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94747B - 一种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94747B
CN104294747B CN201410489577.3A CN201410489577A CN104294747B CN 104294747 B CN104294747 B CN 104294747B CN 201410489577 A CN201410489577 A CN 201410489577A CN 104294747 B CN104294747 B CN 1042947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concrete
beams
top board
sec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895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94747A (zh
Inventor
蒲广宁
肖汝诚
张晓栋
程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j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48957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947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94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94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94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947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1/00Suspension or cable-stayed bridges
    • E01D11/04Cable-stayed brid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包括由混凝土梁和组合梁组成的混合梁,混凝土梁与组合梁之间通过结合段连接;混凝土梁为双边肋梁且其包括两道混凝土梁肋;组合梁包括两道钢主梁,钢主梁为工字形且其包括钢主梁顶板、钢主梁底板和主梁钢腹板;结合段包括由前承压板、后承压板和结合段钢腹板组成的混凝土梁肋-钢主梁连接结构,钢主梁顶板和钢主梁底板均伸入至混凝土梁肋内,该斜拉桥体系结构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施工速度快、使用效果好,钢-混结合部的连接效果好。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下部支撑结构及主塔施工;二、混合梁施工,该方法简单、实现方便且施工周期短,施工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斜拉桥的主梁材料一般有钢和混凝土两种,主梁按这两种材料的不同组合可分为钢梁、混凝土梁、组合梁和混合梁。组合梁在横截面内由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是不同材料在截面内的组合。组合梁的优点是用混凝土板代替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经济性好、刚度大,可拆分为小构件,易于运输和安装;但其缺点是需要解决好桥面板开裂问题。组合梁斜拉桥在300m-600m跨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混合梁斜拉桥中跨采用钢梁以减轻自重、增大跨越能力;边跨采用混凝土梁起到了配重的作用,提高全桥的整体刚度。该桥型能够充分发挥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优势,经济性好。混合梁斜拉桥是跨越能力最大的一种斜拉桥桥型,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混合梁是指主梁沿梁的长度方向由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主梁的梁体为钢梁,边跨的梁体为混凝土梁。钢主梁重量较轻,跨越能力强,而混凝土主梁自重大,造价低。混合梁合理使用钢材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充分发挥钢梁和混凝土梁各自的优势,改善了结构体系的受理力性能,灵活利用施工条件,优化工程经济性,但是钢梁和混凝土梁连接部(简称钢-混结合部)是主梁刚度突变点,容易形成结构体系的弱点,是有待深入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并且钢-混结合部的位置及构造是混合梁斜拉桥设计的关键。混合梁斜拉桥可为跨度600m以上的斜拉桥提供更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当边跨长度受到限制时,可优先考虑混合梁方案。但目前所建成的有结合段的混合梁斜拉桥均采用的是钢箱梁与混凝土梁相结合的方式,即边跨采用的是混凝土箱梁,边跨的断面形式为整体混凝土箱型断面或双边箱型混凝土断面;而中跨采用的是钢箱梁,中跨的断面形式为整体封闭式钢箱或双边钢箱断面。实际施工时,上述钢箱梁与混凝土梁相结合的混合梁斜拉桥存在施工工艺复杂、施工速度快、钢-混结合部的结合效果较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其结构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施工速度快、使用效果好,钢-混结合部的连接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于下部结构结构上的混合梁和两个布设于所述混合梁上的主塔,两个所述主塔的两侧与所述混合梁之间均设置有多道斜拉索;所述混合梁由两个混凝土梁和连接于两个所述混凝土梁之间的组合梁组成,两个所述混凝土梁与组合梁之间均通过结合段进行连接,所述组合梁、两个所述混凝土梁和两个所述结合段均沿所施工混合梁斜拉桥的纵桥向布设;
所述混凝土梁为双边肋梁,所述双边肋梁包括两道沿纵桥向布设的混凝土梁肋和多道沿纵桥向由前至后连接于两道所述混凝土梁肋之间的混凝土横梁,多道所述混凝土横梁均沿横桥向布设,两道所述混凝土梁肋呈左右对称布设且二者通过多道所述混凝土横梁连接为一体;两道所述混凝土梁肋的上部之间通过现浇混凝土桥面板连接,多道所述混凝土横梁均位于现浇混凝土桥面板下方且其与现浇混凝土桥面板连接为一体;
所述组合梁包括两道沿纵桥向布设的钢主梁和多道沿纵桥向由前至后连接于两道所述钢主梁之间的钢横梁,多道所述钢横梁均沿横桥向布设,两道所述钢主梁呈左右对称布设且二者通过多道所述钢横梁连接为一体并形成组合梁梁体,所述组合梁梁体上铺装有预制混凝土桥面板;所述钢主梁的横截面形状为工字形且其包括钢主梁顶板、位于钢主梁顶板下方的钢主梁底板和连接于钢主梁顶板与钢主梁底板之间的主梁钢腹板,所述钢主梁顶板、钢主梁底板和主梁钢腹板均沿纵桥向布设;
所述结合段包括两个混凝土梁肋-钢主梁连接结构,两个所述混凝土梁肋-钢主梁连接结构呈左右对称布设且二者分别连接于混凝土梁的两道混凝土梁肋与组合梁的两道钢主梁之间;所述钢主梁的钢主梁顶板和钢主梁底板均伸入至混凝土梁肋内,所述钢主梁顶板伸入至混凝土梁肋内的节段为顶板伸入段,所述钢主梁底板伸入至混凝土梁肋内的节段为底板伸入段,所述顶板伸入段的长度小于所述底板伸入段的长度;所述混凝土梁肋-钢主梁连接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底板伸入段前后两端上方的前承压板和后承压板以及连接于前承压板与后承压板之间的结合段钢腹板,所述前承压板的高度与钢主梁顶板和钢主梁底板的间距相同且其位于钢主梁顶板和钢主梁底板之间,所述后承压板和前承压板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结合段钢腹板沿纵桥向布设,且后承压板的高度小于前承压板的高度;所述结合段钢腹板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多个腹板剪力钉,多个所述腹板剪力钉均沿横桥向布设且其均浇筑于混凝土梁肋内,所述底板伸入段上设置有多个底板剪力钉,多个所述底板剪力钉均浇筑于混凝土梁肋内。
上述一种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其特征是:两个所述主塔分别为位于所述混合梁上前后两侧的前主塔和后主塔,两个所述混凝土梁分别为位于组合梁前后两侧的前侧混凝土梁和后侧混凝土梁,所述组合梁分为前后两个组合梁段,且两个所述组合梁段分别为与所述前侧混凝土梁连接的前侧组合梁段和与所述后侧混凝土梁连接的后侧组合梁段;所述前主塔前侧所设置的斜拉索与所述前侧混凝土梁连接且其后侧所设置的斜拉索与所述前侧组合梁段连接,所述后主塔前侧所设置的斜拉索与所述后侧组合梁段连接且其后侧所设置的斜拉索与所述后侧混凝土梁连接。
上述一种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其特征是:所述混合梁以两个所述主塔为界分为中跨和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中跨前后两侧的边跨,所述中跨位于两个所述主塔之间;所述结合段位于所述中跨上或所述边跨上。
上述一种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其特征是:所述下部结构结构包括两个主塔基础、两个过渡桥墩和多个辅助桥墩,所述混合梁的两端分别支撑于两个所述过渡桥墩上,两个所述主塔分别支撑于两个主塔基础上,所述辅助桥墩为对混凝土梁进行支撑的支撑桥墩;所述结合段位于所述混合梁上靠近主塔的区域或靠近辅助桥墩的区域;
所述钢主梁顶板和钢主梁底板的宽度相同,所述钢主梁顶板位于钢主梁底板的正上方且二者呈平行布设,所述主梁钢腹板位于钢主梁顶板和钢主梁底板之间的中部,所述主梁钢腹板与钢主梁顶板呈垂直布设;所述前承压板和后承压板均为矩形板且二者的宽度均与钢主梁顶板的宽度相同;所述混凝土梁肋上下部均设置有多道沿纵桥向布设的纵向预应力筋,所述纵向预应力筋的一端锚固在混凝土梁肋的外端和其另一端锚固在前承压板上,所述前承压板和后承压板上均开有多个供纵向预应力筋穿过的纵向预应力孔道;每道所述混凝土横梁上均设置有多道沿横桥向布设的横向预应力筋,所述结合段钢腹板上开有多个分别供所述横向预应力筋穿过的横向预应力孔道。
上述一种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其特征是:所述钢横梁包括横梁钢顶板、位于横梁钢顶板下方的横梁钢底板和连接于横梁钢顶板与横梁钢底板之间的钢横梁水平加劲肋,所述预制混凝土桥面板安装于横梁钢顶板上,两道所述钢主梁的钢主梁底板均固定在横梁钢底板上;所述横梁钢顶板与横梁钢底板之间还设置有多道钢横梁竖向加劲肋,多道所述钢横梁竖向加劲肋呈均竖直向布设且其均与钢横梁水平加劲肋呈垂直布设,多道所述钢横梁竖向加劲肋沿横桥向由左至右布设;
所述钢主梁还包括多道由上至下布设的钢主梁纵向加劲肋和多道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在主梁钢腹板外侧的钢主梁竖向加劲肋,多道所述钢主梁纵向加劲肋均与主梁钢腹板呈垂直布设且其均位于主梁钢腹板外侧,多道所述钢主梁纵向加劲肋均沿纵桥向布设且其呈平行布设;多道所述钢主梁竖向加劲肋均呈竖向布设,多道所述钢主梁竖向加劲肋均沿横桥向布设且其均连接于钢主梁顶板与钢主梁底板之间,每道所述钢主梁纵向加劲肋均通过多道所述钢主梁竖向加劲肋分隔为多个加劲肋节段。
上述一种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其特征是:所述顶板伸入段上开有多个排气孔;所述结合段钢腹板由上部腹板和位于所述上部腹板下方的下部腹板组成,所述上部腹板位于后承压板上方且其为直角梯形,所述下部腹板为长方形;所述上部腹板的上部长度与所述顶板伸入段的长度相同;所述上部腹板的下部长度与所述下部腹板的长度均与后承压板和前承压板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下部腹板的宽度与后承压板高度相同;
所述前承压板和后承压板分别位于结合段钢腹板的前后两侧,多个所述腹板剪力钉均位于结合段钢腹板后部,所述结合段钢腹板上安装腹板剪力钉的区域为剪力钉布设区;所述结合段钢腹板上开有多个通孔,所述结合段钢腹板上开设通孔的区域为开孔区,所述开孔区位于所述剪力钉布设区的前侧和下方。
上述一种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其特征是:所述钢主梁顶板中位于所述顶板伸入段后侧的节段为顶板过渡段,所述顶板过渡段的长度为1000mm~2000mm,所述顶板伸入段和所述顶板过渡段上均设置有多个顶板剪力钉,所述顶板伸入段上的顶板剪力钉浇筑于现浇混凝土桥面板内,所述顶板过渡段上的顶板剪力钉固定在预制混凝土桥面板内;
所述顶板伸入段的长度为所述底板伸入段的长度为L2=(1.8~2.5)×H,所述后承压板的高度为其中H为钢主梁顶板和钢主梁底板之间的间距且其为前承压板的高度;
所述预制混凝土桥面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道呈纵桥向布设的混凝土湿接缝,两道所述混凝土湿接缝分别位于两道所述钢主梁上方;所述预制混凝土桥面板通过两道所述混凝土湿接缝分为中部桥面板和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中部桥面板左右两侧的侧部桥面板,两道所述钢主梁的钢主梁顶板上部均设置有多个钢主梁顶部剪力钉,多个所述钢主梁顶部剪力钉均呈竖直向布设且其均位于混凝土湿接缝内。
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方法步骤简单、实现方便且施工周期短、施工质量易于保证的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梁分为前后两个组合梁段,且两个所述组合梁段分别与两个所述混凝土梁连接;所述混凝土梁与组合梁连接的一端为结合端且其另一端为外端,所述组合梁与混凝土梁连接的一端为结合端且其另一端为合龙端;所施工双塔混合梁斜拉桥的施工过程如下:
步骤一、下部支撑结构及主塔施工:对所述下部支撑结构和主塔进行施工;
步骤二、混合梁施工:对两个混凝土梁分别进行施工,且两个混凝土梁施工过程中,对组合梁同步进行施工直至组合梁合拢;对两个所述混凝土梁和两个所述组合梁段进行施工时,均分M个节段由先至后进行施工,其中M为正整数且M≥2;对混凝土梁进行施工时,从结合端向外端进行施工;对所述组合梁段进行施工时,从结合端向合龙端进行施工;所述混合梁的施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混凝土梁的第一个节段及结合段施工:对两个所述混凝土梁的第一个节段分别进行施工,并在两个混凝土梁的第一个节段上分别施工结合段;
步骤202、组合梁段的第一个节段施工及斜拉索安装:对两个所述组合梁段的第一个节段分别进行施工;施工完成后,在两个所述主塔的两侧均安装斜拉索,此时所安装的斜拉索与混凝土梁的第一个节段或所述组合梁段的第一个节段连接;
步骤203、混凝土梁与组合梁段的下一个节段施工:先对两个所述混凝土梁的下一个节段分别进行施工,再对两个所述组合梁段的下一个节段进行施工;
步骤204、斜拉索安装:在两个所述主塔的两侧均安装斜拉索,此时所安装的斜拉索与步骤203中所施工混凝土梁的下一个节段或所述组合梁段的下一个节段连接;
步骤205、判断是否完成M个节段的施工过程:当两个所述混凝土梁和两个所述组合梁段中的M个节段均施工完成后,进入步骤206;否则,返回步骤203;
步骤206、组合梁合龙:对两个所述组合梁段进行合龙,并形成组合梁。
上述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01中对两个所述混凝土梁的第一个节段进行施工时,采用支架法进行施工;且施工之前,先对两个所述混凝土梁的第一个节段施工用的施工支架进行搭设;
步骤203中对两个所述混凝土梁的下一个节段进行施工时,采用支架法进行施工;且施工之前,先对两个所述混凝土梁的下一个节段施工用的施工支架进行搭设;
步骤202中对所述组合梁段的第一个节段进行施工以及步骤204中对所述组合梁段的下一个节段进行施工时,均采用挂篮施工。
上述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01中对结合段进行施工时,利用对混凝土梁的第一个节段进行施工的施工支架进行施工;
所述组合梁段中第一个节段的两道所述钢主梁均由多个钢主梁段拼装而成,多个所述钢主梁段中与混凝土梁连接的钢主梁段为结合段钢主梁段;步骤201中对结合段进行施工时,过程如下:
步骤2011、施工前准备:将预先加工完成的前承压板、后承压板和结合段钢腹板均吊装至所述施工支架上;
步骤2012、混凝土梁肋-钢主梁连接结构施工:对混凝土梁的第一个节段进行混凝土浇注之前,对当前所施工结合段的两个所述混凝土梁肋-钢主梁连接结构分别进行施工,两个所述混凝土梁肋-钢主梁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相同;
对所述混凝土梁肋-钢主梁连接结构进行施工时,先将所述结合段钢主梁段的钢主梁顶板和钢主梁底板均插入至对混凝土梁的第一个节段进行成型施工的成型模板内,并对步骤2011中吊装至所述施工支架上的前承压板、后承压板和结合段钢腹板分别进行安装;同时,在所述底板伸入段上布设多个底板剪力钉,并在所述顶板伸入段上布设多个顶板剪力钉,且在结合段钢腹板上安装多个腹板剪力钉;
步骤2013、混凝土浇注:对混凝土梁的第一个节段进行混凝土浇注施工,便完成结合段的施工过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所采用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受力性能好,中跨全部或部分采用组合梁,边跨部分或全部采用混凝土梁,且混凝土梁与组合梁之间通过结合段进行连接,该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的中跨和边跨存在较大的刚度和自重差异,中跨重量仅为边跨的1/2~1/3左右,边跨对中跨可起到很好的锚固和压重作用;边跨刚度较大的混凝土梁对整桥的刚度提高具有明显作用。
2、所采用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的经济性好,与全部采用组合梁的斜拉桥相比,在跨越能力相同的条件下,边跨长度可适当缩短,且以造价低廉的混凝土梁代替了组合梁边跨,经济性相对较好。另外,与中跨采用钢梁的混合梁斜拉桥相比,相当于用造价相对较低的组合梁代替了昂贵的钢箱梁,在300m~600m跨径范围有明显的经济性优势,同时回避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易疲劳开裂及施工要求极高的桥面铺装层问题,也体现了很好的经济性。
3、施工速度快且施工周期短,边跨采用支架现浇,可和主塔同时施工,中跨采用拼接钢主梁和预制混凝土桥面板组合而成,也可与主塔及边跨同时施工,中跨钢主梁拼接速度快,比悬臂浇筑混凝土斜拉桥施工速度快。
4、混凝土梁结构设计合理、投入成本较低、施工速度快且受力性能好、使用效果好,混凝土梁采用双边肋断面,适用于桥梁宽度在30m以内,构造简单,混凝土施工方便,外侧可加悬臂作为人行道。
5、组合梁结构设计合理、投入成本较低、施工速度快且受力性能好、使用效果好,采用通过多道钢横梁将两道工字形的钢主梁连接为一体,结构受力明确,构造简单,实际加工及连接简易,加工精度要求低,并且后期检测及防腐养护均非常简单。同时,与封闭的钢箱梁相比,不需要内部长期除湿、养护;预制混凝土桥面板采用混凝土,便于与沥青混凝土铺装层衔接,桥面养护容易,技术要求低。
6、组合梁中两道钢主梁的布设位置分别与混凝土梁中两道混凝土梁肋的布设位置相对应,混凝土梁与组合梁之间的连接方便,确保两道钢主梁与两道混凝土梁肋紧固连接即可,并且连接质量易于保证。
7、结合段的构造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易于保证,结合段钢腹板由前至后高度呈直线渐变,且结合段钢腹板中高度渐变的节段上间隔开有通孔,通孔内穿入普通钢筋并与混凝土主梁构造钢筋相连;另外,混凝土梁段的纵向预应力钢束直接锚固在前承压板上,不再设置锚板,仅保留锚杯。同时,结合段钢腹板采用剪力钉与开孔两种形式与混凝土梁连接,因而连接质量好。另外,钢主梁顶板和钢主梁底板均伸入至混凝土梁内,并且钢主梁顶板与钢主梁底板上均设置有剪力钉进行加强连接。实际施工时,可根据需要,对结合段处钢主梁竖向加劲肋的布设间距和尺寸、钢主梁纵向加劲肋的尺寸以及钢主梁顶板与钢主梁底板的尺寸进行增加调整,并且调整方便。
8、结合段的使用效果好且连接质量易于保证,采用前后双承压板进行连接,前后双承压板与结合段钢腹板共同承担轴向压力,避免了局部应力过大,保证压应力平稳、可靠传递。另外,通过结合段钢结构保证连接强度,其中结合段钢结构包括顶板伸入段、底板伸入段、结合段钢腹板、前承压板和后承压板,并且结合段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通过剪力钉、预应力钢束、开孔穿入普通钢筋(抗剪)等多种措施连接,连接可靠,剪力传递平滑。
9、本发明所采用的结合段能有效提高主梁刚度,并使得主梁刚度(包括竖向与横向上的抗弯刚度和抗扭刚度)过渡平稳,无明显的刚度突变。
10、由于钢-混结合部的位置及构造是混合梁斜拉桥设计的关键,本发明结合段的位置选取非常简便,既可以位于边跨上,也可以位于中跨上。由于结合段采用施工支架进行施工,因而结合段的具体位置取决于实际施工条件,具体是施工现场可供搭设施工支架的位置而定。并且,结合段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受力明确且受力性能优良,斜拉桥主梁以承受压应力为主,弯矩为辅,结合段承受极大的轴向压力,同时要求可承担一定弯矩、剪力。实际使用时,结合段能进行可靠的轴向压力传递,材料各部位应力平滑过渡,避免应力突变;并且,主梁抗弯刚度平滑过渡,能有效避免截面刚度突变;同时,主梁抗剪刚度平滑过渡,能有效避免突变。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有效解决钢箱梁与混凝土梁相结合的混合梁斜拉桥存在施工工艺复杂、施工速度快、钢-混结合部的结合效果较差等问题。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施工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混凝土梁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组合梁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结合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
图6为图4的B-B剖视图。
图7为图4的C-C剖视图。
图8为图4的D-D剖视图。
图9-1为本发明对下部支撑结构进行施工时的施工状态示意图。
图9-2为采用本发明对混凝土梁的第一个节段及结合段进行施工时的施工状态示意图。
图9-3为采用本发明对组合梁段的第一个节段进行施工时的施工状态示意图。
图9-4为采用本发明对混凝土梁的第二个节段进行施工时的施工状态示意图。
图9-5为采用本发明对组合梁段的第二个节段进行施工时的施工状态示意图。
图9-6为采用本发明对混凝土梁的第三个节段进行施工时的施工状态示意图。
图9-7为采用本发明对组合梁段的第三个节段进行施工时的施工状态示意图。
图9-8为采用本发明对两个组合梁段进行合龙并形成组合梁的施工状态示意图。
图10为采用本发明施工完成后的双塔斜拉桥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混凝土梁;1-1—混凝土梁肋;1-11—纵向预应力筋;
1-12—预应力锚具;1-2—现浇混凝土桥面板;
1-3—混凝土横梁;2—组合梁;2-1—钢主梁;
2-11—钢主梁顶板;2-12—钢主梁底板;2-13—主梁钢腹板;
2-14—钢主梁纵向加劲肋;2-15—钢主梁竖向加劲肋;
2-2—预制混凝土桥面板;2-21—混凝土湿接缝;
2-3—钢主梁顶部剪力钉;2-4—钢横梁;
2-41—钢横梁竖向加劲肋;2-42—钢横梁水平加劲肋;
2-43—横梁钢顶板;2-44—横梁钢底板;
3—结合段;3-1—结合段钢腹板;
3-2—前承压板;3-3—后承压板;3-4—底板剪力钉;
3-5—通孔;3-6—腹板剪力钉;
3-7—横向预应力孔道;3-8—纵向预应力孔道;
3-9—顶板剪力钉;4—主塔;4-1—主塔基础;
5—斜拉索;6—过渡桥墩;7—辅助桥墩;
8-1—第一支架;8-2—第二支架;8-3—第三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包括支撑于下部结构结构上的混合梁和两个布设于所述混合梁上的主塔4,两个所述主塔4的两侧与所述混合梁之间均设置有多道斜拉索5。所述混合梁由两个混凝土梁1和连接于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之间的组合梁2组成,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与组合梁2之间均通过结合段3进行连接,所述组合梁2、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和两个所述结合段3均沿所施工混合梁斜拉桥的纵桥向布设。
结合图2,所述混凝土梁1为双边肋梁,所述双边肋梁包括两道沿纵桥向布设的混凝土梁肋1-1和多道沿纵桥向由前至后连接于两道所述混凝土梁肋1-1之间的混凝土横梁1-3,多道所述混凝土横梁1-3均沿横桥向布设,两道所述混凝土梁肋1-1呈左右对称布设且二者通过多道所述混凝土横梁1-3连接为一体。两道所述混凝土梁肋1-1的上部之间通过现浇混凝土桥面板1-2连接,多道所述混凝土横梁1-3均位于现浇混凝土桥面板1-2下方且其与现浇混凝土桥面板1-2连接为一体。
如图3、图3-1所示,所述组合梁2包括两道沿纵桥向布设的钢主梁2-1和多道沿纵桥向由前至后连接于两道所述钢主梁2-1之间的钢横梁2-4,多道所述钢横梁2-4均沿横桥向布设,两道所述钢主梁2-1呈左右对称布设且二者通过多道所述钢横梁2-4连接为一体并形成组合梁梁体,所述组合梁梁体上铺装有预制混凝土桥面板2-2。所述钢主梁2-1的横截面形状为工字形且其包括钢主梁顶板2-11、位于钢主梁顶板2-11下方的钢主梁底板2-12和连接于钢主梁顶板2-11与钢主梁底板2-12之间的主梁钢腹板2-13,所述钢主梁顶板2-11、钢主梁底板2-12和主梁钢腹板2-13均沿纵桥向布设。
结合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述结合段3包括两个混凝土梁肋-钢主梁连接结构,两个所述混凝土梁肋-钢主梁连接结构呈左右对称布设且二者分别连接于混凝土梁1的两道混凝土梁肋1-1与组合梁2的两道钢主梁2-1之间。所述钢主梁2-1的钢主梁顶板2-11和钢主梁底板2-12均伸入至混凝土梁肋1-1内,所述钢主梁顶板2-11伸入至混凝土梁肋1-1内的节段为顶板伸入段,所述钢主梁底板2-12伸入至混凝土梁肋1-1内的节段为底板伸入段,所述顶板伸入段的长度小于所述底板伸入段的长度。所述混凝土梁肋-钢主梁连接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底板伸入段前后两端上方的前承压板3-2和后承压板3-3以及连接于前承压板3-2与后承压板3-3之间的结合段钢腹板3-1,所述前承压板3-2的高度与钢主梁顶板2-11和钢主梁底板2-12的间距相同且其位于钢主梁顶板2-11和钢主梁底板2-12之间,所述后承压板3-3和前承压板3-2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结合段钢腹板3-1沿纵桥向布设,且后承压板3-3的高度小于前承压板3-2的高度;所述结合段钢腹板3-1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多个腹板剪力钉3-6,多个所述腹板剪力钉3-6均沿横桥向布设且其均浇筑于混凝土梁肋1-1内,所述底板伸入段上设置有多个底板剪力钉3-4,多个所述底板剪力钉3-4均浇筑于混凝土梁肋1-1内。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主塔4分别为位于所述混合梁上前后两侧的前主塔和后主塔,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分别为位于组合梁2前后两侧的前侧混凝土梁和后侧混凝土梁,所述组合梁2分为前后两个组合梁段,且两个所述组合梁段分别为与所述前侧混凝土梁连接的前侧组合梁段和与所述后侧混凝土梁连接的后侧组合梁段。所述前主塔前侧所设置的斜拉索5与所述前侧混凝土梁连接且其后侧所设置的斜拉索5与所述前侧组合梁段连接,所述后主塔前侧所设置的斜拉索5与所述后侧组合梁段连接且其后侧所设置的斜拉索5与所述后侧混凝土梁连接。
实际施工时,所述混合梁以两个所述主塔4为界分为中跨和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中跨前后两侧的边跨,所述中跨位于两个所述主塔4之间;所述结合段3位于所述中跨上或所述边跨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部结构结构包括两个主塔基础4-1、两个过渡桥墩6和多个辅助桥墩7,所述混合梁的两端分别支撑于两个所述过渡桥墩6上,两个所述主塔4分别支撑于两个主塔基础4-1上,所述辅助桥墩7为对混凝土梁1进行支撑的支撑桥墩。
由于结合段3一般选择在主梁弯矩较小的部位。因而,所述结合段3位于所述混合梁上靠近主塔4的区域或靠近辅助桥墩7的区域。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结合段3位于所述中跨上,并且结合段3位于靠近主塔4的区域。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梁1的现浇混凝土桥面板1-2与组合梁2的预制混凝土桥面板2-2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现浇混凝土桥面板1-2与预制混凝土桥面板2-2的宽度相同。
如图2所示,所述混凝土梁1中的两道所述混凝土梁肋1-1均呈竖直向布设。所述混凝土梁1与组合梁2连接的一端为结合端且其另一端为外端。实际施工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对前后相邻两道所述混凝土横梁1-3之间的间距以及各道混凝土横梁1-3的宽度进行相应调整。实际施工非常简便。
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梁1采用双边肋断面,因而适用于桥梁宽度在30m以内的斜拉桥,其构造简单,混凝土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并且混凝土梁1的外侧可加悬臂作为人行道。且与混凝土箱梁相比,混凝土保湿、养护时间较短。
如图3、图3-1所示,所述预制混凝土桥面板2-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道呈纵桥向布设的混凝土湿接缝2-21,两道所述混凝土湿接缝2-21分别位于两道所述钢主梁2-1上方;所述预制混凝土桥面板2-2通过两道所述混凝土湿接缝2-21分为中部桥面板和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中部桥面板左右两侧的侧部桥面板,两道所述钢主梁2-1的钢主梁顶板2-11上部均设置有多个钢主梁顶部剪力钉2-3,多个所述钢主梁顶部剪力钉2-3均呈竖直向布设且其均位于混凝土湿接缝2-21内。
两道所述钢主梁2-1的布设位置分别与所述混凝土梁1中的两道所述混凝土梁肋1-1的布设位置相对应。因而,所述混凝土梁1与组合梁2之间的连接方便,并且连接质量易于保证。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横梁2-4包括横梁钢顶板2-43、位于横梁钢顶板2-43下方的横梁钢底板2-44和连接于横梁钢顶板2-43与横梁钢底板2-44之间的钢横梁水平加劲肋2-42,所述预制混凝土桥面板2-2安装于横梁钢顶板2-43上,两道所述钢主梁2-1的钢主梁底板2-12均固定在横梁钢底板2-44上;所述横梁钢顶板2-43与横梁钢底板2-44之间还设置有多道钢横梁竖向加劲肋2-41,多道所述钢横梁竖向加劲肋2-41呈均竖直向布设且其均与钢横梁水平加劲肋2-42呈垂直布设,多道所述钢横梁竖向加劲肋2-41沿横桥向由左至右布设。
所述钢横梁水平加劲肋2-42和钢横梁水平加劲肋2-42呈交错布设。实际施工时,所述钢横梁水平加劲肋2-42的数量为一道,且钢横梁水平加劲肋2-42通过多道所述钢横梁竖向加劲肋2-41分隔为多个肋板节段。
同时,所述钢主梁2-1还包括多道由上至下布设的钢主梁纵向加劲肋2-14和多道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在主梁钢腹板2-13外侧的钢主梁竖向加劲肋2-15,多道所述钢主梁纵向加劲肋2-14均与主梁钢腹板2-13呈垂直布设且其均位于主梁钢腹板2-13外侧,多道所述钢主梁纵向加劲肋2-14均沿纵桥向布设且其呈平行布设;多道所述钢主梁竖向加劲肋2-15均呈竖向布设,多道所述钢主梁竖向加劲肋2-15均沿横桥向布设且其均连接于钢主梁顶板2-11与钢主梁底板2-12之间,每道所述钢主梁纵向加劲肋2-14均通过多道所述钢主梁竖向加劲肋2-15分隔为多个加劲肋节段。
本实施例中,多道所述钢主梁纵向加劲肋2-14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均为长条形肋板,多道所述钢主梁竖向加劲肋2-15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均为长方形肋板,所述钢主梁纵向加劲肋2-14的宽度小于钢主梁竖向加劲肋2-15的宽度。
所述钢横梁水平加劲肋2-42和钢横梁水平加劲肋2-42均为矩形钢板,所述钢横梁水平加劲肋2-42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且其形状与预制混凝土桥面板2-2的形状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主梁顶板2-11的上表面至钢主梁底板2-12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2120mm。所述钢横梁水平加劲肋2-42的数量为两道,两道所述钢横梁水平加劲肋2-42分别为上钢横梁水平加劲肋和位于所述上钢横梁水平加劲肋下方的下钢横梁水平加劲肋。其中,所述上钢横梁水平加劲肋与钢主梁顶板2-11之间、所述下钢横梁水平加劲肋与钢主梁底板2-12之间以及两道所述钢横梁水平加劲肋2-42之间的间距均为650mm。
实际使用过程中,如图3所示的组合梁2采用通过多道钢横梁2-4将两道工字形的钢主梁2-1连接为一体,结构受力明确,构造简单,实际加工及连接简易,加工精度要求低,并且后期检测及防腐养护均非常简单。同时,与封闭的钢箱梁相比,不需要内部长期除湿、养护;预制混凝土桥面板2-2采用混凝土,便于与沥青混凝土铺装层衔接,桥面养护容易,技术要求低。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结合段钢腹板3-1由上部腹板和位于所述上部腹板下方的下部腹板组成,所述上部腹板位于后承压板3-3上方且其为直角梯形,所述下部腹板为长方形;所述上部腹板的上部长度与所述顶板伸入段的长度相同;所述上部腹板的下部长度与所述下部腹板的长度均与后承压板3-3和前承压板3-2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下部腹板的宽度与后承压板3-3高度相同。
实际布设安装时,多个所述腹板剪力钉3-6均呈水平向布设且其分多排多列布设。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伸入段的形状为等腰梯形。
所述前承压板3-2和后承压板3-3分别位于结合段钢腹板3-1的前后两侧,多个所述腹板剪力钉3-6均位于结合段钢腹板3-1后部,所述结合段钢腹板3-1上安装腹板剪力钉3-6的区域为剪力钉布设区。所述结合段钢腹板3-1上开有多个通孔3-5,所述结合段钢腹板3-1上开设通孔3-5的区域为开孔区,所述开孔区位于所述剪力钉布设区的前侧和下方。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底板剪力钉3-4均呈竖直向布设。
同时,所述顶板伸入段上开有多个排气孔。
实际加工时,多个所述排气孔呈均匀布设,所述排气孔为直径为Φ5mm~Φ10mm的圆孔相邻两个所述排气孔之间的间距为15cm~25cm。
本实施例中,所述腹板剪力钉3-6与结合段钢腹板3-1之间以及底板剪力钉3-4与所述底板伸入段之间均以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实际施工时,所述顶板伸入段的长度为所述底板伸入段的长度为L2=(1.8~2.5)×H,所述后承压板3-3的高度为其中H为钢主梁顶板2-11和钢主梁底板2-12之间的间距且其为前承压板3-2的高度。实际加工时,所述前承压板3-2和后承压板3-3的板厚均为40mm~60mm,所述结合段钢腹板3-1的板厚为30mm~50mm,所述前承压板3-2的高度为1800mm~2300mm,所述后承压板3-3的高度为800mm~900mm。所述顶板伸入段的长度为400mm~700mm,所述底板伸入段的长度为2800mm~350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承压板3-2和后承压板3-3的板厚均为50mm,结合段钢腹板3-1的板厚为40mm,所述前承压板3-2的高度为2030mm,所述后承压板3-3的高度为850mm。所述顶板伸入段的长度为600mm,所述底板伸入段的长度为3000mm。实际加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前承压板3-2和后承压板3-3的板厚和高度、结合段钢腹板3-1的板厚以及所述顶板伸入段和底板伸入段的长度分别进行相应调整。
所述钢主梁顶板2-11中位于所述顶板伸入段后侧的节段为顶板过渡段,所述顶板过渡段的长度为1000mm~2000mm,所述顶板伸入段和所述顶板过渡段上均设置有多个顶板剪力钉3-9,所述顶板伸入段上的顶板剪力钉3-9浇筑于现浇混凝土桥面板1-2内,所述顶板过渡段上的顶板剪力钉3-9固定在预制混凝土桥面板2-2内。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过渡段的长度为1500mm,所述顶板剪力钉3-9与底板剪力钉3-4呈平行布设。并且,所述顶板剪力钉3-9呈竖直向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伸入段和所述顶板过渡段上所设置的所有顶板剪力钉3-9呈均匀布设,相邻两个所述顶板剪力钉3-9之间的间距与相邻两个所述底板剪力钉3-4之间的间距均相同。相邻两个所述顶板剪力钉3-9之间以及相邻两个所述底板剪力钉3-4之间的间距均为25cm。
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相邻两个所述顶板剪力钉3-9之间以及相邻两个所述底板剪力钉3-4之间的间距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主梁底板2-12中位于所述顶板过渡段正下方的节段为底板过渡段,所述顶板过渡段和所述底板过渡为所述组合梁2的过渡段。所述顶板过渡段与底板过渡段之间为钢主梁竖向加劲肋2-15的加密布设区,安装在所述顶板过渡段与所述底板过渡段之间的钢主梁竖向加劲肋2-15的密度较大。
由上述内容可知,所述组合梁2的过渡段采用剪力钉与混凝土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固。所述混凝土梁肋-钢主梁连接结构采用前后承压板时连接构造,并且前承压板3-2和后承压板3-3之间的节段采用采用剪力钉和开孔两种方式进行加固。
实际加工时,多个所述通孔3-5分多排多列布设,并且多个所述底板剪力钉3-4分多排多列布设。多个所述通孔3-5呈均匀布设,多个所述腹板剪力钉3-6呈均匀布设,多个所述底板剪力钉3-4呈均匀布设。并且,相邻两个所述通孔3-5之间的间距与相邻两个所述腹板剪力钉3-6之间的间距相同。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通孔3-5的结构和尺寸相同且其直径均为Φ5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梁1内还设置有钢筋笼。
所述混凝土梁肋-钢主梁连接结构还包括多道沿横桥向布设的普通钢筋,所述普通钢筋自所述通孔3-5穿过且其与所述钢筋笼紧固连接为一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承压板3-2和后承压板3-3均呈竖直向布设。
如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所述混凝土梁肋1-1上下部均设置有多道沿纵桥向布设的纵向预应力筋1-11,所述纵向预应力筋1-11的一端锚固在混凝土梁肋1-1的外端和其另一端锚固在前承压板3-2上,所述前承压板3-2和后承压板3-3上均开有多个供纵向预应力筋1-11穿过的纵向预应力孔道3-8;每道所述混凝土横梁1-3上均设置有多道沿横桥向布设的横向预应力筋,所述结合段钢腹板3-1上开有多个分别供所述横向预应力筋穿过的横向预应力孔道3-7。
本实施例中,多道所述横向预应力筋布设在同一平面上且其均位于混凝土横梁1-3的底部。所述纵向预应力筋1-11通过预应力锚具1-12锚固在前承压板3-2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主梁顶板2-11和钢主梁底板2-12的宽度相同,所述钢主梁顶板2-11位于钢主梁底板2-12的正上方且二者呈平行布设,所述主梁钢腹板2-13位于钢主梁顶板2-11和钢主梁底板2-12之间的中部,所述主梁钢腹板2-13与钢主梁顶板2-11呈垂直布设;所述前承压板3-2和后承压板3-3均为矩形板且二者的宽度均与钢主梁顶板2-11的宽度相同。
所述组合梁2分为前后两个组合梁段,且两个所述组合梁段分别与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连接;所述混凝土梁1与组合梁2连接的一端为结合端且其另一端为外端,所述组合梁2与混凝土梁1连接的一端为结合端且其另一端为合龙端;所施工双塔混合梁斜拉桥的施工过程如下:
步骤一、下部支撑结构及主塔施工:对所述下部支撑结构和主塔4进行施工,其施工状态详见图9-1。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塔基础4-1和主塔4均呈竖直向布设,并且采用滑模施工主塔4。对所述下部支撑结构和主塔4进行施工的同时,在工厂对组合梁2和结合段3所用钢结构进行加工,并在施工现场对组合梁2的各节段进行拼装。
步骤二、混合梁施工:对两个混凝土梁1分别进行施工,且两个混凝土梁1施工过程中,对组合梁2同步进行施工直至组合梁2合拢;对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和两个所述组合梁段进行施工时,均分M个节段由先至后进行施工,其中M为正整数且M≥2;对混凝土梁1进行施工时,从结合端向外端进行施工;对所述组合梁段进行施工时,从结合端向合龙端进行施工;所述混合梁的施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混凝土梁的第一个节段及结合段施工:对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的第一个节段分别进行施工,并在两个混凝土梁1的第一个节段上分别施工结合段3,其施工状态详见图9-2。
步骤202、组合梁段的第一个节段施工及斜拉索安装:对两个所述组合梁段的第一个节段分别进行施工;施工完成后,在两个所述主塔4的两侧均安装斜拉索5,此时所安装的斜拉索5与混凝土梁1的第一个节段或所述组合梁段的第一个节段连接,其施工状态详见图9-3。
步骤203、混凝土梁与组合梁段的下一个节段施工:先对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的下一个节段分别进行施工,再对两个所述组合梁段的下一个节段进行施工。
步骤204、斜拉索安装:在两个所述主塔4的两侧均安装斜拉索5,此时所安装的斜拉索5与步骤203中所施工混凝土梁1的下一个节段或所述组合梁段的下一个节段连接。
步骤205、判断是否完成M个节段的施工过程:当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和两个所述组合梁段中的M个节段均施工完成后,进入步骤206;否则,返回步骤203。
步骤206、组合梁合龙:对两个所述组合梁段进行合龙,并形成组合梁2,其施工状态详见图9-8,并且施工完成后的双塔斜拉桥体系详见图10。
本实施例中,对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和两个所述组合梁段进行施工时,均分三个节段由先至后进行施工。其中,对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的第二个节段进行施工时,其施工状态详见图9-4;待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的第二个节段均施工完成后,再对两个所述组合梁段的第二个节段进行施工时,其施工状态详见图9-5;两个所述组合梁段的第二个节段施工完成后,对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的第三个节段进行施工,其施工状态详见图9-6;待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的第三个节段均施工完成后,再对两个所述组合梁段的第三个节段进行施工,其施工状态详见图9-7。
本实施例中,步骤201中进行混凝土梁的第一个节段及结合段施工时,对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的第一个节段同步进行施工;步骤202中进行组合梁段的第一个节段施工及斜拉索安装时,对两个所述组合梁段的第一个节段同步进行施工。
相应地,步骤203中进行混凝土梁与组合梁段的下一个节段施工时,对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的下一个节段同步进行施工,且对两个所述组合梁段的下一个节段同步进行施工。
本实施例中,步骤201中对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的第一个节段进行施工时,采用支架法进行施工;且施工之前,先对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的第一个节段施工用的施工支架进行搭设。
步骤203中对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的下一个节段进行施工时,采用支架法进行施工;且施工之前,先对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的下一个节段施工用的施工支架进行搭设。
步骤202中对所述组合梁段的第一个节段进行施工以及步骤204中对所述组合梁段的下一个节段进行施工时,均采用挂篮施工。其中,对所述组合梁段中的各节段进行施工时,先拼装该节段的钢主梁2-1和钢横梁2-4,之后再安装预制混凝土桥面板2-2,并在钢主梁2-1上剪力钉布设区域的湿接缝(即混凝土湿接缝2-21)内浇注微膨胀混凝土。
并且,步骤201中和步骤203所述施工支架均为临时搭设完成的膺架。
本实施例中,步骤201中对结合段3进行施工时,利用对混凝土梁1的第一个节段进行施工的施工支架进行施工。
相应地,对混凝土梁1的第一个节段和所述结合段3进行施工的施工支架为第一支架8-1,对混凝土梁1的第二个节段进行施工的施工支架为第二支架8-2,对混凝土梁1的第三个节段进行施工的施工支架为第三支架8-3。
本实施例中,步骤一中进行下部支撑结构及主塔施工过程中,对第一支架8-1进行搭设;对所述组合梁段的第一个节段进行施工过程中,拆除第一支架8-1,并对第二支架8-2进行搭设;相应地,对所述组合梁段的第二个节段进行施工过程中,拆除第二支架8-2,并对第三支架8-3进行搭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组合梁段中第一个节段的两道所述钢主梁2-1均由多个钢主梁段拼装而成,多个所述钢主梁段中与混凝土梁1连接的钢主梁段为结合段钢主梁段;步骤201中对结合段3进行施工时,过程如下:
步骤2011、施工前准备:将预先加工完成的前承压板3-2、后承压板3-3和结合段钢腹板3-1均吊装至所述施工支架上;
步骤2012、混凝土梁肋-钢主梁连接结构施工:对混凝土梁1的第一个节段进行混凝土浇注之前,对当前所施工结合段3的两个所述混凝土梁肋-钢主梁连接结构分别进行施工,两个所述混凝土梁肋-钢主梁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相同;
对所述混凝土梁肋-钢主梁连接结构进行施工时,先将所述结合段钢主梁段的钢主梁顶板2-11和钢主梁底板2-12均插入至对混凝土梁1的第一个节段进行成型施工的成型模板内,并对步骤2011中吊装至所述施工支架上的前承压板3-2、后承压板3-3和结合段钢腹板3-1分别进行安装;同时,在所述底板伸入段上布设多个底板剪力钉3-4,并在所述顶板伸入段上布设多个顶板剪力钉3-9,且在结合段钢腹板3-1上安装多个腹板剪力钉3-6;
步骤2013、混凝土浇注:对混凝土梁1的第一个节段进行混凝土浇注施工,便完成结合段3的施工过程。
本实施例中,步骤2013中混凝土浇注之前,还需在结合段钢腹板3-1上的各横向预应力孔道3-7内均安装横向预应力筋,并将混凝土梁肋1-1内所设置的纵向预应力筋1-11从后承压板3-3和前承压板3-2上穿出后再锚固在前承压板3-2上。
步骤2013中所浇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后,对横向预应力筋和纵向预应力筋1-11进行张拉。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梁1内还设置有钢筋笼。步骤2013中混凝土浇注之前,还需对所述钢筋笼进行绑扎。
实际施工时,所述结合段3的位置选取非常简便。所述结合段3既可以位于所述边跨,也可以位于所述中跨(也称主跨)上。由于所述结合段3采用施工支架进行施工,因而结合段3的具体位置取决于实际施工条件,具体是施工现场可供搭设施工支架的位置而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于下部结构上的混合梁和两个布设于所述混合梁上的主塔(4),两个所述主塔(4)的两侧与所述混合梁之间均设置有多道斜拉索(5);所述混合梁由两个混凝土梁(1)和连接于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之间的组合梁(2)组成,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与组合梁(2)之间均通过结合段(3)进行连接,所述组合梁(2)、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和两个所述结合段(3)均沿所施工混合梁斜拉桥的纵桥向布设;
所述混凝土梁(1)为双边肋梁,所述双边肋梁包括两道沿纵桥向布设的混凝土梁肋(1-1)和多道沿纵桥向由前至后连接于两道所述混凝土梁肋(1-1)之间的混凝土横梁(1-3),多道所述混凝土横梁(1-3)均沿横桥向布设,两道所述混凝土梁肋(1-1)呈左右对称布设且二者通过多道所述混凝土横梁(1-3)连接为一体;两道所述混凝土梁肋(1-1)的上部之间通过现浇混凝土桥面板(1-2)连接,多道所述混凝土横梁(1-3)均位于现浇混凝土桥面板(1-2)下方且其与现浇混凝土桥面板(1-2)连接为一体;
所述组合梁(2)包括两道沿纵桥向布设的钢主梁(2-1)和多道沿纵桥向由前至后连接于两道所述钢主梁(2-1)之间的钢横梁(2-4),多道所述钢横梁(2-4)均沿横桥向布设,两道所述钢主梁(2-1)呈左右对称布设且二者通过多道所述钢横梁(2-4)连接为一体并形成组合梁梁体,所述组合梁梁体上铺装有预制混凝土桥面板(2-2);所述钢主梁(2-1)的横截面形状为工字形且其包括钢主梁顶板(2-11)、位于钢主梁顶板(2-11)下方的钢主梁底板(2-12)和连接于钢主梁顶板(2-11)与钢主梁底板(2-12)之间的主梁钢腹板(2-13),所述钢主梁顶板(2-11)、钢主梁底板(2-12)和主梁钢腹板(2-13)均沿纵桥向布设;
所述结合段(3)包括两个混凝土梁肋-钢主梁连接结构,两个所述混凝土梁肋-钢主梁连接结构呈左右对称布设且二者分别连接于混凝土梁(1)的两道混凝土梁肋(1-1)与组合梁(2)的两道钢主梁(2-1)之间;所述钢主梁(2-1)的钢主梁顶板(2-11)和钢主梁底板(2-12)均伸入至混凝土梁肋(1-1)内,所述钢主梁顶板(2-11)伸入至混凝土梁肋(1-1)内的节段为顶板伸入段,所述钢主梁底板(2-12)伸入至混凝土梁肋(1-1)内的节段为底板伸入段,所述顶板伸入段的长度小于所述底板伸入段的长度;所述混凝土梁肋-钢主梁连接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底板伸入段前后两端上方的前承压板(3-2)和后承压板(3-3)以及连接于前承压板(3-2)与后承压板(3-3)之间的结合段钢腹板(3-1),所述前承压板(3-2)的高度与钢主梁顶板(2-11)和钢主梁底板(2-12)的间距相同且其位于钢主梁顶板(2-11)和钢主梁底板(2-12)之间,所述后承压板(3-3)和前承压板(3-2)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结合段钢腹板(3-1)沿纵桥向布设,且后承压板(3-3)的高度小于前承压板(3-2)的高度;所述结合段钢腹板(3-1)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多个腹板剪力钉(3-6),多个所述腹板剪力钉(3-6)均沿横桥向布设且其均浇筑于混凝土梁肋(1-1)内,所述底板伸入段上设置有多个底板剪力钉(3-4),多个所述底板剪力钉(3-4)均浇筑于混凝土梁肋(1-1)内。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主塔(4)分别为位于所述混合梁上前后两侧的前主塔和后主塔,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分别为位于组合梁(2)前后两侧的前侧混凝土梁和后侧混凝土梁,所述组合梁(2)分为前后两个组合梁段,且两个所述组合梁段分别为与所述前侧混凝土梁连接的前侧组合梁段和与所述后侧混凝土梁连接的后侧组合梁段;所述前主塔前侧所设置的斜拉索(5)与所述前侧混凝土梁连接且其后侧所设置的斜拉索(5)与所述前侧组合梁段连接,所述后主塔前侧所设置的斜拉索(5)与所述后侧组合梁段连接且其后侧所设置的斜拉索(5)与所述后侧混凝土梁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梁以两个所述主塔(4)为界分为中跨和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中跨前后两侧的边跨,所述中跨位于两个所述主塔(4)之间;所述结合段(3)位于所述中跨上或所述边跨上。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结构包括两个主塔基础(4-1)、两个过渡桥墩(6)和多个辅助桥墩(7),所述混合梁的两端分别支撑于两个所述过渡桥墩(6)上,两个所述主塔(4)分别支撑于两个主塔基础(4-1)上,所述辅助桥墩(7)为对混凝土梁(1)进行支撑的支撑桥墩;所述结合段(3)位于所述混合梁上靠近主塔(4)的区域或靠近辅助桥墩(7)的区域;
所述钢主梁顶板(2-11)和钢主梁底板(2-12)的宽度相同,所述钢主梁顶板(2-11)位于钢主梁底板(2-12)的正上方且二者呈平行布设,所述主梁钢腹板(2-13)位于钢主梁顶板(2-11)和钢主梁底板(2-12)之间的中部,所述主梁钢腹板(2-13)与钢主梁顶板(2-11)呈垂直布设;所述前承压板(3-2)和后承压板(3-3)均为矩形板且二者的宽度均与钢主梁顶板(2-11)的宽度相同;所述混凝土梁肋(1-1)上下部均设置有多道沿纵桥向布设的纵向预应力筋(1-11),所述纵向预应力筋(1-11)的一端锚固在混凝土梁肋(1-1)的外端和其另一端锚固在前承压板(3-2)上,所述前承压板(3-2)和后承压板(3-3)上均开有多个供纵向预应力筋(1-11)穿过的纵向预应力孔道(3-8);每道所述混凝土横梁(1-3)上均设置有多道沿横桥向布设的横向预应力筋,所述结合段钢腹板(3-1)上开有多个分别供所述横向预应力筋穿过的横向预应力孔道(3-7)。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横梁(2-4)包括横梁钢顶板(2-43)、位于横梁钢顶板(2-43)下方的横梁钢底板(2-44)和连接于横梁钢顶板(2-43)与横梁钢底板(2-44)之间的钢横梁水平加劲肋(2-42),所述预制混凝土桥面板(2-2)安装于横梁钢顶板(2-43)上,两道所述钢主梁(2-1)的钢主梁底板(2-12)均固定在横梁钢底板(2-44)上;所述横梁钢顶板(2-43)与横梁钢底板(2-44)之间还设置有多道钢横梁竖向加劲肋(2-41),多道所述钢横梁竖向加劲肋(2-41)呈均竖直向布设且其均与钢横梁水平加劲肋(2-42)呈垂直布设,多道所述钢横梁竖向加劲肋(2-41)沿横桥向由左至右布设;
所述钢主梁(2-1)还包括多道由上至下布设的钢主梁纵向加劲肋(2-14)和多道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在主梁钢腹板(2-13)外侧的钢主梁竖向加劲肋(2-15),多道所述钢主梁纵向加劲肋(2-14)均与主梁钢腹板(2-13)呈垂直布设且其均位于主梁钢腹板(2-13)外侧,多道所述钢主梁纵向加劲肋(2-14)均沿纵桥向布设且其呈平行布设;多道所述钢主梁竖向加劲肋(2-15)均呈竖向布设,多道所述钢主梁竖向加劲肋(2-15)均沿横桥向布设且其均连接于钢主梁顶板(2-11)与钢主梁底板(2-12)之间,每道所述钢主梁纵向加劲肋(2-14)均通过多道所述钢主梁竖向加劲肋(2-15)分隔为多个加劲肋节段。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伸入段上开有多个排气孔;所述结合段钢腹板(3-1)由上部腹板和位于所述上部腹板下方的下部腹板组成,所述上部腹板位于后承压板(3-3)上方且其为直角梯形,所述下部腹板为长方形;所述上部腹板的上部长度与所述顶板伸入段的长度相同;所述上部腹板的下部长度与所述下部腹板的长度均与后承压板(3-3)和前承压板(3-2)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下部腹板的宽度与后承压板(3-3)高度相同;
所述前承压板(3-2)和后承压板(3-3)分别位于结合段钢腹板(3-1)的前后两侧,多个所述腹板剪力钉(3-6)均位于结合段钢腹板(3-1)后部,所述结合段钢腹板(3-1)上安装腹板剪力钉(3-6)的区域为剪力钉布设区;所述结合段钢腹板(3-1)上开有多个通孔(3-5),所述结合段钢腹板(3-1)上开设通孔(3-5)的区域为开孔区,所述开孔区位于所述剪力钉布设区的前侧和下方。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主梁顶板(2-11)中位于所述顶板伸入段后侧的节段为顶板过渡段,所述顶板过渡段的长度为1000mm~2000mm,所述顶板伸入段和所述顶板过渡段上均设置有多个顶板剪力钉(3-9),所述顶板伸入段上的顶板剪力钉(3-9)浇筑于现浇混凝土桥面板(1-2)内,所述顶板过渡段上的顶板剪力钉(3-9)固定在预制混凝土桥面板(2-2)内;
所述顶板伸入段的长度为所述底板伸入段的长度为L2=(1.8~2.5)×H,所述后承压板(3-3)的高度为其中H为钢主梁顶板(2-11)和钢主梁底板(2-12)之间的间距且其为前承压板(3-2)的高度;
所述预制混凝土桥面板(2-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道呈纵桥向布设的混凝土湿接缝(2-21),两道所述混凝土湿接缝(2-21)分别位于两道所述钢主梁(2-1)上方;所述预制混凝土桥面板(2-2)通过两道所述混凝土湿接缝(2-21)分为中部桥面板和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中部桥面板左右两侧的侧部桥面板,两道所述钢主梁(2-1)的钢主梁顶板(2-11)上部均设置有多个钢主梁顶部剪力钉(2-3),多个所述钢主梁顶部剪力钉(2-3)均呈竖直向布设且其均位于混凝土湿接缝(2-21)内。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梁(2)分为前后两个组合梁段,且两个所述组合梁段分别与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连接;所述混凝土梁(1)与组合梁(2)连接的一端为结合端且其另一端为外端,所述组合梁(2)与混凝土梁(1)连接的一端为结合端且其另一端为合龙端;所施工双塔混合梁斜拉桥的施工过程如下:
步骤一、下部支撑结构及主塔施工:对所述下部支撑结构和主塔(4)进行施工;
步骤二、混合梁施工:对两个混凝土梁(1)分别进行施工,且两个混凝土梁(1)施工过程中,对组合梁(2)同步进行施工直至组合梁(2)合拢;对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和两个所述组合梁段进行施工时,均分M个节段由先至后进行施工,其中M为正整数且M≥2;对混凝土梁(1)进行施工时,从结合端向外端进行施工;对所述组合梁段进行施工时,从结合端向合龙端进行施工;所述混合梁的施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混凝土梁的第一个节段及结合段施工:对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的第一个节段分别进行施工,并在两个混凝土梁(1)的第一个节段上分别施工结合段(3);
步骤202、组合梁段的第一个节段施工及斜拉索安装:对两个所述组合梁段的第一个节段分别进行施工;施工完成后,在两个所述主塔(4)的两侧均安装斜拉索(5),此时所安装的斜拉索(5)与混凝土梁(1)的第一个节段或所述组合梁段的第一个节段连接;
步骤203、混凝土梁与组合梁段的下一个节段施工:先对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的下一个节段分别进行施工,再对两个所述组合梁段的下一个节段进行施工;
步骤204、斜拉索安装:在两个所述主塔(4)的两侧均安装斜拉索(5),此时所安装的斜拉索(5)与步骤203中所施工混凝土梁(1)的下一个节段或所述组合梁段的下一个节段连接;
步骤205、判断是否完成M个节段的施工过程:当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和两个所述组合梁段中的M个节段均施工完成后,进入步骤206;否则,返回步骤203;
步骤206、组合梁合龙:对两个所述组合梁段进行合龙,并形成组合梁(2)。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01中对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的第一个节段进行施工时,采用支架法进行施工;且施工之前,先对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的第一个节段施工用的施工支架进行搭设;
步骤203中对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的下一个节段进行施工时,采用支架法进行施工;且施工之前,先对两个所述混凝土梁(1)的下一个节段施工用的施工支架进行搭设;
步骤202中对所述组合梁段的第一个节段进行施工以及步骤203中对所述组合梁段的下一个节段进行施工时,均采用挂篮施工。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01中对结合段(3)进行施工时,利用对混凝土梁(1)的第一个节段进行施工的施工支架进行施工;
所述组合梁段中第一个节段的两道所述钢主梁(2-1)均由多个钢主梁段拼装而成,多个所述钢主梁段中与混凝土梁(1)连接的钢主梁段为结合段钢主梁段;步骤201中对结合段(3)进行施工时,过程如下:
步骤2011、施工前准备:将预先加工完成的前承压板(3-2)、后承压板(3-3)和结合段钢腹板(3-1)均吊装至所述施工支架上;
步骤2012、混凝土梁肋-钢主梁连接结构施工:对混凝土梁(1)的第一个节段进行混凝土浇注之前,对当前所施工结合段(3)的两个所述混凝土梁肋-钢主梁连接结构分别进行施工,两个所述混凝土梁肋-钢主梁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相同;
对所述混凝土梁肋-钢主梁连接结构进行施工时,先将所述结合段钢主梁段的钢主梁顶板(2-11)和钢主梁底板(2-12)均插入至对混凝土梁(1)的第一个节段进行成型施工的成型模板内,并对步骤2011中吊装至所述施工支架上的前承压板(3-2)、后承压板(3-3)和结合段钢腹板(3-1)分别进行安装;同时,在所述底板伸入段上布设多个底板剪力钉(3-4),并在所述顶板伸入段上布设多个顶板剪力钉(3-9),且在结合段钢腹板(3-1)上安装多个腹板剪力钉(3-6);
步骤2013、混凝土浇注:对混凝土梁(1)的第一个节段进行混凝土浇注施工,便完成结合段(3)的施工过程。
CN201410489577.3A 2014-09-23 2014-09-23 一种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947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89577.3A CN104294747B (zh) 2014-09-23 2014-09-23 一种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89577.3A CN104294747B (zh) 2014-09-23 2014-09-23 一种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94747A CN104294747A (zh) 2015-01-21
CN104294747B true CN104294747B (zh) 2016-05-18

Family

ID=52314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8957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94747B (zh) 2014-09-23 2014-09-23 一种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947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33484B (zh) * 2015-10-19 2017-08-04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部分地锚高低塔斜拉桥结构
CN105297613B (zh) * 2015-10-27 2017-01-25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斜拉索钢锚梁及其施工方法
CN106702896A (zh) * 2016-12-01 2017-05-24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含有预应力钢束的主塔及含有预应力钢束主塔的施工方法
CN106758841B (zh) * 2016-12-29 2018-07-31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双塔双索面矮塔斜拉桥的整体施工工艺
CN106812057B (zh) * 2017-03-01 2019-02-0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斜拉桥的混合梁
CN107587417A (zh) * 2017-09-27 2018-01-16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混合组合梁三跨连续悬索桥
CN107794833B (zh) * 2017-12-01 2024-06-04 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叠合梁节段的边主梁及其拼装方法
CN108118606B (zh) * 2017-12-21 2019-03-15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钢桁梁斜拉桥合龙杆件安装计算方法
CN108532442A (zh) * 2018-04-08 2018-09-14 北京城建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斜拉桥宽幅梁格型主梁结构、组合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8570937B (zh) * 2018-05-16 2019-08-20 湖南品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斜拉桥主跨架设的顶推施工方法
CN110512530A (zh) * 2019-09-06 2019-11-29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梁双节段悬臂施工方法
CN111622116B (zh) * 2020-05-25 2022-02-11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跨座式轻轨专用钢箱矮塔斜拉桥不对称安装施工方法
CN111996901A (zh) * 2020-07-10 2020-11-27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混合梁斜拉桥的对中式钢-混结合段以及混合梁斜拉桥
CN111996900A (zh) * 2020-07-10 2020-11-27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混合梁斜拉桥的钢-混凝土结合段以及混合梁斜拉桥
CN111764252A (zh) * 2020-07-23 2020-10-13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箱桁组合混合梁斜拉桥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53620A (ja) * 2002-03-06 2003-09-10 Kurosawa Construction Co Ltd 斜張橋およびその構築方法
CN101457514A (zh) * 2008-12-31 2009-06-17 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 一种斜拉桥的施工方法
CN102296526A (zh) * 2011-07-20 2011-12-28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一种组合梁-混凝土梁混合斜拉桥体系
KR20120060452A (ko) * 2010-12-02 2012-06-12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상단에 전단연결부가 형성된 합성용 강재를 이용한 강합성빔 및 이를 이용한 교량시공방법
CN102561172A (zh) * 2010-12-22 2012-07-11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设置复合连接件的有格室混合梁结合部
CN202936736U (zh) * 2012-11-27 2013-05-15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斜拉桥组合梁施工桥面吊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53620A (ja) * 2002-03-06 2003-09-10 Kurosawa Construction Co Ltd 斜張橋およびその構築方法
CN101457514A (zh) * 2008-12-31 2009-06-17 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 一种斜拉桥的施工方法
KR20120060452A (ko) * 2010-12-02 2012-06-12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상단에 전단연결부가 형성된 합성용 강재를 이용한 강합성빔 및 이를 이용한 교량시공방법
CN102561172A (zh) * 2010-12-22 2012-07-11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设置复合连接件的有格室混合梁结合部
CN102296526A (zh) * 2011-07-20 2011-12-28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一种组合梁-混凝土梁混合斜拉桥体系
CN202936736U (zh) * 2012-11-27 2013-05-15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斜拉桥组合梁施工桥面吊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94747A (zh) 2015-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94747B (zh) 一种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4294748B (zh) 一种混合梁斜拉桥用结合段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105839510B (zh) 一种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677049B (zh) 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及施工方法
CN106758856B (zh) 分块预制的先张法预应力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施工方法
CN105002816B (zh) 预制拼装的鱼腹工字型预应力钢混组合连续梁桥及施工方法
CN104831637B (zh) 一种钢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
CN106638259B (zh) 预制无盖梁式组合钢板梁桥的上部结构及其拼装施工方法
CN107604815A (zh) 一种自带模板的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板
CN207973983U (zh) 可快速拼装式预制桥梁
CN108867319A (zh) 一种用于斜拉桥的钢-uhpc组合梁及施工方法
CN109024225A (zh) 超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拱片单元、桁架拱片桥梁及施工方法
CN109958049A (zh) 一种模块化钢-混组合小箱梁简支连续桥及其施工方法
CN108342973A (zh) 整跨预制安装的h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及施工方法
CN107587424A (zh)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桥面板
CN106087711B (zh) 波腹工梁-钢砼顶板-体外预应力组合t型简支梁
CN108316120A (zh) 可快速拼装式预制桥梁及其施工方法
CN106930181A (zh) 一种先简支后连续钢混组合桥梁负弯矩区结构
CN209652741U (zh) 一种跨铁路站场大跨度高架桥
CN106284109A (zh) 上跨既有线桥梁主梁拆除方法
CN109610313A (zh) 一种型钢-uhpc组合板纵肋交错布置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208121541U (zh) 中跨采用无支架方案施工的钢混组合梁桥
CN106337361A (zh) 一种分离式frp‑混凝土‑钢组合梁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331664B (zh) 钢-混凝土混合连续箱梁桥面板接头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103711199B (zh) 大截面梁、柱节点施工缝处理方法及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8

Termination date: 201809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