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5550B - 活血止痛膏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活血止痛膏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5550B
CN104225550B CN201410504481.XA CN201410504481A CN104225550B CN 104225550 B CN104225550 B CN 104225550B CN 201410504481 A CN201410504481 A CN 201410504481A CN 104225550 B CN104225550 B CN 1042255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extract
parts
ethanol
bl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0448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25550A (zh
Inventor
刘道芳
刘海兵
谢红星
田湘玲
徐莉莉
廖华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ANKE YULIANGQ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ANKE YULIANGQ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ANKE YULIANGQ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ANKE YULIANGQ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0448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255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25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55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255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55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血止痛膏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a)干姜、山柰、白芷、甘松、大黄、生天南星、生半夏、没药、乳香、陈皮、当归、丁香、胡椒、香加皮、细辛、荆芥、桂枝、辛夷、川芎、独活、牡丹皮、辣椒、苍术混合得混合药材;b)混合药材分两份投入罐A‑B,向罐A加乙醇,浸泡,循环,提取液转至罐B,同法提取得罐B一次提取液;c)向罐A再次加入乙醇,循环,提取液转至罐B,同法提取得罐B二次提取液,循环两次得罐B三至四次提取液;d)向罐B加乙醇,循环,提取液转至罐A,同法提取得罐A五次提取液;e)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向浸膏加樟脑、薄荷脑、冰片、水杨酸甲酯和颠茄流浸膏搅匀,加基质,制涂料,涂膏,切断,盖衬,切片即得。

Description

活血止痛膏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血止痛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记载活血止痛膏具有活血止痛和舒筋通络的功能,其临床用于治疗筋骨疼痛、肌肉麻痹、痰核流注以及关节酸痛等,活血止痛膏的处方原材药主要包括干姜、山柰、白芷、甘松份、大黄、生天南星、生半夏、没药、乳香、冰片、薄荷脑、樟脑、陈皮、当归、丁香、胡椒、香加皮、细辛、荆芥、桂枝、辛夷、川芎、独活、牡丹皮、辣椒、苍术、颠茄流浸膏、水杨酸甲酯,现有技术中,活血止痛膏的制备步骤如下:先将上述除薄荷脑、冰片、水杨酸甲酯、颠茄流浸膏、樟脑外的二十三味药材粉碎成粗粉,然后用90%乙醇作为溶剂浸渍,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并将在80℃条件下降渗漉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5的清膏,之后向清膏中加入薄荷脑、冰片、水杨酸甲酯、颠茄流浸膏、樟脑这五味药材,搅匀,再加4.5-5倍重量的由橡胶、松香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切片,即得活血止痛膏。
上述方法制备活血止痛膏的缺陷在于:采用渗漉法提取处方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的周期长,且在渗滤过程中乙醇易挥散损失,导致粗粉中的乙醇浓度发生改变,进而导致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回收率低,因此如何提高活血止痛膏的制备效率,保证药材有效成分的回收率,这对活血止痛膏的进一步发展应用来说非常重要。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周期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回收率高的活血止痛膏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活血止痛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活血止痛膏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材:干姜16~32、山柰9~18、白芷9~18、甘松8~16、大黄8~16、生天南星5~10、生半夏8~16、没药2~4、乳香2~4、冰片4~8、薄荷脑4~8、樟脑4~8、陈皮9~18、当归5~10、丁香5~10、胡椒5~10、香加皮4~8、细辛4~8、荆芥4~8、桂枝4~8、辛夷3~6、川芎3~6、独活3~6、牡丹皮2~4、辣椒2~4、苍术2~4、颠茄流浸膏6~12、水杨酸甲酯6~12,活血止痛膏的制备步骤如下:
a)将干姜、山柰、白芷、甘松、大黄、生天南星、生半夏、没药、乳香、陈皮、当归、丁香、胡椒、香加皮、细辛、荆芥、桂枝、辛夷、川芎、独活、牡丹皮、辣椒、苍术二十三味混合得到混合药材;
b)至少向罐A-B两个罐中分别投入混合药材,从罐A的罐底缓慢加入3-5倍质量的90%乙醇,具体可以在真空和高位槽的压差下向罐A加入乙醇,浸泡15-30min,启动循环泵循环5-7min,温浸提取,将得到的罐A一次提取液转至罐B中,同法提取,得到罐B一次提取液,备用,这里所谓的同法提取也就是说将得到的罐A一次提取液转至罐B中,浸泡15-30min,启动循环泵循环5-7min,温浸提取,如此得到罐B一次提取液,而具体对于循环泵,其主要是将从各罐的下部流出的液体再通过循环泵回送到罐的上部入口处,如此可以加大罐中液-固的相对运动强度,由静转动,从而提高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c)向罐A中第二次加入3-5倍质量的90%乙醇,启动循环泵循环5-7min,温浸提取,将得到的罐A二次提取液转至罐B中,同法提取,得到罐B二次提取液,如此再循环两次,得到罐B三至四次提取液,将罐B二至四次提取液备用,具体的,此处所谓的同法提取是指将得到的罐A二次提取液转至罐B中,启动循环泵循环5-7min,温浸提取,得到罐B二次提取液;
d)向罐B中第一次加入3-5倍质量的90%乙醇,启动循环泵循环5-7min,温浸提取,将得到的罐B五次提取液转至罐A中,同法提取,得到罐A五次提取液,备用,具体的,这里所谓的同法提取是指将得到的罐B五次提取液转至罐A中,启动循环泵循环5-7min,温浸提取,得到罐A五次提取液;
e)将步骤b-d备用的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浸膏,向浸膏中加入樟脑、薄荷脑、冰片、水杨酸甲酯和颠茄流浸膏共五味原材,搅匀,得到混合浸膏,再向混合浸膏中加入由橡胶、松香制成的基质,制备涂料,进行涂膏,切断,盖衬,切片,即得活血止痛膏,所述基质的添加量是混合浸膏总质量的4.5-5倍。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活血止痛膏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材:干姜28.6份、山柰16.1份、白芷16.1份、甘松14.3份、大黄14.3份、生天南星9份、生半夏14.3份、没药3.6份、乳香3.6份、冰片7.2份、薄荷脑7.2份、樟脑7.2份、陈皮16.1份、当归9份、丁香9份、胡椒9份、香加皮7.2份、细辛7.2份、荆芥7.2份、桂枝7.2份、辛夷5.4份、川芎5.4份、独活5.4份、牡丹皮3.6份、辣椒3.6份、苍术3.6份、颠茄流浸膏10.7份、水杨酸甲酯10.7份。
实际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循提法直接选用两个提取罐即可有效提高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和提取效率,当然也可以选用三个提取罐,更优选的方案为,所述步骤b、c、d还包括以下步骤:
b)所述混合药材分成四份分别投入罐A-D中,从罐A的罐底缓慢加入3-5倍质量的90%乙醇,浸泡15-30min,启动循环泵循环5-7min,温浸提取,将得到的罐A一次提取液转至罐B中,同法提取将得到的罐B一次提取液转至罐C中,同法提取将得到的罐C一次提取液转至罐D中,同法提取得到罐D一次提取液,备用,这里所谓的同法提取意思同上;
c)向罐A中第二次加入3-5倍质量的90%乙醇,启动循环泵循环5-7min,温浸提取,将得到的罐A二次提取液转至罐B中,同法提取将得到的罐B二次提取液转至罐C中,同法提取将得到的罐C二次提取液转至罐D中,同法提取得到罐D二次提取液,如此再循环两次,得到罐D三至四次提取液,将罐D二至四次提取液备用;
d)向罐B中第一次加入3-5倍质量的90%乙醇,启动循环泵循环5-7min,温浸提取,将得到的罐B五次提取液转至罐C中,同法提取将得到的罐C五次提取液转至罐D中,同法提取将得到的罐D五次提取液转至罐A中,同法提取得到罐A五次提取液;向罐C中第一次加入3-5倍质量的90%乙醇,同法循环提取,得到罐B六次提取液,这里所谓的同法循环提取具体是指向罐C中第一次加入3-5倍质量的90%乙醇,启动循环泵循环5-7min,温浸提取,将得到的罐C六次提取液转至罐D中,同法提取将得到的罐D六次提取液转至罐A中,同法提取将得到的罐A六次提取液转至罐B中,同法提取即得到罐B六次提取液;向罐D中第一次加入3-5倍质量的90%乙醇,同法循环提取,得到罐C七次提取液,此处的同法循环提取同时,也就是说依次进行罐D、A、B和C七次提取液的提取,最终得到的是罐C七次提取液;将罐A五次提取液、罐B六次提取液以及罐C七次提取液备用。对于该优选方案,实际上是对混合药材进行了四级共28次提取,即:步骤b包括4次提取;步骤c罐A-D分别进行了三次提取,合计12次;步骤d具体分为三个小步骤,该三个小步骤的各步初始提取罐分别为罐B、C和D,但是顺序循环提取,每个小步骤罐A-D都分别进行了一次提取,三个小步骤合计提取12次,这样总计即可得出混合药材的总提取数。具体的,也可以直接理解为罐A-D中的混合药材都提取了七次,而每次新加的乙醇都经过四个罐的提取,其中罐A加了四次乙醇,罐A-D分别加了一次乙醇,整个工艺共加七次乙醇,如此共提取28次,通过上述的循提法可以大大提高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回收率。
其实,上述虽然提到了较多的同法提取,但是从总体上来说,罐A中首次加入乙醇,以及罐B-D分别首次加入罐A-C一次提取液时,相当于罐A-D中的混合药材第一次浸泡在液体中,也就是说,只有在提取罐A-D一次提取液时需要对混合药材进行浸泡,而其它各次提取都只要加入乙醇或者是前道提取液时,直接启动循环泵循环5-7再温浸提取即可。
具体的,所述罐A首次加入乙醇,以及罐B-D首次加入前道罐中一次提取液时,罐A-D中的混合药材的浸泡时间为15-30min,同时,罐A-D中各次提取液的提取温度为40-50℃,提取时间为1-1.5h。
另外,罐A中首次加入乙醇的量是罐中混合药材总质量的3.5倍,罐A第2-4次以及罐B-D中加入乙醇的量是罐中混合药材总质量的3倍,罐A-D中首次提取时混合药材的浸泡时间为30min,且罐A-D中每次提取液的提取温度为45℃,提取时间为1.5h,这里提高首次加入罐A中的乙醇的量,这是因为首次浸泡罐A中的混合药材,加大乙醇量可以提取出其中较多的有效成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e是在80℃以下将合并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5-1.09的浸膏,优选的,所述步骤e是在70℃条件下将合并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7的浸膏。
更为具体的方案为:各罐中每次加入乙醇的量是罐中待浸物的总质量的3-5倍,乙醇加入后待浸物的浸泡时间15-30min,提取温度40-50℃,提取时间1-1.5h,这里所谓的待浸物也就是罐A-D中的混合药材,优选的,罐A中首次加入乙醇的量是罐中混合药材的总质量的3.5倍,罐A第2-4次以及罐B-D中每次加入乙醇的量是罐中待浸物的总质量的3倍,乙醇加入后待浸物的浸泡时间0.5h,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1.5h,这里提高首次加入罐A中的乙醇的量,是为了尽可能地提取出混合原材中大多数的有效成分。
另外,所述步骤e是在80℃以下将合并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5-1.09的浸膏,优选的,所述步骤e是在80℃以下将合并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7的浸膏。
采用本发明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制备活血止痛膏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高:本发明中的混合药材优选经过四级共二十八次提取,如此可以增强罐中液-固相的相对运动,从而提高醇提的洗涤萃取和扩散萃取效率,这样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得到大大提高,从而保证药材的利用率,避免了药材资源的浪费,具体的,通过试验验证表明,现有技术的渗漉法与本发明公开的循提法相比,采用前者陈皮中有效成分的提取量为7.30mg/g,采用后者陈皮中有效成分的提取量为14.15mg/g,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公开的方法使得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2)浸膏的收率高:在相同条件下,采用现有技术的渗漉法制备得到的浸膏的收率为15.98%,采用本发明的循提法制备得到的浸膏的收率为18.10%,且采用本发明公开的方案提取得到的提取液稳定性好,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浸膏的质量,从而提高活血止痛膏的疗效。
(3)生产周期短:对于相同质量的药材,采用现有技术的渗漉法提取时间需要170h,而采用本发明的循提法所用的时间不超过17h。
(4)乙醇用量少:比如,对于相同质量的生药来说,采用现有技术的渗漉法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所用的乙醇量是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循提法所用的乙醇量的1.92倍。
(5)乙醇损耗低: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现有技术的渗漉法提取有效成分的乙醇消耗率为12.46%,而采用本发明的循提法提取有效成分的乙醇消耗率为6.27%,这是由于本发明公开的制备方法可以有效防止乙醇的挥发,从而大大降低了乙醇的损耗。
本发明所用原材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如下:
干姜:为方中主药,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体脉微,寒饮喘咳;主要含有多种挥发油成分,包括姜烯酮、姜辣二酮、姜酚、姜醇和姜酮等,还含有一些非挥发性成分,如谷甾醇、棕榈酸;醚提物和水提物都有显著镇痛抗炎作用;醇提物可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及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起到保护创面,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白芷:辛、温,归胃、大肠、肺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牙痛,带下,疮疡肿痛;具有镇痛、抗炎和解热作用;含有脂溶性、水溶性、挥发油成分及微量元素,脂溶性成分主要为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水溶性成分有棕榈酸、豆甾醇、谷甾醇等,其中脂溶性部分起抗炎镇痛作用,挥发油起镇痛作用。
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瘀血闭经,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具有抗炎、止血、免疫调节等作用;主要含有蒽醌类化合物,如大黄酸、大黄素、等,其中大黄酸显著影响巨噬细胞脂类炎性介质活化过程,大黄素不仅可以促进TNF-A的分泌,且能抑制炎症反应中的NO的大量合成和释放,提示大黄素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止血的有效成分是α-儿茶素及没食子酸,它们促进血小板的粘附和聚积功能,有利于血栓形成,使血小板纤维蛋白的原含量增加,凝血时间缩短,降低抗凝血酶Ⅲ的活性。
生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有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主要含有生物碱、谷甾醇、多糖、氨基酸、挥发油、半夏蛋白、无机元素等多种成分,其中75%的醇提物能显著延长小鼠甩尾反应的潜伏期,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能显著抑制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对小鼠足跖肿胀的抑制作用持久并且显著。
没药:辛、苦,平,归心、肝、脾经,散瘀定痛,消肿生肌,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具有镇痛、抗炎等药理作用;主要含有挥发油、树脂、树胶、盐类等成分;其中含有的呋喃桉叶烷—1,3-二烯和莪术烯有镇痛作用,石油醚组分对角叉菜聚糖诱导的炎症和肉芽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C.wightii油脂对脂多糖诱导的NO合成有抑制作用,从C.wightii中得到的生物活性成分可用于治疗骨折、关节炎和炎症等,没药散剂、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外伤引起的血瘀肿胀均有显著的消肿作用。
乳香:辛、苦、温,归心、肝、脾经,活血定痛,消肿生肌,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腹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主要含有五环三萜、四环三萜、大环二萜类、挥发油、阿拉伯糖、木糖、半乳糖、谷甾醇和鞣酐等成分;乳香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乳香酸类化合物能显著降低兔膝滑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并呈剂量相关性,乳香散剂、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外伤引起的血瘀肿胀均有显著的消肿作用。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主要含有挥发油等成分,其挥发油能降低模型大鼠气囊灌洗液中蛋白质渗出量及WBC计数,降低磷脂酶A2的活性、TNF活性剂、PGE和MDA含量,抑制细胞因子IL-21的活性,调节细胞因子IL-22的活性,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荆芥酯类提取物能明显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在给药后15、30、60min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疼痛反应的潜伏期,提示荆芥酯类提取物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荆芥油中的胡薄荷酮的抗炎强度与氨基比林相当,荆芥油中3-辛醇、β-蒎烯等也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荆芥黄酮类化合物如橙皮苷和迷迭香酸为脱氧核酶抑制剂荆;芥挥发油对剂型炎症模型的抗炎模型试验表明,荆芥挥发油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以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可明显延长热致疼痛小鼠的痛阈时间,对小鼠醋酸所致疼痛有明显的拮抗作用,以桂枝醇提液镇痛明显;桂枝挥发油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药理研究表明,桂皮醛能显著减轻酵母所致大鼠发热反应,明显提高热板痛阈和抑制醋酸所致扭体反应,亦能显著抑制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及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桂枝醇提物对小鼠热致痛和醋酸致痛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细辛:辛,温,归心、肺、肾经,祛风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咳嗽;细辛及其提取物对牙痛、神经性疼痛、跌打损伤痛等多种疼痛均有很好的镇痛疗效,而且与钙拮抗剂配伍使用会显著加强其镇痛的疗效。
丁香:辛,温,归脾、胃、肺、肾经,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主要含有香豆素、环烯醚萜类、黄酮类和三萜等多种成分;丁香苷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可以改善AA大鼠关节肿胀、骨节疼痛、关节炎指数,其作用机理可能是调节异常的细胞免疫功能并调节细胞因子的平衡。
辣椒:辛,热,归心、脾经,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用于寒滞腹痛,呕吐,泻痢,冻疮;已发现的活性成分主要有萜类、生物碱类甾类、黄酮类、酚类、不饱和脂肪酸等;辣椒提取物灌胃给药后,能明显延长小鼠热板法和热辐射甩尾法的痛阈时间,对小鼠二甲苯诱导的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明显抑制大鼠角叉菜胶诱导的足肿胀,提示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辣椒碱软膏和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均能显著降低关节痛,改善压痛和活动痛的程度。
胡椒:辛、热,归胃、大肠经,温中散寒,下气,消痰,用于胃寒呕吐,腹痛泄泻,食欲不振,癫痫痰多;主要含生物碱和挥发油;药理研究表明,其70%醇提物局部外涂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显著增加正常小鼠细动、静脉口径及细静脉血流速度,能使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动、静脉收缩和细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
苍术:辛、苦,温,归脾、胃、肝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主要含有挥发油,由倍半萜、聚乙烯炔类及少量的酚类、有机酸类成分组成,另外还含有倍半萜内酯、倍半萜糖苷、多聚糖以及少量的黄酮类成分,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倍半萜类和聚乙烯炔类成分;药理研究表明,苍术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二甲苯、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小鼠棉球肉芽肿及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等急慢性及免疫性炎症模型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能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减少炎症部位的前列腺素E2含量,提示苍术的抗炎机理与影响抑制过程的许多环节有关。
独活: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风寒挟湿头痛;主要含有香豆素类、挥发油等多种成份;其中香豆精类化合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从而产生活血通络之功效,挥发油可显著抑制蛋清所致大鼠足肿胀,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还可显著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镇痛率可达76%,对热板所致小鼠疼痛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其抗炎机理可能与抑制组胺等炎症介质的释放有关,镇痛作用机理接近于非甾体抗炎药而非麻醉性镇痛剂。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主要含有挥发油类、藁本内酯、正丁酰内酯,以及阿魏酸、多糖类、油脂类成分;药理研究表明,当归能明显增强巨噬细胞的作用,当归多糖能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对T淋巴细胞有较强的活化作用,对人脾细胞具有促进有丝分裂活性,当归阿魏酸对四型变态反应均有抑制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6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活血止痛膏的制备
a)分别称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材:干姜16、山柰9、白芷9、甘松8、大黄8、生天南星5、生半夏8、没药2、乳香2、冰片4、薄荷脑4、樟脑4、陈皮9、当归5、丁香5、胡椒5、香加皮4、细辛4、荆芥4、桂枝4、辛夷3、川芎3、独活3、牡丹皮2、辣椒2、苍术2、颠茄流浸膏6、水杨酸甲酯6;
b)将干姜、山柰、白芷、甘松、大黄、生天南星、生半夏、没药、乳香、陈皮、当归、丁香、胡椒、香加皮、细辛、荆芥、桂枝、辛夷、川芎、独活、牡丹皮、辣椒和苍术共二十三味混合,得到混合药材,将混合药材分成两份分别投入A-B两个罐中,在真空和高位槽的压差下从罐A的罐底缓慢加入3倍质量的90%乙醇(即乙醇添加量是罐A中混合药材总质量的3倍,下同),浸泡15min,启动循环泵循环5-7min,在40℃条件下提取1h,将得到的罐A一次提取液转至罐B中,同法提取,得到罐B一次提取液,备用;
c)向罐A中第二次加入3倍质量的90%乙醇,启动循环泵循环5-7min,在40℃条件下提取1h,将得到的罐A二次提取液转至罐B中,同法提取,得到罐B二次提取液,如此再循环两次,得到罐B三至四次提取液,将罐B二至四次提取液备用;
d)向罐B中第一次加入3倍质量的90%乙醇,启动循环泵循环5-7min,在40℃条件下提取1h,将得到的罐B五次提取液转至罐A中,同法提取,得到罐A五次提取液,备用;
e)合并步骤b-d备用的提取液,在60℃条件下将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密度为1.05的浸膏,向浸膏中加入樟脑、薄荷脑、冰片、水杨酸甲酯和颠茄流浸膏共五味原材,搅匀,得到混合浸膏,再向混合浸膏中加入由橡胶、松香制成的基质,制备涂料,进行涂膏,切断,盖衬,切片,即得活血止痛膏,所述基质的添加量是混合浸膏总质量的4.5倍。
实施例2:活血止痛膏的制备
a)分别称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材:干姜32、山柰18、白芷18、甘松16、大黄16、生天南星10、生半夏16、没药4、乳香4、冰片8、薄荷脑8、樟脑8、陈皮18、当归10、丁香10、胡椒10、香加皮8、细辛8、荆芥8、桂枝8、辛夷6、川芎6、独活6、牡丹皮4、辣椒4、苍术4、颠茄流浸膏12、水杨酸甲酯12;
b)将干姜、山柰、白芷、甘松、大黄、生天南星、生半夏、没药、乳香、陈皮、当归、丁香、胡椒、香加皮、细辛、荆芥、桂枝、辛夷、川芎、独活、牡丹皮、辣椒和苍术共二十三味混合,得到混合药材,将混合药材分成四份分别投入A-D四个罐中,从罐A的罐底缓慢加入4倍质量的90%乙醇,浸泡30min,启动循环泵循环5-7min,在50℃条件下提取1.5h,将得到的罐A一次提取液转至罐B中,同法提取将得到的罐B一次提取液转至罐C中,同法提取将得到的罐C一次提取液转至罐D中,同法提取得到罐D一次提取液,备用;
c)向罐A中第二次加入4倍质量的90%乙醇,启动循环泵循环5-7min,在50℃条件下提取1.5h,将得到的罐A二次提取液转至罐B中,同法提取将得到的罐B二次提取液转至罐C中,同法提取将得到的罐C二次提取液转至罐D中,同法提取得到罐D二次提取液,如此再循环两次,得到罐D三至四次提取液,将罐D二至四次提取液备用;
d)向罐B中第一次加入4倍质量的90%乙醇,启动循环泵循环5-7min,在50℃条件下提取1.5h,将得到的罐B五次提取液转至罐C中,同法提取将得到的罐C五次提取液转至罐D中,同法提取将得到的罐D五次提取液转至罐A中,同法提取得到罐A五次提取液;向罐C中第一次加入4倍质量的90%乙醇,同法循环提取,得到罐B六次提取液;向罐D中第一次加入4倍质量的90%乙醇,同法循环提取,得到罐C七次提取液;将罐A五次提取液、罐B六次提取液以及罐C七次提取液备用;
e)合并步骤b-d备用的提取液,在75℃条件下将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密度为1.09的浸膏,向浸膏中加入樟脑、薄荷脑、冰片、水杨酸甲酯和颠茄流浸膏共五味原材,搅匀,得到混合浸膏,再向混合浸膏中加入由橡胶、松香制成的基质,制备涂料,进行涂膏,切断,盖衬,切片,即得活血止痛膏,所述基质的添加量是混合浸膏总质量的5倍。
实施例3:活血止痛膏的制备
a)分别称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材:干姜28.6、山柰16.1、白芷16.1、甘松14.3、大黄14.3、生天南星9、生半夏14.3、没药3.6、乳香3.6、冰片7.2、薄荷脑7.2、樟脑7.2、陈皮16.1、当归9、丁香9、胡椒9、香加皮7.2、细辛7.2、荆芥7.2、桂枝7.2、辛夷5.4、川芎5.4、独活5.4、牡丹皮3.6、辣椒3.6、苍术3.6、颠茄流浸膏10.7、水杨酸甲酯10.7;
b)将干姜、山柰、白芷、甘松、大黄、生天南星、生半夏、没药、乳香、陈皮、当归、丁香、胡椒、香加皮、细辛、荆芥、桂枝、辛夷、川芎、独活、牡丹皮、辣椒和苍术共二十三味混合,得到混合药材,将混合药材分成四份分别投入A-D四个罐中,从罐A的罐底缓慢加入3.5倍质量的90%乙醇,浸泡20min,启动循环泵循环5-7min,在45℃条件下提取1.2h,将得到的罐A一次提取液转至罐B中,同法提取将得到的罐B一次提取液转至罐C中,同法提取将得到的罐C一次提取液转至罐D中,同法提取得到罐D一次提取液,备用;
c)向罐A中第二次加入3.5倍质量的90%乙醇,启动循环泵循环5-7min,在45℃条件下提取1.2h,将得到的罐A二次提取液转至罐B中,同法提取将得到的罐B二次提取液转至罐C中,同法提取将得到的罐C二次提取液转至罐D中,同法提取得到罐D二次提取液,如此再循环两次,得到罐D三至四次提取液,将罐D二至四次提取液备用;
d)向罐B中第一次加入3.5倍质量的90%乙醇,启动循环泵循环5-7min,在45℃条件下提取1.2h,将得到的罐B五次提取液转至罐C中,同法提取将得到的罐C五次提取液转至罐D中,同法提取将得到的罐D五次提取液转至罐A中,同法提取得到罐A五次提取液;向罐C中第一次加入3.5倍质量的90%乙醇,同法循环提取,得到罐B六次提取液;向罐D中第一次加入3.5倍质量的90%乙醇,同法循环提取,得到罐C七次提取液;将罐A五次提取液、罐B六次提取液以及罐C七次提取液备用;
e)合并步骤b-d备用的提取液,在70℃条件下将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密度为1.07的浸膏,向浸膏中加入樟脑、薄荷脑、冰片、水杨酸甲酯和颠茄流浸膏共五味原材,搅匀,得到混合浸膏,再向混合浸膏中加入由橡胶、松香制成的基质,制备涂料,进行涂膏,切断,盖衬,切片,即得活血止痛膏,所述基质的添加量是混合浸膏总质量的4.7倍。
实施例4:活血止痛膏提取物对小鼠二甲苯致炎的影响
选取雄性健康小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渗漉组、循提组,每组12只,各实验组小鼠每日在右耳贴敷浸膏给药1次,连续3次,末次给药后1h,除去浸膏,右耳涂二甲苯0.05mL/只,左耳作对照,15min后处死小鼠,用直径7mm的打孔器将双耳同部位等面积切下,分别称重,计算右耳肿胀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现有技术的渗漉组和本发明的循提组这两个给药组均能显著抑制小鼠耳廓肿胀,且两个给药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同时,两个给药组的抗炎镇痛作用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渗漉组相比,循提组的抗炎作用更强,具体如表1所示。
表1对小鼠二甲苯致炎耳廓重量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渗漉组比较:#p<0.05。
实施例5:活血止痛膏提取物对小鼠热板致痛的影响
调节超级恒温水浴的温度在55℃±0.5℃,将热板预热10min,取雌性健康小鼠,每次1只放在热板上,小鼠自放在热板上至出现舔后足所需时间(s)作为该鼠的痛阈值。凡舔后足时间小于5s或大于30s或跳跃者,弃之不用,将合格的36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渗漉组、循提组,每组12只,各实验组小鼠每日在后腿贴敷浸膏给药1次,连续3次,末次给药后1h,测定小鼠痛阈值。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渗漉组与循提组这两个给药组均能显著提高小鼠痛阈值,且两个给药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同时,两个给药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体如表2所示。
表2对小鼠热板致痛痛阈时间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p<0.05。
实施例6:活血止痛膏提取物对醋酸致小鼠扭体的影响
选取雄性健康小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渗漉组、循提组,每组12只,实验前剃去小鼠腹部毛,腹部给药,1h后分别重复给药一次,然后立即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0.1mL/10g,观察小鼠的扭体反应,以典型的后肢伸展,腹部扭曲,腹肌收缩为标准,记录15min内各组动物的扭体次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渗漉组与循提组这两个给药组均能显著抑制小鼠耳廓肿胀,且两个给药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同时,两个给药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中循提组抗炎作用更强,具体如表3所示。
表3对小鼠醋酸致痛扭体次数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渗漉组比较:#p<0.05。
结论:采用渗漉法与循提法制备活血止痛膏过程中所得的提取物浸膏均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但本发明的循提法所得浸膏的抗炎镇痛作用明显强于现有技术的渗漉法所得浸膏的抗炎镇痛作用。

Claims (8)

1.一种活血止痛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活血止痛膏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材:干姜16~32、山柰9~18、白芷9~18、甘松8~16、大黄8~16、生天南星5~10、生半夏8~16、没药2~4、乳香2~4、冰片4~8、薄荷脑4~8、樟脑4~8、陈皮9~18、当归5~10、丁香5~10、胡椒5~10、香加皮4~8、细辛4~8、荆芥4~8、桂枝4~8、辛夷3~6、川芎3~6、独活3~6、牡丹皮2~4、辣椒2~4、苍术2~4、颠茄流浸膏6~12、水杨酸甲酯6~12,活血止痛膏的制备步骤如下:
a)将干姜、山柰、白芷、甘松、大黄、生天南星、生半夏、没药、乳香、陈皮、当归、丁香、胡椒、香加皮、细辛、荆芥、桂枝、辛夷、川芎、独活、牡丹皮、辣椒、苍术二十三味混合得到混合药材;
b)至少向罐A-B两个罐中分别投入混合药材,从罐A的罐底缓慢加入3-5倍质量的90%乙醇,浸泡15-30min,启动循环泵循环5-7min,温浸提取,将得到的罐A一次提取液转至罐B中,同法提取,得到罐B一次提取液,备用;
c)向罐A中第二次加入3-5倍质量的90%乙醇,启动循环泵循环5-7min,温浸提取,将得到的罐A二次提取液转至罐B中,同法提取,得到罐B二次提取液,如此再循环两次,得到罐B三至四次提取液,将罐B二至四次提取液备用;
d)向罐B中第一次加入3-5倍质量的90%乙醇,启动循环泵循环5-7min,温浸提取,将得到的罐B五次提取液转至罐A中,同法提取,得到罐A五次提取液,备用;
e)将步骤b-d备用的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浸膏,向浸膏中加入樟脑、薄荷脑、冰片、水杨酸甲酯和颠茄流浸膏共五味原材,搅匀,得到混合浸膏,再向混合浸膏中加入由橡胶、松香制成的基质,制备涂料,进行涂膏,切断,盖衬,切片,即得活血止痛膏,所述基质的添加量是混合浸膏总质量的4.5-5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血止痛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血止痛膏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材:干姜28.6份、山柰16.1份、白芷16.1份、甘松14.3份、大黄14.3份、生天南星9份、生半夏14.3份、没药3.6份、乳香3.6份、冰片7.2份、薄荷脑7.2份、樟脑7.2份、陈皮16.1份、当归9份、丁香9份、胡椒9份、香加皮7.2份、细辛7.2份、荆芥7.2份、桂枝7.2份、辛夷5.4份、川芎5.4份、独活5.4份、牡丹皮3.6份、辣椒3.6份、苍术3.6份、颠茄流浸膏10.7份、水杨酸甲酯10.7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血止痛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c、d还包括以下步骤:
b)所述混合药材分成四份分别投入罐A-D中,从罐A的罐底缓慢加入3-5倍质量的90%乙醇,浸泡15-30min,启动循环泵循环5-7min,温浸提取,将得到的罐A一次提取液转至罐B中,同法提取将得到的罐B一次提取液转至罐C中,同法提取将得到的罐C一次提取液转至罐D中,同法提取得到罐D一次提取液,备用;
c)向罐A中第二次加入3-5倍质量的90%乙醇,启动循环泵循环5-7min,温浸提取,将得到的罐A二次提取液转至罐B中,同法提取将得到的罐B二次提取液转至罐C中,同法提取将得到的罐C二次提取液转至罐D中,同法提取得到罐D二次提取液,如此再循环两次,得到罐D三至四次提取液,将罐D二至四次提取液备用;
d)向罐B中第一次加入3-5倍质量的90%乙醇,启动循环泵循环5-7min,温浸提取,将得到的罐B五次提取液转至罐C中,同法提取将得到的罐C五次提取液转至罐D中,同法提取将得到的罐D五次提取液转至罐A中,同法提取得到罐A五次提取液;向罐C中第一次加入3-5倍质量的90%乙醇,同法循环提取,得到罐B六次提取液;向罐D中第一次加入3-5倍质量的90%乙醇,同法循环提取,得到罐C七次提取液;将罐A五次提取液、罐B六次提取液以及罐C七次提取液备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血止痛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罐A首次加入乙醇,以及罐B-D首次加入前道罐中一次提取液时,罐A-D中的混合药材的浸泡时间为15-30mi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血止痛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罐A-D中各次提取液的提取温度为40-50℃,提取时间为1-1.5h。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血止痛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罐A中首次加入乙醇的量是罐中混合药材总质量的3.5倍,罐A第2-4次以及罐B-D中加入乙醇的量是罐中混合药材总质量的3倍,罐A-D中首次提取时混合药材的浸泡时间为30min,且罐A-D中每次提取液的提取温度为45℃,提取时间为1.5h。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血止痛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是在80℃以下将合并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5-1.09的浸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血止痛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是在70℃条件下将合并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7的浸膏。
CN201410504481.XA 2014-09-26 2014-09-26 活血止痛膏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2255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04481.XA CN104225550B (zh) 2014-09-26 2014-09-26 活血止痛膏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04481.XA CN104225550B (zh) 2014-09-26 2014-09-26 活血止痛膏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5550A CN104225550A (zh) 2014-12-24
CN104225550B true CN104225550B (zh) 2017-08-08

Family

ID=52215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04481.XA Active CN104225550B (zh) 2014-09-26 2014-09-26 活血止痛膏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255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3211B (zh) * 2021-09-08 2023-08-2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民族药研究所 维吾尔药材中二萜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制备预防或/和治疗炎症的抗炎、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2734C (zh) * 2003-03-27 2006-02-22 华东中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中药罐组式动态逆流提取的方法
KR20030074552A (ko) * 2003-08-26 2003-09-19 권호정 울금으로부터 데메톡시커큐민을 추출하는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5550A (zh)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51734B (zh) 活血止痛巴布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68274A (zh) 具有美容、止痛止痒的外用中药保健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51750B (zh) 一种治疗中老年风湿疾病的外用药油
CN103611133B (zh) 活血止痛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79297B (zh) 中药复方制剂前列腺康复胶囊及其制备工艺与应用
CN105124078A (zh) 一种栀子花降糖降脂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27761B (zh) 治疗脂溢性脱发、防治头发干枯发叉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01267A (zh) 一种治疗高血压和/或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组合物及应用
CN105194421A (zh) 一种夏枯草降血脂保健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78767A (zh) 用于治疗关节肿胀疼痛的膏药
CN107744569A (zh) 一种具有养发、生发功效的精华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5550B (zh) 活血止痛膏的制备方法
CN103845562A (zh) 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物组合物
CN106237131A (zh) 降脂减肥的蒲公英口服液制备方法及其口服液
CN106214997A (zh) 一种排毒降脂减肥的蒲公英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96640A (zh) 具有祛痘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剂
CN103006909B (zh) 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组合药物
CN101816745B (zh) 适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3216B (zh) 一种治疗代谢性高血压病的复方降压胶囊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6729100A (zh) 具有消炎、美容的外用中药保健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69278A (zh) 一种保肝利胆的蒲公英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682886A (zh) 治疗风湿类风湿及慢性疼痛的外敷中药组合物
CN103977154A (zh) 一种用于保肝护肝的药物组合物
CN104305179B (zh) 广谱高效宁心活络降压减脂功能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57635B (zh) 一种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忍冬藤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