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01009A - 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01009A
CN104301009A CN201410418514.9A CN201410418514A CN104301009A CN 104301009 A CN104301009 A CN 104301009A CN 201410418514 A CN201410418514 A CN 201410418514A CN 104301009 A CN104301009 A CN 1043010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ave station
main website
signal
robust communication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185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01009B (zh
Inventor
刘伟麟
安春燕
李建岐
高鸿坚
杨冰
赵勇
赵涛
陆阳
陶峰
褚广斌
马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Shaoxi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mart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GCC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Shaoxi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Shaoxi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41041851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010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01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01009A/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80511 priority patent/WO2016026342A1/zh
Priority to ES15833923T priority patent/ES2733308T3/es
Priority to EP15833923.4A priority patent/EP3185430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01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010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54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2203/54Aspects of powerline communications not already covered by H04B3/54 and its subgroups
    • H04B2203/5404Methods of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ignals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 H04B2203/5416Methods of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ignals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by adding signals to the wave form of the power sour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包括一种基于前导序列的低速鲁棒通信方法,该鲁棒通信方法提供了一种作为恶劣信道环境中常规通信模式不能提供有效通信时的辅助通信模式。该方法基于前导信号及其处理方法,可以在包交换数据网络中实现定时和同步。当常规通信模式下无法进行正常通信时,尝试通过鲁棒通信模式进行通信。本发明提供的鲁棒通信模式可在常规通信模式不能可靠工作时提供低速、可靠的通信,满足网络的基本通信需求,降低网络故障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低压电力线接入网络领域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中低压接入网络中典型智能电网的应用普遍采用集中式的主从网络架构。为便于从站和主站同步并建立通信连接,通常由主站定义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帧结构并周期性地在每个MAC帧中发送信标信号。此外,每一个物理层(Physical,PHY)数据块通常以用来同步和定时的前导信号开始。
由于前导的可靠性要比数据的可靠性强很多,成功检测到前导信号是成功检测到后面数据符号的充分条件,前导信号的鲁棒性要比数据符号的鲁棒性强很多。PRIME使用自相关特性非常好的线性调频信号(chirp signal)作为前导,例如OPERA、HomePlug、G3等其他电力线载波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系统使用已知的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作为前导;申请号为201310478479.5的发明中基于此还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前导序列并提出了相应的检测算法来对抗强脉冲噪声、窄带干扰和多径衰落。
由于电力线通信的信道条件非常恶劣,受衰减、多径传播、脉冲噪声、窄带干扰等的影响,且大部分干扰是时变的,设计适用于不同的、信道条件不可预知的网络场景的可靠鲁棒的PLC系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OFDM是PLC系统中常用的调制技术,能够对抗多径传输和窄带干扰,前向纠错码和交织技术是PLC系统对抗传输错误的常用方式。PRIME使用1/2码率,受限长度为7的卷积码;G3使用里德所罗门码和卷积码;OPERA使用4维网格编码策略;HomePlug使用turbo码;为了进一步加强传输的鲁棒性,PLC系统还可能采用重复码,例如HomePlug、G3将FEC编码后调制前的每一个比特重复数次(G3采用4次或者6次)。重复码可以增加比特能量,进而增加信号对抗干扰的能力。OPERA使用相似的方法,所有的子载波均使用最鲁棒的调制策略,且多个子载波携带相同的信息来增加恶劣环境中信号的鲁棒性。
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在保持基本的调制和编码方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冗余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即几乎等同于降低前向纠错码(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的码率。然而,通过增加冗余获得的性能增益并不足以对抗电力线恶劣的信道环境。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可应用在常规通信失败但仍需低速通信来维持网络基本通信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应用在常规通信失败但仍需低速通信来维持网络基本通信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主站定义MAC帧、信标信号、MAC超帧和鲁棒通信模式使能信号,并在所述MAC帧开始时发送所述信标信号,在所述MAC超帧起始的信标信号后发送所述鲁棒通信模式使能信号;
II、从站尝试使用常规通信模式与所述主站进行通信,若成功进入步骤III,否则进入步骤IV;
III、所述从站统计接收到所述信标信号中前导信号的错误率,当所述常规通信模式失效后,当所述前导信号的错误率小于门限值,则进入步骤IV;
IV、所述从站尝试进入鲁棒通信模式,若成功,则利用所述前导信号的开闭进行通信,进入步骤V;
V、所述主站周期地发送常规通信模式中的信标信号,所述从站判断所述常规通信模式是否可行,若所述常规通信模式可行,由所述主站选择通信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I中,所述信标信号包括前导信号和携带控制信息的OFDM符号;
所述MAC帧包括信标信号发送时间和预留给通信数据传输的时间。
所述MAC超帧包括信标信号发送时间、鲁棒通信模式使能信号发送时间、预留给从站发送从常规通信模式切换至鲁棒通信模式的模式切换请求、主站确认所述模式切换请求的时间及多个所述MAC帧。
所述信标信号发送时间、鲁棒通信模式使能信号发送时间、预留给从站发送从常规通信模式切换至鲁棒通信模式的模式切换请求、主站确认所述模式切换请求的时间之和为一个所述MAC帧的持续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II包括以下步骤:所述从站上电,检测所述信标信号,与所述主站同步;
若从站检测到所述信标信号中的所述前导信号和OFDM符号,则连通成功,按所述常规通信模式通信,进入步骤III;若所述从站检测到所述信标信号中的所述前导信号但不能检测到所述OFDM符号,则进入步骤IV。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III中,按所述常规通信模式通信时,为使用鲁棒通信模式准备,所述从站统计所述信标信号中前导信号的错误率并评估利用所述鲁棒通信模式通信的可靠性;
当所述常规通信模式失效后,若所述前导信号的错误率小于门限值,则进入步骤IV。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IV包括以下步骤:若所述主站与所述从站通过所述常规通信模式建立通信失败,所述从站在所述MAC超帧开始时检测所述鲁棒通信模式使能信号,并发送所述鲁棒通信模式切换请求控制包;
所述主站接收所述从站发送的所述鲁棒通信模式切换请求控制包,通过所述鲁棒通信模式回应鲁棒通信模式切换确认控制包;
所述主站和所述从站通过所述鲁棒通信模式交换数据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主站与所述从站通过所述鲁棒通信模式进行通信时,所述主站仍需继续周期性地发送所述信标信号,所述从站通过检测所述信标信号评估常规通信模式下的链路质量。
进一步的,当所述常规通信模式和所述鲁棒通信模式均可行时,由所述主站决定通信模式或同时使用两种通信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主站周期性地发送信标信号,所述从站通过接收所述信标信号与主站同步,并与所述主站建立连通关系;
在所述常规通信模式中,所述主站和所述从站通过包括前导信号和OFDM符号的PHY数据块进行通信,所述OFDM符号中携带的数据是经过前向纠错码和循环冗余编码后的数据;
在所述鲁棒通信模式中,所述主站和所述从站通过前导信号的开闭实现数据传输,前导信号出现表示二进制数据1,前导信号不出现表示二进制数据0。
进一步的,所述PHY数据为经过编码后的数据,所述编码后的数据的信息包括含PHY控制信息的PHY头和含上层应用数据的PHY负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一种非常简单的鲁棒通信模式,可在常规通信模式不能可靠工作时提供低速、可靠的通信,满足网络的基本通信需求,降低网络故障率;
通过定义了一种MAC超帧结构,在MAC超帧起始的信标信号后发送鲁棒通信使能信号及在鲁棒通信使能信号后的专用时隙的基础上,实现主站和从站之间在常规通信模式和鲁棒通信模式的切换。
2、检测前导信号的有无比解调OFDM符号中携带的信息容易很多,可在更恶劣的PLC通信环境中正常工作,因此本发明的方法中利用前导信号的开闭进行通信,提高可靠性。
3、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前导检测和评估是常规通信模式中的一部分工作,为进入鲁棒模式所做的准备不会带来额外开销;此外,模式切换时需要的额外协议开销也非常小;因此,本发明的方法在提供常规通信模式和鲁棒通信模式的基础上并不会增加额外的资源消耗。
4、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使用鲁棒通信模式工作时仍周期性地评估常规通信模式下的链路质量,可在链路质量变好时及时切换回常规通信模式,改善速率等网络性能。
5、本发明的方法鲁棒性强且实现简单,可以在多种网络场景中作为鲁棒通信模式,在必要的时候用来传输短但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
6、本发明提供的鲁棒通信模式对于距离较远且没有潜在中继的节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为其提供低速、可靠的通信服务,提高节点接入率,扩大网络覆盖范围。
7、本发明涉及的通信方法可应用在利用前导信号进行定时和同步的网络中,也可应用在利用其他鲁棒信号进行定时和同步的网络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主站定义的MAC帧结构;
图2为本实施例中常规通信模式下的PHY突发块;
图3为本发明中主站和从站进入鲁棒通信模式的过程;
图4为本实施例中利用前导信号开闭表示二进制序列的示例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鲁棒通信模式中的PHY突发块结构示例图;
图6为本发明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一种基于前导序列的低速鲁棒通信方法,该鲁棒通信方法提供了一种作为恶劣信道环境中常规通信模式不能提供有效通信时的辅助通信模式。
电力线载波通信需要先使得两个通信节点在一个或者多个频率上完成时间同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其中一个节点需要在一个或者多个频率上发送信标信号,另一个节点需要检测信标信号,发送信标信号的节点称为主站,将另一个节点称为从站。同步后主站和从站之间传输数据包。
本发明的方法中包括常规通信模式,常规通信模式指:
首先,未连接的从站检测信标中的前导信号来和主站同步;然后,从站检测前导信号后面的OFDM符号并从中解调中相应的MAC控制信息;接着,从站需要向主站发送注册请求控制包,开始网络注册过程。若链路质量足够好,主站和从站之间可以建立可靠的通信,并通过PHY(物理层)数据块进行数据交换。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施例中常规通信模式下的PHY数据块;PHY数据块包括一个前导信号和一个或多个OFDM信号。
本发明的方法中还包括鲁棒通信模式,鲁棒通信模式为一种恶劣信道环境中常规通信模式不能提供有效通信时的辅助通信模式。鲁棒通信模式为先进行主站和从站的同步,主站和从站之间可以建立可靠的通信,并通过PHY(物理层)数据块进行数据交换。
本实施例中,鲁棒通信模式基于前导序列及其处理方法,实现同步和数据传输。该鲁棒通信模式为利用一个前导序列,先基于窗函数进行归一化操作,再进行自相关计算,可以对抗窄带干扰、噪声、非线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上述前导序列包含两个对称且部分重叠的子序列组成,两个子序列通过搜寻算法所得并具有较好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此外,每个子序列都应用了奈奎斯特窗函数,从而减小前导序列的频带外能量。
前导序列处理方法包括:先通过模数转换器和I/Q解调器将系统接收信号转变为基带信号;通过窄带干扰检测模块对基带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后得到频域信号;窄带干扰检测模块获取所述频域信号中的窄带干扰信号数量、功率值、中心频率、带宽和衰减量,从而设置自适应滤波器的配置参数;通过自适应滤波器对基带信号进行滤波处理;采用基于窗函数的归一化方法对经过自相关计算模块的每个输入信号采样点进行归一化处理;通过比较器和后处理器获取所述基带信号的准确起始时间。
在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络中,主站周期性地发送带有前导信号的信标信号,从站据此可以和主站同步并建立通信连接。上述机制使得从站可以周期性地检测前导信号并评估基于前导信号通信时的链路质量,即鲁棒通信模式的可靠性。若鲁棒通信模式的链路质量较好,从站可以请求使用鲁棒通信模式。
为进一步加强鲁棒通信模式的可靠性,本发明使用前向纠错码(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和循环冗余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
主站和从站协商进入鲁棒通信模式时需要一些特殊的信令机制。不失一般性,本发明的方法中提出由从站发出鲁棒通信模式切换请求。
主站在定义MAC帧的基础上还定义了为模式切换服务的MAC超帧。
MAC帧包括信标信号发送时间和预留给通信数据传输的时间。
MAC超帧包括信标信号发送时间、鲁棒通信模式使能信号发送时间、预留给从站发送从常规通信模式切换至鲁棒通信模式的模式切换请求时间、主站确认模式切换请求的时间及多个所述MAC帧。
信标信号包括前导信号和OFDM信号。前导信号与鲁棒通信模式使能信号均为包含384个采样点的特殊设计的前导信号,但二者采样点的幅度和相位不同。
主站在MAC帧开始时发送一个信标信号,在MAC超帧起始的信标信号之后发送一个鲁棒通信模式使能信号,鲁棒通信模式使能信号后是一个专用时隙,从站可通过该专用时隙发送常规通信模式切换至鲁棒通信模式的模式切换请求。
如图3所示,图3为MAC超帧结构,包括信标信号发送时间、鲁棒通信模式使能信号发送时间、预留给从站发送从常规通信模式切换至鲁棒通信模式的模式切换请求、主站确认所述模式切换请求的时间及多个所述MAC帧。
信标信号发送时间、鲁棒通信模式使能信号发送时间、预留给从站发送从常规通信模式切换至鲁棒通信模式的模式切换请求、主站确认所述模式切换请求的时间之和为一个MAC帧的长度。
若从站决定使用鲁棒通信模式,首先检测鲁棒通信模式使能信号,然后在之后的时隙中发送鲁棒通信模式请求控制包。主站收到鲁棒通信模式请求控制包时需要向从站发送鲁棒通信模式切换确认控制包,然后主站和从站同时切换至鲁棒通信模式。鲁棒通信模式切换请求和鲁棒通信模式切换确认均是通过鲁棒通信模式发送的。
如图4所示,图4为利用前导信号开闭表示二进制序列的示例图;本发明的鲁棒通信模式中,利用相应时隙中前导信号的开闭来传输信息。该时隙前导信号出现表示传输二进制数据‘1’,该时隙前导信号不出现表示传输二进制数据‘0’。
如图5所示,图5为本实施例中鲁棒通信模式中的PHY数据块结构示例图;PHY数据块由一个鲁棒通信模式使能信号开始,用来完成同步和定时,并标志着一个物理层数据块的开始。该鲁棒通信模式使能信号之后的若干个前导表示一个短的PHY头,可包含以下信息:节点标识(本实施例中可为:8比特)、PHY负载长度(本实施例中可为:10比特)、PHY参数(本实施例中可为:2比特)、预留信息(本实施例中可为:4比特)。本实施例中,对PHY头进行FEC和8位CRC编码。
PHY数据块后面的前导序列表示PHY负载。PHY负载的长度可变,其具体数值见PHY头中的负载长度域,但最大长度是由主站根据工作频率和MAC帧结构决定。此外,本发明还对负载进行32位的CRC编码。虽然检测前导的有无是比较鲁棒的,然而为了纠正PHY块中突发的少量错误,本发明使用冗余较少的FEC编码,例如码率为3/4、受限长度为7的卷积码。
假设Tprmbl表示前导信号的持续时间,由于每一个前导信号携带1bit的信息,鲁棒通信模式的最大数据速率Rrm如下:
Rrm≤1/Tprmbl
前导的长度Tprmbl由常规通信模式的带宽决定。带宽越大,前导长度越短。表1为不同带宽下的前导长度和相应的最大数据速率表。由于编码开销和PHY开销,实际PHY数据速率要小于Rrm
带宽[MHz] 前导长度[ms] 最大数据速率[kbps]
5 0.01536 65.10
2.5 0.03072 32.55
1.25 0.06144 16.28
0.625 0.12288 8.14
0.078125 0.06144 1.02
表1 不同带宽下的前导长度和相应的最大数据速率表
在鲁棒通信模式中,主站仍周期性地发送信标信号,从站根据信标信号的接收质量来评估常规通信模式下的链路质量,从而判断常规通信模式是否可用,判断方法为:统计信标信号接收的正确率,信标信号接收正确率=接收的信标信号/发送的信标信号,若信标信号接收正确率大于门限值则表示常规通信模式的通信质量可满足要求,否则表示常规通信模式不可用。如果常规通信模式可用,可由从站发起切换请求,主站判定是否切换。此外,主站和从站还可能同时使用常规通信模式和鲁棒通信模式,具体情况中由所述主站决定通信模式或同时使用两种通信模式。
本发明的方法中,主站需周期性地发送信标信号,常规通信模式中,从站通过接收所述信标信号与主站同步,并与所述主站建立连通关系;鲁棒通信模式中,从站统计信标信号的接收成功率,判断常规通信模式的可行性。
在常规通信模式中,主站和从站通过包括前导信号和OFDM符号的PHY数据块进行通信,所述OFDM符号中携带的数据是经过前向纠错码和循环冗余编码后的数据;
在鲁棒通信模式中,所述主站和所述从站通过前导信号的开闭实现数据传输,前导信号出现表示二进制数据1,前导信号不出现表示二进制数据0。
所述PHY数据块的信息包括:含PHY控制信息的PHY头和含上层应用数据的PHY负载,所述PHY头和所述PHY负载经过FEC和CRC编码。
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流程图;本发明提供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使得系统能够按常规通信模式进行通信及按鲁棒通信模式进行通信,并实现常规通信模式和鲁棒通信模式下的相互切换。本发明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主站定义MAC帧、信标信号、MAC超帧和鲁棒通信模式使能信号,并在所述MAC帧开始时发送所述信标信号,在所述MAC超帧起始的信标信号之后发送所述鲁棒通信模式使能信号;
步骤二、从站尝试检测所述信标信号,使用常规通信模式与所述主站进行通信,若成功进入步骤三,否则进入步骤四;
步骤三、在使用所述常规通信时,所述从站统计接收到所述信标信号中前导信号的错误率,当所述常规通信模式失效后,若所述前导信号的错误率小于门限值,则进入步骤四;若大于,则表示通信环境极恶劣,无法通过常规通信模式或鲁棒通信模式进行通信;
步骤四、所述从站在所述MAC超帧开始时检测所述鲁棒通信模式使能信号,尝试进入鲁棒通信模式,若成功,则利用所述前导信号的开闭进行通信,进入步骤五;
步骤五、所述主站和所述从站使用所述鲁棒通信模式通信,所述主站周期地发送常规通信模式中的信标信号,所述从站评估常规通信模式是否可行,若常规通信模式可行,由所述主站选择通信方式。
步骤一中,所述信标信号包括前导信号和携带控制信息的OFDM符号;上述前导信号与鲁棒通信模式使能信号均为包含384个采样点的特殊设计的前导信号。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中主站定义的MAC帧,MAC帧包括信标信号发送时间和预留给通信数据传输的时间。
通信开始时,主站在MAC帧开始时发送信标信号,该信标信号的结构和PHY数据块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一个前导信号和一个或多个OFDM信号,如图2所示。
信标信号的OFDM符号中携带MAC控制信息,所述MAC控制信号包括MAC层的网络接入控制管理的信息。
上述MAC超帧包括信标信号发送时间、鲁棒通信模式使能信号发送时间、预留给从站发送从常规通信模式切换至鲁棒通信模式的模式切换请求、主站确认切换请求的时间及多个所述MAC帧。
步骤二中,从站上电,主站同时发送信标信号和鲁棒通信模式使能信号,检测信标信号通过检测前导信号与主站同步;
若从站同时检测到所述信标信号的前导信号和OFDM符号,则连通成功,按所述常规通信模式通信,进入步骤三;若所述从站检测到所述前导信号但不能检测到所述OFDM符号,则进入步骤四。
步骤三中,按所述常规通信模式通信时,为使用鲁棒通信模式准备,所述从站统计所述前导信号的错误率并评估利用所述鲁棒通信模式通信的可靠性。
步骤四中,若所述主站与所述从站通过所述常规通信模式建立通信失败,所述从站在所述MAC超帧开始时检测鲁棒通信模式使能信号,并发送所述鲁棒通信模式切换请求控制包;
所述主站接收所述从站发送的所述鲁棒通信模式切换请求控制包,通过所述鲁棒通信模式回应鲁棒通信模式切换确认控制包;主站和从站通过鲁棒通信模式交换数据信息。
本发明的方法中,若通信环境良好,可由主站选择使用常规通信模式或鲁棒通信模式与从站进行通信。
主站和从站在通信过程中,若通信环境极其恶劣,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常规通信模式至鲁棒通信模式的切换,由常规通信模式切换到鲁棒通信模式的依据:
由于成功检测前导信号是成功检测后面数据符号的前提条件,前导能够容忍的信道质量要比OFDM符号能够容忍的信道质量差很多。因此,当从站能够正确检测到前导信号但是不能可靠检测到数据符号时,从站可以切换到鲁棒通信模式,仅利用前导信号来完成通信。
以下情况可由常规通信模式切换到鲁棒通信模式::
由于在常规通信模式中,主站周期性地发送信标,从站能够通过统计前导检测的错误率来评估利用前导进行通信的可靠性。若前导错误率小于预定门限值,那么从站可以决定切换至鲁棒通信模式。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主站定义MAC帧、信标信号、MAC超帧和鲁棒通信模式使能信号,并在所述MAC帧开始时发送所述信标信号,在所述MAC超帧起始的信标信号后发送所述鲁棒通信模式使能信号;
II、从站尝试使用常规通信模式与所述主站进行通信,若成功进入步骤III,否则进入步骤IV;
III、所述从站统计接收到所述信标信号中前导信号的错误率,当所述常规通信模式失效后,当所述前导信号的错误率小于门限值,则进入步骤IV;
IV、所述从站尝试进入鲁棒通信模式,若成功,则利用所述前导信号的开闭进行通信,进入步骤V;
V、所述主站周期地发送常规通信模式中的信标信号,所述从站判断所述常规通信模式是否可行,若所述常规通信模式可行,由所述主站选择通信方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所述信标信号包括前导信号和携带控制信息的OFDM符号;
所述MAC帧包括信标信号发送时间和预留给通信数据传输的时间。
所述MAC超帧包括信标信号发送时间、鲁棒通信模式使能信号发送时间、预留给从站发送从常规通信模式切换至鲁棒通信模式的模式切换请求、主站确认所述模式切换请求的时间及多个所述MAC帧;
所述信标信号发送时间、鲁棒通信模式使能信号发送时间、预留给从站发送从常规通信模式切换至鲁棒通信模式的模式切换请求、主站确认所述模式切换请求的时间之和为一个所述MAC帧的持续时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I包括以下步骤:所述从站上电,检测所述信标信号,与所述主站同步;
若从站检测到所述信标信号中的所述前导信号和OFDM符号,则连通成功,按所述常规通信模式通信,进入步骤III;若所述从站检测到所述信标信号中的所述前导信号但不能检测到所述OFDM符号,则进入步骤IV。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II中,按所述常规通信模式通信时,为使用鲁棒通信模式准备,所述从站统计所述信标信号中前导信号的错误率并评估利用所述鲁棒通信模式通信的可靠性;
当所述常规通信模式失效后,若所述前导信号的错误率小于门限值,则进入步骤IV。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V包括以下步骤:若所述主站与所述从站通过所述常规通信模式建立通信失败,所述从站在所述MAC超帧开始时检测所述鲁棒通信模式使能信号,并发送所述鲁棒通信模式切换请求控制包;
所述主站接收所述从站发送的所述鲁棒通信模式切换请求控制包,通过所述鲁棒通信模式回应鲁棒通信模式切换确认控制包;
所述主站和所述从站通过所述鲁棒通信模式交换数据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站与所述从站通过所述鲁棒通信模式进行通信时,所述主站仍需继续周期性地发送所述信标信号,所述从站通过检测所述信标信号评估常规通信模式下的链路质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常规通信模式和所述鲁棒通信模式均可行时,由所述主站决定通信模式或同时使用两种通信模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站周期性地发送信标信号,所述从站通过接收所述信标信号与主站同步,并与所述主站建立连通关系;
在所述常规通信模式中,所述主站和所述从站通过包括前导信号和OFDM符号的PHY数据块进行通信,所述OFDM符号中携带的数据是经过前向纠错码和循环冗余编码后的数据;
在所述鲁棒通信模式中,所述主站和所述从站通过前导信号的开闭实现数据传输,前导信号出现表示二进制数据1,前导信号不出现表示二进制数据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HY数据为经过编码后的数据,所述编码后的数据的信息包括含PHY控制信息的PHY头和含上层应用数据的PHY负载。
CN201410418514.9A 2014-08-22 2014-08-22 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 Active CN1043010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18514.9A CN104301009B (zh) 2014-08-22 2014-08-22 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
PCT/CN2015/080511 WO2016026342A1 (zh) 2014-08-22 2015-06-01 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
ES15833923T ES2733308T3 (es) 2014-08-22 2015-06-01 Método de comunicación mediante portadora de línea de potencia
EP15833923.4A EP3185430B1 (en) 2014-08-22 2015-06-01 Power-line carrier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18514.9A CN104301009B (zh) 2014-08-22 2014-08-22 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01009A true CN104301009A (zh) 2015-01-21
CN104301009B CN104301009B (zh) 2017-05-10

Family

ID=52320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18514.9A Active CN104301009B (zh) 2014-08-22 2014-08-22 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185430B1 (zh)
CN (1) CN104301009B (zh)
ES (1) ES2733308T3 (zh)
WO (1) WO2016026342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26342A1 (zh) * 2014-08-22 2016-02-2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
CN106685482A (zh) * 2017-02-24 2017-05-17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速率可动态调整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911326A (zh) * 2017-10-12 2018-04-13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 一种中压电力线ofdm通信系统的噪声抑制传输方法
CN110943868A (zh) * 2019-12-13 2020-03-31 新誉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增加周期通信鲁棒性的方法及系统
WO2023082048A1 (zh) * 2021-11-09 2023-05-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3754B (zh) * 2019-09-30 2022-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2636784A (zh) * 2020-12-31 2021-04-0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一种电力线通信的多业务突发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304023A1 (en) * 2008-06-04 2009-12-10 Sony Corporation New frame and training pattern structure for multi-carrier systems
CN101814935A (zh) * 2009-02-25 2010-08-25 谢炜 电力线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调制器
CN102113288A (zh) * 2008-06-06 2011-06-29 马克西姆综合产品公司 用于电力线通信的鲁棒窄带符号和帧同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9190B (zh) * 2006-12-13 2012-12-26 汤姆森许可贸易公司 Tdma mac层中的自适应时间分配
CN101800630B (zh) * 2009-02-06 2013-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US9100102B2 (en) * 2011-01-11 2015-08-0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to use a preamble with band extension in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
US20120320931A1 (en) * 2011-06-20 2012-12-2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ynamic selection of mac interframe parameters in plc networks
CN104301009B (zh) * 2014-08-22 2017-05-1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304023A1 (en) * 2008-06-04 2009-12-10 Sony Corporation New frame and training pattern structure for multi-carrier systems
CN102113288A (zh) * 2008-06-06 2011-06-29 马克西姆综合产品公司 用于电力线通信的鲁棒窄带符号和帧同步器
CN101814935A (zh) * 2009-02-25 2010-08-25 谢炜 电力线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调制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26342A1 (zh) * 2014-08-22 2016-02-2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
CN106685482A (zh) * 2017-02-24 2017-05-17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速率可动态调整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685482B (zh) * 2017-02-24 2020-02-14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速率可动态调整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911326A (zh) * 2017-10-12 2018-04-13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 一种中压电力线ofdm通信系统的噪声抑制传输方法
CN107911326B (zh) * 2017-10-12 2020-08-21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 一种中压电力线ofdm通信系统的噪声抑制传输方法
CN110943868A (zh) * 2019-12-13 2020-03-31 新誉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增加周期通信鲁棒性的方法及系统
WO2023082048A1 (zh) * 2021-11-09 2023-05-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26342A1 (zh) 2016-02-25
EP3185430A4 (en) 2018-02-28
ES2733308T3 (es) 2019-11-28
CN104301009B (zh) 2017-05-10
EP3185430A1 (en) 2017-06-28
EP3185430B1 (en) 2019-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01009A (zh) 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
US9184963B2 (en) Transmitting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an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new preamble structure
CN100388848C (zh)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JP4319665B2 (ja) 周波数分割多重接続基盤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及び制御情報の多重化方法及び装置
RU2262202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назначения общего пакетного канала в системе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мдкр
El Rachkidy et al. Collision resolution protocol for delay and energy efficient LoRa networks
CN101166080B (zh) 高数据速率正交频分复用无线局域网的实现方法与系统
US20060285485A1 (en) Quick paging channel with reduced probability of missed page
JP2009544257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使用される符号化および復号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5472752A (zh) 一种上行随机接入方法
CN104041115A (zh) 对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输的消息进行调制的方法和通信终端
CN105119635A (zh) 一种低压电力载波通信方法
CN101237664A (zh) 维护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794664A (zh) 一种基于子载波扣除的抗干扰方法
JP5172302B2 (ja) 基地局装置の変調方式選択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基地局装置
CN104168244A (zh) 一种认知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系统参数传输方法
CN102487315B (zh) 多源多中继协作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及协作通信系统
CN102843777B (zh) 一种随机接入信号的控制方法
EP1056237A2 (en) Diversity detection for WCDMA
CN101232473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接收机中估计误码率的方法
CN101611562B (zh) Hspda中的发送功率控制
JP4806766B2 (ja) 無線通信方法、受信状況推定方法、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CN103152744B (zh) 一种基于盲已知干扰消除的无线中继网络上行传输方法
CN102026247A (zh) 一种基于无速率码的认知无线电通信链路的建立和维护方法
CN103051427B (zh) 基于网络编码的双工无线中继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INSTITUTE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MPANY SHAOXING POWER SUPPLY COMPANY,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MPANY

Effective date: 2015061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612

Address after: 100031 Xicheng District West Chang'an Avenue, No. 86,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pplicant after: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Smart Grid Institute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mpany

Applicant after: Shaoxing Power Supply Company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mpany

Address before: 100031 Xicheng District West Chang'an Avenue, No. 86,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pplicant before: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Applicant before: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mpany

Applicant before: Shaoxing Power Supply Company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mpany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031 Xicheng District West Chang'an Avenue, No. 86,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pplicant after: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Applicant after: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mpany

Applicant after: Shaoxing Power Supply Company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mpany

Address before: 100031 Xicheng District West Chang'an Avenue, No. 86,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pplicant before: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Applicant before: State Grid Smart Grid Institute

Applicant before: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mpany

Applicant before: Shaoxing Power Supply Company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mpany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