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1276A - 一种堆叠stscr-ldmos的高压esd保护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堆叠stscr-ldmos的高压esd保护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41276A CN104241276A CN201410450091.9A CN201410450091A CN104241276A CN 104241276 A CN104241276 A CN 104241276A CN 201410450091 A CN201410450091 A CN 201410450091A CN 104241276 A CN104241276 A CN 1042412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vily doped
- doped region
- type heavily
- stscr
- ty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29910021420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29920005591 polysilic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Insulated Gate 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堆叠STSCR-LDMOS的高压ESD保护电路,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包括1个NLDMOS、1个电阻228和N个STSCR-LDMOS堆叠单元,所述STSCR-LDMOS堆叠单元包括一个STSCR-LDMOS器件和一个触发电阻,其中N≥2,衬底上还有(N+2)个P型重掺杂区作为保护环接地。该电路通过LDMOS的击穿触发堆叠STSCR-LDMOS,在不提高触发电压的同时,采用堆叠的STSCR提高了维持电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的静电释放(ElectroStatic Discharge,简称为ESD)保护电路设计技术,尤指一种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LDMOS(Laterally Diffused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简称LDMOS)触发堆叠STSCR-LDMOS(内嵌LDMOS的Substrate-Trigger 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简称STSCR-LDMOS)的高压ESD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芯片生产、封装、测试、存放、搬运过程中,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简称为ESD)作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而普遍存在。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特征尺寸的减小和各种先进工艺的发展,芯片被ESD现象损毁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有关研究调查表明,集成电路失效产品的30%都是由于遭受静电放电现象所引起的。因此,使用高性能的ESD防护器件对芯片内部电路加以保护显得十分重要。
STSCR(Substrate-Trigger 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是常见的ESD保护器件之一,与普通SCR一样,具有抗ESD能力强等优点。图1为传统的STSCR ESD保护器件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传统的STSCR ESD保护器件包括:P型衬底101、N型阱区102、第一P型重掺杂区104、第二P型重掺杂区105、第三P型重掺杂区107、第一N型重掺杂区103、第二N型重掺杂区106。N型阱区102、第二P型重掺杂区105、第二N型重掺杂区106和第三P型重掺杂区107位于P型衬底101之上,而第二P型重掺杂区105位于N型阱区102和第二N型重掺杂区106之间,第二N型重掺杂区106位于第二P型重掺杂区105和第三P型重掺杂区107之间,第一N型重掺杂区103和第一P型重掺杂区104位于N型阱区102之上,第一P型重掺杂区104位于第一N型重掺杂区103和第二P型重掺杂区105之间。其内部寄生结构包含一个寄生PNP三极管Q1(由第一P型重掺杂区104、N型阱区102和P型衬底101组成)、一个寄生NPN三极管Q2(由第二N型重掺杂区106、P型衬底101和N型阱区102组成)以及第二P型重掺杂区105和第三P型重掺杂区107之间P型衬底101上的等效衬底电阻R。第一P型重掺杂区103和第一N型重掺杂区104接阳极,第二P型重掺杂区105接P-trig的电位,第二N型重掺杂区106和第三P型重掺杂区107接阴极。当阳极出现ESD脉冲时,如果此时P-rig端有电流注入,电流将会经过衬底电阻R,流向阴极的第一P型重掺杂区,当电流足够大时,加在电阻R上的压降使得等效三极管Q2的发射结正偏,从而开启三极管Q2,而Q2的集电极电流将为Q1的基极提供电流,Q1导通后其集电极电流将为Q2提供基极电流,最终Q1、Q2形成正反馈,SCR结构导通以泄放ESD电流。
STSCR作为SCR的一种,不仅具有SCR强电流泄放能力的优点,还具有触发电压低的优点,因此非常适合作为低压ESD保护器件。然而,STSCR如果作为高压ESD保护器件,STSCR非常低的维持电压会导致其在用作电源钳位时容易发生latch-up(闩锁)效应,在ESD泄放完成后,电源持续放电,最终烧坏器件。因此,如何提高STSCR结构的维持电压成为了STSCR器件作为高压ESD保护器件研究的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LDMOS触发堆叠STSCR-LDMOS的高压ESD保护电路,该电路通过LDMOS的击穿触发堆叠STSCR-LDMOS,在不提高触发电压的同时,采用堆叠的STSCR提高了维持电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STSCR-LDMOS器件,如图2,包括P型衬底111、高压N型阱区112、P型阱区113、第一P型重掺杂区115、第二P型重掺杂区116、第三P型重掺杂区118、第一N型重掺杂区114、第二N型重掺杂区117、多晶硅119、场氧120和栅氧121;
所述高压N型阱区112位于P型衬底111之上,第一N型重掺杂区114、第一P型重掺杂区115和P型阱区113位于高压N型阱区112之上,第二P型重掺杂区116、第二N型重掺杂区117和第三P型重掺杂区118位于P型阱区113之上;多晶硅119位于高压N型阱区112和P型阱区113交界处之上且位于第一P型重掺杂区115和第二P型重掺杂区116之间,第一P型重掺杂区115位于第一N型重掺杂区114和第二P型重掺杂区116之间,第二N型重掺杂区117位于第二P型重掺杂区116和第三P型重掺杂区118之间;
第一N型重掺杂区114和第一P型重掺杂区115作为阳极;第二N型重掺杂区117和第三P型重掺杂区118作为阴极;第二P型重掺杂区116接P-trig端;多晶硅119、场氧120和栅氧121组成了栅极。
采用上述STSCR-LDMOS器件堆叠的高压ESD保护电路结构如下:
一种堆叠STSCR-LDMOS的高压ESD保护电路,包括1个NLDMOS、1个电阻228和N个STSCR-LDMOS堆叠单元,所述STSCR-LDMOS堆叠单元包括一个上述STSCR-LDMOS器件和一个触发电阻,其中N≥2,衬底上还有N+2个P型重掺杂区作为保护环接地,所述NLDMOS的栅极通过电阻228接地,所述STSCR-LDMOS堆叠单元中第一个STSCR-LDMOS的阳极连接NLDMOS的漏极并接VDD,所述STSCR-LDMOS堆叠单元中第n-1个STSCR-LDMOS的阴极连接第n个STSCR-LDMOS的阳极,其中,n=2,3,…,N,所述STSCR-LDMOS堆叠单元中的触发电阻连接在两个相邻的STSCR-LDMOS的P-trig端之间,STSCR-LDMOS堆叠单元中每个STSCR-LDMOS的栅极和P-trig端相连,所述STSCR-LDMOS堆叠单元中第一个触发电阻还连接NLDMOS的源极和衬底以及第一个STSCR-LDMOS的P-trig端和栅极,所述STSCR-LDMOS堆叠单元中第N个触发电阻一端连接第N-1个电阻、第N个STSCR-LDMOS的栅极和P-trig端,另一端连接第N个STSCR-LDMOS的阴极和地。
进一步地,所述NLDMOS还可以替换为PLDMOS,此时,与栅极相连的电阻228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个STSCR-LDMOS的阳极,其余的连接方式与为NLDMOS时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STSCR-LDMOS堆叠单元中第N个触发电阻可以去掉。
当所述STSCR-LDMOS堆叠单元的个数N为2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NLDMOS触发堆叠STSCR-LDMOS的高压ESD保护电路,如图3,包括P型衬底201,第一高压N型阱区202、第二高压N型阱区203、第三高压N型阱区204、第一P型阱区205、第二P型阱区206、第三P型阱区207、第一P型重掺杂区208、第二P型重掺杂区211、第三P型重掺杂区212、第四P型重掺杂区214、第五P型重掺杂区215、第六P型重掺杂区217、第七P型重掺杂区218、第八P型重掺杂区220、第九P型重掺杂区221、第十P型重掺杂区223、第十一P型重掺杂区224、第一N型重掺杂区209、第二N型重掺杂区210、第三N型重掺杂区213、第四N型重掺杂区216、第五N型重掺杂区219、第六N型重掺杂区222、第一多晶硅225、第二多晶硅226、第三多晶硅227、电阻228、第一触发电阻229、第二触发电阻230、第一场氧231、第二场氧232、第三场氧233、第一栅氧234、第二栅氧235、第三栅氧236;
第一P型重掺杂区208、第三P型重掺杂区212、第七P型重掺杂区218、第十一P型重掺杂区224、第一高压N型阱区202、第二高压N型阱区203和第三高压N型阱区204位于P型衬底201之上;其中第一高压N型阱区202位于第一P型重掺杂区208和第三P型重掺杂区212之间,第二高压N型阱区203位于第三P型重掺杂区212和第七P型重掺杂区218之间,第三高压N型阱区204位于第七P型重掺杂区218和第十一P型重掺杂区224之间;
第一N型重掺杂区209和第一P型阱区205位于第一高压N型阱区202之上,第二N型重掺杂区210和第二P型重掺杂区211位于第一P型阱区205之上,第二N型重掺杂区210位于第一N型重掺杂区209和第二P型重掺杂区211之间;
第三N型重掺杂区213、第四P型重掺杂区214和第二P型阱区206位于第二高压N型阱区203之上,第五P型重掺杂区215、第四N型重掺杂区216和第六P型重掺杂区217位于第二P型阱区206之上,第四P型重掺杂区214位于第三N型重掺杂区213和第五P型重掺杂区215之间,第四N型重掺杂区216位于第五P型重掺杂区215和第六P型重掺杂区217之间;
第五N型重掺杂区219、第八P型重掺杂区220和第三P型阱区207位于第三高压N型阱区204之上,第九P型重掺杂区221、第六N型重掺杂区222和第十P型重掺杂区223位于第三P型阱区207之上,第八P型重掺杂区220位于第五N型重掺杂区219和第九P型重掺杂区221之间,第六N型重掺杂区222位于第九P型重掺杂区221和第十P型重掺杂区223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高压N型阱区202及其之上结构共同组成了NLDMOS,第一N型重掺杂区209为漏极,第二N型重掺杂区210为源极,第二P型重掺杂区211为衬底接触,第一多晶硅225、第一场氧231和第一栅氧234组成了LDMOS的栅极,栅极通过电阻228接地;
第二高压N型阱区203及其之上结构共同组成了STSCR-LDMOS1,第三N型重掺杂区213和第四P型重掺杂区214组成阳极,第四N型重掺杂区216和第六P型重掺杂区217组成阴极,第五P型重掺杂区215为P-trig端,第二多晶硅226、第二场氧232和第二栅氧235组成了栅极;
第三高压N型阱区204及其之上结构共同组成了STSCR-LDMOS2,第五N型重掺杂区219和第八P型重掺杂区220组成阳极,第六N型重掺杂区222和第十P型重掺杂区223组成阴极,第九P型重掺杂区221为P-trig端,第三多晶硅227、第三场氧233和第三栅氧236组成了栅极;
NLDMOS的栅极通过电阻228接地,STSCR-LDMOS1的阳极连接NLDMOS的漏极并接VDD,STSCR-LDMOS1阴极接STSCR-LDMOS2的阳极;第一触发电阻229一端接NLDMOS的源极、衬底以及STSCR-LDMOS1的P-trig端和栅极,另一端接第二触发电阻230、STSCR-LDMOS2的P-trig端和栅极;第二触发电阻230另一端和STSCR-LDMOS2的阴极接地;第一P型重掺杂区208、第三P型重掺杂区212、第七P型重掺杂区218和第十一P型重掺杂区224作为保护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NLDMOS还可以替换为PLDMOS,此时,与栅极相连的电阻228的另一端连接STSCR-LDMOS1的阳极,其余的连接方式与为NLDMOS时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触发电阻230可以去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ESD保护电路的触发电压主要取决于LDMOS的击穿电压,而维持电压则随着STSCR-LDMOS的堆叠个数成倍的提高,从而在有效保护内部电路的同时,降低了ESD保护电路发生闩锁效应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STSCR ESD保护器件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STSCR ESD保护器件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等效电路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等效电路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LDMOS触发堆叠STSCR-LDMOS的高压ESD保护电路等效电路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不同堆叠个数的STSCR-LDMOS的I-V曲线模拟图;
图8是实施例3的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DMOS触发堆叠STSCR-LDMOS的高压ESD保护电路。该电路通过LDMOS的击穿触发堆叠STSCR-LDMOS,在不提高触发电压的同时,采用堆叠的STSCR-LDMOS结构提高维持电压。
实施例1: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LDMOS触发堆叠STSCR-LDMOS的高压ESD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包括P型衬底201,第一高压N型阱区202、第二高压N型阱区203、第三高压N型阱区204、第一P型阱区205、第二P型阱区206、第三P型阱区207、第一P型重掺杂区208、第二P型重掺杂区211、第三P型重掺杂区212、第四P型重掺杂区214、第五P型重掺杂区215、第六P型重掺杂区217、第七P型重掺杂区218、第八P型重掺杂区220、第九P型重掺杂区221、第十P型重掺杂区223、第十一P型重掺杂区224、第一N型重掺杂区209、第二N型重掺杂区210、第三N型重掺杂区213、第四N型重掺杂区216、第五N型重掺杂区219、第六N型重掺杂区222、第一多晶硅225、第二多晶硅226、第三多晶硅227、电阻228、第一触发电阻229、第二触发电阻230、第一场氧231、第二场氧232、第三场氧233、第一栅氧234、第二栅氧235、第三栅氧236;
第一P型重掺杂区208、第三P型重掺杂区212、第七P型重掺杂区218、第十一P型重掺杂区224、第一高压N型阱区202、第二高压N型阱区203和第三高压N型阱区204位于P型衬底201之上;其中第一高压N型阱区202位于第一P型重掺杂区208和第三P型重掺杂区212之间,第二高压N型阱区203位于第三P型重掺杂区212和第七P型重掺杂区218之间,第三高压N型阱区204位于第七P型重掺杂区218和第十一P型重掺杂区224之间;
第一N型重掺杂区209和第一P型阱区205位于第一高压N型阱区202之上,第二N型重掺杂区210和第二P型重掺杂区211位于第一P型阱区205之上,第二N型重掺杂区210位于第一N型重掺杂区209和第二P型重掺杂区211之间;
第三N型重掺杂区213、第四P型重掺杂区214和第二P型阱区206位于第二高压N型阱区203之上,第五P型重掺杂区215、第四N型重掺杂区216和第六P型重掺杂区217位于第二P型阱区206之上,第四P型重掺杂区214位于第三N型重掺杂区213和第五P型重掺杂区215之间,第四N型重掺杂区216位于第五P型重掺杂区215和第六P型重掺杂区217之间;
第五N型重掺杂区219、第八P型重掺杂区220和第三P型阱区207位于第三高压N型阱区204之上,第九P型重掺杂区221、第六N型重掺杂区222和第十P型重掺杂区223位于第三P型阱区207之上,第八P型重掺杂区220位于第五N型重掺杂区219和第九P型重掺杂区221之间,第六N型重掺杂区222位于第九P型重掺杂区221和第十P型重掺杂区223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高压N型阱区202及其之上结构共同组成了NLDMOS,第一N型重掺杂区209为漏极,第二N型重掺杂区210为源极,第二P型重掺杂区211为衬底接触,第一多晶硅225、第一场氧231和第一栅氧234组成了LDMOS的栅极,栅极通过电阻228接地;
第二高压N型阱区203及其之上结构共同组成了STSCR-LDMOS1,第三N型重掺杂区213和第四P型重掺杂区214组成阳极,第四N型重掺杂区216和第六P型重掺杂区217组成阴极,第五P型重掺杂区215为P-trig端,第二多晶硅226、第二场氧232和第二栅氧235组成了栅极;
第三高压N型阱区204及其之上结构共同组成了STSCR-LDMOS2,第五N型重掺杂区219和第八P型重掺杂区220组成阳极,第六N型重掺杂区222和第十P型重掺杂区223组成阴极,第九P型重掺杂区221为P-trig端,第三多晶硅227、第三场氧233和第三栅氧236组成了栅极;
NLDMOS的栅极通过电阻228接地,STSCR-LDMOS1的阳极连接NLDMOS的漏极并接VDD,STSCR-LDMOS1阴极接STSCR-LDMOS2的阳极;第一触发电阻229一端接NLDMOS的源极、衬底以及STSCR-LDMOS1的P-trig端和栅极,另一端接第二触发电阻230、STSCR-LDMOS2的P-trig端和栅极;第二触发电阻230另一端和STSCR-LDMOS2的阴极接地;第一P型重掺杂区208、第三P型重掺杂区212、第七P型重掺杂区218和第十一P型重掺杂区224作为保护环接地。
实施例1提供的NLDMOS触发堆叠STSCR-LDMOS的高压ESD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为:
图4是NLDMOS触发两个堆叠的STSCR-LDMOS等效电路图:包括NLDMOS 305,电阻228、229和230,寄生电阻301、302、303和304,寄生晶体管Q3、Q4、Q5和Q6。其中,寄生电阻301为第二高压N型阱区203等效电阻,寄生电阻302为第二P型阱区206等效电阻,寄生电阻303为第三高压N型阱区204等效电阻,寄生电阻304为第三P型阱区207等效电阻;寄生PNP晶体管Q3由第四P型重掺杂区214、第二高压N型阱区203和第二P型阱区206组成,寄生NPN晶体管Q4由第四N型重掺杂区216、第二P型阱区206和第二高压N型阱区203组成,寄生PNP晶体管Q5由第八P型重掺杂区220、第三高压N型阱区204和第三P型阱区207组成,寄生NPN晶体管Q6由第六N型重掺杂区222、第三P型阱区207和第三高压N型阱区204组成。
从图4中可以看出,NLDMOS 305源极通过电阻229和230与地相接,所以NLDMOS 305源端的起始电位为零。又因为NLDMOS 305的栅极通过电阻228接地,所以当阳极有ESD脉冲时,由于电阻和栅极电容耦合的作用,NLDMOS305首先击穿,NLDMOS 305击穿后I-V曲线将发生snapback现象,同时产生的电流流经电阻229和230,因此电阻230上就会产生压降,当电阻230上产生的压降超过Q6发射结正偏的电压时,Q6开启,Q6的电子将从电阻303、302和LDMOS 305流向阳极,当电阻302上的压降超过Q4发射结正偏的电压时,Q4开启,则电流从电阻301、晶体管Q4、电阻303和晶体管Q6流向地。当电阻301上的压降超过Q3发射结正偏的电压时,Q3开启,Q3和Q4形成正反馈,第一个STSCR-LDMOS内部寄生的SCR开启;当电阻303上的压降超过Q5发射结正偏的电压时,Q5开启,Q5和Q6形成正反馈,第二个STSCR-LDMOS内部寄生的SCR开启。两个内部寄生的SCR开启后,I-V曲线将会发生第二次snapback现象,泄放ESD电流,电压被钳位在维持电压上,此时NLDMOS关断。
该结构的触发电压主要取决于LDMOS的击穿电压,而保护电路的维持电压是两个串联的STSCR-LDMOS的维持电压之和,从而提高了维持电压,有效的减小发生闩锁效应的风险。同时这种双snapback现象的结构由于在第一次snapback后具有较高的维持电压,因此也具有抗噪声的功能,而第一次snapback后的维持电压取决于LDMOS的维持电压。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用PLDMOS代替NLDMOS,此时,与PLDMOS栅极相接的电阻228的另一端接STSCR-LDMOS1的阳极,其余的连接方式与为NLDMOS时相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相同。
实施例2采用PLDMOS代替NLDMOS来触发堆叠的STSCR-LDMOS结构,因为PLDMOS相对于NLDMOS具有更高的维持电压,使得第一次snapback后的维持电压更高,因此抗噪声能力更强。
实施例3: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去掉电阻了23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相同。
实施例3去掉电阻230,使得NLDMOS击穿后的电流全部流经电阻304,可以增加STSCR-LDMOS的开启速度。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LDMOS触发堆叠STSCR-LDMOS的高压ESD保护电路的等效电路图。本发明可以通过堆叠更多的STSCR-LDMOS堆叠单元501,使维持电压大幅度增加,更有效的防止闩锁效应的发生。
图7给出了NLDMOS触发不同堆叠个数STSCR-LDMOS的I-V曲线模拟图,从图7中可以看出,随着堆叠个数的增加,击穿电压从70V增加到了74.8V,而维持电压从6.7V增加到了25.13V,维持电压增加了大约四倍。同时,从图中还可以看出,该结构的I-V曲线发生了两次snapback现象,因此,通过增加LDMOS的维持电压,可以达到抗噪声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STSCR-L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P型衬底(111)、高压N型阱区(112)、P型阱区(113)、第一P型重掺杂区(115)、第二P型重掺杂区(116)、第三P型重掺杂区(118)、第一N型重掺杂区(114)、第二N型重掺杂区(117)、多晶硅(119)、场氧(120)和栅氧(121);
所述高压N型阱区(112)位于P型衬底(111)之上,第一N型重掺杂区(114)、第一P型重掺杂区(115)和P型阱区(113)位于高压N型阱区(112)之上,第二P型重掺杂区(116)、第二N型重掺杂区(117)和第三P型重掺杂区(118)位于P型阱区(113)之上;多晶硅(119)位于高压N型阱区(112)和P型阱区(113)交界处之上且位于第一P型重掺杂区(115)和第二P型重掺杂区(116)之间,第一P型重掺杂区(115)位于第一N型重掺杂区(114)和第二P型重掺杂区(116)之间,第二N型重掺杂区(117)位于第二P型重掺杂区(116)和第三P型重掺杂区(118)之间;
第一N型重掺杂区(114)和第一P型重掺杂区(115)作为阳极;第二N型重掺杂区(117)和第三P型重掺杂区(118)作为阴极;第二P型重掺杂区(116)接P-trig端;多晶硅(119)、场氧(120)和栅氧(121)组成了栅极。
2.一种包含权利要求1的STSCR-LDMOS器件的堆叠STSCR-LDMOS的高压ESD保护电路,包括1个NLDMOS、1个电阻(228)和N个STSCR-LDMOS堆叠单元,所述STSCR-LDMOS堆叠单元包括一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TSCR-LDMOS器件和一个触发电阻,其中N≥2,衬底上还有N+2个P型重掺杂区作为保护环接地,所述NLDMOS的栅极通过电阻(228)接地,所述STSCR-LDMOS堆叠单元中第一个STSCR-LDMOS的阳极连接NLDMOS的漏极并接VDD,所述STSCR-LDMOS堆叠单元中第n-1个STSCR-LDMOS的阴极连接第n个STSCR-LDMOS的阳极,其中,n=2,3,…,N,所述STSCR-LDMOS堆叠单元中的触发电阻连接在两个相邻的STSCR-LDMOS的P-trig端之间,STSCR-LDMOS堆叠单元中每个STSCR-LDMOS的栅极和P-trig端相连,所述STSCR-LDMOS堆叠单元中第一个触发电阻还连接NLDMOS的源极和衬底以及第一个STSCR-LDMOS的P-trig端和栅极,所述STSCR-LDMOS堆叠单元中第N个触发电阻一端连接第N-1个电阻、第N个STSCR-LDMOS的栅极和P-trig端,另一端连接第N个STSCR-LDMOS的阴极和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叠STSCR-LDMOS的高压ESD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NLDMOS替换为PLDMOS,此时,与栅极相连的电阻(228)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个STSCR-LDMOS的阳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叠STSCR-LDMOS的高压ESD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当N=2时,所述堆叠STSCR-LDMOS的高压ESD保护电路包括P型衬底(201),第一高压N型阱区(202)、第二高压N型阱区(203)、第三高压N型阱区(204)、第一P型阱区(205)、第二P型阱区(206)、第三P型阱区(207)、第一P型重掺杂区(208)、第二P型重掺杂区(211)、第三P型重掺杂区(212)、第四P型重掺杂区(214)、第五P型重掺杂区(215)、第六P型重掺杂区(217)、第七P型重掺杂区(218)、第八P型重掺杂区(220)、第九P型重掺杂区(221)、第十P型重掺杂区(223)、第十一P型重掺杂区(224)、第一N型重掺杂区(209)、第二N型重掺杂区(210)、第三N型重掺杂区(213)、第四N型重掺杂区(216)、第五N型重掺杂区(219)、第六N型重掺杂区(222)、第一多晶硅(225)、第二多晶硅(226)、第三多晶硅(227)、电阻(228)、第一触发电阻(229)、第二触发电阻(230)、第一场氧(231)、第二场氧(232)、第三场氧(233)、第一栅氧(234)、第二栅氧(235)、第三栅氧(236);
第一P型重掺杂区(208)、第三P型重掺杂区(212)、第七P型重掺杂区(218)、第十一P型重掺杂区(224)、第一高压N型阱区(202)、第二高压N型阱区(203)和第三高压N型阱区(204)位于P型衬底(201)之上;其中第一高压N型阱区(202)位于第一P型重掺杂区(208)和第三P型重掺杂区(212)之间,第二高压N型阱区(203)位于第三P型重掺杂区(212)和第七P型重掺杂区(218)之间,第三高压N型阱区(204)位于第七P型重掺杂区(218)和第十一P型重掺杂区(224)之间;
第一N型重掺杂区(209)和第一P型阱区(205)位于第一高压N型阱区(202)之上,第二N型重掺杂区(210)和第二P型重掺杂区(211)位于第一P型阱区(205)之上,第二N型重掺杂区(210)位于第一N型重掺杂区(209)和第二P型重掺杂区(211)之间;
第三N型重掺杂区(213)、第四P型重掺杂区(214)和第二P型阱区(206)位于第二高压N型阱区(203)之上,第五P型重掺杂区(215)、第四N型重掺杂区(216)和第六P型重掺杂区(217)位于第二P型阱区(206)之上,第四P型重掺杂区(214)位于第三N型重掺杂区(213)和第五P型重掺杂区(215)之间,第四N型重掺杂区(216)位于第五P型重掺杂区(215)和第六P型重掺杂区(217)之间;
第五N型重掺杂区(219)、第八P型重掺杂区(220)和第三P型阱区(207)位于第三高压N型阱区(204)之上,第九P型重掺杂区(221)、第六N型重掺杂区(222)和第十P型重掺杂区(223)位于第三P型阱区(207)之上,第八P型重掺杂区(220)位于第五N型重掺杂区(219)和第九P型重掺杂区(221)之间,第六N型重掺杂区(222)位于第九P型重掺杂区(221)和第十P型重掺杂区(223)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高压N型阱区(202)及其之上结构共同组成了NLDMOS,第一N型重掺杂区(209)为漏极,第二N型重掺杂区(210)为源极,第二P型重掺杂区(211)为衬底接触,第一多晶硅(225)、第一场氧(231)和第一栅氧(234)组成了LDMOS的栅极,栅极通过电阻(228)接地;
第二高压N型阱区(203)及其之上结构共同组成了STSCR-LDMOS1,第三N型重掺杂区(213)和第四P型重掺杂区(214)组成阳极,第四N型重掺杂区(216)和第六P型重掺杂区(217)组成阴极,第五P型重掺杂区(215)为P-trig端,第二多晶硅(226)、第二场氧(232)和第二栅氧(235)组成了栅极;
第三高压N型阱区(204)及其之上结构共同组成了STSCR-LDMOS2,第五N型重掺杂区(219)和第八P型重掺杂区(220)组成阳极,第六N型重掺杂区(222)和第十P型重掺杂区(223)组成阴极,第九P型重掺杂区(221)为P-trig端,第三多晶硅(227)、第三场氧(233)和第三栅氧(236)组成了栅极;
NLDMOS的栅极通过电阻(228)接地,STSCR-LDMOS1的阳极连接NLDMOS的漏极并接VDD,STSCR-LDMOS1阴极接STSCR-LDMOS2的阳极;第一触发电阻(229)一端接NLDMOS的源极、衬底以及STSCR-LDMOS1的P-trig端和栅极,另一端接第二触发电阻(230)、STSCR-LDMOS2的P-trig端和栅极;第二触发电阻(230)另一端和STSCR-LDMOS2的阴极接地;第一P型重掺杂区(208)、第三P型重掺杂区(212)、第七P型重掺杂区(218)和第十一P型重掺杂区(224)作为保护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堆叠STSCR-LDMOS的高压ESD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NLDMOS替换为PLDMOS,此时,与栅极相连的电阻(228)的另一端连接STSCR-LDMOS1的阳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50091.9A CN104241276B (zh) | 2014-09-04 | 2014-09-04 | 一种堆叠stscr‑ldmos的高压esd保护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50091.9A CN104241276B (zh) | 2014-09-04 | 2014-09-04 | 一种堆叠stscr‑ldmos的高压esd保护电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41276A true CN104241276A (zh) | 2014-12-24 |
CN104241276B CN104241276B (zh) | 2017-05-10 |
Family
ID=52229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5009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41276B (zh) | 2014-09-04 | 2014-09-04 | 一种堆叠stscr‑ldmos的高压esd保护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241276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05844A (zh) * | 2015-12-23 | 2016-03-16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用于esd保护的自偏置堆栈式scr器件 |
CN104241275B (zh) * | 2014-09-04 | 2017-04-05 | 电子科技大学 | 自触发堆叠stscr‑ldmos高压esd保护电路 |
CN111092076A (zh) * | 2019-12-27 | 2020-05-01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高维持电压横向scr器件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04159A (zh) * | 2001-08-30 | 2003-03-19 | 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基体触发效应的硅控整流器 |
US20050151160A1 (en) * | 2004-01-13 | 2005-07-14 | Intersil Americas Inc. | On-chip structure for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
US20070007545A1 (en) * | 2005-07-07 | 2007-01-11 | Intersil Americas Inc. | Devices with adjustable dual-polarity trigger- and holding-voltage/current for high level of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in sub-micron mixed signal CMOS/BiCMOS integrated circuits |
US20070018193A1 (en) * | 2005-07-21 | 2007-01-25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Initial-on SCR device for on-chip ESD protection |
CN104241275A (zh) * | 2014-09-04 | 2014-12-24 | 电子科技大学 | 自触发堆叠stscr-ldmos高压esd保护电路 |
-
2014
- 2014-09-04 CN CN201410450091.9A patent/CN10424127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04159A (zh) * | 2001-08-30 | 2003-03-19 | 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基体触发效应的硅控整流器 |
US20050151160A1 (en) * | 2004-01-13 | 2005-07-14 | Intersil Americas Inc. | On-chip structure for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
US20070007545A1 (en) * | 2005-07-07 | 2007-01-11 | Intersil Americas Inc. | Devices with adjustable dual-polarity trigger- and holding-voltage/current for high level of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in sub-micron mixed signal CMOS/BiCMOS integrated circuits |
US20070018193A1 (en) * | 2005-07-21 | 2007-01-25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Initial-on SCR device for on-chip ESD protection |
CN104241275A (zh) * | 2014-09-04 | 2014-12-24 | 电子科技大学 | 自触发堆叠stscr-ldmos高压esd保护电路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41275B (zh) * | 2014-09-04 | 2017-04-05 | 电子科技大学 | 自触发堆叠stscr‑ldmos高压esd保护电路 |
CN105405844A (zh) * | 2015-12-23 | 2016-03-16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用于esd保护的自偏置堆栈式scr器件 |
CN105405844B (zh) * | 2015-12-23 | 2018-12-18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用于esd保护的自偏置堆栈式scr器件 |
CN111092076A (zh) * | 2019-12-27 | 2020-05-01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高维持电压横向scr器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41276B (zh) | 2017-05-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69402A (zh) | 一种堆叠scr-ldmos的高压esd保护电路 | |
CN102263102B (zh) | 一种用于静电防护的反向二极管触发可控硅 | |
CN102569360A (zh) | 一种基于二极管辅助触发的双向可控硅器件 | |
CN103165600B (zh) | 一种esd保护电路 | |
CN103633087A (zh) | 一种具有esd保护功能的强抗闩锁可控ligbt器件 | |
CN102142440A (zh) | 一种可控硅器件 | |
CN102254912A (zh) | 一种内嵌p型mos管辅助触发的可控硅器件 | |
CN104269401A (zh) | 一种基于scr结构的新型esd保护器件 | |
CN104241276A (zh) | 一种堆叠stscr-ldmos的高压esd保护电路 | |
CN102034814B (zh) | 一种静电放电防护器件 | |
CN103390618B (zh) | 内嵌栅接地nmos触发的可控硅瞬态电压抑制器 | |
CN108878417B (zh) | 一种高维持mos辅助触发scr结构的瞬态电压抑制器 | |
CN102544068B (zh) | 一种基于pnp型三极管辅助触发的双向可控硅器件 | |
CN105895631B (zh) | 一种高压ldmos静电保护电路结构 | |
CN105428353A (zh) | 一种具有类鳍式ldmos结构的高压esd保护器件 | |
CN103633086A (zh) | 一种用于esd保护的低触发电压抗闩锁scr | |
CN109119416B (zh) | 高维持电流esd防护器件 | |
CN109103182B (zh) | 双向esd防护器件 | |
CN103730458A (zh) | 硅控整流器 | |
CN107946372B (zh) | 用于esd防护的可控硅整流器 | |
CN104241275A (zh) | 自触发堆叠stscr-ldmos高压esd保护电路 | |
CN102569295B (zh) | 一种基于电容辅助触发的双向可控硅器件 | |
CN102544066B (zh) | 一种基于npn型三极管辅助触发的双向可控硅器件 | |
CN205248270U (zh) | 一种具有类鳍式ldmos结构的高压esd保护器件 | |
CN102544067B (zh) | 一种基于nmos管辅助触发的双向可控硅器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