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52259A - 输入装置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输入装置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52259A
CN104252259A CN201310263292.3A CN201310263292A CN104252259A CN 104252259 A CN104252259 A CN 104252259A CN 201310263292 A CN201310263292 A CN 201310263292A CN 104252259 A CN104252259 A CN 1042522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ion line
number bar
induction
power supply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632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52259B (zh
Inventor
吴俊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RGA TEST Inc
Original Assignee
MORGA TES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RGA TEST Inc filed Critical MORGA TEST Inc
Priority to CN20131026329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522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52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22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522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22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输入装置检测方法,包括:提供一具有多条第一与第二感应线路的输入装置;将第一及第二感应线路分别耦接电源的阳极与阴极,以判断第一及第二感应线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将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与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分别耦接电源的阳极与阴极,以判断第一感应线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将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与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分别耦接电源的阳极与阴极,以判断第二感应线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将接地线路与第一感应线路(或第二感应线路)分别耦接电源的阳极与阴极,以判断接地线路与第一感应线路(第二感应线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

Description

输入装置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入装置检测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适用于具有多数条感应线路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输入装置例如为触控面板,人们可通过输入装置以与电子装置互动,其中触控面板随着科技的进步,已大量运用在电子装置上,例如智能型手机、平板电脑、ATM提款机或电脑绘图板等,因此人们可轻易地触碰触控面板而产生输入信号给电子装置,藉此提升操作电子装置的方便性。
然而,为了提升触控面板此类输入装置的触碰感应能力,触控面板内的感应线路紧密地分布在一定面积的透明导电薄膜上,如铟锡氧化薄膜(indium tin oxide,ITO),或是感应线路紧密地分布在金属图案层基板上,其中感应线路交错且紧密分布,所以输入装置的感应线路有可能产生短路缺陷,藉此降低触控面板此类输入装置使用的方便性。
其中,常用的检测方法例如以逐条检测方式来检测,例如检测两相邻两条感测线路之间是否有短路缺陷,或是一条感测线路与多条感测线路之间是否有短路缺陷,虽然此检测方法可准确地检测出短路缺陷,然此检测方式需耗费许多时间,才能检测出短路缺陷,藉此降低检测输入装置的效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输入装置检测方法,以快速检测出一具有多条第一感应线路与多条第二感应线路的输入装置的短路缺陷,藉此提升检测输入装置的品质的效率。
本发明提出一种输入装置检测方法,包括提供一具有多条第一感应线路与多条第二感应线路的输入装置;将这些第一感应线路耦接一电源的一第一极,这些第二感应线路耦接电源的一第二极,以判断这些第一感应线路与这些第二感应线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将这些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一极,这些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二极,以判断这些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与这些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将这些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一极,这些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二极,以判断这些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与这些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以及将一接地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一极,这些第一感应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二极,以判断接地线路与这些第一感应线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或是将接地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一极与这些第二感应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二极,以判断接地线路与这些第二感应线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
本发明提出一种输入装置检测方法,包括提供一具有多条第一感应线路与多条第二感应线路的输入装置;将这些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耦接一电源的一第一极,这些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这些第二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耦接电源的一第二极,以判断这些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的短路缺陷;将这些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一极,这些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这些第二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二极,以判断这些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的短路缺陷;将这些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一极,这些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这些第一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二极,以判断这些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的短路缺陷;以及将这些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一极,这些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这些第一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二极,以判断这些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的短路缺陷。
本发明的具体手段为利用一种输入装置检测方法,判断第一及第二感应线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通过检测耦接阳极的第一感应线路与交错的耦接阴极的第二感应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来实现。判断第一感应线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通过检测耦接阳极的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与耦接阴极的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来实现。判断第二感应线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通过检测耦接阳极的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与耦接阴极的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来实现。判断接地线路与第一感应线路(第二感应线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通过检测耦接阳极的接地线路与耦接阴极的第一感应线路(或第二感应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来实现,藉此提升检测输入装置的效能。
以上的概述与接下来的实施例,均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手段与达成效果,然而所叙述的实施例与图式仅提供参考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A-1及图1A-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1B为根据图1A-1及图1A-2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流程的另一电路示意图。
图1C为根据图1A-1及图1A-2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流程的另一电路示意图。
图1D为根据图1A-1及图1A-2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流程的另一电路示意图。
图1E为根据图1A-1及图1A-2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流程的另一电路示意图。
图1F为根据图1A-1及图1A-2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流程的另一电路示意图。
图1G为根据图1A-1及图1A-2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流程的另一电路示意图。
图2-1及图2-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3-1及图3-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流程图。
【符号说明】
X1~X9:第一感应线路
Y1~Y9:第二感应线路
GND:接地线路
+:第一极
-:第二极
C1~C4:电容
TX1~TX4:发射源
RX1:接收源
S101~S121:流程步骤
S201~S221:流程步骤
S301~S317:流程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1及图1A-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流程图。图1B为根据图1A-1及图1A-2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流程的另一电路示意图。请参阅图1A-1及图1A-2与图1B。输入装置例如为触控面板、电脑绘图板或电子白板,为了方便说明,本实施例以触控面板来说明,其中触控面板可运用在平板电脑、笔电、移动通信装置、ATM提款机或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本实施例不限制输入装置的态样。
一种输入装置检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步骤S101中,提供一具有多条第一感应线路X1~X9与多条第二感应线路Y1~Y9的输入装置。在实务上,第一感应线路X1~X9例如为X轴向的感应线路,而第二感应线路Y1~Y9例如为Y轴向感应线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感应线路X1~X9也可以为Y轴向或其他轴向感应线路,而第二感应线路Y1~Y9为X轴向或其他轴向感应线路,另外,这些第一感应线路X1~X9与这些第二感应线路Y1~Y9为不同层面的交错分布配置,这些第一与第二感应线路X1~X9、Y1~Y9形成在一基板上,以构成一感应平面,其中第一或第二感应线路X1~X9、Y1~Y9交错配置例如为单节点线路(single routing)、双节点线路(double routing)或单节点线路(single routing)与双节点线路(double routing)的组合,本实施例不限于图1B所示,本实施例不限制第一及第二感应线路X1~X9、Y1~Y9的态样。
为了方便说明,本实施例的第一及第二感应线路X1~X9、Y1~Y9的数量分别以9条来做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及第二感应线路X1~X9、Y1~Y9的数量可分别为600、800、1024或多数条。本实施例不限制第一感应线路X1~X9及第二感应线路Y1~Y9的数量。
在步骤S103中,将第一感应线路X1~X9耦接电源的第一极+,且第二感应线路Y1~Y9耦接电源的第二极-,在实务上,为了方便说明,本实施例的第一极+例如为阳极,且第二极-例如为阴极来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极+例如为阴极,而第二极-例如为阳极,本实施例不限制第一极+与第二极-的态样。另电源例如为电压源或电流源,本实施例不限制电源的态样。
在步骤S105中,判断第一感应线路X1~X9与第二感应线路Y1~Y9是否具有短路缺陷。假设步骤S105的判断结果为是,则进行步骤S106中,记录及/或显示短路缺陷的状况,并执行步骤S107,为了方便说明,本实施例以完成步骤S101至S121,以检测出第一与第二感应线路X1~X9、Y1~Y9及接地线路GND来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流程也可为检测出第一与第二感应线路X1~X9、Y1~Y9及接地线路GND的其中任一产生短路缺陷时,即停止后续流程步骤,例如当步骤S105检测出第一感应线路X1~X9与第二感应线路X1~X9、Y1~Y9具有短路缺陷时,即进行步骤S106,并结束流程,本实施例不限制图1A-1及图1A-2流程的态样。
详细来说,第一感应线路X1~X9耦接电源的第一极+,且第二感应线路Y1~Y9耦接电源的第二极-,所以第一感应线路X1~X9与第二感应线路Y1~Y9交错处将产生电位差,假设第一感应线路X1~X9与第二感应线路Y1~Y9未形成短路缺陷,则第一感应线路X1~X9与第二感应线路Y1~Y9之间将产生固定的电位差,假设第一感应线路X1~X9与第二感应线路Y1~Y9形成短路缺陷,则第一感应线路X1~X9与第二感应线路Y1~Y9交错处产生漏电流,例如第一感应线路X1~X9与第二感应线路Y1~Y9交错处产生漏电流,漏电流自第一感应线路X1~X9流向第二感应线路Y1~Y9,藉此检测出第一感应线路X1~X9与第二感应线路Y1~Y9的短路缺陷。所以检测各第一感应线路X1~X9交错各第二感应线路Y1~Y9之间的电位差变化,以判断各第一感应线路X1~X9与各第二感应线路Y1~Y9的短路缺陷。
假设步骤S105的判断结果为否,则进行步骤S107。在步骤S107将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X1、X3、X5、X7、X9耦接电源的第一极+,且将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X2、X4、X6、X8耦接电源的第二极-。在实务上,图1C为根据图1A-1及图1A-2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流程的另一电路示意图。请参考图1C与图1A-1及图1A-2。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X1、X3、X5、X7、X9均耦接阳极,且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X2、X4、X6、X8均耦接阴极,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X1、X3、X5、X7、X9与相邻的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X2、X4、X6、X8之间将产生电位差。
在步骤S109,判断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X1、X3、X5、X7、X9与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X2、X4、X6、X8是否具有短路缺陷。假设步骤S109的判断结果为是,则进行步骤S106中,记录及/或显示短路缺陷的状况,并执行步骤S111。
如图1C所示,假设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X1、X3、X5、X7、X9与相邻的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X2、X4、X6、X8之间未形成短路缺陷,则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X1、X3、X5、X7、X9与相邻的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X2、X4、X6、X8之间将产生固定的电位差,假设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X1、X3、X5、X7、X9与相邻的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X2、X4、X6、X8之间形成短路缺陷,则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X1、X3、X5、X7、X9与相邻的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X2、X4、X6、X8之间产生漏电流,例如第一感应线路X9与第一感应线路X8之间产生漏电流,漏电流自第一感应线路X9流向第一感应线路X8,藉此检测出第一感应线路X8及X9的短路缺陷。所以检测这些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X1、X3、X5、X7、X9与相邻的这些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X2、X4、X6、X8之间的电位差变化,以判断各第一感应线路X1~X9的短路缺陷。
假设步骤S109的判断结果为否,则进行步骤S111。在步骤S111,将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Y1、Y3、Y5、Y7、Y9耦接电源的第一极+并将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Y2、Y4、Y6、Y8耦接电源的第二极-。在实务上,图1D为根据图1A-1及图1A-2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流程的另一电路示意图。请参考图1D与图1A-1及图1A-2。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Y1、Y3、Y5、Y7、Y9均耦接阳极,且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Y2、Y4、Y6、Y8均耦接阴极,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Y1、Y3、Y5、Y7、Y9与相邻的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Y2、Y4、Y6、Y8之间将产生电位差。
在步骤S113,判断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Y1、Y3、Y5、Y7、Y9与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Y2、Y4、Y6、Y8是否具有短路缺陷。假设步骤S113的判断结果为是,则进行步骤S106中,记录及/或显示短路缺陷的状况,并执行步骤S115。
如图1D所示,假设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Y1、Y3、Y5、Y7、Y9与相邻的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Y2、Y4、Y6、Y8之间未形成短路缺陷,则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Y1、Y3、Y5、Y7、Y9与相邻的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Y2、Y4、Y6、Y8之间将产生固定的电位差,假设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Y1、Y3、Y5、Y7、Y9与相邻的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Y2、Y4、Y6、Y8之间形成短路缺陷,则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Y1、Y3、Y5、Y7、Y9与相邻的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Y2、Y4、Y6、Y8之间产生漏电流,例如第二感应线路Y1与第二感应线路Y2之间产生漏电流,漏电流自第二感应线路Y1流向第二感应线路Y2,藉此检测出第二感应线路Y1及Y2的短路缺陷。所以检测这些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Y1、Y3、Y5、Y7、Y9与相邻的这些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Y2、Y4、Y6、Y8之间的电位差变化,以判断各第二感应线路Y1~Y9的短路缺陷。
假设步骤S113的判断结果为否,则进行步骤S115。在步骤S115,将接地线路GND耦接电源的第一极+与第一感应线路X1~X9耦接电源的第二极-。在实务上,图1E为根据图1A-1及图1A-2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流程的另一电路示意图。请参考图1E与图1A-1及图1A-2。接地线路GND耦接阳极,且第一感应线路X1~X9均耦接阴极,所以接地线路GND与第一感应线路X1~X9之间将产生电位差。
在步骤S117,判断接地线路GND与第一感应线路X1~X9是否具有短路缺陷。假设步骤S117的判断结果为是,则进行步骤S106中,记录及/或显示短路缺陷的状况,并执行步骤S119。
接地线路GND例如设置与第一或第二感应线路X1~X9、Y1~Y9并列,或是环绕第一及第二感应线路X1~X9、Y1~Y9的周围,为了方便说明,本实施例的接地线路GND以环绕第一及第二感应线路X1~X9、Y1~Y9周围来说明,如图1E所示,本实施例不限制接地线路GND、第一及第二感应线路X1~X9、Y1~Y9的态样。
假设接地线路GND与第一感应线路X1~X9之间未形成短路缺陷,则接地线路GND与第一感应线路X1~X9之间将产生固定的电位差,假设接地线路GND与第一感应线路X1~X9之间形成短路缺陷,则接地线路GND与第一感应线路X1~X9之间产生漏电流,例如接地线路GND与第一感应线路X1~X9之间产生漏电流,漏电流自接地线路GND流向第一感应线路X1~X9,藉此检测出接地线路GND与第一感应线路X1~X9的短路缺陷。所以检测接地线路GND与这些第一感应线路X1~X9之间的电位差变化,以判断接地线路GND与第一感应线路X1~X9的短路缺陷。
假设步骤S117的判断结果为否,则进行步骤S119。在步骤S119接地线路GND耦接电源的第一极+,第二感应线路Y1~Y9耦接电源的第二极-。在实务上,图1F为根据图1A-1及图1A-2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流程的另一电路示意图。请参考图1F与图1A-1及图1A-2。接地线路GND耦接阳极,且第二感应线路Y1~Y9均耦接阴极,所以接地线路GND与第二感应线路Y1~Y9之间将产生电位差。
在步骤S121判断接地线路GND与第二感应线路Y1~Y9是否具有短路缺陷。假设步骤S121的判断结果为是,则进行步骤S106中,记录及/或显示短路缺陷的状况,并结束步骤流程。
假设接地线路GND与第二感应线路Y1~Y9之间未形成短路缺陷,则接地线路GND与第二感应线路Y1~Y9之间将产生固定的电位差,假设接地线路GND与第二感应线路Y1~Y9之间形成短路缺陷,则接地线路GND与第二感应线路Y1~Y9之间产生漏电流,例如接地线路GND与第二感应线路Y1~Y9之间产生漏电流,漏电流自接地线路GND流向第二感应线路Y1~Y9,藉此检测出接地线路GND与第二感应线路Y1~Y9的短路缺陷。所以检测接地线路GND与这些第二感应线路Y1~Y9之间的电位差变化,以判断接地线路GND与第二感应线路Y1~Y9的短路缺陷。
值得一提的是,步骤S115~S121可合并为接地线路GND耦接电源的第一极+,第一及第二感应线路X1~X9、Y1~Y9耦接电源的第二极-,藉此判断接地线路GND与第一及第二感应线路X1~X9、Y1~Y9是否具有短路缺陷。本实施例不限制步骤S115~S121的流程态样。
此外,图1G为根据图1A-1及图1A-2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流程的另一电路示意图,请参阅图1G。当输入装置例如具有单层多点电容的电路设计时,其判断方式相似于图1A-1中的步骤S103~S105所述内容,可将发射源TX1~TX4视为第一感应线路X1~X9,且发射源TX1~TX4耦接电源的第一极+,接收源RX1可视为第二感应线路Y1~Y9,且接收源RX1耦接电源的第二极-,以判断单层多点电容的电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例如电容C1~C4位于发射源TX1~TX4与接收源RX1之间,所以检测电容C1~C4的电位差,以判断单层多点电容的电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
由此可知,本发明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可概略以下列项次完成:
第一项(如步骤S103~S105):判断第一及第二感应线路Y1~Y9是否具有短路缺陷,通过检测耦接阳极的第一感应线路X1~X9与交错的耦接阴极的第二感应线路Y1~Y9之间的电位差变化来实现。
第二项(如步骤S107~S109):判断第一感应线路X1~X9是否具有短路缺陷,通过检测耦接阳极的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X1、X3、X5、X7、X9与耦接阴极的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X2、X4、X6、X8之间的电位差变化来实现。
第三项(如步骤S111~S1113):判断第二感应线路Y1~Y9是否具有短路缺陷,通过检测耦接阳极的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Y1、Y3、Y5、Y7、Y9与耦接阴极的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Y2、Y4、Y6、Y8之间的电位差变化来实现。
第四项(如步骤S115~S121):判断接地线路GND与第一感应线路X1~X9(第二感应线路Y1~Y9)是否具有短路缺陷,通过检测耦接阳极的接地线路GND与耦接阴极的第一感应线路X1~X9(或第二感应线路Y1~Y9)之间的电位差变化来实现。
其中,各项可任意调整顺序,例如检测顺序为第四项、第二项、第一项与第三项,或是检测顺序为第二项、第一项、第三项与第四项,其检测顺序不影响检测结果,本实施例不限制此方法的检测顺序,如此一来,本发明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将提升检测短路缺陷的效能。
图2-1及图2-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流程图。请参阅图2-1及图2-2。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相似,例如将第一感应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一极,第二感应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二极,以判断第一感应线路与第二感应线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然而,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的差异在于:
在步骤S207中,将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一极,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第二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二极。在实务上,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耦接电源的阳极,而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第二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耦接电源的阳极,藉此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与相邻的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之间将产生电位差,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交错第二感应线路之间也将产生电位差,且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之间也将产生电位差。
接着,在步骤S209中,判断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的短路缺陷,假设步骤S209的判断结果为是,则进行步骤S206,记录及/或显示短路缺陷的状况,并执行步骤S211。
同前述实施例可知,假设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与相邻的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之间形成短路缺陷,则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与相邻的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之间将产生漏电流,或是假设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交错第二感应线路之间形成短路缺陷,则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与交错第二感应线路之间将产生漏电流,或是假设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之间形成短路缺陷,则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之间将产生漏电流,藉此以检测出第一感应线路的短路缺陷。
在其他实施例中,步骤S207也可被下述步骤“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二极,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第二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一极”取代,且步骤S209也可被下述步骤“检测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对于相邻的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第二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以判断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的短路缺陷”取代,本实施例不限制步骤S207与步骤S209的态样。
接下来,假设步骤S209的判断结果为否,则进行步骤S211。在步骤S211中,将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一极,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第一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二极。在实务上,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耦接电源的阳极,而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第一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耦接电源的阳极,藉此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与相邻的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之间将产生电位差,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交错第一感应线路之间也将产生电位差,且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之间也将产生电位差。
在步骤S213中,判断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的短路缺陷。假设步骤S213的判断结果为是,则进行步骤S206,记录及/或显示短路缺陷的状况,并执行步骤S215。
同前述实施例可知,假设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与相邻的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之间形成短路缺陷,则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与相邻的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之间将产生漏电流,或是假设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交错第一感应线路之间形成短路缺陷,则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与交错第一感应线路之间将产生漏电流,或是假设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之间形成短路缺陷,则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之间将产生漏电流,藉此以检测出第二感应线路的短路缺陷。
在其他实施例中,步骤S211也可被下述步骤“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二极,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第一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一极”取代,且步骤S213也可被下述步骤“检测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对于相邻的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第一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以判断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的短路缺陷”取代,本实施例不限制步骤S211与步骤S213的态样。
在步骤S213~S221中,与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操作与作用相同,故在此不予赘述。除上述差异的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参考前述实施例以及上述差异后,应当可以轻易推知,故在此不予赘述。
接下来,输入装置检测方法可通过不同流程实施。
图3-1及图3-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流程图。请参阅图3-1及图3-2。
在步骤S301中,提供一具有多条第一感应线路与多条第二感应线路的输入装置。
接着,在步骤S303中,将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一极,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第二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二极。
在步骤S305中,判断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的短路缺陷。若步骤S305的判断结果是时,则进行步骤S306,若步骤S305的判断结果否时,则进行步骤S307。在实务上,本发明可检测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对于相邻的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第二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藉此判断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
在步骤S307中,将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一极,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第二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二极。
在步骤S309中,判断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的短路缺陷。若步骤S309的判断结果是时,则进行步骤S306,若步骤S309的判断结果否时,则进行步骤S311。在实务上,本发明可检测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对于相邻的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第二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藉此判断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
在步骤S311中,将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一极,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第一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二极。
在步骤S313中,判断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的短路缺陷。若步骤S313的判断结果是时,则进行步骤S306,若步骤S313的判断结果否时,则进行步骤S315。在实务上,本发明可检测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对于相邻的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第一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藉此判断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
在步骤S315中,将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一极,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第一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二极。
在步骤S317中,判断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的短路缺陷。若步骤S317的判断结果是时,则进行步骤S306,若步骤S317的判断结果否时,则结束流程步骤。在实务上,本发明可检测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对于相邻的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第一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藉此判断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
由此可知,本发明通过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及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以完整检测触控面板的第一及第二感应线路,其中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及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均对于接地线路进行电位差变化,换句话说,其效果与接地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一极相同,第一感应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二极,以判断接地线路与第一感应线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以及接地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一极与第二感应线路耦接电源的第二极,以判断接地线路与第二感应线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
综上所述,本发明为一种输入装置检测方法,判断第一及第二感应线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通过检测耦接阳极的第一感应线路交错耦接阴极的第二感应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来实现。判断第一感应线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通过检测耦接阳极的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与耦接阴极的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来实现。判断第二感应线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通过检测耦接阳极的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与耦接阴极的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来实现。判断接地线路与第一感应线路(第二感应线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通过检测耦接阳极的接地线路与耦接阴极的第一感应线路(或第二感应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来实现。另外,判断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的短路缺陷,通过检测耦接阳极的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以及耦接阴极的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第二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来实现。判断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的短路缺陷,通过检测耦接阳极的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以及耦接阴极的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第二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来实现。判断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的短路缺陷,通过检测耦接阳极的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以及耦接阴极的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第一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来实现。判断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的短路缺陷,通过检测耦接阳极的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以及耦接阴极的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第一感应线路与接地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来实现。
如此一来,本发明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将提升检测短路缺陷的效能。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并非用以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

Claims (15)

1.一种输入装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装置检测方法包括:
提供一具有多条第一感应线路与多条第二感应线路的输入装置;
将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线路耦接一电源的一第一极并且将所述多条第二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一第二极,以判断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线路与所述多条第二感应线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
将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线路中的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一极并且将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线路中的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二极,以判断所述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与所述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
将所述多条第二感应线路中的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一极并且将所述多条第二感应线路中的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二极,以判断所述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与所述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以及
将一接地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一极并且将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二极,以判断所述接地线路与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线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及/或将所述接地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一极并且将所述多条第二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二极,以判断所述接地线路与所述多条第二感应线路是否具有短路缺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一极并且将所述多条第二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二极的步骤中还包括:
检测每条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线路与交错的每条所述多条第二感应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以判断每条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线路与每条所述多条第二感应线路的短路缺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一极并且将所述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二极的步骤中还包括:
检测所述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与相邻的所述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以判断每条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线路的短路缺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一极并且将所述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二极的步骤中还包括:
将所述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一极,并且将所述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所述多条第二感应线路以及所述接地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二极;
检测所述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与相邻的所述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所述多条第二感应线路以及所述接地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以判断所述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与所述接地线路的短路缺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一极并且将所述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二极的步骤中还包括:
将所述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二极,并且将所述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所述多条第二感应线路以及所述接地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一极;
检测所述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与相邻的所述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所述多条第二感应线路以及所述接地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以判断所述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与所述接地线路的短路缺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一极并且将所述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二极的步骤中还包括:
检测所述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与相邻的所述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以判断每条所述多条第二感应线路的短路缺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一极并且将所述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二极的步骤中还包括:
将所述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一极,并且将所述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线路以及所述接地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二极;
检测所述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与相邻的所述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线路以及所述接地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以判断所述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与所述接地线路的短路缺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一极并且将所述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二极的步骤中还包括:
将所述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二极,并且将所述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线路以及所述接地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一极;
检测所述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与相邻的所述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线路以及所述接地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以判断所述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与所述接地线路的短路缺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接地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一极并且将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二极的步骤中还包括:
检测所述接地线路与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以判断所述接地线路与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线路的短路缺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接地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一极并且将所述多条第二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二极的步骤中还包括:
检测所述接地线路与所述多条第二感应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以判断所述接地线路与所述多条第二感应线路的短路缺陷。
11.一种输入装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装置检测方法包括:
提供一具有多条第一感应线路与多条第二感应线路的输入装置;
将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线路中的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耦接一电源的一第一极,并且将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线路中的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所述多条第二感应线路以及所述接地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一第二极,以判断所述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的短路缺陷;
将所述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一极,并且将所述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所述多条第二感应线路以及所述接地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二极,以判断所述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的短路缺陷;
将所述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一极,并且将所述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线路以及所述接地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二极,以判断所述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的短路缺陷;以及
将所述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一极,并且将所述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线路以及所述接地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二极,以判断所述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的短路缺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耦接一电源的一第一极的步骤中还包括:
检测所述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与相邻的所述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所述多条第二感应线路以及所述接地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一极的步骤中还包括:
检测所述偶数条第一感应线路与相邻的所述奇数条第一感应线路、所述多条第二感应线路以及所述接地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一极的步骤中还包括:
检测所述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与相邻的所述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线路以及所述接地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入装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耦接所述电源的所述第一极的步骤中还包括:
检测所述偶数条第二感应线路与相邻的所述奇数条第二感应线路、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线路以及所述接地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变化。
CN201310263292.3A 2013-06-27 2013-06-27 输入装置检测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522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63292.3A CN104252259B (zh) 2013-06-27 2013-06-27 输入装置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63292.3A CN104252259B (zh) 2013-06-27 2013-06-27 输入装置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2259A true CN104252259A (zh) 2014-12-31
CN104252259B CN104252259B (zh) 2017-04-12

Family

ID=52187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6329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52259B (zh) 2013-06-27 2013-06-27 输入装置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5225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23595B (en) * 2000-01-18 2003-03-11 Toshiba Corp Matrix substrate, its inspection method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329380A (zh) * 2007-06-19 2008-12-24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在测试电路组件节点间短路时使用超节点的方法和设备
JP2010122615A (ja) * 2008-11-21 2010-06-03 Shimadzu Corp Tftアレイの検査方法及びtftアレイの検査装置
JP2011220916A (ja) * 2010-04-13 2011-11-04 Nidec-Read Corp 検査装置
TW201142681A (en) * 2010-03-29 2011-12-01 Internat Test & Amp Engineering Services Co Ltd Capacitance type touch panel inspection system and inspection method
CN102809707A (zh) * 2011-05-19 2012-12-05 马克西姆综合产品公司 使用互电容器测量的触摸面板测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23595B (en) * 2000-01-18 2003-03-11 Toshiba Corp Matrix substrate, its inspection method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329380A (zh) * 2007-06-19 2008-12-24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在测试电路组件节点间短路时使用超节点的方法和设备
JP2010122615A (ja) * 2008-11-21 2010-06-03 Shimadzu Corp Tftアレイの検査方法及びtftアレイの検査装置
TW201142681A (en) * 2010-03-29 2011-12-01 Internat Test & Amp Engineering Services Co Ltd Capacitance type touch panel inspection system and inspection method
JP2011220916A (ja) * 2010-04-13 2011-11-04 Nidec-Read Corp 検査装置
CN102809707A (zh) * 2011-05-19 2012-12-05 马克西姆综合产品公司 使用互电容器测量的触摸面板测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2259B (zh) 201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24209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5443251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2236483B (zh) 一种触控面板、制造方法及其扫描方法
US20100026660A1 (en)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CN205353991U (zh) 一种有机发光触控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触控显示装置
CN202815769U (zh) 触控面板
KR101386306B1 (ko) 정전 용량 방식의 터치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CN106708325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5094487B (zh) 触摸屏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触摸显示装置
TWI546721B (zh) 觸控面板及其電極配置方法
JP2011180806A (ja)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CN201773378U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
CN103593078A (zh) 触控面板
TW200846997A (en) A single layer of touch sensor structure and a touch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CN106406602A (zh) 触摸检测器、触摸检测芯片以及触摸输入装置
CN104035627A (zh) 触控面板及其修补方法
KR20150103601A (ko) 터치 패널
CN104280920A (zh) 集成触摸屏的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268174A (zh) 电容式触控模组和电容式触控屏
CN104391617B (zh) 一种电阻式触摸屏的静电防护电路
CN105224149B (zh) 一种电容触摸屏检测方法
CN104252259A (zh) 输入装置检测方法
JP2014157525A (ja)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CN203396875U (zh) 电子检测装置
TWI519797B (zh) 輸入裝置檢測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1906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