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58996A - 一种复合除雾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除雾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58996A CN104258996A CN201410541812.7A CN201410541812A CN104258996A CN 104258996 A CN104258996 A CN 104258996A CN 201410541812 A CN201410541812 A CN 201410541812A CN 104258996 A CN104258996 A CN 10425899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misting unit
- mechanical
- electric
- flue gas
- deflection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除雾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进烟口、相对侧设有出烟口,沿烟气流通方向,所述壳体内依次设有机械除雾单元、机械除雾单元冲洗装置、电除雾单元和电除雾单元冲洗装置。通过上述设置,能够确保机械除雾和电除雾两种方式充分各自的发挥净化效果,提高净化效率、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除雾器,用于冶炼烟气制酸、火电、化工等酸雾收集和烟尘净化。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冶炼、火电和化工等工业的烟气排放成为了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除雾器在冶炼、火电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提高除雾器对烟气的净化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研究重点。
目前,在各个行业中普遍采用电除雾器,利用高压直流电电源作用,在两极之间形成非均匀的高压电场,从而使阴极区中的空气产生电离,产生大量的负离子(电子);烟气由进烟口进入,经过多孔结构的气流分布板使烟气均匀进入电除雾区内,然后,随烟气进入电除雾器内的雾(尘)粒子与负离子相碰撞,在电场作用下向阳极管运动沉积,进而实现对烟气中的雾滴和尘粒的净化。在实际应用中,多孔板结构的气流分布板容易发生堵塞现象,系统烟气流通阻力大,影响电除雾器的运行,造成除雾效率低。
另外,在对含有高浓度的雾滴和尘粒的烟气进行净化时,电除雾器的除雾能力要求较高,也就增加了电除雾器的制造成本。因此,可采用机械除雾和电除雾共同作用进行除雾。
专利ZL201320532074.0公开了一种复合式电除雾器,该复合式电除雾器收尘极由折流板组成,其上带有的沟槽起到机械除雾作用,而在收尘极小烟道中设有放电极,与收尘极之间形成电场,起到电除雾作用。虽然,该复合电除雾器集成了机械除雾和电除雾的两种方式,但是,两种方式相互干涉制约,当满足电除雾器的同极间距时,势必会导致折流板组成的机械收尘极的间距过大,而无法发挥机械除雾方式的除雾效果;反之,满足机械除雾方式的除雾效果时,势必会导致折流板组成的电收尘极的间距过小,而无法发挥电除雾方式的除雾效果。
有鉴于此,亟待对复合除雾器进行优化设计,确保机械除雾和电除雾两种方式充分各自的发挥净化效果,提高净化效率、节约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除雾器,有效结合机械除雾和电除雾两种净化方式,使各自充分发挥净化效果,显著提高净化率、并节约制造成本。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除雾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进烟口、相对侧设有出烟口,沿烟气流通方向,所述壳体内依次设有机械除雾单元、机械除雾单元冲洗装置、电除雾单元和电除雾单元冲洗装置。
采用上述结构,带有雾滴和烟尘的烟气由进烟口进入除雾器中,经过机械除雾单元的净化,经过机械除雾单元的预除雾去除部分雾滴和烟尘,如此,以降低对电除雾单元的负荷,提升净化效率;待净化烟气经过初步除雾后,进入独立于该机械除雾单元的电除雾单元中进行电除雾,也就是说该电除雾单元安置于烟气流通的下游,与机械除雾单元的除雾作业相互独立,各自进行自身的净化工作,为两者结构的合理设置提供保障,从而使两者均可充分发挥各自在除雾作业中的作用,有效提升该复合除雾器的净化能力。同时,各自设置独立的冲洗装置以确保有效的清洁。
可选地,所述机械除雾单元包括多个折流板,烟气经相邻所述折流板之间的通道流通,相邻两个所述折流板之间的距离为20mm~50mm。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改善机械除雾单元的集成化程度,使该机械除雾单元功能化。具体地,当机械除雾单元由多个折流板形成时,烟气经过相邻折流板之间的通道后,不仅能够得到初步的净化,还可通过折流板所形成的通道均匀地进入电除雾单元,具有气流均布的作用,从而确保烟气在电除雾单元中充分、有效的除雾净化,规避在进烟口处设置多孔板结构的气流分布板,简化结构,使除雾器的结构紧凑,同时降低系统阻力。并且,将折流板之间的距离设置为20mm~50mm,能够确保机械除雾单元的除雾效果,充分可靠地发挥机械除雾单元对烟气预除雾的能力。
可选地,沿烟气流通方向,每个所述折流板上均设有两个沟槽。
可选地,两个所述沟槽交错设置于所述折流板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折流板等间距排列形成机械净化层,所述机械除雾单元沿烟气流通方向设有多层所述机械净化层。
可选地,所述机械净化层形成板式或屋脊式的所述机械除雾单元。
可选地,所述电除雾单元包括放电极和收尘极,所述放电极与所述收尘极之间的异极距为100mm~250mm。
可选地,所述放电极设有多根阴极线,所述收尘极设有多个截面为六边形紧密排列的阳极管,每根所述阴极线对应一个所述阳极管。
附图说明
图1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复合除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例中机械除雾单元折流板设置的结构意图;
图3为图1中B-B向电除雾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3中:
壳体10、进烟口20、出烟口30、机械除雾单元40、电除雾单元50、电除雾单元冲洗装置60、机械除雾单元冲洗装置70;
折流板41、沟槽42;
放电极51、收尘极52、阴极线511、阳极管52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复合电除雾器,该复合电除雾器有效结合机械除雾和电除雾两种净化方式,并使各自充分发挥净化效果,显著提高净化率、并节约制造成本。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以立式除雾器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当然,本申请中将机械除雾单元与电除雾单元有效结合、并各自独立设置的形式还可应用于卧式除雾器。为便于详细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仅以立式除雾器为例进行阐述。
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其中,图1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复合除雾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例中机械除雾单元折流板设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B向电除雾单元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除雾器,包括壳体10、壳体10的一侧设有进烟口20、相对侧设有出烟口30。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沿烟气流通方向,壳体内依次设有机械除雾单元、机械除雾单元冲洗装置、电除雾单元和电除雾单元冲洗装置。其中,机械除雾单元40安置于进烟口20(图1中箭头为烟气进入流动方向)一侧,而电除雾单元50独立于该机械除雾单元40,安置于烟气流通的下游,靠近出烟口30一侧;机械除雾单元冲洗装置70设置于机械除雾单元40与电除雾单元50之间,电除雾单元冲洗装置60设置于电除雾单元50的顶部。
如此,有效的将机械除雾单元40与电除雾单元50结合,使待净化的烟气依次通过机械除雾单元40、电除雾单元50,经过预除雾和终极除雾的两级除雾,有效提升了净化效果,并且,经过机械除雾单元40的预除雾后,能够有效降低对电除雾单元50的要求,可大大降低电除雾单元50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当需要对复合除雾器进行冲洗时,机械除雾单元冲洗装置70和电除雾单元冲洗装置60配合进行冲洗,首先,可先开启电除雾单元冲洗装置60对整个复合除雾器进行冲洗,再开启机械除雾单元冲洗装置70,以进一步提升机械除雾单元40的清洁度。
其中,该机械除雾单元40包括多个折流板41,折流板41依次排列形成供烟气流通的通道,并且,为了确保机械除雾单元40的有效净化除雾效果,其相邻两折流板41之间的距离为30mm。如此,烟气通过机械除雾单元的折流板通道时,产生强烈的紊流,促使烟气中的小雾滴发生碰撞、结合,形成较大的雾滴,当其逃逸出机械除雾单元进入电除雾单元,较大的雾滴更容易被电除雾单元所捕集。通过机械除雾单元和电除雾单元的有机复合,有效提升该复合除雾器的净化能力。并且,能够合理设置折流板之间的距离,以充分满足机械除雾单元40在除雾过程中的能力,确保有效充分的对烟气进行过滤。规避现有技术中受到安置电除雾单元50结构的干涉,而需要采用较大的折流板41之间的间距。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折流板41之间的距离不仅局限于30mm,还可在20mm~50mm之间选取,通过将机械除雾单元40独立于电除雾单元50设置,能够将折流板41之间的间距降低,确保可靠的机械除雾效果。
而此时,电除雾单元50也可根据自身能够实现的最大除雾效果进行结构的合理设置,以充分发挥其除雾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机械除雾单元40和电除雾单元50独立设置的复合除雾器与机械除雾单元40和电除雾单元50一体设置的复合除雾器的净化率的性能对比分析如下表1。由表1可清楚的表示出两种复合除雾器中机械除雾单元40、电除雾单元50的各自发挥的除雾效率。显然,采用独立设置的方式下,本发明复合除雾器中的机械除雾单元40的除雾效率可发挥到90%左右、电除雾单元50的除雾效率可发挥到95%左右;然而,现有技术中机械除雾单元40与电除雾单元50交叉成一体设置时,其机械除雾单元40的除雾效率仅能发挥到50%左右、电除雾单元50的除雾效率也仅能发挥到60%左右。
表1
为了充分发挥机械除雾单元40的除雾净化效果,还可对各个折流板41进行优化设计,如图2所示,沿烟气流通方向,每个折流板41上均设有两个沟槽42,并且,两个沟槽42相错设置,能够充分对流通于该通道不同位置的烟气进行机械除雾,提升了收尘效率,有效辅助折流板41起到机械除雾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折流板41为成一定角度的分板连接而成,增大对烟气流通时的净化效果。另外,沟槽42并不局限设置于本方案中的形状及数量,只要能够对烟气中的雾滴和尘粒起到有效收集的作用均可。
进一步地,折流板41等间距排列形成机械净化层,如此,该机械净化层不仅能够起到机械除雾的作用,同时还可兼做分流板,使进入电除雾单元50的烟气沿所形成的各个通道均匀分布,确保烟气在电除雾单元50中充分、有效的净化,并且,还可规避在进烟口20处设置多孔结构的气流分布板,节省安装空间,简化复合除雾器的结构。
在具体实施例中,设置了一层机械净化层,为了提高机械除雾单元40的效果,有效减轻电除雾单元50的除雾负荷,还可设置多层上述机械净化层,以进一步对进入电除雾单元50的烟气的净化程度,从而,有效降低电除雾单元50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机械除雾单元40采用的是板式结构,该机械除雾单元40并不局限于此,还可由机械净化层形成屋脊式的机械除雾单元40;另外,机械除雾单元40也并不局限于折流板式的结构,还可采用其他形式的具有机械除雾作用的结构,例如:旋流板式等,只需能够使机械除雾单元起到预除雾的功能均可。
针对上述实施例,还可对电除雾单元50进行优化设计,结合图1和图3所示,该电除雾单元50包括放电极51和收尘极52,其中,该放电极51包括多个阴极线511,收尘极52包括多个截面成正六边形的阳极管521,阴极线511设置于对应的阳极管521内。当采用本方案中机械除雾单元40与电除雾单元50相互独立设置的复合除雾器时,可将放电极51与收尘极52之间的异极距设置为180mm,从而满足电除雾单元50充分发挥除尘效率的结构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放电极51与收尘极52之间的异极距并不局限于此,还可在100mm~250mm范围内选取任一值,从而满足电除雾单元50所需的除尘能力。
其中,收尘极52并不局限于由上述阳极管521组成,也并不局限于正六边形的结构,可以为正方形等其他截面形状的阳极管521;当然,也还可由平行极板组成的,故收尘极52的组成并不对本申请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构成限制。
进一步地,具体实施例中的复合除雾器还设有冲洗装置,如图1所示,为了确保机械除雾单元40和电除雾单元50的有效清洁,电除雾单元50的顶部安置了电除雾单元冲洗装置60,同时,机械除雾单元40的顶部也安置了机械除雾单元冲洗装置70,从而高效的对两者进行冲洗。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复合除雾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仅针对本发明的具体例子进行了阐述,以上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特点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复合除雾器,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的一侧设有进烟口(20)、相对侧设有出烟口(30),其特征在于,沿烟气流通方向,所述壳体(10)内依次设有机械除雾单元(40)、机械除雾单元冲洗装置(70)、电除雾单元(50)和电除雾单元冲洗装置(6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除雾单元(40)包括多个折流板(41),烟气经相邻所述折流板(41)之间的通道流通,相邻两个所述折流板(41)之间的距离为20mm~5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沿烟气流通方向,每个所述折流板(41)上均设有两个沟槽(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除雾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沟槽(42)交错设置于所述折流板(41)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41)等间距排列形成机械净化层,所述机械除雾单元(40)沿烟气流通方向设有多层所述机械净化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净化层形成板式或屋脊式的所述机械除雾单元(40)。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除雾单元(50)包括放电极(51)和收尘极(52),所述放电极(51)与所述收尘极(52)之间的异极距为100mm~25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极(51)设有多根阴极线(511),所述收尘极(52)设有多个截面为六边形紧密排列的阳极管(521),每根所述阴极线(511)对应一个所述阳极管(52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541812.7A CN104258996A (zh) | 2014-10-14 | 2014-10-14 | 一种复合除雾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541812.7A CN104258996A (zh) | 2014-10-14 | 2014-10-14 | 一种复合除雾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58996A true CN104258996A (zh) | 2015-01-07 |
Family
ID=52150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541812.7A Pending CN104258996A (zh) | 2014-10-14 | 2014-10-14 | 一种复合除雾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258996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11341A (zh) * | 2016-08-31 | 2016-11-16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卧式无旁路电除尘器及其方法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30600Y (zh) * | 1992-04-16 | 1993-04-28 | 陈才良 | 一种复合除尘器 |
CN2451237Y (zh) * | 2000-11-03 | 2001-10-03 | 北京上淳商贸有限公司 | 高压静电集尘除油烟机 |
CN2555096Y (zh) * | 2002-06-05 | 2003-06-11 | 王狮 | 模块化静电复合式油烟净化器 |
CN2621816Y (zh) * | 2003-05-30 | 2004-06-30 | 广州市兴华环保设备联合有限公司 | 一种油烟净化器 |
CN2883984Y (zh) * | 2006-01-16 | 2007-03-28 | 武汉博天环保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复合式油烟净化装置 |
CN1994579A (zh) * | 2006-12-25 | 2007-07-11 | 严雪林 | 定型机静电油烟净化器油污自动清洗机 |
CN201115831Y (zh) * | 2007-09-18 | 2008-09-17 | 青岛洛加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聚氯乙烯电除雾器 |
CN201978630U (zh) * | 2010-12-28 | 2011-09-21 | 上虞市金科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式油雾净化器 |
US20130074690A1 (en) * | 2010-06-02 | 2013-03-28 | Kazutaka Tomimatsu | Method for operation of dust collection device, and dust collection device |
CN103447151A (zh) * | 2013-08-29 | 2013-12-18 | 南京龙源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式电除雾器及其工艺和用途 |
CN103639058A (zh) * | 2013-12-02 | 2014-03-19 | 戴若夫 | 带喷淋冲洗装置的储水自洁式静电过滤器 |
CN104056723A (zh) * | 2014-06-06 | 2014-09-24 | 浙江南源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湿式电除尘器清灰喷淋水的循环水处理系统 |
CN204134738U (zh) * | 2014-10-14 | 2015-02-04 |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除雾器 |
-
2014
- 2014-10-14 CN CN201410541812.7A patent/CN10425899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30600Y (zh) * | 1992-04-16 | 1993-04-28 | 陈才良 | 一种复合除尘器 |
CN2451237Y (zh) * | 2000-11-03 | 2001-10-03 | 北京上淳商贸有限公司 | 高压静电集尘除油烟机 |
CN2555096Y (zh) * | 2002-06-05 | 2003-06-11 | 王狮 | 模块化静电复合式油烟净化器 |
CN2621816Y (zh) * | 2003-05-30 | 2004-06-30 | 广州市兴华环保设备联合有限公司 | 一种油烟净化器 |
CN2883984Y (zh) * | 2006-01-16 | 2007-03-28 | 武汉博天环保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复合式油烟净化装置 |
CN1994579A (zh) * | 2006-12-25 | 2007-07-11 | 严雪林 | 定型机静电油烟净化器油污自动清洗机 |
CN201115831Y (zh) * | 2007-09-18 | 2008-09-17 | 青岛洛加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聚氯乙烯电除雾器 |
US20130074690A1 (en) * | 2010-06-02 | 2013-03-28 | Kazutaka Tomimatsu | Method for operation of dust collection device, and dust collection device |
CN201978630U (zh) * | 2010-12-28 | 2011-09-21 | 上虞市金科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式油雾净化器 |
CN103447151A (zh) * | 2013-08-29 | 2013-12-18 | 南京龙源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式电除雾器及其工艺和用途 |
CN103639058A (zh) * | 2013-12-02 | 2014-03-19 | 戴若夫 | 带喷淋冲洗装置的储水自洁式静电过滤器 |
CN104056723A (zh) * | 2014-06-06 | 2014-09-24 | 浙江南源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湿式电除尘器清灰喷淋水的循环水处理系统 |
CN204134738U (zh) * | 2014-10-14 | 2015-02-04 |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除雾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钟秦: "《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及工程实例》", 30 April 2002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11341A (zh) * | 2016-08-31 | 2016-11-16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卧式无旁路电除尘器及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347829B1 (en) | Dust collecting device | |
WO2016029333A1 (zh) | 一种嵌入式电袋复合除尘器 | |
CN103055644A (zh) | 一种湿法脱硫后湿式电除尘系统 | |
CN103604176A (zh) | 碳纤维集尘极板式空调静电空气净化装置 | |
CN103447151A (zh) | 一种复合式电除雾器及其工艺和用途 | |
CN204892130U (zh) | 一种利用脉冲强光技术的空气净化器 | |
CN203002160U (zh) | 等离子体沥青烟气净化设备 | |
CN104676695A (zh) | 一种智能环保油烟净化器 | |
CN204134738U (zh) | 一种复合除雾器 | |
CN103949127B (zh) | 烟道内嵌式湿式电除尘器及其电除尘方法 | |
CN103877823B (zh) | 湿式除尘系统 | |
CN105233987A (zh) | 均流式静电除尘器 | |
CN104984826A (zh) | 工业窑炉烟气高温电除尘系统 | |
CN104258996A (zh) | 一种复合除雾器 | |
CN203310026U (zh) | 整体除湿空气净化装置 | |
CN203525525U (zh) | 一种电袋复合除尘器 | |
CN204601964U (zh) | 一种等离子烟气脱硫脱硝除尘脱汞一体化装置 | |
CN205164956U (zh) | 均流式静电除尘器 | |
CN205042607U (zh) | 湿式静电除尘器 | |
CN209481174U (zh) | 盐酸废液再生系统 | |
CN217830368U (zh) | 一种独立串联多电场湿式电除尘器 | |
CN108816517B (zh) | 一种低速侧流式横向双极静电除尘器 | |
CN107349702B (zh) | 一种等离子工业废气处理器 | |
CN101554558A (zh) | 有色冶金炉动力波湿式收尘工艺 | |
CN103521025A (zh) | 一种电袋复合除尘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