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90626A - 一种主动式汽车座椅靠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主动式汽车座椅靠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90626A CN104290626A CN201410517248.5A CN201410517248A CN104290626A CN 104290626 A CN104290626 A CN 104290626A CN 201410517248 A CN201410517248 A CN 201410517248A CN 104290626 A CN104290626 A CN 1042906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cking bar
- seat back
- welded
- spring
- rest frame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7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substantially rigid displacement
- B60N2/42745—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substantially rigid displacement of the back-re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式汽车座椅靠背装置,包括座椅靠背骨架、腰部触发板、连杆、横杆、背部从动板、第一、第二摇杆以及第一、第二连接杆和第一、第二弹簧,所述横杆两端分别与座椅靠背骨架的两侧焊接,连杆穿套在横杆中部并能相对横杆转动,连杆的下端与腰部触发板焊接,上端与背部从动板焊接,第一、第二摇杆的上端分别与背部从动板的两侧上部连接并能相对转动,第一、第二摇杆以及第一、第二连接杆构成连杆机构,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摇杆、座椅靠背骨架的一侧,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摇杆、座椅靠背骨架的另一侧。其能在撞击力传到乘员头颈部之前,更及时的对乘员的头颈部进行保护,有效的减少乘员受到的挥鞭伤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身部件,具体涉及一种主动式汽车座椅靠背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追尾事故是常见的交通事故之一,在追尾过程中,乘员颈部会因为受到过度拉伸和弯曲而造成颈部挥鞭伤害。为了减少追尾事故给乘员带来的挥鞭伤害,目前国内外的汽车企业主要采用主动式安全头枕作为保护乘员头颈部的安全配置,来提高座椅的防挥鞭伤害性能。
比如CN202764756U公开的一种主动式安全头枕装置和汽车座椅,其主动式安全头枕装置包括触发板、传动杆、旋转机构、头枕插孔和头枕,触发板通过传动杆与旋转机构的转动体连接,转动体套在旋转轴上,头枕插孔设在转动体上,头枕插在头枕插孔内,其能在汽车遭受后方的撞击时对乘员的头颈部进行保护,减少乘员受到的挥鞭伤害。
由于在汽车追尾过程中,撞击力会在第一时间使得乘员的后背向汽车座椅靠背方向挤压,进而才带动颈部、头部向后方急速甩动,随后在撞击结束时,又会在汽车座椅靠背对乘员后背的反作用力以及惯性作用下,使得乘员身体迅速前倾,进而带动颈部、头部向前方急速甩动;因此,上述主动式安全头枕产生作用的时刻较晚,造成头枕与乘员头部接触的时刻较晚,不能及时的约束乘员的头颈部,其对乘员的挥鞭伤害保护作用较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动式汽车座椅靠背装置,以在撞击力传到乘员头颈部之前,更及时的通过背部作用对乘员的头颈部进行保护,有效的减少乘员受到的挥鞭伤害。
本发明所述的主动式汽车座椅靠背装置,包括座椅靠背骨架,还包括腰部触发板、连杆、横杆、背部从动板、第一、第二摇杆以及第一、第二连接杆和第一、第二弹簧,所述横杆位于座椅靠背骨架下部,且其两端分别与座椅靠背骨架的两侧焊接,连杆穿套在横杆中部并能相对横杆转动,连杆的下端与腰部触发板焊接,上端与背部从动板焊接,第一摇杆的上端与背部从动板的一侧上部连接并能相对转动,第一摇杆的下端与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并能相对第一连接杆转动,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座椅靠背骨架的一侧焊接,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摇杆连接,另一端与座椅靠背骨架的一侧连接;第二摇杆的上端与背部从动板的另一侧上部连接并能相对转动,第二摇杆的下端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并能相对第二连接杆转动,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座椅靠背骨架的另一侧焊接,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摇杆连接,另一端与座椅靠背骨架的另一侧连接。
座椅靠背骨架的作用是支撑乘员背部,腰部触发板的作用是通过其受乘员挤压作用带动连杆和背部从动板绕横杆转动,背部从动板的作用是吸收撞击产生并作用于乘员背部的能量,第一、第二摇杆和第一、第二连接杆构成连杆机构,其作用是限制背部从动板的运动方向和运动位移,第一、第二弹簧的作用是控制主动式汽车座椅靠背装置的最小操作力,背部从动板需要克服第一、第二弹簧的弹力后才会发生转动,并与乘员的上躯体接触,避免乘员在正常乘坐的情况下触发主动式汽车座椅靠背装置。
为了使连杆始终穿套在横杆中部,不产生较大的移动,所述横杆上设置有两块限位挡板,其分别位于连杆两侧。
为了使第一、第二弹簧安装更方便,所述第一摇杆与座椅靠背骨架上都焊接有一个第一弹簧安装台,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弹簧安装台挂接;所述第二摇杆与座椅靠背骨架上都焊接有一个第二弹簧安装台,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弹簧安装台挂接。
为了使第一、第二摇杆与背部从动板连接更方便,所述第一摇杆的上端与背部从动板的一侧上部通过铆钉铆接,所述第二摇杆的上端与背部从动板的另一侧上部通过铆钉铆接。
为了使第一、第二摇杆运动更顺畅,且安装拆卸更方便,所述第一摇杆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摇杆通过第一安装孔穿套在第一连接杆上并通过螺母连接限位,所述第二摇杆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摇杆通过第二安装孔穿套在第二连接杆上并通过螺母连接限位。
为了使第一、第二连接杆的焊接不影响座椅靠背骨架上其它部件的布置,所述座椅靠背骨架的一侧焊接有第一连接杆安装台、另一侧焊接有第二连接杆安装台,所述第一连接杆焊接在第一连接杆安装台上,所述第二连接杆焊接在第二连接杆安装台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效果:
通过腰部触发板、连杆、横杆、背部从动板、第一、第二摇杆以及第一、第二连接杆和第一、第二弹簧与座椅靠背骨架的配合,在撞击力传到乘员头颈部之前,使座椅靠背的背部从动板与乘员的上躯体接触,更及时的通过背部作用将撞击产生的能量吸收,对乘员的头颈部进行保护,有效的减少了乘员受到的挥鞭伤害;同时,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座椅靠背骨架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中连杆的左视图(焊接有腰部触发板)。
图4为本发明中背部从动板的左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一摇杆的左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二摇杆的左视图。
图中,1-座椅靠背骨架、2-腰部触发板、3-连杆、4-横杆、5-背部从动板、6-第一摇杆、7-第二摇杆、8-第一连接杆、9-第二连接杆、10-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12-限位挡板、13-第一弹簧安装台、14-第二弹簧安装台、15-铆钉、16-螺母、17-第一连接杆安装台、18-第二连接杆安装台、31-横杆安装孔、61-第一安装孔、71-第二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主动式汽车座椅靠背装置,包括座椅靠背骨架1、腰部触发板2、连杆3、横杆4、背部从动板5、第一摇杆6、第二摇杆7、第一连接杆8、第二连接杆9、第一弹簧10和第二弹簧11,座椅靠背骨架1的一侧焊接有一个第一连接杆安装台17和一个第一弹簧安装台13,座椅靠背骨架1的另一侧焊接有一个第二连接杆安装台18和一个第二弹簧安装台14,第一摇杆6上焊接有一个第一弹簧安装台13,第二摇杆7上焊接有一个第二弹簧安装台14。
座椅靠背骨架1由弯折钢管、冲压钢板通过焊接而成,腰部触发板2具有一定的弧度,能与座椅靠背的泡沫贴合(即与对应部位的泡沫的外形相匹配),且具有一定的强度,其由钢板弯折成一定弧度制成;连杆3采用轻质且具有一定强度的金属材料制成,横杆4由于不需要承受较大的力,采用轻质金属材料的圆管制成,背部从动板5采用刚度较小的背板,能产生变形以实现吸收撞击时乘员能量的功能,第一摇杆6、第一连接杆8和第二摇杆7、第二连接杆9构成连杆机构,第一弹簧10、第二弹簧11的弹性系数都能满足在乘员正常乘坐时不会触发使背部从动板转动。
横杆4位于座椅靠背骨架1下部,横杆4的中部间隔一定距离焊接有两块限位挡板12,横杆4的两端分别与座椅靠背骨架1的两侧焊接,连杆3上开设有横杆安装孔31,连杆3通过横杆安装孔31穿套在横杆4上,位于两块限位挡板12之间,连杆3能相对横杆4转动,连杆3的下端与腰部触发板2焊接,上端与背部从动板5焊接,第一摇杆6的上端与背部从动板5的一侧上部通过铆钉15铆接,并且第一摇杆6与背部从动板5能相对转动,第一摇杆6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安装孔61,第一摇杆6通过第一安装孔61穿套在第一连接杆8的一端上,并通过螺母16连接限位,第一摇杆6能相对第一连接杆8转动,第一连接杆8的另一端焊接在第一连接杆安装台17上, 第一弹簧10的两端分别挂接在两个第一弹簧安装台13上,第二摇杆7的上端与背部从动板5的另一侧上部通过铆钉15铆接,并且第二摇杆7与背部从动板5能相对转动,第二摇杆7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安装孔71,第二摇杆7通过第二安装孔71穿套在第二连接杆9的一端上,并通过螺母16连接限位,第二摇杆7能相对第二连接杆9转动,第二连接杆9的另一端焊接在第二连接杆安装台18上,第二弹簧11的两端分别挂接在两个第二弹簧安装台14上。
其工作原理如下:
当配有主动式汽车座椅靠背装置的汽车发生追尾时,乘员的身体将会挤压座椅靠背,在乘员挤压座椅靠背的过程中,其首先会挤压腰部触发板2,腰部触发板2在受到挤压后带动连杆3和背部从动板5绕横杆4转动,背部从动板5克服了第一弹簧10和第二弹簧11的弹力后发生转动,与乘员的上躯体(背部)接触,通过背部从动板5将乘员因撞击而产生的能量吸收,从而减少了对乘员的挥鞭伤害,在此过程中,背部从动板5会受到连杆机构对其运动方向和运动位移的控制。
Claims (6)
1.一种主动式汽车座椅靠背装置,包括座椅靠背骨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腰部触发板(2)、连杆(3)、横杆(4)、背部从动板(5)、第一、第二摇杆(6、7)以及第一、第二连接杆(8、9)和第一、第二弹簧(10、11),所述横杆(4)位于座椅靠背骨架下部,且其两端分别与座椅靠背骨架的两侧焊接,连杆(3)穿套在横杆中部并能相对横杆转动,连杆的下端与腰部触发板(2)焊接,上端与背部从动板(5)焊接,第一摇杆(6)的上端与背部从动板的一侧上部连接并能相对转动,第一摇杆的下端与第一连接杆(8)的一端连接并能相对第一连接杆转动,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座椅靠背骨架的一侧焊接,第一弹簧(10)的一端与第一摇杆连接,另一端与座椅靠背骨架的一侧连接;第二摇杆(7)的上端与背部从动板的另一侧上部连接并能相对转动,第二摇杆的下端与第二连接杆(9)的一端连接并能相对第二连接杆转动,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座椅靠背骨架的另一侧焊接,第二弹簧(11)的一端与第二摇杆连接,另一端与座椅靠背骨架的另一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汽车座椅靠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4)上设置有两块限位挡板(12),其分别位于连杆(3)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主动式汽车座椅靠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摇杆(6)与座椅靠背骨架(1)上都焊接有一个第一弹簧安装台(13),所述第一弹簧(1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弹簧安装台挂接;所述第二摇杆(7)与座椅靠背骨架(1)上都焊接有一个第二弹簧安装台(14),所述第二弹簧(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弹簧安装台挂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动式汽车座椅靠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摇杆(6)的上端与背部从动板(5)的一侧上部通过铆钉(15)铆接,所述第二摇杆(7)的上端与背部从动板(5)的另一侧上部通过铆钉(15)铆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动式汽车座椅靠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摇杆(6)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安装孔(61),第一摇杆通过第一安装孔穿套在第一连接杆(8)上并通过螺母(16)连接限位,所述第二摇杆(7)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安装孔(71),第二摇杆通过第二安装孔穿套在第二连接杆(9)上并通过螺母(16)连接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动式汽车座椅靠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骨架(1)的一侧焊接有第一连接杆安装台(17)、另一侧焊接有第二连接杆安装台(18),所述第一连接杆(8)焊接在第一连接杆安装台上,所述第二连接杆(9)焊接在第二连接杆安装台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517248.5A CN104290626B (zh) | 2014-09-30 | 2014-09-30 | 一种主动式汽车座椅靠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517248.5A CN104290626B (zh) | 2014-09-30 | 2014-09-30 | 一种主动式汽车座椅靠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90626A true CN104290626A (zh) | 2015-01-21 |
CN104290626B CN104290626B (zh) | 2016-11-16 |
Family
ID=52310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517248.5A Active CN104290626B (zh) | 2014-09-30 | 2014-09-30 | 一种主动式汽车座椅靠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290626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46645A (zh) * | 2016-06-18 | 2016-09-21 | 金余和 |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用头枕结构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40104993A (ko) * | 2003-06-03 | 2004-12-14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액티브 헤드레스트 |
CN102431477A (zh) * | 2010-09-29 | 2012-05-02 | 李尔公司 | 用于交通工具座椅的可调节的腰部组件 |
CN202764756U (zh) * | 2012-09-17 | 2013-03-06 | 海马轿车有限公司 | 一种主动式安全头枕装置和汽车座椅 |
CN203032431U (zh) * | 2013-01-18 | 2013-07-03 | 吉林大学 | 汽车座椅追尾碰撞主动式安全头枕装置 |
CN203381520U (zh) * | 2013-06-05 | 2014-01-08 | 安徽工程大学 | 保护头部的机动车车辆座椅 |
-
2014
- 2014-09-30 CN CN201410517248.5A patent/CN10429062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40104993A (ko) * | 2003-06-03 | 2004-12-14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액티브 헤드레스트 |
CN102431477A (zh) * | 2010-09-29 | 2012-05-02 | 李尔公司 | 用于交通工具座椅的可调节的腰部组件 |
CN202764756U (zh) * | 2012-09-17 | 2013-03-06 | 海马轿车有限公司 | 一种主动式安全头枕装置和汽车座椅 |
CN203032431U (zh) * | 2013-01-18 | 2013-07-03 | 吉林大学 | 汽车座椅追尾碰撞主动式安全头枕装置 |
CN203381520U (zh) * | 2013-06-05 | 2014-01-08 | 安徽工程大学 | 保护头部的机动车车辆座椅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46645A (zh) * | 2016-06-18 | 2016-09-21 | 金余和 |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用头枕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90626B (zh) | 2016-1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05808B (zh) | 一种车用座椅靠背骨架 | |
CN101863238B (zh) | 用于追尾碰撞的颈部保护的平动吸能座椅 | |
US10967766B2 (en) | Energy absorber for a vehicle seat, linear adjuster for a vehicle seat having an energy absorber, and vehicle seat | |
Gramling et al. | Development of the HANS head and neck support for formula one | |
CN203246349U (zh) | 机动车安全座椅 | |
CN103273861B (zh) | 机动车正面碰撞安全座椅 | |
CN104290626A (zh) | 一种主动式汽车座椅靠背装置 | |
CN204077435U (zh) | 一种防挥鞭伤座椅骨架结构 | |
CN208842269U (zh) | 一种乘用车座椅及采用其的乘用车 | |
CN104002709A (zh) | 一种被动安全型汽车座椅 | |
CN111516569A (zh) | 一种能溃缩吸能的汽车后排座椅骨架 | |
KR102107009B1 (ko) | 차량시트의 후방추돌 충격완화 장치 | |
CN103192749A (zh) | 一种汽车座椅主动头枕装置 | |
CN203381520U (zh) | 保护头部的机动车车辆座椅 | |
CN103129429A (zh) | 机动车安全座椅 | |
CN104553913A (zh) | 带有泄力机构的汽车碰撞主动安全头枕装置 | |
CN103303170A (zh) | 机动车多功能碰撞安全座椅 | |
CN201712502U (zh) | 汽车座椅防鞭打装置 | |
CN212400998U (zh) | 一种能溃缩吸能的汽车后排座椅骨架 | |
KR100991659B1 (ko) | 자동차용 시트 | |
CN204488582U (zh) | 一种汽车座椅防鞭打装置、汽车座椅及汽车 | |
JP5235058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CN203637629U (zh) | 一种安全座椅及其吸能装置 | |
CN101850735B (zh) | 汽车座椅防鞭打装置 | |
CN202728015U (zh) | 颈部防鞭甩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