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09815A - 一种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09815A
CN104309815A CN201410567094.0A CN201410567094A CN104309815A CN 104309815 A CN104309815 A CN 104309815A CN 201410567094 A CN201410567094 A CN 201410567094A CN 104309815 A CN104309815 A CN 1043098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resilient mounting
flexible
middle fuselage
rea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670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09815B (zh
Inventor
王彬
付景丽
肖鼎
李贤德
冯万喜
巩玉强
赵海升
张学振
马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MANUFACTURING BASE OF CHINA AVIATION INDUSTRY GENERAL AIRCRAFT CO LTD
South China Aircraft Industry Co Ltd of China Aviation Industry General Aircraf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MANUFACTURING BASE OF CHINA AVIATION INDUSTRY GENERAL AIRCRAF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MANUFACTURING BASE OF CHINA AVIATION INDUSTRY GENERAL AIRCRAF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MANUFACTURING BASE OF CHINA AVIATION INDUSTRY GENERAL AIRCRAF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6709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098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09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098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09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098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包括科学合理地引进电子和气动元素的机头支撑装置、中机身柔性支撑装置、中央翼支撑装置和后机身柔性定位支撑装置;这样即可精确快速地实现机头、中机身、后机身和中央翼的对接,结构设计合理紧凑、安全,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创新理念和多元化方向,且通过承重传感器实现精准测量承重数据,并在显示屏显示,以便操作员查看、操作X轴向手轮丝杆滑台和Y轴向手轮丝杆滑台来调节柔性支撑器的载荷,实现柔性支撑定位器在X轴和Y轴方向运动的协调一致、安全可靠,确保飞机部件移动精准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同时中机身柔性支撑装置的柔性支撑器可沿横向导轨向左右两侧移开,有利于飞机总装完毕后出站。

Description

一种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机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在飞机生产过程包括有大部件的对接,通常是机头、中机身、后机身和中央翼部件的;这些大部件的对接处都设对接接口(即工艺接头),共有16个。目前,国内现有传统的飞机大部件对接主要靠工装和工艺补偿来保证大部件的协调,在对接部位留有余量,采用吊装和牵引的方式进行对接,然后进行精加工,这种对接方法精度低、可靠性差、极易出现超差问题,致使造成无法逆转的水平测量参数;而且测量点比较多,总装生产线上工作平台比较大,如果采用常规的布置方法,会造成工作梯的遮挡,设置测量点会增加很多,如果设置地面上布置测量靶标点,影响路面上工作人员和设备通过,势必造成碰触、磕绊,不但存在安全隐患,还会造成精度下降,采用地面建立测量体系,精确度高,采用预埋结构安全、方便。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精确快速地实现机头、中机身、后机身三大部段和中央翼的对接,结构设计合理紧凑、安全,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创新理念和多元化方向,飞机部件移动精准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有利于飞机总装完毕后出站的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包括有机头支撑装置、中机身柔性支撑装置、中央翼支撑装置和后机身柔性定位支撑装置;其中,
所述机头支撑装置设置在改造站位的机头对接工作区内,包括机头左支撑装置和机头右支撑装置;所述机头左支撑装置和机头右支撑装置均包括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设有可前后移动调节的移动平台;所述机头左支撑装置和机头右支撑装置的移动平台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柔性支撑器和第二柔性支撑器、第三柔性支撑器和第四柔性支撑器;
所述中机身柔性支撑装置设置在改造站位的中机身对接工作区内,包括中机身左前柔性支撑装置、中机身左后柔性支撑装置、中机身右前柔性支撑装置和中机身右后柔性支撑装置;所述中机身左前柔性支撑装置、中机身左后柔性支撑装置、中机身右前柔性支撑装置和中机身右后柔性支撑装置分别主要由横向导轨和移动安装座组成;所述移动安装座可左右移动地安装在横向导轨上,并设有升降平台;所述中机身左前柔性支撑装置、中机身左后柔性支撑装置、中机身右前柔性支撑装置和中机身右后柔性支撑装置的升降平台分别设有第五柔性支撑器、第六柔性支撑器、第七柔性支撑器和第八柔性支撑器;
所述中央翼支撑装置设置在改造站位的中机身对接工作区内,包括中央翼左支撑装置和中央翼右支撑装置;所述中央翼左支撑装置和中央翼右支撑装置均包括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有升降平台,所述中央翼左支撑装置和中央翼右支撑装置的升降平台上分别设有前后平排设置的第九柔性支撑器和第十柔性支撑器、第十一柔性支撑器和第十二柔性支撑器;
所述后机身柔性定位支撑装置设置在改造站位的后机身对接工作区内,包括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所述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均包括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设有可左右移动调节的移动平台;所述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的移动平台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十三柔性支撑器和第十四柔性支撑器、第十五柔性支撑器和第十六柔性支撑器。
进一步地,所述机头左支撑装置与机头右支撑装置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中机身左前柔性支撑装置与中机身右前柔性支撑装置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中机身左后柔性支撑装置与中机身右后柔性支撑装置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中央翼左支撑装置与中央翼右支撑装置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的中心线与飞机纵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机头左支撑装置和机头右支撑装置的支撑底座的底部设有滚轮,前后两端还设有升降支撑脚;所述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的支撑底座的底部设有滚轮,左右两端还设有升降支撑脚。
进一步地,所述机头左支撑装置和机头右支撑装置的升降支撑脚主要由升降气缸和支撑脚组成;所述升降气缸安装在支撑底座上,且其伸缩杆朝下,末端设有支撑脚;所述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的升降支撑脚主要由升降气缸和支撑脚组成;所述升降气缸安装在支撑底座上,且其伸缩杆朝下,末端设有支撑脚。
进一步地,所述中机身柔性支撑装置和中央翼支撑装置固定在改造站位的中机身对接工作区内的地面上,所述改造站位的机头对接工作区内和后机身对接工作区的地面设有支撑脚固定座,所述机头左支撑装置和机头右支撑装置的升降支撑脚的支撑脚的下端、所述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的升降支撑脚的支撑脚的下端均设计为杯锥形,所述支撑脚固定座上设有定位凹孔;所述机头左支撑装置和机头右支撑装置的支撑脚下端杯锥形部分可抽出地卡在机头对接工作区内的支撑脚固定座的定位凹孔内,所述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的支撑脚下端杯锥形部分可抽出地卡在后机身对接工作区内的支撑脚固定座的定位凹孔内。
进一步地,本系统还包括预埋在改造站位地基内的钢板,所述中机身柔性支撑装置、中央翼支撑装置和支撑脚固定座均与钢板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柔性支撑器、第二柔性支撑器、第三柔性支撑器、第四柔性支撑器、第五柔性支撑器、第六柔性支撑器、第七柔性支撑器、第八柔性支撑器、第九柔性支撑器、第十柔性支撑器、第十一柔性支撑器、第十二柔性支撑器、第十三柔性支撑器、第十四柔性支撑器、第十五柔性支撑器和第十六柔性支撑器均包括有承重传感器、X轴向手轮丝杆滑台、Y轴向手轮丝杆滑台和承重安装座;所述承重安装座上设有承重升降平台,所述X轴向手轮丝杆滑台安装在承重升降平台上,所述Y轴向手轮丝杆滑台安装在X轴向手轮丝杆滑台的滑台上,所述承重传感器安装在Y轴向手轮丝杆滑台的滑台上,且承重传感器的顶部设有与飞机对接接口处的工艺接头的球头匹配的定位球窝。
进一步地,所述承重安装座上设有升降安装腔和承重控制器,所述升降安装腔内安装有升降电机;所述承重升降平台设于升降安装腔内,且底部与升降电机的伸缩杆连接;所述承重控制器与升降电机和承重传感器导通连接,且设有显示屏,内部还设有报警系统,外部设有警示灯,所述警示灯与所述报警系统导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安装腔内还设有升降导向滑轨和滑块,所述升降导向滑轨纵向地固定在承重安装座上;所述滑块可上下滑动地卡在升降导向滑轨上,并与承重升降平台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机头左支撑装置和机头右支撑装置的支撑底座和移动平台、所述中机身左前柔性支撑装置、中机身左后柔性支撑装置、中机身右前柔性支撑装置和中机身右后柔性支撑装置的移动安装座、所述中央翼左支撑装置和中央翼右支撑装置的固定座、所述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的支撑底座和移动平台均采用框架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可精确快速地实现机头、中机身、后机身三大部段和中央翼的对接,相对于全自动化的装置节约了很大的成本,而又大大的优于相对于简单的纯手动的调节装置,整个装置结构设计合理紧凑、安全,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创新理念和多元化方向,而且通过承重传感器实现精准测量承重数据,并在承重控制器的显示屏显示,以便操作员查看、操作X轴向手轮丝杆滑台和Y轴向手轮丝杆滑台来调节柔性支撑器的载荷,实现柔性支撑定位器在X轴和Y轴方向运动的协调一致、安全可靠,确保飞机部件移动精准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加上中机身柔性支撑装置的柔性支撑器可沿横向导轨向左右两侧移开,有效避开空间,有利于飞机总装完毕后出站。
另外,在调姿的过程中,重力传感器可以测量各部段机体作用于承重传感器上X、Y、Z轴三个方向的重量,并传送至显示器,当出现了超出预设的最大载荷的时,报警系统会发出警报,并亮启警示灯,有效为了防止任何因超载荷造成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实施例中机头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实施例中第一柔性支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实施例中中机身左前柔性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实施例中中机身左前柔性支撑装置未安装第五柔性支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实施例中中央翼左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实施例中后机身柔性定位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至图9中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包括有机头支撑装置100、中机身柔性支撑装置200、中央翼支撑装置300和后机身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0;所述机头支撑装置100设置在改造站位的机头对接工作区内,包括机头左支撑装置101和机头右支撑装置102;所述中机身柔性支撑装置200设置在改造站位的中机身对接工作区内,包括中机身左前柔性支撑装置201、中机身左后柔性支撑装置202、中机身右前柔性支撑装置203和中机身右后柔性支撑装置204;所述中央翼支撑装置300设置在改造站位的中机身对接工作区内,包括中央翼左支撑装置301和中央翼右支撑装置302;所述后机身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0设置在改造站位的后机身对接工作区内,包括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1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2;而且所述机头左支撑装置101与机头右支撑装置102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中机身左前柔性支撑装置201与中机身右前柔性支撑装置203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中机身左后柔性支撑装置202与中机身右后柔性支撑装置204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中央翼左支撑装置301与中央翼右支撑装置302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1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2的中心线与飞机纵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
其中,所述机头左支撑装置101和机头右支撑装置102均包括有支撑底座103,所述支撑底座103设有可前后移动调节的移动平台104;所述机头左支撑装置101和机头右支撑装置102的移动平台104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柔性支撑器105和第二柔性支撑器106、第三柔性支撑器107和第四柔性支撑器108。所述中机身左前柔性支撑装置201、中机身左后柔性支撑装置202、中机身右前柔性支撑装置203和中机身右后柔性支撑装置204分别主要由横向导轨205和移动安装座206组成;所述移动安装座206可左右移动地安装在横向导轨205上,并设有升降平台207;所述中机身左前柔性支撑装置201、中机身左后柔性支撑装置202、中机身右前柔性支撑装置203和中机身右后柔性支撑装置204的升降平台207分别设有第五柔性支撑器208、第六柔性支撑器、第七柔性支撑器和第八柔性支撑器。所述中央翼左支撑装置301和中央翼右支撑装置302均包括有固定座303,所述固定座303设有升降平台304和升降电机304’,所述升降电机304安装在固定座303上,所述升降平台304安装固定在升降电机304的伸缩杆上;所述中央翼左支撑装置301和中央翼右支撑装置302的升降平台304上分别设有前后平排设置的第九柔性支撑器305和第十柔性支撑器306、第十一柔性支撑器和第十二柔性支撑器。所述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1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2均包括有支撑底座403,所述支撑底座403设有可左右移动调节的移动平台404;所述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1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2的移动平台404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十三柔性支撑器405和第十四柔性支撑器406、第十五柔性支撑器407和第十六柔性支撑器408。
当然,所述中机身左前柔性支撑装置201、中机身左后柔性支撑装置202、中机身右前柔性支撑装置203和中机身右后柔性支撑装置204的移动安装座206设有安装腔209,所述安装腔209的底部安装有升降电机210(调节范围是±300mm),侧面设有纵向的升降导向滑轨211和滑块211’;所述升降平台207设于安装腔209内,且底部与升降电机210的伸缩杆连接;所述滑块211’可上下滑动地卡在升降导向滑轨211上,并与升降平台207连接固定。
如图5,所述第一柔性支撑器105包括有承重传感器1051、X轴向手轮丝杆滑台1052、Y轴向手轮丝杆滑台1053和承重安装座1054(该X轴向手轮丝杆滑台1052、Y轴向手轮丝杆滑台1053均为现有普通手轮丝杆滑台,调节范围是±100mm,如德州德迈传动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MA25MOD.A VERS.2C 50TF的手轮丝杆滑台);所述承重安装座1054上设有承重升降平台1055,所述X轴向手轮丝杆滑台1052安装在承重升降平台1055上,所述Y轴向手轮丝杆滑台1053安装在X轴向手轮丝杆滑台1052的滑台上,所述承重传感器1051安装在Y轴向手轮丝杆滑台1053的滑台上,且承重传感器1051的顶部设有与飞机对接接口处的工艺接头的球头(现有的工艺接头都有一个直径为50mm的球头)匹配的定位球窝1056。
另外,所述承重安装座1054上设有升降安装腔1057和承重控制器1058,所述升降安装腔1057内安装有升降电机1059(调节范围是±300mm);所述承重升降平台1055设于升降安装腔1057内,且底部与升降电机1059的伸缩杆连接;所述承重控制器1058与升降电机1059和承重传感器1051导通连接,且设有显示屏1050(显示X、Y、Z三个方向的移动),内部还设有报警系统(图中未表示出来),外部设有警示灯1050’,所述警示灯1050’与所述报警系统导通连接。所述升降安装腔1057内还设有升降导向滑轨和滑块(图中未表示出来),所述升降导向滑轨纵向地固定在承重安装座1054上;所述滑块可上下滑动地卡在升降导向滑轨上,并与承重升降平台1055连接固定。
所述第二柔性支撑器106、第三柔性支撑器107、第四柔性支撑器108、第五柔性支撑器208、第六柔性支撑器、第七柔性支撑器、第八柔性支撑器、第九柔性支撑器305、第十柔性支撑器306、第十一柔性支撑器、第十二柔性支撑器、第十三柔性支撑器405、第十四柔性支撑器406、第十五柔性支撑器407和第十六柔性支撑器408的结构均与第一柔性支撑器105相同。
当然,所述机头左支撑装置101和机头右支撑装置102的支撑底座103和移动平台104、所述中机身左前柔性支撑装置201、中机身左后柔性支撑装置202、中机身右前柔性支撑装置203和中机身右后柔性支撑装置204的移动安装座206、所述中央翼左支撑装置301和中央翼右支撑装置302的固定座303、所述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1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2的支撑底座403和移动平台404均采用框架结构。
本发明所述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为:
首先,把中机身柔性支撑装置200(即中机身左前柔性支撑装置201、中机身左后柔性支撑装置202、中机身右前柔性支撑装置203和中机身右后柔性支撑装置204)和中央翼支撑装置300设(即中央翼左支撑装置301和中央翼右支撑装置302)固定在改造站位的中机身对接工作区内设定位置,并与地面牢牢固定。
然后,根据中机身的规格使移动安装座206在横向导轨205上左右移动,以调节第五柔性支撑器、第六柔性支撑器、第七柔性支撑器和第八柔性支撑器的位置(可利用激光跟踪仪测量每个承重传感器的位置)。
接着,吊起中机身放置在中机身柔性支撑装置200上,让中机身对接接口处的工艺接头的球头落入承重传感器1051顶部的定位球窝1056内,完成中机身的支撑和定位。
最后,即可进行机头、后机身、中央翼与中机身的对接,具体步骤如下:
机头与中机身的对接
第一步,将机头支撑装置100(即机头左支撑装置101和机头右支撑装置102)移动放置到改造站位的机头对接工作区内设定位置;
第二步,可利用激光跟踪仪测量第一柔性支撑器105和第二柔性支撑器106、第三柔性支撑器107和第四柔性支撑器108的位置,操作员根据测量结果前后移动调节移动平台104、通过升降电机1059上下调节重升降平台1055、手动调节X轴向手轮丝杆滑台1052和Y轴向手轮丝杆滑台1053;
第三步,吊起机头并放置在机头柔性支撑装置100上,让机头对接接口处的工艺接头的球头落入承重传感器1051顶部的定位球窝1056内,实现对接的机头与中机身的精确定位和快速调姿,即可进行机头与中机身对接处的工装和工艺补偿。
后机与中机身的对接(操作步骤与机头对接相同)
第一步,将后机身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0(即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1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2)移动放置到改造站位的后机身对接工作区内设定位置;
第二步,可利用激光跟踪仪测量第十三柔性支撑器405和第十四柔性支撑器406、第十五柔性支撑器407和第十六柔性支撑器408的位置,操作员根据测量结果左右移动调节移动平台404、通过升降电机上下调节重升降平台、手动调节X轴向手轮丝杆滑台和Y轴向手轮丝杆滑台;
第三步,吊起后机身并放置在后机身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0上,让后机身对接接口处的工艺接头的球头落入承重传感器顶部的定位球窝1056内,实现对接的后机身与中机身的精确定位和快速调姿,即可进行后机身与中机身对接处的工装和工艺补偿。
中央翼与中机身的对接
第一步,可利用激光跟踪仪测量第九柔性支撑器305和第十柔性支撑器306、第十一柔性支撑器307和第十二柔性支撑器308的位置,操作员根据测量结果通过升降电机上下调节重升降平台、手动调节X轴向手轮丝杆滑台和Y轴向手轮丝杆滑台;
第二步,吊起后机身并放置在中央翼柔性定位支撑装置300上,让中央翼对接接口处的工艺接头的球头落入承重传感器顶部的定位球窝内,实现对接的中央翼与中机身的精确定位和快速调姿,即可进行中央翼与中机身对接处的工装和工艺补偿。
这样,本发明所述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通过科学合理地引进电子和气动元素的机头支撑装置100、中机身柔性支撑装置200、中央翼支撑装置300和后机身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0,能够精确快速地实现机头、中机身、后机身三大部段和中央翼的对接,相对于全自动化的装置节约了很大的成本,而又大大的优于相对于简单的纯手动的调节装置,整个装置结构设计合理紧凑、安全,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创新理念和多元化方向,而且通过承重传感器实现精准测量承重数据,并在承重控制器的显示屏显示,以便操作员查看、操作X轴向手轮丝杆滑台和Y轴向手轮丝杆滑台来调节柔性支撑器的载荷,实现柔性支撑定位器在X轴和Y轴方向运动的协调一致、安全可靠,确保飞机部件移动精准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加上中机身柔性支撑装置200的第五柔性支撑器、第六柔性支撑器、第七柔性支撑器和第八柔性支撑器可沿横向导轨205向左右两侧移开,有效避开空间,有利于飞机总装完毕后出站。
另外,在调姿的过程中,重力传感器可以测量各部段机体作用于承重传感器上X、Y、Z轴三个方向的重量,并传送至显示器,当出现了超出预设的最大载荷的时,报警系统会发出警报(如报警铃声),并亮启警示灯1050’,有效为了防止任何因超载荷造成的损坏。
作为本发明一优选方案,所述机头左支撑装置101和机头右支撑装置102的支撑底座103的底部设有滚轮109,前后两端还设有升降支撑脚110;所述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1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2的支撑底座403的底部设有滚轮409,左右两端还设有升降支撑脚410。所述机头左支撑装置101和机头右支撑装置102的升降支撑脚110主要由升降气缸111和支撑脚112组成;所述升降气缸111安装在支撑底座103上,且其伸缩杆朝下,末端设有支撑脚112;所述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1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2的升降支撑脚410主要由升降气缸411和支撑脚412组成;所述升降气缸411安装在支撑底座403上,且其伸缩杆朝下,末端设有支撑脚412。
这样,所述机头左支撑装置101和机头右支撑装置102的支撑底座103,以及所述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1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2的支撑底座403通过设置滚轮和升降支撑脚,移动和定位就更松松、更方便。
作为本发明又一优选方案,所述中机身柔性支撑装置200和中央翼支撑装置300固定在改造站位的中机身对接工作区内的地面上,所述改造站位的机头对接工作区内和后机身对接工作区的地面设有支撑脚固定座500,所述机头左支撑装置101和机头右支撑装置102的升降支撑脚110的支撑脚112的下端、所述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1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2的升降支撑脚410的支撑脚412的下端均设计为杯锥形,所述支撑脚固定座500上设有定位凹孔501;所述机头左支撑装置101和机头右支撑装置102的支撑脚112下端杯锥形部分可抽出地卡在机头对接工作区内的支撑脚固定座500的定位凹孔501内,所述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1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2的支撑脚412下端杯锥形部分可抽出地卡在后机身对接工作区内的支撑脚固定座500的定位凹孔501内。本系统还包括预埋在改造站位地基内的钢板600,所述中机身柔性支撑装置200、中央翼支撑装置300和支撑脚固定座500均与钢板600连接固定。
这样,既可大大加强中机身柔性支撑装置200和中央翼支撑装置300的固定效果,又可使机头左支撑装置101、机头右支撑装置102、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1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2移动至相应的支撑脚固定座500附近后,放下支撑脚时会自动找正、卡在定位凹孔501内,定位效率和精确度更高。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头支撑装置(100)、中机身柔性支撑装置(200)、中央翼支撑装置(300)和后机身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0);其中,
所述机头支撑装置(100)设置在改造站位的机头对接工作区内,包括机头左支撑装置(101)和机头右支撑装置(102);所述机头左支撑装置(101)和机头右支撑装置(102)均包括有支撑底座(103),所述支撑底座(103)设有可前后移动调节的移动平台(104);所述机头左支撑装置(101)和机头右支撑装置(102)的移动平台(104)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柔性支撑器(105)和第二柔性支撑器(106)、第三柔性支撑器(107)和第四柔性支撑器(108);
所述中机身柔性支撑装置(200)设置在改造站位的中机身对接工作区内,包括中机身左前柔性支撑装置(201)、中机身左后柔性支撑装置(202)、中机身右前柔性支撑装置(203)和中机身右后柔性支撑装置(204);所述中机身左前柔性支撑装置(201)、中机身左后柔性支撑装置(202)、中机身右前柔性支撑装置(203)和中机身右后柔性支撑装置(204)分别主要由横向导轨(205)和移动安装座(206)组成;所述移动安装座(206)可左右移动地安装在横向导轨(205)上,并设有升降平台(207);所述中机身左前柔性支撑装置(201)、中机身左后柔性支撑装置(202)、中机身右前柔性支撑装置(203)和中机身右后柔性支撑装置(204)的升降平台(207)分别设有第五柔性支撑器(208)、第六柔性支撑器、第七柔性支撑器和第八柔性支撑器;
所述中央翼支撑装置(300)设置在改造站位的中机身对接工作区内,包括中央翼左支撑装置(301)和中央翼右支撑装置(302);所述中央翼左支撑装置(301)和中央翼右支撑装置(302)均包括有固定座(303),所述固定座(303)设有升降平台(304),所述中央翼左支撑装置(301)和中央翼右支撑装置(302)的升降平台(304)上分别设有前后平排设置的第九柔性支撑器(305)和第十柔性支撑器(306)、第十一柔性支撑器和第十二柔性支撑器;
所述后机身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0)设置在改造站位的后机身对接工作区内,包括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1)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2);所述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1)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2)均包括有支撑底座(403),所述支撑底座(403)设有可左右移动调节的移动平台(404);所述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1)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2)的移动平台(404)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十三柔性支撑器(405)和第十四柔性支撑器(406)、第十五柔性支撑器(407)和第十六柔性支撑器(4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左支撑装置(101)与机头右支撑装置(102)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中机身左前柔性支撑装置(201)与中机身右前柔性支撑装置(203)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中机身左后柔性支撑装置(202)与中机身右后柔性支撑装置(204)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中央翼左支撑装置(301)与中央翼右支撑装置(302)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1)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2)的中心线与飞机纵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左支撑装置(101)和机头右支撑装置(102)的支撑底座(103)的底部设有滚轮(109),前后两端还设有升降支撑脚(110);所述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1)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2)的支撑底座(403)的底部设有滚轮(409),左右两端还设有升降支撑脚(4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左支撑装置(101)和机头右支撑装置(102)的升降支撑脚(110)主要由升降气缸(111)和支撑脚(112)组成;所述升降气缸(111)安装在支撑底座(103)上,且其伸缩杆朝下,末端设有支撑脚(112);所述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1)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2)的升降支撑脚(410)主要由升降气缸(411)和支撑脚(412)组成;所述升降气缸(411)安装在支撑底座(403)上,且其伸缩杆朝下,末端设有支撑脚(41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机身柔性支撑装置(200)和中央翼支撑装置(300)固定在改造站位的中机身对接工作区内的地面上,所述改造站位的机头对接工作区内和后机身对接工作区的地面设有支撑脚固定座(500),所述机头左支撑装置(101)和机头右支撑装置(102)的升降支撑脚(110)的支撑脚(112)的下端、所述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1)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2)的升降支撑脚(410)的支撑脚(412)的下端均设计为杯锥形,所述支撑脚固定座(500)上设有定位凹孔(501);所述机头左支撑装置(101)和机头右支撑装置(102)的支撑脚(112)下端杯锥形部分可抽出地卡在机头对接工作区内的支撑脚固定座(500)的定位凹孔(501)内,所述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1)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2)的支撑脚(412)下端杯锥形部分可抽出地卡在后机身对接工作区内的支撑脚固定座(500)的定位凹孔(50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本系统还包括预埋在改造站位地基内的钢板(600),所述中机身柔性支撑装置(200)、中央翼支撑装置(300)和支撑脚固定座(500)均与钢板(600)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6中任一所述的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支撑器(105)、第二柔性支撑器(106)、第三柔性支撑器(107)、第四柔性支撑器(108)、第五柔性支撑器(208)、第六柔性支撑器(209)、第七柔性支撑器(210)、第八柔性支撑器(211)、第九柔性支撑器(305)、第十柔性支撑器(306)、第十一柔性支撑器(307)、第十二柔性支撑器(308)、第十三柔性支撑器(405)、第十四柔性支撑器(406)、第十五柔性支撑器(407)和第十六柔性支撑器(408)均包括有承重传感器、X轴向手轮丝杆滑台、Y轴向手轮丝杆滑台和承重安装座;所述承重安装座上设有承重升降平台,所述X轴向手轮丝杆滑台安装在承重升降平台上,所述Y轴向手轮丝杆滑台安装在X轴向手轮丝杆滑台的滑台上,所述承重传感器安装在Y轴向手轮丝杆滑台的滑台上,且承重传感器的顶部设有与飞机对接接口处的工艺接头的球头匹配的定位球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安装座上设有升降安装腔和承重控制器,所述升降安装腔内安装有升降电机;所述承重升降平台设于升降安装腔内,且底部与升降电机的伸缩杆连接;所述承重控制器与升降电机和承重传感器导通连接,且设有显示屏,内部还设有报警系统,外部设有警示灯,所述警示灯与所述报警系统导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安装腔内还设有升降导向滑轨和滑块,所述升降导向滑轨纵向地固定在承重安装座上;所述滑块可上下滑动地卡在升降导向滑轨上,并与承重升降平台连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左支撑装置(101)和机头右支撑装置(102)的支撑底座(103)和移动平台(104)、所述中机身左前柔性支撑装置(201)、中机身左后柔性支撑装置(202)、中机身右前柔性支撑装置(203)和中机身右后柔性支撑装置(204)的移动安装座(206)、所述中央翼左支撑装置(301)和中央翼右支撑装置(302)的固定座(303)、所述后机身前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1)和后机身后柔性定位支撑装置(402)的支撑底座(403)和移动平台(404)均采用框架结构。
CN201410567094.0A 2014-10-22 2014-10-22 一种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 Active CN1043098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67094.0A CN104309815B (zh) 2014-10-22 2014-10-22 一种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67094.0A CN104309815B (zh) 2014-10-22 2014-10-22 一种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09815A true CN104309815A (zh) 2015-01-28
CN104309815B CN104309815B (zh) 2017-01-18

Family

ID=52365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67094.0A Active CN104309815B (zh) 2014-10-22 2014-10-22 一种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09815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5915A (zh) * 2015-09-15 2016-01-13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分散式装配工装及其安装调整方法
CN106541254A (zh) * 2015-09-23 2017-03-29 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对接安装装置
CN106915472A (zh) * 2017-03-06 2017-07-04 浙江日发航空数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飞机机身与机头对接数字化装配布局结构及布局方法
CN107117329A (zh) * 2017-04-27 2017-09-01 浙江大学 一种外翼翼盒后缘组件的定位支撑装置
CN108516102A (zh) * 2018-04-28 2018-09-11 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柔性通用飞机支撑工装
CN108791947A (zh) * 2018-05-28 2018-11-13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反尾旋安装装置及定位方法
CN112008390A (zh) * 2019-05-31 2020-12-01 北京航天新风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气浮球轴承姿态自矫正装配对接系统
CN112192481A (zh) * 2020-11-30 2021-01-08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一种用于机身段件调姿的维形定位装置
CN112455717A (zh) * 2020-12-12 2021-03-09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带有运输功能的翼身装配对合平台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013140D0 (en) * 2009-08-27 2010-09-22 Rolls Royce Plc Inspection of holes
CN102730197A (zh) * 2012-05-16 2012-10-17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机身定位调姿装置和方法
CN102975866A (zh) * 2012-12-05 2013-03-20 成都晋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柔性飞机装配装置及方法
CN103171772A (zh) * 2013-03-11 2013-06-26 浙江大学 一种飞机机身三段对合及交点孔加工的系统及布局方法
US20130168499A1 (en) * 2011-10-11 2013-07-04 Victor A. Grossman Rapid store load system for aircraft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013140D0 (en) * 2009-08-27 2010-09-22 Rolls Royce Plc Inspection of holes
GB2473099A (en) * 2009-08-27 2011-03-02 Rolls Royce Plc Inspection of holes in a component situated within an engine
US20130168499A1 (en) * 2011-10-11 2013-07-04 Victor A. Grossman Rapid store load system for aircraft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CN102730197A (zh) * 2012-05-16 2012-10-17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机身定位调姿装置和方法
CN102975866A (zh) * 2012-12-05 2013-03-20 成都晋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柔性飞机装配装置及方法
CN103171772A (zh) * 2013-03-11 2013-06-26 浙江大学 一种飞机机身三段对合及交点孔加工的系统及布局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彬: ""飞机大部件数字化自动对接装配技术研究"", 《航空工程进展》 *
蒋君侠等: ""适用于三段大部件对接的柔性装配平台设计与优化"",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5915A (zh) * 2015-09-15 2016-01-13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分散式装配工装及其安装调整方法
CN106541254A (zh) * 2015-09-23 2017-03-29 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对接安装装置
CN106915472A (zh) * 2017-03-06 2017-07-04 浙江日发航空数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飞机机身与机头对接数字化装配布局结构及布局方法
CN106915472B (zh) * 2017-03-06 2023-05-09 浙江日发航空数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飞机机身与机头对接数字化装配布局结构及布局方法
CN107117329A (zh) * 2017-04-27 2017-09-01 浙江大学 一种外翼翼盒后缘组件的定位支撑装置
CN108516102A (zh) * 2018-04-28 2018-09-11 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柔性通用飞机支撑工装
CN108516102B (zh) * 2018-04-28 2023-09-26 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柔性通用飞机支撑工装
CN108791947A (zh) * 2018-05-28 2018-11-13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反尾旋安装装置及定位方法
CN112008390A (zh) * 2019-05-31 2020-12-01 北京航天新风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气浮球轴承姿态自矫正装配对接系统
CN112192481A (zh) * 2020-11-30 2021-01-08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一种用于机身段件调姿的维形定位装置
CN112192481B (zh) * 2020-11-30 2021-04-13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一种用于机身段件调姿的维形定位装置
CN112455717A (zh) * 2020-12-12 2021-03-09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带有运输功能的翼身装配对合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09815B (zh) 2017-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09815A (zh) 一种飞机大部件对接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
CN206068194U (zh) 可全向移动的机翼安装平台
CN108381161B (zh) 基于激光水准仪校正的卫星舱体吊装对接方法
CN108356512B (zh) 自适应调平航天器精密对接工艺
CN106240841A (zh) 一种起落架试验加载装置
CN207741892U (zh) 火箭助推式无人机机载设备安装及全机重心测量试验台
CN109229418B (zh) 一种翼挂物探设备吊舱的安装方法
CN105444855A (zh) 飞机重量重心测量与调整装置
CN101695814A (zh) 一种飞机大部件精确入位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4058334A (zh) 一种自调平式吊具装置
CN201224856Y (zh) 轨道板测量调板装置
CN104709474B (zh) 一种大型航天器高精密垂直对接系统
JPH0676200B2 (ja) 飛行機をジヤツキアツプ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11221356A (zh) 一种转运起竖台架水平度自动监测调整装置及方法
CN105499978B (zh) 一种基于导轨滑块组合的平面轴承机构
CN104029824B (zh) 大型推力器设置到航天器底部的调姿装配方法
CN109443641A (zh) 一种快速调校飞机水平的系统及方法
CN206502049U (zh) 一种飞机机身与机头对接数字化装配布局结构
CN105353778A (zh) 一种用于残余应力测试的自动调姿装置
CN107764387A (zh) 一种在轨质量测量仪地面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
CN105241435B (zh) 激光定位装置
CN103913154A (zh) 建筑工程用测量系统装置
CN106915472A (zh) 一种飞机机身与机头对接数字化装配布局结构及布局方法
CN116443263A (zh) 一种无人机重心测量与推力线调节装置及其方法
CN106742053B (zh) 一种座舱盖抛放试验装置、系统及座舱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