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03554B - 一种通讯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讯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303554B CN104303554B CN201380003014.2A CN201380003014A CN104303554B CN 104303554 B CN104303554 B CN 104303554B CN 201380003014 A CN201380003014 A CN 201380003014A CN 104303554 B CN104303554 B CN 1043035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user equipment
- mark
- flag
- c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0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101000994667 Homo sapiens Potassium voltage-gated channel subfamily KQT member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102100034354 Potassium voltage-gated channel subfamily KQT member 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8091006146 Channel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9421 Myristica fragran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115 ma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116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4—Reselecting a cell layer in multi-layered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41—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H04W74/085—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collision avoida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讯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涉及通信领域,提供了一种为用户设备分配标识的机制,能够避免小区临时标识冲突。其方法为:第一基站请求第二基站将第二基站的小区添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当第二基站发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基站所服务的第二用户设备的标识相同时,向第一基站指示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相同,第一基站将第一标调整为第三标识,并将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基站;或者,第二基站将第一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或者,第二基站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前导,第一用户设备根据前导发起随机接入,并通过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第三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本发明实施例用于避免小区临时标识冲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讯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系统能够提供的传输速率和服务质量越来越高,用户业务也对传输速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在不大幅增加配置带宽的情况下,保证一般用户的速率,同时为一部分用户提供更高的吞吐量,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the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引入了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技术,载波聚合的意思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可以同时使用多个成员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进行上下行通信,从而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当用户速率降低时,可以释放一些成员载波,只保留一个驻留载波,释放出来的传输资源可以供其它用户使用。
按照聚合的载波所在的基站位置,LTE系统的载波聚合大致可以分为基站内部小区聚合,基站间小区聚合等。基站内部的小区聚合是指UE同时使用的成员载波都由同一个基站控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基站间小区聚合是指UE同时使用的成员载波由不同的基站控制。现行协议中只支持基站内部的小区聚合。
小区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是基站分配给UE的一个临时标识,只有连接态的UE才有C-RNTI,基站使用这个临时标识向UE传下行数据,分配上行资源,传输各种控制信令。UE在一个小区建立连接时,相应的基站会为其分配一个C-RNTI,当UE由于移动或者其它原因切换到另一个小区时,新小区的基站会为其重新分配C-RNTI,也就是说,C-RNTI只在当前小区有效。
引入CA后,UE需要同时通过两个或两小以上的小区与基站传输数据和信令,相应地,也需要使用两个C-RNTI,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参与聚合的小区是共站的,为简化UE实现,基站可以保证在两个小区使用相同的C-RNTI与UE传输数据,所以规定了UE只使用一个C-RNTI。但是,引入基站间的小区聚合后,需要引入UE分配C-RNTI的机制,从而保证UE和基站间的正常通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讯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提供了为UE分配C-RNTI的机制,解决了小区临时标识冲突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讯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基站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小区增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响应消息;
当所述响应消息指示所述第一标识与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相同时,所述第一基站对所述第一标识进行冲突处理,所述第二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小区增加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响应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二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标识列表,所述标识列表包括所述第二标识;
所述第一基站对所述第一标识进行冲突处理,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一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所述标识列表不包括所述第三标识。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三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响应消息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前导,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前导发起随机接入,并通过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所述第三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至第三标识分别为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基站为宏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微基站。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讯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基站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基站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小区增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当所述第二基站确定所述第一标识与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不同时,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用于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小区增加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所述第二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判断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是否相同;
当所述第二基站确定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相同时,所述第二基站将所述第二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不同于所述第二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至第三标识分别为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基站为宏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微基站。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讯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标识,所述第一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三标识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基站进行通讯;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基站,所述第三标识不同于所述第二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二基站进行通讯。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未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标识,还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更新为所述第三标识,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相同。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基站,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前导;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前导发起随机接入,通过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所述第三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至第三标识分别为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基站为宏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微基站。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基站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基站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小区增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所述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响应消息;
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响应消息指示所述第一标识与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相同时,对所述第一标识进行冲突处理,所述第二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管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小区增加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响应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二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标识列表,所述标识列表包括所述第二标识;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所述标识列表不包括所述第三标识。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将所述第三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响应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前导,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前导发起随机接入,并通过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所述第三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
结合第四方面至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至第三标识分别为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结合第四方面至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基站为宏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微基站。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基站将所述基站的小区增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发送单元,用于当确定所述第一标识与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不同时,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用于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基站的小区增加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所述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是否相同,并将判断结果发送至处理单元;
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判断单元发送的处理结果,当确定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相同时,将所述第二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不同于所述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结合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至第三标识分别为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结合第五方面至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基站为宏基站,所述基站为微基站。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标识,所述第一基站服务于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第三标识用于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基站进行通讯;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基站,所述第三标识不同于所述第二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基站服务于第二用户设备;
通信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二基站进行通讯。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若未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标识,将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更新为所述第三标识,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相同。
结合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前导;
根据所述前导发起随机接入,通过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所述第三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
结合第六方面至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至第三标识分别为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结合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基站为宏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微基站。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包括:接收器、发射器、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代码;
所述发射器用于向第二基站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基站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小区增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其中,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所述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响应消息;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代码用于:
当所述响应消息指示所述第一标识与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相同时,对所述第一标识进行冲突处理;
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小区增加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其中,所述第二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响应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二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标识列表,所述标识列表包括所述第二标识;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代码具体用于对所述第一标识进行冲突处理,具体包括:
将所述第一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所述标识列表不包括所述第三标识。
结合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射器还用于:
将所述第三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
结合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响应消息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前导,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前导发起随机接入,并通过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所述第三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
结合第七方面至第七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至第三标识分别为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结合第七方面至第七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基站为宏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微基站。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接收器、发射器、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代码;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基站将所述基站的小区增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其中,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所述发射器用于当确定所述第一标识与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不同时,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用于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基站的小区增加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所述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代码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是否相同;
当确定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相同时,将所述第二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不同于所述第二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结合第八方面或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至第三标识分别为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结合第八方面至第八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基站为宏基站,所述基站为微基站。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接收器、发射器、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代码;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标识,所述第一基站服务于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第三标识用于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基站进行通讯;
所述发射器用于将所述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基站,所述第三标识不同于所述第二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代码用于通过所述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二基站进行通讯。
结合第九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未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标识,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代码具体用于:
将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更新为所述第三标识,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相同。
结合第九方面或第九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器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前导;
所述发射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前导发起随机接入,通过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所述第三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
结合第九方面至第九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至第三标识分别为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结合第九方面至第九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基站为宏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微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讯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第一基站通过向第二基站发送请求消息,请求第二基站将第二基站的小区添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当第二基站发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基站所服务的第二用户设备的标识相同时,向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指示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相同,第一基站将第一标调整为第三标识,并将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基站;或者,第二基站将第一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或者,第二基站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前导,第一用户设备根据前导发起随机接入,并通过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第三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从而避免小区临时标识冲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讯方法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讯方法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讯方法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基站间的小区聚合,如图1所示,该场景中可以包括:第一基站1、第二基站2、第一用户设备11和第二用户设备21。其中,第一基站1服务于第一用户设备11,第二基站服务于第二用户设备21,第一用户设备11使用第一标识与第一基站1通信,第二用户设备21使用第二标识与第二基站2通信,示例性的,第一基站1的小区在本实施例中为主小区,第二基站2的小区在本实施例中为待添加给第一用户设备11的辅小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其中,主小区可以理解为宏小区,待添加的辅小区可以理解为微小区,宏小区为覆盖范围较大的小区,,微小区为覆盖范围较小的小区。其中,图1中第一基站1、第二基站2、第一用户设备11和第二用户设备21中的位置关系,第一基站1和第二基站2的覆盖范围仅仅是示例性的,也可以是其他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讯方法,如图2所示,基于第一基站侧,方法包括:
101、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请求消息,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基站将第二基站的小区增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第一基站服务于第一用户设备。
102、第一基站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响应消息。
其中,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二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标识列表,标识列表包括第二标识。
103、当响应消息指示第一标识与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相同时,第一基站对第一标识进行冲突处理,第二基站服务于第二用户设备。
进行冲突处理可以具体包括:
第一基站将第一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标识列表不包括第三标识。
104、第一基站将第二基站的小区增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
另外,在步骤104之后还可以包括:
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基站,使第一用户设备使用第三标识与第二基站通信。
对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通讯方法,基于第二基站一侧,如图3所示,包括:
201、第二基站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请求消息,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基站将第二基站的小区增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第一基站服务于第一用户设备。
202、当第二基站确定第一标识与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不同时,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用于第一基站将第二基站的小区增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第二基站服务于第二用户设备。
其中,确定第一标识与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是否不同的方法可以为:
将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与第二基站的小区内所有用户设备的标识进行比较,以确定第二基站的小区内是否存在一个第二用户设备所使用的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相同。这里的第二用户设备并非特指,可以是第二基站的小区内的任意一个用户设备。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又一种通讯方法,基于第一用户设备侧,如图4所示,包括:
301、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标识,第一基站服务于第一用户设备,第三标识用于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一基站进行通讯。
302、第一用户设备将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基站,第三标识不同于第二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标识,第二基站服务于第二用户设备。
303、第一用户设备通过第三标识与第二基站进行通讯。
另外,若未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标识,在步骤302之后步骤303之前可以包括: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第一基站发来的命令,触发更换流程由该第一用户设备自己将第一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
其中,第一基站发来的命令中包括了第二基站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的前导,以便第一用户设备在将第一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后利用该前导发起随机接入;
而后通过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基站。
其中,第一至第三标识分别为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讯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第一基站通过向第二基站发送请求消息,请求第二基站将第二基站的小区添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当第二基站发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基站所服务的第二用户设备的标识相同时,向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指示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相同,第一基站将第一标调整为第三标识,并将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基站;或者,第二基站将第一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或者,第二基站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前导,第一用户设备根据前导发起随机接入,并通过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第三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从而避免小区临时标识冲突。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讯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401、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一基站发送测量报告。
具体的,处于连接态的第一用户设备,使用第一标识与第一基站的小区,即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进行信息传输。当第一用户设备检测到一个信号比较强的小区后,比如第二基站的小区,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一基站发送测量报告,以便第一基站根据该测量报告决定是否为将第二基站的小区添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
402、第一基站接收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后,根据该测量报告确定是否将第二基站的小区添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若确定为第一用户设备添加第二基站的小区则执行步骤403,否则不进行处理。
403、第一基站向待添加的第二基站发送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基站将第二基站的小区增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
示例性的,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用户设备所使用的第一标识,还可以包括第一基站的小区的ID。
404、第二基站接收到第一基站发送的请求消息后,根据该请求消息中的第一用户设备所使用的第一标识判断第二基站的小区的范围内是否存在其他用户设备使用的标识与第一标识相同。
若不存在使用与第一标识相同标识的用户设备,则执行405;若存在使用与第一标识相同标识的用户设备,假设第二基站的小区内存在第二用户设备,该第二用户设备所使用的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相同,则执行406~407。
405、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该消息指示第一基站直接将第二基站的小区添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
406、第二基站触发内部更换标识(Intra-eNB)流程,将第二用户设备使用的标识由第二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该第三标识不同于第二基站服务的所有用户设备的标识。
407、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信息通知第二用户设备现在使用的标识由第二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该消息指示第一基站将第二基站的小区添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并且第一用户设备继续使用第一标识与第一基站传输信息。当然,由于调整标识的步骤是由第二基站执行的,所以第一基站并不关心第二基站是否执行了调整标识的步骤,只关心第一用户设备是否可以继续使用第一标识,因此,优选的,第二基站也可以不向第一基站发送标识调整的通知,第二基站直接向第一基站回复“OK”消息即可。
示例性的,为了更加形象地说明上述方法,通过图6所示的流程对第一用户设备、第一基站、第二基站以及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交互过程进行说明,为了方便说明,将第一用户设备表示为UE1,第二用户设备表示为UE2,第一基站表示为eNB(evolved Node B,演进型基站)1,第二基站表示为eNB2,第一标识、第二标识和第三标识可以分别为C-RNTI1、C-RNTI2、C-RNTI3,具体的:
1)UE1检测到附件一个信号比较强的小区,如eNB2的小区后,向eNB1发送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
2)eNB1在决定为UE1添加eNB2的小区后,向该eNB2发送请求消息“Add PicoRequest”;
3)eNB2在接收到“Add Pico Request”后,发现UE1使用的C-RNTI1与UE2所用的C-RNTI2相同,故eNB2触发为UE2修改C-RNTI的内部更换标识流程,UE2的C-RNTI由C-RNTI2变为C-RNTI3;
4)eNB2向eNB1发送响应消息“Add Pico Response”;
5)eNB1与UE1执行添加流程“Add Pico to UE”,为UE1添加eNB2的小区为服务小区;
6)UE1使用前导(Preamble)发起随机接入(这里的前导不是专用前导,不用eNB2分配);其中,前导也可以称为随机接入码,该随机接入码是一个底层的随机序列,每个UE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时,都需要选一个随机接入码发送,但是这个随机接入码可以是专用的,也可以是公共的;如果是公共的随机接入码,则可以由UE自行选择,无需基站分配;如果是专用的随机接入码,必须由基站分配;对于专用的随机接入码,在经过授权后,每个UE都可以使用,但是未经授权就不能使用;
7)UE1接收eNB2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
这样,就完成了为UE1添加eNB2的小区的过程,之后UE1使用C-RNTI1与eNB1和eNB2传输信息,UE2则使用C-RNTI3与eNB2传输信息,从而避免了由于C-RNTI冲突引起的干扰问题。
或者,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讯方法,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501、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一基站发送测量报告(与步骤401完全相同,具体可参照401,这里不再赘述)。
502、第一基站接收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后,根据该测量报告确定是否将第二基站的小区添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若确定为第一用户设备添加第二基站的小区则执行步骤503,否则不进行处理。
503、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请求消息(与步骤403完全相同,具体可参照403,这里不再赘述)。
504、第二基站接收到第一基站发送的请求消息后,根据该请求消息中的第一用户设备所使用的第一标识判断第二基站的小区的范围内是否存在其他用户设备使用的标识与第一标识相同。
若不存在使用与第一标识相同标识的用户设备,则执行505;若存在使用与第一标识相同标识的用户设备,假设第二基站的小区内存在第二用户设备,该第二用户设备所使用的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相同,则执行506~508。
505、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该消息指示第一基站直接将第二基站的小区添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
506、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该消息用于表示标识冲突,指示第一标识与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相同,该消息还包括第二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标识列表。
507、第一基站接收到响应消息后,根据该响应消息中的第一标识与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相同的指示触发内部更换标识流程,并且选择一个第三标识,该第三标识不在第二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标识列表中,而后将第一用户设备使用的标识由第一标识更换为第三标识。
508、第一基站将第二基站的小区添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并将第三标识发送给给第二基站,表示第一用户设备现在使用的标识由第一标识更换为第三标识。
示例性的,为了更加形象地说明上述方法,通过图8所示的流程对第一用户设备、第一基站、第二基站以及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交互过程进行说明,为了方便说明,将第一用户设备表示为UE1,第二用户设备表示为UE2,第一基站表示为eNB1,第二基站表示为eNB2,第一标识、第二标识和第三标识可以分别为C-RNTI1、C-RNTI2、C-RNTI3,具体的:
1)UE1检测到附件一个信号比较强的小区,如图中的eNB2的小区后,向eNB1发送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
2)eNB1在决定为UE1添加eNB2的小区后,向eNB2发送请求消息后“Add PicoRequest”;
3)eNB2在接收到“Add Pico Request”后,发现UE1使用的的C-RNTI1与eNB2的小区内的UE2正在使用的C-RNTI2相同,此时,eNB2可以不对UE2的C-RNTI进行更换,而是使eNB1对UE1的C-RNTI进行更换(图中未画出);
4)eNB2向eNB1发送响应消息“Add Pico Response”,在“Add Pico Response”中,包括指示UE1和UE2标识冲突的指示“C-RNTI Collision”以及eNB2所服务的用户设备使用的C-RNTI列表“Current C-RNTI List”;
5)eNB1触发为UE1修改C-RNTI的内部更换标识流程,将UE1的C-RNTI由C-RNTI1调整为C-RNTI3;
6)eNB1与UE1执行添加流程“Add Pico Procedure”,将eNB2的小区添加为UE1的服务小区;
7)eNB1向eNB2发送标识指示“C-RNTI Indication”,以便将C-RNTI3发送给eNB2;
8)UE1使用前导发起随机接入(这里的前导不是专用前导,不用eNB2分配);
9)UE1接收eNB2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
这样,就完成了将eNB2的小区添加为UE1的服务小区的过程,之后UE1使用C-RNTI3与eNB1和eNB2传输信息,UE2则继续使用C-RNTI2与eNB2传输信息,从而避免了由于C-RNTI冲突引起的干扰问题。
在本方法步骤508中,第一基站将第一用户设备使用的标识由第一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的消息发送给第二基站,是通过X2(X2接口是两个eNB之间的逻辑连接)口通知第二基站的,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
因此,可选的,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下,在步骤503之后,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如图9所示:
504、第二基站接收到第一基站发送的请求消息后,根据该请求消息中的第一用户设备所使用的第一标识判断第二基站的小区的范围内是否存在其他用户设备使用的标识与第一标识相同。
若不存在使用与第一标识相同标识的用户设备,则执行505;若存在与第一标识相同标识的用户设备,假设第二基站的小区内存在第二用户设备,该第二用户设备所使用的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相同,则执行509~513。
509、第二基站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前导(这里的前导为专用的前导,也可以称为专用随机接入码)。
510、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该消息用于表示标识冲突,指示第一标识与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相同,该消息还包括第二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标识列表,以及第二基站分配的前导。
511、第一基站接收到响应消息后,根据该响应消息中的第一标识与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相同的指示触发内部更换标识流程,并且选择一个第三标识,该第三标识不在第二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标识列表中,而后将第一用户设备使用的标识由第一标识更换为第三标识。
512、第一基站将第二基站的小区添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并将第三标识、第二基站分配的前导发送给第一用户设备。
513、第一用户设备使用该前导发起随机接入,并利用随机接入响应(RandomAccess Response,RAR)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基站,表示第一用户设备现在使用的第三标识与第二基站通信。
其中,这里的上行资源可以是上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资源。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每个UE想要发上行数据,都必须请求eNB为自己分配一些上行资源,这个上行资源是指一定时频域的组合,这样,基站在对应的时频资源上接收,就知道所收到的是哪个用户设备发来的信号了。
示例性的,为了更加形象地说明上述方法,通过图10所示的流程对第一用户设备、第一基站、第二基站以及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交互过程进行说明,为了方便说明,将第一用户设备表示为UE1,第二用户设备表示为UE2,第一基站表示为eNB1,第二基站表示为eNB2,第一标识、第二标识和第三标识可以分别为C-RNTI1、C-RNTI2、C-RNTI3,具体的:
1)UE1检测到附近一个信号比较强的小区,如eNB2的小区后,向eNB1发送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
2)eNB1在决定将eNB2的小区添加为UE1服务小区后,向eNB2发送请求消息“AddPico Request”;
3)eNB2在接收到“Add Pico Request”后,发现UE1使用的的C-RNTI1与eNB2的小区内的UE2正在使用的C-RNTI2相同,此时,eNB2可以不对UE2的C-RNTI进行更换,而是使eNB1对UE1的C-RNTI进行更换;
4)eNB2向eNB1发送响应消息“Add Pico Response”,在“Add Pico Response”中,包括指示UE1和UE2标识冲突的指示“C-RNTI Collision”、eNB2所服务的用户设备使用的C-RNTI列表“Current C-RNTI List”,以及eNB2为UE1分配的前导“Dedicated Preamble_Pico”;
5)eNB1触发为UE1修改C-RNTI的内部更换标识流程,将UE1的C-RNTI由C-RNTI1调整为C-RNTI3;
6)eNB1与UE1执行添加流程“Add Pico Procedure”,将eNB2的小区添加为UE1的服务小区,其中“Add Pico Procedure”中携带了C-RNTI3的通知、以及eNB2为UE1分配的前导“Dedicated Preamble_Pico”;
7)UE1使用前导“Dedicated Preamble_Pico”发起随机接入;
8)UE1接收eNB2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
9)UE1利用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C-RNTI3发送给eNB2。
这样,就完成了将eNB2的小区添加为UE1的服务小区的过程,之后UE1使用C-RNTI3与eNB1和eNB2传输信息,UE2则继续使用C-RNTI2与eNB2传输信息,从而避免了由于C-RNTI冲突引起的干扰问题。
或者,可选的,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下,在步骤510后可以不执行511,而执行以下步骤,如图11所示:
514、第一基站将第二基站的小区添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并将第二基站分配的前导发送给第一用户设备。
具体的,第一基站可以通过添加流程“Add Pico Procedure”将第二基站分配的前导发送给第一用户设备。
515、第一用户设备在进入到添加流程后,第一用户设备将自身的标识由第一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并向第一基站返回响应消息。
516、第一用户设备使用第二基站分配的前导发起随机接入,并利用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第三标识发送给给第二基站,以通知第一用户设备现在使用第三标识与第二基站传输信息。
这样,就通过另一种方式完成了将第二基站的小区添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的的过程,并且避免了由于标识冲突引起的干扰问题。
在这种实现方式下,第一用户设备、第一基站、第二基站以及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交互过程与图10所示的流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第一基站在执行添加流程“Add PicoProcedure”时,并不触发为第一用户设备修改标识的内部更换标识流程,而是使第一用户设备修改自己的标识,除此之外的其余流程与图10所示的流程完全相同,具体可参照图10所示的流程,不再赘述。
故在完成将第二基站的小区添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的的过程后,第一用户设备使用第三标识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传输信息,第一用户设备则继续使用第二标识与第二基站传输信息,从而避免了由于标识冲突引起的干扰问题。
另外,可选的,还有一种实现方式,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当第一用户设备检测到另一个小区的信号比较强,比如第二基站的小区后,向第一基站上报测量报告,如果第一基站决定将第二基站的小区添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后,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请求消息,请求第二基站将第二基站的小区增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而后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回复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中包含一个第二基站分配的专用前导。第一用户设备可以使用这个前导向第二基站发起随机接入,在收到第二基站发来的随机接入响应后,将随机接入响应中的临时标识(Temp-RNTI)设为自己的第三标识,并在Message3(协议中的消息3)中发送一个C-RNTI MACE(Media AccessControl Element,媒体接入控制)命令给第二基站,该C-RNTI MACE命令中包含第三标识。而后第一用户设备就可以继续用第一标识与第一基站传输信息,用第三标识与第二基站传输信息。
而目前现有技术是,用户设备使用C-RNTI1与第一基站通信,若第一基站将第二基站的小区添加为该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用户设备会在向第二基站随机接入的过程中获得另一个C-RNTI2,随后,用户设备使用两个不同的C-RNTI分别与第一基站、第二基站传输信息;在另一种现有技术中,若第一基站将第二基站的小区添加为该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则用户设备在第二基站上发起随机接入,通过随机接入过程获得上行同步后,该用户设备使用C-RNTI1与第一基站通信和第二基站通信。但是,若采用上述第一种现有技术,用户设备需要使用两个不同的C-RNTI分别与两个小区传输信息,增加UE了任务的复杂度;若采用上述第二种现有技术,用户设备使用同一个C-RNTI1与两个基站通信,此时如果在第二基站的小区中有另一个用户设备也使用C-RNTI1,就有可能发生冲突。因此,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为用户设备分配C-RNTI的机制,能够避免由于C-RNTI冲突引起的干扰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讯方法,第一基站通过向第二基站发送请求消息,请求第二基站将第二基站的小区添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当第二基站发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基站所服务的第二用户设备的标识相同时,向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指示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相同,第一基站将第一标调整为第三标识,并将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基站;或者,第二基站将第一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或者,第二基站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前导,第一用户设备根据前导发起随机接入,并通过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第三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从而避免小区临时标识冲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01,可以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基站,如图12所示,基站01包括:
发送单元011,用于向第二基站发送请求消息,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基站将第二基站的小区增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基站服务于第一用户设备。
接收单元012,用于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响应消息。
处理单元013,用于当响应消息指示第一标识与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相同时,对第一标识进行冲突处理,第二基站服务于第二用户设备;其中,这里的第一标识与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相同具体是指:第二基站的小区内是否存在一个第二用户设备所使用的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相同,这里的第二用户设备并非特指,可以是第二基站的小区内的任意一个用户设备。
管理单元014,用于将第二基站的小区增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另外,若响应消息指示不存在使用与第一标识相同标识的用户设备,则管理单元014可以将第二基站的小区直接增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其中,指示不存在使用与第一标识相同标识的用户设备的响应消息也可以是第二基站在将第二基站内服务的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调整为第三标志后发送至基站01的。
可选的,响应消息还包括第二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标识列表,标识列表包括第二标识;
处理单元013具体用于:
将第一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标识列表不包括第三标识。
可选的,发送单元011还用于:
将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基站。
可选的,响应消息还包括第一用户设备的前导,用于第一用户设备根据前导发起随机接入,并通过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基站。
其中,响应消息中第一用户设备的前导,是由第二基站在接收到基站01的请求消息后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的专用前导,该前导通过响应消息发送给基站01,而后再由基站01发送给第一用户设备,以便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前导向第二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可选的,第一至第三标识分别为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基站01可以为宏基站,第二基站可以为微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通过向第二基站发送请求消息,请求第二基站将第二基站的小区添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当第二基站发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基站所服务的第二用户设备的标识相同时,向所述基站发送响应消息指示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相同,所述基站将第一标调整为第三标识,并将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基站;或者,第二基站将第一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或者,第二基站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前导,第一用户设备根据前导发起随机接入,并通过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第三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从而避免小区临时标识冲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基站02,可以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基站,如图13所示,基站02包括:
接收单元021,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请求消息,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基站将基站的小区增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第一基站服务于第一用户设备。
发送单元022,用于当确定第一标识与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不同时,向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用于第一基站将基站的小区增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基站02服务于第二用户设备。
可选的,如图14所示,基站02还可以包括:
判断单元023,用于判断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是否相同,并将判断结果发送至处理单元。
具体的,可以包括:
将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与基站02的小区内所有用户设备的标识进行比较,以确定基站02的小区内是否存在一个第二用户设备所使用的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相同。这里的第二用户设备并非特指,可以是基站02的小区内的任意一个用户设备。
处理单元024,用于接收判断单元发送的处理结果,当确定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相同时,将第二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第三标识不同于基站02服务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可选的,由于调整标识的步骤是由基站02执行的,所以第一基站并不关心基站02是否执行了调整标识的步骤,只关心第一用户设备是否可以继续使用第一标识,因此,当基站02将第二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后,向第一基站回复的响应消息也可以指示不存在使用与第一标识相同标识的用户设备,或者也可以不加额外指示,与标识未冲突时的响应消息相同。
可选的,当确定第一标识与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相同时,除了由基站02调整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外,基站02还可以在向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中指示存在使用与第一标识相同标识的用户设备,并且携带基站02服务的用户设备的标识列表,标识列表包括第二标识,以便第一基站在收到效应消息后,将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该第三标识不在上述标识列表中。
可选的,当确定第一标识与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相同时,基站02在发给第一基站的响应消息中还可以携带前导,该前导是由基站02在接收到第一基站的请求消息后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的专用前导,该前导通过响应消息发送给第一基站,而后再由第一基站发送给第一用户设备,以便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前导向第二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可选的,第一至第三标识分别为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第一基站可以为宏基站,基站02可以为微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第一基站通过向所述基站发送请求消息,请求所述基站将所述基站的小区添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当所述基站发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和所述基站所服务的第二用户设备的标识相同时,向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指示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相同,第一基站将第一标调整为第三标识,并将第三标识发送给所述基站;或者,所述基站将第一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或者,所述基站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前导,第一用户设备根据前导发起随机接入,并通过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第三标识发送给所述基站,从而避免小区临时标识冲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03,如图15所示,用户设备03包括:
接收单元031,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标识,第一基站服务于用户设备03,第三标识用于用户设备03与第一基站进行通讯。
其中,接收单元031接收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标识获取方法是:在第二基站确定第一标识与第二基站的小区内的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相同时,由第一基站将用户设备03的第一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
发送单元032,用于将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基站,第三标识不同于第二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标识,第二基站服务于第二用户设备。
通信单元033,用于通过第三标识与第二基站进行通讯。
可选的,如图16所示,用户设备03还可以包括:
处理单元034,用于若未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标识,将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更新为第三标识,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相同。
可选的,发送单元032具体用于:
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前导;
根据前导发起随机接入,通过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基站。
该前导是由第二基站在接收到第一基站的请求消息后为用户设备03分配的专用前导,该前导通过响应消息发送给第一基站,而后再由第一基站发送给用户设备03的。
其中,第一至第三标识分别为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第一基站为宏基站,第二基站为微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第一基站通过向第二基站发送请求消息,请求第二基站将第二基站的小区添加为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当第二基站发现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基站所服务的第二用户设备的标识相同时,向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指示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相同,第一基站将第一标调整为第三标识,并将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基站;或者,第二基站将第一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或者,第二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前导,所述用户设备根据前导发起随机接入,并通过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第三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从而避免小区临时标识冲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04,可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基站,如图17所示,该基站04包括:接收器041、发射器042、存储器043和处理器044;存储器043用于存储计算机代码0431。
发射器042用于向第二基站发送请求消息,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基站将第二基站的小区增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其中,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基站服务于第一用户设备。
接收器041用于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响应消息。
处理器044执行计算机代码0431用于:
当响应消息指示第一标识与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相同时,对第一标识进行冲突处理,第二基站服务于第二用户设备;其中,这里的,第一标识与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相同具体是指:第二基站的小区内是否存在一个第二用户设备所使用的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相同,这里的第二用户设备并非特指,可以是第二基站的小区内的任意一个用户设备。
将第二基站的小区增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另外,若响应消息指示不存在使用与第一标识相同标识的用户设备,可以将第二基站的小区直接增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其中,指示不存在使用与第一标识相同标识的用户设备的响应消息也可以是第二基站在将第二基站内服务的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调整为第三标志后发送至基站04的。
可选的,响应消息还包括第二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标识列表,标识列表包括第二标识。
处理器044执行计算机代码0431具体用于对第一标识进行冲突处理,具体包括:
将第一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标识列表不包括第三标识。
可选的,发射器042还用于:
将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基站。
可选的,响应消息还包括用户设备的前导,用于第一用户设备根据前导发起随机接入,并通过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基站。
其中,响应消息中第一用户设备的前导,是由第二基站在接收到基站04的请求消息后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的专用前导,该前导通过响应消息发送给基站04,而后再由基站04发送给第一用户设备,以便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前导向第二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可选的,第一至第三标识分别为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基站01可以为宏基站,第二基站可以为微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通过向第二基站发送请求消息,请求第二基站将第二基站的小区添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当第二基站发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基站所服务的第二用户设备的标识相同时,向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指示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相同,所述基站将第一标调整为第三标识,并将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基站;或者,第二基站将第一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或者,第二基站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前导,第一用户设备根据前导发起随机接入,并通过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第三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从而避免小区临时标识冲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05,可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基站,如图18所示,该基站05包括:接收器051、发射器052、存储器053和处理器054;存储器053用于存储程序0531。
接收器051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请求消息,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基站将基站的小区增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其中,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第一基站服务于第一用户设备。
发射器052用于当确定第一标识与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不同时,向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用于第一基站将基站的小区增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基站服务于第二用户设备。
可选的,处理器054执行计算机代码0531用于:
判断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是否相同。
具体的,可以包括:
将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与基站05的小区内所有用户设备的标识进行比较,以确定基站05的小区内是否存在一个第二用户设备所使用的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相同。这里的第二用户设备并非特指,可以是基站05的小区内的任意一个用户设备。
当确定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相同时,将第二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第三标识不同于第二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可选的,由于调整标识的步骤是由基站05执行的,所以第一基站并不关心基站05是否执行了调整标识的步骤,只关心第一用户设备是否可以继续使用第一标识,因此,当基站05将第二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后,发射器052还可以向第一基站回复响应消息指示不存在使用与第一标识相同标识的用户设备,或者也可以不加额外指示,与标识未冲突时的响应消息相同。
可选的,当确定第一标识与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相同时,除了由基站05调整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外,基站05的发射器052还可以在向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中指示存在使用与第一标识相同标识的用户设备,并且携带基站05服务的用户设备的标识列表,标识列表包括第二标识,以便第一基站在收到效应消息后,将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该第三标识不在上述标识列表中。
可选的,当确定第一标识与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相同时,基站05的发射器052在发给第一基站的响应消息中还可以携带前导,该前导是由基站05在接收到第一基站的请求消息后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的专用前导,该前导通过响应消息发送给第一基站,而后再由第一基站发送给第一用户设备,以便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前导向第二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可选的,第一至第三标识分别为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第一基站可以为宏基站,基站05可以为微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第一基站通过向所述基站发送请求消息,请求所述基站将所述基站的小区添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当所述基站发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和所述基站所服务的第二用户设备的标识相同时,向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指示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相同,第一基站将第一标调整为第三标识,并将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基站;或者,所述基站将第一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或者,所述基站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前导,第一用户设备根据前导发起随机接入,并通过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第三标识发送给所述基站,从而避免小区临时标识冲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设备06,如图19所示,该用户设备06包括:接收器061、发射器062、存储器063和处理器064,存储器064用于存储计算机代码0631。
接收器061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标识,第一基站服务于用户设备,第三标识用于用户设备与第一基站进行通讯。
其中,接收器061接收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标识获取方法是:在第二基站确定第一标识与第二基站的小区内的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相同时,由第一基站将用户设备06的第一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
发射器062用于将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基站,第三标识不同于第二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标识,第二基站服务于第二用户设备。
处理器064执行计算机代码0631用于通过第三标识与第二基站进行通讯。
可选的,若未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标识,处理器064执行计算机代码0631具体用于:
将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更新为第三标识,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相同。
可选的,接收器061具体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前导。
发射器062具体用于根据前导发起随机接入,通过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基站。
该前导是由第二基站在接收到第一基站的请求消息后为用户设备06分配的专用前导,该前导通过响应消息发送给第一基站,而后再由第一基站发送给用户设备06的。
可选的,第一至第三标识分别为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第一基站可以为宏基站,第二基站可以为微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第一基站通过向第二基站发送请求消息,请求第二基站将第二基站的小区添加为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当第二基站发现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基站所服务的第二用户设备的标识相同时,向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指示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相同,第一基站将第一标调整为第三标识,并将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基站;或者,第二基站将第一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或者,第二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前导,所述用户设备根据前导发起随机接入,并通过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第三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从而避免小区临时标识冲突。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5)
1.一种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基站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小区增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响应消息;
当所述响应消息指示所述第一标识与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相同时,所述第一基站对所述第一标识进行冲突处理,所述第二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小区增加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响应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二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标识列表,所述标识列表包括所述第二标识;
所述第一基站对所述第一标识进行冲突处理,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一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所述标识列表不包括所述第三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三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响应消息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前导,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前导发起随机接入,并通过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所述第三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至第三标识分别为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为宏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微基站。
7.一种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基站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基站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小区增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当所述第二基站确定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基站服务的所有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不同时,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用于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小区增加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所述第二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判断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是否相同;
当所述第二基站确定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相同时,所述第二基站将所述第二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不同于所述第二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至第三标识分别为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为宏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微基站。
11.一种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标识,所述第一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三标识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基站进行通讯;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基站,所述第三标识不同于所述第二基站服务的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二基站进行通讯;
其中,所述第三标识由所述第一基站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进行冲突处理后生成,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未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标识,还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更新为所述第三标识,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基站,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前导;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前导发起随机接入,通过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所述第三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至第三标识分别为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15.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为宏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微基站。
1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基站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基站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小区增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所述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响应消息;
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响应消息指示所述第一标识与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相同时,对所述第一标识进行冲突处理,所述第二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管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小区增加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响应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二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标识列表,所述标识列表包括所述第二标识;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所述标识列表不包括所述第三标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将所述第三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响应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前导,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前导发起随机接入,并通过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第三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
20.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第一至第三标识分别为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21.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为宏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微基站。
22.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基站将所述基站的小区增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发送单元,用于当确定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基站服务的所有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不同时,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用于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基站的小区增加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所述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是否相同,并将判断结果发送至处理单元;
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判断单元发送的处理结果,当确定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相同时,将所述第二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不同于所述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第一至第三标识分别为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25.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为宏基站,所述基站为微基站。
26.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标识,所述第一基站服务于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第三标识用于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基站进行通讯;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基站,所述第三标识不同于所述第二基站服务的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基站服务于第二用户设备;
通信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二基站进行通讯;
其中,所述第三标识由所述第一基站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进行冲突处理后生成,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相同。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若未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标识,将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更新为所述第三标识,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相同。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前导;
根据所述前导发起随机接入,通过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所述第三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
29.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第一至第三标识分别为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30.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为宏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微基站。
3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器、发射器、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代码;
所述发射器用于向第二基站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基站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小区增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其中,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所述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响应消息;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代码用于:
当所述响应消息指示所述第一标识与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相同时,对所述第一标识进行冲突处理;
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小区增加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其中,所述第二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二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标识列表,所述标识列表包括所述第二标识;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代码具体用于对所述第一标识进行冲突处理,具体包括:
将所述第一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所述标识列表不包括所述第三标识。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器还用于:
将所述第三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响应消息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前导,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前导发起随机接入,并通过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所述第三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
35.根据权利要求31至34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第一至第三标识分别为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36.根据权利要求31至34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为宏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微基站。
37.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接收器、发射器、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代码;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基站将所述基站的小区增加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其中,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所述发射器用于当确定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基站服务的所有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不同时,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用于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基站的小区增加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所述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代码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是否相同;
当确定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相同时,将所述第二标识调整为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不同于所述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39.根据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第一至第三标识分别为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40.根据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为宏基站,所述基站为微基站。
41.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包括:接收器、发射器、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代码;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标识,所述第一基站服务于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第三标识用于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基站进行通讯;
所述发射器用于将所述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基站,所述第三标识不同于所述第二基站服务的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代码用于通过所述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二基站进行通讯;
其中,所述第三标识由所述第一基站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进行冲突处理后生成,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相同。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未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标识,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代码具体用于:
将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标识更新为所述第三标识,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相同。
43.根据权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器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前导;
所述发射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前导发起随机接入,通过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上行资源将所述第三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
44.根据权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第一至第三标识分别为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45.根据权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为宏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微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3/075648 WO2014183280A1 (zh) | 2013-05-15 | 2013-05-15 | 一种通讯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303554A CN104303554A (zh) | 2015-01-21 |
CN104303554B true CN104303554B (zh) | 2018-06-15 |
Family
ID=51897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03014.2A Active CN104303554B (zh) | 2013-05-15 | 2013-05-15 | 一种通讯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85099B2 (zh) |
CN (1) | CN104303554B (zh) |
WO (1) | WO201418328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165049A1 (zh) * | 2015-04-11 | 2016-10-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13596941A (zh) * | 2017-09-17 | 2021-11-02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CN110519748B (zh) * | 2018-05-21 | 2021-07-02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紧耦合处理方法、装置及基站 |
CN111212459B (zh) * | 2018-11-22 | 2021-09-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及装置 |
US11800579B2 (en) * | 2019-05-07 | 2023-10-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stablishment of millimeter wave relay links between user equipments with base station coordination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98550A (zh) * | 2009-08-11 | 2011-03-3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载波聚合系统中rnti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761954A (zh) * | 2011-04-29 | 2012-10-3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载波通信系统中上行同步方法及系统 |
WO2013025086A3 (ko) * | 2011-08-18 | 2013-06-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제어 채널의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666943B2 (ja) * | 2004-04-23 | 2011-04-06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Idタグ、タグリーダ、idタグセキュリティシステム及びidタグ送信復元方法 |
JP4783179B2 (ja) * | 2006-03-07 | 2011-09-2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エリア管理システム |
US20110292911A1 (en) * | 2009-01-16 | 2011-12-0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handover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2404807A (zh) * | 2010-09-14 | 2012-04-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准备方法和装置 |
CN103222288B (zh) * | 2012-11-15 | 2016-03-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国际移动设备标识信息imei的处理方法与网络设备 |
US9173089B2 (en) * | 2013-01-10 | 2015-10-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llocation of device id i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
-
2013
- 2013-05-15 US US15/527,282 patent/US10285099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5-15 CN CN201380003014.2A patent/CN104303554B/zh active Active
- 2013-05-15 WO PCT/CN2013/075648 patent/WO201418328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98550A (zh) * | 2009-08-11 | 2011-03-3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载波聚合系统中rnti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761954A (zh) * | 2011-04-29 | 2012-10-3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载波通信系统中上行同步方法及系统 |
WO2013025086A3 (ko) * | 2011-08-18 | 2013-06-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제어 채널의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70367018A1 (en) | 2017-12-21 |
WO2014183280A1 (zh) | 2014-11-20 |
US10285099B2 (en) | 2019-05-07 |
CN104303554A (zh) | 2015-0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30422312A1 (en) | Multi-beam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handover execution | |
US10531435B2 (en) | Resour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 |
EP2955967B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
CN104754748B (zh) | 一种d2d资源分配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US9432818B2 (en) |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devices | |
CN104869526B (zh) |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及其资源分配方法、设备 | |
CN103517355B (zh) | 辅助主小区的调整方法以及基站 | |
CN104812025B (zh) | 设备间发现及通信方法和系统 | |
US11432335B2 (en) | Back-off timer per SSB in NR | |
WO2015139392A1 (zh) | 设备到设备通信干扰避免方法和装置 | |
EP2802165B1 (en) | Indication of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state to base station | |
CN104303554B (zh) | 一种通讯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
US11076280B2 (en) | User equipment, serving base station, and methods of user equipment and serving base station | |
TWI565342B (zh) | 請求用於裝置至裝置(d2d)通訊之資源的技術 | |
JP2016536846A (ja) | 情報伝送方法、基地局、およびユーザ機器 | |
EP3130162B1 (en) | Adaptive d2d discovery operations | |
US10813128B2 (en) |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ttern on unlicensed carrier | |
CN105792221B (zh) | 一种频率共享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
MX2015002154A (es) | Procedimiento de transmision de informacion de enlazamiento troncal, y correspondientes terminal y nodo de acceso de enlazamiento troncal. | |
JP7111512B2 (ja) | ユーザ装置 | |
US20240244685A1 (en) | Sending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information before pc5-radio resource control setup | |
WO2012103706A1 (zh) | 随机接入方法、基站控制设备和基站 | |
KR20180047171A (ko) | 이종 이동통신 규격 간의 상호 연동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 |
KR20150109934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스케줄링 요청과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