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83813A - 一种处理rsvp-te信令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rsvp-te信令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83813A
CN104283813A CN201310290618.1A CN201310290618A CN104283813A CN 104283813 A CN104283813 A CN 104283813A CN 201310290618 A CN201310290618 A CN 201310290618A CN 104283813 A CN104283813 A CN 1042838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uter
signaling
resource
territory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906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83813B (zh
Inventor
罗春
陈青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31029061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83813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EP14788203.9A priority patent/EP3007393B1/en
Priority to ES14788203.9T priority patent/ES2634240T3/es
Priority to PCT/CN2014/077970 priority patent/WO2014173348A1/zh
Priority to US14/903,285 priority patent/US9876734B2/en
Priority to JP2016524660A priority patent/JP6377738B2/ja
Priority to KR1020167003325A priority patent/KR20160029849A/ko
Publication of CN104283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838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838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838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2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reservation actions during connection setup
    • H04L47/724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reservation actions during connection setup at intermediate nodes, e.g. 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 [RSV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4Interdomain routing, e.g. hierarchical rou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RSVP-TE信令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对RSVP-TE信令中使用无编号资源的对象进行扩展,使信令中链路资源由域编号、路由器编号和端口的三元组进行表示;网络资源配置时,配置每个域编号不同,域内路由器编号唯一;跨域业务应用时,信令消息中的资源采用所述三元组进行表示。通过本发明一方面可以去除信令对路由器编号要求域内唯一的限制,保证不同的域路由器编号可以重复使用,扩大路由器编号在域内的取值范围,减缓路由器编号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在信令的路由信息中确定域的边界节点,加快业务信令处理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处理RSVP-TE信令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流量工程的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Traffic Engineer,简称RSVP-TE)信令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MPLS-TE(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Traffic Engineer,多协议标签交换的流量工程)结合了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和流量工程技术的优势,在分组交换和2层交换中实现了网络带宽资源的动态调整和优化配置,解决了网络拥塞问题。GMPLS(Generalized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是对MPLS-TE的进一步扩展,不但可以支持IP(InternetProtocol,网络协议)分组交换,还可以支持时隙交换、波长交换和空间交换(如光纤交换和端口交换)。MPLS-TE和GMPLS都通过路由协议,将链路资源洪泛,在进行业务建立前,计算出显示路由,通过信令协议建立业务。MPLS-TE和GMPLS都提出可以使用无编号方式表示链路资源,无编号链路(unnumbered links)是指链路端口不具备IP地址的链路,在本网元采用无编号端口(Unnumbered Interface ID)表示。
RSVP-TE(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Traffic Engineer,流量工程的资源预留协议),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信令协议,RFC3477中提出了在RSVP-TE信令中使用无编号链路资源的方法。如图1所示,无编号链路在显式路由对象(Explicit Route Object,简称ERO)中的表示方法,扩展了一个无编号端口子对象,而在其它对象中的表示方法与其类似,使用路由器编号和端口二元组表示无编号链路资源。由于信令中无编号链路资源没有域编号信息,因此必须要求路由器编号是所有域唯一。在对应的路由协议OSPF-TE(Open Shortest Path First-Traffic Engineer,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的流量工程)中,对洪泛资源都使用路由域信息的表示,因而在路由协议方面看来,路由器编号限定在域内,只需要域内唯一即可,不同的域其路由器编号可以取值相同。
RFC3209在ERO中定义了一个自治域(Autonomous system number,简称AS)子对象,用于表示下一个路由跳是某一个域的情况,因为其与无编号端口子对象是分离的子对象,对无编号端口子对象的内容没有约束能力,无法与无编号端口子对象联合,使路由器ID只在域内唯一。此外,该对象在记录路由对象(Record Route Object,简称RRO)中没有定义,并且其定义的AS编号只有两个字节,而OSPF-TE中定义的域编号一般是四字节,因此AS子对象还需要扩展字段长度。
在RSVP-TE信令协议中无编号端口中没有域编号,带来另外一个问题是每个域的首节点在进行域内业务建立时,RSVP-TE协议处理模块无法确定本域的边界节点,必须将所有后续路由信息告知路由处理模块,由路由处理模块确定本域的边界,这样增加了消息处理的开销,降低了业务建立的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处理RSVP-TE信令的方法及系统,以减缓路由器编号资源的消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流量工程的资源预留协议(RSVP-TE)信令的方法,包括:
对RSVP-TE信令中使用无编号资源的对象进行扩展,使信令中链路资源由域编号、路由器编号和端口的三元组进行表示;
网络资源配置时,配置每个域编号不同,域内路由器编号唯一;
跨域业务应用时,信令消息中的资源采用所述三元组进行表示。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具有下面特点:所述扩展的使用无编号资源的对象包括:
显式路由对象的子对象;
资源预留跳对象;
错误信息对象;
标签交换路径隧道接口编号对象。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具有下面特点:所述对RSVP-TE信令中使用无编号资源的对象进行扩展包括:
对RSVP-TE信令中使用无编号资源的对象扩展域编号字段,路由器编号扩展为域内唯一。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具有下面特点:所述网络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还包括:
使用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的流量工程协议中的不透明链路状态通告表示域内和域间资源。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具有下面特点:所述跨域业务应用时,信令消息中的资源表示采用所述三元组进行表示,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
跨域业务建立和状态更新时,信令消息中资源表示采用所述三元组进行表示;
跨域业务网元间通知信息时,信令消息中表示故障位置采用所述三元组进行表示;
跨域业务利用信令方式建立无编号的前向邻接链路时,采用所述三元组进行表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处理流量工程的资源预留协议(RSVP-TE)信令的系统,包括:
扩展模块,用于对RSVP-TE信令中使用无编号资源的对象进行扩展,使信令中链路资源由域编号、路由器编号和端口的三元组进行表示;
配置模块,用于网络资源配置时,配置每个域编号不同,域内路由器编号唯一;
处理模块,用于跨域业务应用时,信令消息中的资源采用所述三元组进行表示。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具有下面特点:所述扩展模块扩展的使用无编号资源的对象包括:
显式路由对象的子对象;
资源预留跳对象;
错误信息对象;
标签交换路径隧道接口编号对象。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具有下面特点:
所述扩展模块,对RSVP-TE信令中使用无编号资源的对象进行扩展包括:对RSVP-TE信令中使用无编号资源的对象扩展域编号字段,路由器编号扩展为域内唯一。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具有下面特点:
所述配置模块,在网络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还用于:使用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的流量工程协议中的不透明链路状态通告表示域内和域间资源。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具有下面特点:
所述处理模块,在跨域业务应用时,信令消息中的资源表示采用所述三元组进行表示,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跨域业务建立和状态更新时,信令消息中资源表示采用所述三元组进行表示;跨域业务网元间通知信息时,信令消息中表示故障位置采用所述三元组进行表示;跨域业务利用信令方式建立无编号的前向邻接链路时,采用所述三元组进行表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RSVP-TE信令的方法及系统,在RSVP-TE无编号端口中携带域编号,使域编号和路由器编号联合作用,一方面去除信令对路由器编号要求域内唯一的限制,保证不同的域路由器编号可以重复使用,扩大路由器编号在域内的取值范围,减缓路由器编号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在信令的路由信息中确定域的边界节点,加快业务信令处理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RFC3477定义的无编号链路在ERO中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处理RSVP-TE信令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编号端口在ERO子对象中的扩展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编号端口在RRO子对象中的扩展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对RFC3477定义的LSP_TUNNEL_INTERFACE_ID对象中无编号端口的扩展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对RFC6107定义的LSP_TUNNEL_INTERFACE_ID对象中无编号端口的扩展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两个域八个网元的拓扑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处理RSVP-TE信令的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处理RSVP-TE信令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对RSVP-TE信令中使用无编号资源的对象进行扩展,使信令中链路资源由域编号、路由器编号和端口的三元组进行表示;
本实施例中,将信令中链路资源由路由器编号、端口的二元组,改变为域编号、路由器编号、端口的三元组的表示方法;
扩展部分可以包括:ERO、RRO、XRO(Exclude Route,排除路由)对象中无编号端口子对象,LSP_TUNNEL_INTERFACE_ID(标签交换路径隧道接口编号)对象,RSVP_HOP(资源预留跳)对象和ERROR_SPEC(错误信息)对象,可以将RSVP_HOP对象和ERROR_SPEC对象中的TLV(Typelength value,类型长度值)中增加端口(IF_ID)TLV和域TLV结合起来使用,来表示链路资源由域编号、路由器编号和端口的三元组信息。
11.1、扩展ERO子对象
图3所示,L为0表示严格路由跳,为1表示松散路由跳,这里没有扩展;
Type(类型)字段在RFC3477中对无编号端口取值为4,新扩展的取值需重新定义,向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申请;
Length(长度)字段在RFC3477中对无编号端口取值为12,新扩展的取值为16。
Area ID(域标识)字段是新扩展的域编号字段;
Router ID字段表示路由器ID,新扩展的表示中仅需域内唯一;
Interface ID(商品标识)字段表示路由器内部端口地址,路由器内部分配。
11.2、扩展RRO子对象
图4所示,Type字段在RFC3477中对无编号端口取值为4,新扩展的取值需重新定义,向IANA申请;
Length字段在RFC3477中对无编号端口取值为12,新扩展的取值为16;
Flag(标示)字段与RFC3477中对无编号端口子对象的取值相同,这里没有扩展;
Area ID(域编号)字段是新扩展的域编号字段;
Router ID字段表示路由器ID,新扩展的表示中仅需域内唯一;
Interface ID(接口编号)字段表示路由器内部端口地址,路由器内部分配;
11.3、扩展LSP_TUNNEL_INTERFACE_ID(标签交换路径隧道接口编号)对象
LSP_TUNNEL_INTERFACE_ID对象对无编号端口有两种表示方式,
对RFC3477第3.1章节定义的LSP_TUNNEL_INTERFACE_ID对象做扩展,如图5所示:
Length字段在RFC3477中对无编号端口取值为12,新扩展的取值为16;
Class-Num(分类号)字段是LSP_TUNNEL_INTERFACE_ID对象值,为193,不能变化;
C-Type(类型号)字段在RFC3477中取值为1,新扩展的取值需重新定义,向IANA申请;
Area ID字段是新扩展的域编号字段。
LSR’s Router ID字段表示路由器ID,新扩展的表示中仅需域内唯一。
Interface ID字段表示路由器内部端口地址,路由器内部分配。
RFC6107第3.1.2章节对LSP_TUNNEL_INTERFACE_ID对象做修改,这里对RFC6107中的无编号端口表示方法做新的扩展,如图6所示:
Length字段与RFC6107中含义不变,表示整个对象的长度;
Class-Num字段是LSP_TUNNEL_INTERFACE_ID对象值,为193,不能变化;
C-Type字段在RFC6107中取值为4,新扩展的取值需重新定义,向IANA申请;
Area ID字段是新扩展的域编号字段。
LSR’s Router ID(标签交换路由器标识)字段表示路由器ID,新扩展的表示中仅需域内唯一。
Interface ID字段表示路由器内部端口地址,路由器内部分配;
Actions(动作)字段和RFC6107中的字段一致;
TLVs不做扩展。
步骤12:网络资源配置时,配置每个域编号不同,域内路由器编号唯一;
对于路由器编号的分配,只需域内唯一分配,通过路由协议进行域内和域间洪泛,域内节点获取域内资源信息,域间节点获取各域间资源信息,不同域的节点通过域编号和路由器编号结合区分成不同节点;
路由协议域的划分,可以采用直接使用协议头中的域表示方式,也可以采用draft-ietf-ccamp-rfc5787bis中第2章描述的方式,不同层次的域利用协议处理实例区分,只需区分出无编号资源存在于不同的域中,各域路由器编号可以相同;域间链路的在OSPF-TE路由洪泛中使用RFC5392定义的远端自治域编号(Remote AS Number)子TLV的表示方法。
路由协议OSPF-TE域的划分配置,如下:
每个域编号不同,但域内路由器ID可以与其它域路由器ID一致。
使用OSPF-TE协议中的不透明(Opaque)链路状态通告(Link StateAdvertisements,简称LSA)表示域内和域间资源。路由器信息使用OpaqueLSA中的类型为1的路由地址(Router Address)顶层(Top Level)TLV表示,参考RFC3630。链路资源使用Opaque LSA中的类型为2的链路(Link)顶层(Top Level)TLV表示,参考RFC3630。
无编号链路的本地端口和远端端口在Link TLV下使用RFC4203中定义的类型为11的链路本地远端标识(Link Local/Remote Identifiers)sub-TLV表示,本地和远端路由器ID在Link TLV下使用draft-ietf-ccamp-rfc5787bis中定义的本地远端路由器标识(Local and Remote TE Router ID)sub-TLV表示,远端域ID在Link TLV下使用RFC5392中定义的本地远端路由器标识(Remote AS Number sub-TLV)sub-TLV表示。
可以使用OSPF-TE消息头中的域(Area)ID字段表示本域ID,也可以使用draft-ietf-ccamp-rfc5787bis中第2章描述的方式,不同层次的域利用协议处理实例区分。
具体地,如图7所示,域1和域2,各有四个路由器,编号分别配置为路由器1、路由器2、路由器3、路由器4。域1中的路由器1与路由3间的域内无编号链路在路由器1的OSPF-TE消息中,本地端口为2,远端端口为1,本地路由器ID为1,远端路由器ID为3,远端域ID为1。域1中的路由器4与域2中的路由1间的域间无编号链路在域1的路由器4中的OSPF-TE消息中,本地端口为3,远端端口为1,本地路由器ID为4,远端路由器ID为1,远端域ID为2。
13、跨域业务应用时,信令消息中的资源表示采用所述三元组进行表示。
跨域业务建立和状态更新时,信令消息中资源表示方法采用扩展后的无编号端口方式;
域内首节点收到RSVP信令的PATH(路径)消息,解析其中的ERO对象,确定业务在本域路径信息和域内尾节点,通过直接比较域编号就可以完成:与本节点所在域相同的所有无编号端口子对象集,就是本域路径信息,最后一个与本节点所在域相同的无编号端口子对象,指出了本域的边界节点,无需将ERO交给路由处理模块处理;
域内尾节点通过收到的PATH消息中的RRO对象,可以确定本域业务经过的路径,与本节点所在域相同的所有无编号端口子对象集,就是本域路径信息;
域内首节点通过收到的RESV消息中的RRO对象,可以确定本域业务真实经过的路径,与本节点所在域相同的所有无编号端口子对象集,就是本域真实路径信息;
PATH消息中RSVP_HOP对象表示发送消息节点的出端口资源位置,RESV消息中RSVP_HOP对象表示发送消息节点的反方向出端口资源位置,通过RSVP_HOP对象中添加IF_ID TLV表示无编号链路位置,RFC4920第6.2章节扩展了一系列TLV,利用其中的OSPF域(REPORTING_OSPF_AREA(报告OSPF域))TLV来表示IF_ID中的无编号链路所在域,在RSVP_HOP对象中用IF_ID TLV和REPORTING_OSPF_AREA TLV一起使用,联合表示无编号端口资源。
扩展后RSVP-TE消息处理,如下:
图7所示,粗线表示建立一个跨域的基于流量工程的标签交换路径(Traffic Engineer-Label Switched Path,简称TE-LSP),使用无编号链路资源,将路径上每一跳表示为域编号、路由器编号、端口的三元组,考虑使用严格显示路径,则图中路径为<域1、路由器1、端口1>、<域1、路由器1、端口2>、<域1、路由器3、端口1>、<域1、路由器3、端口2>、<域1、路由器4、端口2>、<域1、路由器4、端口3>、<域2、路由器1、端口1>、<域2、路由器1、端口3>、<域2、路由器3、端口1>、<域2、路由器3、端口2>、<域2、路由器4、端口1>、<域2、路由器4、端口3>。正方向是指PATH消息发送处理的方向,反方向是指RESV消息发送处理的方向。后续ERO、RRO等对象使用1中扩展的域编号、路由器编号、端口的三元组的描述方式。
13.1、PATH消息处理:
按照RFC3209中4.3、4.4章节对处理ERO和RRO的处理方式,各节点处理PATH消息后,向下游发送的PATH消息中,将本节点相关的端口从ERO中去掉,并将本节点的出端口以入栈的方式添加到RRO的对象中。RSVP_HOP对象中的TLV表示发送PATH消息的节点的出端口。
域1的路由器1获取到跨域路径后,通过比较域编号,与其域编号一致的路由跳,<域1、路由器1、端口1>、<域1、路由器1、端口2>、<域1、路由器3、端口1>、<域1、路由器3、端口2>、<域1、路由器4、端口2>、<域1、路由器4、端口3>,是TE-LSP在域1中业务建立需要使用的链路端口资源。<域1、路由器4、端口3>作为最后一个域编号一致的路由跳,表示其是TE-LSP在域1的边界链路,域1的路由器4是域1的最后一个节点。在域1路由器1发出的PATH消息中ERO采用前述1.1扩展的无编号端口子对象,在ERO中只需含有每个节点的出端口,则表示为<域1、路由器3、端口2>、<域1、路由器4、端口3>、<域2、路由器1、端口3>、<域2、路由器3、端口2>、<域2、路由器4、端口3>,其RSVP_HOP对象中IF_ID TLV表示为<路由器1、端口2>,REPORTING_OSPF_AREA TLV为域1。
域1的路由器4收到的PATH消息中,RRO为<域1、路由器1、端口2>、<域1、路由器3、端口2>,ERO为<域1、路由器4、端口3>、<域2、路由器1、端口3>、<域2、路由器3、端口2>、<域2、路由器4、端口3>,域1路由器4处理后知道本节点的出端口是端口3,即可知道在域1中的整个路径是<域1、路由器1、端口2>、<域1、路由器3、端口2>、<域1、路由器4、端口3>。域1的路由器4发出的PATH消息,ERO表示为<域2、路由器1、端口3>、<域2、路由器3、端口2>、<域2、路由器4、端口3>,RSVP_HOP对象中IF_ID TLV表示为<路由器4、端口3>,REPORTING_OSPF_AREA TLV为域1的编号。
域2的路由器1收到PATH消息后,RSVP-TE处理模块从ERO中可以直接确定TE-LSP在域2中的路径,不需要将所有ERO交给路由处理模块处理后确定,域2中的路径为<域2、路由器1、端口3>、<域2、路由器3、端口2>、<域2、路由器4、端口3>。
域2的路由器4收到的PATH消息中,RRO表示为<域1、路由器1、端口2>、<域1、路由器3、端口2>、<域1、路由器4、端口3>、<域2、路由器1、端口3>、<域2、路由器3、端口2>,ERO表示为<域2、路由器4、端口3>,结合ERO和RRO中域编号一致的部分,域2路由器4可知本域的路径为<域2、路由器1、端口3>、<域2、路由器3、端口2>、<域2、路由器4、端口3>,无需向路由处理模块获取信息。
13.2、RESV消息处理:
尾节点对PATH消息回应,向上游发送RESV消息,其中携带RRO信息,每个节点将自己的反方向出端口以入栈的信息加入到RRO中,RRO中携带的是TE-LSP的真实路径。RSVP_HOP对象中的TLV表示发送RESV消息的节点的反方向出端口。
域2的路由器4确认为TE-LSP的尾节点后,向上游发送RESV消息,RRO为<域2、路由器4、端口1>,RSVP_HOP对象中IF_ID TLV表示为<路由器4、端口1>,REPORTING_OSPF_AREA TLV为域2。
域2的路由器3继续向上游发送RESV消息,将自己的反方向出端口加入到RRO中为<域2、路由器3、端口1>、<域2、路由器4、端口1>,RSVP_HOP对象中IF_ID TLV表示为<路由器3、端口1>,REPORTING_OSPF_AREATLV为域2。
域2的路由器1收到RESV后,作为该域的首节点,从RESV消息中可以获取TE-LSP在该域的真实路径,结合反方向出端口,在域2中的真实路径为<域2、路由器1、端口1>、<域2、路由器3、端口1>、<域2、路由器4、端口1>。发出的RESV消息中,RRO为<域2、路由器1、端口1>、<域2、路由器3、端口1>、<域2、路由器4、端口1>,RSVP_HOP对象中IF_IDTLV表示为<路由器1、端口1>,REPORTING_OSPF_AREA TLV为域2。
域1的路由器4、路由器3,分别收到RESV消息后,将自己的反方向出端口加入RRO中后向上游转发RESV消息。
域1的路由器1收到RESV消息后,其作为TE-LSP的首节点,从RRO中获取到全部真实路径,<域1、路由器3、端口1>、<域1、路由器4、端口2>、<域2、路由器1、端口1>、<域2、路由器3、端口1>、<域2、路由器4、端口1>,并区分出本域的真实路径。
13.3、跨域业务网元间通知信息时,信令消息中表示故障位置采用扩展后的无编号端口方式;
跨域业务,各网元可以通过NOTIFY(通知)或者PATHERR(路径错误)信令消息通知其它网元相关信息,其中故障相关信息通过ERROR_SPEC对象中的IF_ID TLV携带故障出现的具体无编号链路位置,在ERROR_SPEC对象新添加REPORTING_OSPF_AREA TLV来表示IF_ID中的无编号链路所在域。
NOTIFY和PATHERR消息处理,如下:
如图7所示,TE-LSP中域1路由器3检测到端口2发生故障,利用NOTIFY消息或者PATHERR将故障信息向上游传递,消息ERROR_SPEC对象中IF_ID TLV表示为<路由器3、端口2>,REPORTING_OSPF_AREATLV为域1。
13.4、跨域业务利用信令方式建立无编号的前向邻接链路(ForwardingAdjacencies,简称FA)时,采用扩展后的无编号端口方式;
利用信令方式建立无编号的前向邻接链路,在隧道接口对象(LSP_TUNNEL_INTERFACE_ID)中增加域编号后,支持域内不同网元间的FA链路建立,也可以支持跨域不同网元间的FA链路建立。
FA建立的消息处理,如下:
如图7所示,TE-LSP最终导致跨域FA的建立,域1的路由器1在PATH消息中使用1.3中扩展的LSP_TUNNEL_INTERFACE_ID对象,域ID取值为1,路由器ID为1,端口自行分配,假设分配的端口为4。
域2的路由器4在回应的RESV消息中使用1.3中扩展的LSP_TUNNEL_INTERFACE_ID对象,域ID取值为2,路由器ID为4,端口自行分配,假设分配的端口为4。
这样图中,域1路由器1端口1到域2路由4端口3间建立的TE-LSP,导致最终建立了一个域1路由器1端口4和域2路由4端口4的流量工程链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RSVP-TE信令中扩展了无编号链路资源的表示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添加域编号,去除信令对路由器编号要求域内唯一的限制,扩大了路由器编号在域内的取值范围,减缓路由器编号资源的消耗。因为所有的路径信息都是采用域编号、路由器编号和端口的三元组方式,并且是顺序放置,因此同一个域下面的路由跳放置在一起,且域编号相同,而域编号相同的第一个路由跳和最后一个路由跳就表示这个域的边界节点,所以信令处理模块从RSVP消息中可以直接确定域的边界节点,减少与路由处理模块的交互,加快边界网元信令处理的速度。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处理RSVP-TE信令的系统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系统包括:
扩展模块,用于对RSVP-TE信令中使用无编号资源的对象进行扩展,使信令中链路资源由域编号、路由器编号和端口的三元组进行表示;
配置模块,用于网络资源配置时,配置每个域编号不同,域内路由器编号唯一;
处理模块,用于跨域业务应用时,信令消息中的资源表示采用所述三元组进行表示。
其中,所述扩展模块扩展的使用无编号资源的对象可以包括:
显式路由对象的子对象;
RSVP_HOP对象;
ERROR_SPEC对象;
标签交换路径隧道接口编号对象。
当然,扩展的使用无编号资源的对象还可以包括其他对象。
其中,所述扩展模块,对RSVP-TE信令中使用无编号资源的对象进行扩展包括:对RSVP-TE信令中使用无编号资源的对象扩展域编号字段,路由器编号扩展为仅域内唯一。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配置模块,在网络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还用于:使用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的流量工程协议中的不透明链路状态通告表示域内和域间资源。
其中,所述处理模块,在跨域业务应用时,信令消息中的资源表示采用所述三元组进行表示,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跨域业务建立和状态更新时,信令消息中资源表示采用所述三元组进行表示;跨域业务网元间通知信息时,信令消息中表示故障位置采用所述三元组进行表示;跨域业务利用信令方式建立无编号的前向邻接链路时,采用所述三元组进行表示。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处理流量工程的资源预留协议(RSVP-TE)信令的方法,包括:
对RSVP-TE信令中使用无编号资源的对象进行扩展,使信令中链路资源由域编号、路由器编号和端口的三元组进行表示;
网络资源配置时,配置每个域编号不同,域内路由器编号唯一;
跨域业务应用时,信令消息中的资源采用所述三元组进行表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的使用无编号资源的对象包括:
显式路由对象的子对象;
资源预留跳对象;
错误信息对象;
标签交换路径隧道接口编号对象。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RSVP-TE信令中使用无编号资源的对象进行扩展包括:
对RSVP-TE信令中使用无编号资源的对象扩展域编号字段,路由器编号扩展为域内唯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还包括:
使用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的流量工程协议中的不透明链路状态通告表示域内和域间资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跨域业务应用时,信令消息中的资源表示采用所述三元组进行表示,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
跨域业务建立和状态更新时,信令消息中资源表示采用所述三元组进行表示;
跨域业务网元间通知信息时,信令消息中表示故障位置采用所述三元组进行表示;
跨域业务利用信令方式建立无编号的前向邻接链路时,采用所述三元组进行表示。
6.一种处理流量工程的资源预留协议(RSVP-TE)信令的系统,包括:
扩展模块,用于对RSVP-TE信令中使用无编号资源的对象进行扩展,使信令中链路资源由域编号、路由器编号和端口的三元组进行表示;
配置模块,用于网络资源配置时,配置每个域编号不同,域内路由器编号唯一;
处理模块,用于跨域业务应用时,信令消息中的资源采用所述三元组进行表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模块扩展的使用无编号资源的对象包括:
显式路由对象的子对象;
资源预留跳对象;
错误信息对象;
标签交换路径隧道接口编号对象。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展模块,对RSVP-TE信令中使用无编号资源的对象进行扩展包括:对RSVP-TE信令中使用无编号资源的对象扩展域编号字段,路由器编号扩展为域内唯一。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模块,在网络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还用于:使用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的流量工程协议中的不透明链路状态通告表示域内和域间资源。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在跨域业务应用时,信令消息中的资源表示采用所述三元组进行表示,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跨域业务建立和状态更新时,信令消息中资源表示采用所述三元组进行表示;跨域业务网元间通知信息时,信令消息中表示故障位置采用所述三元组进行表示;跨域业务利用信令方式建立无编号的前向邻接链路时,采用所述三元组进行表示。
CN201310290618.1A 2013-07-11 2013-07-11 一种处理rsvp-te信令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42838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90618.1A CN104283813B (zh) 2013-07-11 2013-07-11 一种处理rsvp-te信令的方法及系统
ES14788203.9T ES2634240T3 (es) 2013-07-11 2014-05-21 Procedimiento y sistema para el procesamiento de la señalización RSVP-TE
PCT/CN2014/077970 WO2014173348A1 (zh) 2013-07-11 2014-05-21 一种处理rsvp-te信令的方法及系统
US14/903,285 US9876734B2 (en) 2013-07-11 2014-05-21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RSVP-TE signaling
EP14788203.9A EP3007393B1 (en) 2013-07-11 2014-05-21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rsvp-te signaling
JP2016524660A JP6377738B2 (ja) 2013-07-11 2014-05-21 Rsvp−teシグナリングを処理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KR1020167003325A KR20160029849A (ko) 2013-07-11 2014-05-21 Rsvp-te 시그널링을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90618.1A CN104283813B (zh) 2013-07-11 2013-07-11 一种处理rsvp-te信令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83813A true CN104283813A (zh) 2015-01-14
CN104283813B CN104283813B (zh) 2019-03-12

Family

ID=51791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90618.1A Active CN104283813B (zh) 2013-07-11 2013-07-11 一种处理rsvp-te信令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876734B2 (zh)
EP (1) EP3007393B1 (zh)
JP (1) JP6377738B2 (zh)
KR (1) KR20160029849A (zh)
CN (1) CN104283813B (zh)
ES (1) ES2634240T3 (zh)
WO (1) WO201417334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1410A (zh) * 2015-10-17 2018-06-08 思科技术公司 针对标签交换路径的先通后断机制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4685A (zh) * 2004-12-23 2006-06-28 阿尔卡特公司 配置通信路径的方法和装置
JP2006324902A (ja) * 2005-05-18 2006-11-30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ノード装置およびノード機器
CN101036355A (zh) * 2004-12-01 2007-09-12 思科技术公司 具有igp扩展的域间te-lsp
CN101163090A (zh) * 2006-10-09 2008-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路径的计算方法
US20080151783A1 (en) * 2006-12-26 2008-06-26 Fujitsu Limite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protocol processing method
CN101401083A (zh) * 2006-03-08 2009-04-01 思科技术公司 在ospf配置的网络中散布bgp属性信息来防止路由环的技术
US20100002605A1 (en) * 2007-03-15 2010-01-07 Fujitsu Limited Relay node
CN101640637A (zh) * 2009-08-31 2010-0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流量工程的资源预留协议隧道管理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63793B1 (en) * 1998-11-25 2003-05-13 Enron Warpspeed Servic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guaranteed quality/class of service within and across networks using existing reservation protocols and frame formats
US20030133412A1 (en) 2002-01-10 2003-07-17 Iyer Arvind B. VLAN to MPLS mapping: method to establish end-to-end traffic path spanning enterprise local area networks and a global network
US7525994B2 (en) * 2003-01-30 2009-04-28 Avaya Inc. Packet data flow identification for multiplexing
CN100505746C (zh) * 2004-02-07 2009-06-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虚拟租用线的方法
JP4374307B2 (ja) 2004-10-20 2009-12-02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ラベルスイッチパスの経路制御方法
WO2007041860A1 (en) 2005-10-14 2007-04-19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Gmpls control of ethernet
CN101715149B (zh) * 2009-07-21 2013-01-2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层多域分布式光网络并行跨域故障恢复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6355A (zh) * 2004-12-01 2007-09-12 思科技术公司 具有igp扩展的域间te-lsp
CN1794685A (zh) * 2004-12-23 2006-06-28 阿尔卡特公司 配置通信路径的方法和装置
US20060140190A1 (en) * 2004-12-23 2006-06-29 Alcate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 communication path
JP2006324902A (ja) * 2005-05-18 2006-11-30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ノード装置およびノード機器
CN101401083A (zh) * 2006-03-08 2009-04-01 思科技术公司 在ospf配置的网络中散布bgp属性信息来防止路由环的技术
CN101163090A (zh) * 2006-10-09 2008-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路径的计算方法
US20080151783A1 (en) * 2006-12-26 2008-06-26 Fujitsu Limite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protocol processing method
US20100002605A1 (en) * 2007-03-15 2010-01-07 Fujitsu Limited Relay node
CN101640637A (zh) * 2009-08-31 2010-0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流量工程的资源预留协议隧道管理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OMPELLA ET AL: "Signalling Unnumbered Links in 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 - Traffic Engineering (RSVP-TE)", 《IETF RFC3477》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1410A (zh) * 2015-10-17 2018-06-08 思科技术公司 针对标签交换路径的先通后断机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634240T3 (es) 2017-09-27
JP6377738B2 (ja) 2018-08-22
US20160380910A1 (en) 2016-12-29
EP3007393B1 (en) 2017-04-26
JP2016526850A (ja) 2016-09-05
CN104283813B (zh) 2019-03-12
KR20160029849A (ko) 2016-03-15
EP3007393A4 (en) 2016-04-13
US9876734B2 (en) 2018-01-23
WO2014173348A1 (zh) 2014-10-30
EP3007393A1 (en) 201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60897B1 (en) BGP link-state extensions for segment routing
US9350620B2 (en) Method for creating ring network label switched path, related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4148160B2 (ja) 階層化MPLS(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ネットワークトンネル通信方法
US20080198751A1 (en)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cross-domain constraint routing
US8588099B2 (en) Method for inheriting attribute of forwarding adjacency in multilayer network and corresponding multilayer network
Muñoz et al. PCE: What is it, how does it work and what are its limitations?
JP2013541290A (ja) 複数の領域及び複数の自律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リレーされるcspf
CN101159695A (zh) 链路选择方法和设备
JP2007028386A (ja) シグナリング装置
US2016015652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Network Topology
CN103188147A (zh) 路径建立方法及系统
CN107786442B (zh) 一种元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667751B (zh) 一种时延信息的通告方法及装置
CN101521601A (zh) 一种通告相邻网络域ds-te信息的方法和系统及设备
CN109150716A (zh) 拓扑变化响应方法、路径计算客户端及路径计算系统
CN104618235A (zh) 一种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Casellas et al. Lab trial of multi-domain path computation in GMPLS controlled WSON using a hierarchical PCE
CN104283813A (zh) 一种处理rsvp-te信令的方法及系统
CN102480406A (zh) 一种建立跨域端到端双向标记交换路径的方法和系统
Casellas et al. Lab-trial of multi-domain lightpath provisioning with PCE path computation combining BRPC and path-key topology confidentiality in GMPLS translucent WSON networks
Pontes et al. Schemes for inter-domain lightpath establishment based on PCE architecture
CN109729006B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Xia Research on signaling mechanism based on convergence network
Stojanovic et al. A hybrid method for signalling transport in GMPLS control plane
CN103095586A (zh) 一种mpls流量工程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