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33654B - 危险提醒方法及装置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危险提醒方法及装置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33654B
CN104333654B CN201410542281.3A CN201410542281A CN104333654B CN 104333654 B CN104333654 B CN 104333654B CN 201410542281 A CN201410542281 A CN 201410542281A CN 104333654 B CN104333654 B CN 1043336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ngerous
portable electric
electric appts
call
w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4228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33654A (zh
Inventor
冈村政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4228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33654B/zh
Priority to US14/564,977 priority patent/US9928710B2/en
Publication of CN104333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36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336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36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1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for supporting emergency services
    • H04M1/72421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for supporting emergency services with automatic activation of emergency service functions, e.g. upon sensing an alar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5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functional features of a camera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危险提醒装置、危险提醒方法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否处于危险潜在状态;在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情况下,比较该持机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持续时长数据T与一预设时长数据T0;以及在该持续时长数据T大于或等于该预设时长数据T0的情况下,对该持机者进行危险提醒。该危险提醒装置和方法能够有效防止用户在行走过程中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时发生危险,显著减小发生危险的概率。

Description

危险提醒方法及装置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危险提醒方法及装置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手机、掌上游戏机、电子书、平板电脑等)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大众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在一些情况下,携带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例如在行走时也可能在使用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在行走时通过便携式电子设备发短信、玩游戏、看视频文件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持机者很可能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或其他人发生危险接触和碰撞。因此,需要能够向持机者提醒这样的危险的方法和装置。
人们提出了一些向持机者提醒危险的方法和装置。例如,便携式电子设备利用内置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拍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正前方的环境图像,然后利用人脸识别单元对拍摄到的环境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当发现环境图像中存在人脸的情况下,提醒持机者注意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危险提醒方法,包括: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否处于危险潜在状态;在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情况下,比较该持机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持续时长数据T与一预设时长数据T0;以及在该持续时长数据T大于或等于该预设时长数据T0的情况下,对该持机者进行危险提醒。
在一个示例中,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否处于危险潜在状态包括: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是否有应用程序处于运行中;以及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处于移动状态,在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处于移动状态且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有应用程序处于运行中的情况下,确定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处于危险潜在状态。在一个示例中,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否处于危险潜在状态包括: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是否有应用程序处于运行中;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处于移动状态;通过拍摄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正面场景获得第一图像;以及识别该第一图像中是否包含人脸,在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处于移动状态,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有应用程序处于运行中,且该第一图像中包含人脸的情况下,确定该持机者是处于危险潜在状态。
在一个示例中,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是否有应用程序处于运行中包括: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是否显示有与应用程序相关的图像,或者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在预定时间内是否有用户操作。
在一个示例中,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否处于危险潜在状态包括:基于该持机者人工输入状态判断信号,确定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危险潜在状态。
在一个示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在确定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处于危险潜在状态之后且在比较该持机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持续时长数据T与一预设时长数据T0之前,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处在危险几率加大状态。
在一个示例中,该危险几率加大状态包括: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大于预定值的状态、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光照度低于预定值的状态、或该便携式电子设备被竖直或倾斜握持的状态。
在一个示例中,如果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处在危险几率加大状态,则减小T0的数值或者对该持机者进行危险提醒。
在一个示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拍摄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背面场景获得第二图像;对该第二图像进行图像分析处理,并检测该第二图像中是否包含危险标志物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在确定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处于危险潜在状态,且在该第二图像包含危险标志物的至少一部分的情况下,对该持机者进行危险提醒;否则,判断该持续时长数据T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数据T0,如果持续时长数据T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数据T0,则对该持机者进行危险提醒。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危险提醒装置,包括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计时单元、控制部分和危险提醒单元,其中,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用于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否处于危险潜在状态;该计时单元用于对该持机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持续时长数据T进行计时;该控制部分用于在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时,判断该持续时长数据T是否大于或等于一预设时长数据T0,并确定是否进行危险提醒;该危险提醒单元用于执行危险提醒操作。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包括移动检测单元和应用程序运行检测单元:该移动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处于移动状态;该应用程序运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是否有应用程序处于运行状态,当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处于移动状态且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有应用程序处于运行状态时,确定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处于危险潜在状态。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包括移动检测单元、应用程序运行检测单元、第一图像获取单元和人脸识别处理单元,其中该移动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处于移动状态;该应用程序运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是否有应用程序处于运行状态;该第一图像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拍摄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正面场景获得第一图像;该人脸识别处理单元用于识别第一图像中是否包含人脸,当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处于移动状态、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有应用程序处于运行状态且该第一图像中包含人脸,确定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处于危险潜在状态。
在一个示例中,该应用程序运行检测单元包括图像显示检测单元以及用户操作检测单元,该图像显示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是否显示有与应用程序相关的图像;该用户操作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在预定时间内是否有用户操作。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包括人工输入单元,用于持机者人工输入状态判断信号。
在一个示例中,上述危险提醒装置还包括第二图像获取单元和图像分析处理单元,其中,该第二图像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拍摄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背面场景获得第二图像;该图像分析处理单元用于对该第二图像进行图像分析处理以检测该第二图像中是否包含危险标志物的至少一部分,该控制部分还包括在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时,响应于该第二图像中是包含危险标志物的至少一部分而指示该危险提醒单元执行危险提醒操作。
在一个示例中,上述危险提醒装置还包括:危险几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危险几率加大状态;如果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处在所述危险几率加大状态,则该控制部分减小T0的数值或者对该持机者进行危险提醒。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的危险提醒装置。本发明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危险提醒装置、危险提醒方法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可有效防止用户在例如行走等运动过程中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时发生危险,显著减小发生危险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危险提醒装置的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危险提醒方法的流程图;
图3A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的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的框图;
图3B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的图2中步骤S101的流程图;
图4A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的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的框图;
图4B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的图2中步骤S101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第三示例的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的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危险提醒装置100的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危险提醒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危险提醒装置300的框图;以及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危险提醒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对于已有的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危险提醒方法及装置,本发明人注意到其存在以下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当持机者手持便携式电子设备在户外行走时,便携式电子设备通常与地面成一小于90度的锐角而倾斜地朝向地面,因此其内置摄像头并不容易直接捕捉到前方的人脸图像;而且,前方的人也可能背对持机者,在此情况下,即使内置摄像头捕捉到了前方的人的背部图像,人脸识别装置也无法将其识别为可能相撞的行人,故存在危险漏提醒的风险。此外,对于一边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一边行进的持机者,危险并不仅仅在于前方的人,前方的台阶、凹陷、水池、大树或电线杆的环境障碍物等,也都可能为持机者带来危险。因此,以识别到人脸作为启动危险提醒的条件会大大提高危险漏报机率。
本发明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危险提醒装置、危险提醒方法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可有效防止用户在例如行走等运动过程中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时发生危险,显著减小发生危险的概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容易携带的移动电子装置,其示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视频电话、普通便携式电话(例如,个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多媒体播放器(PMP)、电子书、便携式电脑(例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数字摄像机、智能手表等。
为了保持本发明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可省略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当本发明实施例的任一部件在一个以上的附图中出现时,该部件在每个附图中由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危险提醒装置100的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采用危险提醒装置100的危险提醒方法的流程图。以下,参考图1和2描述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危险提醒装置和方法。
该实施例的危险提醒装置100包括: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110、计时单元120、危险提醒单元130和控制部分180。
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110用于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否处于危险潜在状态。在本公开中,“危险潜在状态”可以包括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在移动的同时使用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状态。例如,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在移动的同时至少部分视觉注意力被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所占据,则该持机者处于一危险潜在状态。
在一个示例中,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110可以自动实时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否处于危险潜在状态。
例如,当便携式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该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110就处于工作状态,通过随时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例如是否处于待机状态或运行状态,又或者运行的是后台程序还是应用程序等)、位置状态(例如是否处在运动状态之中,又或者其处于水平、倾斜或竖直状态等)、使用环境(例如光线强弱等)等,来判断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使用者是否处于危险潜在状态。例如,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可以通过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获得。例如,位置状态和使用环境等可通过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中设置的传感器来获得;这些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方向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光线感应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
例如,当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中运行有应用程序,而且同时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又处于运动状态时,则可以判断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使用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或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概率较大。例如,如果该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处于水平或倾斜位置时,则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概率加大。例如,如果该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处于光线不足的环境中时,则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概率加大。
在第一示例中,如图3A所示,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110例如包括移动检测单元112以及应用程序运行检测单元111,以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否处于危险潜在状态。
应用程序运行检测单元111用于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是否有应用程序处于运行当中并输出应用程序运行确认信号。应用程序运行检测单元111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的任一种或其组合来判断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是否有能够引起持机者视觉注意的应用程序处于运行当中:(1)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是否显示有与应用程序相关的图像(包括图片、视频、交互界面等),该应用程序例如能够引起持机者视觉注意;(2)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在预定时间内是否有用户操作,例如在30秒之内是否有按键或触摸屏输入操作(特别是输入文本等需要用户高度关注的操作),如果有用户操作,则判断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有能够引起持机者视觉注意的应用程序处于运行当中。该应用程序运行检测单元111例如可通过硬件、软件等方式实现,以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获取相应的状态信息,在一个示例中该应用程序运行检测单元111包括图像显示检测单元和用户操作检测单元,分别实现上述两种功能。
移动检测单元112用于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处于移动当中并输出移动状态确认信号。已知多种技术手段用于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处于移动状态,例如可采用GPS接收装置、加速度传感器等,在此省略其相关具体描述。
例如,应用程序运行检测单元111和移动检测单元112可分别向控制部分180输出应用程序运行确认信号和移动状态确认信号,控制部分180基于接收到的应用程序运行确认信号和移动状态确认信号,判断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否处于危险潜在状态。
或者,应用程序运行检测单元111也可将应用程序运行确认信号输出至移动检测单元112,移动检测单元112在接收到“有应用程序在运行”的应用程序运行确认信号的情况下,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处于移动当中并将移动状态确认信号输出至控制部分180。此时,控制部分180在接收到移动检测单元112输出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在移动”的移动状态确认信号的情况下,则可确定持机者是处于危险潜在状态;控制部分180在接收到移动检测单元112输出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不在移动”的移动状态确认信号的情况下,则可确定持机者不是处于危险潜在状态。
类似的,移动检测单元112也可将移动状态确认信号输出至应用程序运行检测单元111,应用程序运行检测单元111在接收到“便携式电子设备在移动”的移动状态确认信号的情况下,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有应用程序在运行当中并将应用程序运行确认信号输出至控制部分180。此时,控制部分180在接收到应用程序运行检测单元111输出的“有应用程序在运行当中”的应用程序运行确认信号的情况下,则可确定持机者是处于危险潜在状态;控制部分180在接收到应用程序运行检测单元111输出的“没有应用程序在运行当中”的应用程序运行确认信号的情况下,则可确认持机者不是处于危险潜在状态。
在第三示例中,如图4A所示,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110除了包括移动检测单元112和应用程序运行检测单元111,还包括第一相机单元113和人脸识别单元114,以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否处于危险潜在状态。
第一相机单元113可自动或基于控制部分180的指令通过拍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正面场景(即面向持机者拍摄)以获得第一图像。人脸识别单元114用于识别第一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第一相机单元113除具有拍摄功能外,还可具有图像处理功能等,以输出人脸识别单元114所需的图像数据。第一相机单元113可以是包括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CCD(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等的图像获取单元。例如,第一相机单元113设置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所在平面内,例如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前置摄像头。
例如,在确定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在移动且其中有应用程序在运行的情况下,控制部分180指示第一相机单元113拍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正面场景以获得第一图像,并且指示人脸识别单元114对第一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处理以检测第一图像中是否包含人脸。人脸识别处理技术是目前已经成熟的技术,在此省略与人脸识别单元的结构和方法的相关具体描述。在人脸识别单元114检测到第一图像中包含人脸的情况下,控制部分180指示危险提醒单元130向持机者提示周围存在危险。
当持机者的至少部分视觉注意被便携式电子设备所占据时,该持机者的面部会基本正对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部分。在此情况下,第一相机单元113捕捉到的第一图像中会包含持机者的人脸图像,人脸识别处理单元114也能识别出第一图像中包含人脸。因此,在该第二示例中,以第一相机单元拍摄到的第一图像中是否包含人脸作为判断持机者是否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条件之一,可进一步有效提高危险提醒的准确性。
在第四示例中,如图5所示,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110可以包括人工输入单元115。例如,该人工输入单元115可包括按键输入单元、触控输入单元或语音输入单元。持机者可通过该按键输入单元、触控输入单元或语音输入单元向控制部分180输入一状态判断信号,控制部分180基于该状态判断信号可直接确认持机者是否处于危险潜在状态。例如,持机者可通过按键输入单元、触控输入单元或语音输入单元向控制部分180输入“进入危险潜在状态”的状态判断信号,控制部分180则基于该状态判断信号确定持机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持机者可通过按键输入单元、触控输入单元或语音输入单元向控制部分180输入“退出危险潜在状态”的状态判断信号,控制部分180则可基于该状态判断信号确定持机者不处于危险潜在状态。根据本示例,按键输入单元、触控输入单元和语音输入单元提供了允许持机者手动进入或退出危险潜在状态的功能。通过该方式,使用者可以选择在特定环境中避免触发危险提醒装置,例如该便携电子设备作为运动辅助设备的一部分,此时该便携电子设备可同时运行运用程序以及处于运动状态之中。
按键输入单元例如可以包括用于输入信息的按键,而触控输入单元用于设置多种功能的功能按键或触摸板。当便携式电子设备采用电容型、电阻型等的触摸屏时,可以仅包括预设的最少按键,使得触摸屏可以替代按键输入单元的按键输入功能的一部分。
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110的其他示例还可以为:除了移动检测单元112以及应用程序运行检测单元111,还包括危险几率检测单元116(参见图8),用于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是否处于危险发生几率加大的高危状态,根据具体应用,该危险几率检测单元116例如为重力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等。
控制部分180基于从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110接收到的信号,判断得到“持机者是否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危险潜在状态确认信号,并且基于该危险潜在状态确认信号向计时单元120输出计时控制信号,例如触发计时信号、停止计时信号和清零信号。例如,控制部分180初始默认“持机者不是处于危险潜在状态”。当控制部分180根据得到的危险潜在状态确认信号从“持机者不是处于危险潜在状态”变为“持机者是处于危险潜在状态”时,则向计时单元120输出触发计时信号;当控制部分180根据得到的危险潜在状态确认信号从“持机者是处于危险潜在状态”变为“持机者不是处于危险潜在状态”时,则向计时单元120输出停止计时信号或清零信号。
计时单元120根据从控制部分181接收到的计时控制信号对持机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持续时长数据T进行计时操作。持机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持续时长数据T的初始值例如为0。计时单元120一旦接收到触发计时信号,则开始计时,并将当前计时得到的持机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持续时长数据T实时或根据请求输出给控制部分180;计时单元120一旦接收到停止计时信号,则停止计时,并将当前计时得到的持机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持续时长数据T输出给控制部分180;计时单元120接收到清零信号后,将持续时长数据T设置为0,并可进一步将持机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持续时长数据T=0输出给控制部分180。
控制部分180实时接收或请求返回计时单元120传送的时长数据信号T,比较该持续时长数据T与一预设时长数据T0,然后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向危险提醒单元130发出危险提醒执行信号。预设时长数据T0可预先存储在控制部分180中或在单独设置的存储装置中。预设时长数据T0可以由持机者根据其当前所处的位置进行预先设定,也可以由便携式电子设备根据检测到的潜在危险状态进行选择或设置。例如,在行进路线周围的人和环境较为单一和稳定的情况下,T0可以设置为较长,例如,1分钟、3分钟、5分钟或更长;在行进路线周围的人和环境较为复杂和多变的情况下,例如光线较弱的情况下,T0可以设置为较短,例如50秒,35秒、20秒或更短。
危险提醒单元130基于从控制部分180接收到的危险提醒执行信号执行危险提醒操作。危险提醒操作包括发出提示音、振动、启动提示灯、弹出提示框、停止应用程序、停止显示等,这些操作也可以任意组合使用。持机者收到危险提醒信号之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反馈,可改变或停止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方式,例如停止运动、停止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等。
在一个示例中,危险提醒单元130可在执行危险提醒操作之后向计时单元120输出清零信号,以将计时单元120中的持续时长数据T的值设为0。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控制部分180可以各种具有控制功能的设备,例如中央处理器(CPU)、可编程逻辑控制部分(PLC)、单片机等。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110可以包括各种传感器;计时单元120例如可以为计时器等;危险提醒单元130根据危险提醒方法例如可以为扬声器、振动器、提示灯(如LED)、显示屏等。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危险提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否处于危险潜在状态;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02;如果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101;
例如,可通过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110来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否处于危险潜在状态。
步骤S102:比较持机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持续时长数据T与预设时长数据T0,如果T≥T0,则执行步骤S103,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101。
在步骤S102中,持机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持续时长数据T可通过上述计时单元120获得。
例如,当持机者从某一时刻开始处于危险潜在状态起就不间断地处于危险潜在状态,控制部分180持续地从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110接收到“持机者是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信号,因此计时单元120在接收到触发计时信号之后就处于计时工作状态,将持续时长数据T持续增加并传送至控制部分180。
在一个示例中,持机者可能间断性地处于危险潜在状态,例如,尽管持机者一直在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但其行走一段时间又静止一断时间。在此情况下,可以将各间断的运动时间合并处理,即将各段运动时间累加,或者将各间断的运动时间单独处理,每当持机者停止运动时,就将计时单元清零。对于前一种方式,例如,每当持机者从静止状态到移动状态,则控制部分180从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110接收到的信号由“持机者不是处于危险潜在状态”变为“持机者是处于危险潜在状态”,故控制部分180此时向计时单元120发送触发计时信号,得到的持续时长数据T开始增加;每当持机者从移动状态到静止状态,则控制部分180从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110接收到的信号由“持机者是处于危险潜在状态”变为“持机者不是处于危险潜在状态”,故控制部分180此时向计时单元120发送停止计时信号,得到的持续时长数据T停止增加;由此,计时单元120得到的持续时长数据T对应于持机者处于一边移动一边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危险潜在状态的总时长。
步骤S103:提醒持机者周围可能存在危险。
例如,危险提醒单元130可通过发出声音、振动或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区域显示报警图片等方式,向持机者提示周围可能存在危险或避免危险发生。
步骤S101中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否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一个示例如图3B所示,该示例对应于图3A所示的装置,该示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1: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是否有应用程序运行;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012;如果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1011;
例如,可通过应用程序运行检测单元111来检测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是否有应用程序运行。
步骤S1012: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在移动;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013确定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处于危险潜在状态;如果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1011。
例如可采用移动检测单元112来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在移动。
步骤S101中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否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另一个示例如图4A所示,该示例对应于图4B所示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1: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是否有应用程序运行;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022;如果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1021;
例如,可通过应用程序运行检测单元111来检测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是否有应用程序运行。
步骤S1022: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在移动;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023;如果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1021。
例如可采用移动检测单元112来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在移动。
步骤S1023:拍摄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正面场景以获得第一图像。
步骤S1024:检测该第一图像是否包含人脸;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025确定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处于潜在危险状态;如果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1021。
在上述示例中,先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是否有应用程序在运行,然后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在移动,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这两个步骤的次序也可以交换。步骤S101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否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方式,不限于上述示例。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危险提醒装置和方法中,对于是否启动危险提醒,与持机者周围环境和人的具体情况无关,而以持机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持续时长是否超过一预设时长来确定,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危险的发生。
第二实施例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危险提醒装置200的框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危险提醒方法的流程图。以下,参考图6和7描述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危险提醒装置和方法。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危险提醒装置200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危险提醒装置100的区别在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危险提醒装置200还包括第二相机单元140和图像分析处理单元150。
第二相机单元140用于通过拍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背面场景获得第二图像。第二相机单元140可具有数模转换功能、图像处理功能等,以输出图像分析处理单元150所需的图像数据。第二相机单元140可以是包括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CCD(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等的图像获取单元。第二相机单元140例如设置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相反表面内,例如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后置摄像头。图像分析处理单元150例如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图像分析方法以及相应的装置来实现,这里不再详述。
请注意,这里的“前”、“后”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相对于使用者而言的,便携式电子设备面向使用者的一侧为“前”,背对使用者的一侧为“后”。
图像分析处理单元150用于对该第二图像进行图像分析处理并检测该第二图像中是否包含危险标志物的至少一部分。危险标志物包括但不限于行人、车辆、树干、立柱、台阶、凹坑、竖墙等。在一个示例中,图像分析处理单元150可以与前述的人脸识别单元114为同一部件。
在确定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分180进一步指示第二相机单元140拍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背面场景以获得第二图像,并且指示图像分析处理单元150对第二图像进行图像分析处理并检测第二图像中是否包含危险标志物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理解,第二相机单元140可以一直处于拍摄状态,在确定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情况下时,调用危险潜在状态时刻后的第二图像作为匹配分析即可。在图像分析处理单元150检测到第二图像中是包含危险标志物的至少一部分的情况下,控制部分180指示危险提醒单元130向持机者提示周围存在危险,即便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持续时长数据T小于预设时长数据T0;否则,控制部分180进一步判断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持续时长数据T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时长数据T0,并相应地进行后续的操作。
在第二实施例中,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110例如采用根据上述第二示例的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110。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危险提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否处于危险潜在状态;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202;如果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201;
例如,可采用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110来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处在危险潜在状态。步骤S201与图2中的步骤S101相同。
步骤S202:捕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背面场景以获得第二图像并继续执行步骤S203;
例如可采用第二相机单元140捕捉便携式电子设备背面场景以获得第二图像。
步骤S203:检测第二图像中是否包含危险标识物的至少一部分,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205;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204;
这里,危险标识物包括人脸、人脚、墙壁、楼梯、水沟、各种障碍物等。
步骤S204:比较持机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持续时长数据T与预设时长数据T0,如果T≥T0,则执行步骤S205,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201。
步骤S205:提醒持机者周围可能存在危险。
例如,危险提醒单元130例如可通过发出声音、振动或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区域显示报警图片等方式,向持机者提醒周围可能存在危险。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危险提醒装置和方法中,对于是否启动危险提醒,结合了“持机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持续时长是否超过一预设时长”以及“第二相机单元是否捕捉到了危险标志物”这两个条件,从而一方面避免了对于周围危险的漏提醒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危险提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相机单元和第一相机单元可以是同一个相机单元。
第三实施例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危险提醒装置300的框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危险提醒方法的流程图。以下,参考图8和9描述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危险提醒装置和方法。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危险提醒装置300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危险提醒装置100的区别在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危险提醒装置300还可包括危险几率检测单元116。在确定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在移动且其中有应用程序在运行的情况下,控制部分180可进一步判断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危险几率加大状态,即是否高危状态。
高危状态的示例包括:便携式电子设备处在高速移动状态、处于光线偏暗的环境中、被竖直或倾斜握持状态等。例如,如果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V大于一预设速度V0,或便携式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光照度F小于一预设光照度F0,或便携式电子设备被竖直或倾斜握持状态,则确定便携式电子设备处于高危状态,并因此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可直接发出危险提醒,或者减小预设时长数据T0
这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V也可由移动检测单元112检测得到并传输至控制部分180;在一个示例中,预定值V0对应于持机者的慢速行走速度,例如,1m/s或0.5m/s。当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V大于预定值V0时,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更大。
便携式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光照度F可由光线感应传感器测得并传输至控制部分180,此时光线感应传感器为危险几率检测单元116的一个示例。例如,预定值F0对应于傍晚时室外光照度,例如,50lx(勒克斯)、30lx或20lx。当便携式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光照度F小于预定值F0时,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更大,或者说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概率更大。故,在控制部分180进一步判断得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V大于V0”和/或“便携式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光照度F小于F0”,控制部分180可将原始设置的预设时长数据T0修改为一较小值,例如将T0由1分钟减小到30秒,从而在更短的时间内提醒持机者注意避免环境中的现在危险。
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握持状态是否处于垂直或倾斜位置可以由重力传感器等来检测,此时重力传感器是危险几率检测单元116的一个示例。当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握持状态处于垂直或倾斜位置时,持机者的视线将被便携式设备所阻挡,同时视觉注意力也将集中在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之上,因此持机者发生危险的概率较大。
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危险提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处潜在危险状态;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302;如果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301。步骤S201与图2中的步骤S101相同。
步骤S302: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是否处于高危状态;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303;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304。
步骤S303:减小T0的数值并继续执行步骤S304。
例如,T0的数值的减小可以为减小一个固定值,例如由1分钟减小15秒到45秒,或者减小一定的比率,例如由1分钟减小20%到48秒。
步骤S304:比较持机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持续时长数据T与预设时长数据T0,如果T≥T0,则执行步骤S305,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301。
步骤S305:提醒持机者周围可能存在危险。
例如,可采用危险提醒单元130,通过发出声音、振动或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区域显示报警图片等方式,向持机者提醒周围可能存在危险。
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危险提醒装置和方法中,根据持机者在所处环境中发生危险的概率大小来调整启动危险提醒的预设时长数据T0,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危险提醒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当然,当确定持机者处在高危状态或持续处于高危状态时,可以直接对该持机者进行危险提醒而不修改预设时长数据T0,或者例如将预设时长数据T0修改为0来对该持机者进行危险提醒。
本领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上述实施例可以彼此结合来得到新的方法,例如,在图7所示的方法中,在步骤S203和S204之间可以加入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处于高危状态的步骤(即图9中的步骤S302和S303);又或者,可以在图9所示的方法中,在步骤S303和步骤S304之间加入拍摄第二图像并检测该第二图像之中是否包含危险标识物(即图7中的步骤S202和S203)。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固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专用的硬件来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可能是优选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以软件、硬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的方式体现,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如磁性存储介质(例如硬盘)或电子存储介质(例如ROM、闪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3)

1.一种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危险提醒方法,包括:
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否处于危险潜在状态;
在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情况下,比较该持机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持续时长数据T与一预设时长数据T0;以及
在该持续时长数据T大于或等于该预设时长数据T0的情况下,对该持机者进行危险提醒,
其中,在确定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处于危险潜在状态之后且在比较该持机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持续时长数据T与一预设时长数据T0之前,所述危险提醒方法还包括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处在危险几率加大状态,在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处在危险几率加大状态时,减小T0的数值至一非零值,
其中,该危险几率加大状态包括: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大于预定值的状态、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光照度低于预定值的状态、或该便携式电子设备被竖直或倾斜握持的状态,
其中,该危险潜在状态包括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在移动的同时使用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否处于危险潜在状态包括:
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是否有应用程序处于运行中;以及
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处于移动状态,
在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处于移动状态且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有应用程序处于运行中的情况下,确定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处于危险潜在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否处于危险潜在状态包括:
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是否有应用程序处于运行中;
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处于移动状态;
通过拍摄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正面场景获得第一图像;以及
识别该第一图像中是否包含人脸,
在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处于移动状态,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有应用程序处于运行中,且该第一图像中包含人脸的情况下,确定该持机者是处于危险潜在状态。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是否有应用程序处于运行中包括:
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是否显示有与应用程序相关的图像,或者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在预定时间内是否有用户操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否处于危险潜在状态包括:
基于该持机者人工输入的状态判断信号,确定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危险潜在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拍摄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背面场景获得第二图像;
对该第二图像进行图像分析处理,并检测该第二图像中是否包含危险标志物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在确定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处于危险潜在状态,且该第二图像包含危险标志物的至少一部分的情况下,对该持机者进行危险提醒;否则,判断该持续时长数据T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数据T0,如果持续时长数据T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数据T0,则对该持机者进行危险提醒。
7.一种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危险提醒装置,包括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计时单元、控制部分、危险提醒单元和危险几率检测单元,其中,
该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用于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否处于危险潜在状态;
该计时单元用于对该持机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的持续时长数据T进行计时;
该控制部分用于在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时,判断该持续时长数据T是否大于或等于一预设时长数据T0,并确定是否进行危险提醒;
该危险提醒单元用于执行危险提醒操作,
该危险几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危险几率加大状态,在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处在危险几率加大状态时,减小T0的数值至一非零值,
其中,该危险几率加大状态包括: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大于预定值的状态、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光照度低于预定值的状态、或该便携式电子设备被竖直或倾斜握持的状态,
其中,该危险潜在状态包括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在移动的同时使用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危险提醒装置,其中,该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包括移动检测单元和应用程序运行检测单元:
该移动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处于移动状态;
该应用程序运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是否有应用程序处于运行状态,
当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处于移动状态且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有应用程序处于运行状态时,确定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处于危险潜在状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危险提醒装置,其中,该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包括移动检测单元、应用程序运行检测单元、第一图像获取单元和人脸识别处理单元,其中
该移动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处于移动状态;
该应用程序运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是否有应用程序处于运行状态;
该第一图像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拍摄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正面场景获得第一图像;
该人脸识别处理单元用于识别第一图像中是否包含人脸,
当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处于移动状态、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有应用程序处于运行状态且该第一图像中包含人脸,确定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是处于危险潜在状态。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危险提醒装置,其中,该应用程序运行检测单元包括图像显示检测单元以及用户操作检测单元,其中:
该图像显示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是否显示有与应用程序相关的图像;
该用户操作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在预定时间内是否有用户操作。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危险提醒装置,其中,该危险潜在状态检测部分包括人工输入单元,用于持机者人工输入状态判断信号。
12.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危险提醒装置,还包括第二图像获取单元和图像分析处理单元,其中,
该第二图像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拍摄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背面场景获得第二图像;
该图像分析处理单元用于对该第二图像进行图像分析处理以检测该第二图像中是否包含危险标志物的至少一部分,
该控制部分还包括在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持机者处于危险潜在状态时,响应于该第二图像中是包含危险标志物的至少一部分而指示该危险提醒单元执行危险提醒操作。
13.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危险提醒装置。
CN201410542281.3A 2014-10-14 2014-10-14 危险提醒方法及装置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Active CN1043336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42281.3A CN104333654B (zh) 2014-10-14 2014-10-14 危险提醒方法及装置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US14/564,977 US9928710B2 (en) 2014-10-14 2014-12-09 Danger alerting method and device,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42281.3A CN104333654B (zh) 2014-10-14 2014-10-14 危险提醒方法及装置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3654A CN104333654A (zh) 2015-02-04
CN104333654B true CN104333654B (zh) 2018-01-23

Family

ID=52408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42281.3A Active CN104333654B (zh) 2014-10-14 2014-10-14 危险提醒方法及装置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928710B2 (zh)
CN (1) CN1043336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4189A (zh) * 2013-11-18 2015-09-0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终端和终端管理方法
CN104750249B (zh) * 2015-03-02 2020-02-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713604B (zh) * 2015-11-17 2020-09-29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安全的提示方法及系统
CN107045766A (zh) * 2016-02-05 2017-08-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用户安全监护方法及装置
CN105809888A (zh) * 2016-05-04 2016-07-27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便携式监护预警方法及装置
CN105847407A (zh) * 2016-05-05 2016-08-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安全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5828293A (zh) * 2016-05-10 2016-08-03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式设备的预警处理方法和服务器
US20170344106A1 (en) * 2016-05-24 2017-11-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ducing Hazards During Mobile Device Use
CN106055101B (zh) * 2016-05-26 2019-02-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防沉迷提示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357898A (zh) * 2016-09-07 2017-01-2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穿戴设备提醒用户走路不玩手机的方法及系统
DE102016217263A1 (de) 2016-09-09 2018-03-15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Verfahren zum Warnen einer Person vor einer Gefahrenquelle
CN106790992A (zh) * 2016-11-21 2017-05-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安全提醒方法及智能手机
CN106895880B (zh) * 2017-03-29 2020-02-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用于该电子设备的危险状态检测方法
JP2019057069A (ja) * 2017-09-20 2019-04-1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サーバ、特典情報提供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174026A (zh) * 2017-12-25 2018-06-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安全提醒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470426A (zh) * 2018-03-29 2018-08-31 李雪菲 发现设备使用者异常的方法、装置、系统以及设备
CN108650414B (zh) * 2018-04-27 2021-03-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控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9120801B (zh) * 2018-10-30 2021-12-03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危险物品检测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JP7239507B2 (ja) * 2020-01-30 2023-03-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アラート出力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アラート出力タイミング制御方法、アラート出力タイミング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2235527B (zh) * 2020-10-14 2023-03-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危险预警方法及装置
CN112379464A (zh) * 2020-11-27 2021-02-1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入水检测方法、装置和穿戴式设备
CN113977597B (zh) * 2021-10-08 2023-06-16 深兰机器人产业发展(河南)有限公司 配送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2605A (zh) * 2012-12-21 2013-05-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移动终端使用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06374A (zh) * 2013-01-15 2013-05-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提醒移动终端用户的安全预警处理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2772A (en) * 1993-12-20 1996-09-03 Trimble Navigation Limited Location of emergency service workers
US8432275B2 (en) * 2008-01-10 2013-04-30 Cisco Technology, Inc. Mobile device safety
US8006397B2 (en) * 2009-03-13 2011-08-30 Schubert Dick S Remote leveling and pos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100267361A1 (en) * 2009-03-20 2010-10-21 Guardianlion Wireless, LLC Monitoring device and system
US9491420B2 (en) * 2009-09-20 2016-11-08 Tibet MIMAR Vehicle security with accident notification and embedded driver analytics
JP5691568B2 (ja) * 2011-01-28 2015-04-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報知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049583B2 (en) * 2012-08-29 2015-06-02 Cellco Partnership Impending hazard alert
CN104008628A (zh) * 2013-02-25 2014-08-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提示方法和设备
CN103578288B (zh) * 2013-11-13 2016-01-1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交通安全提醒方法、移动终端及交通安全提醒系统
CN103873689A (zh) * 2014-03-12 2014-06-18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提醒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2605A (zh) * 2012-12-21 2013-05-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移动终端使用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06374A (zh) * 2013-01-15 2013-05-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提醒移动终端用户的安全预警处理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3654A (zh) 2015-02-04
US20160104367A1 (en) 2016-04-14
US9928710B2 (en) 2018-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33654B (zh) 危险提醒方法及装置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US2018008142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leep mode using a low power processor in portable terminal
KR102340795B1 (ko) 스타일러스 펜을 포함하는 모바일 디바이스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10826358B (zh) 动物情绪的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170060266A1 (en) Screen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JP7186857B2 (ja) サービス処理方法および関連装置
US10119864B2 (en) Display viewing detection
CN104463145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障碍提醒方法
CN108363982B (zh) 确定对象数量的方法及装置
US20150261315A1 (en) Display viewing detection
CN110097736B (zh) 报警方法及报警装置
CN115079886B (zh) 二维码识别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5472157A (zh) 终端运动状态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08733535A (zh) 电子设备防尘网的清洁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3259592B (zh) 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368177A1 (en) Graphic code display method,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457082A (zh) 控制应用程序签到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905543A (zh) 终端防误操作的方法及装置
EP3789849A1 (en) Contactless gesture control metho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706807B (zh) 发出报警信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277845A1 (en) Prompt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fitness training
CN107959736B (zh) 降低滤光片开裂风险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4184943A (zh) 图像拍摄方法与装置
CN112016541A (zh) 电子设备及指纹识别图像获取方法
CN109561215A (zh) 对美颜功能进行控制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