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14635A - 可变驱动器 - Google Patents

可变驱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14635A
CN104314635A CN201410445393.7A CN201410445393A CN104314635A CN 104314635 A CN104314635 A CN 104314635A CN 201410445393 A CN201410445393 A CN 201410445393A CN 104314635 A CN104314635 A CN 1043146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coupling
driver part
coupling
load beam
pulling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4539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14635B (zh
Inventor
娄征
文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oyea Machinery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4539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146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14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146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146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1463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9/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ctuated non-mechanically
    • F01L9/1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ctuated non-mechanically by fluid means, e.g. hydraul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9/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ctuated non-mechanically
    • F01L9/1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ctuated non-mechanically by fluid means, e.g. hydraulic
    • F01L9/16Pneumatic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9/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ctuated non-mechanically
    • F01L9/2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ctuated non-mechanically by electric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3/00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 F01L2013/11Sensors for variable valve timing
    • F01L2013/118Valve li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tuator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变驱动器,包括驱动缸,具有驱动缸壁、驱动缸第一端部及驱动缸第二端部;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驱动缸壁中,能在所述驱动缸第一端部和驱动缸第二端部之间移动;驱动部件杆,连接于所述驱动部件并与之成为一个移动单元,并具有驱动部件杆端面;负载;负载杆,连接于所述负载并与之成为一个移动单元,并具有负载杆端面,所述负载杆端面面对所述驱动部件杆端面以便传输所述驱动部件杆和所述负载杆之间的推力;拉力联轴器,连接所述驱动部件杆和所述负载杆以便传输所述驱动部件杆和所述负载杆之间的拉力。可能巨大的推力将由驱动部件杆和气门杆在相互之间通过刚性接触直接传输,以保证可变驱动器的联轴器的寿命。

Description

可变驱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可变驱动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可以采用各种可变气门驱动(Variable Valve Actuation,VVA)系统来有效控制气门的正时和升程,来改善发动机的性能、燃油经济性、喷射和其他特性。根据控制的装置或驱动器,这些系统主要地可以分成机械的、电液的(electro-hydraulic)、电气动的(electro-pneumatic)和电磁的(electro-magnetic)形式。根据控制的范围,可以分成可变气门升程和正时、可变气门正时和可变气门升程的形式。它们也可以分成有凸轮(cam-based)及无凸轮(camless)的形式。
在有凸轮的系统的情况下,保持传统的发动机凸轮系统并且稍微修改,以便间接地控制气门正时和/或气门升程。在无凸轮系统中,传统的发动机凸轮系统用直接驱动各气门的电液、电气动或者电磁驱动器完全替换。相对于有凸轮的系统,无凸轮系统具有更多的控制自由度或优势,特别是:1)无凸轮系统在时域内的充分控制自由度,可以实现相邻热力学热循环间的(cycle to cycle)任意、瞬时控制;2)无凸轮系统可以实现在发动机每一个气缸的个性化控制,或叫做缸之间的(cylinder to cylinder)控制。这循环间的及缸之间的控制能力是帮助实现多种新型节能减排燃烧过程的支撑技术或关键技术,比如在汽油机中的均质压燃(HCCI)和在柴油机中的预混合压燃(PCCI)均需要循环间的及缸之间的有效控制才能稳定地、在较大的工况范围内实施,实现10%以上的油耗降低。
在传统的发动机凸轮系统中,一般由凸轮驱动机构克服气门回位弹簧的阻力和运动质量的惯性力来推开气门,再由气门回位弹簧推动气门回到关闭状态。如果合理地设计回位弹簧的刚度及预紧力,气门杆端部一直受到推力,即不是拉力,因此气门杆端面与凸轮驱动机构不需要采用能承受拉力的联轴器,只要自由浮动即可。这种自由浮动的状态也有利于安装及容纳凸轮驱动机构和气门杆之间的设计或制造误差,比如同轴度误差或同心度误差。当然,弹簧刚度及预紧力的设计还是有多种限度(比如考虑到摩擦力、设计寿命等),在发动机的高速运行时,时有气门杆端面与凸轮驱动机构脱离的现象,引起功能或寿命方面的损失。
有些无凸轮系统(特别是如果其驱动器只提供推力时)还保留气门回位弹簧,如果可行并且回位弹簧设计得当,还可以基本保持气门杆端面与无凸轮驱动机构之间的推力或不脱离状态。如果无凸轮系统的驱动器也提供拉力、系统不包含气门回位弹簧、或者气门回位弹簧不具备足够的刚度和/或预紧力,则需要在驱动部件杆和气门杆之间设置一个拉力联轴器,以便至少能够承受或传输两者之间的拉力。
为了保证无凸轮驱动器组件及气门组件各自的长寿命正常运行,此拉力联轴器必须在非拉力方向有一定的连接间隙以容纳驱动部件杆和气门杆之间的设计或制造误差,比如同轴度误差或同心度误差。同时,此拉力联轴器也能在强大的交变力下经受住长时间的疲劳考验。与拉力相比,驱动部件杆和气门杆之间的推力一般要大得多,特别是在柴油机排气门的应用中,缸压释放制动时会传输巨大的推力,对一般的柔性联轴器会是个极端挑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驱动器,包括一个连接驱动部件杆和气门杆的拉力联轴器,该拉力联轴器具有连接间隙以能容纳驱动部件杆和气门杆之间的设计或制造误差,拉力联轴器只传输相对较小的拉力,而可能巨大的推力将由驱动部件杆和气门杆在相互之间通过刚性接触直接传输,以保证联轴器的寿命。
为达上述优点,本发明采用一种可变驱动器,其包括:
驱动缸,具有驱动缸壁、驱动缸第一端部及驱动缸第二端部;
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驱动缸壁中,在所述驱动缸第一端部和驱动缸第二端部之间移动;
驱动部件杆,连接于所述驱动部件并与之成为一个移动单元,并具有驱动部件杆端面;
负载;
负载杆,连接于所述负载并与之成为一个移动单元,并具有负载杆端面,所述负载杆端面面对所述驱动部件杆端面以便传输所述驱动部件杆和所述负载杆之间的推力;和
拉力联轴器,连接所述驱动部件杆和所述负载杆以便传输所述驱动部件杆和所述负载杆之间的拉力。
优选的,所述拉力联轴器固定地连接于所述负载杆, 在拉力方向连接于所述驱动部件杆。
优选的,所述拉力联轴器固定地连接于所述负载杆,所述拉力联轴器与所述驱动部件杆之间留有预定的连接间隙以容纳所述驱动部件杆和所述负载杆之间的同轴度误差和同心度误差。
优选的,所述拉力联轴器进一步包括:联轴体, 锁定地连接在所述负载杆;联轴销,其两端固定在所述联轴体上,其中间段穿过一个横穿过所述驱动部件杆的联轴孔;其中,所述联轴孔与所述联轴销之间有预定的间隙及空间布置,所述联轴孔与所述联轴销仅通过各自的下表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联轴体与所述负载杆之间有预定的径向间隙。
优选的,所述联轴孔的下表面是平坦的。
优选的,所述拉力联轴器进一步包括:联轴体,锁定地连接在所述负载杆上;联轴颈,设置在所述驱动部件杆上,并靠近所述驱动部件杆端面,具有联轴颈直径及长度;上轴肩和下轴肩,设置在所述驱动部件杆上,分别在所述联轴颈的上下两端;联轴片,进一步包括联轴片上表面、联轴片下表面及联轴片孔,所述联轴片孔的直径小于所述驱动部件杆的外径,但大于所述联轴颈的直径,所述联轴片上、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联轴颈长度;和联轴盖,将所述联轴片紧固在所述联轴体上;所述联轴片上表面与所述上轴肩之间有预定的间隙,在所述驱动部件杆和所述负载杆之间传输拉力时所述联轴片下表面接触所述下轴肩。
优选的,还包括回位弹簧,在其上端由联轴体支撑。
优选的,所述拉力联轴器进一步包括:联轴颈,设置在所述驱动部件杆上,靠近所述驱动部件杆端面,具有联轴颈直径及长度;上轴肩和下轴肩,设置在所述驱动部件杆上,分别在所述联轴颈的上下两端;上弹簧座;综合联轴件,在所述上弹簧座的配合下锁定地连接在所述负载杆上,进一步包括联轴片上表面、联轴片下表面及联轴片孔,所述联轴片孔的直径小于所述驱动部件杆的外径,所述联轴片孔与所述联轴颈之间保留预定的间隙,所述联轴片上、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联轴颈长度;和所述联轴片上表面与所述轴颈上表面之间保留预定的间隙,在所述驱动部件杆和所述负载杆之间传输拉力时所述联轴片下表面接触所述轴颈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拉力联轴器进一步包括:联轴颈,设置在所述驱动部件杆上,靠近所述驱动部件杆端面,具有联轴颈直径及长度;上轴肩和下轴肩,设置在所述驱动部件杆上,分别在所述联轴颈的上下两端;综合体,固定地连接于所述负载杆,进一步包括联轴片上表面、联轴片下表面及联轴片孔,所述联轴片孔的直径小于所述驱动部件杆的外径,所述联轴片孔与所述联轴颈之间保留预定的间隙,所述联轴片上、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联轴颈长度;和所述综合体和所述联轴颈的轴向安装位置是:所述联轴片上表面与所述轴颈上表面之间有预定的间隙,至少在所述驱动部件杆和所述负载杆之间传输拉力时所述联轴片下表面会接触所述轴颈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综合体还包括上弹簧座结构。
优选的,所述负载是气门,所述负载杆是气门杆。
优选的,所述驱动缸是液压缸、气动缸或电磁驱动器,所述驱动部件是液压活塞、气动活塞或电磁衔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可变驱动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拉力联轴器采用联轴销结构。
图2是本发明可变驱动器图1实施例中联轴孔下表面的平坦化设计。
图3是本发明可变驱动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拉力联轴器采用联轴片结构。
图4是本发明可变驱动器图3实施例中联轴片的变化设计。
图5是本发明可变驱动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拉力联轴器采用综合联轴件结构。
图6是本发明可变驱动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拉力联轴器采用综合体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以此实施例为限。本说明书中的术语“顶”及“底”或“上”及“下”或“左”及“右”等方位和方向性用语只是用来便于表明驱动器各部分在图中的相对位置,而不限制可变驱动器本身的安装位置或方向。
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变驱动器,
包括驱动缸20,具有驱动缸壁22、驱动缸第一端部24和驱动缸第二端部26;驱动部件30,设置在驱动缸壁22中,能在驱动缸第一端部24和驱动缸第二端部26之间移动;驱动部件杆31,连接于驱动部件30并与之成为一个移动单元,并具有驱动部件杆端面34;负载80;负载杆81,连接于所述负载并与之成为一个移动单元,并具有负载杆端面88,负载杆端面88面对所述驱动部件杆端面34以便传输驱动部件杆31和负载杆81之间的推力;拉力联轴器50,连接驱动部件杆31和负载杆81以便传输驱动部件杆31和负载杆81之间的拉力。
图1所示的负载80和负载杆81分别是发动机的气门80和气门杆81。但本发明应用对象不局限于发动机进气或排气门,也可以是其它应用,比如燃气发动机的燃气控制阀门(图未示)。
图1所示的可变驱动器是电液式的。可变驱动器可选择地也可以是电气动式的或电磁式的形式(图未示)。在电气动式的驱动器中,驱动缸是个气动缸,驱动部件是气动活塞,它们的运动会由某个电磁气动阀控制(图未示)。在电磁式的驱动器中, 驱动缸是电磁驱动器,驱动部件是电磁衔铁(图未示)。电磁驱动器一般包括一对相对布置的电磁线圈, 电磁衔铁往复于两个电磁线圈之间。
在图1所示的电液式可变驱动器中,驱动缸20是个液压缸,驱动部件30是个活塞,驱动部件杆31是个活塞杆,在活塞的上下分别是驱动缸上腔28和驱动缸下腔29。由于活塞杆31的存在,活塞30上面的有效液压力作用面积大于下面的有效液压力作用面积。驱动缸20进一步由驱动切换阀40控制,让驱动缸上腔28交替地与高压流道44和低压流道46相通,而驱动缸下腔29一直保持与高压流道44的连通。当驱动缸上腔28与高压流道44相通时,由于活塞上下的作用面积差而产生向下的驱动力;当驱动缸上腔28与低压流道46相通时,由于活塞下面的高压力而产生向上的驱动力。驱动缸20可选择地还包括单向节流装置48(进一步包括单向阀和节流孔),以便在驱动部件30在运动至驱动缸第一端部24时产生起缓冲作用的额外液压阻力,帮助负载80。
如图1所示的拉力联轴器50进一步包括:联轴体51,锁定地连接在负载杆81(比如通过气门锁片52);联轴销54,其两端固定在联轴体51上,其中间段穿过一个横穿过驱动部件杆31的联轴孔55;其中,联轴孔55与联轴销54之间有预定的间隙(或叫做连接间隙)及相对空间布置,以便联轴孔55与联轴销54之间的接触只可能发生在它们各自的下表面。因此,拉力联轴器50在只在拉力方向连接于驱动部件杆31,这里的连接是指有效的(即产生物理接触和力传递的)连接。
可选择地,可以加一个回位弹簧85,在其上端由联轴体51支撑。联轴体51的下表面具有弹簧座的结构特征,并承担上弹簧座的功能。
液压缸的结构及控制形式不限于图1所示的形式。比如在某些应用中,驱动缸下腔29一直保持与低压流道46的连通(图未示),液压缸20本身就不能产生向上的驱动力(即,不直接产生活塞杆与气门杆之间的拉力),而是依靠回位弹簧85提供向上的动力(只产生活塞杆与气门杆之间的推力)。即使在这种结构形式下,在气门打开的过程中,当活塞接近行程末端而很快降速时,气门有可能在惯性的作用下克服弹簧力而继续往前运动,造成气门杆与活塞杆之间的分离倾向,此时加一个拉力联轴器50可以防止分离的发生或降低分离的程度。
液压缸20也可能具有升程控制能力(图未示),可以是两级或多级升程,也可以是连续可变升程。
拉力联轴器50的功能(或运行):
如图1所示,当驱动缸上腔28和下腔29分别处于低压和高压,驱动部件杆(即活塞杆)31向上拉伸,通过拉力联轴器50(包括联轴孔55与联轴销54之间在下表面的接触)向负载杆(即气门杆81)传输拉力。此时,驱动部件杆端面34与负载杆端面88可能存在一定的间隙L2,在设计及制造上要尽量减小间隙L2的尺寸,以降低冲击、噪音等不良后果。此时,联轴孔55与联轴销54的下表面之间存在有间隙L1,间隙L1要大于间隙L2。
当驱动缸上腔28 也处于高压时(图1中未示),活塞杆31会开始向下推动气门杆81,推力的传递是通过驱动部件杆端面34与负载杆端面88 的直接接触,间隙L2(如果之前存在的话)现在消失,联轴孔55与联轴销54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将会是L1 – L2。因此,推力的传递还是按传统的方式进行,直接由活塞杆及气门杆承担,不经过拉力联轴器50,降低了对拉力联轴器50的设计要求。气门杆上的推力往往远大于拉力。
另外,联轴体51与活塞杆31之间也有预定的(或足够大的)径向间隙,以把活塞杆31与气门杆81之间有可能的侧向力传递最小化,降低活塞杆31与气门杆81上因侧向力引起的摩擦阻力及变形,延长系统的寿命。
因此,拉力联轴器50只在拉力方向(即传递拉力的方向)有联轴的功能。拉力联轴器50本身的结构或部件不在推力方向和径向(或侧向)起到联轴作用。
可选择地,可以加一个联轴销箍56或其它锁紧装置,帮助把联轴销54固定于联轴体51内。
可选择地,联轴孔55的下表面58是平坦的(如图2所示),以尽量减少侧向力。
图3展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可变驱动器,为了简化,只显示了拉力联轴器50B及邻近的结构。
其中的拉力联轴器50B包括:联轴体51, 锁定地连接在负载杆81上(比如通过气门锁片52);联轴颈60,在驱动部件杆31上,靠近驱动部件杆端面34,具有联轴颈直径及长度;上轴肩61和下轴肩62,在驱动部件杆31上,分别在联轴颈60的上下两端;联轴片65,进一步包括联轴片上表面66、联轴片下表面67及联轴片孔68,所述联轴片孔68的直径小于所述驱动部件杆31的外径但大于所述联轴颈60的直径,所述联轴片的厚度(即联轴片上表面66与联轴片下表面67之间的距离,即轴向距离)小于联轴颈60的长度;联轴盖69,将联轴片65紧固在联轴体51上(比如通过螺纹配合);联轴片65和联轴颈60的轴向安装位置是:联轴片上表面66与上轴肩61之间有预定的间隙,至少在驱动部件杆31和负载杆81之间传输拉力时联轴片下表面67会接触下轴肩62。
尽管图中的上轴肩61和下轴肩62是平坦的,如果需要也可以加于一定的坡度或弧度,比如以此可以减少应力集中。当然联轴片上表面66与联轴片下表面67也应做相应的调整以便相配合。
另外,联轴片65在结构上可以分离成至少两分片,比如通过某一轴截面来得到两个分片(图中未示),以便安装,能够环套在联轴颈60四周。
图4展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可变驱动器,为了简化,只显示了拉力联轴器50C及邻近的结构。其中的拉力联轴器50C用来表达其结构细节设计的可变性或多样性。具体地,联轴片65C的联轴片上表面66C不是平的,是有层次的。当然,为了达到相同的功能,在描述与上轴肩61之间的位置或几何关系时,联轴片上表面66C是指在径向靠内的表面,即凸出的部分。同样地,拉力联轴器的其它部件也可呈现不同的结构变化。
图5展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可变驱动器,为了简化,只显示了拉力联轴器50D及邻近的结构。其中的拉力联轴器50D包括: 联轴颈60,设置在驱动部件杆31上,靠近驱动部件杆端面34,具有联轴颈直径及长度;上轴肩61和下轴肩62,设置在所述驱动部件杆31上,分别在所述联轴颈60的上下两端;上弹簧座72;综合联轴件70,在上弹簧座72的配合下锁定地连接在负载杆81上,进一步包括联轴片上表面66D、联轴片下表面67D及联轴片孔68D,联轴片孔的直径小于驱动部件杆31的外径,联轴片孔68D与联轴颈60之间保留预定的间隙,联轴片上、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联轴颈长度。
综合联轴件70和联轴颈60的轴向安装位置是:联轴片上表面66D与轴颈上表面61之间保留预定的间隙(以保证联轴片上表面66D不会碰到轴颈上表面61),至少在驱动部件杆31和负载杆81之间传输拉力时联轴片下表面67D会接触轴颈下表面62。
图5中的综合联轴件70同时担当了图3中联轴体51和联轴片65的功能。
另外,综合联轴件70在结构上可以分离成至少两分件,比如通过某一轴截面来得到两个分件(图中未示),以便安装,能够环套在联轴颈60和锁定轴颈74的四周。其中的锁定轴颈74是在负载杆81上的一个或多个轴颈。
图6展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可变驱动器,为了简化,只显示了拉力联轴器50E及邻近的结构。其中的拉力联轴器50E包括: 联轴颈60,在驱动部件杆31上,靠近所述驱动部件杆端面34,具有联轴颈直径及长度;上轴肩61和下轴肩62,在驱动部件杆31上,分别在联轴颈60的上下两端;联轴箍76;综合体78,固定地连接于负载杆81,进一步包括联轴片上表面66E、联轴片下表面67E及联轴片孔68E,联轴片孔68E的直径小于驱动部件杆31的外径,联轴片孔68E与联轴颈60之间保留预定的间隙,联轴片上、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联轴颈长度;和综合体78和联轴颈60的轴向安装位置是:联轴片上表面66E与轴颈上表面61之间保留预定的间隙(以保证联轴片上表面66E不会碰到轴颈上表面61),至少在驱动部件杆31和负载杆81之间传输拉力时联轴片下表面67E会接触轴颈下表面62。
另外,综合体78在结构上可以分离成至少两分件,比如通过某一轴截面来得到两个分件(图中未示),以便安装,能够环套在联轴颈60和锁定轴颈74的四周。其中的锁定轴颈74是在负载杆81上的一个或多个轴颈。可以通过联轴箍76(或其它形式,比如图中未示的螺钉)将综合体78的分件一起固定住。
可选择地,综合体78包含上弹簧座结构72E以帮助支撑回位弹簧。因此图6实施例中的综合体78可同时包含图5实施例中的综合联轴件70和上弹簧座结构72的结构及功能。
此外,本发明中的气门弹簧系统可为具有相同、相当或类似功能的其他结构,比如气动弹簧(图中未显示),来实现可变驱动器回位机构的功能,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此外,本发明中驱动切换阀40不限于上述切换阀的结构、组合或控制形式,可由其它结构、组合或控制形式来代替。比如,图1中的两位三通阀结构可由两个两位两通阀的组合来替代(图中未示);图1中显示的电磁直动控制形式可由电磁先导阀加上液动主阀的两级阀来代替,其中主阀也可以是液动差动的,即主阀阀芯可通过液动复位,而不是弹簧复位(图中未示);常开阀形式可由常闭阀来代替,或者反之;单电磁铁控制的阀可由双电磁铁控制的阀来代替。
图中所示的单向节流装置48中的节流功能可由一个可变节流装置(图中未示)实现。一个可变节流装置的有效节流口可根据工况(类似工作温度)或系统要求(类似发动机的转速)的变化而变化或调节。有效节流口的调节方式包括:调节单个或多个节流口的面积,比如通过比例阀或比例节流阀;变化多个节流口的串、并联组合关系;以及封堵多个节流口组合中的部分节流口,比如在节流口组合中引入开关阀。可变节流装置还可能加入一个压力敏感的缓冲溢流装置(图中未示),当缓冲腔压力超过某一溢流压力时,缓冲溢流装置快速打开某一溢流口,释放缓冲腔内的高压流体,消耗能量。
可以理解,本发明所述的可变驱动器(也可称为可变气门驱动器)可用在气门控制,也可以用在其它有类似运动控制的场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可变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驱动缸,具有驱动缸壁、驱动缸第一端部及驱动缸第二端部;
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驱动缸壁中,在所述驱动缸第一端部和驱动缸第二端部之间移动;
驱动部件杆,连接于所述驱动部件并与之成为一个移动单元,并具有驱动部件杆端面;
负载;
负载杆,连接于所述负载并与之成为一个移动单元,并具有负载杆端面,所述负载杆端面面对所述驱动部件杆端面以便传输所述驱动部件杆和所述负载杆之间的推力;和
拉力联轴器,连接所述驱动部件杆和所述负载杆以便传输所述驱动部件杆和所述负载杆之间的拉力。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力联轴器固定地连接于所述负载杆, 在拉力方向连接于所述驱动部件杆。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力联轴器固定地连接于所述负载杆;
所述拉力联轴器与所述驱动部件杆之间留有预定的连接间隙以容纳所述驱动部件杆和所述负载杆之间的同轴度误差和同心度误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力联轴器进一步包括:
联轴体, 锁定地连接在所述负载杆;
联轴销,其两端固定在所述联轴体上,其中间段穿过一个横穿过所述驱动部件杆的联轴孔;
其中,
所述联轴孔与所述联轴销之间有预定的间隙及空间布置,所述联轴孔与所述联轴销仅通过各自的下表面接触。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轴体与所述负载杆之间有预定的径向间隙。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轴孔的下表面是平坦的。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力联轴器进一步包括:
联轴体,锁定地连接在所述负载杆上;
联轴颈,设置在所述驱动部件杆上,并靠近所述驱动部件杆端面,具有联轴颈直径及长度;
上轴肩和下轴肩,设置在所述驱动部件杆上,分别在所述联轴颈的上下两端;
联轴片,进一步包括联轴片上表面、联轴片下表面及联轴片孔,所述联轴片孔的直径小于所述驱动部件杆的外径,但大于所述联轴颈的直径,所述联轴片上、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联轴颈长度;和
联轴盖,将所述联轴片紧固在所述联轴体上;
所述联轴片上表面与所述上轴肩之间有预定的间隙,在所述驱动部件杆和所述负载杆之间传输拉力时所述联轴片下表面接触所述下轴肩。
8. 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可变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回位弹簧,其上端由联轴体支撑。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力联轴器进一步包括:
联轴颈,设置在所述驱动部件杆上,靠近所述驱动部件杆端面,具有联轴颈直径及长度;
上轴肩和下轴肩,设置在所述驱动部件杆上,分别在所述联轴颈的上下两端;
上弹簧座;
综合联轴件,在所述上弹簧座的配合下锁定地连接在所述负载杆上,进一步包括联轴片上表面、联轴片下表面及联轴片孔,所述联轴片孔的直径小于所述驱动部件杆的外径,所述联轴片孔与所述联轴颈之间保留预定的间隙,所述联轴片上、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联轴颈长度;和
所述联轴片上表面与所述轴颈上表面之间保留预定的间隙,在所述驱动部件杆和所述负载杆之间传输拉力时所述联轴片下表面接触所述轴颈下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力联轴器进一步包括:
联轴颈,设置在所述驱动部件杆上,靠近所述驱动部件杆端面,具有联轴颈直径及长度;
上轴肩和下轴肩,设置在所述驱动部件杆上,分别在所述联轴颈的上下两端;
综合体,固定地连接于所述负载杆,进一步包括联轴片上表面、联轴片下表面及联轴片孔,所述联轴片孔的直径小于所述驱动部件杆的外径,所述联轴片孔与所述联轴颈之间保留预定的间隙,所述联轴片上、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联轴颈长度;和
所述综合体和所述联轴颈的轴向安装位置是:所述联轴片上表面与所述轴颈上表面之间有预定的间隙,至少在所述驱动部件杆和所述负载杆之间传输拉力时所述联轴片下表面会接触所述轴颈下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变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综合体还包括上弹簧座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是气门;及
所述负载杆是气门杆。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缸是液压缸、气动缸或电磁驱动器;及
所述驱动部件是液压活塞、气动活塞或电磁衔铁。
CN201410445393.7A 2014-09-04 2014-09-04 可变驱动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146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45393.7A CN104314635B (zh) 2014-09-04 2014-09-04 可变驱动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45393.7A CN104314635B (zh) 2014-09-04 2014-09-04 可变驱动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14635A true CN104314635A (zh) 2015-01-28
CN104314635B CN104314635B (zh) 2017-01-11

Family

ID=52369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4539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14635B (zh) 2014-09-04 2014-09-04 可变驱动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1463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1659A (zh) * 2016-05-04 2016-07-20 哈尔滨工程大学 电磁控制配气系统
CN108798820A (zh) * 2018-06-01 2018-11-13 南京理工大学 应用于内燃机的落座缓冲式电磁全可变气门系统
CN109844326A (zh) * 2016-08-31 2019-06-04 安沃驰有限责任公司 气动的控制机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95148A (en) * 1995-01-19 1997-01-21 Mercedes-Benz Ag Hydraulic valve control device
CN1386159A (zh) * 2000-07-28 2002-12-18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内燃机换气阀和气门调节器的两个同轴串联配置的杆端部之间的连接
US6997433B2 (en) * 2004-01-21 2006-02-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lectronic valve actuator having vibration cancellation
CN101135401A (zh) * 2006-08-30 2008-03-05 娄征 两端带锁的可变阀门致动器
CN101149002A (zh) * 2007-11-02 2008-03-26 浙江大学 压缩空气发动机电气驱动全可变气门驱动系统
CN102049551A (zh) * 2010-11-01 2011-05-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引导自动进给镗孔动力联轴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95148A (en) * 1995-01-19 1997-01-21 Mercedes-Benz Ag Hydraulic valve control device
CN1386159A (zh) * 2000-07-28 2002-12-18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内燃机换气阀和气门调节器的两个同轴串联配置的杆端部之间的连接
US6997433B2 (en) * 2004-01-21 2006-02-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lectronic valve actuator having vibration cancellation
CN101135401A (zh) * 2006-08-30 2008-03-05 娄征 两端带锁的可变阀门致动器
CN101149002A (zh) * 2007-11-02 2008-03-26 浙江大学 压缩空气发动机电气驱动全可变气门驱动系统
CN102049551A (zh) * 2010-11-01 2011-05-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引导自动进给镗孔动力联轴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1659A (zh) * 2016-05-04 2016-07-20 哈尔滨工程大学 电磁控制配气系统
CN105781659B (zh) * 2016-05-04 2018-08-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电磁控制配气系统
CN109844326A (zh) * 2016-08-31 2019-06-04 安沃驰有限责任公司 气动的控制机构
CN108798820A (zh) * 2018-06-01 2018-11-13 南京理工大学 应用于内燃机的落座缓冲式电磁全可变气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14635B (zh) 2017-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05282B2 (ja) 可変モードバルブ駆動システム
US7290509B2 (en) Variable valve actuator
CN107023342A (zh) 一种变模式气门驱动系统
CN1544800A (zh) 一种压差式变气门控制系统
CN104314635B (zh) 可变驱动器
CN102261396A (zh) 电控液动式离合控制系统
CN103388502A (zh) 一种全可变电液气阀驱动装置
CN103696822A (zh) 一种带液压挺柱的驱动器
CN105570517A (zh) 阀装置
CN107676142A (zh) 一种低压控制高压的液压驱动可变气门机构
CN104088681B (zh) 可变驱动器
CN107100689A (zh) 一种电磁控制液压驱动式全可变气门机构
CN115263485B (zh) 一种实现发动机缸内制动的机构及发动机
CN103696823B (zh) 电磁、液压和弹簧共同驱动的全可变气门机构
CN207377616U (zh) 一种低压控制高压的液压驱动可变气门机构
CN109538562B (zh) 一种先导阀套控制式开关阀
US6382147B1 (en) Valve drive for a valve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2606251B (zh) 可变气门致动器
WO2021169566A1 (zh) 压缩释放式发动机缸内制动系统
CN102678250B (zh) 一种发动机活塞冷却装置
JP2009529615A (ja) ガス交換弁作動装置
US8978604B2 (en) Variable valve actuator
CN203223265U (zh) 溢流阀及致动器
CN207278314U (zh) 电磁液压配气机构
CN102071982B (zh) 移动摇臂轴式可变气门定时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INGBO HUAYE MACHINE MANUFACTUR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GD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5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522

Address after: 315131 Zhejiang city of Ningbo Province Wang town Yinzhou District week Jiacun

Applicant after: NINGBO HOYEA MACHINERY MANUFACTURE Co.,Ltd.

Address before: Fellows Creek Road, 11200, Plymouth, Michigan, USA

Applicant before: LGD TECHNOLOGY, LLC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