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8400B - 一种马达驱动电路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马达驱动电路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48400B
CN104348400B CN201310330246.0A CN201310330246A CN104348400B CN 104348400 B CN104348400 B CN 104348400B CN 201310330246 A CN201310330246 A CN 201310330246A CN 104348400 B CN104348400 B CN 1043484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apacity
switching device
branch road
motor
switch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302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48400A (zh
Inventor
钟光华
朱雄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3024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484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48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8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484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84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9/00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motors, appropriate for both AC and DC m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205/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trol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 loops
    • H02P2205/03Power loop, i.e. comparison of the motor power with a power re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Direct Current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达驱动电路及移动终端,属于电学领域。所述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器件,第一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PWM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的输入端与马达的一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的输出端接地,马达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电路还包括充放电控制模块和第一电容;第一电容的一端通过第一支路与马达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通过第二支路与马达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充放电控制模块用于当PWM控制器输出第一电平时,控制第一支路导通并控制第二支路断开,以使第一电容充电,当PWM控制器输出第二电平时,控制第二支路导通并控制第一支路断开,以使第一电容放电。本发明电路效率获得了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马达驱动电路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马达驱动电路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的发展,马达在手机终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从原来单一的用于来电振动,到现在的用于触感反馈,与此同时,马达的工作时间也越来越长,因此,马达驱动电路的效率设计十分重要。
现有的马达驱动电路包括场效应管和二极管。其中,场效应管的栅极与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相连,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的漏极分别与二极管的正极和马达的一端相连,马达的另一端和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电源相连。当PWM控制器输出高电平时,场效应管导通,马达加速;当PWM控制器输出低电平时,场效应管截止,马达减速。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马达减速的过程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而该感应电动势通过二极管泄放,直接和马达构成回路,电能全部以热的形式耗散掉,降低了马达驱动电路的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马达驱动电路的效率不高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达驱动电路及移动终端。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达驱动电路,所述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器件,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输入端与马达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输出端接地,所述马达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
所述电路还包括充放电控制模块和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通过第一支路与所述马达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通过第二支路与所述马达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输出第一电平时,控制所述第一支路导通并控制所述第二支路断开,以使所述第一电容充电,当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输出第二电平时,控制所述第二支路导通并控制所述第一支路断开,以使所述第一电容放电,所述第一电平和所述第二电平中的一个为低电平,所述第一电平和所述第二电平中的另一个为高电平。
可选地,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支路中的第二开关器件和设于所述第一支路中的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马达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马达的另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支路中的第二开关器件和设于所述第一支路中的第三开关器件,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马达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输入端和第三开关器件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马达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开关器件为场效应管、三极管、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或门极可关断晶闸管。
具体地,所述第二开关器件为场效应管、三极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或门极可关断晶闸管。
可选地,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输入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还包括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输入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接所述电源,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可选地,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马达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终端包括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马达、以及马达驱动电路,所述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器件,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输入端与所述马达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输出端接地,所述马达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
所述电路还包括充放电控制模块和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通过第一支路与所述马达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通过第二支路与所述马达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输出第一电平时,控制所述第一支路导通并控制所述第二支路断开,以使所述第一电容充电,当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输出第二电平时,控制所述第二支路导通并控制所述第一支路断开,以使所述第一电容放电,所述第一电平和所述第二电平中的一个为低电平,所述第一电平和所述第二电平中的另一个为高电平。
可选地,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支路中的第二开关器件和设于所述第一支路中的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马达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马达的另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支路中的第二开关器件和设于所述第一支路中的第三开关器件,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马达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输入端和第三开关器件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马达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开关器件为场效应管、三极管、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或门极可关断晶闸管。
具体地,所述第二开关器件为场效应管、三极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或门极可关断晶闸管。
可选地,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输入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还包括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输入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接所述电源,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可选地,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马达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采用PWM控制器发送脉冲信号控制第一开关器件的周期性通断,使电源周期性供电,并通过充放电控制模块使第一电容在电源不供电时,储存马达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能量,并在电源供电时,释放储存的电能驱动马达,使马达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能量得到充分的利用,与现有电路中电容存储的能量被泄放相比,电路效率(马达的平均功率与电源的平均功率的比值)获得了提高,可以达到90%以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马达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马达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马达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达驱动电路,参见图1,该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器件Q1、充放电控制模块1、以及第一电容C1。
其中,第一开关器件Q1的控制端与PWM控制器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Q1的输入端与马达M的一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Q1的输出端接地,马达M的另一端与电源3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通过第一支路21与马达M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通过第二支路22与马达M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充放电控制模块1,用于当PWM控制器2输出第一电平时,控制第一支路21导通并控制第二支路22断开,以使第一电容C1充电;当PWM控制器2输出第二电平时,控制第二支路22导通并控制第一支路21断开,以使第一电容C1放电。第一电平和第二电平中的一个为低电平,另一个为高电平。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的第一开关器件Q1是以场效应管为例进行绘制的,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其还可以是三极管、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或GTO(Gate Turn Off thyristor,门极可关断晶闸管)。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PWM控制器发送脉冲信号控制第一开关器件的周期性通断,使电源周期性供电,并通过充放电控制模块使第一电容在电源不供电时,储存马达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能量,并在电源供电时,释放储存的电能驱动马达,使马达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能量得到充分的利用,与现有电路中电容存储的能量被泄放相比,电路效率(马达的平均功率与电源的平均功率的比值)获得了提高,可以达到90%以上。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达驱动电路,参见图2,该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器件Q1、充放电控制模块1、以及第一电容C1。
其中,第一开关器件Q1的控制端与PWM控制器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Q1的输入端与马达M的一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Q1的输出端接地,马达M的另一端与电源3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通过第一支路21与马达M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通过第二支路22与马达M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充放电控制模块1,用于当PWM控制器2输出第一电平时,控制第一支路21导通并控制第二支路22断开,以使第一电容C1充电;当PWM控制器2输出第二电平时,控制第二支路22导通并控制第一支路21断开,以使第一电容C1放电。第一电平和第二电平中的一个为低电平,另一个为高电平。
容易知道,PWM控制器2可以为可输出PWM信号的移动终端处理器,此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参见图2,充放电控制模块1可以包括设于第二支路22中的第二开关器件Q2和设于第一支路21中的第一二极管D1,第二开关器件Q2的控制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与马达M的一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Q2的输入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Q2的输出端与马达M的另一端连接。
具体地,第一开关器件Q1可以为N型晶体管,第二开关器件Q2可以为P型晶体管。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开关器件Q1为N型晶体管时,第一电平为低电平,第二电平为高电平。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器件Q1和第二开关器件Q2为场效应管,该场效应管可以为结型场效应管、耗尽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增强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中的任一种,本发明对此并不限制。当第一开关器件Q1或第二开关器件Q2为场效应管时,具有较小的驱动损耗。
具体地,当第一开关器件Q1为场效应管时,第一开关器件Q1的栅极(控制端)与PWM控制器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Q1的漏极(输入端)与马达M的一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Q1的源极(输出端)接地。
具体地,当第二开关器件Q2为场效应管时,第二开关器件Q2的栅极(控制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马达M的一端、以及第一开关器件Q1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Q2的源极(输入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和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Q2的漏极(输出端)分别与马达M的一端和电源3连接。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器件Q1或第二开关器件Q2还可以为三极管、IGBT和GTO中的任一种,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当第一开关器件Q1或第二开关器件Q2为三极管时,具有较小的导通压降,反应灵敏。当第一开关器件Q1或第二开关器件Q2为IGBT时,可以具有较小的驱动损耗和较小的导通压降,反应灵敏。当第一开关器件Q1或第二开关器件Q2为GTO时,可以适用于高电压和大电流,不易损坏。
具体地,当第一开关器件Q1为三极管时,第一开关器件Q1的基极(控制端)与PWM控制器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Q1的集电极(输入端)与马达M的一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Q1的发射极(输出端)接地。
当第一开关器件Q1为IGBT时,第一开关器件Q1的栅极(控制端)与PWM控制器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Q1的集电极(输入端)与马达M的一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Q1的发射极(输出端)接地。
当第一开关器件Q1为GTO时,第一开关器件Q1的门极(控制端)与PWM控制器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Q1的阳极(输入端)与马达M的一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Q1的阴极(输出端)接地。
具体地,当第二开关器件Q2为三极管时,第二开关器件Q2的基极(控制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马达M的一端、以及第一开关器件Q1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Q2的发射极(输入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和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Q2的集电极(输出端)分别与马达M的一端和电源3连接。
当第二开关器件Q2为IGBT时,第二开关器件Q2的栅极(控制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马达M的一端、以及第一开关器件Q1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Q2的发射极(输入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和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Q2的集电极(输出端)分别与马达M的一端和电源3连接。
当第二开关器件Q2为GTO时,第二开关器件Q2的门极(控制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马达M的一端、以及第一开关器件Q1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Q2的阳极(输入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和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Q2的阴极(输出端)分别与马达M的一端和电源3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充放电控制模块1还可以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二开关器件Q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二开关器件Q2的输入端连接,用于避免第二开关器件Q2被反向击穿。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三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第一开关器件Q1的输出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与第一开关器件Q1的输入端连接,用于避免第一开关器件Q1被反向击穿。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二电容C2,第二电容C2的一端接电源3,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用于消除电源3和马达驱动电路之间的相互干扰。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三电容C3,第三电容C3的一端分别与马达M的一端和第一开关器件Q1的输入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用于防止PWM控制器转换信号时产生的高频信号对电路的干扰。
下面参见图2,以充放电控制模块1包括第二开关器件Q2和第一二极管D1为例,简单介绍一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马达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
当PWM控制器2输出高电平信号时,第一开关器件Q1导通,电源3、马达M、地三者之间形成通路,电源3驱动马达M。同时,第二开关器件Q2导通(即第二支路22导通),第一二极管D1反向截止(即第一支路21断开),第一电容C1依次通过第二开关器件Q2、马达M、第一开关器件Q1放电,即第一电容C1向马达M释放存储的能量。
当PWM控制器2输出低电平信号时,第一开关器件Q1截止,电源3、马达M、地三者之间没有形成通路,电源3不能驱动马达M。根据楞次定律,马达M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该感应电动势使得第一二极管D1正向导通(即第一支路21导通)、第二开关器件Q2截止(即第二支路22断开),马达M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通过第一二极管D1为第一电容C1充电,即第一电容C1存储马达M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能量。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PWM控制器发送脉冲信号控制第一开关器件的周期性通断,使电源周期性供电,并通过充放电控制模块使第一电容在电源不供电时,储存马达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能量,并在电源供电时,释放储存的电能驱动马达,使马达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能量得到充分的利用,与现有电路中电容存储的能量被泄放相比,电路效率(马达的平均功率与电源的平均功率的比值)获得了提高,可以达到90%以上。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达驱动电路,参见图3,该电路与实施例二提供的电路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充放电控制模块1包括设于第二支路22中的第二开关器件Q2和设于第一支路21中的第三开关器件Q3,第三开关器件Q3的控制端与PWM控制器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Q2的控制端和第三开关器件Q3的输入端分别与马达M的一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Q2的输入端和第三开关器件Q3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Q2的输出端与马达M的另一端连接。
具体地,第二开关器件Q2可以与实施例二中的第二开关器件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具体地,第三开关器件Q3可以为P型晶体管。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开关器件Q3为场效应管,该场效应管可以为结型场效应管、耗尽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增强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中的任一种,本发明对此并不限制。当第三开关器件Q3为场效应管时,具有较小的驱动损耗。
具体地,当第三开关器件Q3为场效应管时,第三开关器件Q3的栅极(控制端)与PWM控制器2的输出端连接,第三开关器件Q3的源极(输入端)分别与第二开关器件Q2的控制端、马达M的一端、以及第一开关器件Q1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开关器件Q3的漏极(输出端)分别与第二开关器件Q1的输入端和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开关器件Q3还可以为三极管、IGBT或GTO,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当第三开关器件Q3为三极管时,具有较小的导通压降,反应灵敏。当第三开关器件Q3为IGBT时,可以具有较小的驱动损耗和较小的导通压降,反应灵敏。当第三开关器件Q3为GTO时,可以适用于高电压和大电流,不易损坏。
具体地,当第三开关器件Q3为三极管时,第三开关器件Q3的基极(控制端)与PWM控制器2的输出端连接,第三开关器件Q3的发射极(输入端)分别与第二开关器件Q2的控制端、马达M的一端、以及第一开关器件Q1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开关器件Q3的集电极(输出端)分别与第二开关器件Q1的输入端和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
当第三开关器件Q3为IGBT时,第三开关器件Q3的栅极(控制端)与PWM控制器2的输出端连接,第三开关器件Q3的发射极(输入端)分别与第二开关器件Q2的控制端、马达M的一端、以及第一开关器件Q1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开关器件Q3的集电极(输出端)分别与第二开关器件Q1的输入端和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
当第三开关器件Q3为GTO时,第三开关器件Q3的门极(控制端)与PWM控制器2的输出端连接,第三开关器件Q3的阳极(输入端)分别与第二开关器件Q2的控制端、马达M的一端、以及第一开关器件Q1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开关器件Q3的阴极(输出端)与第二开关器件Q1的输入端和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三开关器件Q3为GTO时,输入第三开关器件Q3门极(控制端)的PWM信号的电平与输入第一开关器件Q1控制端的PWM信号的电平相反,即输入第一开关器件Q1控制端的PWM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输入第三开关器件Q3门极(控制端)的PWM信号为低电平信号;输入第一开关器件Q1控制端的PWM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输入第三开关器件Q3门极(控制端)的PWM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在具体实现中,可以通过在第三开关器件Q3和PWM控制器2之间串联反相器实现。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充放电控制模块1还可以包括第四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与第三开关器件Q3的输出端连接,第四二极管的负极D4与第三开关器件Q3的输入端连接,用于避免第三开关器件Q3被反向击穿。
下面参见图3简单介绍一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马达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
当PWM控制器2输出高电平信号时,第一开关器件Q1导通,电源3、马达M、地三者之间形成通路,电源3驱动马达M。同时,第二开关器件Q2导通(即第二支路22导通),第三开关器件Q3截止(即第一支路21断开),第一电容C1依次通过第二开关器件Q2、马达M、第一开关器件Q1放电,即第一电容C1向马达M释放存储的能量。
当PWM控制器2输出低电平信号时,第一开关器件Q1截止,电源3、马达M、地三者之间没有形成通路,电源3不能驱动马达M。根据楞次定律,马达M会产生感应电动势,由于第三开关器件Q3导通(即第一支路21导通)、第二开关器件Q2截止(即第二支路22断开),马达M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通过第三开关器件Q3为第一电容C1充电,即第一电容C1存储马达M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能量。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PWM控制器发送脉冲信号控制第一开关器件的周期性通断,使电源周期性供电,并通过充放电控制模块使第一电容在电源不供电时,储存马达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能量,并在电源供电时,释放储存的电能驱动马达,使马达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能量得到充分的利用,与现有电路中电容存储的能量被泄放相比,电路效率(马达的平均功率与电源的平均功率的比值)获得了提高,可以达到90%以上。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参见图4,该移动终端包括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2、马达M、以及马达驱动电路40。该电路40可以为如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提供的马达驱动电路。
如上所述,该电路40包括第一开关器件Q1、充放电控制模块1、以及第一电容C1。
其中,第一开关器件Q1的控制端与PWM控制器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Q1的输入端与马达M的一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Q1的输出端接地,马达M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通过第一支路21与马达M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通过第二支路22与马达M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充放电控制模块1,用于当PWM控制器2输出第一电平时,控制第一支路21导通并控制第二支路22断开,以使第一电容C1充电;当PWM控制器2输出第二电平时,控制第二支路22导通并控制第一支路21断开,以使第一电容C1放电。第一电平和第二电平中的一个为低电平,另一个为高电平。
具体地,PWM控制器2为处理器。
容易知道,该终端还包括给各个部件或电路(如电路40)供电的电源3。
具体地,电源3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直流或交流电源、再充电系统、电源故障检测电路、电源转换器或者逆变器、电源状态指示器等任意组件。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终端还可以包括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RF电路与处理器连接。RF电路可用于通信,当RF电路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信号后,RF电路会将该信号发送给处理器,如短信息、通话请求等。处理器接收到该信号后,会产生PWM信号,以控制马达动作,提醒用户终端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信号,需要用户查看短消息或接收通话请求。
具体地,RF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调谐器、一个或多个振荡器、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身份模块)卡、收发信机、耦合器、LNA(Low Noise Amplifier,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终端还可以包括触敏表面,触敏表面与处理器连接。触敏表面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发送给处理器。当处理器接收到触点坐标后,会产生PWM信号,以控制马达动作,提醒用户终端接收到用户的触屏动作。
容易知道,该终端也可以包括除触敏表面以外的输入单元,如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输入单元与处理器连接。当用户使用输入单元输入信号后,输入单元会将输入信号发送给处理器。处理器接收到输入信号后,会产生PWM信号,以控制马达动作,提醒用户终端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输入信号。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终端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器与处理器连接,存储器中存储有输入处理器的信号与处理器输出的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该输入处理器的信号可以为RF电路接收的下行信号或输入单元输入的输入信号,该处理器输出的信号为PWM信号,该对应关系是输入处理器的信号的强度或者时间与处理器输出的信号的占空比之间的关系。处理器可根据输入处理器的不同信号,输出不同的信号,以控制马达动作的时间或者强度。
具体地,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进一步地,该终端还可以包括传感器,传感器与处理器连接。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预定值。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数值发送给处理器后,当传感器检测到的数值达到该预定值时,处理器会产生PWM信号,以控制马达动作,提醒用户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达到预定值。
可选地,传感器可以为光传感器或运动传感器。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PWM控制器发送脉冲信号控制第一开关器件的周期性通断,使电源周期性供电,并通过充放电控制模块使第一电容在电源不供电时,储存马达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能量,并在电源供电时,释放储存的电能驱动马达,使马达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能量得到充分的利用,与现有电路中电容存储的能量被泄放相比,电路效率(马达的平均功率与电源的平均功率的比值)获得了提高,可以达到90%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马达驱动电路在驱动马达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电路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马达驱动电路,所述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器件,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输入端与马达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输出端接地,所述马达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还包括充放电控制模块和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通过第一支路与所述马达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通过第二支路与所述马达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输出第一电平时,控制所述第一支路导通并控制所述第二支路断开,以使所述第一电容充电,当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输出第二电平时,控制所述第二支路导通并控制所述第一支路断开,以使所述第一电容放电,所述第一电平和所述第二电平中的一个为低电平,所述第一电平和所述第二电平中的另一个为高电平;
其中,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支路中的第二开关器件和设于所述第一支路中的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马达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马达的另一端连接;
或者,
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支路中的第二开关器件和设于所述第一支路中的第三开关器件,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马达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输入端和第三开关器件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马达的另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支路中的第二开关器件和设于所述第一支路中的第三开关器件时,所述第三开关器件为场效应管、三极管、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或门极可关断晶闸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为场效应管、三极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或门极可关断晶闸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输入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支路中的第二开关器件和设于所述第一支路中的第三开关器件时,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还包括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输入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接所述电源,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马达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8.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终端包括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马达、以及马达驱动电路,所述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器件,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输入端与所述马达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输出端接地,所述马达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还包括充放电控制模块和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通过第一支路与所述马达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通过第二支路与所述马达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输出第一电平时,控制所述第一支路导通并控制所述第二支路断开,以使所述第一电容充电,当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输出第二电平时,控制所述第二支路导通并控制所述第一支路断开,以使所述第一电容放电,所述第一电平和所述第二电平中的一个为低电平,所述第一电平和所述第二电平中的另一个为高电平;
其中,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支路中的第二开关器件和设于所述第一支路中的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马达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马达的另一端连接;
或者,
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支路中的第二开关器件和设于所述第一支路中的第三开关器件,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马达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输入端和第三开关器件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马达的另一端源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支路中的第二开关器件和设于所述第一支路中的第三开关器件时,所述第三开关器件为场效应管、三极管、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或门极可关断晶闸管。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为场效应管、三极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或门极可关断晶闸管。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输入端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支路中的第二开关器件和设于所述第一支路中的第三开关器件时,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还包括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输入端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接所述电源,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14.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马达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CN201310330246.0A 2013-07-31 2013-07-31 一种马达驱动电路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43484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30246.0A CN104348400B (zh) 2013-07-31 2013-07-31 一种马达驱动电路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30246.0A CN104348400B (zh) 2013-07-31 2013-07-31 一种马达驱动电路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8400A CN104348400A (zh) 2015-02-11
CN104348400B true CN104348400B (zh) 2016-12-07

Family

ID=52503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30246.0A Active CN104348400B (zh) 2013-07-31 2013-07-31 一种马达驱动电路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4840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55960A (zh) * 2018-05-02 2020-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摄像头防护电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0792B (zh) * 2018-03-23 2020-09-08 辅易航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发送电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22045A1 (de) * 1994-07-12 1996-01-18 Hans Hermann Rottmerhusen Elektronik für Stromwendermotoren
CN102386823A (zh) * 2011-10-19 2012-03-21 格力电器(中山)小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调速器
CN102801407A (zh) * 2011-05-26 2012-11-28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栅极驱动电路
CN203071855U (zh) * 2013-02-04 2013-07-17 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马达控制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22045A1 (de) * 1994-07-12 1996-01-18 Hans Hermann Rottmerhusen Elektronik für Stromwendermotoren
CN102801407A (zh) * 2011-05-26 2012-11-28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栅极驱动电路
CN102386823A (zh) * 2011-10-19 2012-03-21 格力电器(中山)小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调速器
CN203071855U (zh) * 2013-02-04 2013-07-17 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马达控制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55960A (zh) * 2018-05-02 2020-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摄像头防护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8400A (zh) 2015-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7304B (zh) 一种三极管的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CN203368132U (zh) 电源切换电路及双电源供电装置
CN202059318U (zh) 隔离的桥式高频mosfet驱动电路
CN203537358U (zh) 一种一键开关机电路
CN106203583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2780199A (zh) 一种过流保护电路及灯具
CN202586329U (zh) 自放电电路
CN104348400B (zh) 一种马达驱动电路及移动终端
CN201563242U (zh) 移动通信终端充电装置的识别装置
CN104079158A (zh) 一种超低静态功耗的电源启控电路
CN106100433B (zh) 一种适用于多种调制模式的脉冲供电电路
CN204967314U (zh) 外部装置侦测电路与电子装置
CN105322625B (zh) 供电电路和电动车
CN105207331A (zh) 一种移动终端充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08565989A (zh)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能量传输系统及方法
CN207518351U (zh) 一种智能移动逆变器
CN104600690A (zh) 一种led灯具及其输入极性自动转换电路
CN111147109B (zh) 具有散射通信和电压监视功能的无线携能通信系统
CN209787072U (zh) 一种外接开关自锁后直流上电保护控制器
CN205666809U (zh) Igbt驱动保护电路
CN104779815A (zh) 一种可替换IGBT模块的SiC MOSFET智能功率集成模块
CN214412285U (zh) 一种保护电路、储能设备和电子设备
CN104577962A (zh) 供电保护系统
CN105099196A (zh) 一种电源变换器
CN209016741U (zh) 一种无线充电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30

Address after: Metro Songshan Lak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Road 523808 No. 2 South Factory (1) project B2 -5 production workshop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Bantian HUAWEI base B District, building 2, building No.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evi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