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8354A - 电力转换系统和控制电力转换系统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力转换系统和控制电力转换系统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48354A
CN104348354A CN201410379793.2A CN201410379793A CN104348354A CN 104348354 A CN104348354 A CN 104348354A CN 201410379793 A CN201410379793 A CN 201410379793A CN 104348354 A CN104348354 A CN 1043483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converter circuit
switching device
device shifter
buffer conden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797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谷川贵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348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83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02M1/34Snubbe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02M3/158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with a plurality of power processing stages connected in paralle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285Single converters with a plurality of output stages connected in paralle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02M1/34Snubber circuits
    • H02M1/346Passive non-dissipative snubb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力转换系统和控制电力转换系统的方法。根据本公开的电力转换系统包括: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41),包括第一切换装置(211,221;251);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2;142),与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并联连接并且包括第二切换装置(212,222;252);以及缓冲电容器(500),与第一切换装置和第二切换装置中的每个并联连接。该电力转换系统被配置成使得驱动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的频率高于驱动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的频率,并且包括第一切换装置和缓冲电容器的闭合电路的等效串联电感小于包括第二切换装置和缓冲电容器的闭合电路的等效串联电感。

Description

电力转换系统和控制电力转换系统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包括切换直流-直流(DC-DC)转换器电路的电力转换系统和控制电力转换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增加直流-直流转换器的容量(或输出)和减小直流-直流转换器的尺寸,例如,可以并联连接两个或更多个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并且可以执行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的两个或更多个相的并行驱动(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布No.2002-233151(JP 2002-233151 A))。
在该情况下,用于抑制浪涌的缓冲电容器等常常位于并联连接的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中的每个中,以便抑制当切换装置断开时在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中包括的切换装置的两端之间生成的浪涌电压(参见例如JP 2002-233151 A)。
如果为并联连接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中的每个提供缓冲电容器,则元件数目增加,并且直流-直流转换器的尺寸增加。因此,可以提出,两个或更多个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共享公共的缓冲电容器。
然而,在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共享缓冲电容器的情况下,不能针对每个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使缓冲电容器的电容、位置等最优化;因此,由浪涌电压引起的切换损耗可能增加,并且效率可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并联连接的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的两个或更多个相的电力转换系统,当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共享缓冲电容器时,该系统能够以提高的效率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电力转换系统包括: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包括第一切换装置;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与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并联连接并且包括第二切换装置;以及缓冲电容器,与第一切换装置和第二切换装置中的每个并联连接。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以及缓冲电容器被配置成使得驱动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的频率高于驱动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的频率,并且包括第一切换装置和缓冲电容器的闭合电路的等效串联电感小于包括第二切换装置和缓冲电容器的闭合电路的等效串联电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的电力转换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控制器,其执行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和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的驱动控制。控制器可以被配置成,当驱动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和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中的至少之一时,优先驱动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的电力转换系统可以安装在移动体上,并且可以向驱动移动体的装置供给电力。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的电力转换系统中,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和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可以被设置成使得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具有高于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的冷却效率。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的电力转换系统中,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可以位于电力转换系统的端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控制电力转换系统的方法是控制如下电力转换系统的方法,该电力转换系统包括: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包括第一切换装置;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与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并联连接并且包括第二切换装置;以及缓冲电容器,与第一切换装置和第二切换装置中的每个并联连接。根据该方法,当驱动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和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中的至少之一时,优先驱动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和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中的、包括作为其一部分的具有较小等效串联电感的闭合电路的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闭合电路选自包括第一切换装置和缓冲电容器的闭合电路以及包括第二切换装置和缓冲电容器的闭合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电力转换系统包括: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包括第一切换装置;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与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并联连接并且包括第二切换装置;以及缓冲电容器,与第一切换装置和第二切换装置中的每个并联连接。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以及缓冲电容器被配置成使得包括第一切换装置和缓冲电容器的闭合电路的等效串联电感基本上等于包括第二切换装置和缓冲电容器的闭合电路的等效串联电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方面,可以提供具有并联连接的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的两个或更多个相的电力转换系统,当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共享缓冲电容器时,该系统能够以提高的效率操作;并且还提供了控制电力转换系统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下文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的电路图;
图2A和2B是均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直流-直流转换器中包括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对应于一个相)的配置的电路图;
图3A、3B和3C是用于说明在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中包括的切换装置中生成的浪涌电压的视图;
图4是指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和缓冲电容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指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的效率的视图;
图6是指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和缓冲电容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以及
图7是根据修改示例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直流-直流转换器100的电路图。例如,直流-直流转换器100可以安装在电动车辆上,诸如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电动汽车。
直流-直流转换器100设置在电池700和逆变器800之间。直流-直流转换器100使从电池700供给的电力的电压升高,并且经由逆变器800向驱动电动车辆的电机900供给电力。当电动车辆处于释放(OFF)加速器踏板的条件时,利用从轮子接收的能量驱动电机900,因而执行再生电力生成,并且这样生成的再生电力经由逆变器800被供给直流-直流转换器100。在该情况下,直流-直流转换器100使再生电力的电压下降,并且将得到的电力供给电池700。结果,利用从直流-直流转换器100接收到的电力对电池700充电。在下面的描述中,直流-直流转换器100使电压升高的操作模式可以被称为“升压模式”,并且直流-直流转换器100使电压下降的操作模式可以被称为“降压模式”。
直流-直流转换器100包括一对输入端子T1a、T1b,一对输出端子T2a、T2b,并联连接在输入端子对T1a、T1b和输出端子对T2a、T2b之间的三个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缓冲电容器500、控制器600、平滑电容器650等。
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具有相同的配置,并且彼此并联连接。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中的每个是被称为“升压断路器”(在操作于升压模式的情况下)或“降压断路器”(在操作于降压模式的情况下)的非隔离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
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包括两个切换装置211、221,电抗器111,两个二极管311、321,等等。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2包括两个切换装置212、222,电抗器112,两个二极管312、322,等等。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3包括两个切换装置213、223,电抗器113,两个二极管313、323,等等。
电抗器111、112、113中的每个是能够使用流过其的电流生成磁场并且存储磁能的无源装置。再者,电抗器111、112、113中的每个具有籍其趋于使电流保持恒定的特性(恒流特性)。例如,当某个切换装置断开,并且电流流经的通路被切断时,电抗器保持流过另一通路的电流。如后面将描述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利用上述功能以便使经由输入端子对T1a、T1b从电池700供给的电力的电压升高,并且使经由输出端子对T2a、T2b供给的再生电力的电压下降。
切换装置211、221、212、222、213、223是控制器600对其执行开/关(ON/OFF)控制的切换部件。例如,诸如功率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和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功率切换装置可以被用作切换装置211、221、212、222、213、223。
二极管311、321、312、322、313、323是整流装置,并且续流二极管等可以用作二极管311、321、312、322、313、323。
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中包括的构成元件按下述方式连接。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2、103具有与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相同的配置,并且因此,这里将不再描述。
电抗器111在其一端(一个端子)处经由输入端子T1a连接到电池700的正电极。电抗器111在其另一端(另一端子)处经由连接点P1a连接到切换装置211的集电极端子和切换装置221的发射极端子。
切换装置221的集电极端子经由连接点Pc连接到缓冲电容器500的一个端子和输出端子T2a。输出端子T2a连接到逆变器800的一个端子。
连接到逆变器800的另一端子的输出端子T2b经由连接点P1b连接到切换装置211的发射极端子和输入端子T1b。输入端子T1b连接到电池700的负电极。
二极管311的阳极连接到切换装置211的发射极端子。二极管311的阴极连接到切换装置211的集电极端子。就是说,二极管311与切换装置211并联布置,使得二极管311在从发射极端子朝向集电极端子的方向(正向偏置方向)上传递电流。
二极管321的阳极连接到切换装置221的发射极端子。二极管321的阴极连接到切换装置221的集电极端子。就是说,二极管321与切换装置221并联布置,使得二极管321在从发射极端子朝向集电极端子的方向(正向偏置方向)上传递电流。
后面将描述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中的诸如电流的具体流动的操作。
缓冲电容器500被设置用于在切换装置被断开时抑制跨越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中的每个中包括的每个切换装置的两端的浪涌电压。当切换装置处于接通(ON)状态时,由于电流流经的电流通路的导线走线等中包括的电感分量,在切换装置被断开之后,电感分量中存储的能量无处释放,并且作为浪涌电压施加在切换装置的两端之间,如将更详细描述的那样。当切换装置断开时,缓冲电容器500能够使电感分量中存储的能量再循环以便抑制浪涌电压。缓冲电容器500与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各个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中包括的切换装置211、221、212、222、213、223)并联连接,并且在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之间共享用于抑制浪涌电压。缓冲电容器500在其一个端子处连接到输出端子T2a,并且在另一端子处连接到输出端子T2b。
控制器600是对直流-直流转换器100执行驱动控制的控制装置。当直流-直流转换器100操作于升压模式时,控制器600对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的切换装置211、212、213中的每个执行开/关控制,以便控制输出端子T2a、T2b之间的电压。当直流-直流转换器100操作于降压模式时,控制器600对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的切换装置221、222、223中的每个执行开/关控制,以便控制输入端子T1a、T1b之间的电压。更具体地,控制器600具有生成针对每个切换装置的栅极端子的栅极驱动电压的栅极驱动电路,并且通过从栅极驱动电路向每个切换装置传送开/关驱动信号来执行开/关控制。再者,控制器600从电压传感器(未示出)等接收输出端子T2a、T2b之间的电压值以及输入端子T1a、T1b之间的电压值,并且基于每个电压值通过反馈控制来控制上述开/关驱动信号的占空比等。
控制器600还根据电机900的负载(包括输出负载和再生负载)执行用于改变要驱动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的数目的控制。例如,当该实施例的电动车辆在稳定状态模式下运行时,驱动电机900所需的电力相对小;因此,控制器600使得驱动三个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中的一个或两个。当电动车辆开始加速时(当处于瞬变状态时),驱动电机900所需的电力变得相对大;因此,控制器600使得驱动所有三个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当电动车辆以相对小的速率减速时,从电机900接收到的再生电力相对小;因此,控制器600使得驱动三个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中的一个或两个。当电动车辆以相对大的速率减速时,从电机900接收到的再生电力相对大;因此,控制器600使得驱动所有三个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在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中的未被驱动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中,控制器600不执行切换装置的开/关控制(即,切换装置恒处于断开(OFF)状态);因此,未被驱动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对升压或降压的任何电力转换操作没有贡献。
再者,对各个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设定优先级。当控制器600改变要驱动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的数目时,优先驱动具有较高优先级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在该实施例中,对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给出第一优先级,并且对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2给出第二优先级,而对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3给出第三优先级。例如,当要驱动的转换器电路的数目是一时,控制器600驱动具有最高优先级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当要驱动的转换器电路的数目是二时,控制器600驱动具有第一优先级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和具有第二优先级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2。就是说,在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中,以最高频率驱动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并且以最低频率驱动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3。
平滑电容器650被设置用于使电池700的电流平滑。平滑电容器650在其一个端子处连接到输入端子T1a,并且在另一端子处连接到输出端子T2b。因此,平滑电容器650与电池700并联布置。
接下来,将描述直流-直流转换器100升压或降压的具体操作。
图2A和2B是均示出了直流-直流转换器100中包括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的一个相(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的配置的电路图。图2A用于说明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操作于升压模式时的操作。图2B用于说明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操作于降压模式时的操作。由于如上文所述并联连接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具有相同的配置,因此,将使用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描述直流-直流转换器100升压或降压的具体操作。
在最初时,将说明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操作于升压模式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切换装置221恒处于断开状态。
参照图2A,当切换装置211接通时,电流沿实线箭头指示的通路流动。电池700的电压被施加到电抗器111,并且在电抗器111中流动的电流根据所施加的电压增加。电流增加速率由关系V1=L1×di1/dt确定,其中L1表示电抗器111的电感,i1表示在电抗器111中流动的电流,并且V1表示电池电压。此时,由1/2×L1×i12给出的能量存储在电抗器111中。当切换装置211随后断开(或切换到OFF)时,电流沿图2A中的虚线箭头指示的通路流动。由于当切换装置211断开时电流不能沿实线箭头的通路流动,因此由于电抗器111趋于保持电流流动的特性允许二极管321传递电流,并且电流沿图2A中的虚线箭头指示的通路流动,同时存储在电抗器111中的能量被释放。此时,电抗器111中存储的能量叠加在电池700的电力上,以便使电池700的电压升高,并且得到的电力被提供给负载750。
接下来,将说明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操作于降压模式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切换装置211恒处于断开状态。
参照图2B,当切换装置221接通时,电流沿实线箭头指示的通路流动。与直流-直流转换器100的输出端子T2a、T2b之间的电压(再生电力的电压)和输入端子T1a、T1b之间的电压(电池700的电压)之间的差对应的电压被施加到电抗器111。在电抗器111中流动的电流根据施加给其的电压增加。此时,由1/2×L1×i12给出的能量存储在电抗器111中。当切换装置221随后断开(或切换到OFF)时,电流通过图2B中的虚线箭头指示的通路流动。由于当切换装置221断开时电流不能沿实线箭头的通路流动,因此由于电抗器111趋于保持电流流动的特性允许二极管311传递电流,并且电流沿图2B中的虚线箭头指示的通路流动,同时存储在电抗器111中的能量被释放。就是说,基于切换装置221的开/关控制的占空比使再生电力的电压减少,并且通过得到的再生电力对电池700充电。
在升压模式的情况和降压模式的情况下,当切换装置211、221中的每个断开时,生成了与导线走线等中包括的电感分量对应的浪涌电压。在下文中,将说明在切换装置断开时生成的浪涌电压。
在图2A中所示的升压模式的情况下,当切换装置211接通时,电流沿实线箭头指示的通路流动,并且与该电流对应的能量存储在连接点P1a、P1b之间的导线走线等中包括的电感分量中。当切换装置211断开时,如上文所述过渡到虚线箭头指示的通路不是立即完成的,并且瞬时存储在电感分量中的能量被释放,作为在包括切换装置211和缓冲电容器500的闭合电路中流动的电流。再者,在如图2 B中所示的降压模式的情况下,当切换装置221接通时,电流沿实线箭头指示的通路流动,并且与该电流对应的能量存储在连接点P1a、P1c之间的导线走线等中包括的电感分量中。当切换装置221断开时,如上文所述过渡到虚线箭头指示的通路不是立即完成的,并且瞬时存储在电感分量中的能量被释放,作为在包括切换装置221和缓冲电容器500的闭合电路中流动的电流。因此,通过经由包括缓冲电容器500的闭合电路释放导线走线等的电感器分量中存储的能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抑制在切换装置211、221中生成的浪涌电压。然而,由于在包括切换装置211、221和缓冲电容器500的闭合电路中也包括电感分量,因此由于该电感分量生成了浪涌电压。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2、103也按上文所述的相同的方式操作,并且浪涌电压以相同的方式生成。
图3A至3C用于说明在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中包括的特定切换装置中生成的浪涌电压。图3A指示切换装置的驱动信号。图3B指示与驱动信号对应的栅极电压。图3C指示响应于图3A和3B的驱动信号和栅极电压的、切换装置的两端之间的电压以及流过切换装置的电流。包括缓冲电容器500和切换装置的闭合电路的电感分量的电感将被称为闭合电路的等效串联电感(ESL)。在下文的使用图3A至3C的描述中,从切换装置211、221、212、222、213、223中选择的任何切换装置将被简单地称为“切换装置”。
当切换装置的驱动信号从接通(ON)切换到断开(OFF)时,如图3A中所示,图3B中指示的栅极电压不会立即减小到断开电压,而是需要特定的时间段(切换时间)将栅极电压减小到断开电压。因此,图3C中指示的切换装置的电流Is也不会立即减小到零。而是需要切换时间将电流Is减小到零。在切换时间期间,除了稳定电压E以外的浪涌电压ΔV(在升压模式的情况下是电池700的电压V1,在降压模式的情况下是等于输出端子T2a、T2b(逆变器800)之间的电压V2与V1之间的差的电压)被叠加在切换装置的两端之间的电压Vs上。浪涌电压ΔV由-Lp×dIs/dt表示,其中Lp表示包括缓冲电容器500和切换装置的闭合电路的ESL(等效串联电感),而dIs/dt表示切换装置的电流的改变速率。通过使浪涌电压ΔV与稳定电压E相加而获得的电压在升压模式的情况下被施加到切换装置211、212、213,并且在降压模式的情况下被施加到切换装置221、222、223。
如上文所述,需要切换时间将切换装置从接通切换到断开,这引起了切换损耗。更具体地,切换损耗(电力损耗)由is×vs表示,其中is表示在给定时间点流过切换装置的电流,而vs表示在给定时间点在切换装置的两端之间的电压。通过在切换时间内对is×vs积分获得在切换装置断开时呈现的切换损耗。因此,当浪涌电压ΔV小时,切换损耗减少。由于如上文所述浪涌电压ΔV与包括缓冲电容器500和切换装置的闭合电路的ESL成比例,因此在ESL较小时切换损耗减少。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缓冲电容器500的设置与包括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中的每个中包括的切换装置以及缓冲电容器500的每个闭合电路的ESL相关联。更具体地,缓冲电容器500被设置成使得包括控制器600较优先驱动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即以较高频率驱动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中包括的切换装置以及缓冲电容器500的闭合电路的ESL变得较小。
如上文所述,对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给出第一优先级,对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2给出第二优先级,而对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3给出第三优先级。因此,缓冲电容器500被设置成使得包括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中包括的切换装置211、221和缓冲电容器500的闭合电路的ESL最小。再者,缓冲电容器500被设置成使得包括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3中包括的切换装置213、223和缓冲电容器500的闭合电路的ESL最大。
图4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和缓冲电容器500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通常,在导线走线等的长度较大时,闭合电路的ESL变得较大;因此,如图4中所示,缓冲电容器500可以优选地位于距以最高频率驱动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最近的位置。再者,缓冲电容器500可以优选地位于距以最低频率驱动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3最远的位置。在该连接中,通过例如彼此平行地布置导线(总线排)的正(+)线路和负(-)线路,可以消除导线走线等的电感分量;因此,ESL并非仅基于缓冲电容器500和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之间的位置关系简单地确定。因此,例如,如果缓冲电容器500不能位于距以最高频率驱动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最近的位置,则可以通过例如平行地并且彼此接近地安放导线(总线排)的正线路和负线路,来使包括切换装置211、221和缓冲电容器500的闭合电路的ESL最小。
接下来,将描述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的效率。
图5是示出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中的每个的效率的一个示例的曲线图。
参照图5,由于包括以最高频率驱动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中包括的切换装置211、221和缓冲电容器500的闭合电路具有最小的ESL,因此切换损耗是小的。因此,以最高频率驱动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具有最高的效率。由于包括以最低频率驱动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3中包括的切换装置213、223和缓冲电容器500的闭合电路具有最大的ESL,因此切换损耗最大。因此,以最低频率驱动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3具有最低的效率。
如上文所述,控制器600根据电机900的负载,执行用于改变要驱动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的数目的控制,并且当改变数目时优先驱动具有较高优先级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就是说,以较高的频率驱动具有较高优先级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因此,通过将缓冲电容器500设置成使得包括以较高频率驱动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中包括的切换装置和缓冲电容器500的闭合电路或回路的ESL变得较小,可以提高直流-直流转换器100的实际效率。实际上,在本实施例的直流-直流转换器100常用在其中输出负载或再生负载(如供给和接收电力的电动车辆的电机900)相对小的稳定状态中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提高直流-直流转换器100的实际效率。
在以上描述中,缓冲电容器500被设置成对应于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的驱动频率,从而提高直流-直流转换器100的实际效率。然而,各个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可以相对于缓冲电容器500设置,使得包括以较高频率驱动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中包括的切换装置和缓冲电容器500的闭合电路的ESL变得较小。例如,在对缓冲电容器500的位置有布局限制的情况下,以最高频率驱动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可以距缓冲电容器500最近。就是说,可以使包括以最高频率驱动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中包括的切换装置211、221和缓冲电容器500的闭合电路的ESL小于包括其他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中包括的切换装置和缓冲电容器500的闭合电路的ESL。
再者,控制器600可以执行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的驱动控制,以便提供相同的效果(提高直流-直流转换器100的实际效率)。就是说,控制器600可以执行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的驱动控制,以便优先驱动包括具有较小ESL的闭合电路的一部分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该闭合电路选自包括切换装置211、221、212、222、213、223以及缓冲电容器500的闭合电路。例如,当在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缓冲电容器500等中没有布局自由度时,控制器600执行上述驱动控制,以便提高直流-直流转换器100的实际效率。
再者,各个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可以被设置成使得以较高频率驱动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具有较高的冷却效率。就是说,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可以被设置成使得具有最高优先级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具有最高冷却效率,而具有最低优先级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3具有最低冷却效率。例如,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可以位于能够增强冷却效率的位置,如接近直流-直流转换器100的端部的位置或者用于冷却空气或冷却水的入口。通过该布置,优先驱动具有较高冷却效率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由于在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的冷却效率较高时提高其效率,因此以较高频率驱动具有较高效率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直流-直流转换器100的实际效率。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如第一实施例中那样,根据该实施例的缓冲电容器500的设置与包括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中的每个中包括的切换装置以及缓冲电容器500的每个闭合电路的ESL相关联。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缓冲电容器500被设置成使得每个闭合电路基本上具有相同的ESL。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分配给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成元件,并且主要将描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之间的差异。
不同于第一实施例,控制器600不改变要驱动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的数目,而是恒定地驱动三个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然而,如第一实施例中的那样,控制器600可以执行用于改变要驱动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的数目的控制。
如上文所述,缓冲电容器500被设置成使得包括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中的每个中包括的切换装置以及缓冲电容器500的每个闭合电路具有基本上相同的ESL。就是说,包括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中包括的切换装置211、221和缓冲电容器500的闭合电路具有与包括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2中包括的切换装置212、222和缓冲电容器500的闭合电路基本上相同的ESL。再者,包括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3中包括的切换装置213、223和缓冲电容器500的闭合电路具有与上述闭合电路基本上相同的ESL。缓冲电容器500可以优选地被设置成使得进一步减小如上文所述的每个闭合电路的ESL。
图6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和缓冲电容器500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通常,在导线走线等的长度较大时,闭合电路的ESL变得较大。因此,如图6中所示,缓冲电容器500可以优选地被设置为使得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中的每个和缓冲电容器500之间的距离变得基本上相等。再者,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中的每个和缓冲电容器500可以优选地彼此接近。由于通过例如彼此平行地布置导线(总线排)的正(+)线路和负(-)线路,可以消除导线走线等的电感分量,因此ESL并非仅基于缓冲电容器500和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之间的位置关系简单地确定。因此,当每个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和缓冲电容器500安装在电路板上时,在不能使它们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彼此平行地布置导线(总线排)的正(+)线路和负(-)线路,使得上述闭合电路具有基本上相同的ESL。
因此,使每个上述闭合电路的ESL基本上相等,使得可以整体提高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的效率。具体地,在其中恒定地驱动所有三个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的直流-直流转换器100中,优选地根据该实施例设置缓冲电容器500,用于提高整体效率。通过这样使每个ESL相等,针对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中的每个和缓冲电容器500之间的浪涌设计使用相同的先决条件,因此使得可以极大地减少浪涌调整所需的工作量(诸如缓冲电容器500的电容的最优化)。例如,对于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02、103仅需要执行一次(而非三次)调整任务;因此,浪涌调整所需的工作量可以减少到约三分之一(1/3)。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直流-直流转换器100中包括的每个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是非隔离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但是其可以是诸如隔离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的任何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
图7是示出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直流-直流转换器100的修改示例的电路图。根据修改示例的直流-直流转换器140使从电池700接收到的电力的电压上升,并且向负载750供给电力。
如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那样,根据修改示例的直流-直流转换器140包括一对输入端子T1a、T1b,一对输出端子T2a、T2b,并联连接在输入端子对T1a、T1b和输出端子对T2a、T2b之间的三个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41、142、143,缓冲电容器500、控制器600等。图7中未示出控制器600。
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41、142、143具有相同的配置,并且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41、142、143中的每个是被称为反激变换器的隔离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
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41包括切换装置251、变压器151、二极管351、电容器451等。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42包括切换装置252、变压器152、二极管352、电容器452等。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43包括切换装置253、变压器153、二极管353、电容器453等。
变压器151、152、153中的每个包括初级线圈151a、152a、153a和次级线圈151b、152b、153b。
在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41中,当切换装置251接通时,电流在从输入端子T1a朝向初级线圈151a的方向上流动,使得电磁能被存储在变压器151中。此时,由于次级线圈151b和二极管351的正向偏置方向之间的关系,没有电流在次级线圈151b侧的电路中流动。当切换装置251断开时,允许通过二极管351传递电流,并且变压器151中存储的能量经由输出端子T2a供给负载750。控制器600执行切换装置251的开/关控制,以便使电池700的电力的电压上升并且向负载750供给得到的电力。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42、143也以相同的方式操作以使电压上升。
在根据修改示例的直流-直流转换器140中,如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那样,缓冲电容器500抑制在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41、142、143中包括的切换装置251、252、253中生成的浪涌电压。在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41、142、143中包括的切换装置251、252、253中的每个断开时生成的浪涌电压与包括切换装置251、252、253和缓冲电容器500的每个闭合电路的ESL(等效串联电感)Lp成比例。因此,在根据修改示例的直流-直流转换器140中,如第一实施例中那样,缓冲电容器500也可以被设置为使得包括以较高频率驱动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中包括的切换装置和缓冲电容器500的闭合电路的ESL变得较小。就是说,可以使包括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41中的切换装置251和缓冲电容器500的闭合电路的ESL小于包括其他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中包括的切换装置和缓冲电容器500的闭合电路的ESL。如第一实施例中那样,控制器600优先驱动具有较高优先级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并且以最高频率驱动具有最高优先级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41。通过该布置,以增加的频率驱动具有较高效率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使得可以提高直流-直流转换器140的实际效率。
再者,如第一实施例中那样,控制器600可以执行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41、142、143的驱动控制以便优先驱动包括具有较小ESL的闭合电路的一部分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该闭合电路选自包括切换装置251、252、253以及缓冲电容器500的闭合电路。例如,当在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41、142、143,缓冲电容器500等中没有布局自由度时,控制器600执行上述驱动控制,以便提高直流-直流转换器140的实际效率。
在根据修改示例的直流-直流转换器140中,如第二实施例中那样,包括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41、142、143中的每个中包括的切换装置以及缓冲电容器500的每个闭合电路具有基本上相同的ESL。就是说,包括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41中包括的切换装置251以及缓冲电容器500的闭合电路,以及包括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42中包括的切换装置252以及缓冲电容器500的闭合电路具有基本上相同的ESL。再者,包括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43中包括的切换装置253以及缓冲电容器500的闭合电路具有与上述闭合电路相同的ESL。再者,缓冲电容器500可以优选地被设置成使得进一步减少上述闭合电路的基本上相同的ESL。通过该布置,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41、142、143的效率可以整体提高。通过这样使每个ESL相等,针对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41、142、143中的每个和缓冲电容器500之间的浪涌设计使用相同的先决条件,因此使得可以极大地减少浪涌调整所需的工作量(诸如缓冲电容器500的电容的最优化)。
尽管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任何特定实施例,而是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本发明的范围内,通过各种修改或改变来进行实施。
尽管在图示实施例中并联连接三个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但是可以并联连接多于三个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或者可以并联连接两个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
在图示实施例中,在并联连接的所有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中共享缓冲电容器500。然而,缓冲电容器500可以由至少两个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共享。就是说,在并联连接的两个或更多个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中,缓冲电容器500可以与至少两个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中包括的切换装置并联连接。
尽管在图示实施例中直流-直流转换器100或140中包括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连接到公共电源(电池700),但是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可以连接到不同的电源。
在图示实施例中,并联连接的两个或更多个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以及由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共享的缓冲电容器500的布局或配置被应用于直流-直流转换器100或140。然而,以上布局或配置可以应用于任何电力转换系统,诸如例如交流-直流(AC-DC)转换器。

Claims (7)

1.一种电力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41),所述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包括第一切换装置(211,221;251);
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2;142),所述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与所述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并联连接,所述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包括第二切换装置(212,222;252);以及
缓冲电容器(500),所述缓冲电容器与所述第一切换装置和所述第二切换装置中的每个并联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所述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以及所述缓冲电容器被配置成使得驱动所述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的频率高于驱动所述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的频率,并且包括所述第一切换装置和所述缓冲电容器的闭合电路的等效串联电感小于包括所述第二切换装置和所述缓冲电容器的闭合电路的等效串联电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控制器(600),所述控制器执行所述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和所述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的驱动控制,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当驱动所述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和所述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中的至少之一时,优先驱动所述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转换系统,其中,所述电力转换系统安装在移动体上,并且向驱动所述移动体的装置供给电力。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力转换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和所述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被设置成使得所述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具有高于所述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的冷却效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转换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位于所述电力转换系统的端部。
6.一种控制电力转换系统的方法,所述电力转换系统包括: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41),所述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包括第一切换装置(211,221;251);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2;142),所述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与所述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并联连接并且包括第二切换装置(212,222;252);以及缓冲电容器,所述缓冲电容器与所述第一切换装置和所述第二切换装置中的每个并联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当驱动所述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和所述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中的至少之一时,优先驱动所述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和所述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中的、包括作为其一部分的具有较小等效串联电感的闭合电路的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所述闭合电路选自包括所述第一切换装置和所述缓冲电容器的闭合电路以及包括所述第二切换装置和所述缓冲电容器的闭合电路。
7.一种电力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1;141),所述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包括第一切换装置(211,221;251);
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102;142),所述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与所述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并联连接,所述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包括第二切换装置(212,222;252);以及
缓冲电容器(500),所述缓冲电容器与所述第一切换装置和所述第二切换装置中的每个并联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所述第二切换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路以及所述缓冲电容器被配置成使得包括所述第一切换装置和所述缓冲电容器的闭合电路的等效串联电感基本上等于包括所述第二切换装置和所述缓冲电容器的闭合电路的等效串联电感。
CN201410379793.2A 2013-08-07 2014-08-04 电力转换系统和控制电力转换系统的方法 Pending CN1043483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64358 2013-08-07
JP2013164358A JP2015035850A (ja) 2013-08-07 2013-08-07 電力変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8354A true CN104348354A (zh) 2015-02-11

Family

ID=52388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79793.2A Pending CN104348354A (zh) 2013-08-07 2014-08-04 电力转换系统和控制电力转换系统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43251A1 (zh)
JP (1) JP2015035850A (zh)
CN (1) CN104348354A (zh)
DE (1) DE10201411098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2773A (zh) * 2016-11-17 2018-05-25 昆山万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元件检测设备的转换器切换装置及检测设备
CN108370215A (zh) * 2015-10-30 2018-08-03 法拉第未来公司 用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模块的过流保护的方法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09487B2 (ja) * 2016-02-24 2019-11-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機器及び制御方法
US9853551B2 (en) 2016-05-02 2017-12-26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Isolated DC-DC power conversion circuit
US10097096B2 (en) 2016-05-04 2018-10-09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Packaging of a power conversion circuit
JP6662208B2 (ja) * 2016-06-10 2020-03-1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動力出力装置
JP6729306B2 (ja) * 2016-11-02 2020-07-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ンバータ装置
JP7039978B2 (ja) * 2017-12-08 2022-03-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力変換装置
JP7091641B2 (ja) * 2017-12-08 2022-06-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力変換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24616A1 (de) * 1991-07-25 1993-01-28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Schaltungsanordnung zum speisen wenigstens einer last
JP2007124850A (ja) * 2005-10-31 2007-05-17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Dc/dcコンバータ
CN101147308A (zh) * 2006-10-24 2008-03-19 翰林Postech株式会社 一种能够进行无线数据和电能传输的非接触式充电器及使用该充电器的充电电池包及移动设备
CN101983472A (zh) * 2008-03-21 2011-03-02 原子能和能源替代品委员会 具有非隔离式dc dc分离的电源
CN102449893A (zh) * 2009-06-03 2012-05-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转换器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33151A (ja) 2001-02-05 2002-08-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回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24616A1 (de) * 1991-07-25 1993-01-28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Schaltungsanordnung zum speisen wenigstens einer last
JP2007124850A (ja) * 2005-10-31 2007-05-17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Dc/dcコンバータ
CN101147308A (zh) * 2006-10-24 2008-03-19 翰林Postech株式会社 一种能够进行无线数据和电能传输的非接触式充电器及使用该充电器的充电电池包及移动设备
CN101983472A (zh) * 2008-03-21 2011-03-02 原子能和能源替代品委员会 具有非隔离式dc dc分离的电源
CN102449893A (zh) * 2009-06-03 2012-05-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转换器控制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0215A (zh) * 2015-10-30 2018-08-03 法拉第未来公司 用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模块的过流保护的方法和系统
CN108072773A (zh) * 2016-11-17 2018-05-25 昆山万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元件检测设备的转换器切换装置及检测设备
CN108072773B (zh) * 2016-11-17 2024-01-09 昆山万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元件检测设备的转换器切换装置及检测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4110981A1 (de) 2015-02-12
JP2015035850A (ja) 2015-02-19
US20150043251A1 (en) 2015-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8354A (zh) 电力转换系统和控制电力转换系统的方法
KR101284331B1 (ko) 친환경 차량의 충전장치 및 방법
CN107222099B (zh) 具有降低的旁路二极管导通的可变电压转换系统
US10090792B2 (en) Self-balancing parallel power devices with a temperature compensated gate driver
US8947048B2 (en) Power supply system with charge balancing
KR101938331B1 (ko) 차량 시스템을 위한 양방향 dc-dc 전력 컨버터
US10432186B2 (en) Variable resistance power switch feedback
JP2017221103A (ja) Dc/dcコンバータ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5958449B2 (ja) 電力変換システム
US20170305298A1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US11133796B2 (en) Dynamic IGBT gate drive to reduce switching loss
CN107791851B (zh) 用于主电容器放电的备用电力供应
US8680795B2 (en) Vehicle electric drive and power systems
JP2016195530A (ja) エネルギー管理制御のためのマルチソースエネルギー貯蔵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20170222641A1 (en) Dynamic igbt gate drive to reduce switching loss
CN104641544A (zh) 用于机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的具有双电能存储装置的供电系统
CA2743576C (en) Electric energy storage integrated within or proximate to electrically driven flight control actuators
CN103872970A (zh) 用于操作电机的电路装置和方法
US10071634B2 (en) Dynamic IGBT gate drive to reduce switching loss
US10144296B2 (en) Gate driver with temperature compensated turn-off
US10069396B2 (en)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JP2014121221A (ja) 電源システム
JP2016123193A (ja) 電源システム、車両及び電圧制御方法
WO2012165340A1 (ja) 蓄電システム
JP2019009848A (ja) Dc−dcコンバータ、これを用いた電源システム及び当該電源システムを用いた自動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21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