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7711A - 一种具有诱抗活性的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诱抗活性的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7711A
CN104247711A CN201310285610.6A CN201310285610A CN104247711A CN 104247711 A CN104247711 A CN 104247711A CN 201310285610 A CN201310285610 A CN 201310285610A CN 104247711 A CN104247711 A CN 1042477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
beta
aminobutyric acid
composition
activ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8561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彩乐
张洪
方治国
赵娜
杨立平
曹明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8561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477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4247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77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诱抗活性的组合物,该组合物的第一活性成分(A)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的一种,第二活性成分(B)为β-氨基丁酸,其中活性成分(A)与(B)的质量比例为60∶1~1∶60。本发明的组合物用于种子处理,具有突出的增效作用和保健功能,能明显地提高种子的出苗率,改善苗期植株的质量,增加作物后期的产量。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诱抗活性的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诱抗活性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植物病害是影响作物健康的关键性因素,一旦爆发常会给农作物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病害的发生是一种连续的侵染过程,在其危害初期,其危害症状一般是隐形的或不明显的。通常当作物出现明显的病征后,种植者才迫于无奈地采用化学药剂来防治猖獗的病害。这种滞后的行为错过了控制病害的最佳时期,造成了农药的过量施用,增加了农户的防治成本。
种子处理是管理病、虫害的高效措施之一,种子处理应用于作物生长最关键的阶段,能有效地减少和阻碍病害的侵染危害。种子处理可在种子周围形成屏障,能减少作物生长期的用药次数,提高对病虫害的防治效率。种子处理的使用量很少,这就减少了对环境的压力,避免了对病虫害天敌的不良影响。
随着人类对绿色健康、食品安全的追求,现代农业对种子处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产保健、高效环保、广谱安全等特性正成为农化市场渴求的主流价值标准。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是新一代的甲氧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不仅对大多数真菌病害具有优异的防效,而且对植物还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其用于种子处理可改良植株的生长性质,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β-氨基丁酸(β-aminobutyric,BABA),是从经暴晒的番茄根系中分离出的一种次生代谢非蛋白氨基酸。其可诱导酸性抗性基因表达,对黄瓜、豇豆、烟草、甜菜、马铃薯等多种作物均具有良好的诱导活性。
诱抗剂可刺激植物产生对病原菌的防卫反应,即使作物表达出对病原菌侵染为害的抗性。诱导抗性作物来说一般是系统的、长期的,在种子或幼苗期获得的抗性,在整个生长期内均保持着这种能力。诱导抗性具有传导性,如在黄瓜叶片上诱导出的抗性信号可以传输到作物的其他部位。诱导剂对病虫害无直接的杀伤活性,不会导致病虫害的抗药性,极大地利于病害的提前预防和综合管理。
已有试验证明,诱抗剂处理种子可使作物获得相关的抗性。如菜豆种子经过诱导抗性处理,可使植株在生长期免受炭疽病的危害;用诱导剂处理水稻幼苗根茎部可以增强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用诱抗剂处理甜瓜种子对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效,且对种子出芽安全,可促进甜瓜胚根生长、增加须根数量及植株鲜重。
诱抗剂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使植物产生抗性,在菌源量大、侵染迅速的情况下,其往往不能在短时间内诱导出作物的抗病能力。而杀菌剂可在较短时间内控制病害的发生发展,因此,将杀菌剂和诱抗剂复配用于种子处理是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之一,既能提前预防病害的发生,又能保障诱抗剂足够的反应时间。目前,将嘧菌酯、吡唑醚菌酯与β-氨基丁酸复配的研究未见诸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诱抗活性的组合物。通过大量重复的试验,意外发现嘧菌酯或吡唑醚菌酯与β-氨基丁酸组合应用于种子处理具有突出的增效作用,能明显地提高种子的出苗率,改善苗期植株的质量,增加作物后期的产量。
所述的一种具有诱抗活性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中含第一活性成分(A)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的一种,第二活性成分(B)为β-氨基丁酸,活性成分(A)与(B)的质量比例为60∶1~1∶60。
所述的一种具有诱抗活性的组合物中活性成分(A)和(B)的质量比例较好的为20∶1~1∶20,更好的为10∶1~1∶10。
所述的一种具有诱抗活性的组合物特别适合用于种子处理,也可以采用叶面喷雾或浇灌等方法施用到生长期作物的植株上或根系附近。
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包括成膜剂,所述成膜剂可为淀粉、明胶、黄原胶、海藻酸钠、阿拉伯树胶、聚乙烯醇、聚酯酸乙烯酯、偏二氯乙烯、聚苯丙乳液、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包括警戒色,所述警戒色为胭脂红、刚果红、酸性大红、玫瑰精、玫瑰红、紫色浆、亮红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一种具有诱抗活性的组合物具有突出的优点:1、安全低毒,使用方便,活性成分、添加助剂均为低毒的化合物。2、所述的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增效作用,组合物的应用效果高于单独应用的效果。3、嘧菌酯、吡唑醚菌酯与β-氨基丁酸组合应用于种子处理具有优秀的保健功能,能明显地提高种子的出苗率,改善苗期植株的质量,增加作物后期的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大量具体的复配试验,意外发现嘧菌酯或吡唑醚菌酯与β-氨基丁酸组合应用具有优良的增效作用。下面提供的实施例用于详细阐述本发明,而不构成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定。实施例所用到的试验方法,若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实施例中的百分含量,若无特殊说明,均为重量百分含量。
生物测定实例1:嘧菌酯和β-氨基丁酸对黄瓜立枯病的增效作用测定
试验对象: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由田间采集,经室内分离纯化。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种子处理防治苗期病害GB/T17980.36-2000],采用拌种法进行试验。将病原菌分别接种于PDA培养基上,在25℃下恒温培养7天,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打孔,将2个菌片转移到250毫升大小装有100毫升酵母浸膏的三角瓶中,黑暗下25℃保持12天;供试黄瓜品种为未包衣的南蔬6-8,挑取饱满一致的种子,晒干备用;从三角瓶中取出菌丝团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取0.3克菌丝团加100毫升无菌水匀浆1分钟,每100毫升匀浆菌液接种3000克灭菌土,菌液混入土壤后用手混匀土壤,制备成菌土备用。
称取一定量嘧菌酯原药,用丙酮溶解,加入适量的0.1%的吐温-80水,配置成2.5%水溶液。β-氨基丁酸用去离子水配置成2.5%水溶液。采用的药种比为1∶50,将拌种后的种子播入盛有菌土的大花盆中,每盆播5粒催芽至露白的种子,每处理重复5次,然后将各处理置于18℃的光照培养箱内,光周期为14L/10D,相对湿度保持为65%-80%,连续保持土壤湿润,待种子出苗后长至2叶期,视空白对照发病情况,调查各处理的出苗数,计算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计算公式为:
按colby法计算复配剂的理论防效:
E 0 = X + Y × ( 100 - X ) 100
式中:
X---组分A用量为P时的防效;
Y---组分B用量为Q时的防效;
E0---组分A用量为P时、组分B用量为Q时的理论防效;
E---组分A用量为P时、组分B用量为Q时的实际防效;
E-E0>10%为增效作用;E-E0<-10%为拮抗作用;E-E0值介于±10%为相加作用,增效测定结果见表1。
生物测定实例2:吡唑醚菌酯和β-氨基丁酸对马铃薯黑痣病的增效作用测定
试验对象:马铃薯黑痣病菌,由田间采集,经室内分离纯化。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种子处理防治苗期病害GB/T17980.36-2000],采用拌种法进行试验。将病原菌分别接种于PDA培养基(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克)上,在25℃下恒温培养4天,将加适量水的麦麸装入三角瓶中,经高压灭菌后接入上述活化的菌种,置于25℃恒温箱中培养30天,备用;将麦麸扩繁的立枯丝核菌加入灭菌土中,制备成5%质量比的菌土备用。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夏波蒂,挑选大小一致、芽眼数量相当的种薯备用。
称取一定量吡唑醚菌酯原药,用丙酮溶解,加入适量的0.1%的吐温-80水,配置成2.5%水溶液。β-氨基丁酸用去离子水配置成2.5%水溶液。采用的药种比为1∶30,将种薯切成40-50克大小的薯块,用配置药液喷雾,搅拌至薯块均匀沾满药液,将处理好的薯块均匀拌上滑石粉,存放2天待切口干燥愈合后播种。将处理后的种薯播入盛有菌土的大花盆中,每盆播5个出芽一致的薯块,每处理重复20次,然后将各处理置于18℃的光照培养箱内,光周期为14L/10D,相对湿度保持为65%-80%,连续保持土壤湿润,待种薯出苗后长至4叶期,视空白对照发病情况,倒盆调查各处理的出苗数,计算防治效果。
按colby法计算复配剂的理论防效:
E 0 = X + Y × ( 100 - X ) 100
式中:
X---组分A用量为P时的防效;
Y---组分B用量为Q时的防效;
E0---组分A用量为P时、组分B用量为Q时的理论防效;
E---组分A用量为P时、组分B用量为Q时的实际防效;
E-E0>10%为增效作用;E-E0<-10%为拮抗作用;E-E0值介于±10%为相加作用。增效测定结果见表2。
生物测定实例3:嘧菌酯和β-氨基丁酸对棉花猝倒病的增效作用测定
试验对象: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由田间采集,经室内分离纯化。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种子处理防治苗期病害GB/T17980.36-2000],采用拌种法进行试验。将瓜果腐霉菌接种于PDA培养基(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克)上,在25℃下恒温培养4d,备用。将培养好的病菌以5%的比例混入灭菌土中制备成菌土,备用。
采用的药种比为1∶50,将拌种后的种子播入盛有菌土的大花盆中,每盆播5粒催芽至露白的种子,每处理重复20次,然后将各处理置于18℃的光照培养箱内,光周期为14L/10D,相对湿度保持为65%-80%,连续保持土壤湿润,待种子出苗后长至2叶期,视空白对照发病情况,倒盆调查各处理的出苗数,计算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计算公式为:
按colby法计算复配剂的理论防效:
E 0 = X + Y × ( 100 - X ) 100
式中:
X---组分A用量为P时的防效;
Y---组分B用量为Q时的防效;
E0---组分A用量为P时、组分B用量为Q时的理论防效;
E---组分A用量为P时、组分B用量为Q时的实际防效;
E-E0>10%为增效作用;E-E0<-10%为拮抗作用;E-E0值介于±10%为相加作用。增效测定结果见表3。
生物测定实例4:吡唑醚菌酯和β-氨基丁酸对辣椒疫病的增效作用测定
试验对象: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由田间采集,经室内分离纯化。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种子处理防治苗期病害GB/T17980.36-2000],采用拌种法进行试验。将病菌接种于PDA培养基(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克)上,在25℃下恒温培养4d,备用。将培养好的病菌以5%的比例混入灭菌土中制备成菌土,备用。
采用的药种比为1∶50,将拌种后的种子播入盛有菌土的大花盆中,每盆播5粒催芽至露白的种子,每处理重复20次,然后将各处理置于18℃的光照培养箱内,光周期为14L/10D,相对湿度保持为65%-80%,连续保持土壤湿润,待种子出苗后长至2叶期,视空白对照发病情况,倒盆调查各处理的出苗数,计算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计算公式为:
按colby法计算复配剂的理论防效:
E 0 = X + Y × ( 100 - X ) 100
式中:
X---组分A用量为P时的防效;
Y---组分B用量为Q时的防效;
E0---组分A用量为P时、组分B用量为Q时的理论防效;
E---组分A用量为P时、组分B用量为Q时的实际防效;
E-E0>10%为增效作用;E-E0<-10%为拮抗作用;E-E0值介于±10%为相加作用。增效测定结果见表3。
表1-4指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的一种与β-氨基丁酸用于种子处理具有良好的增效作用,在60∶1~1∶60间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E-E0值均大于10%,在20∶1~1∶20间具有更明显的增效,E-E0值均大于20%,在20∶1~1∶20间具有更明显的增效,E-E0值均大于30%。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其实施例可以相互替换、替代,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1:61.0%嘧菌酯·β-氨基丁酸悬浮种衣剂
嘧菌酯60.0%、β-氨基丁酸1.0%、羧甲基纤维素2%、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0%、苯乙烯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1.5%、黄原胶0.1%、尿素3.0%、玫瑰精0.5%、正辛醇0.5%,水补足100%。称取一定量的原药、助剂、水混合于原料混合罐中,经高速剪切后倒入砂磨机中充分混合均匀,将药液和研磨介质分离过滤即可制得61.0%嘧菌酯·β-氨基丁酸悬浮种衣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马铃薯的种子处理,试验设置的药液与种子的质量比为1∶200,将种薯切块后拌种,涂撒滑石粉阴干,将种子播种于历年发生马铃薯黑痣病的大田,于出苗后的7天、14天和21天调查各处理的发病株数,并计算防治效果,于幼苗期调查各处理的出苗率、植株鲜重,于收获期测量处理的产量。
大田试验表明,嘧菌酯和β-氨基丁酸组合应用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及优秀的保健效果。其组合具有更好的防效和更长的持效期,明显地提高了种子的出苗率,改善了苗期植株的质量,增加了作物后期的产量。
实施例2:41.0%吡唑醚菌酯·β-氨基丁酸悬浮种衣剂
吡唑醚菌酯40.0%、β-氨基丁酸1.0%、聚乙烯吡咯烷酮0.5%、黄原胶0.3%、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0%、羟基聚环氧乙烷丁醚2.0%、胭脂红3.0%、硅酸镁铝0.3%、乙二醇5.0%,其余用水补足100%。将活性成分、成膜剂、分散剂、润湿剂等加入高剪切混合乳化机进行预分散,再接入砂磨机进行处理,研磨2h过滤即可制得41.0%吡唑醚菌酯·β-氨基丁酸悬浮种衣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花生的种子处理,试验设置的药液与种子的质量比为1∶30,将种子播种于历年发生花生茎腐病的大田,于出苗后的7天、14天和21天调查各处理的发病株数,按上述公式计算防治效果。于幼苗期调查各处理的出苗率、植株鲜重,于收获期测量处理的产量。
大田试验表明,吡唑醚菌酯和β-氨基丁酸组合应用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及优秀的保健效果。其组合具有更好的防效和更长的持效期,明显地提高了种子的出苗率,改善了苗期植株的质量,增加了作物后期的产量。
实施例3:42.0%嘧菌酯·β-氨基丁酸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嘧菌酯40.0%、β-氨基丁酸2.0%、聚乙烯醇0.5%、拉开粉0.5%,十二烷基硫酸钠2.0%,白炭黑5.0%,刚果红1.5%、凹凸棒土补足至100%。将活性成分、成膜剂、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粹后即得42.0%嘧菌酯·β-氨基丁酸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大豆的种子处理,试验设置的药液与种子的质量比为1∶50,将种子播种于历年发生大豆根腐病的大田,于出苗后的7天、14天和21天调查各处理的发病株数,按上述公式计算防治效果。于幼苗期调查各处理的出苗率、植株鲜重,于收获期测量处理的产量。
大田试验表明,嘧菌酯和β-氨基丁酸组合应用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及优秀的保健效果。其组合具有更好的防效和更长的持效期,明显地提高了种子的出苗率,改善了苗期植株的质量,增加了作物后期的产量。
实施例4:66.0%吡唑醚菌酯·β-氨基丁酸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吡唑醚菌酯60.0%、β-氨基丁酸6.0%、羧甲基纤维素钠0.5%、黄原胶0.5%,亚甲基双萘磺酸钠2.0%,蔗糖5.0%,亮红1.5%、膨润土补足至100%。将活性成分、成膜剂、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粹后即得66.0%吡唑醚菌酯·β-氨基丁酸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水稻的种子处理,试验设置的药液与种子的质量比为1∶50,将种子播种于历年发生水稻立枯病的大田,于出苗后的7天、14天和21天调查各处理的发病株数,按上述公式计算防治效果。于幼苗期调查各处理的出苗率、植株鲜重,于收获期测量处理的产量。
大田试验表明,吡唑醚菌酯和β-氨基丁酸组合应用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及优秀的保健效果。其组合具有更好的防效和更长的持效期,明显地提高了种子的出苗率,改善了苗期植株的质量,增加了作物后期的产量。
实施例5:11.0%嘧菌酯·β-氨基丁酸水乳种衣剂
嘧菌酯1.0%、β-氨基丁酸10.0%、淀粉3.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0%、N-甲基吡咯烷酮3.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0%、农乳600#3.0%、亮红2.0%,水补足至100%。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加入水中混合均匀,制得11.0%嘧菌酯·β-氨基丁酸水乳种衣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棉花的种子处理,试验设置的药液与种子的质量比为1∶20,将种子播种于历年发生棉花猝倒病的大田,于出苗后的7天、14天和21天调查各处理的发病株数,按上述公式计算防治效果。于幼苗期调查各处理的出苗率、植株鲜重,于收获期测量处理的产量。
大田试验表明,嘧菌酯和β-氨基丁酸组合应用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及优秀的保健效果。其组合具有更好的防效和更长的持效期,明显地提高了种子的出苗率,改善了苗期植株的质量,增加了作物后期的产量。
实施例6:42.0%吡唑醚菌酯·β-氨基丁酸悬浮种衣剂
吡唑醚菌酯2.0%、β-氨基丁酸40.0%、明胶2.0%、亚甲基双萘磺酸钠2.0%、海藻酸钠0.5%、乙二醇5.0%、农乳6001.0%、高岭土3.0%,用水补足100%。将活性成分、成膜剂、分散剂、润湿剂等加入高剪切混合乳化机进行预分散,再接入砂磨机进行处理,研磨2h过滤即可制得42.0%吡唑醚菌酯·β-氨基丁酸悬浮种衣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黄瓜的种子处理,试验设置的药液与种子的质量比为1∶50,将种子播种于历年发生黄瓜立枯病的大田,于出苗后的7天、14天和21天调查各处理的发病株数,按上述公式计算防治效果。于幼苗期调查各处理的出苗率、植株鲜重,于收获期测量处理的产量。
大田试验表明,吡唑醚菌酯和β-氨基丁酸组合应用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及优秀的保健效果。其组合具有更好的防效和更长的持效期,明显地提高了种子的出苗率,改善了苗期植株的质量,增加了作物后期的产量。
实施例7:20.5%嘧菌酯·β-氨基丁酸种子处理乳剂
嘧菌酯0.5%、β-氨基丁酸20.0%、微晶纤维素2.5%、阿拉伯胶0.5%、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1.5%、N-甲基吡咯烷酮3.0%,异丙醇10.0%,农乳500#5.0%,农乳1601#5.0%,酸性大红1.0%,水补足至100%。将原药、溶剂、助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溶性组分和水混合制得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与水相混合,制得20.5%嘧菌酯·β-氨基丁酸种子处理乳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秋葵的种子处理,试验设置的药液与种子的质量比为1∶50,将种子播种于历年发生秋葵猝倒病的大田,于出苗后的7天、14天和21天调查各处理的发病株数,按上述公式计算防治效果。于幼苗期调查各处理的出苗率、植株鲜重,于收获期测量处理的产量。
大田试验表明,嘧菌酯和β-氨基丁酸组合应用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及优秀的保健效果。其组合具有更好的防效和更长的持效期,明显地提高了种子的出苗率,改善了苗期植株的质量,增加了作物后期的产量。
实施例8:61.0%吡唑醚菌酯·β-氨基丁酸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吡唑醚菌酯1.0%、β-氨基丁酸60.0%、聚乙烯醇0.5%、拉开粉0.5%,十二烷基硫酸钠2.0%,白炭黑5.0%,刚果红1.5%、凹凸棒土补足至100%。将活性成分、成膜剂、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粹后即得61.0%吡唑醚菌酯·β-氨基丁酸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油菜的种子处理,试验设置的药液与种子的质量比为1∶50,将种子播种于历年发生油菜猝倒病的大田,于出苗后的7天、14天和21天调查各处理的发病株数,按上述公式计算防治效果。于幼苗期调查各处理的出苗率、植株鲜重,于收获期测量处理的产量。
大田试验表明,吡唑醚菌酯和β-氨基丁酸组合应用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及优秀的保健效果。其组合具有更好的防效和更长的持效期,可明显地提高了种子的出苗率,改善了苗期植株的质量,增加了作物后期的产量。

Claims (4)

1.一种具有诱抗活性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中含第一活性成分(A)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的一种,第二活性成分(B)为β-氨基丁酸,活性成分(A)与(B)的质量比例为60∶1~1∶6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诱抗活性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和(B)的质量比例为20∶1~1∶2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诱抗活性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和(B)的质量比例为10∶1~1∶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诱抗活性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用于种子处理的用途。
CN201310285610.6A 2013-06-29 2013-06-29 一种具有诱抗活性的组合物 Pending CN1042477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85610.6A CN104247711A (zh) 2013-06-29 2013-06-29 一种具有诱抗活性的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85610.6A CN104247711A (zh) 2013-06-29 2013-06-29 一种具有诱抗活性的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7711A true CN104247711A (zh) 2014-12-31

Family

ID=52183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85610.6A Pending CN104247711A (zh) 2013-06-29 2013-06-29 一种具有诱抗活性的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47711A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46078A1 (en) * 1997-04-16 1998-10-22 Agrogene Ltd. Synergistic mixtures of selected amino acid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46078A1 (en) * 1997-04-16 1998-10-22 Agrogene Ltd. Synergistic mixtures of selected amino acid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60244B (zh) 含有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04247710B (zh) 含有吡唑醚菌酯的保健组合物
CN104488872B (zh) 一种杀线虫组合物
CN103155936B (zh) 一种含有申嗪霉素的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
CN102715156B (zh) 一种含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856026A (zh) 一种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噻呋酰胺复配杀菌剂
CN105613537A (zh) 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
CN101828557A (zh) 一种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己唑醇复配杀菌剂
CN102640761B (zh) 一种含烯肟菌胺和防治卵菌纲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1849543A (zh) 一种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烯肟菌胺复配杀菌剂
CN101946792A (zh) 嘧菌酯和咪鲜胺复配杀菌剂及其应用
CN103053561A (zh) 一种含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1828575A (zh) 一种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丙环唑复配杀菌剂
CN104430370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4247716B (zh) 一种含有硅噻菌胺的组合物
CN104542585A (zh) 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439564A (zh) 一种含氨基寡糖素和噁霉灵的颗粒剂杀菌组合物
CN105265434B (zh) 含有咯菌腈的农药组合物
CN103828820B (zh) 含寡糖与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3478153B (zh)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与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960245B (zh) 含有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07242242A (zh) 包含灭菌丹和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6942280A (zh) 含有tioxazafen和淡紫拟青霉的杀线虫组合物
CN105981721B (zh) 一种防治土传或种传病害的杀菌组合物
CN104247711A (zh) 一种具有诱抗活性的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