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4430A - 热疗设备的发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疗设备的发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24430A CN104224430A CN201410119852.2A CN201410119852A CN104224430A CN 104224430 A CN104224430 A CN 104224430A CN 201410119852 A CN201410119852 A CN 201410119852A CN 104224430 A CN104224430 A CN 1042244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conducting
- elements
- electro
- heat elemen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2—Details
- H05B3/06—Heater element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coupling elements or hold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07—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 heat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07—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 heating
- A61F2007/0071—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 heating using a resistor, e.g. near the spot to be heated
- A61F2007/0073—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 heating using a resistor, e.g. near the spot to be heated thermistor
- A61F2007/0074—PTC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2—Heaters using heating elements having a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疗设备的发热装置,更特别地所发热装置包括:固定保持件(10),具有容纳部(11);导热装置(20),包括安装到固定保持件(10)的第一导热部件(20A)和连接到固定保持件(10)并向辊部件(50)提供热辐射的第二导热部件(20B);供电单元(30),由连接到第一导热部件(20A)的第一电源端子(31)和连接到第二导热部件(20B)的第二电源端子(32)组成;及发热装置(40),与每一导热部件的整体或部分接触。因此,本发明公开的热疗设备的发热装置构成为,发热部件与导热装置接触,从而将发热部件中生成的热量通过导热装置传递给辊部件,这样导热效率增加,并能减少生成热量的初始时间。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要求2013年6月14日提出的专利申请号为10-2013-0068369的韩国申请为优先权,该文献以参考方式全文引入本申请中。
背景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疗设备的发热装置,其构造成发热部件与导热装置接触从而使发热部件中生成的热量通过导热装置传递到辊部件,这样导热效率增加并能够缩短生热的初始时间。
相关技术的详述
热疗设备的传统发热装置在本发明申请人提出的韩国专利10-0559923(2006年3月6日:此后将称作“现有技术”)中公开,发明名称为“使用PTC热敏电阻的加热装置”。
上述现有技术由导热介质部和PCT热敏电阻组成;在导热介质部中由玉陶瓷(当得到提供的热量之时会发射远红外线)构成的发热装置固定地安装在支撑件上并放置在旋转部件的空间中;PTC热敏电阻用作自动控制的发热元件,并附接或者固定地插入到导热介质部中从而可通过外部提供的电力直接加热导热介质部。此处,旋转部件通过加热后的导热介质部间接加热。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传统的发热装置具有自控温功能,并防止因导热介质部传来的热量以及利用间接热量来控制玉陶瓷的温度的PTC热敏电阻而致使玉陶瓷快速膨胀和收缩,这样玉陶瓷的损害得以防止。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PTC元件为板状,所具有的电源端子具有相反的电极,并分别与PTC元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接触,且PTC元件用绝缘部件如绝缘胶带缠绕。
上述现有技术中采用的PTC元件具有绝缘性能。因为导热介质部和PTC元件通过绝缘部件相互隔开,然而,这种结构在导热方面存在劣势,且加热装置的初始发热时间因为上述结构而延迟。
因此,极其需要研发克服现有技术中上述问题的热疗设备发热装置,其增强了导热效率并缩短了发热所需的初始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因而本发明的目标在于提供一种热疗设备的发热装置,其构造为发热部件与导热装置相接触,通过导热装置将发热部件中生成的热量传递到辊部件,这样导热效率提高,且能够减少发热的初始时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疗设备的发热装置,其通过将翼部,其用于增加导热面积、以及面积放大部如露出部设置到导热部件上,使得导热效率最大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热疗设备的发热装置,其包括具有容纳部的固定保持件;导热装置,包括安装到固定保持件的第一导热部件,以及连接到固定保持件并向辊部件提供热辐射的第二导热部件;供电单元,由连接到第一导热部件的第一电源端子以及连接到第二导热部件的第二电源端子构成;及发热部件,与每一导热部件整体或者部分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固定保持件进一步提供有凸起支撑件,其设置在发热部件的前侧和后侧,从而支撑第二导热部件,并在发热部件的两侧都形成了分隔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供电单元的第一电源端子为板状,且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发热部件之间并与两者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导热部件进一步提供了包裹固定保持件外侧的翼部,从而增加辊部件和第二导热部件之间的导热面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导热部件进一步提供通过固定保持件的容纳部向外界露出的露出部,从而增加辊部件和第一导热部件之间的导热面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导热部件插入固定部件之中并与其一体成型,且固定装置进一步提供在固定保持件的容纳部和第一导热部件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固定装置被配置为凹凸连接形状的嵌合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热疗设备其发热设备进一步包括提供在固定保持件和第二导热部件上的结合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结合装置包括形成在固定保持件两侧上的第一连接孔;形成在第二导热部件中并与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以及插入并固定到第一和第二连接孔中的结合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发热部件为PTC热敏电阻。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或者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通过参考了附图所作出的本发明详细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更为清楚,其中:
-图1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热疗设备的发热装置的透视图;
-图2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热疗设备的发热装置的主视图和截面图;及
-图3和图4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热疗设备的发热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热疗设备的发热装置将参考附图做出详细说明。虽然本发明结合示例性实施方式而显示及说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各种改进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热疗设备的发热装置包括固定保持件10,导热装置20,供电单元30,发热部件40及辊部件50。
根据本发明的发热装置安装在各种类型的热疗设备中,如床式设备或者椅式设备,并提供到可移动结构,且与使用者身体的某部分接触,从而通过所提供的温热执行按摩功能。
提供在热疗设备中的可移动结构为可固定或者枢转的安装框架1,该安装框架1提供用于安装发热装置的固定类型支撑架2或者分体式的支撑架3,且支撑架由成对支撑架组成,使得多个发热装置可以安装在支撑架上。
在发热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固定类型支撑架2将在以下说明,而在发热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分体式支撑架3也会在以下说明。这些支撑架可以对应于发热装置各种改进从而确保结构稳定性。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发热装置其第一到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因为具有相同附图标记的结构元件执行相同的功能并具有相同的效果,为阐明本发明技术主旨,省去对相同元件的重复说明。
首先,图1和图2中示出的发热装置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具有第一容纳部11的固定保持件10,且第二导热装置20由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组成。
通过插入注塑成型加工,第一导热部件20A与固定保持件10的第一容纳部11一体成型,或者通过强制固定方式安置到第一容纳部11。
如图2的放大视图所示,固定装置70提供在固定保持件10和第一导热部件20A之间,从而防止固定保持件和第一导热部件相互分开。
固定装置70被配置为具有如图2放大视图所示的凹凸连接形状的安装部。作为安装部,如果安装槽71形成在第一导热部件20A的外表面上,槽形的安装凸起部73则形成在第一容纳部11的壁表面上。相反,尽管未在附图示出,如果安装凸起部73形成在第一导热部件上,那么安装槽便形成在第一容纳部上。
此外,供电单元30连接导热部件20A,从而将电力提供给发热部件40。
在此情况下,供电单元30包括第一电源端子31,其形成为位于第一导热部件20A上的板状电极板;以及第二电源端子(未示出),其连接到第二导热部件20B的端部,即图1的右端表面(因为是特定方向上的设置,未能在附图中示出)。
然而,第一电源端子31也可以不用形成为附图中示出的电极板,而是电缆39直接连接第一导热部件20A。然而,在第一导热部件20A通过插入注塑加工与固定保持件10一体成型的情况下,因为难以将电缆39直接连接到第一导热部件20A,优选地提供具有电极板形状的第一电源端子31。
此外,供电单元30的第一电源端子31连接电缆39,且容纳电缆39的容纳槽15形成在固定保持件10中,这样电缆39可以放置在容纳槽15中。
同样,发热部件40设置在导热装置20的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之间。
这种情况下,发热部件40为板状,发热部件的上表面与第二导热部件20B的内表面形成表面接触,且发热部件40的下表面与提供在第一导热部件20A上表面上的第一电源端子31形成表面接触。
因而一旦电力通到供电单元30,发热部件40生热,并将热量传递到导热装置20,导热装置20通过导热将热量提供给辊部件50。
同时,因为导热装置20与发热部件40直接接触,导热效率增加,且能够缩短发热的初始时间。
此外,结合装置提供在固定保持件10和第二导热部件20B之间,从而形成了固定保持件10和第二导热部件20B的连接主体。
结合装置包括形成在固定保持件10两侧上的第一连接孔12,形成在第二导热部件20B上并对应于第一连接孔12的第二连接孔20b,且结合部件B插入并连接第一连接孔12和第二连接孔20b。
在这种结构中,在铆钉被用作结合部件B的情况下,铆钉被插入到第一连接孔21和第二连接孔20b中,并固定地受压。且在连接螺栓被用作结合部件B的情况下,螺纹形成在第二连接孔20b的内圆周表面上,连接螺栓B插入穿过第一连接孔12与第二连接孔20b连接,从而在固定保持件10和第二导热部件20B之间达成连接。
此外,通孔51形成在与使用者身体接触的辊部件50中,由固定保持件10、导热装置20、供电单元30和发热部件40组成的组件插入到辊部件50的通孔51中。这种结构中,热量可以通过热传递而提供给辊部件50,从而实现利用热量按摩的动作。
同样地,根据本发明由固定保持件10、导热装置20、供电单元30和发热部件40组成的组件位于辊部件50中,该辊部件在其两侧提供有凸起形式的接触部53,以及提供在接触部53之间的凹面形凹下部55。
当辊部件50与身体接触,辊部件50的接触部53可以将压力集中在身体上,从而增加按摩效果。
此外,优选地,导热装置20的第二导热部件20B提供有向下延伸包住固定保持件10外侧的翼部20a,这样导热面积增加,进一步地增加了导热效率。
此外,优选地第一容纳部11的下部开口,从而形成露出部20d,借由该露出部,容纳在第一容纳部11中的第一导热部件20A下面向外侧凸起,这样露出部和翼部20a扩大了导热面积,从而使得导热效率最大化。
且,容纳发热部件40的容纳部20c形成在第二导热部件20B内侧的上部处,且保持固定件10提供有凸起支撑件14,其设置在发热部件40的前后并从发热部件40向上突起从而支撑第二导热部件20B。
特别地,凸起支撑件14在发热部件40的两侧上形成了分隔空间S,这些分隔空间S形成在发热部件40的两侧上,从而使得固定保持件10不与发热部件40接触。同时,这些分隔空间形成在靠近发热部件40的两侧的固定保持件10的上部,从而使得固定保持件10不与第二导热部件20B接触。
因此,由凸起支撑件14形成的分隔空间S防止发热部件40、固定保持件10、和第二导热部件20B相互接触。
上述结构放置在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之间形成接触,这样绝缘性能得以保证,从而更为稳固地保持电稳定性。
尽管未在附图中示出,此外,分隔空间可填充有绝缘材料,从而防止在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之间形成接触,这样绝缘性能变得更为完全。
同样,由固定保持件10、导热装置20、供电单元30和发热部件40组成的组件通过分体式的支撑架3安装到安装框架1。
如上所述,这种情况下,固定保持件10的一端与分体式支撑架3一体成型,且固定保持件10的另一端与分体式保持架3可分开的固定连接。
同样,连接孔8A(在其内圆周表面上形成有螺纹)形成在分体式支撑架3与安装框架1连接的位置处,且对应于连接孔8A对应连接孔8B形成在分体式支撑架3两侧的凸起部上,这样安装框架1通过连接螺栓与分体式支撑架3固定连接。
这种情况下,尽管在图1和图2中未示出安装框架,但如图4所示,提供了分体式支撑架3,分体式支撑架3通过每个连接孔8A并借助连接螺栓固定地与安装框架1连接(连接孔8A形成在其中)。
槽形结合部形成在分体式支撑架3上,且在第二导热部件20B与固定保持件10另一端连接的情况下,固定保持件10的一个部分,向外突起,插入到上述结合部中。
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固定保持件10在辊部件50旋转时也旋转,相互对应并具有平面形状或多边形形状的第三防止旋转部17和第四防止旋转部6c(见图2)分别形成在固定保持件的凸起部及分体式支撑架结合部的内表面上。
此外,连接孔16形成在固定保持件10的另一端表面上,且对应于连接孔16的对应连接孔3a形成在分体式支撑架3上,这样组件借助连接螺栓B通过固定保持件与分体式支撑架的固定连接从而与分体式支撑架3固定连接。
其次,图3所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发热装置为第二实施方式,导热装置20配置为其两端部都靠在固定式支撑架2上,且导热部件40设置在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之间并与两者接触。
此外,供电单元30的第三电源端子33和第四电源端子34分别连接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的端部(即图3所示的部件左端),用以将电力提供到发热部件40。
同时,连接外部电源的连接件38与第三电源端子33和第四电源端子34连接,通过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将电力提供给发热部件40。
接收到电力的发热部件40产生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与发热部件表面接触的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
这种情况下,板形分隔部件60提供在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之间,从而将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相互隔开。为了防止连接到供电单元30的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相互电连接,优选地分隔部件60由绝缘材料形成,从而保证电绝缘。
孔形第二容纳部61形成在分隔部件60的中央部上从而容纳发热部件40,且发热部件40的上下表面通过第二容纳部61露出,这样发热部件与设置在分隔部件上下的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形成表面接触,从而将发热部件40生成的热量传递到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
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插入到辊部件50的通孔51中,这样热量通过每一导热部件进行的热传递传递到辊部件50,从而保证利用热量进行的按摩得以执行。
同时,辊部件50可以绕着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及分隔部件60形成的组件旋转,这样,在发热装置随着执行按摩移动的情况下,因为与身体接触的辊部件50进行旋转,那么可以执行流畅的按摩动作。
此外,为了扩大辊部件与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中的每个之间的导热面积,每一导热部件具有弧形部,优选地提供突起的导热部21,在导热装置插入到辊部件50的通孔51的情况下,导热部21相邻于辊部件50的整个内表面设置,从而增加导热效率。
与图1和图2中示出的发热装置不同,在图3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发热装置安装到固定式支撑架2。下文中,会对发热装置和固定式支撑架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弧形座部2a在固定式支撑架2上提供,阶梯形凸起22提供在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中每一个的两端部上,即,每一导热部21的两侧,且向外延伸的连接部23提供在凸起22上。
此外,为了增强分隔部件60和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中每一个之间的连接力,在分隔部件60上下表面上凹或凸插入部置于第二容纳部61的两侧。
为满足上述需求,对应于分隔部件60插入部的凹凸插入部提供在第一导热部件20A的下表面和第二导热部件20B的上表面上。因此,当分隔部件60与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中每一个连接的时候,插入部可以压配合方式相互连接从而增强连接力。
这种情况下,凸起形凸插入部62可以形成在分隔部件60上,而槽形凹插入部24可形成在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中每一个上。同样,尽管未在附图中示出,凹插入部可形成在分隔部件上,而凸插入部可形成在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中每一个上。
如上所述,通过分隔部件60与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而获得的组件插入到辊部件50的通孔51中,该组件的两端部向外露出,且这种情况下,环体4分别于辊部件的两个端部固定。
环体4提供有安装在辊部件50通孔51中的环形插入部4a,以及环形支撑部4b,当插入部4a安装在通孔之时其与辊部件50的通孔51的周边(即辊部件50端部的外表面)接触。环体4通过该插入部和支撑部与辊部件50连接。
同时,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中每一个的连接部23在环体4的外部方向上突起,继而露出。
此外,落在固定式支撑架2座部2a上的支撑件5提供有结合部6,这样每一导热部件的连接部23插入到结合部中。
此外,在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中每一个的连接部23都与支撑件5连接的情况下,支撑件5安装到固定式支撑架2。
同时,凸起形放置部2b形成在固定式支撑架2的座部2a的两侧上,且固定孔7A(具有形成在其内圆周表面上的螺纹)形成在每一放置部2b上。
对应固定孔7B对应于固定孔7A而形成在支撑件5的两侧,且提供了可以放置在放置部2b上的凸起对应放置部5a。
因此,一旦连接螺栓通过支撑件5的对应固定孔7B连接固定孔7A,支撑件5变固定地安装在固定式支撑架2上。
这种情况下,凸起22或者连接部23或者每一导热部件的所有凸起22和连接部23提供有板形或者多边形的第一防止旋转部25,且对应于第一防止旋转部25的第二防止旋转部6a提供在支撑件的结合部6的内表面上。
同时,在支撑件5与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的组件连接的情况下,第二防止旋转部6a与第一防止旋转部25形成表面接触,这样当支撑件5旋转之时,组件的旋转得以防止,从而实现稳定的支撑结构。
此外,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发热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且如果导热部件20通过将供电单元30固定到分体式支撑架3而连接到分体式支撑架3上,电源端子连接导热装置20,从而通过导热装置20将电力提供给发热装置40。
首先,导热装置20由竖直设置的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组成,第一分隔部件60A和第二分隔部件60B通过分别将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裹起来得形式与每一个导热部件一体成型,从而防止第一和第二导热部件相互电接触,因而实现绝缘性能。
此外,相互对应的第三容纳部63分别形成在第一分隔部件60A和第二分隔部件60B上,且发热部件40容纳在第三容纳部中,这样发热部件40与第一导热部件20A的下表面和第二导热部件20B的上表面形成表面接触。
因此,供电单元30提供的电力通过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作用到发热部件40上,这样发热部件40发热。
且,通过连接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而形成的组件插入到辊部件50的通孔51中,这样辊部件50借助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引起的热传递而生热。
此外,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的组件与分体式支撑架3连接。这种情况下,结合部6提供在一个分体式支撑架3处,即,分体式支撑架3设置在图4的左侧,且该组件插入到结合部6中。第一固定部9A和第二固定不9B提供在结合部的边缘,第五电源端子35和第六电源端子36分别插入并固定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中。
换言之,第一固定部9A形成为设置在结合部6下部的槽,而弯曲形的第五电源端子35插入到第一固定部中。同时,第五电源端子35的下部提供连接件37,所述连接件在其上端向上凸起并具有弹性且在结合部6的向内方向上露出的。
此外,第二固定部9B形成为沿着结合部6的边缘从上侧向下侧延伸。具有多弯曲部形状的第六电源端子36的上弯曲部36a设置在结合部6的上部,第六电源端子的下端设置在分体式支撑架3之下。
这种情况下,第六电源端子36提供有在其上弯曲部36a向下凸起并具有弹性且在结合部6向内方向上的连接件37。
因此,如果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的组件与分体式支撑架3的结合部6连接,提供在每一导热部件两端部处的连接部23分别与连接件37连接,这样电力借由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提供给发热部件40。
在图4所示第三实施方式中,因为凸起22和连接部23形成在每一导热部件上,也提供了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环体4。
同时,图1和图2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分体式支撑架3被用作固定组件的支撑架。在此时,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所公开内容同样的防止旋转部形成在每一导热部件的结合部6和连接部23上。
因而,为避免重复,省去对其的详细说明。
同时,在根据本发明热疗设备的发热装置中,优选地,采用正温度系数(PTC)热敏电阻作为发热部件40。
PTC热敏电阻用作开关,其中如果电力由电源提供单元30提供,电流在极短时间段内流动,且电阻增加从而阻挡电流的流动。与传动发热元件,如铬,相比,上述PTC热敏电阻的稳定性较优越,这样,在PTC热敏电阻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热疗设备的发热装置中,通过发热装置与身体的直接接触而执行按摩功能的情况下,从保证安全的角度方面来说采用PTC热敏电阻更有利。
然而,如果传统发热元件被用作发热装置40,优选地采用安全措施,其可以减少由发热元件引起的危险元素,从而保证发热装置的安全性。
固定式支撑架2和分体式支撑架3可以根据安装顺序而选择和使用,比如将由连接发热部件40、分隔部件60、导热装置20和辊部件50连接而获得组件直接连接安装框架1的情况,和将组件连接到支撑架之后,支撑架固定地安装在安装框架1的情况。
因此,在详细说明中说明的每一实施方式里所采用的支撑架类型可以在考虑工作可能性或者安装结构特性的情况下进行选择和应用。
根据本发明热疗设备的发热装置,因为较高的导热效率使得热量传递最大化,从而增强了制造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诚信。
从借由与身体的直接接触而执行按摩功能的工作特点来看,根据本发明热疗设备的发热装置设计为保证安全性,这样使用该装置的时候会发生的危险可以去除,从而提高可靠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很清楚的是,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对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做出改良。因此,倘若落入附随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式范围之内,本发明覆盖了所有这样的改进。
Claims (10)
1.一种热疗设备的发热装置,包括:
固定保持件(10),其具有容纳部(11);
导热装置(20),包括安装到固定保持件(10)的第一导热部件(20A)和连接到固定保持件(10)并向辊部件(50)提供热辐射的第二导热部件(20B);
供电单元(30),由连接到第一导热部件(20A)的第一电源端子(31)和连接到第二导热部件(20B)的第二电源端子(32)组成;及
发热装置(40),其与每个导热部件的整体或部分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疗设备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保持件(10)进一步提供设置在发热部件(40)前侧和后侧上的凸起支撑件(14),从而支撑第二导热部件(20B)并在发热部件(40)的两侧都形成分隔空间(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疗设备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供电单元(30)的第一电源端子(31)为板状,并设置在第一导热部件(20A)和第二导热部件(20B)之间并与两者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疗设备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导热部件(20B)进一步提供有裹住固定保持件(10)外侧的翼部(20a),从而扩大了辊部件(50)和第二导热部件(20B)之间的导热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疗设备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导热部件(20A)进一步提供有通过固定保持件(10)的容纳部(11)向外侧露出的露出部(20d),从而扩大了辊部件(50)和第一导热部件(20A)之间的导热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疗设备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导热部件(20A)插入固定保持件(10)中并与其一体成型,且
固定装置(70)进一步提供在固定保持件(10)的容纳部(11)和第一导热部件(20A)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疗设备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70)配置有凹凸连接形状的安装部(71)。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疗设备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提供在固定保持件(10)和第二导热部件(20B)上的结合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疗设备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结合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孔(12),形成在固定保持件(10)的两侧中;
第二连接孔(20b),形成在第二导热部件(20B)中,并对应于第一连接孔(12);及
结合部件(B),插入并固定到第一连接孔(12)和第二连接孔(12b)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疗设备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发热部件(40)为PTC热敏电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20130068369A KR101479568B1 (ko) | 2013-06-14 | 2013-06-14 | 온열치료기용 발열장치 |
KR10-2013-0068369 | 2013-06-1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24430A true CN104224430A (zh) | 2014-12-24 |
CN104224430B CN104224430B (zh) | 2017-04-12 |
Family
ID=52022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19852.2A Active CN104224430B (zh) | 2013-06-14 | 2014-03-27 | 热疗设备的发热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101479568B1 (zh) |
CN (1) | CN104224430B (zh) |
WO (1) | WO2014200172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69790A (zh) * | 2018-03-16 | 2019-09-24 | 香港中文大学 | 用于关节窝的可穿戴理疗仪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535707B1 (ko) * | 2020-11-26 | 2023-05-23 | 주식회사 세라젬 | 온열 치료기 |
KR102512905B1 (ko) * | 2020-11-30 | 2023-03-22 | 주식회사 세라젬 | 온열 치료기 |
KR102576064B1 (ko) * | 2021-02-05 | 2023-09-11 | 주식회사 세라젬 | 온열 치료기 |
KR20240018090A (ko) | 2022-08-02 | 2024-02-13 | 주식회사 세라젬 | 온열 성능이 개선된 마사지 장치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05972U (zh) * | 1991-10-03 | 1992-06-03 | 陈水清 | 保健仪 |
CN2109830U (zh) * | 1991-07-12 | 1992-07-15 | 徐智伟 | 恒温电热保健器 |
KR100559923B1 (ko) * | 2003-09-19 | 2006-03-13 | 주식회사 세라젬 | Ptc 서미스터를 이용한 온구기 |
CN200951146Y (zh) * | 2006-09-01 | 2007-09-26 | 何锋 | 一种砭石及砭石恒温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371074B2 (ja) * | 1997-07-03 | 2003-01-27 | アップリカ▲葛▼西株式会社 | 温灸器 |
JP2003250861A (ja) * | 2002-02-27 | 2003-09-09 | Marutaka Co Ltd | 電気温灸器 |
KR100937383B1 (ko) * | 2008-01-04 | 2010-01-18 | 주식회사 웰뷰텍 | 온열기능이 마련된 팔다리 마사지 장치 |
KR200450829Y1 (ko) * | 2009-03-30 | 2010-11-04 | 김창곤 | 핸드식 다용도 온열 마사지 기구 |
-
2013
- 2013-06-14 KR KR20130068369A patent/KR10147956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
- 2014-03-27 CN CN201410119852.2A patent/CN104224430B/zh active Active
- 2014-04-09 WO PCT/KR2014/003092 patent/WO2014200172A1/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09830U (zh) * | 1991-07-12 | 1992-07-15 | 徐智伟 | 恒温电热保健器 |
CN2105972U (zh) * | 1991-10-03 | 1992-06-03 | 陈水清 | 保健仪 |
KR100559923B1 (ko) * | 2003-09-19 | 2006-03-13 | 주식회사 세라젬 | Ptc 서미스터를 이용한 온구기 |
CN200951146Y (zh) * | 2006-09-01 | 2007-09-26 | 何锋 | 一种砭石及砭石恒温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69790A (zh) * | 2018-03-16 | 2019-09-24 | 香港中文大学 | 用于关节窝的可穿戴理疗仪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40146264A (ko) | 2014-12-26 |
CN104224430B (zh) | 2017-04-12 |
WO2014200172A1 (ko) | 2014-12-18 |
KR101479568B1 (ko) | 2015-01-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24430A (zh) | 热疗设备的发热装置 | |
JPH10165521A (ja) | 治療用及び美容用の温熱器 | |
JP6266935B2 (ja) | 温灸器 | |
KR200426372Y1 (ko) | 외부에서 온도제어가 가능한 휴대용 온열기 | |
KR101564685B1 (ko) | 소형 온열치료기 | |
CN213872855U (zh) | 取暖器 | |
CN106322496A (zh) | 一种散热片及包含该散热片的取暖器 | |
KR20160109110A (ko) | 뜸질기 | |
KR101649266B1 (ko) | 원적외선 방사 축열식 찜질기 | |
KR100634117B1 (ko) | 가열판과 헤어롯드의 결합구조 | |
CN210891856U (zh) | 一种远红外加热的取暖器 | |
JP5914883B2 (ja) | 美容装置 | |
KR200281998Y1 (ko) | 수족온기 | |
KR20130142365A (ko) | 온열매트 | |
KR20090118410A (ko) | 탄성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헤어 아이론 | |
CN215082220U (zh) | 温针电针夹 | |
CN106691806A (zh) | 超声波振动按摩器 | |
CN210750676U (zh) | 一种用于内科的输液加温器 | |
CN215864065U (zh) | 加热部件、水暖毯主机及水暖毯 | |
KR101679817B1 (ko) | 안전성이 개선된 찜질기 | |
CN218833411U (zh) | 远红外暖腹器 | |
CN209847546U (zh) | 一种石墨烯穴位仪加热器 | |
EP1998597A2 (en) | Heating device | |
CN213462376U (zh) | 一种能量转换效率高的电热管 | |
KR200385332Y1 (ko) | 발반신욕기등의 히터어셈블리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