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3000A - 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3000A
CN104243000A CN201410250590.3A CN201410250590A CN104243000A CN 104243000 A CN104243000 A CN 104243000A CN 201410250590 A CN201410250590 A CN 201410250590A CN 104243000 A CN104243000 A CN 1042430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w
cqi
coding matrix
transmitter
rece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505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43000B (zh
Inventor
郭秉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ublication of CN104243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30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430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30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4Antenna weights or vector/matrix coeffici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设备。根据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用户设备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反馈机制将可应用于用户设备(UE)且将至少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步骤:接收具有N行和L列的N×L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N行中的每一者对应于天线端口且所述L列中的每一者对应于用户,其中N和L均为大于1的整数;对所述L列中的K列执行信道质量指示符(CQI)计算,其中0<K≤L,且K为整数;根据所述L列中的K列的所述CQI计算来确定优选列;以及发送对应于所述优选列的信息。

Description

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反馈机制的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预编码已通过对具有适当相位和增益的信号流进行加权来将用作为波束成形技术,以便优化接收端处的信号发送。随着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User –Multi-input Multi-output, MU-MIMO)技术的出现,同一无线电资源可以服务多个用户。这可以通过借助预编码向量对用户或用户群组的信号流进行加权来实现,所述预编码向量与其它用户或用户群组的预编码向量正交。
图1示出使用预编码矩阵来操作的典型发送器的结构图。一类发送器可具有处理器101,处理器101可具有固有在处理器101的预编码单元107。处理器101可电连接到存储媒体104,例如磁盘存储器或闪速存储器。存储媒体104可具有预先储存在存储媒体本地的预定义码本106。处理器101将电连接到模/数(A/D)转换器和/或数/模(D/A)转换器电路102,所述A/D转换器和/或D/A转换器电路102将连接到收发器电路103。收发器电路103将连接到一个或一个以上物理天线105_1、105_2、……、105_n。
一般而言,可基于从用户反馈(feedback)(例如,预定义码本的优选预编码器索引)提取的信道状态信息(CSI)来构造预编码矩阵。假设发送器是基站的发送器,在接收到用户反馈时,基站可对应于用户选择适当的预编码矩阵。所选择的预编码矩阵可以是随用户反馈而变或与用户反馈无关。在选择了预编码矩阵之后,预编码单元107或处理器101将根据所选择的预编码矩阵对用户的信号流进行加权。经修改的信号流接着将由D/A转换器电路102变换成模拟信号,所述模拟信号将由收发器电路103进行上变频(up-convert)。所述信号流接着将与其它信号流一起同时由收发器电路103经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物理天线105_1、105_2、……、105_n发送。
以下表1说明根据长期演进(LTE)标准的当前版本的码本的实例。码本含有编号为0到15的16个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recoding MatrixIndicator, PMI),和用于每个层数的预编码器表。
表1
在发送器处可获得完整信道认识的情况中,用以构造预编码矩阵的最常见线性预编码技术中的两种可包含共轭波束成形(Conjugate Beamforming)和迫零波束成形(Zero-forcing Beamforming)。假设H表示N个天线端口与L个同时存在的用户设备(UE)之间的N×L信道矩阵。就使用共轭波束成形技术而论,预编码矩阵W将被构造为W=cH*,其中H*为H的复共轭。换句话说,共轭波束成形可简单地采用H中的每一信道系数的复共轭作为波束成形权重(用c归一化)。就使用迫零波束成形技术而论,预编码矩阵W将被构造为W=cH*(HTH*)-1。迫零波束成形技术将采用CSI来对含有数据的符号进行预编码,使得在非既定接收器处它们共计为零或“空值”(null)。对于这些线性预编码技术,W的每一列将既定用于特定UE或特定UE群组的数据的预编码向量。
然而,这两种线性预编码技术都将需要知道H,以便构造W。实际上,这对于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 TDD)模式下操作的通信系统来说更可行。因此,至少对于在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FDD)模式下的通信系统,UE将需要向基站报告其信道的状态,以便形成H。这将致使UE与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明显增加。就将信道量化成有限集的基于码本的做法来说,UE将仅需要推荐与其信道最佳匹配的索引。然而,因为对于全维度MIMO(Full-dimension MIMO, FD-MIMO,也被称作大型MIMO或大规模MIMO)方案来说,发送天线的数目较大,所以CSI报告的反馈可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是因为预编码器码本的大小必须较大才能适当地捕获可能的信道方向。
因此,鉴于前述问题,在例如用于MU-MIMO操作的FD-MIMO等情形中,可存在可使反馈负担相对于常规方案大幅降低的替代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信道质量指示符反馈机制的用户设备。
根据所述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信道质量指示符反馈机制的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至少包含但不限于用于发送无线数据的发送器、用于接收无线数据的接收器以及耦接到所述发送器和所述接收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经配置以:经由所述接收器接收信令,所述信令包含与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阈值以及具有N行和L列的N×L预编码矩阵有关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N行中的每一者对应于天线端口且所述L列中的每一者对应于用户,其中N和L均为大于1的整数;从所述第一信息获得所述CQI阈值以及所述N×L预编码矩阵;对所述N×L预编码矩阵的所述L列执行CQI计算;根据所述L列的所述CQI计算来确定高于所述CQI阈值的优选列;以及经由所述发送器来发送指示所述优选列的第二信息。
根据所述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信道质量指示符反馈机制的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至少包含但不限于用于发送无线数据的发送器、用于接收无线数据的接收器以及耦接到所述发送器和所述接收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经配置以:经由所述接收器接收信令,所述信令包含与具有N行和L列的N×L预编码矩阵有关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N行中的每一者对应于天线端口且所述L列中的每一者对应于用户,其中N和L均为大于1的整数;从所述第一信息获得所述N×L预编码矩阵;对所述N×L预编码矩阵的L列执行CQI计算;根据所述L列的所述CQI计算来确定具有最高CQI的优选列;通过假设将除了所述优选列以外的所述L列用于发送来计算假设干扰功率,以便产生干扰报告;以及经由所述发送器来发送对应于所述优选列的索引、使用所述优选列的CQI和所述干扰报告。
根据所述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信道质量指示符反馈机制的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至少包含但不限于用于发送无线数据的发送器、用于接收无线数据的接收器以及耦接到所述发送器和所述接收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经配置以:经由所述接收器接收信令,所述信令包括与具有N行和L列的N×L预编码矩阵有关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N行中的每一者对应于天线端口且所述L列中的每一者对应于用户,其中N和L均为大于1的整数;从所述第一信息获得所述N×L预编码矩阵;选择所述N×L预编码矩阵的L列中的K列,其中1<K≤L,且K是整数,以及获得对应于所述L列中的所选择的K列的K个CQI;以及经由所述发送器来发送对应于所述L列中的K列的K个索引以及对应于所述L列中的K列的K个CQI。
根据所述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信道质量指示符反馈机制的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至少包含但不限于用于发送无线数据的发送器、用于接收无线数据的接收器以及耦接到所述发送器和所述接收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经配置以:经由所述接收器接收信令,所述信令包括与具有N行和L列的N×L预编码矩阵有关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N行中的每一者对应于天线端口且所述L列中的每一者对应于用户,其中N和L均为大于1的整数;从所述第一信息获得所述N×L预编码矩阵;从所述L列中确定优选列;确定包括所述L列中的M列的索引的第一集合的第一协同调度假设,其中M是整数且1<M≤L,且所述L列中的M列的索引表示在UE使用优选列时将同时使用的列;通过使用所述优选列和所述第一协同调度假设来计算第一CQI;以及经由所述发送器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优选列、所述第一协同调度假设和所述第一CQI。
为了使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可理解,下文详细描述伴随有图式的示范性实施例。应理解,以上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是示范性的,且希望提供对如所主张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
然而,应理解,此概述可能不含有本发明的所有方面和实施例,且因此并不意味以任何方式为限制性的。而且,本发明将包含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改进以及修改。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使用预编码矩阵来操作的典型发送器的结构图;
图2示出可应用于用户设备(UE)的所提出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反馈机制的示意图;
图3A示出所提出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反馈机制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B示出使用所提出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反馈机制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4A示出所提出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反馈机制的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B示出使用所提出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反馈机制的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5A示出所提出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反馈机制的第三示范性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B示出使用所提出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反馈机制的第三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6A示出所提出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反馈机制的第四示范性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B示出使用所提出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反馈机制的第四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处理器;
102:A/D转换器和/或D/A转换器电路;
103:收发器电路;
104:存储媒体;
105_1~105_n:物理天线;
106:码本;
107:预编码单元;
301:发送器节点;
302:用户设备;
350:W1;
351:W5;
352:第一个“1”;
353:第二个“1”;
401:发送器节点;
402:用户设备;
450:W2;
451:W0;
452:W5;
453:第一个“1”;
454:第二个“1”;
501:发送器节点;
502:用户设备;
551:W2;
552:W5;
553:W6;
601:发送器节点;
602:用户设备;
651:W2;
652:W0;
653:W4;
654:W6;
656:第一个“1”;
657:第二个“1”;
658:第三个“1”;
S201~S205、S311~S314、S411~S415、S511~S514、S611~S615: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其实例在附图中得以说明。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号在图式及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鉴于前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反馈机制。通过使用所提出的机制,反馈负担可相对于常规CSI报告方案降低。
图2示出可应用于用户设备(UE)的所提出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反馈机制的示意图。在步骤S201中,UE将接收预编码矩阵W。可使用具有多个天线的发送器从基站发送预编码矩阵W。预编码矩阵W(例如)可由基站选择或构造且具有N行向量乘L列向量(N×L)的维度。N表示天线端口的数目,且L表示发送器意欲通过MU-MIMO共同服务的最大UE群组数目,其中UE群组可具有至少一个UE。在步骤S202中,UE将对W的列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子集执行CQI计算,这是在假设使用这些子集中的这些列中的每一者对用于所述UE的数据进行预编码的情况下进行。举例来说,UE可使用从基站接收的参考信号来执行信道测量且获得信号噪音干扰比(signal-to-noise-plus-interference-ratio,SINR),一个或一个以上子集的CQI可基于所述SINR计算。在步骤S203中,UE将从W中确定将导致具有优选的最高CQI值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优选子集。在可选择性实施的步骤S204中,UE将确定并非所述优选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子集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子集的干扰状态。在步骤S205中,UE将经由发送器来发送反馈,且所述反馈将至少包含但不限于W的优选子集(或列)以及使用W的优选子集产生的CQI值。为了进一步阐明所提出的机制,在随后的图式和书面描述中提供四个类似的示范性实施例。
根据第一示范性实施例,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户设备(UE),所述用户设备至少包含但不限于用于发送无线数据的发送器、用于接收无线数据的接收器以及耦接到所述发送器和所述接收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可经配置以:经由所述接收器接收信令,所述信令包含与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阈值以及具有N行和L列的N×L预编码矩阵有关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N行中的每一者对应于天线端口且所述L列中的每一者对应于用户,其中N和L均为大于1的整数;从所述第一信息获得所述CQI阈值以及所述N×L预编码矩阵;对所述N×L预编码矩阵的所述L列执行CQI计算;根据所述L列的所述CQI计算来确定高于所述CQI阈值的优选列;以及经由所述发送器来发送指示所述优选列的第二信息。
所述第二信息将包含指示高于所述CQI阈值的所述优选列的位图(bitmap)。所述位图可为依序表示所述L列的L位二进制序列,其中所述L位二进制序列中的每一位表示所述L列中的不同列。所述L位二进制序列中的每一位可具有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且所述第一状态指示高于所述CQI阈值的优选列。
图3A示出所提出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反馈机制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步骤S311中,发送器节点301可选择具有N行向量和L列向量的预编码矩阵W。N将对应于所述发送器的天线端口的数目且将为大于1的整数;且L将对应于UE群组的数目且将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发送器节点301(例如)可为基站或接入点。发送器节点301可(例如)从预定义矩阵集合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且预编码矩阵W可(例如)以随机方式从所述预定义矩阵集合中选出。还可(例如)基于相关无线电资源(例如,在哪个时刻将使用哪个频带)来选择矩阵W。发送器节点301还将确定CQI阈值。所述CQI阈值可为(例如)表示CQI等级的预定义表中的一个条目的整数。CQI等级的预定义表可为(例如)目前针对LTE通信系统定义的CQI表;然而,本发明不将预定义CQI表限制于LTE标准中所用的CQI表。
在步骤S312中,发送器节点301将经由任何广播、多播或单播方法来发送与预编码矩阵W的选择以及CQI阈值有关的信息,且可假设预编码矩阵W和CQI阈值由UE 302接收。在步骤S313中,UE 302将基于从发送器节点301接收的参考信号来执行信道测量,且接着UE 302将基于通过预编码矩阵W修改的信道测量来执行CQI计算,使得UE 302将能够从W中确定具有比所接收的CQI阈值高的CQI值的列Wf。在步骤S314中,UE 302将向发送器节点301发送反馈,且所述反馈将至少含有但不限于W中具有比所接收的CQI阈值高的CQI值的列或Wf。所述反馈可视情况含有使用Wf产生的CQI值。所述反馈(例如)将实施为B位位图,所述B位位图指示W中的一些列,所述列在用以对既定用于UE 302的数据进行预编码时将向UE 302提供比所接收的CQI阈值等级高的CQI值。B是小于或等于L的整数。
图3B示出使用所提出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反馈机制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的示意图。假设发送器节点301向UE 302发送CQI阈值和预编码矩阵W={W0,W1,W2,W3,W4,W5,W6,W7},其中L=8,且UE 302依序确定W1 350和W5 351是特定的列,当使用W1 350和W5 351中的每一者来对既定用于UE 302的数据进行预编码时,所述列会导致比所接收的CQI阈值高的CQI值。UE 302接着将发送具有指示W1 350和W5 351的位图的反馈。举例来说,所述位图中的每一位可表示不同的列,如最高有效位的值可表示W0,第二最高有效位的值可表示W1等等。对于每一位,值“1”可表示导致比所接收的CQI阈值高的CQI值的列,且值“0”可表示其它列。因此,对于图3B的情形,所述位图的序列将为01000100,其中第一个“1”352表示W1且第二个“1”353表示W5。
根据所述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户设备(UE),所述用户设备至少包含但不限于用于发送无线数据的发送器、用于接收无线数据的接收器以及耦接到所述发送器和所述接收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可经配置以:经由所述接收器接收信令,所述信令包含与具有N行和L列的N×L预编码矩阵有关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N行中的每一者对应于天线端口且所述L列中的每一者对应于用户,其中N和L均为大于1的整数;从所述第一信息获得所述N×L预编码矩阵;对所述N×L预编码矩阵的L列执行信道质量指示符(CQI)计算;根据所述L列的所述CQI计算来确定具有最高CQI的优选列;通过假设将除了所述优选列以外的所述L列用于发送来计算假设干扰功率(hypothetical interference power),以便产生干扰报告;以及经由所述发送器来发送对应于所述优选列的索引、使用所述优选列的CQI和所述干扰报告。
对应于所述优选列的索引可由二进制值表示。所述干扰报告可包含依序表示除了优选列之外的L列的(L-1)位位图,其中所述(L-1)位二进制序列中的每一位表示除优选列以外的所述L列中的不同列。所述二进制序列中的每一位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状态可表示借此计算最低的假设干扰功率的列。所述第一状态还可表示借此计算最高的假设干扰功率的列、所计算的假设干扰功率低于下限预定义阈值的列,或所计算的假设干扰功率高于上限预定义阈值的列。
图4A示出所提出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反馈机制的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步骤S411中,发送器节点401可选择具有N行向量和L列向量的预编码矩阵W。N将对应于所述发送器的天线端口的数目且将为大于1的整数;且L将对应于UE群组的数目且将为大于1的整数。发送器节点401(例如)可为基站或接入点。发送器节点可(例如)从预定义矩阵集合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且预编码矩阵W可(例如)以随机方式从所述预定义矩阵集合中选出。将从预定义矩阵集合中选出的预编码矩阵W可为(例如)码本。还可(例如)基于相关无线电资源(例如,将使用哪个频带或将使用哪个时隙)来选择矩阵W。
在步骤S412中,将从发送器节点401发送所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以便UE 402接收。对于此示范性实施例,UE 402将从预编码矩阵W中选择优选或有利的列Wf,假如使用Wf来对既定用于UE 402的数据进行预编码,那么列Wf将导致最高的链路质量。UE 402还将计算使用Wf作为预编码列向量而产生的CQI。在步骤S413中,UE 402将执行计算以创建干扰报告。在步骤S414中,将使用所述干扰报告来通知假如将W中除Wf以外的其余列或W中除Wf以外的其余列的子集用于MU-MIMO预编码而将发生的潜在干扰。在步骤S415中,UE 402将向发送器节点401发送反馈,所述反馈包含Wf、对应于Wf的CQI和干扰报告中的至少一者或组合。因此,此示范性实施例将从到其它用户的发送产生的干扰纳入考虑。
所述干扰报告可包含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或组合:(1)W中除Wf以外的列或除Wf以外的列所形成的子集中的列,将对进行报告的UE产生比预定非零阈值高的干扰功率。所述干扰功率指假设W中除优选列Wf以外的列用于向其它UE发送的情况下进行报告的UE感知到的干扰功率。此类报告可实施为S位位图,其中S是W中除Wf以外的列的数目或除Wf以外的列所形成的子集中的列的数目。(2)W中除Wf以外的列或除Wf以外的列所形成的子集中的列,将致使进行报告的UE感知到的干扰功率低于预定非零阈值。此类报告可实施为S位位图,其中S是W中除Wf以外的列的数目或除Wf以外的列所形成的子集中的列的数目。(3)W中除Wf以外的列或除Wf以外的列所形成的子集中的列,将致使UE 402感知到最高干扰功率。(4)W中除Wf以外的列或除Wf以外的列所形成的子集中的列,将致使UE 402感知到最低干扰功率的。除Wf以外的列的前述子集可由发送器节点401配置或可取决于Wf
图4B示出使用所提出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反馈机制的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的示意图。假设发送器节点401向UE 402发送预编码矩阵W={W0,W1,W2,W3,W4,W5,W6,W7},其中L=8,且UE 402进而确定W2 450是Wf。并且,W0 451和W5 452是除Wf以外的将致使UE 402感知到的干扰功率低于预定非零阈值的列。UE 402接着可发送Wf(即,W2)、对应于W2的CQI和干扰报告中的一者或组合,所述干扰报告包含W0 451和W5452,它们是将致使UE 402感知到的干扰功率低于预定非零阈值的除W2以外的列。Wf可(例如)作为具有等效于索引的十进制值的二进制序列来发送。因此,W2(例如)可由具有十进制值2的二进制序列010来表示。干扰报告可以是的7位位图((L-1)位位图),不一定要包含Wf。因此,对于图4B的情形,所述位图的序列将为1000100,其中第一个“1”453表示W0且第二个“1”454表示W5。
对于第二实施例的另一实例,假设UE 402已将Wf确定为W2,且干扰报告将含有除Wf以外的列所形成的子集中的列,其中所述列将致使UE 402感知到的干扰功率低于预定非零阈值。还是在此实例中,除Wf以外的列所形成的子集已由网络配置为W0、W3和W4,其中W0已被确定为将致使UE 402感知到的干扰功率低于预定非零阈值的除W2以外的列(即,W0、W3和W4)所形成的子集中的列。在这种情况中,干扰报告将包含S=3位位图,这是因为将仅需要3个位来覆盖所述子集,且所述3位位图的序列在此实例中将为“100”,其中“1”表示W0,且两个零分别表示W3和W4。
根据所述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户设备(UE),所述用户设备至少包含但不限于用于发送无线数据的发送器、用于接收无线数据的接收器以及耦接到所述发送器和所述接收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可经配置以:经由所述接收器接收信令,所述信令包括与具有N行和L列的N×L预编码矩阵有关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N行中的每一者对应于天线端口且所述L列中的每一者对应于用户,其中N和L均为大于1的整数;从所述第一信息获得所述N×L预编码矩阵;选择所述N×L预编码矩阵的L列中的K列,其中1<K≤L,且K是整数,以及获得对应于所述L列中的所选择的K列的K个CQI;以及经由所述发送器来发送对应于所述L列中的K列的K个索引以及对应于所述L列中的K列的K个CQI。
所述处理器可经配置以至少通过由所述UE选择所述N×L预编码矩阵的L列中的具有最好CQI的K列或至少通过从所述接收器接收与确定所述L列中的K列的配置有关的信息来选择所述N×L预编码矩阵的L列中的K列。
图5A示出所提出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反馈机制的第三示范性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步骤S511中,发送器节点501可选择具有N行向量和L列向量的预编码矩阵W。N将对应于所述发送器的天线端口的数目且将为大于1的整数;且L将对应于UE群组的数目且将为大于1的整数。发送器节点501(例如)可为基站或接入点。应注意,或者,对预编码矩阵W的选择可能不是由发送器节点501进行而是由非接入层面(non-access stratum)中的另一网络元件进行。发送器节点501可(例如)从预定义矩阵集合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且预编码矩阵W可(例如)以随机方式从所述预定义矩阵集合中选出。将从预定义矩阵集合中选出的预编码矩阵W可为(例如)码本。还可(例如)基于相关无线电资源(例如,将使用哪个频带或将使用哪个时隙)来选择矩阵W。
在步骤S512中,发送器节点501将发送与W有关的信息以便UE 502接收。在步骤S513中,UE 502将使用来自发送器节点501的参考信号来执行信道估计且将使用所述信道估计的结果来计算W的K个不同列的CQI值,其中K是整数1≤K≤L。对于图5A的示范性情形,UE 502将所述K个列确定为K个最好的列。或者,可经由信令从发送器节点501接收对K的选择,且因此在所述情况中步骤S512将包含K列中的每一者的索引。并且,K的整数值(即,列数)可由UE 502确定、从发送器节点501接收或线下(offline)预先确定。在信道估计以及对K列的选择完成之后,UE 502可通过假设使用K列中的每一者作为用于既定用于UE 502的数据的预编码列向量来计算K个CQI值。在步骤S514中,UE 502可向发送器节点501发送反馈,所述反馈包含K列中的每一者的索引和K个CQI中的一者或组合。
图5B示出使用所提出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反馈机制的第三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的示意图。假设发送器节点501向UE 502发送预编码矩阵W={W0,W1,W2,W3,W4,W5,W6,W7},其中L=8,且UE 502将从W中确定K个最好的列Wk1、Wk2、…、Wkn。假设UE 502转而确定所述K个最好的列是W2 551、W5 552和W6 553。UE 502将向发送器节点501发送以下两者中的一者或两者:K个最好的列,即,W2 551、W5 552和W6 553;以及对应于W2 551、W5 552和W6 553的CQI。所述K个最好的列将各自由具有等于索引的十进制值的二进制序列来表示。因此,Wk1=W2=010,Wk2=W5=101,且Wk3=W6=110。
根据所述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户设备(UE),所述用户设备至少包含但不限于用于发送无线数据的发送器、用于接收无线数据的接收器以及耦接到所述发送器和所述接收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可经配置以:经由所述接收器接收信令,所述信令包括与具有N行和L列的N×L预编码矩阵有关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N行中的每一者对应于天线端口且所述L列中的每一者对应于用户,其中N和L均为大于1的整数;从所述第一信息获得所述N×L预编码矩阵;从所述L列中确定优选列;确定包括所述L列中的M列的索引的第一集合的第一协同调度假设,其中M是整数且1 < M≤ L,且所述L列中的M列的索引表示在UE使用优选列时将同时使用的列;通过使用所述优选列和所述第一协同调度假设来计算第一CQI;以及经由所述发送器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优选列、所述第一协同调度假设和所述第一CQI。
UE还可在接收预编码矩阵之前或在同一时间经由同一信令额外地从接收器接收所述第一协同调度假设中的所述L列中的M列的索引。UE还可确定所述L列中的M列的索引的第二集合或额外地接收所述索引的第二集合,其中所述索引表示在UE使用优选列时将同时使用的列。UE接着可通过使用优选列和第二协同调度假设来计算第二CQI。
对应于所述优选列的索引可由二进制值表示。所述L列中的M列的索引的第一集合可由依序表示除优选列以外的L列的(L-1)位位图表示,其中所述(L-1)位二进制序列中的每一位表示除优选列以外的L列中的不同列。所述(L-1)位二进制序列中的每一者将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其中第一状态表示将假设性地进行指派的列。
图6A示出所提出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反馈机制的第四示范性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步骤S611中,发送器节点601可选择具有N行向量和L列向量的预编码矩阵W。N将对应于所述发送器的天线端口的数目且将为大于1的整数;且L将对应于UE群组的数目且将为大于1的整数。发送器节点601(例如)可为基站或接入点。应注意,或者,对预编码矩阵W的选择可能不是由发送器节点601进行而是由非接入层面中的另一网络元件进行。发送器节点601可(例如)从预定义矩阵集合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且预编码矩阵W可(例如)以随机方式从所述预定义矩阵集合中选出。将从预定义矩阵集合中选出的预编码矩阵W可为(例如)码本。还可(例如)基于相关无线电资源(例如,将使用哪个频带或将使用哪个时隙)来选择矩阵W。
然而,在可选择性实施的步骤S615中,发送器节点601将向UE 602发送配置一个或一个以上MU-MIMO协同调度假设的信令。协同调度假设指对除进行报告的UE 602以外的一个或一个以上UE进行的列的假设指派。在协同调度假设可由UE 602确定而不是从发送器节点601接收的意义上,步骤S615将是选择性实施的。
在步骤S612中,发送器节点601将向UE 602发送W。在步骤S613中,UE 602将执行信道测量以便计算Wf或W中的假如使用Wf作为预编码列向量来对既定用于UE 602的数据进行预编码则将导致比W中的其余列高的CQI值的列。在步骤S613中,在识别出Wf以后,在正使用Wf时配置多个假设的情况中,UE 602将计算协同调度假设的所得CQI或多个假设的所得CQI。在步骤S614中,UE 602将向发送节点601发送反馈,所述反馈包含以下各者中的一者或组合:Wf、W中用于协同调度假设中的每一者的列或W中用于协同调度假设中的每一者的列的子集,以及在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协同调度假设之下的所得CQI。
图6B示出使用所提出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反馈机制的第四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的示意图。假设发送器节点601向UE 602发送预编码矩阵W={W0,W1,W2,W3,W4,W5,W6,W7},其中L=8,且UE 602将从W中确定Wf,假如使用Wf作为预编码列向量来对既定用于UE 602的数据进行预编码则将导致比W中的其余列高的CQI值。对于图6B的实例,Wf是W2 651。假设UE 602将协同调度假设确定为W0 652、W4 653和W6 654,UE 602接着将通过使用W2 651且通过假设已将列向量W0 652、W4 653和W6 654指派给其它UE来计算所得CQI值。UE 602接着将向发送器节点601发送反馈,所述反馈包含以下各者中的一者或组合:Wf,即,W2 651;协同调度假设中的列,即,W0 652、W4 653和W6 654;以及在所述协同调度假设之下的所得CQI。Wf可(例如)作为由二进制序列010表示的索引来发送。在此实例中,所述协同调度假设中的列可作为7位位图来发送,所述位图将表示W2的位排除在外,因为对它进行发送将是多余的。在此实例中,所述位图将为1001010,其中第一个“1”656表示W0,第二个“1”657表示W4,且第三个“1”658表示W6。
对于另一实例,假设发送器节点601已针对UE 602配置了协同调度假设的两个集合,其中第一集合是W2和W7且第二集合是W0、W4和W6。UE602接着将识别具有最好CQI值的Wf。假设Wf已被确定为W1,对于为W2和W7的第一集合以及为W0、W4和W6的第二集合,UE 602将使用W1作为预编码列向量来计算所得CQI值。如先前提到的,对于第一集合,已假设W2和W7已指派给其它UE;且对于第二集合,已假设W0、W4和W6已指派给其它UE。UE 602接着将向发送器节点601发送反馈,所述反馈包含作为Wf的W1以及对应于第一调度假设的CQI和对应于第二调度假设的CQI。
应注意,本发明可扩展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之外,这是因为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可实施这些实施例的各种组合。并且,序词“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不意味一个实施例比另一实施例更优选,这是因为这些序词仅打算用来将一个实施例与另一实施例区分开,因为在特定情形期间每一实施例可比其它实施例更有价值。
在本发明中,3GPP类的关键词或用语仅用作实例以呈现根据本发明的发明概念;然而,本发明中呈现的相同概念可由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用于任何其它系统,例如IEEE 802.11、IEEE 802.16、WiMAX等等。
本发明中的基站还可包含基站,例如,先进基站(advanced base station,ABS)、基站收发系统(base transceiver system, BTS)、节点B、演进型节点B(eNB)、家庭eNB、宏基站(macro base station)、微微基站(pico base station)、毫微微基站(femto base station)、接入点、家庭基站、中继站、转发器、中间节点、中间和/或基于卫星的通信基站。
从硬件观点,基站可包含至少(但不限于)发送器电路、接收器电路、模/数(A/D)转换器、数/模(D/A)转换器、处理电路(或处理器)、一个或一个以上天线单元,和视情况选用的存储媒体。发送器和接收器以无线方式发送下行链路信号和接收上行链路信号。接收器可包含执行例如低噪音放大、阻抗匹配、混频、下变频、滤波、放大等操作的功能元件。发送器可包含执行例如放大、阻抗匹配、混频、上变频、滤波、功率放大等操作的功能元件。模/数(A/D)或数/模(D/A)转换器经配置以在上行链路信号处理期间从模拟信号格式转换为数字信号格式且在下行链路信号处理期间从数字信号格式转换为模拟信号格式。
处理电路或处理器经配置以在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中处理数字信号且执行所提出的方法的功能、程序或方法步骤。而且,处理电路可视情况耦接到存储器电路以存储编程代码、装置配置、码本、经缓冲的数据或永久数据等。处理电路的功能可使用例如微处理器、微控制器、DSP芯片、FPGA等可编程单元来实施。处理电路的功能还可用单独电子装置或IC实施,且处理电路还可用硬件或软件实施。
在本发明中,术语“用户设备”(UE)可表示各种实施例,其(例如)可包含(但不限于)移动站、先进移动站(advanced mobile station, AMS)、服务器、客户端、台式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工作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平板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扫描仪、电话装置、寻呼机、相机、电视、手持式视频游戏装置、音乐装置、无线传感器等等。在一些应用中,UE可为在例如公共汽车、火车、飞机、船只、汽车等移动环境中操作的固定计算机装置。
从硬件观点,UE可包含至少(但不限于)发送器电路、接收器电路、模/数(A/D)转换器、数/模(D/A)转换器、处理电路、一个或一个以上天线单元,和视情况选用的存储器电路。存储器电路可存储编程代码、装置配置、经缓冲的数据或永久数据、码本等。处理电路还可用硬件或软件实施,且将被视为会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功能、程序和方法步骤。UE的每一元件的功能类似于基站且因此将不重复对每一元件的详细描述。
用于本申请案的所发明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的元件、动作或指令不应解释为对本发明来说为绝对关键或必要的,除非明确地如此描述。而且,如本文中所使用,用词“一”可包含一个以上项目。如果打算指仅一个项目,那么将使用术语“单一”或类似语言。此外,如本文中所使用,在多个项目和/或多个项目种类的列表之前的术语“中的任一者”希望包含所述项目和/或项目种类个别地或结合其它项目和/或其它项目种类“中的任一者”、“中的任何组合”、“中的任何多个”和/或“中的多个的任何组合”。另外,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集合”希望包含任何数量个项目,包含零个。另外,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数量”希望包含任何数量,包含零。
在本发明的所有附图中,虚线围起的框将意味着并不是绝对必需的选择性实施功能元件或选择性实施步骤,且虚线可意味着过程流程可为选择性实施的或可能未必发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器,用于发送无线数据;
接收器,用于接收无线数据;
处理器,耦接到所述发送器和所述接收器且经配置以:
经由所述接收器接收信令,所述信令包括与信道质量指示符阈值以及具有N行和L列的N×L预编码矩阵有关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N行中的每一者对应于天线端口且所述L列中的每一者对应于用户,其中N和L均为大于1的整数;
从所述第一信息获得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阈值以及所述N×L预编码矩阵;
对所述N×L预编码矩阵的所述L列执行信道质量指示符计算;
根据所述L列的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计算来确定高于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阈值的优选列;以及
经由所述发送器来发送指示所述优选列的第二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经配置以经由所述发送器来发送指示所述优选列的所述第二信息包括:
经由所述发送器来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指示高于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阈值的所述优选列的位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位图是依序表示所述L列的L位二进制序列,其中所述L位二进制序列中的每一位表示所述L列中的不同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L位二进制序列中的每一位具有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且所述第一状态指示高于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阈值的所述优选列。
5.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器,用于发送无线数据;
接收器,用于接收无线数据;
处理器,耦接到所述发送器和所述接收器且经配置以:
经由所述接收器接收信令,所述信令包括与具有N行和L列的N×L预编码矩阵有关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N行中的每一者对应于天线端口且所述L列中的每一者对应于用户,其中N和L均为大于1的整数;
从所述第一信息获得所述N×L预编码矩阵;
对所述N×L预编码矩阵的L列执行信道质量指示符计算;
根据所述L列的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计算来确定具有最高信道质量指示符的优选列;
通过假设将除了所述优选列以外的所述L列用于发送来计算假设干扰功率,以产生干扰报告;以及
经由所述发送器来发送对应于所述优选列的索引、使用所述优选列的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和所述干扰报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所述优选列的所述索引由二进制值表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报告包括依序表示除了所述优选列之外的所述L列的(L-1)位位图,其中所述(L-1)位二进制序列中的每一位表示除所述优选列以外的所述L列中的不同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进制序列中的每一位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状态表示具有计算得到最低的假设干扰功率的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进制序列中的每一位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状态表示具有计算得到最高的假设干扰功率的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进制序列中的每一位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状态表示所计算的假设干扰功率低于下限预定义阈值的列。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进制序列中的每一位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状态表示所计算的假设干扰功率高于上限预定义阈值的列。
12.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器,用于发送无线数据;
接收器,用于接收无线数据;
处理器,耦接到所述发送器和所述接收器且经配置以:
经由所述接收器接收信令,所述信令包括与具有N行和L列的N×L预编码矩阵有关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N行中的每一者对应于天线端口且所述L列中的每一者对应于用户,其中N和L均为大于1的整数;
从所述第一信息获得所述N×L预编码矩阵;
选择所述N×L预编码矩阵的所述L列中的K列,其中1<K≤L,且K是整数,以及获得对应于所述L列中的所述所选择的K列的K个信道质量指示符;以及
经由所述发送器来发送对应于所述L列中的K列的K个索引以及对应于所述L列中的K列的K个信道质量指示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经配置以选择所述N×L预编码矩阵的所述L列中的K列包括:
由所述用户设备选择所述N×L预编码矩阵的所述L列中的具有最好信道质量指示符的K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经配置以选择所述N×L预编码矩阵的所述L列中的K列包括:
经由所述接收器接收与确定所述L列中的K列的配置有关的信息。
15.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器,用于发送无线数据;
接收器,用于接收无线数据;
处理器,耦接到所述发送器和所述接收器且经配置以:
经由所述接收器接收信令,所述信令包括与具有N行和L列的N×L预编码矩阵有关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N行中的每一者对应于天线端口且所述L列中的每一者对应于用户,其中N和L均为大于1的整数;
从所述第一信息获得所述N×L预编码矩阵;
从所述L列中确定优选列;
确定包括所述L列中的M列的索引的第一集合的第一协同调度假设,其中M是整数且1<M≤L,且所述L列中的所述M列的所述索引表示在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优选列时将同时使用的列;
通过使用所述优选列和所述第一协同调度假设来计算第一信道质量指示符;以及
经由所述发送器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优选列、所述第一协同调度假设和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指示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处理器经配置以经由所述接收器接收包括与所述N×L预编码矩阵有关的所述第一信息的所述信令之前,所述处理器经进一步配置以:
从所述接收器接收所述第一协同调度假设中的所述L列中的M列的所述索引。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经进一步配置以:
确定包括所述L列中的所述M列的索引的第二集合的第二协同调度假设,所述索引表示在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优选列时将同时使用的列;以及
通过使用所述优选列和所述第二协同调度假设来计算第二信道质量指示符。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所述优选列的索引由二进制值表示。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L列中的所述M列的索引的所述第一集合由依序表示除所述优选列以外的所述L列的(L-1)位位图表示,其中所述(L-1)位二进制序列中的每一位表示除所述优选列以外的所述L列中的不同列。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L-1)位二进制序列中的每一者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状态表示将假设地进行指派的列。
CN201410250590.3A 2013-06-07 2014-06-06 用户设备 Active CN1042430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832158P 2013-06-07 2013-06-07
US61/832,158 2013-06-07
US14/294,149 US9252854B2 (en) 2013-06-07 2014-06-03 User equipment hav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feedback mechanism
US14/294,149 2014-06-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3000A true CN104243000A (zh) 2014-12-24
CN104243000B CN104243000B (zh) 2018-06-29

Family

ID=52005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50590.3A Active CN104243000B (zh) 2013-06-07 2014-06-06 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52854B2 (zh)
EP (1) EP2830230B1 (zh)
CN (1) CN104243000B (zh)
TW (1) TWI5274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1443B (zh) * 2015-01-23 2019-04-30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信息修正方法及系统
CN107872293B (zh) * 2016-09-28 2023-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917156B2 (en) * 2017-07-11 2021-02-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back CQI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9027281A1 (ko) * 2017-08-04 2019-02-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측정을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2256A (zh) * 2006-08-21 2008-02-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接收反馈信息的设备和方法及系统
US20080298482A1 (en) * 2007-05-30 2008-12-04 Rensburg Cornelius Van Multi-user MIMO feedback and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239473A1 (en) * 2008-03-24 2009-09-24 Wook Bong Lee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information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US20110243017A1 (en) * 2010-04-05 2011-10-06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Mu-mimo-ofdm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rank cqi computation and precoder selection
US20110319027A1 (en) * 2010-06-25 2011-12-29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20082248A1 (en) * 2010-10-04 2012-04-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debook subset restriction bitmap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75760B2 (en) * 2005-09-21 2014-03-18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ng a user group using hybrid-quantized channel direction information feedbacks from MIMO capable mobile devices
KR20070108304A (ko) * 2005-10-31 2007-11-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송수신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품질 정보 송수신방법 및 장치
US8208566B2 (en) * 2006-08-21 2012-06-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a multi-user MIMO system, and system thereof
US20090116570A1 (en) * 2007-11-02 2009-05-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 and rank information
KR101673497B1 (ko) * 2009-01-05 2016-11-07 마벨 월드 트레이드 리미티드 Mimo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프리코딩 코드북들
KR101478843B1 (ko) * 2009-01-22 2015-0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협력적 다중 셀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신하는 방법
WO2010105415A1 (en) * 2009-03-17 2010-09-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codebook
US8705510B2 (en) * 2009-04-22 2014-04-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and data using a precoding codebook for multicell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149257B2 (ja) * 2009-10-02 2013-02-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EP2504934B1 (en) * 2009-11-25 2015-01-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factorized precoding
KR101604702B1 (ko) * 2010-01-25 2016-03-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분산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8472369B2 (en) * 2010-03-04 2013-06-25 Snu R&Db Foundation Uplink scheduling method using one bit per user feedback
EP2557700B1 (en) * 2010-04-08 2019-09-04 Lg Electronics Inc.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codeboo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PL2797251T3 (pl) * 2010-05-10 2017-12-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i sposób przydzielania zasobów transmisyjnych
EP2571178B1 (en) * 2010-05-12 2020-01-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channel interleaving in a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CN102412881B (zh) * 2010-09-26 2015-06-17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和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波束形成训练方法
WO2012148136A2 (ko) * 2011-04-29 2012-11-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상태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8937899B2 (en) * 2011-05-18 2015-01-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mplify-and-forward relay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3051908A2 (ko) * 2011-10-07 2013-04-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협력 멀티 포인트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상태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077402B2 (en) * 2011-11-07 2015-07-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codebook-based precoding matrix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8913682B2 (en) * 2012-05-18 2014-12-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odeword construction for a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038832A1 (ko) * 2012-09-05 2014-03-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효율적인 피드백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312945B2 (en) * 2013-02-28 2016-04-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downlink channel state and apparatus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2256A (zh) * 2006-08-21 2008-02-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接收反馈信息的设备和方法及系统
US20080298482A1 (en) * 2007-05-30 2008-12-04 Rensburg Cornelius Van Multi-user MIMO feedback and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239473A1 (en) * 2008-03-24 2009-09-24 Wook Bong Lee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information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US20110243017A1 (en) * 2010-04-05 2011-10-06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Mu-mimo-ofdm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rank cqi computation and precoder selection
US20110319027A1 (en) * 2010-06-25 2011-12-29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20082248A1 (en) * 2010-10-04 2012-04-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debook subset restriction bitmap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30230A3 (en) 2015-06-03
EP2830230B1 (en) 2021-05-19
TWI527490B (zh) 2016-03-21
EP2830230A2 (en) 2015-01-28
US9252854B2 (en) 2016-02-02
US20140362939A1 (en) 2014-12-11
TW201448651A (zh) 2014-12-16
CN104243000B (zh) 2018-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26850C2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о выборе подпространства
CN111034063B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EP320773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formed channel state reference signals
CN104995929B (zh) 用于4Tx MIMO的PUCCH上的CSI反馈的码书亚采样
US11728876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07370525B (zh) 用于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基站、终端设备及系统
CN104541456A (zh) 一种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10351851A (zh)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4303442B (zh) 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反馈方法、接收端和发射端
CN107733505B (zh) 一种波束赋形训练方法、终端和基站
US1117798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explicit feedback in the uplink
CN104243000A (zh) 用户设备
US20220131586A1 (en) Method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feedback, method of identifying space domain (sd) and frequency domain (fd) basis subsets, and user equipment
CN113261209B (zh)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系统
CN108768481A (zh) 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与装置
CN103312401B (zh) 一种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3905100A (zh) 基于4天线码本的数据预编码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565388B (zh) 发送csi-rs的方法和基站
CN108288981B (zh) 一种信道信息反馈及确定方法、接收端和发射端设备
CN113873649A (zh) 一种流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09

Address after: The new Taiwan Chinese Taiwan New Taipei City Xizhi District Five Road No. 88 8 floor

Applicant after: Acer Inc

Address before: Taiwan County, Hsinchu, China Town, the eastern part of Zhongxing Road, No. four, No. 195

Applicant befor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