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16485A - 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紫外吸收测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紫外吸收测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16485A
CN104316485A CN201410687364.1A CN201410687364A CN104316485A CN 104316485 A CN104316485 A CN 104316485A CN 201410687364 A CN201410687364 A CN 201410687364A CN 104316485 A CN104316485 A CN 1043164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trogen
waste gas
oxides
concentration
instru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873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光
李恒庆
潘齐
付军华
谷树茂
徐标
邹康
李毅明
王绪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RAL STATION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RAL ST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RAL STATION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RAL STATION
Priority to CN20141068736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16485A/zh
Publication of CN104316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164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紫外吸收测定方法。该方法以紫外吸收法氮氧化物分析仪或带紫外吸收法氮氧化物分析的多组分气体分析仪为监测仪器,利用一氧化氮在近紫外光区内吸收200nm~230nm特征波长的光和二氧化氮在近紫外光区内吸收380nm~400nm特征波长的光,由朗伯—比尔定律定量废气中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浓度,然后进一步计算得到氮氧化物的排放速率。该方法适用于分别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放废气中的NO和NO2,满足测定氮氧化物的需要,该方法的建立满足了现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CEMS的比对监测和数据有效性审核的需要,对于开发及扩展与其配套的紫外吸收法烟气监测设备具有重要意义。

Description

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紫外吸收测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污染源废气测定方法及与其配套的紫外吸收法烟气监测设备,属于环境监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燃料在高温下燃烧是人为产生氮氧化物(NOx)的主要来源,例如:汽车和火电厂产生的NOx。燃料(燃料NOx)中氮的化合物的氧化和燃烧空气(热生成NOx)中的氮生成含有NOx的废气。排放源排放的NOx主要是NO,浓度范围从几十到几百μmol/mol;NO2浓度很低,燃煤电站锅炉排放NO2约占氮氧化物的2%左右,浓度仅有几个μmol/mol;烟气干法、半干法、湿法脱硫、湿法除尘时,烟气中的酸性气体NO2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盐或溶于水;同样NO2在水泥生产的回转窑或立窑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排放烟气中NO2的浓度很低,几乎测不出。通常煤粉燃烧[NO2]/[NOx]×100%≈5%,燃气涡轮机[NO2]/[NOx]×100%≈10%~15%,玻璃熔窑废气[NO2]/[NOx]×100%≈10%。高浓度NO2能够产生棕色的烟羽。产生NOx的主要污染源是燃煤、燃气、燃油锅炉等。NOx是国家和各省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电力行业、建材行业、冶金行业、化工行业、城市公共事业行业(垃圾、危险废物)和燃烧化石燃料的工业以及取暖锅炉等要求监测的污染物。
大气中NOx对人有致毒作用,主要是通过呼吸系统危害人体,可致急性和慢性中毒。中毒症状主要是对粘膜组织的损害、呼吸道炎症、咳嗽、咳血、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严重的可致肺坏疽,并可引起兴奋、痉挛,神经炎等神经症状。吸入高浓度的NOx可迅速出现窒息、痉挛现象并很快死亡。慢性中毒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及神经衰弱症的后遗症。NOx的危害,还在于能与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照射下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光化学烟雾。其最明显的危害作用是刺激人的眼睛,引起红眼病。此外,对人的鼻、咽喉、气管、肺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从而增大呼吸阻力。
目前,有关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的标准有:HJ/T42-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湿化学法)、HJ/T43-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湿化学法)、HJ692-2014《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仪器法)和HJ693-2014《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仪器法)。其中湿化学法操作比较麻烦,定电位电解法易受CO2、NH3、水分等干扰。非分散红外吸收法需要将NO2转换为NO后再测定NO的浓度,由于转换效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效率不高,特别是废气中NO2浓度高时,测定结果可靠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紫外吸收测定方法,该方法利用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吸收200nm~400nm近紫外光区内特征波长的光,由朗伯—比尔定律定量废气中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浓度。实验证明:紫外吸收法能适应更广泛的固定源排放氮氧化物的测定。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紫外吸收测定方法,其特征是,以紫外吸收法氮氧化物分析仪或带紫外吸收法氮氧化物分析的多组分气体分析仪为监测仪器,利用一氧化氮在近紫外光区内吸收200nm~230nm特征波长的光和二氧化氮在近紫外光区内吸收380nm~400nm特征波长的光,由朗伯—比尔定律定量废气中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浓度,然后进一步计算得到氮氧化物的排放速率。
其中氮氧化物为:固定染源废气中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
上述监测仪器包括主机(含流量控制装置、抽气泵、监测器等)、采样管(含滤尘装置和加热装置)、导气管、除湿冷却装置等。如青岛博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博睿3040紫外吸收烟气监测系统(便携式烟气分析仪)等。
测定热湿废气样品的仪器不使用除湿冷却装置,但应配置测定热湿废气样品含湿量的传感器。
该测定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测定
将监测仪器的采样管插入烟道采样点位,以监测仪器规定的采样流量(如博睿3040紫外吸收烟气监测系统的采样流量为0.5~1.5L/min)连续自动采样,待监测仪器读数稳定后即可记录NO或者NO2的浓度读数;每分钟记录一次分钟平均值,取5min~15min的平均值作为一次测定结果;测定结束后,将采样管置于清洁的环境空气或氮气中,使仪器示值回到零点附近后关闭监测仪器;
(2)由下述公式计算氮氧化物的质量浓度
氮氧化物浓度等于一氧化氮浓度与二氧化氮浓度之和,按下式计算以二氧化氮计的标准状态下干废气中的氮氧化物质量浓度;
a.干废气中,由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体积浓度转换为氮氧化物的质量浓度,按式(1)计算:
ρ = 46 22.4 × ( ρ ′ NO + ρ ′ NO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b.湿废气中,由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体积浓度转换为氮氧化物的质量浓度按式(2)计算:
ρ = 46 22.4 × ( ρ ^ NO + ρ ^ NO 2 ) × 1 1 - X sw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式中:ρ——标准状况下干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质量浓度,mg/m3
ρ′NO——干废气中一氧化氮的体积浓度,μmol/mol;
ρ′NO2——干废气中二氧化氮的体积浓度,μmol/mol;
ρ^NO——湿废气中一氧化氮的体积浓度,μmol/mol;
ρ^NO2——湿废气中二氧化氮的体积浓度,μmol/mol;
Xsw——废气中含湿量,%;
(3)由下述公式计算氮氧化物的排放速率
氮氧化物排放速率按式(3)计算:
G=ρ×Qsn×10-6................................................(3)
式中:
G——氮氧化物排放速率,kg/h;
ρ——干排气中氮氧化物质量浓度,mg/m3
Qsn——标准状况(273K,101.325kPa)下排气流量,m3/h。
氮氧化物的浓度计算结果只保留整数位,当浓度计算结果较高时,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所述监测仪器的采样管前端置于尽量靠近废气筒中心位置。
本发明通过过滤器除尘、加热采样管输送气体、冷却装置快速除湿或测定热湿废气样品等方法,消除或减少废气中颗粒物、水气冷凝等对气体分析仪的污染和造成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吸附和二氧化氮的溶解损失。
废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在近紫外光区没有吸收,不干扰一氧化氮的测定;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一氧化氮有干扰,采用数学运算的方法消除影响。分析二氧化氮时,共存气体影响小,可忽略不计。
本发明适用于:
(1)环境监测部门监督污染源排放的NOx;(2)检验控制设施治理NOx的效果;(3)监测污染源NOx排放总量;(4)验收NOx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EMS)(包括CEMS的用户进行验收);(5)CEMS监测NOx数据的有效性审核;(6)排放源排放NOx的内部控制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随着各类便携式烟气光学分析仪器的应用逐步广泛,包括紫外吸收法测定NOx的的分析仪器越来越受到使用者的欢迎,制订方法标准,以满足现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CEMS的比对监测和数据有效性审核的需要。
(2)该方法适用于分别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放废气中的NO和NO2,满足测定氮氧化物的需要;不需要如非分散红外吸收法和化学发光法测定氮氧化物时将NO2还原为NO,测定NO的浓度后再确定氮氧化物的浓度。该方法更适合测定排放NO2浓度高的固定源的测试,如:燃气涡轮机、玻璃熔窑。
(3)该方法将推动NOx监测仪器的技术进步,为使用紫外吸收法监测固定污染源排放废气中的NOx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NO、NO2的近紫外吸收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试剂与材料
1.1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校准气体
有证环境标准气体,不确定度不大于2%或目前所能达到的不确定度,或用氮气稀释标准气体获得用于校准仪器的校准气体。检查示值误差和系统偏差的校准气体的浓度不大于60%C.S.。
1.2氮气
纯度应大于99.99%。
1.3采样管
可用硬质玻璃、聚四氟乙烯、不锈钢、钛合金等材料的管料。
1.4样品传输管线
可用聚四氟乙烯等材质的管料。
1.5颗粒物过滤器
可采用刚玉、硼砂、石英棉、无碱玻璃纤维等不吸附氮氧化物的材料制造。
2仪器和设备
2.1紫外吸收法氮氧化物分析仪
紫外吸收法氮氧化物分析仪或带紫外吸收法氮氧化物分析的多组分气体分析仪(以下简称:仪器)。
2.1.1组成
仪器的组成有:主机(含流量控制装置、抽气泵、监测器等)、采样管(含滤尘装置和加热装置)、导气管、除湿冷却装置等。如青岛博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博睿3040紫外吸收烟气监测系统(便携式烟气分析仪)等。
注:测定热湿废气样品的仪器不使用除湿冷却装置,但应配置测定热湿废气样品含湿量的传感器。
2.1.2要求
具体包括:
a)具有显示采样流量的功能;
b)示值误差:≤±5%(浓度<100μmol/mol时,≤±5μmol/mol);
c)系统偏差:≤±5%C.S.(C.S.≤200μmol/mol时,≤±10μmol/mol);
d)具有消除干扰的功能。
采样管:前端带有加热的颗粒物过滤器,加热保温、整体温度控制120℃~160℃;
气体样品输送管:加热保温、整体温度控制120℃~160℃;
除湿装置:制冷温度控制2℃~5℃;
流量计:控制流量范围0~2L/min;
抽气泵:具有克服烟道和仪器采样系统阻力的足够抽力。
主要技术指标:
检出限:3mg/m3,测定下限为12mg/m3
零点漂移:≤±3%C.S.(校准量程≤200μmol/mol时,≤±5%C.S.);
量程漂移:≤±3%C.S.(校准量程≤200μmol/mol时,≤±5%C.S.);
重复性:≤3%;
示值误差:≤±5%(当校准量程<100μmol/mol时,≤±5μmol/mol);
干扰响应:≤±5%C.S.。
2.2气体流量计
用于校准仪器的采样流量,测定范围和精度满足仪器采样流量要求。
2.3标准气体钢瓶
配可调式减压阀、可调式转子流量计及导气管。
2.4集气袋
用于气袋法校准仪器。容积4L~8L,内衬材料应选用对被测成分影响小的惰性材料。
3采样位置和采样点
采样位置和采样点的设置符合HJ/T76、HJ/T373、HJ/T397和GB/T16157的规定。仪器的采样管前端置于尽量靠近废气筒中心位置。
4分析步骤
4.1量程校准
仪器按照本标准4.2条的步骤测定一氧化氮校准气体,若示值误差符合2.1.2条(b)的要求,仪器可用。否则,需校准。
4.1.1气袋法
先用气体流量计校准仪器的采样流量。用校准气体将洁净的集气袋充满后排空,反复三次,再充满后备用。按仪器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校准步骤进行校准。
4.1.2钢瓶法
将配有减压阀、可调式转子流量计及导气管的标准气体钢瓶与采样管连接,打开钢瓶气阀门,调节转子流量计,以仪器规定的流量,通入仪器的进气口。注意各连接处不得漏气。按仪器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校准步骤进行校准。
4.2测定
4.2.1零点校准
具体步骤:按仪器使用说明书,正确连接仪器的主机、采样管(含滤尘装置和加热装置)、导气管、除湿冷却装置,以及其它装置。将加热装置、除湿冷却装置及其它装置等接通电源,达到仪器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条件。打开仪器主机电源,以清洁的空气或氮气为零气,进行仪器零点校准。
4.2.2样品测定
把采样管插入烟道采样点位,以仪器规定的采样流量连续自动采样,待仪器读数稳定后即可记录读数。每分钟记录一次分钟平均值,取5min~15min平均值作为一次测定结果。
4.3测定结束
测定结束后,将采样管置于清洁的环境空气或氮气中,使仪器示值回到零点附近后关机。
5结果计算与表示
5.1废气流量的计算
按照GB/T16157-1996中7.6条的规定计算标准状态下(273K,101.325kPa)干废气流量Qsn,m3/h。
5.2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的计算
氮氧化物浓度等于一氧化氮浓度与二氧化氮浓度之和,按下式计算以二氧化氮计的标准状态下干废气中的氮氧化物质量浓度;
干废气中,由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体积浓度转换为氮氧化物的质量浓度,按式(1)计算:
ρ = 46 22.4 × ( ρ ′ NO + ρ ′ NO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湿废气中,由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体积浓度转换为氮氧化物的质量浓度按式(2)计算:
ρ = 46 22.4 × ( ρ ^ NO + ρ ^ NO 2 ) × 1 1 - X sw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式中:ρ——标准状况下干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质量浓度,mg/m3
ρ′NO——干废气中一氧化氮的体积浓度,μmol/mol;
ρ′NO2——干废气中二氧化氮的体积浓度,μmol/mol;
ρ^NO——湿废气中一氧化氮的体积浓度,μmol/mol;
ρ^NO2——湿废气中二氧化氮的体积浓度,μmol/mol;
Xsw——废气中含湿量,%。
5.3氮氧化物排放速率的计算
氮氧化物排放速率按式(3)计算:
G=ρ×Qsn×10-6..............................................................(3)
式中:
G——氮氧化物排放速率,kg/h;
ρ——干排气中氮氧化物质量浓度,mg/m3
QsN——标准状况(273K,101.325kPa)下排气流量,m3/h。
5.4结果表示
氮氧化物的浓度计算结果只保留整数位,当浓度计算结果较高时,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6方法检验
6.1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两台仪器测试零点气体,各获取20个NO数据,计算标准偏差,取2.5倍标准偏差确定检出限,其中检出限较大值为1.1mg/m3,测定下限为5mg/m3
6.2重现性
6次重复测定157.7μmol/mol的NO标准气体,相对标准偏差为0.2%。
6.3示值误差
分别测定43.3μmol/mol,99.7μmol/mol和157.7μmol/mol的NO标准气体,示值误差分别为0.1%、0.7%和-0.6%。
6.4干扰响应
废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在近紫外光区没有吸收,不干扰一氧化氮的测定;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一氧化氮有干扰,采用数学运算的方法消除影响。分析二氧化氮时,共存气体影响小,可忽略不计。通过过滤器除尘、加热采样管输送气体、冷却装置快速除湿或测定热湿废气样品等方法,消除或减少废气中颗粒物、水气冷凝等对气体分析仪的污染和造成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吸附和二氧化氮的溶解损失。
甲烷、CO2、CO和H2O对仪器测定NO零点的干扰影响列表1。表明测试的4种气体对NO零点的总干扰为-0.21%。
表1 甲烷、CO2、CO和H2O对NO的零点干扰影响
6.5消除干扰
NO2在近UV的380nm至400nm的光区内,有最大的吸收灵敏度。该波长范围,没有SO2或NO的吸收重叠峰(见图1),因此,当存在这些化合物时,不需要修正测量结果。
NO在近UV的200nm至230nm光区有吸收,NO吸收能量后,产生3条非常重要的吸收带,即吸收带中心波长分别在204.7nm,215nm或226.5nm。通常选择其中的一条波长为NO的测量波长。因为,SO2和NO2在该波长范围有吸收(见图1),测定NO的浓度需要分析仪具有测量SO2和NO2的能力,并对在选择的测量波长的吸收信号采取适当地修正。通过数学运算的方法消除对NO测定的干扰。选定215nm为NO的测量波长,以相关分析法为例。测量NO2(SO2)在215nm的吸收线的强度除以NO2(SO2)在400nm(287nm)的吸收线强度的比。实际测试时,将在400nm(287nm)测得的NO2(SO2)的吸收,乘以该比值计算NO2(SO2)在215nm的吸收,然后,从215nm的总吸收中减去NO2和SO2的吸收,消除NO2和SO2的影响,得到NO的真实浓度。
6.6 5气体样品除湿后NO2溶解损失的补偿
烟气样品,特别是湿法脱硫烟气温度≤60℃的低温、高湿烟气样品,通过分析仪配置的快速制冷除湿装置后,潜在的问题是NO2通过除湿装置,因与冷凝水接触生成亚硝酸和硝酸,造成溶解损失,带来NOx测量的负误差。研究表明发生有水和没有水的气体混合物,检查NOx测量值之间是否有存在差异,发现NO2的溶解损失基本小于2%,可以忽略不计。
6.7方法的相关性
使用2台紫外分析仪(A和B)与1台化学发光分析仪同时测定7个不同浓度的压缩瓶装气体,证明方法之间线性相关,获得数据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测量NOx的浓度数据和回归分析结果
6.8现场测试
测试地点为燃煤但没有脱硫的排放源,各使用2台紫外吸收分析仪和化学发光分析仪。从烟道抽取气体样品,通过冷却装置后,分开气流,一部分进入UV分析仪,另一部分进入化学发光分析仪,以保证两类分析仪测定的是相同的气体样品。现场测试结果见表3。
紫外吸收法测定气态污染物(NOx)的应用表明:紫外吸收法是准确、可靠的测定技术;与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线性相关。此外,O2、CO2、CO、和SO2浓度的变化对测定NOx的信号没有明显的影响。在燃煤电厂两类仪器比对分析,测定结果一致,但UV分析仪测定结果较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更高;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的NOx浓度略低于UV分析仪测定结果。
表3 废气样品测试结果(每个样品为30min的平均值)
7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7.1仪器及部分辅助设备如大气压计、温度计等必须经有关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且在检定有效期限内。
7.2仪器的各组成部分应连接牢固,测定前后应按照要求检查仪器的气密性,可堵紧仪器的进气口,若仪器的采样流量示值在2min及以上降至零,表明气密性合格。
7.3测定前按本标准4.2条的步骤测定零气和校准气体,计算测定的示值误差,并检查仪器的系统偏差,若示值误差和/或系统偏差不符合2.1.2条(b)和(c)的要求,应查找原因,并进行相应的修复维护,直至满足要求后方可开展监测。
7.4测定后按本标准4.2条的步骤测定零气和校准气体,计算测定的示值误差,并检查仪器的系统偏差。若示值误差和系统偏差符合2.1.2条(b)和(c)的要求,判定本次测定结果有效;否则,判定本次测定结果无效。
7.5每个月至少进行一次测定前后的零点漂移、量程漂移检查。零点漂移、量程漂移均应≤±3%C.S.(当校准量程≤200μmol/mol时,应≤±5.0%C.S.)。否则,应及时对仪器进行校准维护。
7.6测定完毕在关机之前,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通入清洁的环境空气或氮气冲洗仪器。
7.7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用低(<20%C.S.)、中(40%C.S.~60%C.S.)、高(80%C.S.~100%C.S.)浓度的校准气体对仪器线性校准,测定值与校准气体浓度值的示值误差和系统偏差应符合2.1.2条(b)和(c)的要求。
8注意事项
8.1测定前检查除湿冷却装置和输气管路,并清洁颗粒物过滤装置,必要时更换滤料。
8.2测定前应检查采样管加热系统是否正常工作、仪器必须充分地预热。
8.3及时排空除湿冷却装置的冷凝水,防止影响测量结果。
8.4测定时采气流速的变化直接影响仪器的测量读数,尤其在烟道负压情况下,可导致测量结果偏低或无法测出。如有条件应将负压烟道气引出到平衡装置中,然后进行测定。
8.5测量结果应处于仪器校准量程的20%~100%之间;超过校准量程,判定本次样品测量结果无效。
8.6测量结果表明排放废气中二氧化氮的浓度占氮氧化物的比大于5%,仪器还应按照本标准4.2条的步骤测定NO2校准气体,其余同7.5条。
9该方法的术语及定义
9.1氮氧化物:固定染源废气中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
9.2校准量程:仪器的校准上限,为校准用标准气体浓度值(若多点校准则为校准用最高标准气体浓度值)。校准量程(以下用C.S.表示)的选择要适当,所测气态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应在C.S.的20%~100%之间,不得超过C.S.。当测定低浓度的气态污染物时,为实现数据质量目标,不要选择过高的C.S.。C.S.应小于或等于仪器的满量程。
9.3零气:不存在测量组分或小于规定值,存在的其他气体的浓度不干扰仪器的读数或产生的测量组分的读数可忽略不计的气体。
9.4零点:仪器对零气输出的信号值。
9.5零点漂移:在测定前后,仪器对相同零气的测量结果的偏差与C.S.的百分比。
9.6量程漂移:在测定前后,仪器对相同标准气体的测量结果的偏差与C.S.的百分比。
9.7系统偏差:校准气体直接导入气体分析仪主机的进气口(直接测定模式)得到的测量结果与校准气体由采样管端导入气体分析仪主机(系统测定模式)得到的测量结果的偏差与C.S.的百分比或绝对误差。

Claims (5)

1.一种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紫外吸收测定方法,其特征是,以紫外吸收法氮氧化物分析仪或带紫外吸收法氮氧化物分析的多组分气体分析仪为监测仪器,利用一氧化氮在近紫外光区内吸收200nm~230nm特征波长的光和二氧化氮在近紫外光区内吸收380nm~400nm特征波长的光,由朗伯—比尔定律定量废气中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浓度,然后进一步计算得到氮氧化物的排放速率;其中氮氧化物为固定染源废气中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紫外吸收测定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监测仪器包括主机、采样管、导气管、除湿冷却装置或者测定热湿废气样品含湿量的传感器;所述主机含流量控制装置、抽气泵和监测器;所述采样管含滤尘装置和加热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紫外吸收测定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测定
将监测仪器的采样管插入烟道采样点位,以监测仪器规定的采样流量连续自动采样,待监测仪器读数稳定后即可记录NO或者NO2的浓度读数;每分钟记录一次分钟平均值,取5min~15min的平均值作为一次测定结果;测定结束后,将采样管置于清洁的环境空气或氮气中,使仪器示值回到零点附近后关闭监测仪器;
(2)由下述公式计算氮氧化物的质量浓度
氮氧化物浓度等于一氧化氮浓度与二氧化氮浓度之和,按下式计算以二氧化氮计的标准状态下干废气中的氮氧化物质量浓度;
a.干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质量浓度,按下式计算:
ρ = 46 22.4 × ( ρ ′ NO + ρ ′ NO 2 )
b.湿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质量浓度下式计算:
ρ = 46 22.4 × ( ρ ^ NO + ρ ^ NO 2 ) × 1 1 - X sw
式中:ρ——标准状况下干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质量浓度,mg/m3
ρ′NO——干废气中一氧化氮的体积浓度,μmol/mol;
ρ′NO2——干废气中二氧化氮的体积浓度,μmol/mol;
——湿废气中一氧化氮的体积浓度,μmol/mol;
——湿废气中二氧化氮的体积浓度,μmol/mol;
Xsw——废气中含湿量,%;
(3)由下述公式计算氮氧化物的排放速率
氮氧化物排放速率按下式计算:
G=ρ×Qsn×10-6
式中:
G——氮氧化物排放速率,kg/h;
ρ——干排气中氮氧化物质量浓度,mg/m3
Qsn——标准状况下排气流量,m3/h。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紫外吸收测定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监测仪器的采样管前端置于尽量靠近废气筒中心位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紫外吸收测定方法,其特征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一氧化氮有干扰,采用数学运算的方法消除影响。
CN201410687364.1A 2014-11-25 2014-11-25 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紫外吸收测定方法 Pending CN1043164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87364.1A CN104316485A (zh) 2014-11-25 2014-11-25 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紫外吸收测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87364.1A CN104316485A (zh) 2014-11-25 2014-11-25 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紫外吸收测定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16485A true CN104316485A (zh) 2015-01-28

Family

ID=52371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87364.1A Pending CN104316485A (zh) 2014-11-25 2014-11-25 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紫外吸收测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1648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87413A (zh) * 2018-09-17 2019-01-11 安徽水韵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废气检测系统
CN109358005A (zh) * 2018-12-13 2019-02-19 青岛海纳光电环保有限公司 二氧化氮浓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2824875A (zh) * 2019-11-20 2021-05-21 杭州绰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紫外差分二氧化氮气体的检测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15587A (ja) * 1996-10-11 1998-05-06 Osaka Gas Co Ltd 付臭剤濃度の測定方法
CN102749286A (zh) * 2012-07-31 2012-10-24 郭振铎 一种新型便携式烟道气与管道气气体原位监测仪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15587A (ja) * 1996-10-11 1998-05-06 Osaka Gas Co Ltd 付臭剤濃度の測定方法
CN102749286A (zh) * 2012-07-31 2012-10-24 郭振铎 一种新型便携式烟道气与管道气气体原位监测仪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 《HJ/T76-200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 *
张云刚: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吸收光谱分析与在线监测方法",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87413A (zh) * 2018-09-17 2019-01-11 安徽水韵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废气检测系统
CN109358005A (zh) * 2018-12-13 2019-02-19 青岛海纳光电环保有限公司 二氧化氮浓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2824875A (zh) * 2019-11-20 2021-05-21 杭州绰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紫外差分二氧化氮气体的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00744B (zh) 一种火电厂烟气no和汞同时采样和检测的系统
CN110231262B (zh) 一种民用固体燃料燃烧大气污染物排放现场检测装置
WO2021203669A1 (zh) 一种网格化测量烟气中气态组分的系统及方法
CN204439537U (zh) 基于紫外差分算法的气体分析仪测量装置
CN111982611B (zh) 烟气中氨在线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4316485A (zh) 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紫外吸收测定方法
CN107271365A (zh) 一种原位在线测定氨逃逸的装置
CN102721791A (zh)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检定方法及检定装置
CN202853655U (zh) 一种烟气监测系统
CN104226300B (zh) 一种scr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96446B (zh) 一种手持式原位热湿法烟道气体检测仪
CN104406932B (zh) 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紫外吸收测定方法
CN205192809U (zh) 一种火电厂烟气no和汞同时采样和检测的系统
CN205317611U (zh) 烟气含湿量检测系统
Yang et 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n ammonia slip detection device and system for flue gas denitration equipment
CN202720218U (zh)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检定装置
CN104297386A (zh) 一种吸附热脱附联用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大气中苯系物的方法
CN212808040U (zh) 利用连续进样分析技术的烟气中氨在线检测装置
CN112964609A (zh) 炉具烟气污染物现场检测系统
CN204241032U (zh) 一种固定燃烧源温室气体排放在线监测系统
CN209264558U (zh) 烟气连续在线监测系统
Montgomery et al. Continuous infrared analysis of N2O in combustion products
CN107044962A (zh) 非疏散紫外线so2、no、no2多功能测量仪
CN218956406U (zh) 高温状态下的水分和烟气监测设备
CN216791943U (zh) 固定污染源废气气体密度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