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5008B - 血液流路切换装置及血液袋系统 - Google Patents
血液流路切换装置及血液袋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45008B CN104245008B CN201380013636.3A CN201380013636A CN104245008B CN 104245008 B CN104245008 B CN 104245008B CN 201380013636 A CN201380013636 A CN 201380013636A CN 104245008 B CN104245008 B CN 10424500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ood
- port
- interconnecting part
- cut
- mention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7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7
- 230000037361 pathway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8000010241 blood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306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203 pre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260 resin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357209 Cordia subcor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743 Erythrocyte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18913 Haemoly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18910 Haemoly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265 Leukocyte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196435 Prunus domestica subsp. insitit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844 anti-bacteri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580 bacteri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7531 blood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03 blood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ethanol Chemical compound CCO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772 Blood Platelet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14 Extremitie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887 Fac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381 Plasm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324 RBC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91 Sk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219 anucleate thrombocy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VEXZGXHMUGYJMC-UHFFFAOYSA-M chloride anion Chemical compound [Cl-] VEXZGXHMUGYJMC-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87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49 desinfect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72 labe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98 polyolef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894007 speci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20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28 superna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在血液流路切换装置及血液袋系统中,管状体(68)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主体管(69)和从轴线方向分支而延伸的分支管(71),在主体管(69)的中管空部(69c)内设有截断部(74)。配置有能够在中空部(69c)内沿轴线方向移动的连通部(70)。使连通部(70)向压入方向移动,将截断部(74)贯穿而使其开口,由此,第1端口(86)与第3端口(90)之间的连通被截断,并且第1端口(86)和第2端口(88)连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确保血液的流路的血液流路切换装置及具有该血液流路切换装置的血液袋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在献血等中,在使用采血器具从被采血者进行采血时,将采血针穿刺于被采血者,从采血针采集被采血者的血液并将其导入到采血袋中。此时,通过在将采血针穿刺于被采血者之前,用酒精等对被采血者的穿刺位置进行消毒来防止细菌混入到所采集的血液中,但是,即使在进行了消毒的情况下,也会发生存在于皮肤或皮下的细菌混入到所采集的血液中的情况。而且,在所采集的血液中不小心混入有细菌的情况下,根据细菌种类的不同,也可能会在将该血液保存于采血袋或回收袋的期间增殖。若将这样混入有细菌的血液输血至其他患者,则可能引发感染症等而导致严重事态。
因此,已知有如下采血器具:为了防止所采集的血液被细菌污染,尤其为了除去采血时的初始血液,在采血器具中,经由分支部连接将所采集的血液向采血袋导入的第1流路、和除去所采集的初始血液的第2流路,在分支部与采血袋之间设有封固部件,该封固部件在初始状态下将流路封堵,但通过导通操作而使流路导通(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第3776227号公报)。
该封固部件能够局部断裂,通过断裂前的封固部件将第1流路截断,防止初始血液混入到采血袋中,另一方面,通过使封固部件局部断裂而使第1流路导通,能够将所采集的血液向采血袋导入。
另外,公知使用多向活栓作为流路切换机构的采血器具,该流路切换机构在与采血袋连接的采血导管和与采血初流除去袋连接的初始血液导入导管中,切换血液的流路(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8-1490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日本专利第3776227号公报的采血用器具中,在使第1流路导通时,在封固部件中使断裂部断裂而使实心柱状部分离,对于该断裂动作需要非常大的力,因此,无法简单地实现前后的流路的导通,即,使用者无法以简单的操作进行采血用器具中的流路导通。另外,存在该断裂部的断裂不充分的情况,该情况下,无法确保使血液顺畅地流动那样大小的流路,产生血液流动不畅而可能导致血液发生溶血。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8-149066号公报的流路切换机构中,由于在多向活栓中通过使栓体旋转来切换流路,所以在栓体的旋转过程中,血液滞流,另外,在连接采血导管和初始血液导入导管的分支管与栓体内的流路的连接部分处,容易发生血液流动不畅,可能导致血液发生溶血。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课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液流路切换装置及具有该血液流路切换装置的血液袋系统,以简单的操作切换多向分支的流路,并且在其切换部分处确保充分的血液流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血液流路切换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管状体及连通部,该管状体及连通部形成为中空状,且在它们的中空部内具有流体的流路,上述管状体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中空状的主体管、和连接于上述主体管的中途部位并且从上述轴线方向分支而延伸的中空状的分支管,在上述主体管的中空部中,设有将该中空部内的上述流体的流动截断的截断部,上述截断部将相对于该截断部配置在一侧的第1端口与配置在另一侧的第2端口之间的连通截断,上述分支管相对于上述截断部在上述第1端口侧与上述主体管连接,另外,上述分支管具有相对于上述截断部配置在上述第1端口侧且能够与上述第1端口连通的第3端口,上述连通部设置成能够在上述主体管的中空部内沿轴线方向移动,且能够在朝向上述截断部的前进方向上移动至规定的推进位置,当上述连通部向上述规定的推进位置移动时,上述第1端口与上述第3端口之间的连通被截断,并且上述截断部开口而使上述第1端口和上述第2端口连通。
根据上述结构,连通部能够在管状体中在设有截断部的主体管的中空部内沿轴线方向移动,因此,仅通过相对于管状体压入连通部就能够切换与血液流路切换装置连接的流路,另外,由于流路通过连通部相对于主体管的移动而导通,所以能够在切换部分处确保足够大的流路。
在上述血液流路切换装置中,可以是,具有能够相对于轴线方向收缩、且能够收纳上述连通部的中空状的罩部,在上述罩部中位于上述前进方向的前方的前端部相对于上述主体管液密地连接,在上述罩部中位于上述前进方向的后方的基端部设置成,相对于上述连通部液密地连接,另外能够与上述连通部一起沿轴线方向移动。通过该罩部,能够使连通部保持清洁,另外,即使在液体从连通部泄漏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该液体向外部漏出。
在上述血液流路切换装置中,可以是,上述连通部在上述管状体中相对于上述截断部配置在上述第1端口侧。由此,在连通部将截断部开口后,从第1端口导入的血液经由连通部的前端部而向第2端口导入,因此,能够确保更充分的血液流路。
在上述血液流路切换装置中,可以是,上述连通部在上述管状体中相对于上述截断部配置在上述第2端口侧。由此,在连通部将截断部开口前,从第1端口导入的血液直接被导入到分支管的中空部及第3端口中,因此,能够确保更充分的血液流路。
在上述血液流路切换装置中,可以是,上述连通部的中空部为上述流路,在上述连通部中位于上述前进方向的前方且构成上述截断部侧的前端部,以能够将上述截断部贯穿的形状形成,上述截断部被相对于上述主体管向上述前进方向移动的上述连通部贯穿而开口。像这样,通过成为连通部将截断部贯穿的结构,能够使流路的切换成为更简单的操作,并且能够进一步确保充分的流路。
在上述血液流路切换装置中,可以是,上述罩部形成为波纹管状。通过使罩部形成为波纹管状,能够更容易地使罩部沿轴线方向收缩,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在流路的连接操作时需要的操作力。
另外,本发明的血液袋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收纳血液或血液成分的袋;和成为上述血液或血液成分流向上述袋的流路的导管,相对于上述导管配置有血液流路切换装置,上述血液流路切换装置具有管状体及连通部,该管状体及连通部形成为中空状,且在它们的中空部内具有流体的流路,上述管状体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中空状的主体管、和连接于上述主体管的中途部位并且从上述轴线方向分支而延伸的中空状的分支管,在上述主体管的中空部中,设有将该中空部内的上述流体的流动截断的截断部,上述截断部将相对于该截断部配置在一侧的第1端口与配置在另一侧的第2端口之间的连通截断,上述分支管相对于上述截断部在上述第1端口侧与上述主体管连接,另外,上述分支管具有相对于上述截断部配置在上述第1端口侧且能够与上述第1端口连通的第3端口,上述连通部设置成,能够在上述主体管的中空部内沿轴线方向移动,且在朝向上述截断部的前进方向上能够移动至规定的推进位置,当上述连通部向上述规定的推进位置移动时,上述第1端口与上述第3端口之间的连通被截断,并且上述截断部开口而使上述第1端口和上述第2端口连通。
根据上述结构,仅通过相对于管状体压入连通部,就能够简单地切换与血液流路切换装置连接的流路,能够容易地切换配置于血液袋系统的血液流路的导管中的血液的流动。另外,由于流路通过连通部相对于管状体的移动而导通,所以能够在切换部分处确保足够大的流路。
在上述血液袋系统中,可以是,上述血液流路切换装置还具有能够相对于轴线方向收缩且能够收纳上述连通部的中空状的罩部,在上述罩部中位于上述前进方向的前方的前端部相对于上述主体管液密地连接,在上述罩部中位于上述前进方向的后方的基端部设置成,相对于上述连通部液密地连接,另外能够与上述连通部一起沿轴线方向移动。通过该罩部,能够使连通部保持清洁,另外,即使在液体从连通部泄漏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该液体向外部漏出。
在上述血液袋系统中,可以是,上述连通部在上述管状体中相对于上述截断部配置在上述第1端口侧。由此,在连通部将截断部开口后,从第1端口导入的血液经由连通部的前端部而向第2端口导入,因此,能够确保更充分的血液流路。
在上述血液袋系统中,可以是,上述袋具有收纳从献血者采集的血液的采血袋、和对采血中的初始血液进行采集的初始血袋,上述导管中的与穿刺于献血者的采血针连接的第1采血导管,与在上述连通部位中位于上述前进方向的后方的基端部即上述第1端口连接,与上述采血袋连接的第2采血导管,与作为上述主体管的一端部的上述第2端口连接,与上述初始血袋连接的分支导管,与作为上述分支管的一端部的上述第3端口连接。由此,在截断部开口后,能够确保从第1采血导管流向第2采血导管的血液的更充分的流路。
在上述血液袋系统中,可以是,上述连通部在上述管状体中相对于上述截断部配置在上述第2端口侧。由此,在连通部将截断部开口前,从第1端口导入的血液直接被导入到分支管的中空部及第3端口中,因此,能够确保更充分的血液流路。
在上述血液袋系统中,可以是,上述袋具有收纳从献血者采集的血液的采血袋、和对采血中的初始血液进行采集的初始血袋,上述导管中的与穿刺于献血者的采血针连接的第1采血导管,与作为上述主体管的一端部的上述第1端口连接,与上述采血袋连接的第2采血导管,与在上述连通部中位于上述前进方向的后方的基端部即上述第2端口连接,与上述初始血袋连接的分支导管,与作为上述分支管的一端部的上述第3端口连接。由此,在截断部开口前,能够确保从第1采血导管流向分支导管的血液的更充分的流路。
根据本发明,能够以简单的操作切换多向分支的流路,并且能够在该切换部分处确保充分的血液流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血液流路切换装置的血液袋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血液流路切换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血液流路切换装置的截断部开口前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血液流路切换装置的截断部开口后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血液流路切换装置的变形例中的截断部开口前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血液流路切换装置的变形例中的截断部开口后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优选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血液流路切换装置。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各个附图中的构成要素彼此的尺寸比例及多个附图中的同一构成要素彼此的尺寸比例被适当变更,不一定与实际比例一致。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的血液袋系统12的整体结构图。该血液袋系统12将含有多种成分的血液分离成多种不同成分,并将各成分分开地收纳及保存于不同的袋中。
血液袋系统12具有:从被采血者(献血者)采集血液(全血)的采血器具14;从全血将规定血液成分除去的前处理部16;和对除去规定成分后的剩余血液成分进行分离而分成多种血液成分并将各成分收纳到不同的袋中的分离处理部18,在采血器具14中具有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
采血器具14具有:采血针20、第1采血导管22、第2采血导管26、分支导管28、采血袋30和初始血袋32。在将血液袋系统12中的第1采血导管22分支成其他多支导管时,将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配置在该分支部分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而言,在采血器具14中将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配置成,与第1采血导管22、第2采血导管26及分支导管28连接,并将第1采血导管22分支成第2采血导管26和分支导管28。
为了采集血液而将采血针20穿刺于献血者,采血针20与第1采血导管22的一端连接,使用后,被能够沿第1采血导管22的长度方向移动的针保护件34保护。
第1采血导管22经由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而与第2采血导管26及分支导管28的各自一端连接,第2采血导管26及分支导管28的另一端分别与采血袋30及初始血袋32连接。另外,在第2采血导管26及分支导管28的中途部位,分别设有将第2采血导管26及分支导管28的流路封堵及开放的夹子36及38。
采血袋30是用于收纳从献血者采集的血液(全血)的袋。另外,采血袋30经由入口侧导管44而与前处理部16连接。
初始血袋32与取样端口40连接,通过在该取样端口40上安装未图示的采血管,将初始血液采集于采血管,并将所采集的初始血液提供为检查用血液。
采血袋30及初始血袋32通过将例如聚氯乙烯、聚烯烃那样的软质树脂制的具有挠性的片材重叠并对其周缘部进行熔接或粘结而构成为袋状
在使用该采血器具14从献血者采集血液时,在将血液收纳于采血袋30之前,首先,仅以规定量将所采集的血液的初始血流收纳到初始血袋32中。该情况下,使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维持初始状态、即流路切换前的状态,并使夹子38为开放状态,由此,能够阻止初始血液向第2采血导管26侧、即向采血袋30侧流入,并且,能够经由第1采血导管22、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及分支导管28将初始血液导入到初始血袋32中。
另外,在将所采集的血液收纳于采血袋30时,使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为切换状态、即流路切换后的状态,使夹子36为开放状态并使夹子38为封堵状态,由此,将所采集的血液经由第1采血导管22、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及第2采血导管26而导入到采血袋30中。在将血液导入到采血袋30中后,使夹子36为封堵状态。
前处理部16具有:从全血将规定的血液成分除去的过滤器42;一端与采血袋30连接且另一端与过滤器42的入口连接的入口侧导管44;和一端与过滤器42的出口连接且另一端与分离处理部18连接的出口侧导管46。
过滤器42是例如作为规定的血液成分而将白细胞除去的白细胞除去过滤器。另外,过滤器42也可以是还除去血小板的过滤器。
入口侧导管44是用于将收纳在采血袋30中的血液向过滤器42移送的导管。
出口侧导管46是用于将由过滤器42除去了规定的血液成分后的剩余血液成分向分离处理部18移送的导管。在该出口侧导管46的中途部位,设有将该出口侧导管46的流路封堵及开放的夹子48。
分离处理部18具有:收纳由过滤器42除去了规定的血液成分后的剩余血液成分的第1袋50;收纳对第1袋50内的血液成分进行分离而得到的血浆等上清液成分的第2袋52;收纳红细胞保存液的第3袋54;和与第1、第2及第3袋50、52及54连接的移送管路56。
第1、第2及第3袋50、52及54与采血袋30同样地,可以使软质树脂制的具有挠性的片材成为袋状而构成。
第1袋50兼为用于收纳由过滤器42除去了规定的血液成分后的剩余血液成分的袋、和用于保存对该剩余血液成分进行分离而得到的浓缩红细胞等沉降成分的袋。
作为收纳在第3袋54中的红细胞保存液,使用MAP液、SAGM液、OPTISOL液等。
移送管路56具有:与第1袋50连接的第1移送导管58;与第2袋52连接的第2移送导管60;与第3袋54连接的第3移送导管62;连接第1、第2及第3移送导管58、60及62的分支部64;和设置在第1移送导管58的中途部位并将第1移送导管58的流路封堵及开放的夹子66。
此外,血液袋系统12中的各导管是透明且柔软的树脂制的导管。各夹子是以往一直使用的标准品即可,在血液袋系统12的灭菌时及使用前的保管时,各夹子全部为开放状态,从而使各袋的内部连通而成为均匀的灭菌状态。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的立体图。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具有:具有截断部74的管状体68;使上述截断部74开口的连通部70;和覆盖上述连通部70的罩部72。
另外,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至少具有成为血液等流体的导入口或导出口的、第1端口86、第2端口88及第3端口90。在上述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中,上述第1端口86相对于上述截断部74配置在一侧,上述第2端口88相对于上述截断部74配置在另一侧,另外,上述第3端口90相对于上述截断部74配置在上述第1端口86侧,在流路切换前的初始状态、即上述截断部74开口前的状态下,通过上述截断部74截断上述第1端口86与上述第2端口88之间的连通,并且上述第1端口86和上述第3端口90连通。
管状体68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主体管69和从轴线方向分支而延伸的分支管71,上述主体管69及上述分支管71分别形成为中空状,它们的中空部69c及71c成为血液流路。上述主体管69和上述分支管71可以一体化而形成。
包含主体管69及分支管71的管状体68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树脂性材料。另外,为了确保内部的视觉辨认性,管状体68也可以形成为实际透明。
上述主体管69具有:构成一端的第1端部69a、和构成另一端的第2端部69b,上述第1端部69a及上述第2端部69b双方均相对于轴线方向开口。上述第1端部69a与罩部72的前端部72a连接。另外,上述第2端部69b构成为能够与作为血液流路的导管连结,例如,与第2采血导管26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及图4所示,上述主体管69的第2端部69b构成为第2端口88。
另外,上述主体管69构成为能够使连通部70在其中空部69c内沿轴线方向滑动,上述中空部69c的内周面具有比连通部70的外径稍大的内径。另外,主体管69在其中空部69c的中途部位具有封堵流路的截断部74。即,在上述中空部69c中,比上述截断部74靠第1端部69a侧的第1中空部69d、和比上述截断部74靠第2端部69b侧的第2中空部69e,被上述截断部74截断。
在主体管69中,开口前的截断部74将第1中空部69d和第2中空部69e截断,由此经由第2端口88的流路成为封堵状态,另一方面,使截断部74开口后的连通部70的中空部70c与第1中空部69d连通,由此经由第2端口88的流路成为开放状态。
上述分支管71与主体管69的中途部位连接,例如,相对于截断部74而连接于第1端口86侧。
分支管71的第1端部71a及第2端部71b双方均开口,分支管71的中空部71c与主体管69的中空部69c连通。例如,上述分支管71的第1端部71a在主体管69的外周面上连接于比截断部74靠第1端部69a侧的位置,其开口部分与主体管69的第1中空部69d连通。另一方面,上述分支管71的第2端部71b构成为能够与作为血液流路的导管连结,例如,与分支导管28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及图4所示,上述分支管71的第2端部71b构成为第3端口90。另外,上述分支管71可以形成为其中空部71c具有与主体管69的中空部69c同等的内径。
在分支管71中,经由第3端口90的流路根据连通部70在主体管69的中空部69c内的移动而开放或封堵,例如,在初始状态下连通部70没有移动的情况下,上述连通部70的中空部70c和上述分支管71的中空部71c连通,成为开放状态,另一方面,在连通部70移动而通过该连通部70的外周面等封堵第1端部71a的情况下,上述连通部70的中空部70c与上述分支管71的中空部71c之间的连通被截断,成为封堵状态。
即,在上述管状体68中,根据连通部70在上述主体管69的中空部69c内的移动,来切换经由第2端口88的流路和经由第3端口90的流路。
另外,管状体68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在其外周上设置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76,使用者将手指搭在上述凸缘部76上而容易进行操作。上述凸缘部76可以在管状体68的轴线方向上配置在与截断部74相同的位置上,或者也可以配置在不同的位置上。
截断部74用于在主体管69的中空部69c的中途部位液密地封堵流路,例如,具有在其前后将流路分隔的膜或隔壁而形成。上述截断部74构成为根据连通部70相对于管状体68的移动而开口。
本实施方式中的截断部74例如在主体管69的中空部69c的中途部位与主体管69一体化,即,与管状体68一体化地设置,并通过被相对于管状体68移动的连通部70贯穿而开口。当上述截断部74被连通部70贯穿时,连通部70的中空部70c和主体管69的第2中空部69e连通,经由第2端口88的流路成为开放状态。
关于上述截断部74的构成材料,只要是能够被连通部70贯穿、即比连通部70软质的材料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弹性材料或软质的树脂性材料。
连通部70构成为能够在上述主体管69的中空部69c内沿轴线方向移动,并具有比该中空部69c的内径稍小的外径。上述连通部70能够朝向上述中空部69c中的截断部74移动至规定的推进位置,以下,将上述连通部70朝向上述截断部74的方向作为上述连通部70的前进方向。
上述连通部70形成为沿轴线方向导通的中空状,其中空部70c成为血液流路,该连通部70具有在其前进方向上位于前方的前端部70a及位于后方的基端部70b,上述前端部70a及上述基端部70b双方均相对于轴线方向开口。
例如,如图3及图4所示,上述连通部70在管状体68中,相对于上述截断部74配置在第1端口86侧、即主体管69的第1端部69a侧,并从上述第1端部69a侧插入到主体管69的中空部69c中。即,从上述主体管69的第1端部69a侧朝向第2端部69b侧的方向成为上述连通部70的前进方向。
上述连通部70在相对于管状体68沿前进方向移动时,对截断部74产生作用,例如,能够通过将截断部74贯穿而使上述截断部74开口。
该连通部70能够贯穿管状体68中的截断部74,在该连通部70的前端部70a侧具有将上述截断部74贯穿的主体部78。在此,连通部70的前端部70a为主体部78的前端部,该前端部具有适于将截断部74贯穿的形状,例如,可以形成为尖锐的针尖状。另外,连通部70的基端部70b构成为能够与作为血液流路的导管连结,例如,与第1采血导管22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及图4所示,上述连通部70的基端部70b构成为第1端口86。
上述主体部78在连通部70相对于管状体68在前进方向上移动至规定的推进位置时,封堵分支管71的第1端部71a,由此,连通部70的中空部70c与分支管71的中空部71c之间的连通被截断,即,经由第3端口90的流路被封堵。上述主体部78具有足以将截断部74贯穿的长度,并具有贯穿时足以将分支管71封堵的长度及外周面。
关于上述连通部70的构成材料,只要是能够将截断部74贯穿、即比截断部74硬质的材料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硬质的树脂性材料。另外,为了确保内部的视觉辨认性,连通部70也可以形成为实质透明。
另外,连通部70可以在其外周上设置相对于管状体68或罩部72支承上述连通部70的支承部80及81。支承部80及81例如,可以仅是在连通部70的外周上的规定位置向外侧突出的突出片,或是在连通部70的外周上沿周向延伸且以随着朝向基端部70b侧而外径增大的方式向外侧突出的锥状的环状部等。
设置在连通部70的前端部70a侧的支承部80可以构成为,在截断部74开口前的初始状态下与管状体68卡合,另外,在截断部74开口后的切换状态下与截断部74卡合。另外,设置在连通部70的基端部70b侧的支承部81可以构成为,在截断部74开口后的切换状态下与管状体68卡合。
像这样,支承部80在截断部74开口前的初始状态下,暂时防止连通部70相对于管状体68向轴线方向移动。另外,支承部80及81在截断部74开口后的切换状态下,分别暂时防止连通部70相对于管状体68及罩部72向轴线方向移动。即,支承部80及81作为连通部70相对于管状体68或罩部72的防脱件而发挥作用。
支承部80相对于管状体68的卡合至少具有使连通部70不会从管状体68脱离的程度的强度。另外,支承部80相对于截断部74的卡合至少具有使连通部70无法相对于管状体68沿前进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的程度的强度,且具有使用者无法容易地将连通部70从管状体68拔出的程度的强度。
另外,连通部70也可以构成为,在其外周上设有向外侧突出的基部82,使用者将手指搭在上述基部82上而容易进行操作。该基部82可以设置在主体部78与基端部70b之间。
罩部72能够与连通部70沿轴线方向的移动无关地收纳连通部70,例如,形成为能够与连通部70朝向前进方向的移动相应地收缩。
上述罩部72形成为沿轴线方向导通的中空状,是以在其中空部72c内收纳连通部70的方式覆盖连通部70的袋状的部件,例如,如图2所示,可以形成为与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具有相同轴线方向的中空筒状,或者,也可以形成为椭圆球体状或球体状、或波纹管状。
另外,上述罩部72具有:在上述连通部70的前进方向上位于前方即位于连通部70的前端部70a侧的前端部72a;和在前进方向上位于后方即位于连通部70的基端部70b侧的基端部72b。上述前端部72a形成为具有供连通部70的主体部78插入的开口部,并相对于管状体68液密地连接。另外,上述基端部72b相对于连通部70液密地连接,例如,设置成在连通部70中与基部82等的基端部70b侧连接,并能够与连通部70一起沿轴线方向移动。由此,罩部72使连通部70保持清洁,另外,即使在液体从连通部70泄漏的情况下,也会防止该液体向外部漏出。
例如,如图3及图4所示,上述罩部72在管状体68中设置在主体管69的第1端部69a侧,其前端部72a连接于主体管69的第1端部69a侧。
上述罩部72的外周部分、即上述罩部72的除前端部72a及基端部72b以外的主体部84可以形成为能够相对于轴线方向收缩。
上述罩部72的构成材料只要是能够相对于轴线方向收缩的柔软的材料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弹性材料或软质的树脂性材料。为了确保内部的视觉辨认性,上述罩部72可以形成为实质透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基本以如上方式构成,以下,关于其作用及效果,以使用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来切换血液流路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3所示,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在其初始状态、即在截断部74开口前的状态下,主体管69的第1中空部69d和第2中空部69e被截断部74截断。因此,连通部70的中空部70c与主体管69的第2中空部69e之间的连通被截断,并且第1端口86与第2端口88之间的连通被截断,即,经由第2端口88的流路被封堵。另一方面,连通部70的中空部70c和分支管71的中空部71c连通,并且第1端口86和第3端口90连通,即,经由第3端口90的流路开放。
由此,在血液袋系统12中,从第1采血导管22流向第2采血导管26的血液的流动被截断,从第1采血导管22流向分支导管28的血液的流动导通。
此时,在分支导管28中夹子38开放,从献血者采集的初始血液经由第1采血导管22、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及分支导管28而被导入到初始血袋32中。
另外,在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中,由于连通部70的支承部80与管状体68卡合,所以能够防止该连通部70从罩部72及管状体68脱离。
接着,使用者为了将从献血者采集的血液导入到采血袋30中,即为了使从第1采血导管22流向第2采血导管26的血液的流动导通,相对于管状体68向前进方向压入连通部70。
此时,如图4所示,罩部72的主体部84沿轴线方向收缩,其前端部72a与基端部72b之间的距离缩短。
另外,连通部70的主体部78在管状体68中,在主体管69的中空部69c内沿前进方向移动,将截断部74刺破并贯穿,连通部70移动至规定的推进位置。由此,截断部74开口,上述连通部70的前端部70a在管状体68中位于比截断部74更靠主体管69的第2中空部69e侧的位置,连通部70的中空部70c和第2中空部69e连通,并且第1端口86和第2端口88连通,即,经由第2端口88的流路开放。
而且,移动至规定的推进位置的连通部70在管状体68中封堵分支管71的第1端部71a,由此,连通部70的中空部70c与分支管71的中空部71c之间的连通被截断,并且第1端口86与第3端口90之间的连通被截断,即,经由第3端口90的流路被封堵。
而且,在连通部70中,进行前端部70a侧的支承部80相对于截断部74的卡合及基端部70b侧的支承部81相对于管状体68的卡合中的至少任一方,维持连通部70的中空部70c与主体管69的第2中空部69e之间的连通状态,连通部70相对于管状体68而被支承。
像这样,在血液袋系统12中,从第1采血导管22流向分支导管28的血液的流动被截断,另外,第1采血导管22和第2采血导管26连通,从第1采血导管22流向第2采血导管26的血液的流动导通。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仅通过相对于管状体68向压入方向压入连通部70,就能够切换与该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连接的流路,另外,通过在该切换中将连通部70的中空部70c和管状体68中的主体管69的第1中空部69d连通,能够使血液在流路中顺畅地流动,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操作对多向分支的流路进行切换,并且能够在该切换部分处确保充分的血液流路。
此外,在本发明的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中,可以构成为,管状体68的截断部74在被连通部70贯穿时,其破裂后的部分成为密封部,将主体管69的内周面与连通部70的外周面之间密封。通过该密封,在贯穿截断部74时,能够更可靠地将连通部70的中空部70c与分支管71的中空部71c之间的连通截断,并且能够更可靠地将第1端口86与第3端口90之间的连通截断。
另外,在本发明的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中,也可以构成为,管状体68的主体管69在截断部74附近的内周面上设有环状的密封部(未图示),在连通部70将截断部74贯穿时,该密封部将主体管69的内周面与连通部70的外周面之间密封。通过该密封,在贯穿截断部74时,能够更可靠地将连通部70的中空部70c与分支管71的中空部71c之间的连通截断,并且能够更可靠地将第1端口86与第3端口90之间连通截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适用于具有最初使采血器具14和分离处理部18一体地连接的结构的血液袋系统12,但也能够适用于使相当于采血器具14的部分(采血系统)和相当于分离处理部18的部分(分离系统)分离的类型的血液成分采集系统。在这样的血液成分采集系统中,在通过上述采血系统采集了全血后,将该采血系统中的采血袋(全血袋)和上述分离系统连接,从采血袋内的全血将血小板和红细胞等血液成分分离而采集。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能够配置在这样的采血系统或分离系统中的、形成血液流路的导管上。
而且,本发明的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也可以适用于具有供血液以外的流体流通的流路的医疗器具,并配置在上述流路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相对于血液的流动将连通部70的基端部70b连接于上游侧的血液流路,并且将主体管69的第2端部69b连接于下游侧的血液流路,但也可以将主体管69的第2端部69b连接于上游侧的血液流路,并且将连通部70的基端部70b连接于下游侧的血液流路。
如图1~图4所示,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可以构成为,将连通部70在管状体68中相对于截断部74配置在第1端口86侧,即,配置在主体管69的第1端部69a侧,并将从主体管69的第1端部69a侧朝向第2端部69b侧的方向作为上述连通部70的前进方向,但是,例如,如图5及图6所示的变形例的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a那样,也可以构成为,将连通部70在管状体68中相对于截断部74配置在第2端口88侧,即,配置在主体管69的第2端部69b侧,并将从主体管69的第2端部69b侧朝向第1端部69a侧的方向作为上述连通部70的前进方向。在图5及图6中,与图1~图4所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同一或同样的结构。
在变形例的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a中,由于将连通部70配置在主体管69的第2端部69b侧,所以如图5所示,在其初始状态即截断部74开口前的状态下,主体管69的第1中空部69d和分支管71的中空部71c连通,并且第1端口86和第3端口90连通,即,经由第3端口90的流路开放。另外,与上述例子同样地,连通部70的中空部70c与主体管69的第1中空部69d之间的连通被截断,并且第1端口86与第2端口88之间的连通被截断,即,经由第2端口88的流路被封堵。
由此,在血液袋系统12中,从第1采血导管22流向第2采血导管26的血液的流动被截断,从第1采血导管22流向分支导管28的血液的流动导通。
另外,如图6所示,相对于管状体68向前进方向压入连通部70,上述连通部70的主体部78将截断部74刺破并贯穿,连通部70移动至规定的推进位置,此时,截断部74开口,连通部70的前端部70a在管状体68中位于比截断部74更靠第1中空部69d侧的位置,连通部70的中空部70c和主体管69的第1中空部69d连通,并且第1端口86和第2端口88连通,即,经由第2端口88的流路开放。
而且,移动至规定的推进位置的连通部70在管状体68中将分支管71的第1端部71a封堵,由此,主体管69的第1中空部69d与分支管71的中空部71c之间的连通被截断,并且第1端口86与第3端口90之间的连通被截断,即,经由第3端口90的流路被封堵。
而且,在连通部70中,进行前端部70a侧的支承部80相对于截断部74的卡合及基端部70b侧的支承部81相对于管状体68的卡合中的至少任一方,维持连通部70的中空部70c与主体管69的第1中空部69d之间的连通状态,连通部70相对于管状体68而被支承。
像这样,在血液袋系统12中,从第1采血导管22流向分支导管28的血液的流动被截断,另外,第1采血导管22和第2采血导管26连通,从第1采血导管22流向第2采血导管26的血液的流动导通。
像这样,在上述变形例的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a中,具有与上述的将连通部70配置在主体管69的第1端部69a侧的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大致相同的作用及效果,但在截断部74开口前的初始状态下,从第1端口86导入的血液不经由连通部70的中空部70c、而是经由主体管69的第1中空部69d及分支管71的中空部71c向第3端口90导入,因此,与上述的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相比,具有在初始状态下能够确保更充分的血液流路的构造,在血液袋系统12中,从第1采血导管22流向分支导管28的血液的流动更为顺畅。
另外,上述变形例的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a可以构成为,在主体管69的第1中空部69d中,在比分支管71靠第1端部69a侧的内周面上设有环状的密封部92,在连通部70将截断部74贯穿并移动至规定的推进位置时,该密封部92将主体管69的内周面与连通部70的外周面之间密封。通过该密封,能够可靠地将主体管69的第1中空部69d与分支管71的中空部71c之间的连通截断,并且能够可靠地将第1端口86与第3端口90之间的连通截断。
此外,本发明的血液流路切换装置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采用各种结构。
Claims (10)
1.一种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10a),其特征在于,
具有管状体(68)及连通部(70),该管状体(68)及连通部(70)形成为中空状,且在它们的中空部(69c、70c)内具有流体的流路,
所述管状体(68)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中空状的主体管(69)、和连接于所述主体管(69)的中途部位并且从所述轴线方向分支而延伸的中空状的分支管(71),
在所述主体管(69)的中空部(69c)中,设有将该中空部(69c)内的所述流体的流动截断的截断部(74),
所述截断部(74)将相对于该截断部(74)配置在一侧的第1端口(86)与配置在另一侧的第2端口(88)之间的连通截断,
所述分支管(71)相对于所述截断部(74)在所述第1端口(86)侧与所述主体管(69)连接,另外,所述分支管(71)具有相对于所述截断部(74)配置在所述第1端口(86)侧且能够与所述第1端口(86)连通的第3端口(90),
所述连通部(70)设置成能够在所述主体管(69)的中空部(69c)内沿轴线方向移动,且能够在朝向所述截断部(74)的前进方向上移动至规定的推进位置,
当所述连通部(70)向所述规定的推进位置移动时,所述第1端口(86)与所述第3端口(90)之间的连通被截断,并且所述截断部(74)开口而使所述第1端口(86)和所述第2端口(88)连通,
所述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10a)还具有能够相对于轴线方向收缩且能够收纳所述连通部(70)的中空状的罩部(72),
在所述罩部(72)中位于所述前进方向的前方的前端部(72a)相对于所述主体管(69)液密地连接,
在所述罩部(72)中位于所述前进方向的后方的基端部(72b)设置成,相对于所述连通部(70)液密地连接,另外能够与所述连通部(70)一起沿轴线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部(70)在所述管状体(68)中相对于所述截断部(74)配置在所述第1端口(86)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a),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部(70)在所述管状体(68)中相对于所述截断部(74)配置在所述第2端口(88)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10a),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部(70)的中空部(70c)为所述流路,
在所述连通部(70)中位于所述前进方向的前方且构成所述截断部(74)侧的前端部(72a),以能够将所述截断部(74)贯穿的形状形成,
所述截断部(74)被相对于所述主体管(69)向所述前进方向移动的所述连通部(70)贯穿而开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10a),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72)形成为波纹管状。
6.一种血液袋系统(12),其特征在于,具有:
收纳血液或血液成分的袋(30、32、50、52、54);和
成为所述血液或血液成分流向所述袋(30、32、50、52、54)的流路的导管(22、26、28、44、46、58、60、62),
相对于所述导管(22、26、28、44、46、58、60、62)配置有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10a),
所述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10a)具有管状体(68)及连通部(70),该管状体(68)及连通部(70)形成为中空状且在它们的中空部(69c、70c)内具有流体的流路,
所述管状体(68)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中空状的主体管(69)、和连接于所述主体管(69)的中途部位并且从所述轴线方向分支而延伸的中空状的分支管(71),
在所述主体管(69)的中空部(69c)中,设有将该中空部(69c)内的所述流体的流动截断的截断部(74),
所述截断部(74)将相对于该截断部(74)配置在一侧的第1端口(86)与配置在另一侧的第2端口(88)之间的连通截断,
所述分支管(71)相对于所述截断部(74)在所述第1端口(86)侧与所述主体管(69)连接,另外,所述分支管(71)具有相对于所述截断部(74)配置在所述第1端口(86)侧且能够与所述第1端口(86)连通的第3端口(90),
所述连通部(70)设置成,能够在所述主体管(69)的中空部(69c)内沿轴线方向移动,且在朝向所述截断部(74)的前进方向上能够移动至规定的推进位置,
当所述连通部(70)向所述规定的推进位置移动时,所述第1端口(86)与所述第3端口(90)之间的连通被截断,并且所述截断部(74)开口而使所述第1端口(86)和所述第2端口(88)连通,
所述血液流路切换装置(10、10a)还具有能够相对于轴线方向收缩且能够收纳所述连通部(70)的中空状的罩部(72),
在所述罩部(72)中位于所述前进方向的前方的前端部(72a)相对于所述主体管(69)液密地连接,
在所述罩部(72)中位于所述前进方向的后方的基端部(72b)设置成,相对于所述连通部(70)液密地连接,另外能够与所述连通部(70)一起沿轴线方向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液袋系统(12),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部(70)在所述管状体(68)中相对于所述截断部(74)配置在所述第1端口(86)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液袋系统(12),其特征在于,
所述袋(30、32、50、52、54)具有收纳从献血者采集的血液的采血袋(30)、和对采血中的初始血液进行采集的初始血袋(32),
所述导管(22、26、28、44、46、58、60、62)中的与穿刺于献血者的采血针(20)连接的第1采血导管(22),与在所述连通部(70)中位于所述前进方向的后方的基端部(72b)即所述第1端口(86)连接,
与所述采血袋(30)连接的第2采血导管(26),与作为所述主体管(69)的一端部(69b)的所述第2端口(88)连接,
与所述初始血袋(32)连接的分支导管(28),与作为所述分支管(71)的一端部(71b)的所述第3端口(90)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液袋系统(12),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部(70)在所述管状体(68)中相对于所述截断部(74)配置在所述第2端口(88)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血液袋系统(12),其特征在于,
所述袋(30、32、50、52、54)具有收纳从献血者采集的血液的采血袋(30)、和对采血中的初始血液进行采集的初始血袋(32),
所述导管(22、26、28、44、46、58、60、62)中的与穿刺于献血者的采血针(20)连接的第1采血导管(22),与作为所述主体管(69)的一端部(69a)的所述第1端口(86)连接,
与所述采血袋(30)连接的第2采血导管(26),与在所述连通部(70)中位于所述前进方向的后方的基端部(70b)即所述第2端口(88)连接,
与所述初始血袋(32)连接的分支导管(28),与作为所述分支管(71)的一端部(71b)的所述第3端口(90)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54121 | 2012-03-12 | ||
JP2012054121 | 2012-03-12 | ||
PCT/JP2013/053190 WO2013136888A1 (ja) | 2012-03-12 | 2013-02-12 | 血液流路切換装置及び血液バッグ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45008A CN104245008A (zh) | 2014-12-24 |
CN104245008B true CN104245008B (zh) | 2016-11-30 |
Family
ID=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78516A (en) * | 1985-04-12 | 1989-11-07 | Fresenius Ag | Arrangement for peritoneal dialysis and connector therefore |
CN1299454A (zh) * | 1998-06-29 | 2001-06-13 | 斯冈株式会社 | 流路切换装置 |
CN1582175A (zh) * | 2001-11-05 | 2005-02-16 | 斯冈株式会社 | 流路切换装置及该装置中使用的造影剂注入用管子 |
US8066648B1 (en) * | 2004-02-25 | 2011-11-29 | Suros Surgical Systems, Inc. | Fluid connector and biopsy system including same |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78516A (en) * | 1985-04-12 | 1989-11-07 | Fresenius Ag | Arrangement for peritoneal dialysis and connector therefore |
CN1299454A (zh) * | 1998-06-29 | 2001-06-13 | 斯冈株式会社 | 流路切换装置 |
CN1582175A (zh) * | 2001-11-05 | 2005-02-16 | 斯冈株式会社 | 流路切换装置及该装置中使用的造影剂注入用管子 |
US8066648B1 (en) * | 2004-02-25 | 2011-11-29 | Suros Surgical Systems, Inc. | Fluid connector and biopsy system including same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68928A (zh) | 血液流路连接装置及血液袋系统 | |
CN103338740B (zh) | 用于收集和分配药剂和/或营养的液体溶液器械的、不用针可刺破的、并且可自动和密封地重新闭合的气密连接器 | |
EP2810668B1 (en) | Blood-flow-path switching device and blood-bag system | |
CN107029345B (zh) | 夹子及夹子操作装置 | |
WO2011058868A1 (ja) | 血液バッグシステム及び血液処理方法 | |
CN104684596B (zh) | 利用重力分离供体血液的移动系统 | |
EP2982393B1 (en) | Blood bag system | |
CN105120918A (zh) | 体外血液处理装置的再循环装置 | |
US9446182B2 (en) | Filling device of a fluid system | |
US11712497B2 (en) | Blood bag system and blood treatment method | |
CN104245008B (zh) | 血液流路切换装置及血液袋系统 | |
CN103826675B (zh) | 保护器及其使用方法 | |
EP3235527B1 (en) | Systems for reducing the risk of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in collected platelets | |
JP4937789B2 (ja) | 採血器具及び流路開閉手段 | |
JP2010227167A (ja) | 腹膜透析液バッグ | |
CN204543096U (zh) | 一种血小板输注器 | |
CN104524649A (zh) | 一种血细胞分离装置 | |
CN215230815U (zh) | 一种多功能高效留样积液穿刺装置 | |
CN205094454U (zh) | 一种医用血液检验试管 | |
CN205163908U (zh) | 密闭式血液净化用多功能连接管 | |
CN201558366U (zh) | 一次性使用血液透析管路中的注射件装置 | |
CN211301162U (zh) | 血袋 | |
CN212235438U (zh) | 一种血液成分采集分离系统 | |
CN204219380U (zh) | 一种用于手工血小板的常温保存袋 | |
CN202078316U (zh) | 血液留样取样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