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18077B -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变化定量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变化定量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18077B
CN104318077B CN201410528842.4A CN201410528842A CN104318077B CN 104318077 B CN104318077 B CN 104318077B CN 201410528842 A CN201410528842 A CN 201410528842A CN 104318077 B CN104318077 B CN 1043180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ge
mankind
runoff
activity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288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18077A (zh
Inventor
王国庆
鲍振鑫
张建云
金君良
刘翠善
刘艳丽
贺瑞敏
王小军
万思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Ministry of Transport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Ministry of Transport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Ministry of Transport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Ministry of Transport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Priority to CN20141052884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180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18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180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180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180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变化定量分析方法,收集流域内的水文气象资料、水资源评价数据以及人类活动资料,判断年径流过程的突变点,突变点之前为流域的天然期,突变点之后为流域的影响期,利用天然期的水文气象资料,采用水文模型率定模型参数,再利用全时段的气象资料重构整个天然径流序列,利用重构的天然径流与实测径流的差异,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变化的贡献;本发明结合流域内的水文气象要素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取用水等情况,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变化的二元归因分析,推广到了降水变化、气温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取用水对河川径流变化的四元归因分析。

Description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变化定量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文水资源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川径流变化定量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河川径流是水文循环的核心环节,是地表水资源最重要的赋存形式,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条件。然而,近几十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乃至全球很多流域的河川径流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最为明显的是,中国北方的海河、黄河和辽河等河流的径流量呈现出了显著的下降趋势。以海河流域为例,1980-2008年的多年平均径流量比1961-1980年的下降了四至七成。河川径流的锐减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条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同时也改变了流域内的生态环境,成为扰乱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因子。因此,科学准确地判断环境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定量评估河川径流变化的原因,对于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长期以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的影响一直是水文学家和流域管理者关注的热点话题。最初主要利用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来定性的评估河川径流变化的原因。随着流域水文模拟技术的发展,水文学家提出利用水文模型重构天然径流的方法来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变化的贡献。然而,各种气候因子,例如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对河川径流变化的贡献分别是多少?此外,土地利用变化与流域内取用水对河川径流的影响又是多少?对于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答案。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变化定量分析方法,可准确定量地评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变化环境下的流域水资源影响。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变化定量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流域内的水文气象资料(径流量、降水量和气温)、水资源评价数据(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以及人类活动资料(土地利用数据、取水量和用水量);
(2)分析流域内径流、降水、气温和取用水的历史演变规律和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判断年径流过程的突变点,突变点之前为流域的天然期,突变点之后为流域的影响期;
(3)利用天然期的水文气象资料,采用水文模型率定模型参数,再利用全时段的气象资料重构整个天然径流序列;
(4)利用重构的天然径流与实测径流的差异,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变化的贡献;
(5)利用径流对降水和气温的响应,分析气候变化中的降水变化和气温变化对河川径流变化的贡献;
(6)利用水资源评价数据和实测径流的差异,分析人类活动中土地利用变化和流域内取用水对河川径流变化的贡献。
优选的,步骤(2)运用Mann-Kendall方法来分析流域内径流量的历史演变趋势,并得出年径流过程的突变点。
进一步,步骤(5)根据降水的变化和天然期的降水序列,假定降水量情景,再利用水文模型来模拟径流序列,将水文模型模拟的径流序列与天然期的径流序列之差作为降水变化引起的径流量变化;然后,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天然期的气温序列,假定气温情景,再利用水文模型来模拟径流序列,将其与天然期的径流序列之差作为气温变化引起的径流量变化。
进一步,步骤(6)根据年径流的突变点,天然期和影响期水资源评价数据中年径流之差表示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径流量变化,扣除步骤(5)计算得到的气候变化的贡献部分,剩余的则是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径流量变化;再根据人类活动引起的径流变化量与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径流变化量之差,得到取用水引起的径流变化量。
有益效果:本发明结合流域内的水文气象要素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取用水等情况,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变化的二元归因分析,推广到了降水变化、气温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取用水对河川径流变化的四元归因分析。
附图说明
图1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变化的贡献分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一种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变化定量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基础资料收集:收集流域内的水文气象资料:径流量、降水量、气温;水资源评价数据: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以及人类活动资料:土地利用数据、取水量和用水量。
(2)水文气象要素趋势分析:利用Mann-Kendall方法来检测流域内径流的历史演变趋势,并分析年径流过程的突变点,具体的计算步骤为:
①给定原假设H0,表示径流过程没有显著增加或者减少趋势;
②构造Mann-Kendall统计量UFi,来检验原假设是否成立,其计算公式为:
UF i = S i - E ( S i ) Var ( S i ) ( i = 1,2 , . . . , n )
这里,
S k = Σ i = 1 k r i ( k = 2,3 , . . . , n )
r i = + 1 , x i > x j 0 , x i ≤ x j ( j = 1,2 , . . . , i - 1 )
式中,xi是总时段为n年的径流系列,xj为i年之前各年的径流系列,i、k是年份,ri是第i年径流xi大于此前各年径流xj的累计数,若xi>xj,则ri值加1,否则ri值不增加,而秩序列Sk则是第1年到第k年ri的累加;另外,Sk和Si是相对应的,如果它服从独立同分布且随机,则Si的期望值和方差可由下式计算:
E ( S i ) = i ( i - 1 ) 4
Var ( S i ) = i ( i - 1 ) ( 2 i + 5 ) 72
③给定一个显著性水平α,由正态分布表可以查的临界值Uα/2,当|UFi|<Uα/2时,接受原假设,即径流变化趋势不显著;当|UFi|<Uα/2时,拒绝原假设,即径流变化趋势显著;而且,UFi>0表示径流序列呈增加趋势,UFi<0表示径流序列呈减少趋势。
Mann-Kendall方法还能够用来检验径流系列的突变点,对于原始的径流系列x1,x2,…xn,按照逆序排列,即从后往前排,形成一个新的径流系列xn,xn-1,…x1;重复上述步骤,并定义UBi=-UFi,i=n,n-1,…,1,分别点绘UFi和UBi的曲线,如果径流系列的上升或者下降趋势显著,两条曲线的交点即认为是原始系列的突变点。
在突变点之前的时期,河川径流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将其称为天然期;在这一段时期内,流域内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不显著,没有对河川径流产生明显的影响,水文循环和水资源系统仍然保持天然状态。突变点之后的河川径流量与天然期的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将其称为影响期;在这一段时期内,流域内的河川径流量深受气候变化或者人类活动的影响,或者两者的共同影响。
(3)径流序列重构:利用天然期的水文气象资料,采用水文模型率定模型参数,并利用全时段水文气象资料重构天然径流序列,获得模拟径流量;水文模型参数的率定以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Nsc)最大和相对误差(Re)最小为目标函数:
Nsc = 1 - Σ ( Q obs - Q sim ) 2 Σ ( Q obs - Q ‾ obs ) 2
Re = R sim - R obs R obs × 100 %
式中,Qobs和Qsim分别是观测和模拟的流量,是观测流量的均值;Robs和Rsim分别是观测和模拟的总径流量。
(4)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变化的贡献分析:如图1所示,影响期和天然期相比,实测河川径流量的变化(ΔQ)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是气候变化引起的(ΔQC),另一部分是人类活动引起的(ΔQH)。
ΔQ=Qoi-Qon=ΔQC+ΔQH
式中,Qon和Qoi分别是观测的天然期和影响期的河川径流量;则气候变化(ηC)和人类活动(ηC)对河川径流变化的贡献为:
η C = ΔQ C ΔQ × 100 % , η H = ΔQ H ΔQ × 100 %
在天然期没有显著的人类活动,利用天然期率定的水文模型参数反映的是流域的天然状态,利用率定的模型和观测的降水、气温等可以重构整个时期的天然径流,它反映在没有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的径流特征,则天然期和影响期的天然径流之差就表示气候变化引起的径流变化(如图1所示)。
ΔQC=Qsi-Qsn
式中,Qsn和Qsi分别表示重构的天然期和影响期的年平均天然径流量,则剩余部分为人类活动引起的径流变化量,从而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变化的贡献可以被定量区分开来。
(5)气候变化对河川径流变化的贡献分析:主要体现在降水的变化和平均气温的变化两个方面,他们引起径流变化的贡献分别为:
η P = ΔQ P ΔQ P + Δ Q T × η C
η T = ΔQ T ΔQ P + Δ Q T × η C
式中,ηP和ηT分别是降水变化和平均气温变化对径流变化的贡献;ΔQP和ΔQT分别是降水变化和平均气温变化引起的径流变化量。
根据年径流的突变点,分析天然期和影响期降水(ΔP)和气温(ΔT)的变化,根据降水的变化和天然期的降水序列,假定降水量情景:
Phi=Pni+ΔP
式中,Pni和Phi分别表示实测的和假定的降水量序列,利用假定的降水量序列和率定好的水文模型来模拟径流过程,将其与利用实测资料模拟的径流序列之差作为降水变化引起的径流量变化:
ΔQP=Qph-Qpn
式中,Qpn和Qph分别表示利用实测降水资料和假定降水资料模拟的径流量。同理可以计算气温变化引起的径流变化量。
(6)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变化的贡献分析:人类活动主要体现在流域内取用水和土地利用变化两个方面,则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ηH=ηLW
式中,ηL和ηW分别是土地利用变化和取用水对径流变化的贡献。根据全国水资源评价的数据,还原后的天然径流量已经消除了取用水的影响,只包含了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的作用。则还原后的天然径流量的变化由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两部分影响:
ΔQR=ΔQC+ΔQL
式中,ΔQR表示还原后天然径流的变化,可以由水资源评价数据直接计算;ΔQL表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径流的变化。由于气候变化的贡献已经计算出来,则土地利用变化和取用水对径流变化的贡献分别为:
η L = ΔQ L ΔQ H × 100 %
ηW=ηHL
如上,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发明,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发明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3)

1.一种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变化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流域内的水文气象资料、水资源评价数据以及人类活动资料,所述水文气象资料包括径流量、降水量和气温,所述水资源评价数据包括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所述人类活动资料包括土地利用数据、取水量和用水量;
(2)分析流域内径流、降水、气温和取用水的历史演变规律和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判断年径流过程的突变点,突变点之前为流域的天然期,突变点之后为流域的影响期;
(3)利用天然期的水文气象资料,采用水文模型率定模型参数,再利用全时段的气象资料重构整个天然径流序列;
(4)利用重构的天然径流与实测径流的差异,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变化的贡献;
(5)利用径流对降水和气温的响应,分析气候变化中的降水变化和气温变化对河川径流变化的贡献;根据降水的变化和天然期的降水序列,假定降水量情景,再利用水文模型来模拟径流序列,将水文模型模拟的径流序列与天然期的径流序列之差作为降水变化引起的径流量变化;然后,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天然期的气温序列,假定气温情景,再利用水文模型来模拟径流序列,将其与天然期的径流序列之差作为气温变化引起的径流量变化;
(6)利用水资源评价数据和实测径流的差异,分析人类活动中土地利用变化和流域内取用水对河川径流变化的贡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变化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运用Mann-Kendall方法来分析流域内径流量的历史演变趋势,并得出年径流过程的突变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变化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根据年径流的突变点,天然期和影响期水资源评价数据中年径流之差表示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径流量变化,扣除步骤(5)计算得到的气候变化的贡献部分,剩余的则是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径流量变化;再根据人类活动引起的径流变化量与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径流变化量之差,得到取用水引起的径流变化量。
CN201410528842.4A 2014-10-09 2014-10-09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变化定量分析方法 Active CN1043180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28842.4A CN104318077B (zh) 2014-10-09 2014-10-09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变化定量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28842.4A CN104318077B (zh) 2014-10-09 2014-10-09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变化定量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18077A CN104318077A (zh) 2015-01-28
CN104318077B true CN104318077B (zh) 2016-03-02

Family

ID=52373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28842.4A Active CN104318077B (zh) 2014-10-09 2014-10-09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变化定量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180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09181B (zh) * 2016-12-23 2019-09-06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并行编程和模块法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率定方法
CN106897526B (zh) * 2017-03-01 2020-04-1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一种基于加权最小一乘法的水文模型效率系数计算方法
CN106951693B (zh) * 2017-03-06 2019-11-26 武汉大学 河口径流、潮汐控制河段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方法
CN107103412B (zh) * 2017-04-11 2020-08-21 山东大学 一种河流水资源资产负债系统及其计算方法
CN107463730B (zh) * 2017-07-04 2018-08-21 河海大学 一种考虑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的径流变化归因识别方法
CN108133310A (zh) * 2017-12-11 2018-06-08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河川径流影响的综合评估方法
CN109408848B (zh) * 2018-08-24 2022-09-23 河海大学 一种考虑径流演变时空异质性的分布式归因方法
CN109388847B (zh) * 2018-08-24 2022-09-23 河海大学 一种径流变化归因技术综合选择方法
CN108897977B (zh) * 2018-08-24 2022-10-14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大区域水文模拟的径流演变不确定归因方法
CN109472004B (zh) * 2018-10-31 2021-05-11 河海大学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文干旱影响的综合评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614655B (zh) * 2018-11-14 2022-10-1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河流径流量的研究方法
CN110197020B (zh) * 2019-05-21 2022-10-14 河海大学 一种环境变化对水文干旱影响的分析方法
CN110942257B (zh) * 2019-12-06 2023-05-09 南京大学 水库调蓄和环境因子对下游河流水温变化定量分析方法
CN112287299B (zh) * 2020-10-19 2024-03-22 河海大学 河流健康变化定量归因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597698B (zh) * 2020-12-14 2022-04-26 中山大学 一种人类活动对流域蒸散发影响的不确定性评估方法
CN112818607A (zh) * 2021-02-08 2021-05-18 长春工程学院 一种气候变化对河川径流影响的综合评估方法
CN114186404A (zh) * 2021-12-01 2022-03-15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水平评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博斯腾湖入湖径流影响的定量分析;王俊,陈亚宁,陈忠升;《新疆农业科学》;20120331;第49卷(第3期);第583页第1.2节 *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影响的定量分析;王国庆,张建云,刘九夫,贺瑞敏;《中国水利》;20080131;第2008卷(第2期);第56-57页第二部分 *
环境变化对黄河中游汾河径流情势的影响研究;王国庆,张建云,贺瑞敏;《水科学进展》;20061130;第17卷(第6期);全文 *
近30年三川河流域降水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王云璋,康玲玲,王国庆;《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20030930;第14卷(第3期);第11页第4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18077A (zh) 2015-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18077B (zh)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变化定量分析方法
Zhang et al. Runoff variation and its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Three Rivers Source Region
Zhao et al. Three-dimensional hydrodynamic and water quality model for TMDL development of Lake Fuxian, China
CN103020423A (zh) 基于copula函数获取风电场出力相关特性的方法
CN101944161B (zh) 一种基于对生态系统扰动程度评价的湿地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
CN103455702A (zh) 一种确定区域电离层延迟的方法
CN104281776B (zh) 一种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过程显著影响期的判断方法
Fawad et al. Multiparameter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for at-site frequency analysis of annual maximum wind speed with L-moments for parameter estimation
CN103353295B (zh) 一种精确预测大坝坝体垂直变形量的方法
Loáiciga Long-term climatic change and sustainable groun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Wu et al. A system-theory-based model for monthly river runoff forecasting: model calibration and optimization
CN103810401B (zh) 一种人类活动影响分离的二维径流还原方法
Huang et al. Modelling flow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River, China
Thomas et al. Development of a rainfall-recharge relationship for a fractured basaltic aquifer in central India
Risk Uncertainty
Li et al. Runof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n River Basin and its cause
CN104156572A (zh) 保守性污染物对流扩散数值模拟方法
Liu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risks and estimation of flood storage in ponds
CN104794539A (zh) 一种洪涝损失模型构建方法
Ahmed et al. Modeling climate change impact on hydrology of Karnafuli River basin using soil water assessment tool (SWAT)
Shen et al. Applications of Bayesian modeling to simulate ecosystem metabolism in response to hydrologic alter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in the Yellow River Estuary, China
Sentas et al. Dissolved oxygen assessment in Dam-Lake Thesaurus using stochastic modeling
CN103854058A (zh) 一种新的直觉模糊决策方法
Zhang et al. Sensitivity and uncertainty-based evaluation and simulation of MIKE SHE model in Guishui River Basin, Beijing, China
Yanjie et al.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of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and Reservoir Operation on the runoff Based on Computer Simul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