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52061A - 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52061A
CN104252061A CN201410295405.2A CN201410295405A CN104252061A CN 104252061 A CN104252061 A CN 104252061A CN 201410295405 A CN201410295405 A CN 201410295405A CN 104252061 A CN104252061 A CN 1042520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spac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9540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52061B (zh
Inventor
福永容子
玉置昌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252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20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520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20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55Trans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在确保与反射型显示装置同等的反射显示性能的基础上实现透射显示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反射电极及设有反射电极的第一基板;透明电极及设有透明电极的第二基板;设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间的液晶层;以及彩色滤光片,与反射电极相比,更靠透明电极侧并具备多种颜色的滤光片,各种颜色的滤光片与像素对应地配置,第一基板形成有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并具备配置于第一空间的整个区域的遮光部件,第一空间形成于相邻像素的反射电极间,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与彩色滤光片的不同颜色的滤光片的边界重叠,第二空间形成于相邻像素的反射电极间,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且透射率高于第一空间。

Description

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具备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显示装置,存在利用屏幕背面的背光的透射光进行显示的透射型显示装置及利用外部光的反射光进行显示的反射型显示装置。透射型显示装置具有彩度高、在暗环境下也容易看清画面的特征。反射型显示装置具有功耗少、即使在亮环境下也容易看清画面的特征。
另外,作为兼有透射型显示装置和反射型显示装置的特征的显示装置,例如有在1个像素内具有透射显示区域(透射显示部)和反射显示区域(反射显示部)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在暗环境下使用背光的透射光进行显示,在亮环境下使用外部光的反射光进行显示。
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在亮环境下和暗环境下都容易看清画面,而且功耗少。因此,被用作电子设备的显示部,电子设备包括在屋外的使用频率高的便携型电子设备(便携终端设备)、例如数码相机等便携信息设备或便携电话等便携通信设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931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拟解决的课题
在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确保透射显示区域和保证反射显示性能存在权衡(trade-off;取舍)的关系。即,为了提高透射显示性能而确保大的透射显示区域时,不得不相应减小反射显示区域,故反射显示性能下降。相反,要保证与反射型显示装置同等的反射显示性能时,必须确保大的反射显示区域,相应地透射显示性能下降。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在保证与反射型显示装置同等的反射显示性能的基础上可实现透射显示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具备其的电子设备。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涉及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具备其的电子设备,所述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对应多个像素中的每一个设置的反射电极及设有所述反射电极的第一基板;与所述反射电极相对的透明电极及设有所述透明电极的第二基板;设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彩色滤光片,与所述反射电极相比,所述彩色滤光片更靠所述透明电极侧而设置并具备多种颜色的滤光片,各种颜色的滤光片与所述像素对应地配置,所述第一基板形成有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形成于相邻像素的反射电极之间,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彩色滤光片的不同颜色的滤光片的边界重叠,所述第二空间形成于相邻像素的反射电极之间,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且透射率高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一基板具备配置于所述第一空间的整个区域的遮光部件,反射显示使用所述反射电极来进行,透射显示使用未配置所述遮光部件的所述第二空间来进行。
在上述构成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具有该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中,使用反射电极间的空间进行透射显示是指,将该反射电极间的空间的区域用作透射显示区域。通过这样做,不需要在1个像素内确保专用于透射显示的区域。这意味着,作为存在于1个像素内的反射电极的大小(面积),能够确保与反射型显示装置的反射电极同程度的大小。因此,能够在确保与反射型显示装置同等的反射显示性能的同时,通过反射电极间的空间实现透射显示。
另外,通过在所述反射电极间的空间中的第一空间设置遮光部件,抑制来自第一空间的光的透射,从而能够在抑制透射率的降低的同时稳定光学特性,其中,该第一空间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彩色滤光片的不同颜色的滤光片的边界重叠,透射率低于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空间。其结果,在保持与反射型显示装置同等的反射显示性能同时,通过反射电极间的空间实现透射显示。
发明效果
依据本公开,通过使用相邻像素的反射电极间的空间进行透射显示,从而能够在保证与反射型显示装置同等的反射显示性能的基础上,实现透射显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切除一部分的状态下的应用本公开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大致构成的立体图。
图2A是示出基本的像素电路的电路图。
图2B是彩色显示中的像素的示意图。
图2C是单色显示中的像素的示意图。
图2D是示出子像素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2E是示出子像素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2F是示出子像素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3A是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部的平面图
图3B是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部的平面图。
图4A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像素部的电极结构的平面图。
图4B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像素部的其它电极结构的平面图。
图5A是示出无电压施加时的有关优选采用帧反转(フレーム反転)驱动方式的理由的模拟(simulation)结果的图。
图5B是示出在行反转(ライン反転)或点反转(ドット反転)时的电压施加时的有关优选采用帧反转驱动方式的理由的模拟结果的图。
图5C是示出在帧反转时的电压施加时的有关优选采用帧反转驱动方式的理由的模拟结果的图。
图6是示出采用MIP方式的像素的电路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7是用于说明采用MIP方式的像素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8是示出使用反射电极间的空间(像素间的空间)进行透射显示时的像素间的液晶分子的运动的图。
图9是示出常白模式时的像素间的透射率的模拟结果的图。
图10是示出以彩色滤光片的交迭部划分像素彼此后的彩色像素的图。
图11A是示出应用本公开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11B是示出应用本公开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12是示出摩擦方向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多个分割像素电极及像素间的空间的平面图。
图14是示出摩擦方向和透射率的关系的图。
图15是示出电压施加前在作为第一基板的TFT基板侧的摩擦方向及液晶分子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电压施加前在作为第一基板的TFT基板侧的摩擦方向及液晶分子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7是示出电压施加时的液晶分子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8是散射层的截面图。
图19是示出散射层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20是示出散射层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21是示出反射电极和彩色滤光片的关系的平面图。
图22是示出摩擦方向和透射率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23A是示出未设置遮光部件时的透射显示下的光的透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23B是示出未设置遮光部件时的透射显示下的光的透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23C是示出未设置遮光部件时的透射显示下的光的透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24A是示出像素部的其它例的电极结构的平面图。
图24B是图24A所示的电极结构的截面图。
图25A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像素部的其它例的电极结构的平面图。
图25B是图25A所示的电极结构的截面图。
图26是示出常黑模式下的施加电压和反射率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7是示出反射率和明度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8是示出常白模式下的施加电压和反射率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9A是示出在单隙结构(シングルギャップ構造)时进行常黑的ECB模式的光学设计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9B是示出在单隙结构时进行常黑的ECB模式的光学设计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0A是示出在多隙结构(マルチギャップ構造)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列方向上相邻的2个像素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30B是示出在多隙结构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行方向上相邻的2个像素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31是示出反射显示区域的光谱的计算结果的图。
图32是示出透射显示区域的光谱的计算结果的图。
图33是示出变形例所涉及的像素部的电极结构的平面图。
图34A是示出应用本公开的数码相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4B是示出应用本公开的数码相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5是示出应用本公开的摄像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6是示出应用本公开的笔记本型电脑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7A是示出应用本公开的便携电话机的打开状态的正视图。
图37B是示出应用本公开的便携电话机的侧面图。
图37C是示出应用本公开的便携电话机的闭合状态的正视图。
图37D是示出应用本公开的便携电话机的左侧面图。
图37E是示出应用本公开的便携电话机的右侧面图。
图37F是示出应用本公开的便携电话机的俯视图。
图37G是示出应用本公开的便携电话机的仰视图。
图38是示出应用本公开的信息便携终端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按如下所示的顺序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技术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
1.应用本公开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1-1.对应彩色显示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1-2.基本像素电路
1-3.像素及子像素
1-4.对像素部的电极结构的研究
2.实施方式的说明
2-1.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式
2-2.MIP方式
2-3.显示模式
2-4.彩色滤光片的交迭
2-5.液晶分子的取向
2-6.散射层
2-7.透射区域位置
2-8.液晶的显示模式
2-9.具体实施例
3.变形例
4.电子设备
5.本公开的构成
<1.应用本公开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本公开的技术可应用于平板型(平面型)的显示装置。作为平板型的显示装置,可以例示出使用了液晶显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面板的显示装置、使用了电致发光(EL:Electro Luminescence)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使用了等离子体显示(PD:Plasma Display)面板的显示装置等。
这些平板型的显示装置如果按显示的方式来进行分类,可以分类为透射型、反射型以及半透射型。本公开的技术可以应用于兼有透射型显示装置和反射型显示装置的特征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即、在亮环境下和暗环境下都能容易看清屏幕且功耗少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带有这些特征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适于用作电子设备、其中特别是户外使用频率高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即便携式终端设备、例如数码相机等便携信息设备或便携电话机等便携通信设备的显示部。
应用本公开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可以是对应单色显示的显示装置,也可以是对应彩色显示的显示装置。在对应彩色显示的情况下,作为形成彩色图像的单位的一个像素(单位像素)包括多个子像素(副像素;sub pixel)。更具体而言,在对应彩色显示的显示装置中,单位像素包括例如显示红色(Red:R)的子像素、显示绿色(Green:G)的子像素、显示蓝色(Blue:B)的子像素这三个子像素。
但是,作为一个像素,并不限于组合了RGB三原色的子像素的像素。例如,也可以在RGB三原色的子像素上进一步添加1色或多色的子像素来形成单位像素。更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为了提高亮度(輝度)而添加显示白色(White:W)的子像素来作为单位像素,为了扩大颜色再现范围而添加显示补色的至少一个子像素来作为单位像素。
[1-1.对应彩色显示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下面,作为应用本公开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以对应彩色显示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为例,参照附图来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应用了本公开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第一面板部10、第二面板部20、液晶层30以及背光部40作为主要构成要素。在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中,第二面板部20的表面侧为显示面侧。第一面板部10和第二面板部20以具有规定空隙的方式而相对配置。并且,通过在第一面板部10和第二面板部20的空隙内密封液晶材料,从而形成有液晶层30。
第一面板部10从液晶层30的相反一侧、即从背光部40一侧开始依次设置有偏光板(偏光板;polarizing plate)11、1/2波长板12、1/4波长板13、将透明玻璃等作为基板材料的第一基板14以及平坦化膜15。
在该第一面板部10中,在第一基板14上以交叉的方式形成有均未图示的多条信号线以及多条扫描线。并且,在多条信号线和多条扫描线交叉的部位上,子像素(下面,也有仅记载为“像素”的情况)50二维地配置为矩阵状(行列状)。
在第一基板14上,按各像素50形成有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等开关元件以及电容元件等电路元件。通过在这些电路元件、信号线以及扫描线的表面形成平坦化膜15,从而实现了第一面板部10的表面的平坦化。并且,在平坦化膜15上,按各像素50形成有后述的反射电极。由于形成有包括TFT的电路元件,从而存在将第一基板14称为TFT基板的情况。
多条信号线是用于传输驱动像素50的信号(显示信号/视频信号)的布线,相对于像素50的矩阵状的配置,成为对应于各像素列沿该像素列的像素的排列方向、即列方向(图1的Y方向)延伸的布线结构。多条扫描线是用于传输以行单位选择像素50的信号(扫描信号)的布线,相对于像素50的矩阵状的配置,成为对应于各像素行沿该像素行的像素的排列方向、即行方向(图1的X方向)延伸的布线结构。X方向和Y方向彼此正交。
第二面板部20从液晶层30一侧依次设置有由ITO(Indium Tin Oxide:铟锡氧化物)等形成的透明电极21、彩色滤光片22、将透明玻璃等作为基板材料的第二基板23、1/4波长板24、1/2波长板25以及偏光板26。
在该第二面板部20中,彩色滤光片22例如是沿列方向(Y方向)延伸的条状的R(红色)G(绿色)B(蓝色)的各滤光片以与像素50的行方向(X方向)的节距相同的节距反复排列的构成。第二基板23由于包含彩色滤光片(CF:Color Filter)22,因此,有时被称为CF基板。
通过上述的第一面板部10、与该第一面板部10相对配置的第二面板部20以及配置在第一面板部10和第二面板部20之间的液晶层30构成半透射型液晶显示面板,第二面板部20的上表面(表面)成为显示面。
背光部40是从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侧、即从第一面板部10的与液晶层30相反的一侧对该液晶显示面板进行照明的照明部。该背光部40并不特别限定其结构以及构成要素,但是,例如可以使用LED(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或荧光管等光源、和棱镜片、扩散片及导光板等周知的部件。
在上述构成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中,像素50按每个该像素50具有反射显示区域(反射显示部)和透射显示区域(透射显示部)。如上所述,反射显示区域在平坦化膜15的表面具有对应各像素50形成的反射电极,由该反射电极反射透过第二面板部20而从外部射入的外部光,通过其反射光进行显示。透射显示区域是使来自于背光部40的光透射,通过其透射光进行显示。关于对应各像素50设置的透射显示区域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1-2.基本像素电路]
接着,使用图2A说明像素50的基本像素电路。在图2A中,X所示的方向(X方向)表示图1所示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的行方向,Y所示的方向(Y方向)表示列方向。
如图2A所示,多条信号线61(611,612,613,…)和多条扫描线62(621,622,623,…)交叉布线,在其交叉部配置像素50。多条扫描线62(621,622,623,…)延伸的方向是行方向(X方向),多条信号线61(611,612,613,…)延伸的方向是列方向(Y方向)。如上所述,多条信号线61和多条扫描线62形成于第一面板部10的第一基板(TFT基板)14的表面。于是,多条信号线61(611、612、613、...)的各一端与信号输出电路70的对应于各列的输出端连接,多条扫描线62(621、622、623、...)的各一端与扫描电路71的对应于各行的输出端连接。
像素50例如是具有使用薄膜晶体管(TFT)的像素晶体管51、液晶电容52和保持电容53的构成。像素晶体管51的栅电极与扫描线62(621、622、623、...)连接,源电极与信号线61(611、612、613、...)连接。
液晶电容52是指在像素电极和与其相对形成的对电极(対向電極;counter electrode)(相当于图1的透明电极21)之间产生的液晶材料的电容成分,像素电极与像素晶体管51的漏极连接。在彩色显示的情况下,像素电极相当于对应各子像素形成的反射电极,在单色显示的情况下,相当于对应各像素形成的反射电极。在液晶电容52的对电极上,以全部像素通用的方式施加有直流电压的公共电位Vcom。保持电容53的一个电极与液晶电容52的像素电极、另一个电极与液晶电容52的对电极分别连接。
由上述的像素电路可知,多条信号线61(611、612、613、...)是将驱动像素50的信号、即从信号输出电路70输出的视频信号按各像素列传输至像素50的布线。此外,多条扫描线62(621、622、623、...)是将以行单位选择像素50的信号、即从扫描电路71输出的扫描信号传输至各像素行的布线。
[1-3.像素及子像素]
在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对应彩色显示的情况下,如图2B所示,作为形成彩色图像的单位的1个像素、即单位像素5例如包括多个子像素(sub-pixel)50。在该例中,单位像素5包括显示R的子像素50R、显示B的子像素50B、和显示G的子像素50G。单位像素5所具有的子像素50R、50B、50G朝X方向、即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的行方向排列。如上所述,单位像素5也可以还具有1色或多色的子像素。在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仅对应单色显示的情况下,如图2C所示,作为形成单色图像的单位的1个像素、即单位像素5M成为像素50(相当于彩色图像中的子像素50)。单位像素5是显示彩色图像的基本单位,单位像素5M是显示单色图像的基本单位。
这里,各子像素50也可以分割为多个副子像素(像素)。在这种情况下,反射电极与副子像素对应地分割为多个。通过将多个副子像素的像素电极(反射电极)分别经由别的驱动电路连接于信号线61、扫描线62,从而子像素50可进行面积灰度显示。例如,通过将多个副子像素的反射电极的面积比设为2:1,从而子像素50可实现0、1、2、3的2位的面积灰度。图2D所示的子像素50并列配置有具备反射电极263a的副子像素500A、以及具备面积约其2倍的反射电极263b的副子像素500B。副子像素500A、500B的反射电极263a、263b分别经由别的驱动电路而与信号线61、扫描线62连接。这里,如图2E所示,子像素50也可以由具备形成有开口的反射电极263c的副子像素500C、以及具备配置于反射电极263c的开口内的反射电极263d的副子像素500D构成。另外,例如图2F所示,子像素50也可以构成为将分别具备面积相等的3个反射电极263e、263f、263g的副子像素500E、500F、500G排列成一列。在图2F所示的子像素的情况下,3个副子像素中的副子像素500E的反射电极263e和副子像素500G的反射电极263g电连接,经由一个驱动电路而与信号线61、扫描线62连接,剩下的副子像素500F的反射电极263f经由另外的驱动电路而与信号线61、扫描线62连接,从而可形成保持重心的2位的面积灰度。
[1-4.对像素部的电极结构的研究]
在说明透射显示区域前,先研究像素50的电极结构。
图3A、图3B是用于说明现有的像素部的电极结构的图。图3A示出反射(全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部的平面图,图3B示出现有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部的平面图。在图3A、图3B中,标出网格来表示反射电极63。
如图3A、图3B所示,一般地,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部的构成如下:像素50配置成矩阵状,相对于该矩阵状的配置,信号线61在沿列方向延伸的像素50间的空间位置布线,扫描线62在沿行方向延伸的像素50间的空间位置布线。如上所述,信号线61和扫描线62在图1中以在第一面板部10的第一基板14上相互交叉的方式布线。
在这样构成的像素部(像素阵列部)中,在图3A所示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以和像素50的尺寸大致相同的大小形成用铝等金属形成的反射电极63,将该反射电极63的区域作为反射显示区域。即,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通过确保与像素50的尺寸大致相同大小的反射显示区域,从而得到期望的反射显示性能。
相对于此,在图3B所示的现有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在1个像素50内与反射电极63一起形成开口部64,将该开口部64作为透射显示区域。这样,为了确保透射显示区域,在像素50内形成开口部64时,不得不使反射电极63、即反射显示区域缩小对应该开口部64的面积的量。因此,在现有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反射显示性能与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性能相比下降。即,确保透射显示区域与保持反射显示性能存在权衡(取舍)关系。
<2.实施方式的说明>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为了在保持与反射型显示装置同等的反射显示性能的同时实现透射显示,使用相邻的像素50的反射电极63间的空间进行透射显示。以下,适当地称“相邻的像素的反射电极间的空间”为“反射电极间的空间”或“像素间的空间”。具体而言,如图4A所示,在像素50配置为矩阵状的像素部中,以不阻挡反射电极63间的空间的方式形成信号线61以及扫描线62等布线,从而可以将该规定方向的空间用作透射显示区域来进行透射显示。更具体而言,通过形成为阻挡与反射电极63间的彩色滤光片的不同颜色的滤光片的边界重叠、且透射率比其它方向的空间低的方向(第一方向)的空间而不阻挡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第二方向)延伸的空间,从而能够将第二方向的空间用作透射显示区域来进行透射显示。
在图4A中,标出了网格(網掛け)来示出反射电极63。此外,反射电极63间的空间存在沿像素列的像素的排列方向、即列方向(Y方向)延伸的空间65A、以及沿像素行的像素的排列方向、即行方向(X方向)延伸的空间65B。此外,在本例子中,虽然例示了信号线61以及扫描线62作为形成于像素部的布线,但是,形成于像素部的布线并不限定于这些布线。即、驱动(控制)像素50时所需的驱动线(控制线)全部包含于本例子中所述的布线中。
“不阻挡空间”并非排除布线与反射电极63间的空间65A、65B交迭(overlap)的区域的存在。具体而言,布线于列方向上的信号线61与在行方向上延伸的空间65B交迭的状态以及布线于行方向上的扫描线62与在列方向上延伸的空间65A交迭的状态也包含在“不阻挡空间”的概念当中。
此外,信号线61的一部分与沿列方向延伸的空间65A交迭或信号线61与沿列方向延伸的空间65A局部交迭的状态、以及扫描线62的一部分与沿行方向延伸的空间65B交迭或扫描线62与沿行方向延伸的空间65B局部交迭的状态也包含在“不阻挡空间”的概念当中。在任一种情况下,均将信号线61以及扫描线62不与空间65A、65B交迭的区域用作透射显示区域。
此外,在以不阻挡反射电极63间的空间65B的方式来形成布线时,优选使该布线避开反射电极63间的空间65B而形成。“避开空间”是指在反射电极63间的空间65B中不存在布线(即、在该空间65B中不存在与布线交迭的区域)的状态。
具体而言,如图4A所示,关于扫描线62,优选避开沿行方向延伸的空间65B、即其与空间65B之间不存在交迭的区域地进行布线。此外,在与空间65A重叠的整个区域设置信号线61(611、612、613、614、615),利用信号线61阻挡空间65A。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空间65A与反射电极63间的彩色滤光片的不同颜色的滤光片的边界重叠,且为透射率低的方向(第一方向)的空间,空间65B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第二方向)延伸,为比第一方向透射率高的方向的空间。通过使在反射电极63间的空间65B中不存在与信号线61及扫描线62交迭的区域,从而能够将该空间65B的整个区域作为透射显示区域,故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可得到更高的透射显示性能。另外,通过用信号线61阻挡反射电极63间的空间65A,从而能够稳定光学特性。
如上所述,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使用反射电极63间的空间65B进行透射显示,即,通过将该空间65B的区域作为透射显示区域,从而无需在像素50内另外确保透射显示区域。由此,由图3A与图4A的对比可知,在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中,在使像素50的尺寸为同一尺寸的情况下,可使反射电极63的尺寸与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反射电极的尺寸为同等尺寸。其结果是,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可以在保持与反射型显示装置同等的反射显示性能的同时实现透射显示。此外,通过用信号线61阻挡反射电极63间的空间65A,从而能够使光学特性稳定。关于这点,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此外,在图4A所示的例子中,以信号线61阻挡空间65A,但并不限定于此。如图4B所示,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也可以构成为:在偏离空间65A的位置、即不阻挡空间65A的位置配置信号线61,并用与信号线61不同的遮光部件80阻挡空间65A。作为遮光部件80,可使用液晶显示面板的布线,更具体而言,可使用形成于与反射电极相同的基板的布线。布线优选使用金属布线。通过将反射光的部件用于遮光部件,从而能够在反射显示时反射更多的光。此外,遮光部件只要是能在透射显示时遮挡光的透射即可,也可以是吸收光的滤光片。
[2-1.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式]
在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抑制因持续向液晶施加同极性的直流电压而导致液晶的比电阻(物质固有的电阻值)等劣化,采用以公共电位VCOM为基准按既定周期反转视频信号的极性的驱动方式。
作为这样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式,已知有线反转、点反转、帧反转等驱动方式。线反转是在相当于一条线(1个像素行)的1H(H是水平期间)的时间周期使视频信号的极性反转的驱动方式。点反转是对应彼此相邻的上下左右的每个像素、使视频信号的极性交替反转的驱动方式。帧反转是按相当于一个画面的每1帧而使写入全部像素的视频信号按相同极性同时反转的驱动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可采用上述各驱动方式中的任一种。但是,出于以下说明的理由,相比线反转及点反转的驱动法,更优选采用帧反转的驱动方式。
采用图5的模拟结果来说明优选采用帧反转的驱动方式的理由。在图5中,图5A表示不向像素50施加电压时的模拟结果,图5B表示在线反转或点反转时向像素50施加电压时的模拟结果,图5C表示在帧反转时向像素50施加电压时的模拟结果。另外,在图5B、图5C中用点划线表示等电位线。
在线反转或点反转的情况下,透明电极(对电极)21和反射电极(像素电极)63之间的电位在相邻的2个像素之间是不同的,从而像素间的一个像素附近和另一个像素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动作不同。因此,像素间的液晶取向不稳定。这一点从图5B中以点划线表示的等电位线的分布来看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样,当在相邻两像素间电位不同的线反转或点反转的情况下,不能够稳定地控制像素间的液晶取向。使用液晶取向不稳定的像素间的空间作为透射显示区域进行透射显示时,有可能产生余像等。
相对于此,在帧反转的情况下,透明电极21和反射电极63之间的电位在相邻的2个像素间是相同的,从而在像素间的一个像素附近和另一个像素附近,液晶分子进行相同的动作。因此,采用帧反转的驱动方式时的像素间的液晶取向比线反转或点反转时稳定。这从图5C中以点划线表示的等电位线的分布来看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样,当在相邻两像素间电位相同的帧反转的情况下,能够较稳定地控制像素间的液晶取向,故将该像素间的空间(相邻像素的反射电极间的空间)用作透射显示区域进行透射显示时,也能够有效地抑制余像。从以上的理由可知,在使用反射电极63间的空间进行透射显示时,相比于使用线反转或点反转的驱动方式,优选使用帧反转的驱动方式。但是,如上所述,并非排除线反转或点反转驱动方式的采用。
[2-2.MIP方式]
在采用帧反转的驱动方式的情况下,在整个1帧期间内将相同极性的信号电压写入信号线,因此,存在产生阴影(シェーディング)的可能性。于是,在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中,在采用帧反转的驱动方式时,采用以具有存储功能的像素作为像素50、例如在各像素具有可存储数据的存储器的所谓MIP(Memory In Pixel:像素内存)方式。在MIP方式的情况下,在像素50上总是施加有固定电压(一定电压),因此,可以减少阴影。
MIP方式通过在像素内具有存储数据的存储器,从而可以实现模拟显示模式的显示、及存储显示模式(メモリ表示モード)的显示。模拟显示模式是指模拟地显示像素的灰度的显示模式。存储显示模式是指基于像素内的存储器所存储的二进制信息(逻辑“1”/逻辑“0”)数字地显示像素的灰度的显示模式。
在存储显示模式的情况下,由于采用保持在存储器中的信息,因此,无需按帧周期来执行反映了灰度的信号电位的写入动作。因此,在存储显示模式的情况下,与需要按帧周期来执行反映了灰度的信号电位的写入动作的模拟显示模式的情况相比,以较少的电力消耗即可。换言之,可以降低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的电力消耗。
图6是示出采用了MIP方式的像素的电路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框图。在图6中,对与图2A同等的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示出。此外,在图7中示出用于说明采用了MIP方式的像素的动作的时序图。
如图6所示,像素50除了液晶电容(液晶单元)52之外,还具备具有三个开关元件54、55、56以及锁存部57的驱动电路部58。驱动电路部58具备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功能。具备驱动电路部58的像素50采用带SRAM功能的像素构成。液晶电容(液晶单元)52是指在像素电极(例如、图3的反射电极63)和与其相对配置的对电极之间产生的液晶电容。
开关元件54的一端与信号线61(相当于图2A的信号线611~613)连接。开关元件54通过由图2A的扫描电路71施加扫描信号而成为导通(闭)状态,获取从图2A的信号输出电路70经由信号线61供给的数据SIG。锁存部57具有彼此反向并联连接的反相器571、572,保持(锁存)与通过开关元件54取入的数据SIG对应的电位。
在开关元件55、56的各一个端子上施加与公共电位VCOM逆相的控制脉冲XFRP以及同相的控制脉冲FRP。开关元件55、56的各另一个端子被共同连接,其公共连接节点为本像素电路的输出节点Nout。开关元件55、56对应于锁存部57的保持电位的极性,任一方成为导通状态。通过这样的动作,对于在对电极(图1的透明电极21)上施加有公共电位VCOM的液晶电容52,在像素电极(例如,图3的反射电极63)上施加控制脉冲FRP或控制脉冲XFRP。
由图7可知,在本例子的情况下,在锁存部57的保持电位为负侧极性时,液晶电容52的像素电位成为与公共电位VCOM同相,因此,变为黑显示,在锁存部57的保持电位为正侧极性的情况下,液晶电容52的像素电位成为与公共电位VCOM逆相,因此,变为白显示。
由前述内容可知,MIP的像素50对应于锁存部57的保持电位的极性使开关元件55、56的任一方成为导通状态,从而对液晶电容52的像素电极(例如,图3的反射电极63)施加控制脉冲FRP或控制脉冲XFRP。其结果是,由于在像素50上总是施加有一定的电压,因此,可以抑制阴影的产生。
此外,在本例子中,以将SRAM用作像素50内置的存储器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SRAM仅仅是一个例子,也可以采用使用其它存储器、例如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采用MIP方式时,能够使用面积灰度法、时分灰度法等。在时分灰度法的情况下,即使是静止画面,像素电位也随时间而不同,故像素内及像素间的液晶分子会运动。因此,相比使用时分灰度法,优选使用面积灰度法。另外,在面积灰度法的情况下,通过分割像素电极、即反射电极63来增多电极间的间隙,故与不分割的情况相比,有面板的透射率提高的优点。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使用在各像素具有可存储数据的存储器的MIP像素作为具有存储器功能的像素,但这不过是一个例子。作为具有存储器功能的像素,除了MIP像素以外,例如,可例示使用周知的存储性液晶(メモリ性液晶)的像素。
[2-3.显示模式]
在液晶的显示模式中,具有在无电场(电压)施加时为白显示而有电场施加时为黑显示的常白模式、和在无电场施加时为黑显示而有电场施加时为白显示的常黑模式。该两模式的液晶单元的结构相同,图1的偏光板11、26的配置不同。
在使用反射电极63间的空间(像素50间的空间)进行透射显示的情况下,像素间的液晶分子并非全部进行转换,也存在液晶分子不进行动作的区域。在常白模式的情况下,由于存在液晶分子不进行动作的区域,不能束紧(締める)黑,有对比度降低之忧。
图8示出使用反射电极63间的空间(像素50间的空间)进行透射显示时的像素间的液晶分子的运动。在图8中,在反射电极63的中央部的位置A处,液晶分子完全运动。相对于此,在像素间的反射电极63附近的位置B处,液晶分子以某种程度进行运动,在像素间的中央部的位置C处,液晶分子完全不动。
这样,在液晶分子完全不动的像素间的中央部的区域,透射率与反射电极63的区域相比变得极高,因而产生光泄漏。因此,不能束紧黑,对比度下降。
图9示出常白模式时像素间的透射率的模拟结果。此外,在图9中,位置A、B、C与图8的位置A、B、C分别对应。从图9的模拟结果可知,在图8中的像素间的中央部的位置C处,由于液晶分子完全不动,因而透射率高(例如,0.35左右)。
出于这样的理由,优选采用常黑模式作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如果采用常黑模式,则在对液晶未施加电压的状态、即液晶取向均匀的状态下为黑显示,能够束紧黑,从而能够提高对比度。但是,并非排除常白模式的采用。
作为光学特性的实测结果的一个例子,在常白模式的情况下,白透射率(%)为0.93左右,黑透射率(%)为0.29左右,从而对比度为3左右。在常黑模式的情况下,白透射率(%)为0.71左右,黑透射率(%)为0.06左右,从而对比度为12左右。即,通过采用常黑模式,从而能够将对比度提高到常白模式时的4倍左右。
[2-4.彩色滤光片的交迭]
如图10所示,也存在使彩色滤光片22R、22G彼此的一部分以及彩色滤光片22G、22B彼此的一部分交迭、通过各个交迭部OL对子像素50R、50G、50B遮光并进行划分的结构。交迭部OL的光的透射率比黑矩阵高,但与不交迭彩色滤光片22R、22G、22B的情况相比,光的透射率变低。因此,在使用图1所示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进行透射显示的情况下,不使用交迭部OL,而是使用存在于在Y方向相邻的副子像素(分割子像素)501间且沿X方向延伸的空间65B。因此,为了在使用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进行透射显示时提高画质,优选提高空间65B中的光的利用效率。
[2-5.液晶分子的取向]
为了提高图10所示的子像素50间或副子像素501间的空间65B的透射率,优选使图11A及图11B所示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a所具有的液晶分子31的取向为扭曲向列(TN:Twisted Nematic)取向。这里,图11A示出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a的在与扫描线6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列方向上相邻的2个像素的截面结构,图11B示出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a的在与信号线6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即行方向上相邻的2个像素的截面结构。扭曲向列取向是指,在图11A及图11B中,夹在作为TFT基板的第一基板14和作为CF基板的第二基板23之间的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31群的长轴AXl方向与第一基板14侧的取向膜30F及第二基板23侧的取向膜20F的表面30FP、20FP平行、且在第一基板14和第二基板23之间扭转的取向状态。此外,图11A及图11B所示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a是对图1所示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添加了散射层27的显示装置。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既可以如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a这样具有散射层27,也可以如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这样不具有散射层27。散射层27将在后描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摩擦的方向(以下,适当称为摩擦方向)是通过以XY平面中的X方向、即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像素(子像素)50的行方向为基准的角度来表现的。Y方向是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像素(子像素)50的列方向。图12的直线Ltft表示第一基板14侧的摩擦方向,直线Lcf表示第二基板23侧的摩擦方向。以下,也称直线Ltft、Lcf为摩擦轴。与分别设于第一基板14及第二基板23、更具体而言第一基板14及第二基板23的表面的取向膜接触的液晶分子31排列成自身的长轴AXl与对应于各自取向膜的摩擦轴Ltft、Lcf平行。
称摩擦轴Ltft、Lcf与X方向所成的角度为摩擦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以θ表示第一基板14侧的摩擦角度。另外,称第一基板14侧的摩擦轴Ltft和第二基板23侧的摩擦轴Lcf所成的角度为扭曲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摩擦角度θ及扭曲角度将以Z轴为中心、从X轴朝向第一象限的旋转(逆时针旋转)设为+方向,将从X轴朝向第四象限的旋转(顺时针旋转)设为-方向。
在扭曲角度为0度或±180度的情况下,液晶分子31的取向为同质取向(homogeneous alignment)。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3中以点划线a表示的位置、即在Y方向相邻的副子像素501间的沿X方向延伸的空间65B的透射率在同质取向时为0.4左右,与此相对,若扭曲角度超过0度或180度,则该透射率急剧上升,在大概±10度(或±170度)时增大到1.1左右。然后,随着扭曲角度变大,透射率逐渐减少,但即使扭曲角度为±90度,也是同质取向的2倍左右的值。另外,图13中以点划线b表示的位置、即在X方向相邻的副子像素501间的沿Y方向延伸的空间65A的透射率在同质取向时为0.2左右,与此相对,若扭曲角度超过0度或180度,则该透射率急剧上升,在大概±40度(或±140度)时增大到0.8左右。然后,随着扭曲角度变大,透射率逐渐减少,但即使扭曲角度为±90度,也是同质取向的2倍左右的值。
这样,若扭曲角度为0度或±180度以外的值、即处于液晶分子31的取向不是同质取向的状态时,液晶分子31处于在第一基板14和第二基板23间扭转的状态。因此,副子像素501间的空间65A、65B的透射率与同质取向相比大幅上升。其结果是,能够在保持与反射型显示装置同等的反射显示性能的基础上实现透射显示。接着,对第一基板14侧的摩擦角度θ进行说明。
对于通过施加在图11A及图11B所示的反射电极63和透明电极21之间的电压而在XY平面内形成的电场强度高的一侧,是第一基板14侧高于第二基板23侧。这是因为,第二基板23侧的透明电极21在XY平面内连续,从而在XY平面内不存在电位差,而第一基板14侧的反射电极63在相邻的反射电极63间存在电位差,从而在XY平面内存在电位差。因此,在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1a的透射显示中,第一基板14侧的液晶分子31的取向方向更为重要。决定第一基板14侧的液晶分子31的取向方向的是第一基板14侧的摩擦方向。
另外,通过存在于反射电极63的表面侧的液晶分子31在Z轴方向上进行转换(switching)动作,从而实现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1a的反射显示。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1a的透射显示是通过存在于副子像素501间或子像素50间等的液晶分子31在XY平面内进行转换动作来实现的。因此,在透射显示中,优选考虑存在于副子像素501间或子像素50间等的液晶分子31的转换动作。
图14是设扭曲角度为70度且改变摩擦角度θ时模拟透射率的结果。图14的实线a表示图13中的由点划线a表示的位置上的透射率和摩擦角度θ的关系。从图14的结果可知,限定第一基板14侧的摩擦方向的摩擦角度θ优选为-45度以上0度以下、0度以上45度以下、-135度以上-180度以下或135度以上180度以下的范围。若在该范围内,则能够提高形成于在Y方向相邻的副子像素501间的空间65B的光透射率。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提高空间65B中的光的利用效率,能够提高使用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a、1进行透射显示时的画质。
在摩擦角度θ比较小的情况下,如图15、图17所示,在电压的施加前后,XY平面内的液晶分子31的旋转变大(图15的箭头R),结果透射率变大。相对于此,在摩擦角度θ比较大的情况下,如图16、图17所示,在电压的施加前后,XY平面内的液晶分子31的旋转变小(图16的箭头R),结果透射率变小。通过使第一基板14侧的摩擦角度θ在上述范围内,从而能够增大XY平面内的液晶分子31的旋转,增大透射率。
如上所述,在X方向相邻的副子像素501间的空间65A中存在交迭部OL。因此,与提高空间65A的透射率相比,提高形成于在Y方向相邻的副子像素501间的空间65B的透射率更能提高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a、1整体的透射率,因而是优选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摩擦角度θ为上述的范围来提高空间65B的透射率。这样,能够高效地提高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a、1整体的透射率。其结果是,能够在保证与反射型显示装置同等的反射显示性能的基础上实现透射显示。
[2-6.散射层]
图11A及图11B所示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a在比液晶层30更靠反射电极63反射的光的前进方向侧的一侧具有散射光的散射层27。更具体而言,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a在第二基板23和1/4波长板24之间具有散射层27。散射层27是使由反射电极63反射的光散射、或使透过了像素间的空间65A的背光散射的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的层。作为散射层27,例如,可使用LCF(Light Control Film:光控制薄膜)。
散射层27是前向散射多而后向散射少的前向散射层。散射层27是使从特定方向射入的光散射的各向异性散射层。散射层27在基于与第二基板23的关系而能从偏光板26侧的特定方向射入有光的情况下,几乎不使该入射光散射地使其透过,而使被反射电极63反射回来的光大幅散射。
例如,如图18所示,散射层27在基于与第二基板23的关系而从规定方向射入有外部光L1时,使该外部光L1透射,并以散射中心轴AX1为中心在规定范围内使该透射的光中被反射电极63所反射的光L2散射。外部光L1是射入第二基板23的偏光板26的平行光。外部光L1可以是非偏振光,也可以是偏振光。例如,如图18所示,散射层27包括折射率彼此不同的两种区域(第一区域27B、第二区域27S)。散射层27可以是如图19所示那样的、多个板状的第二区域27S在第一区域27B中以规定间隔排列的百叶窗结构,也可以是如图20所示的柱状的第二区域27Sa在第一区域27B中排列的柱状结构。
散射层27例如是第一区域27B及第二区域27S在厚度方向上延伸且沿规定方向倾斜的层。例如,散射层27是通过从斜向对树脂片照射紫外线而形成的,该树脂片是折射率彼此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可光聚合的单体或低聚物的混合物。此外,散射层27可以是与上述不同的结构,此外,也可以通过与上述不同的方法来制造。散射层27既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在散射层27为多层时,既可以是彼此相等的结构,也可以是彼此不同的结构。
优选散射层27的散射中心轴AX1例如朝向主视角方向。此外,散射中心轴AX1也可以朝向与主视角方向不同的方向。不管哪种情况,只要在使用了散射层27时,将散射中心轴AX1的朝向设定为由于散射层27的效果,主视角方向的亮度最亮、即反射率最高即可。主视角与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a的用户使用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a时观看视频显示面的方位对应。在视频显示面为方形的情况下,主视角对应于与视频显示面的一边中最接近用户的边正交的方位。
在从像素间的空间65A透射背光等的情况下,由于反射电极63的图案化精度或与第二基板23的重叠偏离等,存在背光等的透射的参差不齐变大的可能性。特别是,在采用湿法工艺将银用作反射电极63的情况下,存在上述参差不齐变得非常大的可能性。由于通过散射层27使透射光散射,因此,具有使上述参差不齐均衡化的优点。
[2-7.透射区域位置]
接着,说明透射显示区域。图21是示出反射电极和彩色滤光片的关系的平面图。图22是示出摩擦方向和透射率的关系的曲线图。图23A到图23C是分别示出未设置遮光部件时的透射显示下的光的透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如图4A、图4B、图11A及图11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1a中,作为反射电极63间的空间,存在沿像素列的像素的排列方向、即列方向(Y方向)延伸的空间65A、以及沿像素行的像素的排列方向、即行方向(X方向)延伸的空间65B。其中,在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中,用信号线61或遮光部件80阻挡空间65A,而不阻挡空间65B。在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中,空间65B成为透射显示区域,空间65A不是透射显示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空间65A成为反射显示区域。
这里,如图21所示,空间65A与反射电极63a间的彩色滤光片的不同颜色的滤光片的边界重叠。空间65B与相同色的滤光片重叠。另外,液晶的摩擦角度θ、空间65A的透射率(从B-B线的中央部分出来的光的透射率)和空间65B的透射率(从A-A线的中央部分出来的光的透射率)为图22所示的关系。如图22所示,空间65A的透射率和空间65B的透射率随摩擦角度的位置而以错开180度的相位变化。也就是说,随摩擦角度的变化,空间65A的透射率增加时,空间65B的透射率减少,空间65A的透射率减少时,空间65B的透射率增加。在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中,如上所述,液晶以空间65A的透射率变低、而空间65B的透射率变高的摩擦角度取向。具体而言,优选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使摩擦角度为-180度、0度、180度中任一。
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通过使与反射电极63a间的彩色滤光片的不同颜色的滤光片的边界重叠的空间65A的透射率低于空间65B、即、使彩色滤光片的同色的滤光片重叠的空间65B的透射率高于空间65A,从而能够稳定从像素的边界输出的光的光学特性。
这里,如果如上所述,根据彩色滤光片的配置和液晶层的摩擦角度及扭曲角度,使空间65A与反射电极63间的彩色滤光片的不同颜色的滤光片的边界重叠,且使之成为透射率低的方向(第一方向)的空间,使空间65B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第二方向)延伸,使之成为比第一方向透射率高的方向的空间,则可能会在空间65A显著地产生向错(disclination)、识别到显示的图像、特别是动画的显示不均、模糊。另外,如果交迭地配置彩色滤光片的各种颜色的滤光片,则因位置引起的重叠量的偏差会导致光学特性不稳定。另外,电场在像素的端部不稳定,存在产生液晶畴(liquidcrystal domain)的情况。由于这些因素,也有可能导致显示的图像不稳定。
这里,图23A至图23C是包括不显示的情况在内针对可调制成4灰度的情况观察显示1色而透射的光的结果的一个例子。图23A显示全部的像素,随着从图23A到图23B、图23C,显示的像素的比例减少。如图23A到图23C所示,若显示RGB中的1色且改变显示的像素的灰度时,透过空间65A而输出的光比透过空间65B而输出的光更不稳定。具体而言,透过空间65A而输出的光根据空间65A的位置,光量的变动的比例大。另外,如图23A至图23C所示,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因透射率的关系和彩色滤光片的配置的关系,空间65B射出比空间65A更多的光。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中,通过用信号线61或遮光部件80阻挡空间65A而不阻挡空间65B,从而不输出来自彩色滤光片间的透射率的光学特性不稳定的空间65A的光。由此,能够稳定输出的光,可抑制因向错等而导致的显示图像的模糊不均。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因彩色滤光片的配置和液晶层的摩擦角度及扭曲角度,空间65A成为透射率低的方向(第一方向)的空间,从而即使用信号线61或遮光部件80阻挡空间65A,也能够减少透射率的下降。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在透射显示模式中,能够维持高的光透射率,同时能够稳定输出的光的光学特性,并能提高显示的图像的质量。另外,在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中,利用信号线61或遮光部件80阻挡空间65A,相比在彩色滤光片设置黑矩阵,能够减少反射显示模式下的光的损失。
接着,使用图24A及图24B说明适合用于本实施方式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中的TFT基板的一个例子。图24A是示出像素部的其它例的电极结构的平面图。图24B是图24A所示的电极结构的截面图。
图24A及图24B所示的子像素250包括副子像素250a、250b、250c,按2位4灰度转换显示。副子像素250a、250b,250c的作为像素电极的反射电极通过接触部270a、270b、270c而分别与驱动电路连接。另外,副子像素250a和副子像素250c的接触部270a和接触部270c由中间布线层272连接。
如图24B所示,第一基板例如在由玻璃基板等构成的透明基板211上具备包括TFT、电容元件等的像素驱动电路280。透明基板211也可由玻璃基板以外的材料构成,例如,也可由透光性的树脂基板、石英、硅基板等构成。像素驱动电路280包括:由金、铝、铜及它们的合金等金属形成的栅电极281、作为源电极或漏电极起作用的凸点电极层283、284、及包括TFT、电容元件等的半导体层282。半导体层282被绝缘膜212覆盖,与栅电极281、凸点电极层283、284连接。
凸点电极层283、284的膜厚例如为500nm以上1000nm以下,突出到绝缘膜212上。为了抑制凸点电极层283、284所具有的膜厚的高低差的影响,用第一平坦化层224、第二平坦化层227覆盖。在第一平坦化层224中开有形成第一接触部270的接触孔270A。中间布线层(中间布线)272和凸点电极层284以通过第一接触部270的接触孔270A导通的方式而连接。中间布线层272的膜厚例如为50nm以上100nm以下。另外,中间布线层(中间布线)272连接反射电极和与同一位对应的反射电极(像素电极)。
反射电极层252配置在第二平坦化层227上,在第二平坦化层227中开有形成第二接触部290的接触孔290A。中间布线层272和反射电极层252以由第二接触部290的接触孔290A导通的方式而连接。反射电极层252由反射可见光的导电性材料构成,例如,由Ag等金属材料构成。反射电极层252的表面例如为镜面。
在本实施方式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中,通过使第一基板成为图24A及图24B所示的构成,从而能够使反射电极变为更平坦的形状,能够更加提高反射率,也提高对比度。另外,如本实施方式这样,通过设置中间布线层,形成为以中间布线连接包含于上位的位的副子像素的多层布线,从而能够降低TFT电路密度,提高成品率。
这里,为使平坦化层更加平坦化,即、为了更平坦地形成平坦化层,使用高熔流材料是非常有效的。然而,由于高温烧成时的熔流,接触孔扩大,从而扩大的区域成为散射反射。
本实施方式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通过采用中间布线,从而允许第一平坦化层224为熔流性(メルトフロー性)高的材料来使电路平坦化,在其上形成中间布线之后,用与第一平坦化层224相反的熔流性低的材料形成第二平坦化层227。由此,可用第二平坦化层227填埋第一层的接触孔,并能在与第一层的接触孔不同的位置形成第二层的接触孔。另外,第二平坦化层的接触孔是熔流性低的材料,故能抑制高温烧成所导致的接触孔的扩大,并能制造兼顾平坦性和小接触孔径的反射型TFT基板。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通过采用图24A及图24B所示的层叠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反射显示时的性能。
接着,说明如图24A及图24B这样具备中间布线的层叠结构下的优选遮光部件的配置。图25A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像素部的其它例的电极结构的平面图。图25B是图25A所示的电极结构的截面图。
在实施方式中,与副子像素对应地配置反射电极63a。如图25B所示,第一基板层叠有第一平坦化层82和第二平坦化层84,在第一平坦化层82和第二平坦化层84之间的中间布线层配置有遮光部件80a和中间布线80b。中间布线80b通过接触部88与位于第一平坦化层82的下侧的像素电极基座(凸点电极层)86连接,通过接触部89与位于第二平坦化层84的上侧的反射电极63a连接。也就是说,中间布线80b连接作为像素电极的反射电极63a和被供给有信号(电压)的像素电极基座(画素電極台座)86。另外,在从垂直于显示面的方向观察时,中间布线层的遮光部件80a配置在与相邻的反射电极63a之间的空间65A的整个区域重叠的位置。遮光部件80a形成于与中间布线80b相同的层。遮光部件80a可与中间布线80b连接,也可与其分离。
这样,通过将遮光部件80a设置于和中间布线相同的层,从而能够在平坦化层82上形成遮光部件。由此,能够使遮光部件80a成为更平坦的形状,可使遮光部件成为平坦的形状。另外,能够使遮光部件形成于反射电极附近。
这里,反射电极63、63a优选用铝(Al)或银(Ag)形成表面、即反射光的面。由此,能够提高反射电极的反射率,能够高效地反射光。另外,在使用形成于中间布线或中间布线层的材料(金属、导电体)作为遮光部件的情况下,优选以像素电极基座是半导体的情况下为欧姆连接的方式选择功函数,确定中间布线的材料。另外,为了使反射电极尽量平坦,中间布线层优选采用薄(例如,不足100nm)且有充分遮光性(OD)>Log(透射CR)的膜厚。这里,OD是-Log(透射率)。另外,中间布线优选使表面侧金属的离子化能量大于反射电极,以便在反射电极蚀刻时不会消失。另外,像素电极基座优选使表面侧金属的离子化能量大于中间布线(遮光部件),以便在中间布线(遮光部件)的蚀刻时不会消失。另外,像素电极基座可使用作为晶体管用Si材料起作用的材料。另外,在将半导体用于中间布线和像素电极基座时,和半导体接触的金属采用欧姆接合的金属。设金属的功函数为qΦM、设半导体的功函数为qΦs时,采用满足qΦM<qΦs的金属。
这里,中间布线层优选使用Mo、Ti。由此,能够抑制在反射电极的处理时(蚀刻时)金属消失或薄膜化。另外,中间布线层使用Mo的话,能够使之成为和TFT的扫描线相同的材料。
这里,像素电极基座优选使用Mo、Ti。由此,能够抑制在中间布线的处理时(蚀刻时)金属消失或薄膜化。另外,像素电极基座优选使用Ti/Al/Ti、Mo/Al/Mo。由此,能够使之成为和TFT的信号线相同的材料。另外,像素电极基座优选使用Si。由此,能够使之成为和基座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另外,如上所述,在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具备MIP的情况下、即为存储器内置TFT显示器的情况下,电路密度高,需要在布局复杂的TFT基板上形成反射像素。相对于此,通过如本实施方式这样使用中间布线,从而能够通过第一层平坦化膜上的中间布线的布局(设计)来自由地确定影响画质的接触孔的配置。由此,可降低电路密度并可实现对存储器及像素开关侧的特殊化设计。
另外,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如上所述,在具备MIP的情况下,优选在中间布线层形成遮光部件。也就是说,遮光部件优选在形成有连接反射电极和存储器功能的电路的一部分的中间布线的中间布线层上用与所述中间布线相同的材料形成。另外,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如上所述,在构成为不具备MIP的情况下,优选用与彩色滤光片的边界重叠且沿与透射率更低的空间重叠的方向延伸的信号线、扫描线等布线阻挡空间。
[2-8.液晶的显示模式]
图26示意性示出常黑型的显示模式下的施加电压V和反射率Y的关系。图27示意性示出反射率Y和亮度L*的关系。图28示意性示出常白型的显示模式下的施加电压V和反射率Y的关系作为参考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作为一个例子,液晶显示面板为具有图26所示的关系的常黑型的显示模式。因此,当例如驱动电路将电位差施加于液晶元件作为视频显示面变为白显示的定压时,被施加有电位差的液晶元件的反射率变为既定的反射率。
此外,根据光学设计,也存在反射率之差ΔY为不能近似为零的大小的情况。然而,即使在该情况下,例如,在假设不论反射率Y的大小如何反射率之差ΔY均为规定值(一定值)时,反射率Y越大(亮度越大),考虑到光敏度的明度差ΔL*越小。也就是说,如图27所示,相比于与反射率10%附近的反射率之差ΔY对应的考虑到光敏度的明度差ΔL*1,与反射率30%附近的反射率之差ΔY对应的考虑到光敏度的明度差ΔL*2更小。另外,相比于与反射率30%附近的反射率之差ΔY对应的考虑到光敏度的明度差ΔL*2,与反射率70%附近的反射率之差ΔY对应的考虑到光敏度的明度差ΔL*3更小。因此,在液晶显示面板为常黑型显示模式的情况下,即使反射率之差ΔY为不能近似为零的大小,白显示的亮度偏差也小。因此,即使公共连接线的电压起伏,也能够抑制闪烁的产生。
然而,如图28所示,在液晶显示面板为常白型的显示模式的情况下,不会是如上述那样。在液晶显示面板为常白型的显示模式的情况下,黑显示的考虑到光敏度的明度不均。在黑显示的考虑到光敏度的明度不均的情况下,会闪烁,显示质量变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视频显示时,液晶反转频率不足30Hz(或60fps)。由此,能够抑制功耗。这里,由于如上所述地抑制了白亮度的不均,故即便液晶反转频率不足60Hz,也不会因此而产生晃眼等的闪烁。
总结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按面积灰度及常黑模式进行视频显示。这里,面积灰度不使用中间灰度而是用黑白2值表现灰度,常黑模式即使是在白显示时所施加的电压存在起伏时也能取得稳定亮度。因此,例如,在进行帧反转驱动、1H反转驱动等时,即使向各像素50的液晶层30施加的电压在帧期间中下降,也能取得稳定的亮度。另外,由于能这样地取得稳定的亮度,从而即使使驱动频率为低频时,也能抑制闪烁的产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在抑制闪烁产生的同时,实现低功耗化。
[2-9.具体实施例]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下面,以采用常黑模式作为显示模式、采用ECB(Electrically ControlledBirefringence:电控双折射)模式作为动作模式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动作模式并不限于ECB模式,也可以采用VA(Vertically Aligned:垂直取向)模式或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边缘场转换)模式等。
首先,使用图11A及图11B所示的截面说明实施例,该截面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a的分别在列方向(Y方向)及行方向(X方向)上相邻的2个像素的截面结构。图11A及图11B中,对与图1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符号示出。如图11A及图11B所示,第一面板部10构成为从液晶层30的相反侧起依次设有偏光板11、1/2波长板12、1/4波长板13、作为TFT基板的第一基板14及平坦化膜15,在平坦化膜15上按各像素形成有反射电极63。
在该第一面板部10中,反射电极63以与像素尺寸同程度的大小形成。而且,反射电极63的区域为反射显示区域(反射显示部)。另外,在行方向(X方向)上相邻的2个像素的反射电极63之间,沿列方向(Y方向)形成有空间65A。此外,如图11A所示,在列方向上相邻的2个像素的反射电极63之间,沿行方向形成有空间65B
在第一基板14上,按各像素列对各像素布有传输视频信号的信号线61。该信号线61以阻挡沿列方向延伸的空间65A的方式与该空间65A交迭,形成在反射显示区域内。在按各像素行对各像素布置传输扫描信号的扫描线62(参照图11A)时,以不阻挡沿行方向延伸的空间65B的方式,优选以不与该空间65B交迭的方式形成于反射显示区域内。
而且,不与扫描线62交迭的反射电极63间的空间65B用作透射显示区域。这里,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像素结构是在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液晶层30的厚度、即单元间隙相同的单隙结构。
与第一面板部10隔着液晶层30相对的第二面板部20构成为,从液晶层30侧开始依次设有透明电极21、彩色滤光片22、第二基板23、1/4波长板24、1/2波长板25及偏光板26。图11B示出有关行方向上相邻的2个像素、例如显示红色的R的子像素和显示绿色的G的子像素的像素结构。
图29A、图29B示出上述单隙结构(シングルギャップ)下进行常黑的ECB模式的光学设计的一个例子。图29A、图29B示出第一面板部10的构成部件、液晶单元(液晶层30)及第二面板部20的构成部件的各轴方向。具体而言,图29A针对CF基板侧分别示出偏光板26的吸收轴方向、1/2波长板25的延伸轴方向、1/4波长板24的延伸轴方向、光控制膜27的延伸方向及液晶单元的TFT基板侧/CF基板侧的摩擦方向。另外,图29B针对TFT基板侧分别示出1/4波长板13的延伸轴方向、1/2波长板12的延伸轴方向及偏光板11的吸收轴方向。
此外,在图29A、图29B中,各数值表示轴方向的角度及相位差(retardation)。此外,关于相位差,是换算成对第一、第二面板部10、20的各构成部件射入波长550[nm]的光时的波长的数值。这里,作为具体的实施例,例举单隙结构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是单元间隙在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不同的、如图30A及图30B所示的多隙结构。图30A是示出多隙(multi-gap)结构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在列方向上相邻的2个像素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图30B是示出多隙结构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在行方向上相邻的2个像素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但是,如图30A及图30B所示,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b为多隙结构时,为了在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之间形成阶梯差,需要在反射电极63间的空间65A(65B)形成槽,与单隙结构的情况相比,工艺数增加。因此,从工艺的角度来看,优选与多隙结构相比、工艺数更少也可以的单隙结构。
图31及图32示出:在图29A、图29B所示的光学设计(单隙结构)中,对上下电极、即对电极(透明电极21)及像素电极(反射电极63)进行电压ON、电压OFF时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的光谱的计算结果。这里,“电压ON”是指对上下电极间施加电压的状态,“电压OFF”是指对上下电极间不施加电压的状态。
图31表示反射显示区域中的反射率的光谱的计算结果,图32表示透射显示区域中的透射率的光谱的计算结果。该光谱的计算结果并非再现像素间的电场分布,而是上下电极的电场完全作用于液晶分子的状态。由于是单隙结构,从而与通常的多隙结构的半透射型不同,透射显示区域的相位差小,故透射率低。
<3.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信号线61及扫描线62为直线状的条纹布线,成为信号线61与沿列方向延伸的空间65A重叠,扫描线62不与沿行方向延伸的空间65B重叠,而与配置于该空间65B间的像素的反射电极63重叠的布线结构(参照图4A)。然而,该信号线61及扫描线62的布线结构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如图33所示,可采用弯曲信号线61及扫描线62的蛇行布线,考虑按下述这样布线的布线结构。即,对信号线61如下地布线:在行方向上相邻的像素间,通过沿列方向形成的空间65A和沿行方向形成的空间65B的交叉部65C,具体而言,其弯曲部61A位于交叉部65C。另外,对扫描线62如下地布线:在列方向上相邻的像素间,通过沿行方向形成的空间65B和沿列方向形成的空间65A的交叉部65C,具体而言,其弯曲部62A位于交叉部65C
由于在像素间的中央部的部位C液晶分子完全不动,从而考虑沿列方向形成的空间65A和沿行方向形成的空间65B的交叉部65C的中心对透射显示最能产生坏影响。因此,考虑通过使信号线61及扫描线62如上述布线结构这样地通过交叉部65C,从而与采用前者的布线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更良好的透射显示。此外,也可使信号线61为直线状的条纹布线,而使扫描线62为蛇行布线。在该情况下,可将信号线61布线成如图4A所示地与空间65A重叠,将扫描线62布线成其弯曲部62A通过交叉部62C
<4.电子设备>
以上说明的本公开所涉及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可用作将输入到电子设备的视频信号或在电子设备内生成的视频信号作为图像或视频显示的所有领域的电子设备的显示部(显示装置)。
本公开所涉及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优选用作所有领域的电子设备中在室外的使用频率高的便携终端设备的显示部(显示装置)。作为便携终端设备,例如可例示数码相机、视频摄像机、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游戏机、笔记本型个人电脑、电纸书等便携信息设备、或便携电话等便携通信设备等。
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可知,本公开所涉及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在保证与反射型显示装置同等的反射显示性能的基础上,能够实现透射显示,从而能够充分发挥作为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的、功耗少且在亮环境下也容易看清屏幕的特征。因此,通过在所有领域的电子设备、其中、在便携终端设备中采用本公开所涉及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作为其显示部,从而能大大有助于便携终端设备的低功耗化。
以下说明将本公开所涉及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1a用作显示部的电子设备,即,说明本公开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具体例子。
图34A示出了应用了本公开的数码相机的外观,是从表面侧看的立体图,图34B是从背侧看的立体图。本应用例所涉及的数码相机包括闪光灯用的发光部111、显示部112、菜单开关113、快门按钮114等,通过使用本公开所涉及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1a作为其显示部112而制成。
图35是示出应用了本公开的视频摄像机的外观的立体图。本应用例所涉及的视频摄像机包括主体部131、朝向前方的侧面上的拍摄被拍摄体用的透镜132、摄影时的启动/停止开关133、显示部134等,通过使用本公开所涉及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1a作为其显示部134而制成。
图36是示出应用了本公开的笔记本型个人电脑的外观的立体图。本应用例所涉及的笔记本型个人电脑在主体121上包括输入字符等时操作的键盘122、显示图像的显示部123等,通过使用本公开所涉及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1a作为其显示部123而制成。
图37A至图37G是示出应用了本公开的便携通信设备、例如便携电话的外观图。图37A是打开状态下的正视图,图37B是其侧面图,图37C是闭合状态下的正视图,图37D是左侧面图,图37E是右侧面图,图37F是俯视图,图37G是仰视图。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便携电话包括上侧壳体141、下侧壳体142、连结部(这里是铰链部)143、显示器144、副显示器145、闪光灯(picture light)146、摄像机147等。于是,通过使用本公开所涉及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1、1a作为显示器144、副显示器145,从而制成本应用例所涉及的便携电话。
图38是示出应用了本公开的信息便携终端的正视图。作为应用本公开的电子设备的一个例子的信息便携终端作为便携型计算机、多功能便携电话、可语音通话的便携计算机或可通信的便携计算机工作,也被称为所谓的智能电话、平板终端。该信息便携终端例如在壳体561的表面具有显示部562。该显示部56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5.本公开的构成>
本公开可采用以下构成。
(1)一种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对应多个像素中的每一个设置的反射电极及设有所述反射电极的第一基板;与所述反射电极相对的透明电极及设有所述透明电极的第二基板;设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彩色滤光片,与所述反射电极相比,所述彩色滤光片更靠所述透明电极侧而设置并具备多种颜色的滤光片,各种颜色的滤光片与所述像素对应地配置,所述第一基板形成有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形成于相邻像素的反射电极之间,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彩色滤光片的不同颜色的滤光片的边界重叠,所述第二空间形成于相邻像素的反射电极之间,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且透射率高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一基板具备配置于所述第一空间的整个区域的遮光部件,使用所述反射电极进行反射显示,使用未配置所述遮光部件的所述第二空间进行透射显示。
(2)所述(1)记载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
(3)所述(1)或所述(2)记载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与所述第一空间重叠的区域中,所述彩色滤光片的不同颜色的滤光片彼此重叠迭置。
(4)所述(1)至所述(3)中任一所记载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遮光部件是针对所述像素的矩阵状的配置对应每个像素列形成的用于传输驱动所述像素的信号的信号线。
(5)所述(4)记载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形成有针对所述像素的矩阵状的配置对应每个像素行形成的用于传输选择所述像素的信号的扫描线,所述扫描线沿着像素行的像素的排列方向避开形成于所述反射电极之间的空间而布线。
(6)所述(1)至所述(3)中任一记载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像素具有存储器功能,所述遮光部件在形成有连接所述反射电极和所述存储器功能的电路的一部分的中间布线的中间布线层,用与所述中间布线相同的材料形成。
(7)所述(6)记载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像素具有存放数据的存储器部。
(8)所述(6)或所述(7)记载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像素使用存储性液晶。
(9)所述(1)至所述(8)中任一记载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液晶层的设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分子群的长轴方向与所述第一基板侧的取向膜以及所述第二基板侧的取向膜的表面平行,且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扭转。
(10)所述(1)至所述(9)中任一记载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基板侧的摩擦方向相对于配置成矩阵状的所述多个像素的行方向,具有-45度以上0度以下、0度以上45度以下、-135度以上-180度以下或135度以上180度以下的范围的角度。
(11)一种电子设备,具备所述(1)至所述(10)中任一记载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以上,对本公开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的内容。另外,上述的本公开的构成要素中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想到的、实质上相同的、所谓的同等范围内的要素。而且,可对上述构成要素进行适当组合。另外,可在不脱离本公开宗旨的范围内进行构成要素的各种省略、替换及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 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5、5M 单位像素
21 透明电极
22、22R、22G、22B 彩色滤光片
27 散射层
27B 第一区域
27S、27Sa 第二区域
30 液晶层
31 液晶分子
50、50R、50G、50B 子像素(像素)
51 像素晶体管
54、55、56 开关元件
57 锁存部
58 驱动电路部
63 反射电极
65A、65B 空间
70 信号输出电路
71 扫描电路
80 遮光部件
501 副子像素
571、572 反相器
OL 交迭部

Claims (11)

1.一种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具有:
对应多个像素中的每一个设置的反射电极及设有所述反射电极的第一基板;
与所述反射电极相对的透明电极及设有所述透明电极的第二基板;
设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
彩色滤光片,与所述反射电极相比,所述彩色滤光片更靠所述透明电极侧而设置并具备多种颜色的滤光片,各种颜色的滤光片与所述像素对应地配置,
所述第一基板形成有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形成于相邻像素的反射电极之间,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彩色滤光片的不同颜色的滤光片的边界重叠,所述第二空间形成于相邻像素的反射电极之间,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且透射率高于所述第一空间,
所述第一基板具备配置于所述第一空间的整个区域的遮光部件,
反射显示使用所述反射电极进行,
透射显示使用未配置所述遮光部件的所述第二空间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在与所述第一空间重叠的区域中,所述彩色滤光片的不同颜色的滤光片彼此重叠迭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遮光部件是针对所述像素的矩阵状的配置对应每个像素列形成的用于传输驱动所述像素的信号的信号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基板形成有针对所述像素的矩阵状的配置对应每个像素行形成的用于传输选择所述像素的信号的扫描线,
所述扫描线沿着像素行的像素的排列方向避开形成于所述反射电极之间的空间而布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像素具有存储器功能,
所述遮光部件在形成有连接所述反射电极和所述存储器功能的电路的一部分的中间布线的中间布线层,用与所述中间布线相同的材料而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像素具有存放数据的存储器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像素使用存储性液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液晶层的设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分子群的长轴方向与所述第一基板侧的取向膜以及所述第二基板侧的取向膜的表面平行,且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扭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基板侧的摩擦方向相对于配置成矩阵状的所述多个像素的行方向,具有-45度以上0度以下、0度以上45度以下、-135度以上-180度以下或135度以上180度以下的范围的角度。
11.一种电子设备,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CN201410295405.2A 2013-06-28 2014-06-26 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42520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37202 2013-06-28
JP2013137202A JP5894560B2 (ja) 2013-06-28 2013-06-28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2061A true CN104252061A (zh) 2014-12-31
CN104252061B CN104252061B (zh) 2017-05-24

Family

ID=52115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95405.2A Active CN104252061B (zh) 2013-06-28 2014-06-26 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48172B2 (zh)
JP (1) JP5894560B2 (zh)
KR (1) KR20150002486A (zh)
CN (1) CN104252061B (zh)
TW (1) TWI52807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7117A (zh) * 2015-12-18 2017-08-01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
CN110114821A (zh) * 2017-01-27 2019-08-0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电子设备、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程序以及非临时性记录介质
CN112859422A (zh) * 2019-11-28 2021-05-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91347B1 (ko) * 2015-04-09 2022-04-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트랜지스터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4965371B (zh) * 2015-07-09 2018-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KR20180003687A (ko) 2016-06-30 2018-01-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반사형 액정표시장치
JP2020187180A (ja) * 2019-05-10 2020-11-1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12987382B (zh) * 2019-12-13 2023-11-07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US11495192B2 (en) * 2020-09-29 2022-11-08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Display device
CN114942542B (zh) * 2022-05-19 2024-02-20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11724A (ja) * 1998-10-02 2000-04-21 Sharp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US6281952B1 (en) * 1997-12-26 2001-08-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020180724A1 (en) * 1990-03-23 2002-12-05 Mitsuaki Oshima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TW200301838A (en) * 2002-01-04 2003-07-16 Fujitsu Display Tech Substrat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US7133104B2 (en) * 2003-02-28 2006-11-07 Lg.Philips Lcd Co., Ltd.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color filter-on-thin film transistor (COT)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2819151A (zh) * 2011-06-09 2012-12-12 索尼公司 半透射型显示装置、其驱动方法和电子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55201B1 (ko) 1998-02-04 2007-09-05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액정장치 및 전자기기
KR20010105936A (ko) 2000-05-19 2001-11-29 박장권 장신구용 금속볼의 표면가공 방법 및 장치
JP2003121865A (ja) 2001-10-19 2003-04-23 Sony Corp 透過型または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携帯端末装置
KR100907479B1 (ko) 2002-12-31 2009-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컬러 필터 기판과 이를 갖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0762028B1 (ko) 2005-10-14 2007-09-28 비오이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고투과 및 광시야각을 갖는 반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6201799A (ja) 2006-02-02 2006-08-03 Citizen Watch Co Ltd メモリ性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093115A (ja) 2007-10-12 2009-04-30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80724A1 (en) * 1990-03-23 2002-12-05 Mitsuaki Oshima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US6281952B1 (en) * 1997-12-26 2001-08-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00111724A (ja) * 1998-10-02 2000-04-21 Sharp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TW200301838A (en) * 2002-01-04 2003-07-16 Fujitsu Display Tech Substrat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US7133104B2 (en) * 2003-02-28 2006-11-07 Lg.Philips Lcd Co., Ltd.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color filter-on-thin film transistor (COT)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2819151A (zh) * 2011-06-09 2012-12-12 索尼公司 半透射型显示装置、其驱动方法和电子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7117A (zh) * 2015-12-18 2017-08-01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
CN106997117B (zh) * 2015-12-18 2021-02-26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
CN110114821A (zh) * 2017-01-27 2019-08-0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电子设备、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程序以及非临时性记录介质
CN110114821B (zh) * 2017-01-27 2021-04-0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电子设备、显示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CN112859422A (zh) * 2019-11-28 2021-05-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859422B (zh) * 2019-11-28 2023-06-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2061B (zh) 2017-05-24
US20150002796A1 (en) 2015-01-01
JP2015011224A (ja) 2015-01-19
US9348172B2 (en) 2016-05-24
JP5894560B2 (ja) 2016-03-30
TW201502662A (zh) 2015-01-16
KR20150002486A (ko) 2015-01-07
TWI528079B (zh) 2016-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52061A (zh) 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0025145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I514047B (zh) 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CN102819151B (zh) 半透射型显示装置、其驱动方法和电子系统
CN103809335B (zh) 半透射型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3197462A (zh) 一种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9229967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100228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