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19951B - 害虫驱除剂 - Google Patents

害虫驱除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19951B
CN104219951B CN201280067210.1A CN201280067210A CN104219951B CN 104219951 B CN104219951 B CN 104219951B CN 201280067210 A CN201280067210 A CN 201280067210A CN 104219951 B CN104219951 B CN 1042199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vum
mentioned
simulation
insect
p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72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19951A (zh
Inventor
松浦健二
田川大辅
釜口良诚
中辻雅章
桥本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rishita Jint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rishita Jint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rishita Jint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rishita Jint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19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99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199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99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26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in coated particulate for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20Poisoning, narcotising, or burning insects
    • A01M1/2005Poisoning insects using bait stations
    • A01M1/2011Poisoning insects using bait stations for crawling ins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18Vapour or smoke emitting compositions with delayed or sustained relea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41,3-Diazines; Hydrogenated 1,3-diaz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phosphorus compounds
    • A01N57/1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phosphorus compounds having phosphorus-to-carbon bonds
    • A01N57/2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phosphorus compounds having phosphorus-to-carbon bonds containing acyclic or cycloaliphatic radic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1/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substances of unknown or undetermined composition, e.g. substanc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the mode of a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 A01N63/10Animals; Substances produced thereby or obtained therefrom
    • A01N63/14Insec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Toxicology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利用害虫的搬运活性高、且对其它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小、能有效地进行害虫祛除的害虫祛除剂及使用其的害虫祛除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害虫驱除剂,其特征在于,以混合状态存在在粒状基材的表面上被覆有卵识别信息素的、模拟害虫的卵的模拟卵(A)及在表面或内部含有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粒子(B)。

Description

害虫驱除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驱除害虫、尤其是白蚁的害虫驱除剂及利用了该害虫驱除剂的害虫驱除方法。
背景技术
关于害虫的驱除,迄今为止已开发了多种驱除方法。尤其是白蚁对木制房屋造成非常大的损害,因此,关于白蚁的驱除剂及驱除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已进行了研究、开发。作为白蚁的驱除方法,有将有机磷剂、氨基甲酸酯剂、拟除虫菊酯剂等溶液型药剂注入到侵入位置来杀虫的方法、或利用溴代甲烷等进行熏烟来杀虫的方法(例如参见非专利文献1)。
作为代替药剂散布型处理法的方法,有将迟效性的杀虫有效成分混入到饵中并使白蚁摄食,来进行白蚁的驱除的饵料法(例如参见非专利文献2)。
以往的驱除技术基本是从已受损害的木材的外侧大量投入药剂来杀虫这样的技术,导致有害房屋综合征(sick house syndrome)等健康危害、环境污染。另外,存在如下这样的问题:即使残留一部分白蚁的群落,也将损害扩大到其他位置。最严重的问题是驱除所需要的劳动成本过高。经常实施的是利用了溴代甲烷的熏蒸法,但溴代甲烷是导致臭氧层破坏的物质,近年来,拟限制使用的动向增强。
作为与白蚁同样进行群居生活的蚂蚁的驱除法,将蚂蚁的嗜好物混入到毒物中作为饵来给予、使其被带回到巢穴中从而将整个蚁群捕杀的方法是有效的。然而,由于白蚁摄食制作巢穴的木材本身,因此使用毒饵剂将药剂从巢穴的外部搬运到巢穴的内部的饵料法不一定有效。尤其是对于黄胸散白蚁属白蚁,难以利用饵料法根除巢穴(参见非专利文献2)。
作为比饵料法效率更高的使害虫摄取活性成分的方法,开发了利用了作为害虫的基本社会行为的卵搬运本能的“基于模拟卵搬运的害虫驱除法”(专利文献1)。该方法中的害虫是白蚁。然而,该方法中,虽然使用从白蚁的卵中提取出的粗提取成分,使白蚁搬运模拟卵是可能的,但白蚁的卵识别信息素(pheromone)尚未被鉴定。除非鉴定出卵识别信息素从而可大量且廉价地生产,否则实施这样的方法在成本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本发明人等已经鉴定出白蚁的卵识别信息素是溶菌酶、其盐、其生物学片段或溶菌酶相关肽,并提出了组合上述卵识别信息素和驱除白蚁的药剂而成的模拟卵(专利文献2)。已经认识到该模拟卵被白蚁搬运到巢穴内,能实现好的白蚁驱除效果。本发明人等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模拟卵的性能而进行了持续研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000-3421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2008-194007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シロアリと防除対策》(《白蚁与防除对策》),社团法人日本白蚁对策协会,2000年,p.219
非专利文献2:「《モニタリングステーションを用いた日本産地下シロアリの活性評価とベイト法による防除》,生存圏における昆虫生態のモニタリング技術の新展開(《利用了监测站的日本产地下白蚁的活性评价与基于饵料法的防除》,生存圈中的昆虫生态的监测技术的新展开),2006年,p.48。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人等深入研究了专利文献2的技术,结果发现,随着模拟卵的基材的种类不同,害虫尤其是白蚁的搬运的比例(搬运率)存在不同的优劣。本发明基于上述新见解,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害虫驱除剂、尤其是对白蚁有效的驱除剂,该驱除剂能更完全地驱除害虫,并且对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小。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害虫驱除剂,其特征在于,以混合状态存在在粒状基材的表面上被覆有卵识别信息素的、模拟害虫的卵的模拟卵(A)及在表面或内部含有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粒子(B)。
为了更好地实施本发明,优选:
是将上述模拟卵(A)与上述粒子(B)附着或粘接而成的;
上述粒子(B)中含有的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是选自杀虫活性成分、孵化抑制物质、生殖抑制物质及发育抑制活性成分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化合物;
上述模拟卵(A)的上述基材由无机材料形成;
上述粒子(B)是无缝胶囊;
上述害虫是白蚁。
作为本发明的其他方式,包括一种害虫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害虫施用害虫驱除剂,利用卵搬运行为,使其被搬运到巢穴内,所述害虫驱除剂的特征在于,以混合状态存在在粒状基材的表面上被覆有卵识别信息素的、模拟害虫的卵的模拟卵(A)及在表面或内部含有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粒子(B)。
发明效果
本发明人等确认到如下这样的事实:以无机材料、尤其是玻璃作为模拟卵的基材时,基于白蚁的搬运率非常高,使用其他材料不能获得玻璃这种程度的高搬运率,本发明中,基于该事实,以无机材料、尤其是玻璃作为模拟卵的基材。然而,对于基材为无机材料的模拟卵,难以使其包含、尤其是使其在内部包含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因此,若将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制成容易包含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材料尤其是明胶等的胶囊的形态,预先将其与上述模拟卵混合,则害虫将包含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粒子与模拟卵一同搬入到巢穴内的概率变得非常高,害虫驱除效果提高。
另外,本发明中,若将上述模拟卵(A)与含有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粒子(B)附着或粘接,则当害虫、尤其是白蚁将上述模拟卵(A)搬入到巢穴内时,当然将附着于上述模拟卵(A)的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搬运到巢穴内,因此,能非常高效地将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搬入到巢穴内,成为极为优异的害虫驱除剂。
附图说明
[图1] 为示意性地表示将本发明的含有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粒子(B)制成无缝胶囊的形态的一种方式(2层结构)的概略剖面图。
[图2] 为示意性地表示将本发明的含有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粒子(B)制成无缝胶囊的形态的另一方式(3层结构)的概略剖面图。
[图3] 表示示出将本发明的含有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粒子(B)制成无缝胶囊的形态的一种方式(3层结构)的制造装置的喷嘴(nozzle)部的一种方式的示意纵剖面图。
[图4] 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害虫驱除剂的一种方式的概略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害虫驱除剂的特征在于,以混合状态存在在粒状基材的表面上被覆有卵识别信息素的、模拟害虫的卵的模拟卵(A)及在表面或内部含有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粒子(B)。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害虫驱除剂及利用了该害虫驱除剂的害虫驱除方法。
白蚁等具有搬运卵的性质的昆虫具有将卵搬运到巢穴内而堆积如山并通过舔舐卵的表面等来进行照料的性质、或在个体间进行营养交换的性质。可利用该性质进行害虫的驱除。例如,白蚁将具有与本来的卵近似的大小和形状、并在表面被覆有卵识别信息素的模拟卵识别成卵,并将其搬运到位于巢穴内的自己的卵群中。在那里,白蚁进行舔舐模拟卵表面等照料行为,在个体间进行营养交换。因此,通过与该模拟卵一同,将含有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例如杀虫活性成分、孵化抑制物质、生殖抑制物质、发育抑制活性成分等的粒子搬运到卵群中,可有效地破坏群落的生殖中枢。
关于能利用本发明的害虫驱除剂及利用了该害虫驱除剂的害虫的驱除方法驱除的害虫,只要具有基于卵识别信息素进行卵搬运的本能,就可以是任意害虫。本发明的害虫驱除剂及利用了该害虫驱除剂的害虫的驱除方法优选适用的害虫是白蚁。可通过本发明驱除的白蚁可以是任意种类的白蚁,不仅可以以日本的白蚁为对象,而且可以以世界范围内的白蚁为对象。作为可通过本发明驱除的典型的白蚁,可举出黄胸散白蚁属、家白蚁(coptotermes)属等白蚁,但不限于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在害虫的驱除这样的情况下,也包括防除。在本说明书中,害虫是指对人、家畜、农产品、财产等带来有害的作用的昆虫。
(A)在粒状基材的表面上被覆有卵识别信息素的、模拟害虫的卵的模拟卵
本发明的在粒状基材的表面上被覆有卵识别信息素的、模拟害虫的卵的模拟卵(A)中使用的卵识别信息素例如是溶菌酶、其盐、其生物学片段或相关肽。溶菌酶可以来自任意生物种,例如,可以来自哺乳类、鸡等鸟类、鱼类、爬虫类、两栖类、蚕等昆虫等。作为能大量且廉价地获得且能用于本发明的优选的溶菌酶,可举出来自鸡蛋清的溶菌酶。另外,也可将来自白蚁卵提取物的溶菌酶用于本发明。本发明中使用的溶菌酶可以是未纯化的也可以是经纯化的。进而,本发明中使用的溶菌酶也可利用基因重组法来制造。关于利用基因重组法进行的蛋白、多肽或肽的制造,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一般来说,通过将所希望的蛋白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将其导入到大肠杆菌、酵母等适当的宿主细胞中,使其增殖,而能得到所希望的蛋白。对于载体、宿主细胞的种类、载体导入条件、宿主细胞的培养条件、所希望的蛋白的分离・纯化方法等,可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材料及方法中适当选择。
上述溶菌酶可以是盐的形态。溶菌酶盐可以是与有机酸的盐、与无机酸的盐、与有机碱的盐、与无机碱的盐等、与能形成盐的所有物质的盐。另外,例如,构成溶菌酶的天冬氨酸或谷氨酸的β-或γ-羧基可以与钠、钾等金属形成盐。另外,例如,在构成溶菌酶的碱性氨基酸的侧链中,也可形成盐。溶菌酶的生物学片段或溶菌酶相关肽也可以是盐的形态。
进而,也可将上述溶菌酶的生物学片段作为卵识别信息素使用。溶菌酶的生物学片段是指,具有溶菌酶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肽,具有与溶菌酶同样的卵识别活性。由于所述片段是短链,所以适于利用基因重组法进行的大量生产。
进而,也可将溶菌酶相关肽作为卵识别信息素使用。溶菌酶相关肽是指,具有与溶菌酶同样的卵识别活性的蛋白、多肽或肽,是与溶菌酶及溶菌酶的生物学片段不同的物质。溶菌酶相关肽可以来自天然物,也可以是合成品。溶菌酶相关肽可以是利用例如位点特异性突变法等方法而具有与天然的溶菌酶不同的氨基酸序列的物质。例如,可以制成具有白蚁更喜欢那样的氨基酸序列的溶菌酶、溶菌酶的生物学片段或溶菌酶相关肽来使用。另外,例如,也可制成具有对特定种类的白蚁特异性高的氨基酸序列的溶菌酶、溶菌酶的生物学片段或溶菌酶相关肽来使用。
作为用于本发明的在粒状基材的表面上被覆有卵识别信息素的、模拟害虫的卵的模拟卵(A)的其他卵识别信息素,例如有β-葡萄糖苷酶、其生物学片段或相关肽。β-葡萄糖苷酶广泛分布于微生物、植物、动物,可以来自任意种类,例如,可例举杏(almond)、苏铁等植物、白蚁、食木性蟑螂、蜗牛等动物、以及曲霉菌、酵母、肠球菌、芽孢杆菌属菌等微生物作为其来源,但不限于此。上述β-葡萄糖苷酶可以是未纯化的也可以是经纯化的。进而,上述β-葡萄糖苷酶也可利用基因重组法来制造。关于利用基因重组法进行的蛋白、多肽或肽的制造,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一般来说,通过将所希望的蛋白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将其导入到大肠杆菌、酵母等适当的宿主细胞中,使其增殖,而能得到所希望的蛋白。对于载体、宿主细胞的种类、载体导入条件、宿主细胞的培养条件、所希望的蛋白的分离・纯化方法等,可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材料及方法中适当选择。
本发明中使用的β-葡萄糖苷酶可以是盐的形态。β-葡萄糖苷酶的盐可以是与有机酸的盐、与无机酸的盐、与有机碱的盐、与无机碱的盐等、与能形成盐的所有物质的盐。例如,构成β-葡萄糖苷酶的天冬氨酸或谷氨酸的β-或γ-羧基可以与钠、钾等金属形成盐。另外,例如,在构成β-葡萄糖苷酶的碱性氨基酸的侧链中,也可以形成盐。本发明中,β-葡萄糖苷酶的生物学片段或β-葡萄糖苷酶相关肽也可以是盐的形态。
进而,本发明中,也可将β-葡萄糖苷酶的生物学片段作为卵识别信息素使用。β-葡萄糖苷酶的生物学片段是指,具有β-葡萄糖苷酶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肽,具有与β-葡萄糖苷酶同样的卵识别活性。由于所述片段是短链,所以适于利用基因重组法进行的大量生产。
进而,本发明中,也可将β-葡萄糖苷酶相关肽作为卵识别信息素使用。β-葡萄糖苷酶相关肽是指,具有与β-葡萄糖苷酶同样的卵识别活性的蛋白、多肽或肽,是与β-葡萄糖苷酶及β-葡萄糖苷酶的生物学片段不同的物质。β-葡萄糖苷酶相关肽可以来自天然物,也可以是合成品。β-葡萄糖苷酶相关肽可以是利用例如位点特异性突变法等方法而具有与天然的β-葡萄糖苷酶不同的氨基酸序列的物质。例如,可以制成具有白蚁更喜欢那样的氨基酸序列的β-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的生物学片段或β-葡萄糖苷酶相关肽而在本发明中使用。另外,例如,也可制成具有对特定种类的白蚁特异性高的氨基酸序列的β-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的生物学片段或β-葡萄糖苷酶相关肽而在本发明中使用。
本发明的在粒状基材的表面上被覆有卵识别信息素的、模拟害虫的卵的模拟卵(A)的形状、尺寸及性质必须与欲驱除的害虫的卵的形状、尺寸及性质类似。本发明中使用的上述模拟卵(A)的形状及尺寸模拟害虫的实际的卵的形状及尺寸而制成。在白蚁的情况下,上述模拟卵(A)的形状可形成长卵形或球形。在长卵形的情况下,优选使其短径与欲驱除的白蚁的卵的短径为同等程度或稍大于该欲驱除的白蚁的卵的短径。例如,具有约0.25~约0.45毫米的短径的白蚁的卵的长卵形模拟卵的短径可以是约0.25~约0.6毫米,优选可以是约0.4~约0.55毫米。另外,在球形的情况下,优选使其直径与欲驱除的白蚁的卵的短径为同等程度或稍大于该欲驱除的白蚁的卵的短径。例如,具有约0.25~约0.45毫米的短径的白蚁的卵的球形模拟卵的直径可以是约0.25~约0.6毫米,优选可以是约0.4~约0.6毫米、进一步优选可以是约0.45~约0.55毫米。从形成的容易性方面考虑,上述模拟卵(A)优选为球形。
关于本发明的上述模拟卵(A),不仅需要上述那样的形状及尺寸、进而重量、硬度等物理性质与害虫的本来的卵相同或类似,而且需要化学性质、尤其是卵识别信息素也与害虫的本来的卵相同或类似。即,当在上述模拟卵(A)的基材表面被覆卵识别信息素时,需要在基材表面表现出这些物质。
作为本发明的上述模拟卵(A)的基材,只要能制成与害虫的本来的卵的形状及性质类似的上述模拟卵(A),就可以是任意材料,关于优选的基材材料,可举出无机材料,例如玻璃、二氧化硅、氧化钛、二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锌、氧化锑、含锑氧化锡、含锡氧化铟、(氧化)铁等。
本发明中,将卵识别信息素被覆在粒状基材的表面而制成模拟害虫的卵的模拟卵(A)。作为将这些物质被覆在上述基材上的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多种方法,可以将这些物质向上述基材涂抹、浸渍、涂布、喷雾。此时,从被覆容易、能均匀被覆方面考虑,优选使用将上述卵识别信息素溶解在水溶液、甘油、醇等亲水性的溶剂而得到的溶液,将上述卵识别信息素分散在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四氢呋喃、1,4-二氧杂环己烷等亲油性溶剂中而得到的物质。另外,将蛋白、多肽或肽固定于固体支持体的方法是公知的,因此可应用这些方法。所述固定化方法例如有吸附法、共价键法、离子键法、包埋法等。
对于本发明的模拟害虫的卵的模拟卵(A)中的卵识别信息素向上述基材的应用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它们的种类(来源生物)、物理化学性质等、害虫的种类、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种类和量、所希望的效果的种类和程度等各因素而容易地确定。
为了维持本发明的上述模拟卵(A)中的作为卵识别信息素的活性,并保持在基材表面,还优选在基材中含有丙三醇及/或纤维素酶。丙三醇、纤维素酶不必须使用高纯度品。丙三醇、纤维素酶在基材中的含量可根据使用的溶菌酶的种类、性质、量等、害虫的种类、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种类和量、所希望的效果的种类和程度等各因素确定。通过将上述丙三醇等例如用于基材表面,由此,如后所述,通过将上述模拟卵(A)和含有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粒子(B)混合,也能将两者附着。
另外,还优选使本发明的上述模拟卵(A)的基材含有从目标害虫的卵提取出的成分。通过这样做,可得到更好的卵搬运效果。可以使基材含有来自卵的粗提取物,也可使基材含有将提取物纯化后的物质。这些粗提取物或其纯化物在基材中的含量可根据使用的卵识别信息素的种类、性质、量等、害虫的种类、所希望的效果的种类和程度等各因素确定。来自害虫的卵的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及纯化方法可使用在该领域中公知的方法。
(B)含有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粒子
可用于本发明的害虫驱除剂及利用了该害虫驱除剂的害虫的驱除方法的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只要可实现害虫的驱除即可。例如,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可以是实现扰乱害虫的行为、破坏群落的成分。作为适于驱除害虫的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可举出杀虫活性成分、孵化抑制物质、生殖抑制物质或发育抑制活性成分等。可用于本发明的含有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粒子(B)的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种类及量可根据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种类、害虫的种类、以及所希望的活性(应当给予害虫的损伤)的种类、程度等各因素选择。通常,可选择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种类及量以使得针对目标害虫能充分地发挥所希望的效果,但也考虑进行选择使得无损于害虫的模拟卵搬运率、并且不对使用本发明的害虫驱除剂及利用了该害虫驱除剂的害虫的驱除方法的人及周围的家畜、益虫造成不良影响。
用于本发明的上述粒子(B)的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可以是1种,也可以是2种以上。例如,可使用拟除虫菊酯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氨基甲酸酯化合物、N-芳基二唑化合物、腙化合物、磺胺化合物、天然杀虫成分等杀虫活性成分。此外,可将甲壳质(chitin)合成抑制剂、保幼激素样活性化合物、蜕皮激素样活性化合物等昆虫成长控制剂作为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使用。可用于本发明的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不限于上述化合物是不言而喻的。
本发明的上述粒子(B)中,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优选为迟效性。如上所述,白蚁等害虫将具有与本来的卵类似的大小和形状、并在表面含有卵识别信息素的上述模拟卵(A)识别成卵,并将上述粒子(B)与上述模拟卵(A)一同搬运到位于巢穴内的自己的卵群中。此时,害虫通过舔舐上述模拟卵(A)及上述粒子(B)的表面等照料行为而从上述粒子(B)摄取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而且,群落的一部分个体摄取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后,通过基于嘴对嘴及肛门喂食的高频率的营养交换,从而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普及到群落全体。因此,本发明中使用的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优选在上述模拟卵(A)及上述粒子(B)的搬运时或刚被害虫摄取后,不发挥效果或仅以不影响上述模拟卵(A)及上述粒子(B)的搬运、营养交换等行为的程度发挥效果,在上述模拟卵(A)及上述粒子(B)被搬运到巢穴内,并在很多个体间进行营养交换后,才发挥效果。通过使用这样的迟效性的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能有效地驱除目标的群落中很多个体,而且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使用量为少量即可。因此,对其他生态系统的影响也可以较小。作为可用于本发明的上述粒子(B)的迟效性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除了氟蚁腙(hydramethylnon)、敌百虫(trichlorfon)等迟效性杀虫成分,可举出迟效性孵化抑制成分、迟效性生殖抑制成分、迟效性生育抑制成分等,但不限于此。
本发明的上述粒子(B)中,基材优选由缓释性材料形成。通过使基材由缓释性材料形成,在被搬运到巢穴内后,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才缓缓地释放,而被害虫摄取,因而优选这样的上述粒子(B)。作为这样的上述粒子(B)的优选的方式,包括无缝胶囊。
以下,使用图1~2,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可用于本发明的含有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粒子(B)的无缝胶囊。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将本发明的含有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粒子(B)形成为无缝胶囊的形态的一种方式(2层结构)的概略剖面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无缝胶囊的另一方式(3层结构)的概略剖面图。上述无缝胶囊包括作为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封入材料(1)及包含上述封入材料的至少1层的被膜物质层(2)。作为上述无缝胶囊的形态,最单纯的结构是如图1所示那样具有1层的被膜物质层(2)的2层结构的无缝胶囊。
如上所述形成被膜物质层(2)时,作为上述层的基剂,可使用明胶、琼脂、角叉菜胶、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甲壳质、脱乙酰壳多糖、淀粉水解物、虫胶、海藻酸等天然高分子类、丙烯酸酯系低聚物、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不饱和聚酯系低聚物、不饱和聚酯系低聚物、乙烯基醚系低聚物、不饱和聚酰胺系低聚物等合成高分子类中的单一成分、或它们中的2种以上的组合。
上述被膜物质层(2)的基剂优选为在制成无缝胶囊时利用温度变化或紫外线照射而发生凝胶化的基剂。利用上述温度变化而发生凝胶化的基剂可以是热塑性基剂、热固性基剂。
在上述无缝胶囊的被膜物质中,也可向上述被膜基剂中添加增塑剂及色素。作为上述增塑剂,可使用水溶性多元醇或其水溶性衍生物,以被膜物质层的总重量为基础,上述增塑剂的配合量为1~50质量%,优选为3~30质量%。上述增塑剂的配合量小于1质量%时,得不到充分的增塑性,大于50质量%时,被膜容易软化,在高温下胶囊彼此容易附着。
作为上述水溶性多元醇及其水溶性衍生物的例子,可举出甘油、聚甘油、山梨糖醇、乙二醇、聚乙二醇、丙二醇、聚丙二醇、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物、低聚糖、糖酯、脱水山梨糖醇酯类等,但不限于此。
优选以上述被膜基剂的固态成分浓度为1质量%~50质量%、优选10质量%~30质量%的范围来使用。上述固态成分浓度小于1质量%时,被膜的凝胶化力过小,胶囊强度低,大于50质量%时,被膜溶液的粘度过度变高,变得难以形成胶囊。
通过从多层喷嘴的内侧喷嘴喷出上述含封入材料组合物,从外侧喷嘴喷出上述被膜物质组合物,同时喷出到载体流体中,从而形成用上述被膜物质层包封上述含封入材料组合物的2层结构的无缝胶囊,得到所希望的胶囊。对于本发明的含有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粒子(B),为了使上述活性成分具有所希望的缓释性,可以形成上述无缝胶囊的上述被膜物质层(2)含有保护层等被膜内层(4)和被膜层(3)的具有3层结构的无缝胶囊。
作为上述3层结构的无缝胶囊的制造方法,如图3所示,使用同心三层喷嘴,分别地,将含有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含封入材料组合物(21)供给至内侧喷嘴(51),将被膜内层用物质(22)供给至中间喷嘴(52),将被膜物质用组合物(23)供给至外侧喷嘴(53),从各环状孔顶端同时喷出,喷出到流下的载体流体(15)中,由此,可连续地得到3层结构的无缝胶囊(30)。作为上述载体流体,例如,可使用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CT)、植物油脂(椰子油、葵花籽油、菜籽油、红花油、芝麻油、菜籽油、葡萄籽油、及它们的混合物等)、硅油(silicone oil)(二甲基硅酮等)、液体石蜡及它们的混合物。关于上述工序的详细内容和使用的其他材料,例如可使用日本特开2007-145756号公报中记载的工序和材料。
进而,也可以是在包含封入材料、上述封入材料的保护层及被膜层的具有上述3层结构的图2所示那样的无缝胶囊中,在上述封入材料的保护层与被膜层之间进一步包含含有目标活性成分的层的具有4层结构的无缝胶囊;使上述那样的含有目标活性成分的层、保护层等为多层结构的被膜内层的4层结构以上的无缝胶囊。对于上述4层结构以上的无缝胶囊的制造方法,也可使用上述例如日本特开2007-145756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
另外,作为亲油性(疏水性)的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分散介质或溶剂,可举出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CT)、植物油脂(椰子油、葵花籽油、红花油、芝麻油、菜籽油、葡萄籽油、及它们的混合物等)、硅油(二甲基硅酮等)、液体石蜡、SAIB(乙酸异丁酸蔗糖酯)、及它们的混合物。
另外,作为亲水性的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分散介质或溶剂,可举出聚乙二醇类、甘油、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聚丙二醇及它们的混合物。
与上述模拟卵(A)同样,本发明的含有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粒子(B)的形状、尺寸及性质必须与欲驱除的害虫的卵的形状、尺寸及性质类似。关于本发明中使用的上述模拟卵(A)的形状及尺寸,如前所述,模拟害虫的实际的卵的形状及尺寸而制成,例如,当目标害虫为白蚁时,可将上述模拟卵(A)的形状形成为长卵形或球形。为了将上述粒子(B)与上述模拟卵(A)一起搬运,期望上述粒子(B)的形状、尺寸及性质与上述模拟卵(A)实质相同。因此,在目标害虫白蚁的情况下,期望上述粒子(B)的形状也形成为长卵形或球形。
对于上述粒子(B)的尺寸,也如上所述,更期望使其为与上述模拟卵(A)的尺寸同样的尺寸,但为了使上述粒子(B)与上述模拟卵(A)一起搬运,期望上述粒子(B)是不显眼的,期望与上述模拟卵(A)的尺寸相同或稍小。具体而言,就上述粒子(B)的尺寸而言,当上述粒子(B)的形状为长卵形时,例如,短径可以是约0.25~约0.6毫米,优选可以是约0.4~约0.55毫米。另外,当上述粒子(B)的形状为球形时,例如,直径可以是约0.25~约0.6毫米,优选可以是约0.4~约0.6毫米,进一步优选可以是约0.45~约0.55毫米。从形成容易性方面考虑,上述粒子(B)的形状也优选与上述模拟卵(A)同样为球形。
本发明的害虫驱除剂可通过将如上所述得到的上述在粒状基材的表面上被覆有卵识别信息素的、模拟害虫的卵的模拟卵(A)和在表面或内部含有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粒子(B)混合而得到。作为本发明的害虫驱除剂的一种方式,如图4所示,其特征在于,以混合状态存在:
(A)在粒状基材(5)的表面被覆有卵识别信息素(6)的模拟害虫的卵的模拟卵(7),以及
(B)形成为包括作为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封入材料(1)及包含上述封入材料的被膜物质层(2)的无缝胶囊的形态的、在内部含有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1)的粒子(10)。
上述模拟卵(A)与含有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上述粒子(B)的混合比(A/B)为1/1000~99/100、优选为1/100~50/100、更优选为1/100~20/100。上述混合比(A/B)大于99/100时,存在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搬运效率显著降低的可能,小于1/1000时,上述模拟卵(A)的引诱效果降低,存在上述粒子(B)的搬运效率降低的可能。
通常,白蚁等害虫一次搬运1个或1个以上的卵的情况较多,为了使上述粒子(B)与上述模拟卵(A)一起被搬运,优选尽可能均匀进行两者的混合。对于两者的混合方法,只要是可在不破坏各粒子的情况下均匀地进行混合的方法即可,没有特别限制,可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害虫驱除剂中,若将上述模拟卵(A)与含有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粒子(B)附着或粘接,则在害虫尤其是白蚁将上述模拟卵(A)搬运到巢穴内时,当然将附着在上述模拟卵(A)上的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搬运到巢穴内,因此能非常高效地将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搬运到巢穴内,成为极其优异的害虫驱除剂。作为将上述模拟卵(A)与上述粒子(B)附着或粘接的方法,可使用例如明胶、聚乙烯醇、酪蛋白、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钾、硅氧烷等粘接剂进行粘接,此时,大量的上述模拟卵(A)与上述粒子(B)被均匀混合并被粘接,因此优选具有害虫可搬运的个数为从上述混合物中自由拆卸程度的粘接力。另外,如前所述,为了维持上述模拟卵(A)中的作为卵识别信息素的活性、并将其保持在基材表面,而在基材表面使用丙三醇等,由此,可在将上述模拟卵(A)和上述粒子(B)均匀地混合的状态下使其附着,除了这样的用途以外,例如也可除了上述丙三醇等以外,还使用上述例示的化合物等而使上述模拟卵(A)和上述粒子(B)附着。
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中,提供一种害虫的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害虫施用害虫驱除剂,所述害虫驱除剂的特征在于,以混合状态存在上述在粒状基材的表面上被覆有卵识别信息素的、模拟害虫的卵的模拟卵(A)及在表面或内部存在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粒子(B)。可通过本发明的方法驱除的害虫只要是具有基于卵识别信息素进行卵搬运的本能,就可以是任意害虫。本发明的驱除方法优选适用的害虫是白蚁。当驱除例如白蚁时,可将混合本发明的在粒状基材的表面上被覆有卵识别信息素的、模拟害虫的卵的模拟卵(A)及在表面或内部存在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粒子(B)而成的驱除剂放置于蚁道或巢穴木材的一部分上。可使用钻头(drill)在蚁道上开孔,向其中注入本发明的上述驱除剂。另外,还可以用玻璃纸等保护膜包覆本发明的上述驱除剂,以维持在野外的耐久性。此时,也可向保护膜添加木材提取液、腐朽木材提取液等摄食促进物质。在本发明的害虫驱除方法中使用监测站(monitoring station)也是有效的。
实施例
卵识别信息素的制作方法
使用黄胸散白蚁工蚁(职蚁)研究白蚁卵提取物、从白蚁卵提取物中纯化的溶菌酶、将白蚁卵提取物用蛋白酶分解而得到的物质、卵白溶菌酶(egg white lysozyme)、纤维素酶、卵白溶菌酶及纤维素酶的混合物、及作为对照的30%甘油水溶液的卵识别活性。
按照如下方式制备各试样。
向微量离心管(Eppendorf tube)中的400mg黄胸散白蚁的卵中添加800μL的超纯水,使其均质化,进行5分钟超声处理,以15000rpm进行30分钟的离心分离。将上清液冷冻干燥,将5.0mg冷冻干燥粉末溶解在100μL的30%甘油水溶液中(白蚁卵提取物)。用BioRex 70(BioRad Laboratories, CA, USA)阳离子交换树脂纯化按照与上述同样的方式制备出的白蚁卵提取物,进而利用基于Q-1柱(BioRad Laboratories, CA, USA)及Methyl HIC柱(BioRad Laboratories, CA, USA)的色谱法分离溶菌酶级分,将1.0mg该级分的冷冻干燥粉末溶解在20μL的30%甘油水溶液中(从白蚁卵提取物中分离出的溶菌酶)。向按照与上述同样的方式制备出的白蚁卵提取物中添加蛋白酶(Proteinase K, Nacalai Tesque,Inc., Kyoto),在37℃下进行24小时处理(将白蚁卵提取物用蛋白酶分解而得到的物质)。将2.0mg卵白溶菌酶(SIGMA, St. Louis, MO, USA)溶解在10μL的30%甘油水溶液中(卵白溶菌酶)。将2.0mg纤维素酶(SIGMA, St. Louis, MO, USA)溶解在10μL的30%甘油水溶液中(纤维素酶)。将10mg卵白溶菌酶及10mg纤维素酶溶解在50μL的30%甘油水溶液中(卵白溶菌酶和纤维素酶的混合溶液),制成卵识别信息素。
无缝胶囊的制作方法
方法1:热塑性树脂被膜的情况
准备图3所示的具有同心三层喷嘴的胶囊制造装置,作为载体流体15,使已冷却至8℃的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循环。从该装置的外侧喷嘴53挤出被膜组合物23,从中间喷嘴52挤出疏水性物质22,而且从内侧喷嘴51挤出含封入材料组合物21,将它们同时挤出到载体流体15中,得到了3层结构(图2)的无缝胶囊30。需要说明的是,含封入材料组合物为疏水性物质时,可以使用同心两层喷嘴,制作仅由被膜组合物和含封入材料组合物构成的2层结构(图1)的无缝胶囊。
对于形成的胶囊,在25℃、50%RH的温湿度的条件下,使用通气旋转干燥器进行干燥,然后用于后述的评价试验。
方法2:紫外线固化被膜的情况
准备图3所示的具有同心三层喷嘴的胶囊制造装置,作为载体流体15,使已冷却至15℃的二甲基硅氧烷(dimethyl silicone)循环。从该装置的外侧喷嘴53挤出被膜组合物23,从中间喷嘴52挤出疏水性物质22,而且从内侧喷嘴51挤出含封入材料组合物21,将它们同时挤出到载体流体15中,得到了液滴。需要说明的是,含封入材料组合物为疏水性物质时,可以使用同心两层喷嘴,制作仅由被膜组合物和含封入材料组合物形成的2层结构(图1)的液滴。
对于载体流体中的液滴,使用金属卤化物灯(波长320~400nm)照射紫外线,使光固化性树脂聚合,得到了无缝胶囊。在25℃、50%RH的温湿度的条件下,使用通气旋转干燥器干燥形成的胶囊,然后用于后述的评价试验。
实施例1
准备含有作为固态成分的16重量%明胶及4重量%聚乙二醇(由日油(株)公司市售的PEG#400)的60℃溶解水溶液作为被膜组合物,准备氟蚁腙的二甲基硅油悬浮液作为含封入材料组合物,使用方法1制作2层结构的无缝胶囊(直径0.5mm,被膜率40%,氟蚁腙终浓度0.5重量%/粒)。向均匀地混合50个等量的无缝胶囊及50个等量的直径0.5mm的玻璃珠而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2.0μL上述的卵识别信息素,充分混合,涂敷卵识别信息素,得到了害虫驱除剂。
在直径30mm的培养皿上随机放置10个白蚁的卵和20个通过上述步骤得到的害虫驱除剂,向其中放入10个个体的黄胸散白蚁的职蚁(工蚁),在25℃的恒温室内静置24小时,然后研究了害虫驱除剂向卵群中搬运的搬运率。上述职蚁收集散布在培养皿上的卵而形成卵群,显示出保护行为。进而,研究了培养皿中的白蚁的死亡率。将其结果示于以下的表1。
实施例2
使用含有作为固态成分的2.5重量%琼脂及10重量%山梨糖醇的70℃水溶液作为被膜组合物,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胶囊,研究了害虫驱除剂的搬运率及培养皿中的白蚁的死亡率。将其结果同样示于表1。
实施例3
制成含有20重量%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单体、5重量%聚乙二醇(由日油(株)公司市售的PEG#600)及0.5重量%聚合引发剂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的水溶液作为被膜组合物,使用敌百虫的聚乙二醇(由日油(株)公司市售的PEG#400)混合液作为含封入材料组合物,将SAIB(乙酸异丁酸蔗糖酯)用于作为保护层的疏水性物质,使用方法2制作3层结构的无缝胶囊(敌百虫终浓度0.5重量%/粒,粒径0.5mm),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研究了害虫驱除剂的搬运率及培养皿中的白蚁的死亡率。将其结果同样示于表1。
实施例4
制成含有20重量%聚氨酯丙烯酸酯(A-1000(新中村化学工业(株))、5重量%聚乙二醇(由日油(株)公司市售的PEG#400)、聚合引发剂0.5重量%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的水溶液作为被膜组合物,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法制作胶囊,研究了害虫驱除剂的搬运率及培养皿中的白蚁的死亡率。将其结果同样示于表1。
比较例1
向100个等量的直径0.5mm的玻璃珠中加入2.0μL上述的卵识别信息素,充分混合,在玻璃珠表面上涂敷卵识别信息素而制成模拟卵,使用该模拟卵,利用与实施例1同等的方法研究模拟卵向卵群中搬运的搬运率及培养皿中的白蚁的死亡率,同样地将它们的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2
向100个等量的直径0.5mm的玻璃珠中加入50μg氟蚁腙及2.0μL上述的卵识别信息素,充分混合,在玻璃珠表面上涂敷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及卵识别信息素而制成模拟卵,使用该模拟卵,利用与实施例1同等的方法,研究模拟卵向卵群中搬运的搬运率及培养皿中的白蚁的死亡率,同样地将它们的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3
在比较例2中,从氟蚁腙变更为敌百虫,除此之外,与比较例2同样地研究了模拟卵向卵群中搬运的搬运率及培养皿中的白蚁的死亡率。同样地将它们的结果示于表1。
(评价结果)
[表1]
搬运率(%) 死亡率(%)
实施例1 100 100
实施例2 100 100
实施例3 100 100
实施例4 100 100
比较例1 100 0
比较例2 48 48
比较例3 38 51
对于混合在表面被覆有卵识别信息素的模拟害虫的卵的模拟卵及在内部含有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粒子而成的实施例1~4的本发明的害虫驱除剂而言,由黄胸散白蚁的职蚁(工蚁)向卵群中搬运害虫驱除剂的搬运率及培养皿中的白蚁的死亡率均为100%,可知是非常优异的害虫驱除剂。
比较例1是仅在表面上涂敷有卵识别信息素的模拟卵,模拟卵向卵群中搬运的搬运率为100%,但由于不含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因而理所当然地,培养皿中的白蚁的死亡率为0%。
对于比较例2而言,在模拟卵的表面上,除了涂敷卵识别信息素之外,还涂敷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因此,上述模拟卵的搬运率变得非常低,相应地白蚁的死亡率也变低。
工业适用性
本发明提供有效的用于害虫驱除、尤其是白蚁的驱除的害虫驱除剂和害虫驱除方法,可在杀虫剂制造领域、害虫驱除产业领域、建筑业领域、园艺业领域等中利用。进而,本发明也可在生物学研究领域中利用。
符号说明
1 … 封入材料(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
2 … 被膜物质层
3 … 被膜层
4 … 被膜内层
5 … 粒状基材
6 … 卵识别信息素
7 … 模拟卵(A)
10 … 含有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粒子(B)、胶囊(2层结构)
20,30 … 3层结构胶囊或液滴
15 … 载体流体
21 … 含封入材料组合物
22 … 被膜内层用溶液
23 … 被膜物质溶液
51 … 内侧喷嘴
52 … 中间喷嘴
53 … 外侧喷嘴

Claims (5)

1.一种害虫驱除剂,其特征在于,以混合状态存在以下成分:在粒状基材的表面上被覆有卵识别信息素的、模拟害虫的卵的模拟卵(A)及在表面或内部含有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的粒子(B),其中,成分(A)和(B)彼此不同,上述模拟卵(A)的上述基材由无机材料形成,并且粒子(B)是无缝胶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害虫驱除剂,其是将上述模拟卵(A)与上述粒子(B)附着或粘接而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害虫驱除剂,其中,上述粒子(B)中含有的用于驱除害虫的活性成分是选自杀虫活性成分、孵化抑制物质、生殖抑制物质及发育抑制活性成分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害虫驱除剂,其中,上述害虫是白蚁。
5.一种害虫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害虫施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除剂,利用卵搬运行为,使其被搬运到巢穴内。
CN201280067210.1A 2011-11-16 2012-11-16 害虫驱除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199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50494 2011-11-16
JP2011-250494 2011-11-16
PCT/JP2012/079813 WO2013073676A1 (ja) 2011-11-16 2012-11-16 害虫駆除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19951A CN104219951A (zh) 2014-12-17
CN104219951B true CN104219951B (zh) 2017-05-10

Family

ID=48429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721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19951B (zh) 2011-11-16 2012-11-16 害虫驱除剂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9770020B2 (zh)
EP (1) EP2781156B1 (zh)
JP (1) JP6050759B2 (zh)
KR (1) KR101974680B1 (zh)
CN (1) CN104219951B (zh)
AU (1) AU2012337700B2 (zh)
ES (1) ES2629377T3 (zh)
IN (1) IN2014CN04287A (zh)
TW (1) TWI610623B (zh)
WO (1) WO20130736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4330319B2 (en) * 2013-10-04 2017-09-14 Kyoto University Seamless capsule for extermination of harmful insects
EP3020279A1 (de) * 2014-11-11 2016-05-18 Lithos Industrial Minerals GmbH Partikel zur Freisetzung von Wirkstoffen
EP4129414A4 (en) * 2020-03-27 2024-04-03 Fuji Capsule Co Ltd DOUBLE-LAYER SEAMLESS CAPSULE WITH A WATER-SOLUBLE COMPOSI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5453A (zh) * 2007-02-15 2009-12-16 国立大学法人冈山大学 使用溶菌酶、其盐或生物学片段、或溶菌酶-相关肽作为卵识别信息素的害虫灭杀
WO2011059054A1 (ja) * 2009-11-13 2011-05-19 国立大学法人 岡山大学 シロアリの卵の揮発性コーリングフェロモンおよび女王フェロモンを利用した駆除技術
CN102105051A (zh) * 2008-06-02 2011-06-22 国立大学法人冈山大学 具有β-葡萄糖苷酶作为白蚁卵识别信息素的人工白蚁卵及用其控制白蚁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8876B2 (zh) * 1972-10-03 1976-03-22
ATE67401T1 (de) * 1985-12-26 1991-10-15 Taisho Pharmaceutical Co Ltd Weiche nahtlose kapseln.
JP2827047B2 (ja) 1990-09-18 1998-11-1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タクト
US5650232A (en) * 1994-10-07 1997-07-22 Warner-Lambert Company Method for making seamless capsules
JP4151812B2 (ja) 1999-06-04 2008-09-17 関西ティー・エル・オー株式会社 擬似卵運搬による害虫駆除法
JP4948828B2 (ja) 2005-11-28 2012-06-06 森下仁丹株式会社 胃内浮遊滞留シームレスカプセ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993466B2 (ja) * 2007-01-26 2012-08-08 日本エンバイロ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伝播性を有するクロチアニジン製剤
JP2009051748A (ja) * 2007-08-24 2009-03-12 Morishita Jintan Kk シームレスカプセル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5453A (zh) * 2007-02-15 2009-12-16 国立大学法人冈山大学 使用溶菌酶、其盐或生物学片段、或溶菌酶-相关肽作为卵识别信息素的害虫灭杀
CN102105051A (zh) * 2008-06-02 2011-06-22 国立大学法人冈山大学 具有β-葡萄糖苷酶作为白蚁卵识别信息素的人工白蚁卵及用其控制白蚁
WO2011059054A1 (ja) * 2009-11-13 2011-05-19 国立大学法人 岡山大学 シロアリの卵の揮発性コーリングフェロモンおよび女王フェロモンを利用した駆除技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19951A (zh) 2014-12-17
AU2012337700B2 (en) 2016-05-19
EP2781156A4 (en) 2015-04-08
WO2013073676A1 (ja) 2013-05-23
TWI610623B (zh) 2018-01-11
US20140328886A1 (en) 2014-11-06
KR101974680B1 (ko) 2019-05-02
US9770020B2 (en) 2017-09-26
ES2629377T3 (es) 2017-08-09
JP6050759B2 (ja) 2016-12-21
EP2781156A1 (en) 2014-09-24
KR20140097360A (ko) 2014-08-06
IN2014CN04287A (zh) 2015-08-14
EP2781156B1 (en) 2017-06-14
JPWO2013073676A1 (ja) 2015-04-02
TW201325452A (zh) 2013-07-01
AU2012337700A1 (en) 2014-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5453B (zh) 使用溶菌酶、其盐或生物学片段、或溶菌酶-相关肽作为卵识别信息素的害虫灭杀
CN104219951B (zh) 害虫驱除剂
JP4258785B1 (ja) シロアリの卵認識フェロモンの構成成分としてβ−グルコシダーゼを用いた擬似卵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シロアリ駆除
US20140302135A1 (en) Microencapsulation as a strategy for implemen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safe-guarding of a paratransgenic approach to control of vector-borne diseases
JP6425655B2 (ja) 害虫駆除用シームレスカプセル
JP5508685B2 (ja) アリのブルード保護行動を利用した駆除技術
US20240041029A1 (en) Encapsulation of larvicides into biopolymer capsu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