-09 2015-11-04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净收益投资比值法的电能替代综合效益评价方法
CN108427268B (zh) * 2018-02-26 2023-05-23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知识与数据信息决策的污水处理优化控制方法
CN110490452B (zh) * 2019-08-16 2024-03-22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架空线路老化状态多指标综合评级方法
CN112633688A (zh) * 2020-12-23 2021-04-09 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可靠性信息融合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7494A (zh) * 2014-07-15 2014-10-0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仿真评价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7494A (zh) * 2014-07-15 2014-10-0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仿真评价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 approach to quantify the technical benefits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Pathomthat Chriadeja et al.;《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20041222;第19卷(第4期);766
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影响的综合评估;张立梅等;《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1101;第38卷(第21期);133-135
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电压分布的影响;王志群等;《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0825;第28卷(第16期);56-60
分布式发电接入配电网后对系统电压及损耗的影响分析;张立梅等;《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0301;第39卷(第5期);91-96
分布式电源并网的综合评价;柳睿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30228;第25卷(第1期);34-39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6205A (zh) 2015-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72481B (zh) 规模化充电设施接入有源配电网的安全性量化评估方法
CN107679658B (zh) 一种高比例清洁能源接入下的输电网规划方法
CN106532688B (zh) 一种用于评估微电网运行可靠性的方法及系统
CN104376205B (zh) 基于信息量权数法的接入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效益评价方法
CN105977991A (zh) 一种考虑价格型需求响应的独立型微网优化配置方法
CN105574617A (zh) 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接入配电系统方案的综合优化系统
CN106250640A (zh) 一种适用于地区电网的分层动态等值方法
CN107122924A (zh) 一种智能配用电系统承载能力评估方法
CN106208099B (zh) 一种基于二层规划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及其应用
CN109858774A (zh) 提高系统安全性和协调性的源网荷规划方法
CN107947245A (zh) 考虑天然气系统约束的等值最优潮流模型构建方法
CN104836260B (zh) 一种电压约束下主动配电网中dg准入容量的计算方法
CN108460525A (zh) 一种多能互补配用电系统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评估方法
CN102163845B (zh) 基于功率矩法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方法
CN115411777A (zh) 一种配电网灵活性评估及资源配置方法及系统
Li et al. Economic dispatch with high penetration of wind power using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assisted group search optimizer with multiple producers considering upside potential and downside risk
CN113313351B (zh) 计及多能耦合影响的电-气-热系统灵活性评估方法
CN105514986A (zh) 一种基于虚拟电厂技术的der用户竞价并网方法
CN110323779B (zh) 一种分布式发电与储能装置的功率动态聚合的方法和系统
CN111293687A (zh) 一种基于三维粒子群算法的分布式电源选址定容的方法
Yu et al. Optimization of an offshore oilfield multi-platform interconnected power system structure
CN106786766A (zh) 一种基于p2g技术的提高风电最大并网容量的方法
CN105896604A (zh)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的极限接纳能力的计算方法
Zhao et al. Reactive power optimization considering dynamic reactive power reserves
Chen et al. An evaluation method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credible capacity based on island parti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