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35355B - 电子式煞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式煞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35355B
CN104235355B CN201310244739.2A CN201310244739A CN104235355B CN 104235355 B CN104235355 B CN 104235355B CN 201310244739 A CN201310244739 A CN 201310244739A CN 104235355 B CN104235355 B CN 1042353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t
clamp
sidepiece
screw rod
electronic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447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35355A (zh
Inventor
张胜智
张哲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win Technolog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win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win Technologies Corp filed Critical Hiwin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24473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353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35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53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353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53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4Locking or disabling mechanisms
    • F16H63/3416Parking lock mechanisms or brakes in the transmission
    • F16H63/3458Parking lock mechanisms or brakes in the transmission with electric actuating means, e.g. shift by wire
    • F16H63/3466Parking lock mechanisms or brakes in the transmission with electric actuating means, e.g. shift by wire using electric 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1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F16H25/20Screw mechanisms
    • F16H25/22Screw mechanisms with balls, rollers, or similar members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parts; Elements essential to the use of such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14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式煞车装置,其主要是由螺杆、螺帽、第一滚动模块、卡钳、第二滚动模块、来令片组、固定座、第三滚动模块、及动力组所组成,本发明特别将该卡钳的第二侧部以呈筒状的型态而套设在该螺帽上,又该螺帽是套设于该螺杆,因此,该卡钳、螺帽与该螺杆三者间是呈套迭的型态,而有效减少在长度上所需的组装空间,以降低该电子式煞车装置的长度,同时缩短煞车反应时间,达到利于配置在代步工具上的目的;且本发明机构明显减少,而得以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电子式煞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煞车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子式煞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可动器材、机械、代步工具,其内皆有传动结构,其传动结构如有减速及停止作动的需求时,往往会于传动结构的相关位置设有煞车装置,传统的蝶式刹车装置,主要以液压系统为主,近年来随着电动车的发展及控制技术的提升,慢慢的有液压搭配电子式控制的双重系统,再来是渐趋普遍的电子驻车系统(Electric Parking Brake,EPB),目前,越来越多电子式煞车(Electromechanical Brake,EMB)系统相关的专利产出,目的是配合先进的控制性能及车辆全电式控制技术(Drive-by-Wire)的重视。
参阅日本申请第2009-52682号专利,是提供一种电动煞车装置,其主要使用一对螺杆,该二螺杆的旋向彼此相反,作动时藉由驱动装置内部的伞齿轮机构,同时驱动两支螺杆,进而达到卡钳带动二来令片进行碟盘制动的目的,然而,该专利前案的二螺杆是在同一轴向,因此在长度上所需的组装空间较大,即该卡钳必须具有较大长度空间来容置该二螺杆、及伞齿轮机构等,而不利于配置于代步工具,特别是汽车上,此外,该专利前案是利用两支螺杆配合伞齿轮来进行驱动,因此机构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式煞车装置,其主要减少在长度上所需的组装空间,以降低该电子式煞车装置的长度,同时缩短煞车反应时间,而利于配置在代步工具。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式煞车装置,其主要简化机构,降低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式煞车装置,适用于对一刹车盘进行制动,该电子式煞车装置包含:一螺杆,具有一轴线以及一绕该轴线螺旋设置于外部的第一外螺旋槽道;一螺帽,是沿该轴线方向套设于该螺杆,并包含一绕该轴线螺旋设置于内部的内螺旋槽道、一绕该轴线螺旋设置于外部的第二外螺旋槽道,且该内螺旋槽道与第一外螺旋槽道形成一第一滚动轨道,该第二外螺旋槽道与该内螺旋槽道的旋向相反;一第一滚动模块,组设在该第一滚动轨道内;一卡钳,具有一第一侧部及一与第一侧部相距一距离的第二侧部,该第二侧部是沿该轴线方向套设于该螺帽,并包含一绕该轴线螺旋设置于内部的卡钳螺旋槽道,且该卡钳螺旋槽道与第二外螺旋槽道形成一第二滚动轨道;一第二滚动模块,组设在该第二滚动轨道内;一来令片组,设于该卡钳内部,并包含一被该第二侧部推动的第一来令片、及一被该螺杆推动的第二来令片,且该第一、二来令片之间供该刹车盘设置;一固定座,是沿该轴线方向套置枢设于该螺帽;一动力组,设于该固定座,且带动该螺帽原地转动。
较佳地,该动力组包含一固设于该固定座且具有一转轴的马达、一被该转轴带动的第一皮带轮、一固设于该螺帽一端面的第二皮带轮、及一套设于该第一、二皮带轮之间的皮带所组成。
较佳地,该第二皮带轮具有一供该螺杆穿置且不与该螺杆接触的穿孔。
较佳地,该卡钳的第二侧部呈筒状,且与该第二侧部是可分离地组设于该卡钳。
较佳地,该卡钳的第二侧部呈筒状,且该第二侧部是一体成形于该卡钳。
较佳地,该螺帽更具有一绕该轴线螺旋设置于内部的外循环槽,该固定座包含一绕该轴线设置于内部的内循环槽,且该内循环槽与外循环槽形成一第三滚动轨道,该第三滚动轨道组设有一第三滚动模块。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子式煞车装置,将卡钳的第二侧部以呈筒状的型态而套设在螺帽上,又将螺帽套设于该螺杆,因此,卡钳、螺帽与该螺杆三者间呈套迭型态,而有效减少在长度上所需的组装空间,降低了电子式煞车装置的长度,同时缩短煞车反应时间,达到利于配置在代步工具上的目的,并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螺帽的立体状态。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显示该第一、二来令片夹制刹车盘的状态。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是刹车盘
20 是螺杆
21 是轴线
22 是第一外螺旋槽道
30 是螺帽
31 是内螺旋槽道
32 是第二外螺旋槽道
33 是外循环槽
34 是回流孔
35 是回流盖
351 是流道
41 是第一滚动模块
42 是第二滚动模块
43 是第三滚动模块
50 是卡钳
51 是第一侧部
52 是第二侧部
521 是卡钳螺旋槽道
522 是回流孔
53 是回流盖
531 是流道
60 是来令片组
61 是第一来令片
62 是第二来令片
70 是固定座
71 是内循环槽
80 是动力组
81 是马达
811 是转轴
82 是第一皮带轮
83 是第二皮带轮
831 是穿孔
84 是皮带
A 是第一滚动轨道
B 是第二滚动轨道
C 是第三滚动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式煞车装置,适用于对一刹车盘10进行制动,该电子式煞车装置主要是由一螺杆20、一螺帽30、一第一滚动模块41、一卡钳50、一第二滚动模块42、一来令片组60、一固定座70、一第三滚动模块43、及一动力组80所组成,其中:
所述螺杆20,具有一轴线21以及一绕该轴线21螺旋设置于外部的第一外螺旋槽道22。
所述螺帽30,是沿该轴线21方向套设于该螺杆20,并包含一绕该轴线21螺旋设置于内部的内螺旋槽道31、一绕该轴线21螺旋设置于外部的第二外螺旋槽道32与外循环槽33,且该内螺旋槽道31与第一外螺旋槽道22形成一第一滚动轨道A,该第二外螺旋槽道32与该内螺旋槽道31的旋向相反;本实施例中该内螺旋槽道31的旋向是以图4为方向定义基础,并由上而下朝左倾斜,该第二外螺旋槽道32的旋向则以图4为方向定义基础,并由上而下朝右倾斜,另外,该螺帽30与该螺杆20之间是采循环设计,因此,于该螺帽30上设有回流孔34,以供回流盖35(Internal re-turn cap)设置,该回流盖35顶面设有一偏移流向的流道351,以当该第一滚动模块41通过该流道351时,会改变流向而不随着螺杆轴20流出于螺帽30外。
所述第一滚动模块41,组设在该第一滚动轨道A内,该第一滚动模块41包含多个滚珠,使螺杆20相对于该螺帽30的移动更为顺畅。
所述卡钳50,具有一第一侧部51及一与第一侧部51相距一距离的第二侧部52,该第二侧部52是沿该轴线21方向套设于该螺帽30,并包含一绕该轴线21螺旋设置于内部的卡钳螺旋槽道521,且该卡钳螺旋槽道521与第二外螺旋槽道32形成一第二滚动轨道B;本实施例中该第二侧部52呈筒状,且与该第二侧部52是可分离地组设于该卡钳50;另外,该第二侧部52与该螺帽30之间是采循环设计,因此,于该第二侧部52上设有二回流孔522,以供回流盖53(Internal re-turn cap),该回流盖53顶面设有一偏移流向的流道531,以当该第二滚动模块42通过该流道531时,会改变流向而不随着卡钳50流出于螺帽30外。
所述第二滚动模块42,组设在该第二滚动轨道B内,该第二滚动模块42包含多个滚珠,使卡钳50相对于螺帽30的移动更为顺畅。
所述来令片组60,设于该卡钳50内部,并包含一被该第二侧部52推动的第一来令片61、及一被该螺杆20推动的第二来令片62,且该第一、二来令片61、62之间供该刹车盘10设置。
所述固定座70,是沿该轴线21方向套置枢设于该螺帽30,并包含一绕该轴线21设置于内部的内循环槽71,且该内循环槽71与外循环槽33形成一第三滚动轨道C。
所述第三滚动模块43,组设在该第三滚动轨道C内,使该螺帽30相对于该固定座70转动的更为顺畅。
所述动力组80,设于该固定座70,且带动该螺帽30相对于该固定座70原地转动;本实施例中,该动力组80包含一固设于该固定座70且具有一转轴811的马达81、一被该转轴811带动的第一皮带轮82、一固设于该螺帽30一端面的第二皮带轮83、及一套设于该第一、二皮带轮82、83之间的皮带84所组成,又该第二皮带轮83具有一供该螺杆20穿置且不与该螺杆20接触的穿孔831。
以上所述即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各主要构件的结构及其组态说明。至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功效,作以下说明。
参阅图2、4所示,本发明可将该固定座70固定在可动器材、机械、或代步工具等具有传动结构的邻近处,而该刹车盘10是固设在该传动结构(图上未示)上,当其传动结构如有减速及停止作动的需求时,可控制该马达81作动,而透过该第一、二皮带轮82、83与皮带84的动力连结,使得该螺帽30相对于该固定座70而原地转动,此时,该螺杆20则以图3为方向定义基础而朝下线性位移,亦即该螺杆20朝第二来令片62的方向线性位移,进而推动该第二来令片62,使该第二来令片62抵触于该刹车盘10一侧面。
另外,当该螺帽30相对于该固定座70原地转动时,由于该螺帽30的第二外螺旋槽32道与该内螺旋槽道31的旋向相反,因此,带动该卡钳50以图3为方向定义基础而朝上线性位移,使该卡钳50的第一侧部51朝第一来令片61的方向线性位移,进而推动该第一来令片61,使该第一来令片61抵触于该刹车盘10另一侧面,据此,控制该马达81作动即可使该螺杆20与该卡钳50产生不同向的线性位移,以推动该第二、一来令片62、61而将该刹车盘10夹制住,达到传动结构减速及停止的作动需求。
同样的,控制该马达81的转轴811反向转动,即可使该螺杆20与该卡钳50产生呈相对远离的不同向线性位移,使该第二、一来令片62、61脱离夹制该刹车盘10,让该传动结构得以再次作动。
须说明的是,由于本发明是将该卡钳50的第二侧部52以呈筒状的型态而套设在该螺帽30上,又该螺帽30是套设于该螺杆20,因此,该卡钳50、螺帽30与该螺杆20三者间是呈套迭的型态,而有效减少在长度上所需的组装空间,以降低该电子式煞车装置的长度,同时缩短煞车反应时间,达到利于配置在代步工具上的目的;且本发明机构明显减少,而得以降低成本。
参阅图5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式煞车装置,适用于对一刹车盘10进行制动,该电子式煞车装置同样是由一螺杆20、一螺帽30、一第一滚动模块41、一卡钳50、一第二滚动模块42、一来令片组60、一固定座70、一第三滚动模块43、及一动力组80所组成,由于其组态及功效同于第一实施例,故不再赘述,至于第二实施例不同处在于:
所述卡钳50的第二侧部52是一体成形于该卡钳50,且该第二侧部52与该螺帽30之间是采无循环设计,因此,于该第二侧部52上不需设有回流盖,仅需于该第二侧部52与该螺帽30之间设一套筒(图上未示),以防止第二滚动模块42流出于卡钳50外。
参阅图6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式煞车装置,适用于对一刹车盘10进行制动,该电子式煞车装置同样是由一螺杆20、一螺帽30、一第一滚动模块41、一卡钳50、一第二滚动模块42、一来令片组60、一固定座70、一第三滚动模块43、及一动力组80所组成,由于其组态及功效同于第一实施例,故不再赘述,至于第三实施例不同处在于:
所述卡钳50的第二侧部52与该螺帽30之间是采无循环设计,因此,于该第二侧部52上不需设有回流盖,仅需于该第二侧部52与该螺帽30之间设一套筒(图上未示),以防止第二滚动模块42流出于卡钳50外;该螺帽30与该螺杆20之间同样采无循环设计,因此,于该螺帽30上不需设有回流盖,仅需于该螺帽30与该螺杆20之间设一套筒(图上未示),以防止第一滚动模块41流出于该螺帽30外。
参阅图7所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式煞车装置,适用于对一刹车盘10进行制动,该电子式煞车装置同样是由一螺杆20、一螺帽30、一第一滚动模块41、一卡钳50、一第二滚动模块42、一来令片组60、一固定座70、一第三滚动模块43、及一动力组80所组成,由于其组态及功效同于第一实施例,故不再赘述,至于第四实施例不同处在于:
所述卡钳50的第二侧部52是一体成形于该卡钳50,藉以形成一另实施状态。
参阅图8所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式煞车装置,适用于对一刹车盘10进行制动,该电子式煞车装置同样是由一螺杆20、一螺帽30、一第一滚动模块41、一卡钳50、一第二滚动模块42、一来令片组60、一固定座70、一第三滚动模块43、及一动力组80所组成,由于其组态及功效同于第一实施例,故不再赘述,至于第五实施例不同处在于:
所述卡钳50的第二侧部52与该螺帽30之间是采无循环设计,因此,于该第二侧部52上不需设有回流盖,仅需于该第二侧部52与该螺帽30之间设一套筒(图上未示),以防止第二滚动模块42流出于卡钳50外。
参阅图9所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式煞车装置,适用于对一刹车盘10进行制动,该电子式煞车装置同样是由一螺杆20、一螺帽30、一第一滚动模块41、一卡钳50、一第二滚动模块42、一来令片组60、一固定座70、一第三滚动模块43、及一动力组80所组成,由于其组态及功效同于第一实施例,故不再赘述,至于第六实施例不同处在于:
所述卡钳50的第二侧部52是一体成形于该卡钳50,且该卡钳50的第二侧部52与该螺帽30之间是采无循环设计,因此,于该第二侧部52上不需设有回流盖,仅需于该第二侧部52与该螺帽30之间设一套筒(图上未示),以防止第二滚动模块42流出于卡钳50外;该螺帽30与该螺杆20之间同样采无循环设计,因此,于该螺帽30上不需设有回流盖仅需于该螺帽30与该螺杆20之间设一套筒(图上未示),以防止第一滚动模块41流出于该螺帽30外。
参阅图10所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式煞车装置,适用于对一刹车盘10进行制动,该电子式煞车装置同样是由一螺杆20、一螺帽30、一第一滚动模块41、一卡钳50、一第二滚动模块42、一来令片组60、一固定座70、一第三滚动模块43、及一动力组80所组成,由于其组态及功效同于第一实施例,故不再赘述,至于第七实施例不同处在于:
所述螺帽30与该螺杆20之间采无循环设计,因此,于该螺帽30上不需设有回流盖,仅需于该螺帽30与该螺杆20之间设一套筒(图上未示),以防止第一滚动模块41流出于该螺帽30外。
参阅图11所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式煞车装置,适用于对一刹车盘10进行制动,该电子式煞车装置同样是由一螺杆20、一螺帽30、一第一滚动模块41、一卡钳50、一第二滚动模块42、一来令片组60、一固定座70、一第三滚动模块43、及一动力组80所组成,由于其组态及功效同于第一实施例,故不再赘述,至于第八实施例不同处在于:
所述卡钳50的第二侧部52是一体成形于该卡钳50,且该螺帽30与该螺杆20之间采无循环设计,因此,于该螺帽30上不需设有回流盖,仅需于该螺帽30与该螺杆20之间设一套筒(图上未示),以防止第一滚动模块41流出于该螺帽30外。
综上所述,上述各实施例及图示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电子式煞车装置,适用于对一刹车盘进行制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式煞车装置包含:
一螺杆,具有一轴线以及一绕该轴线螺旋设置于外部的第一外螺旋槽道;
一螺帽,是沿该轴线方向套设于该螺杆,并包含一绕该轴线螺旋设置于内部的内螺旋槽道、一绕该轴线螺旋设置于外部的第二外螺旋槽道,且该内螺旋槽道与第一外螺旋槽道形成一第一滚动轨道,该第二外螺旋槽道与该内螺旋槽道的旋向相反;
一第一滚动模块,组设在该第一滚动轨道内;
一卡钳,具有一第一侧部及一与第一侧部相距一距离的第二侧部,该第二侧部是沿该轴线方向套设于该螺帽,并包含一绕该轴线螺旋设置于内部的卡钳螺旋槽道,且该卡钳螺旋槽道与第二外螺旋槽道形成一第二滚动轨道;
一第二滚动模块,组设在该第二滚动轨道内;
一固定座,是沿该轴线方向套置枢设于该螺帽;
一动力组,设于该固定座,且带动该螺帽原地转动;
所述螺帽更具有一绕该轴线螺旋设置于内部的外循环槽,该固定座包含一绕该轴线设置于内部的内循环槽,且该内循环槽与外循环槽形成一第三滚动轨道,该第三滚动轨道组设有一第三滚动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式煞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包含一固设于该固定座且具有一转轴的马达、一被该转轴带动的第一皮带轮、一固设于该螺帽一端面的第二皮带轮、及一套设于该第一、二皮带轮之间的皮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式煞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皮带轮具有一供该螺杆穿置且不与该螺杆接触的穿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式煞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钳的第二侧部呈筒状,且与该第二侧部是可分离地组设于该卡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式煞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钳的第二侧部呈筒状,且该第二侧部是一体成形于该卡钳。
CN201310244739.2A 2013-06-19 2013-06-19 电子式煞车装置 Active CN1042353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44739.2A CN104235355B (zh) 2013-06-19 2013-06-19 电子式煞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44739.2A CN104235355B (zh) 2013-06-19 2013-06-19 电子式煞车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35355A CN104235355A (zh) 2014-12-24
CN104235355B true CN104235355B (zh) 2017-06-13

Family

ID=52224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44739.2A Active CN104235355B (zh) 2013-06-19 2013-06-19 电子式煞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353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9394B (zh) * 2020-04-16 2021-09-11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機車
CN113562110B (zh) * 2020-04-29 2023-05-02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1331A (zh) * 1998-05-18 2001-06-27 Skf工程研究中心公司 丝杠致动器及包括这种致动器的卡钳式制动器
US6325182B1 (en) * 1998-03-27 2001-12-04 Tokico, Ltd. Motor-driven brake system
CN101191543A (zh) * 2006-11-29 2008-06-04 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螺帽旋转式滚珠螺杆的润滑结构
CN102168755A (zh) * 2011-03-30 2011-08-31 李金东 电动汽车用电控p挡机构
CN202188112U (zh) * 2011-08-26 2012-04-11 至兴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式驻煞车系统的制动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52682A (ja) * 2007-08-28 2009-03-12 Nissin Kogyo Co Ltd 電動式ブレー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25182B1 (en) * 1998-03-27 2001-12-04 Tokico, Ltd. Motor-driven brake system
CN1301331A (zh) * 1998-05-18 2001-06-27 Skf工程研究中心公司 丝杠致动器及包括这种致动器的卡钳式制动器
CN101191543A (zh) * 2006-11-29 2008-06-04 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螺帽旋转式滚珠螺杆的润滑结构
CN102168755A (zh) * 2011-03-30 2011-08-31 李金东 电动汽车用电控p挡机构
CN202188112U (zh) * 2011-08-26 2012-04-11 至兴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式驻煞车系统的制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35355A (zh)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80415U (zh) 电子机械制动装置
US9080623B2 (en) Electromechanical brake system
CN104703849B (zh) 电动驻车制动装置
CN103122975B (zh) 减速器与具有该减速器的马达制动器
CN104648596B (zh) 电动自行车及其控制方法
US8475332B2 (en) Rotary meshing engagement apparatus
CN104972828B (zh) 可封闭式车轮轮毂系统以及相应的车轮和车辆
CN106402315A (zh) 旋转/平动转换器传动装置
CN107401564B (zh) 电子式驻车卡钳
CN104192113B (zh) 轮毂电机式载重车辆机电液复合制动装置
CN105202071B (zh) 电子驻车制动器
CN104235355B (zh) 电子式煞车装置
CN107120407A (zh) 扭矩矢量控制装置
CN107225953A (zh) 电机驱动装置
TWI619622B (zh) 車輛傳動裝置
CN106184153A (zh) 一种液压制动系统
CN203009664U (zh) 一种用于机动车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电子驻车促动器
CN207268289U (zh) 一种电动汽车轮边减速器总成结构
CN203844930U (zh) 自限速电动儿童自行车
CN105322698A (zh) 使用围绕轴的渐开线形壳体以促进轴环面的流体流动
CN108248586A (zh)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气压制动系统的电制动组件
CN205036762U (zh) 一种装有滚珠丝杠结构的电子刹车助力装置
CN102069790B (zh) 一种电子机械制动器电控保压机构以及实现方法
CN104500670A (zh) 飞机电刹车用内循环滚珠丝杠组件
CN202188112U (zh) 电子式驻煞车系统的制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