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68481A - 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68481A
CN108768481A CN201810399453.4A CN201810399453A CN108768481A CN 108768481 A CN108768481 A CN 108768481A CN 201810399453 A CN201810399453 A CN 201810399453A CN 108768481 A CN108768481 A CN 1087684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quipment
sub
channels
channel
aerial ar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994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68481B (zh
Inventor
吴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9945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684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68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84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684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84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73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constraints in layer or codeword to antenna mapping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04B7/0479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for multi-dimensional arrays, e.g. horizontal or vertical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4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其中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包括M个子阵,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包括N个子阵,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包括N×M个子信道,M和N为正整数且不同时为1,M个子阵和N个子阵中包括至少两根天线;根据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生成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的信道信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方式公开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能够降低获取信道信息的复杂度,提升信道信息反馈的效率。

Description

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与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方式涉及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及其后续演进中,数据发射端的天线数量持续快速地增长,同时需要服务的用户设备(User equimen,UE)数量也快速地增长。天线数量的增长可以提供更高的空间自由度,从而为下行空间复用多个数据流(如单用户多入多出技术(英文全称:Signal-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英文缩写:SU-MIMO)或者多用户多入多出技术(英文全称: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英文缩写:MU-MIMO)创造有利条件。对于下行信道状态信息(英文全称:Channelstate information,英文缩写:CSI)测量的使用分为两类:一类是获取瞬时CSI,如信道本身;一类是获取统计CSI,如信道的自相关矩阵。对于大规模天线系统的作用更多地在于统计意义上进行信道的处理,包括降维,以及波速扫描(Grid of beamforming,GOB)。
典型的,在大规模天线进行信道测量时,CSI的获取主要依靠下行测量以及用户设备(英文全称:User equipment,英文缩写:UE)反馈。在现有技术下,UE根据下行的信道信息获得空间预编码并按预定的预编码码本加以量化后反馈给基站。不过,现有系统中天线数量较少,获取空间预编码的复杂度可以接受。而在MU-MIMO场景下,天线数据增加到几十个甚至更高,由于获取预编码需要对信道矩阵或者信道的自相关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如此获取空间预编码的复杂度过高,导致获取信道信息的复杂度过高。因此,如何降低获取信道信息的复杂度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与装置,用于降低获取不同网络设备之间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的复杂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出一种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包括M个子阵,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包括N个子阵,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包括所述N×M个子信道,所述M和N为正整数且不同时为1,所述M个子阵和所述N个子阵中包括至少两根天线;
根据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生成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的信道信息。
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包括秩指示RI与预编码矩阵指示PMI,所述N×M个子信道中每个子信道对应一个子信道矩阵,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根据以下步骤获得:
获取N×M个子信道对应的子信道矩阵的自相关矩阵;
根据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矩阵的自相关矩阵获得N×M个子信道的RI与PMI。
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包括预编码,所述N×M个子信道中每个子信道对应一个子信道矩阵,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根据以下步骤获得:
获取N×M个子信道对应的子信道矩阵的自相关矩阵;
根据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矩阵的自相关矩阵获得N×M个子信道的预编码。
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子阵配置信息,所述子阵配置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划分为M个子阵,其中,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正整数。
结合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子阵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图样,所述M个子阵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图样确定。
结合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方面的第无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子阵配置信息包括每个子阵的起始端口号,所述M个子阵中的每个子阵根据所述起始端口号确定。
结合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子阵配置信息通过物理下行公共控制信道PDCCH、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信令或者物理广播信道PBCH发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出一种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包括:
第二网络设备生成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的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包括M个子阵,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包括N个子阵,所述M和N为正整数且不同时为1,所述M个子阵和所述N个子阵中包括至少两根天线;
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生成所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的信道信息。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信道信息是秩指示RI与预编码矩阵指示PMI,所述N×M个子信道中每个子信道对应一个子信道矩阵,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根据以下步骤获得:
获取N×M个子信道的信道矩阵的自相关矩阵;
根据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矩阵的自相关矩阵获得N×M个子信道的RI与PMI。
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包括预编码,所述N×M个子信道中每个子信道对应一个子信道矩阵,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生成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的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具体包括:
获取N×M个子信道的信道矩阵的自相关矩阵;
根据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矩阵的自相关矩阵获得N×M个子信道的预编码。
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子阵配置信息,所述子阵配置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划分为M个子阵,其中,M为大于2的正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子阵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图样,所述N个子阵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图样确定。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子阵配置信息包括每个子阵的起始端口号,所述M个子阵根据所述每个子阵的起始端口号确定。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子阵配置信息通过物理下行公共控制信道PDCCH、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信令或者物理广播信道PBCH发送。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出一种用于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的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包括M个子阵,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包括N个子阵,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包括所述N×M个子信道,所述M和N为正整数且不同时为1,所述M个子阵和所述N个子阵中包括至少两根天线;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来自所述接收模块的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生成所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的信道信息。
在所述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子阵配置信息,所述子阵配置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划分为M个子阵,其中,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正整数。
结合所述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子阵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图样,所述M个子阵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图样确定。
结合所述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子阵配置信息所包括每个子阵的起始端口号,所述M个子阵根据所述每个子阵的起始端口号确定。
结合所述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子阵配置信息通过物理下行公共控制信道PDCCH、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信令或者物理广播信道PBCH发送。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出一种用于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装置,所述信道信息反馈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生成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的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包括M个子阵,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包括N个子阵,所述M和N为正整数且不同时为1,所述M个子阵和所述N个子阵中包括至少两根天线;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生成所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的信道信息。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信道信息是秩指示RI与预编码矩阵指示PMI,所述N×M个子信道中每个子信道对应一个子信道矩阵,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N×M个子信道的信道矩阵的自相关矩阵;
根据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矩阵的自相关矩阵获得N×M个子信道的RI与PMI。
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是秩指示RI与预编码矩阵指示PMI,所述N×M个子信道中每个子信道对应一个子信道矩阵,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N×M个子信道的信道矩阵的自相关矩阵;
根据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矩阵的自相关矩阵获得N×M个子信道的RI与PMI。
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于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子阵配置信息,所述子阵配置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划分为M个子阵,其中,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正整数。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子阵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图样,所述N个子阵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图样确定。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子阵配置信息包括每个子阵的起始端口号,所述M个子阵根据所述每个子阵的起始端口号确定。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子阵配置信息通过物理下行公共控制信道PDCCH、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信令或者物理广播信道PBCH发送。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进行分组,形成多个天线子阵并获取与对多个天线子阵对应的第一网络设备天线阵列与第二网络设备天线阵列之间多个子信道信道信息,并根据多个子信道信息获取第一网络设备天线阵列与第二网络设备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信息,降低了获取信道信息的复杂度,提升了信道信息反馈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出的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天线阵列分组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提出的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出的用于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装置的示意图。
图5实施方式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提出的用于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较为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首先在此介绍几个相关的概念;
1)天线
天线是一种用来发射或接收无线电波或电磁波的电子器件。从物理上讲,天线是一个或多个导体的组合,由它可因施加的交变电压和相关联交变电流而产生辐射的电磁场,或者可以将它放置在电磁波中,由于场的感应而在天线内部产生交变电流并在其终端产生交变电压。天线的带宽是指它有效工作的频率范围。
2)天线阵列
单一天线的方向性是有限的,为适合各种场合的应用,将工作在同一频率的两个或多个单个天线,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馈电和空间排列,构成天线阵列,也叫天线阵。构成天线阵的天线辐射单元称为阵元。
天线阵列的工作原理:可以看作是电磁波的叠加,对几列电磁波来讲,当它们传到同一区域时,按照叠加原理,电磁波将产生矢量叠加。叠加的结果,不仅与各列电磁波的振幅大小有关,而与它们在相遇区间内相互之间的相位差有关。位于不同位置上的发射天线所发出的电磁波传到同一接收区域造成的空间相位出现差别,必然引起几列电磁波在相遇区域出现下列两种情况:同相位叠加,总场强增强;反相位叠加,总场强削弱。若总场强的增强和削弱区域在空间保持相对固定,就相当于用天线阵改变了单个天线的辐射场结构,即天线阵改变了辐射场大小和方向性的原理。
目前,对于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测量可以是分测量瞬时CSI,如测量信道本身获得;或者可以是测量统计CSI,如测量信道的自相关矩阵获得。对于大规模天线阵列而言,测量更多在于统计意义上对信道的处理,包括降维,以及波速扫描(Grid of beamforming,GOB)。
典型的,在大规模天线阵列进行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制式传输或者是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制式传输时,CSI的获取主要通过下行测量以及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反馈获得。具体地,在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长期演进/LTE-A,UE根据下行测量的信道信息获取秩指标(Rankindicator,RI)以及空间预编码指示(英文名称: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英文缩写:PMI),并按预定的预编码码本加以量化后反馈给基站,以确定预编码矩阵。基站接收到RI与PMI后,再进行数据与用于解调的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ell 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RS)或者解调参考符号(DM-RS)发送
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出一种天线阵列的信道反馈方法,用于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的信道信息。
其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是宏基站、微基站或者用户设备等各种形态的网络设备,其天线阵列包括M个子阵。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如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等便携式设备,随着未来物联网的发展,第二网络设备或者还可以是具有天线的终端,如智能冰箱、智能电视等智能家电。
请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天线阵列的信道反馈方法的实现流程包括:
101,第二网络设备生成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
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包括M个子阵,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包括N个子阵,M和N为正整数且不同时为1,M个子阵和N个子阵中包含至少两根天线。一种典型的天线阵列包含的天线子阵数相同并且对称。以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为例进行说明,参照图2,假设天线阵列包含36根天线,将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划分为4个子阵,每一子阵包括8根天线,并且4个子阵对称设置。可以理解的是,配置的规则不局限于此,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每个子阵中包括的天线数量可以不同,也可以不对称设置。
对应于第一网络设备的M个子信道以及第二网络设备的N个子信道,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包括N×M个子信道。
具体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包括秩指标RI与预编码矩阵指示PMI,或者是预编码。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响应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获取上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或者可以基于信道互易性获取上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K=N×M,K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根据以下步骤获得:
获取K个子信道的信道矩阵的自相关矩阵。示例性地,根据预定的子阵配置信息,对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进行分组获得K个子信道:
H=(H1,H2,…,Hk,…HK)
其中,Hk维度为Mk为第k个天线组的天线端口数。
根据K个子信道的信道矩阵的自相关矩阵获得K个子信道的RIk与PMIk。示例性地,获得K个子信道的RI与PMI的步骤包括:
第二网络设备根据K个子信道获取K个子信道的自相关矩阵;
对K个子信道对应的自相关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英文全称:Eigenvaluedecomposition,英文缩写:EVD)或者奇异值分解(英文全称:Singular ValueDecomposition,英文缩写:SVD)获得相应的预编码Uk
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将K个子信道对应预编码Uk反馈给第一网络设备。或者进一步地,对Uk对应的码本进行量化,分别获得K个子信道的RIk与PMIk并反馈给第一网络设备。具体的,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使用的预编码码本中每个码字的维度为Mk×r,其中Mk为第k个天线组的天线端口数,r为流数。
可见,当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数量较大时,上述SVD或者EVD的复杂度较高。通过对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天线阵列进行分组,会大大降低SVD或者EVD的复杂度。
102、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
103、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
104、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生成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的信道信息。可选地,当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的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为预编码Uk时,第一网络设备根据K个子信道的预编码Uk获得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的预编码U,具体根据以下表达式获得:
第一网络设备对预编码U进行量化,获得第一网络设备天线阵列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的RI与PMI。当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的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为秩指标RIk与预编码指示PMIk时,对K个子信道的秩指标RIk与预编码指示PMIk进行合并,或者通过容量最大化算法,或者其它算法获得第一网络设备天线阵列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的RI与PMI。
请参照图3,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可选地,用于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还包括:
100,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子阵配置信息,子阵配置信息用于将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划分为M个子阵,其中,M为大于2的正整数。
可选地,该步骤100位于步骤101之前,该子阵配置信息用于对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进行预设。
可选地,该步骤100位于步骤103之后,该子阵配置信息用于对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进行动态地更新。具体地,第一网络设备在变换天线阵列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该子阵配置信息。该子阵配置信息的发送可以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英文全称: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英文缩写:PDCCH)或者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Control,英文缩写:RLC),或者广播信令(英文全称: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英文缩写:PBCH)实现。
不管该子阵配置信息是用于对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进行预设,或者是用于对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进行动态更新,子阵配置信息中包括子阵分组的规则,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分组根据子阵配置信息中包括的预设规则进行划分。可选地,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进一步对预设规则进行编号,如此,第一网络设备通过发送该编号,通知第二网络设备所采用的预设规则。
示例性地,该预设的规则包括至少一个图样(Pattern),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的N个子阵根据该至少一个图样确定。请参照图2,可以作为一个图样的举例,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被划分为4个子阵。
示例性地,该预设的规则为每个子阵的起始端口(Port)号,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的N个子阵中的每个子阵根据起始端口号确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进行分组,形成多个天线子阵并获取与对多个天线子阵对应的第一网络设备天线阵列与第二网络设备天线阵列之间多个子信道信道信息,并根据多个子信道信息获取第一网络设备天线阵列与第二网络设备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信息,降低了获取信道信息的复杂度,提升了系统效率。
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还提出的一种用于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的装置,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用于执行步骤103以及104。请参照图3,用于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的装置200包括接收模块210、处理模块220。
接收模块210,用于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其中,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包括M个子阵,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包括N个子阵,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包括N×M个子信道,M和N为正整数且不同时为1,M个子阵和N个子阵中包括至少两根天线。
处理模块220,用于用于根据来自所述接收模块的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生成所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的信道信息。
具体地,所述N×M个子信道的子信道信息包括秩指示RI与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可选地,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用于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的装置还用于执行上述步骤100。请参照图5,装置200还包括发送模块230。
发送模块230,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子阵配置信息,所述子阵配置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划分为M个子阵,其中,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正整数。具体地,该子阵配置信息可以由发送模块230通过PDCCH发送,或者可以通过RLC信令发送,或者可以通过PBCH发送。
示例性地,子阵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图样,第一网络设备的阵列天线的M个子阵根据该至少一个图样确定。
示例性地,子阵配置信息所包括每个子阵的起始端口号,第一网络设备的阵列天线的M个子阵根据所述每个子阵的起始端口号确定。
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还提出的一种用于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的装置,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用于执行步骤101以及102。请参照图3,用于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的装置300包括处理模块310以及发送模块320。
处理模块310,用于生成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的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其中,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包括M个子阵,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包括N个子阵,M和N为正整数且不同时为1,M个子阵和N个子阵中包括至少两根天线。
具体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包括秩指标RI与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处理模块310可以响应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获取上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或者可以基于信道互易性获取上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
发送模块320,用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以使第一网络设备根据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生成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的信道信息。
可选地,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3,用于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的装置300包括接收模块330。
接收模块330,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子阵配置信息,所述子阵配置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划分为M个子阵,其中,M为大于2的正整数。具体地,该子阵配置信息可以由接收模块330通过PDCCH接收,或者可以通过接收RLC信令获得,或者可以通过PBCH接收。
示例性地,子阵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图样,第一网络设备的阵列天线的M个子阵根据该至少一个图样确定。
示例性地,子阵配置信息所包括每个子阵的起始端口号,第一网络设备的阵列天线的M个子阵根据所述每个子阵的起始端口号确定。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各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或者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或者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编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编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存储介质中。
上述模块或者集成的模块如果以硬件的形式实现,可以为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也可以集成在基带处理器或通用处理器中。
上述模块或者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0)

1.一种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包括M个天线面板,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包括N个天线面板,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包括所述N×M个子信道,所述M和N为正整数且不同时为1,所述M个天线面板和所述N个天线面板中包括至少两根天线;
根据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生成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的信道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包括秩指示RI与预编码矩阵指示PMI,所述N×M个子信道中每个子信道对应一个子信道矩阵,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根据以下步骤获得:
获取N×M个子信道对应的子信道矩阵的自相关矩阵;
根据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矩阵的自相关矩阵获得N×M个子信道的RI与PMI。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包括预编码,所述N×M个子信道中每个子信道对应一个子信道矩阵,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根据以下步骤获得:
获取N×M个子信道对应的子信道矩阵的自相关矩阵;
根据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矩阵的自相关矩阵获得N×M个子信道的预编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K=N×M,根据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生成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的信道信息包括:
当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K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为预编码Uk时,Uk表示K个子信道的预编码,根据K个子信道的预编码Uk获得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的预编码U,根据以下表达式获得:
对预编码U进行量化,获得第一网络设备天线阵列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的RI与PMI。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的预编码码本中每个码字的维度为Mk×r,其中Mk为第k个天线组的天线端口数,r为流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子阵配置信息,所述子阵配置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划分为M个天线面板,其中,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正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阵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图样,所述M个天线面板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图样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阵配置信息包括每个天线面板的起始端口号,所述M个天线面板中的每个天线面板根据所述起始端口号确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阵配置信息通过物理下行公共控制信道PDCCH、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信令或者物理广播信道PBCH发送。
10.一种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包括:
第二网络设备生成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的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包括M个天线面板,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包括N个天线面板,所述M和N为正整数且不同时为1,所述M个天线面板和所述N个天线面板中包括至少两根天线;
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生成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的信道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是秩指示RI与预编码矩阵指示PMI,所述N×M个子信道中每个子信道对应一个子信道矩阵,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根据以下步骤获得:
获取N×M个子信道的信道矩阵的自相关矩阵;
根据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矩阵的自相关矩阵获得N×M个子信道的RI与PMI。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K=N×M,所述获取N×M个子信道对应的子信道矩阵的自相关矩阵包括:
根据预定的子阵配置信息,对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进行分组获得K个子信道:
H=(H1,H2,…,Hk,…HK)
其中,Hk维度为L×MkMk为第k个天线组的天线端口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包括预编码,所述N×M个子信道中每个子信道对应一个子信道矩阵,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生成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的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具体包括:
获取N×M个子信道的信道矩阵的自相关矩阵;
根据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矩阵的自相关矩阵获得N×M个子信道的预编码。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的预编码码本中每个码字的维度为Mk×r,其中Mk为第k个天线组的天线端口数,r为流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子阵配置信息,所述子阵配置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划分为M个天线面板,其中,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正整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阵配置信息通过物理下行公共控制信道PDCCH、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信令或者物理广播信道PBCH发送。
17.一种用于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的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包括M个天线面板,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包括N个天线面板,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包括所述N×M个子信道,所述M和N为正整数且不同时为1,所述M个天线面板和所述N个天线面板中包括至少两根天线;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来自所述接收模块的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生成所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的信道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K=N×M,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当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K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为预编码Uk时,Uk表示K个子信道的预编码,根据K个子信道的预编码Uk获得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的预编码U,根据以下表达式获得:
对预编码U进行量化,获得第一网络设备天线阵列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的RI与PMI。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的预编码码本中每个码字的维度为Mk×r,其中Mk为第k个天线组的天线端口数,r为流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子阵配置信息,所述子阵配置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划分为M个天线面板,其中,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正整数。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阵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图样,所述M个天线面板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图样确定。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阵配置信息所包括每个子阵的起始端口号,所述M个天线面板根据所述每个天线面板的起始端口号确定。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阵配置信息通过物理下行公共控制信道PDCCH、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信令或者物理广播信道PBCH发送。
24.一种用于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生成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的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包括M个天线面板,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包括N个天线面板,所述M和N为正整数且不同时为1,所述M个天线面板和所述N个天线面板中包括至少两根天线;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生成所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之间的信道的信道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信息是秩指示RI与预编码矩阵指示PMI,所述N×M个子信道中每个子信道对应一个子信道矩阵,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N×M个子信道的信道矩阵的自相关矩阵;
根据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矩阵的自相关矩阵获得N×M个子信道的RI与PMI。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K=N×M,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根据预定的子阵配置信息,对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进行分组获得K个子信道:
H=(H1,H2,…,Hk,…HK)
其中,Hk维度为L×MkMk为第k个天线组的天线端口数。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信息是秩指示RI与预编码矩阵指示PMI,所述N×M个子信道中每个子信道对应一个子信道矩阵,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N×M个子信道的信道矩阵的自相关矩阵;
根据所述N×M个子信道的信道矩阵的自相关矩阵获得N×M个子信道的预编码。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的预编码码本中每个码字的维度为Mk×r,其中Mk为第k个天线组的天线端口数,r为流数。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子阵配置信息,所述子阵配置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阵列划分为M个天线面板,其中,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正整数。
3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阵配置信息通过物理下行公共控制信道PDCCH、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信令或者物理广播信道PBCH发送。
CN201810399453.4A 2015-05-19 2015-05-19 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与装置 Active CN1087684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99453.4A CN108768481B (zh) 2015-05-19 2015-05-19 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80080197.7A CN107615677B (zh) 2015-05-19 2015-05-19 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与装置
CN201810399453.4A CN108768481B (zh) 2015-05-19 2015-05-19 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与装置
PCT/CN2015/079290 WO2016183803A1 (zh) 2015-05-19 2015-05-19 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与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0197.7A Division CN107615677B (zh) 2015-05-19 2015-05-19 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8481A true CN108768481A (zh) 2018-11-06
CN108768481B CN108768481B (zh) 2019-11-15

Family

ID=5731907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0197.7A Active CN107615677B (zh) 2015-05-19 2015-05-19 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与装置
CN201810399453.4A Active CN108768481B (zh) 2015-05-19 2015-05-19 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与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0197.7A Active CN107615677B (zh) 2015-05-19 2015-05-19 天线阵列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与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0320452B2 (zh)
EP (2) EP3288189B1 (zh)
JP (1) JP6480018B2 (zh)
KR (1) KR102132808B1 (zh)
CN (2) CN107615677B (zh)
WO (1) WO201618380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3129A (zh) * 2019-06-10 2020-12-11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天线面板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05555B2 (en) 2017-10-20 2019-05-28 Micron Technology, Inc. Autocorrelation and memory alloc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5549733B (zh) * 2022-09-16 2023-10-03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一种非对称通信阵列、系统及信号处理方法
WO2024092473A1 (en) * 2022-10-31 2024-05-10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Channel estimation for ultra-massiv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at terahertz band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2167A (zh) * 2007-03-23 2008-09-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室外宏蜂窝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和方法
CN102412881A (zh) * 2010-09-26 2012-04-11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和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波束形成训练方法
CN102763345A (zh) * 2010-01-12 2012-10-31 株式会社泛泰 用于信道信息反馈的装置和方法、接收信道信息的基站及基站的通信方法
US20140098689A1 (en) * 2012-09-28 2014-04-1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multi-dimensional antenna configuration
WO2014168315A1 (en) * 2013-04-08 2014-10-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or fractional beamform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24740B2 (en) 2005-03-11 2014-05-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uplink resources to provide channel performance feedback for adjustment of downlink MIMO channel data rates
US8160125B2 (en) * 2008-04-25 2012-04-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for feeding back index of codeword matrix
WO2013124762A1 (en) * 2012-02-13 2013-08-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etermination of an impairment compensation matrix for an antenna array
US20150078472A1 (en) * 2012-03-30 2015-03-1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Feedback Methodology for Per-User Elevation MIMO
US8923792B2 (en) * 2012-07-05 2014-12-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radio signal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4662811B (zh) * 2012-09-18 2018-05-0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有效反馈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3152140B (zh) * 2013-03-05 2016-03-02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直积码书的三维多用户mimo有限反馈方法
KR102194928B1 (ko) * 2013-05-01 2020-12-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분할 빔포밍을 위하여 단말이 피드백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EP3672126B1 (en) * 2013-05-31 2021-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near precoding in full-dimensional mimo systems
EP3493454B1 (en) 2013-06-08 2020-12-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ilot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2167A (zh) * 2007-03-23 2008-09-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室外宏蜂窝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和方法
CN102763345A (zh) * 2010-01-12 2012-10-31 株式会社泛泰 用于信道信息反馈的装置和方法、接收信道信息的基站及基站的通信方法
CN102412881A (zh) * 2010-09-26 2012-04-11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和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波束形成训练方法
US20140098689A1 (en) * 2012-09-28 2014-04-1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multi-dimensional antenna configuration
WO2014168315A1 (en) * 2013-04-08 2014-10-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or fractional beamform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3129A (zh) * 2019-06-10 2020-12-11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天线面板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CN112073129B (zh) * 2019-06-10 2022-03-29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天线面板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20452B2 (en) 2019-06-11
CN107615677A (zh) 2018-01-19
EP3288189B1 (en) 2020-09-30
CN107615677B (zh) 2022-10-18
KR102132808B1 (ko) 2020-07-13
KR20180005706A (ko) 2018-01-16
US20190268048A1 (en) 2019-08-29
WO2016183803A1 (zh) 2016-11-24
JP2018524851A (ja) 2018-08-30
US20180076858A1 (en) 2018-03-15
EP3829072A1 (en) 2021-06-02
JP6480018B2 (ja) 2019-03-06
EP3288189A1 (en) 2018-02-28
US10715221B2 (en) 2020-07-14
EP3288189A4 (en) 2018-05-02
CN108768481B (zh) 2019-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32980B1 (ko) 통신 방법, 통신 장치 및 시스템
KR102648529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준 신호 자원 지시자를 시그널링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5453471B (zh) 用于三维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信道估计和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RU2676268C1 (ru) 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ое кодирование передачи из одномерной антенной решетки, которая включает в себя совместно поляризованные антенные элементы, выровненные по одной линии в единственном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нном измерении решетки
CN110855336A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1342912A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036570A (zh) 无线通信中基于码本的上行链路传输
CN111342913B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4303442B (zh) 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反馈方法、接收端和发射端
US1071522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back information about channel between antenna arrays
CN108352869A (zh) 对从包括在给定空间维度中对齐的共极化天线单元的天线阵列的传输进行预编码
CN108781105A (zh) 用于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EP3484061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method, receiv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0350957A (zh) 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4782071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和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13940010A (zh) 信道状态信息(csi)反馈方法、识别空间域(sd)和频域(fd)基子集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CN104467930B (zh) 基于空间角的多用户mimo用户选择方法
CN117652108A (zh) 用于确定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信息的系统、方法和非暂时性处理器可读介质
CN110875767B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2398516A (zh) 一种码本子集限制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6470061B (zh) 信息的反馈方法、装置及终端
US10938458B2 (en) Method for indicating precoding inform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access network ent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