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50239B - 回转机械及回转机械的大气放出机构的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回转机械及回转机械的大气放出机构的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50239B
CN104350239B CN201280072610.1A CN201280072610A CN104350239B CN 104350239 B CN104350239 B CN 104350239B CN 201280072610 A CN201280072610 A CN 201280072610A CN 104350239 B CN104350239 B CN 1043502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cture plate
clamp
ring
air discharging
discharging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26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50239A (zh
Inventor
三原亮二
藤井翔太
福森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Power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50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502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502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502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00Features, components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orm groups F02C1/00 - F02C6/00;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24Casings; Casing parts, e.g. diaphragms, casing fasten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229Prime mover or fluid pump making
    • Y10T29/49231I.C.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making
    • Y10T29/49234Rotary or radial engine ma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afety Valves (AREA)
  • Turbine Rotor Nozzle Sealing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能够防止破裂板的安装时的损伤且也能耐受长期间的使用的大气放出机构的回转机械及回转机械的大气放出机构的安装方法,所述回转机械具备:壳体;以及大气放出机构(20),将设于壳体的大气放出用的开口(12)闭塞,并且在壳体的内部压力上升时对内部流体进行大气放出,大气放出机构(20)包括:破裂板(24),在壳体的内部压力成为预先确定的压力时破裂;2个环状夹压部(22、27),配置成从两面侧夹持破裂板(24)的外周缘;多个紧固构件(29),将2个环状夹压部(22、27)紧固而由2个环状夹压部(22、27)夹持破裂板(24);以及环状间隔部(25),沿着破裂板(24)的外周设置。

Description

回转机械及回转机械的大气放出机构的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防止壳体内部空间的压力异常上升的大气放出机构的回转机械及大气放出机构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蒸气涡轮、燃气轮机等回转机械成为具有收容转子的壳体且在壳体的内部空间密封有工作流体(内部流体)的结构。并且,在回转机械的正常运转时,通常壳体的内部空间与大气侧具有压力差。例如,有时蒸气涡轮的低压机室具有接受蒸气而旋转的转子由内机室覆盖且转子及内机室由外机室覆盖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中,形成外机室的外壳的壳体的内部空间作为排气室发挥作用。排气室将驱动了转子后的蒸气(排气)向凝汽器引导,在蒸气涡轮的正常运转时维持成负压。
然而,在从外机室到凝汽器的负压系统中发生了来自配管的蒸气泄漏、泵的不良情况等时,外机室的内部空间的压力有时会异常上升。当该压力成为大气压力以上时,由于蒸气温度的上升、从外压向内压的压力方向的变化,会引起蒸气涡轮及凝汽器的运转发生异常,不得不使运转停止。因此,设有在排气压力超过了大气压时对外机室内的蒸气进行大气放出的大气放出机构。
通常,回转机械使用的大气放出机构成为如下结构:具有在壳体内部空间的压力达到预先设定的压力后发生破裂的破裂板,在压力异常上升时由于破裂板破裂而使内部空间与大气侧连通,对内部空间进行压力释放。通常,破裂板利用支架而固定于在壳体设置的大气放出用的开口,在回转机械的正常运转时,将该开口闭塞而将内部空间从大气侧隔离。
作为关联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蒸气涡轮的大气放出用浮动板安装装置。该安装装置成为将由铅板构成的大气放出板配置于壳体的开口并利用压板和螺栓将该大气放出板的外周缘紧固于壳体的结构。在大气放出板的内侧设置有浮动板,若壳体的内部压力上升,则浮动板向大气侧移动,利用浮动板的外周部将铅板切断破坏。
另外,专利文献2中,作为适用于蒸气涡轮的排气壳体的破裂板,记载了不锈钢、铅、镍铝等的金属板。
在如专利文献1、2记载那样使用铅板作为大气放出板时,铅的弹性常数低,因此即使在未达到破裂压力的程度的压力变化下,铅板也会变形,由于该变形的反复而设置在铅板上的紧固用的螺栓孔有时会伸展。因此,大气放出机构的密封性下降,在正常运转时存在大气向维持为负压的壳体的内部空间流入的可能性。为了防止该情况,必须频繁地更换铅板。而且,作为该大气放出板的材料的铅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因此处于使用受到限制的倾向。
因此,提出了具有将由SUS、氟树脂等材质构成的多个薄板重合而成的结构的大气放出板。
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在将来自燃气轮机的废气向锅炉火炉引导的废气通道配置有破裂板(安全盘)的结构。该破裂板使石墨、SUS316、特氟纶(注册商标)等的薄板重合来制造,且由设于通道的2个凸缘部夹持并支承。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2-8177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2-12600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2263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3记载的破裂板由于具有将由SUS、特氟纶(注册商标)等材质构成的多个薄板重合而成的结构,因此在破裂板自身上形成螺栓孔的情况从确保螺栓孔周围的密封性的观点出发不优选。因此,如专利文献3记载那样,通常在破裂板自身不设置螺栓孔,而利用凸缘等将破裂板夹持并固定。
然而,在将该破裂板适用于回转机械的壳体时,存在破裂板意外地发生损伤从而无法发挥在设定压力(破裂压力)下破裂而使壳体内部空间与大气连通这样的破裂板的本来的作用的情况。尤其是用于使破裂板在设定压力下破裂的狭缝形成于破裂板时,因反复进行回转机械的运转开始/停止而会引起狭缝裂开的情况。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情况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能防止破裂板的意外的损伤的大气放出机构的回转机械及回转机械的大气放出机构的安装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者们在尝试了查明破裂板的意外的损伤的发生机理时,获知了破裂板向回转机械的安装结构是破裂板的意外损伤的原因。
图7是表示破裂板向回转机械的安装结构的一例的图。图7所示的大气放出机构在设于回转机械的壳体的安装座51上依次配置有片状垫圈52、格栅板53、片状垫圈54、破裂板55、片状垫圈56、按压板57、罩盖58。并且,向形成于罩盖58、压板57、格栅板53、片状垫圈54及安装座51的螺栓孔插入螺栓59并紧固,由此破裂板55由压板57和格栅板53夹持。
根据本发明者们的见解,破裂板55的意外的损伤中,在破裂板55的外周形成的间隙60为主要的原因。在不需要向破裂板55自身的紧固用的孔的形成且容易确保破裂板55的密封性这样的设计思想下,为了将破裂板55的外周缘由压板57及格栅板53夹持而形成该间隙60。当在间隙60存在的状态下利用螺栓58将压板57及格栅板53紧固时,在螺栓外周侧不存在承受压板57的载荷的面,因此如图中虚线所示,压板57的外周缘朝向格栅板53稍变形。由此,压板57以中央部朝向大气侧鼓出的方式弯曲,伴随于此,破裂板55也挠曲(破裂板55的中央部向大气侧鼓出)。因此,考虑到在壳体内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破裂压力)之前而破裂板55达到损伤的情况。尤其是在破裂板55形成狭缝部时,由于间隙60的存在引起的破裂板55的挠曲而高应力作用于狭缝部,在破裂板55的安装时存在狭缝部裂开的可能性。
因此,本发明的回转机械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以及大气放出机构,将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大气放出用的开口闭塞,并且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压力上升时对内部流体进行大气放出,所述大气放出机构包括:破裂板,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压力成为预先确定的压力时破裂;2个环状夹压部,配置成从两面侧夹持所述破裂板的外周缘;多个紧固构件,将所述2个环状夹压部紧固而由所述2个环状夹压部夹持所述破裂板;以及环状间隔部,沿着所述破裂板的外周设置。
根据上述回转机械,由2个环状夹压部夹持的破裂板配置在紧固构件所配置的区域的内侧,沿着该破裂板的外周设置环状间隔部。由此,利用破裂板和环状间隔部能够大致均匀地承受由于紧固构件的紧固力而从大气侧的环状夹压部向壳体侧施加的力。因此,能够防止在紧固时大气侧的环状夹压部发生变形,也能够防止破裂板的变形。因此,能够防止破裂板的意外的损伤。
在上述回转机械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破裂板与所述2个环状夹压部中的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侧的第一夹压部之间夹设有液体垫圈。
在破裂板与第一夹压部(例如格栅板)之间设置垫圈的情况下,垫圈的厚度所对应的间隙形成在破裂板与第一夹压部之间。因此,在与回转机械的起动/停止相伴的壳体内部压力的变化反复进行时,破裂板反复位移垫圈的厚度量(破裂板与第一夹压部的间隙的大小量),会助长破裂板的意外的损伤。
因此,作为夹设在破裂板与第一夹压部之间的垫圈,使用与一般的片状垫圈相比非常薄的液体垫圈,由此将破裂板与第一夹压部之间的密封性维持得较高,并抑制与回转机械的起动/停止相伴的破裂板的反复位移,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破裂板的意外的损伤。
在上述回转机械中,也可以是,所述环状间隔部是与所述2个环状夹压部分体地形成的板状的内衬。
这样,使环状间隔部由与2个环状夹压部分体形成的板状的内衬构成,由此与破裂板对应的内衬的厚度调整变得容易,能够有效地防止破裂板的意外的损伤。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内衬的弹性常数与所述破裂板的弹性常数大致相同或比破裂板的弹性常数高。
在内衬的弹性常数比破裂板低时,在紧固构件进行紧固时,内衬的变形量大于破裂板的变形量,存在第二夹压部稍变形的可能性。因此,通过将内衬设为与破裂板大致相同的弹性常数或比破裂板的弹性常数高的结构,由此能够由内衬可靠地支承第二夹压部的外周缘,能够防止第二夹压部的变形。
在上述回转机械中,也可以是,所述环状间隔部是所述2个环状夹压部中的一方的夹压部的外周缘向另一方的夹压部侧突出而形成的台阶部。
这样,通过利用台阶部来形成环状间隔部,由此也能够防止破裂板的意外的损伤。而且,能够与一方的夹压部一体地设置环状间隔部(台阶部),能够削减零件个数。
本发明的回转机械用的大气放出机构的安装方法中,是将大气放出机构向回转机械安装的方法,该大气放出机构具备:破裂板,将设置在回转机械的壳体上的开口闭塞并且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压力成为预先确定的压力时破裂;以及2个环状夹压部,从两面侧夹持所述破裂板的外周缘,所述回转机械用的大气放出机构的安装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在所述2个环状夹压部中的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侧的第一夹压部上配置所述破裂板及内衬的步骤;将所述2个环状夹压部中的位于大气侧的第二夹压部配置在所述破裂板及所述内衬上的步骤;以及利用多个紧固构件将所述第一夹压部及所述第二夹压部紧固的步骤,在配置所述破裂板及所述内衬的步骤中,沿着所述破裂板的外周配置所述内衬。
根据上述大气放出机构的安装方法,通过沿着破裂板的外周配置内衬,由此能够由破裂板和内衬大致均匀地承受由于紧固构件的紧固力而从第二夹压部向壳体侧施加的力。因此,能够防止在紧固构件紧固时第二夹压部发生变形,也能够防止破裂板的变形。因此,能够防止破裂板的意外的损伤。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通过沿着破裂板的外周设置环状间隔部(例如内衬、台阶部),由此能够抑制紧固构件紧固时的与大气侧的环状夹压部的变形相伴的破裂板的挠曲,能够防止回转机械的反复运转引起的破裂板的意外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蒸气涡轮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大气开放机构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大气开放机构的B部放大图。
图4是将构成大气开放机构的各层的构件的俯视图按照配置顺序排列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大气放出机构的安装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大气放出机构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7是说明大气开放机构的破裂板的破裂原因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实施方式记载的结构零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等只要没有特定的记载,就不是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于此的意思,只不过是说明例。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回转机械的一例,在此说明具备大气放出机构的蒸气涡轮。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回转机械没有限定为蒸气涡轮,例如,也包括燃气轮机、压缩机等那样具备大气放出机构的其他的回转机械。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蒸气涡轮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所示的蒸气涡轮1是具有在外机室2内收纳有内机室3的结构且向位于靠机室中央的蒸气入口通路9流入的蒸气向左右分流的双流(二流方式)的蒸气涡轮。需要说明的是,蒸气涡轮1也可以是在高压涡轮或中压涡轮进行了作功后的蒸气所流动的低压涡轮。
蒸气涡轮1具有由外机室2及内机室3覆盖的转子4。转子4在外机室2之外由转子轴承支承为旋转自如,沿着其轴向O呈左右对称地设有多级的叶片列5。这些叶片列5由内机室3覆盖。内机室3形成有配置在叶片列5的半径方向外侧的多个抽气室6a、6b、6c,这些抽气室6a、6b、6c从多级的叶片列5的各列抽出规定压力的蒸气而向外部导出。转子4及内机室3由外机室2覆盖。并且,为了向内机室3内的叶片列5供给蒸气,设有蒸气供给管7和由分隔壁8形成的蒸气入口通路9。在形成外机室2的外壳的壳体10的内部空间形成有将通过了多级的叶片列5的蒸气(排气)排出的排气室11。排气室11与未图示的凝汽器连通,在正常运转时维持成真空。
在从排气室11到凝汽器的负压系统中,在产生了来自配管的蒸气泄漏、泵的不良情况等异常时,排气室11的压力有时会异常上升。因此,在壳体10设有用于在排气室11内的压力异常上升时对排气室11内的蒸气进行大气放出的大气放出机构20。大气放出机构20以将形成于壳体10的大气放出用的开口12闭塞的方式配置。例如,大气放出机构20在壳体10的上表面设置在4个部位。
在此,参照图2至图4,说明大气放出机构20的详细的结构。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大气开放机构的结构例的剖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大气开放机构的A部放大图,图4是将构成大气开放机构的各层的构件的俯视图按配置顺序排列的图。
如图2及图3所示,大气放出机构20成为将多个构件层叠而成的层结构,配置在以形成大气放出用的开口12的方式设于壳体10的底座13上。大气放出机构20的各层也可以从排气室11侧朝向大气侧依次由垫圈21、格栅板22、垫圈23、破裂板(安全盘)24及内衬25、垫圈26、压板27、罩盖28构成。而且,大气放出机构20的各层利用作为紧固构件的螺栓29而相互紧固,且固定于壳体10。
在此,使用图4,具体地说明大气放出机构20的各层。
底座13从壳体10向大气侧突出,该突出部的上表面成为圆环状的平坦面。大气放出机构20载置在底座13的突出部的上表面(圆环状的平坦面)上。而且,在底座13上设有沿着开口12的外周排列的多个螺栓孔13a。在螺栓孔13a螺接有螺栓29(参照图2及3)。需要说明的是,底座13也可以具有以跨越开口12的方式设置的肋13b。
垫圈21形成为圆环状,用于夹装在底座13与格栅板22之间来提高密封性。作为垫圈21,优选使用片状垫圈,可以使用例如软质垫圈、金属垫圈或半金属垫圈等。在该垫圈21上,也对应于底座13的螺栓孔13a而设有多个螺栓孔21a。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为不设置该垫圈21的结构。
格栅板22具有:构成第一夹压部的环状夹压部22a;在环状夹压部22a的开口设置的格栅部22b;对应于底座13的螺栓孔13a而形成的多个螺栓孔22c。该格栅板22利用环状夹压部22a来保持破裂板24,并且在排气室11内成为真空时,利用格栅部22b防止破裂板24向排气室11侧弯曲。
垫圈23形成为圆环状,夹装在格栅板22与破裂板24及内衬25之间而提高密封性,并且用于形成设置破裂板24及内衬25的高精度的平坦面。该垫圈23也可以设为与垫圈21同样的结构,但是从进一步减小格栅板22与压板27之间的间隙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能够形成为比片状垫圈薄的液体垫圈。作为液体垫圈,可以使用例如硅系的液体垫圈。而且,液体垫圈可以仅在比多个螺栓29靠内周侧的位置设置,也可以设置在内周侧及外周侧。
破裂板24形成为圆形且具有多个狭缝部24a,当成为预先确定的破裂压力时发生破裂。例如,破裂板24可以采用由形成有狭缝部的不锈钢薄板来夹持确保密封性的氟树脂制片的结构。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适用于低压蒸气涡轮1时,也可以使用例如在比大气压稍高的压力下破裂的破裂板24。该破裂板24的排气室11侧的外周缘经由垫圈23而与上述格栅板22的环状夹压部22a接触,大气侧的外周缘经由垫圈26而与后述的压板27的外周缘接触。并且,破裂板24利用螺栓29而夹持在格栅板22及压板27之间,且固定于壳体10。
螺栓29用的螺栓孔未形成于破裂板24自身,螺栓29避开破裂板24而排列在破裂板24的外周侧。排列有螺栓29的区域(紧固构件配置区域)30是破裂板24与如下说明的内衬25之间的环状区域。即,在紧固构件配置区域30未设置破裂板24及内衬25,成为螺栓29通过的空间。而且,与破裂板24及内衬25不同的层的构件的螺栓孔(13a、21a、22c、26a、27c、28c)均对应于紧固构件配置区域30而设置,通过紧固构件配置区域30的螺栓29与这些螺栓孔螺接。
内衬25构成环状间隔部,以包围破裂板24的外周的方式配置在紧固构件配置区域30的外周侧。而且,内衬25具有与破裂板24对应的厚度。具体而言,内衬25也可以形成为与破裂板24大致相同的厚度、或者为了使螺栓29向破裂板24侧的紧固力容易传递而形成为比破裂板24稍薄的厚度。
此外,内衬25也可以使用与破裂板24大致相同的弹性常数或比破裂板24的弹性常数高的弹性常数的材料,优选使用金属材料。例如,在破裂板24的主要材料为SUS316时,内衬25可以使用SS400。这样,内衬25具有与破裂板24大致相同的弹性常数、或比破裂板24高的弹性常数,由此利用内衬25能够可靠地将压板27的外周缘向壳体11侧保持,能够防止压板27的变形。
垫圈26形成为圆环状,夹装在破裂板24与压板27之间,用于改善两者间的密封性。该垫圈26具有与垫圈21大致相同的结构,在与其他的层的构件的螺栓孔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多个螺栓孔26a。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不设置该垫圈26的结构。
压板27具有:构成第二夹压部的环状夹压部27a;将环状夹压部的大气侧面闭塞的盖部27b;形成在与其他的层的构件的螺栓孔对应的位置上的多个螺栓孔27c。该压板27构成为利用环状夹压部27a及盖部27b,在面对破裂板24的一侧形成空间27d(参照图3),当排气室11内的压力成为预先确定的压力时(例如压力异常上升时),破裂板24向该空间27d内鼓出,由此破裂板24破裂。需要说明的是,盖部27b出于防止因来自外部的落下物等而破裂板24损伤的目的而设置,但也可以是不设置该盖部27b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形成为不设置压板27自身的结构,这种情况下,后述的罩盖28的凸缘部28a构成第二夹压部。罩盖28具有:凸缘部28a;以跨越凸缘部28a的开口的方式设置的框架28b;设于凸缘部28a且形成在与其他的层的构件的螺栓孔对应的位置上的多个螺栓孔28c。
如图2及图3所示,作为紧固构件的螺栓29通过罩盖28、压板27、垫圈26、格栅板22及垫圈21的各螺栓孔而与底座13的螺栓孔13a螺合。利用该螺栓29的紧固力,将上述各结构要素固定于壳体10侧,并在格栅板22及压板27之间夹持破裂板24及内衬25,它们固定于壳体10侧。
此时,利用螺栓29的紧固力从压板27向壳体10侧施加的力在螺栓29的内侧由破裂板24大致均匀地接受,而且在螺栓29的外侧由内衬25大致均匀地接受。因此,能够防止在紧固时压板27发生变形,也能够防止破裂板24的变形。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大气放出机构20中,能够防止破裂板24的意外的损伤。
接着,使用图5,说明大气放出机构20的安装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大气放出机构的安装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预先对应于破裂板24来调节内衬25的厚度(S1)。具体而言,将内衬25的厚度调节成与破裂板24大致相同的厚度、或比破裂板24稍薄的厚度。并且,在设于壳体10的底座13上配置垫圈21及格栅板22(S2),在该格栅板22上涂敷液体垫圈作为垫圈23(S3)。此外,在该液体垫圈上配置破裂板24及进行了厚度调整后的内衬25(S4)。接着,在破裂板24及内衬25上配置垫圈26及压板27(S5),在该压板27上配置罩盖28(S6)。需要说明的是,在对上述各构件进行层叠配置时,预先使各螺栓孔的位置一致。并且,使螺栓29通过螺栓孔而将各构件紧固于壳体(S7)。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紧固构件配置区域30的外侧设置具有与破裂板24对应的厚度的环状间隔部(内衬25),由此能抑制螺栓29紧固时的与压板27的变形相伴的破裂板24的挠曲,能够防止破裂板24的意外的损伤。
另外,通过采用薄的液体垫圈作为夹设在破裂板24与格栅板22之间的垫圈23,由此将破裂板24与格栅板22之间的密封性维持得较高,并抑制与蒸气涡轮的起动/停止相伴的破裂板24的反复位移,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破裂板24的意外的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内衬25作为环状间隔部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如图6所示取代内衬25而使用台阶部22d的结构。在此,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大气放出机构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在该变形例的大气放出机构20’中,格栅板22’具有作为第一夹压部的环状夹压部22a’、格栅部22b’、螺栓孔22c’、台阶部22d。台阶部22d的环状夹压部22a’中的比螺栓孔22c’靠外周侧的部位向破裂板24侧突出地形成。台阶部22d的破裂板24侧的面成为经由垫圈26而与压板27相接的平坦面。而且,台阶部22d形成为与破裂板24的厚度对应的高度。
这样,通过利用台阶部22d来构成环状间隔部,也能够抑制螺栓29紧固时的与压板27的变形相伴的破裂板24的挠曲,从而防止破裂板24的意外的损伤。而且,能够将环状间隔部(台阶部22d)与格栅板22’一体地设置,能够削减零件个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中,示出了台阶部22d形成于格栅板22’的结构,但也可以在压板27上形成台阶部。这种情况下,垫圈26可以不设置,或者使用液体垫圈作为垫圈26。
以上,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没有限定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当然也可以进行各种改良、变形。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图4及6所示的层结构的大气放出机构20、20’,但是在本发明中,大气放出机构的层结构只要是将破裂板24的外周缘从其两面侧利用2个环状夹压部并由紧固构件(例如螺栓29)进行夹压保持、且在紧固构件配置区域30的外侧设有环状间隔部(内衬25或台阶部)的结构,就没有特别限定。

Claims (4)

1.一种回转机械,其特征在于,
具备:壳体;以及大气放出机构,将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大气放出用的开口闭塞,并且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压力上升时对内部流体进行大气放出,
所述大气放出机构包括:破裂板,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压力成为预先确定的压力时破裂;2个环状夹压部,配置成从两面侧夹持所述破裂板的外周缘;多个紧固构件,排列在位于所述破裂板的外周侧的环状的紧固构件配置区域,将所述2个环状夹压部紧固而由所述2个环状夹压部夹持所述破裂板;以及环状间隔部,沿着所述破裂板的外周设置,
所述环状间隔部是与所述2个环状夹压部分体地形成的板状的内衬,所述紧固构件配置区域是所述破裂板与所述内衬之间的环状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破裂板与所述2个环状夹压部中的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侧的第一夹压部之间夹设有液体垫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转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衬的弹性常数与所述破裂板的弹性常数大致相同或比破裂板的弹性常数高。
4.一种回转机械用的大气放出机构的安装方法,是将大气放出机构向回转机械安装的方法,该大气放出机构具备:破裂板,将设置在回转机械的壳体上的开口闭塞并且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压力成为预先确定的压力时破裂;以及2个环状夹压部,从两面侧夹持所述破裂板的外周缘,所述回转机械用的大气放出机构的安装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
在所述2个环状夹压部中的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侧的第一夹压部上配置所述破裂板及内衬的步骤;
将所述2个环状夹压部中的位于大气侧的第二夹压部配置在所述破裂板及所述内衬上的步骤;以及
利用多个紧固构件将所述第一夹压部及所述第二夹压部紧固的步骤,所述多个紧固构件排列在位于所述破裂板的外周侧且作为所述破裂板和所述内衬之间的环状区域的紧固构件配置区域,
在配置所述破裂板及所述内衬的步骤中,沿着所述破裂板的外周配置所述内衬。
CN201280072610.1A 2012-04-27 2012-12-18 回转机械及回转机械的大气放出机构的安装方法 Active CN1043502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2267 2012-04-27
JP2012102267A JP5743100B2 (ja) 2012-04-27 2012-04-27 回転機械及び回転機械の大気放出機構の取付方法
PCT/JP2012/082847 WO2013161123A1 (ja) 2012-04-27 2012-12-18 回転機械及び回転機械の大気放出機構の取付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50239A CN104350239A (zh) 2015-02-11
CN104350239B true CN104350239B (zh) 2016-04-20

Family

ID=49477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2610.1A Active CN104350239B (zh) 2012-04-27 2012-12-18 回转机械及回转机械的大气放出机构的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291100B2 (zh)
JP (1) JP5743100B2 (zh)
KR (1) KR101570312B1 (zh)
CN (1) CN104350239B (zh)
DE (1) DE112012006272B4 (zh)
IN (1) IN2014MN02098A (zh)
WO (1) WO20131611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37684B2 (ja) * 2012-07-02 2016-12-07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蒸気タービン設備
EP3444511B1 (de) * 2017-08-17 2020-02-12 Schunk Kohlenstofftechnik GmbH Drucksicher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07913A (en) * 1978-01-23 1980-06-17 Fike Metal Products Corporation Low burst pressure corrosion resistant rupture disc assembly
US4232513A (en) * 1977-10-19 1980-11-11 Rolls-Royce Limited Pressure relief panel for aircraft powerplant
EP0083473A1 (en) * 1981-12-21 1983-07-13 ELECTROFABRICATION & ENGINEERING COMPANY LIMITED Safety pressure relief device for pressure vessels
US4479587A (en) * 1983-09-06 1984-10-30 Bs&B Safety Systems, Inc. Two-way rupturable pressure relief apparatus
US5222862A (en) * 1992-07-31 1993-06-29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Turbine generator pressure relief diaphragm
CN101960101A (zh) * 2008-02-27 2011-01-26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排气室的连结结构、涡轮的支撑结构以及燃气轮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81771A (ja) 1985-10-04 1987-04-1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シリコン・ダイアフラムの製造方法
JP2882801B2 (ja) 1988-11-02 1999-04-1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大型節炭器管の振れ止め構造
JPH02126001U (zh) * 1989-03-27 1990-10-17
US5327923A (en) * 1993-02-12 1994-07-12 Eischen Louis P Valve for installation on a pressurized fluid flow line
JPH08226308A (ja) * 1995-02-20 1996-09-03 Babcock Hitachi Kk ボイラ火炉の保護装置
JPH1144371A (ja) * 1997-07-29 1999-02-16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セラミックス製破裂板
US6609878B1 (en) 1999-08-11 2003-08-26 Hitachi, Ltd. Method of disassembling turbine equipment and the turbine equipment
US6948515B2 (en) * 2000-07-07 2005-09-27 Zook Enterprises, Llc Carbon rupture disk assembly
US6591854B1 (en) * 2000-12-14 2003-07-15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mpany, Llc Superconductive magnet burst disk assembly
JP2007205772A (ja) * 2006-01-31 2007-08-1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擬似爆風衝撃装置
JP2010004656A (ja) 2008-06-20 2010-01-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放圧板とそれを用いた放圧装置および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JP2010121697A (ja) * 2008-11-19 2010-06-03 Uchiyama Manufacturing Corp 三部材接合部のガスケット構造
JP5548478B2 (ja) 2009-03-31 2014-07-16 株式会社クボタ 火花点火式エンジン
JP5548551B2 (ja) * 2009-03-31 2014-07-16 株式会社クボタ 火花点火式エンジン
JP2011246871A (ja) * 2010-05-21 2011-12-08 Sekisui Jushi Co Ltd 道路用表示板の取付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32513A (en) * 1977-10-19 1980-11-11 Rolls-Royce Limited Pressure relief panel for aircraft powerplant
US4207913A (en) * 1978-01-23 1980-06-17 Fike Metal Products Corporation Low burst pressure corrosion resistant rupture disc assembly
EP0083473A1 (en) * 1981-12-21 1983-07-13 ELECTROFABRICATION & ENGINEERING COMPANY LIMITED Safety pressure relief device for pressure vessels
US4479587A (en) * 1983-09-06 1984-10-30 Bs&B Safety Systems, Inc. Two-way rupturable pressure relief apparatus
US5222862A (en) * 1992-07-31 1993-06-29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Turbine generator pressure relief diaphragm
CN101960101A (zh) * 2008-02-27 2011-01-26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排气室的连结结构、涡轮的支撑结构以及燃气轮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50239A (zh) 2015-02-11
KR101570312B1 (ko) 2015-11-18
DE112012006272T5 (de) 2015-02-05
KR20140138317A (ko) 2014-12-03
JP5743100B2 (ja) 2015-07-01
WO2013161123A1 (ja) 2013-10-31
US9291100B2 (en) 2016-03-22
DE112012006272B4 (de) 2016-03-24
US20130287549A1 (en) 2013-10-31
IN2014MN02098A (zh) 2015-09-04
JP2013231359A (ja) 2013-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92930B2 (ja) 両吸込渦巻ポンプの耐圧試験装置
CN100545404C (zh) 整体式过压防爆挡板结构
US8118551B2 (en) Casing and fluid machine
US20080031732A1 (en) Closure device for a turbomachine casing
CN103314197B (zh) 调节瓣安排
EP2039967B1 (en) Shaft sealing device
CN104350239B (zh) 回转机械及回转机械的大气放出机构的安装方法
JP2013525686A (ja) 排気ガス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US8684670B2 (en) Sealing mechanism with bellows and steam turbine provided with the sealing mechanism
CN104863908A (zh) 储罐
JP5441002B2 (ja) 遠心圧縮機用の軸シール固定構造
CN100427767C (zh) 用于泵的减压布置
JP2005171985A (ja) フラップを有するオイルフィルタガスケット
US10539151B2 (en) Centrifugal compressor casing and centrifugal compressor
US20190376417A1 (en) Fluid device
JP2013231359A5 (zh)
US11022126B2 (en) Rotary machine
JP2013057282A (ja) バイメタルシール部品及びバイメタルシール部品を用いたタービンのシール構造
US20030146143A1 (en) High strength, spin-on filter
CN103083988A (zh) 过滤器装置的过滤器部件和过滤器装置
JP5448936B2 (ja) タービン用負圧貯油容器
EP3410578B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production method
JP5758227B2 (ja) ドレントラップ
US20030146142A1 (en) High strength, spin-on filter
JP2002349208A (ja) タービン高圧車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Pow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