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05223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05223B
CN104205223B CN201380017420.4A CN201380017420A CN104205223B CN 104205223 B CN104205223 B CN 104205223B CN 201380017420 A CN201380017420 A CN 201380017420A CN 104205223 B CN104205223 B CN 1042052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p lid
electronic equipment
plate portion
section
front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742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05223A (zh
Inventor
曾我部卓
凤康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filed Critical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205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5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05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52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01Details
    • G11B17/0405Closing mechanism, e.g. do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02Cabinets; Cases; Stands; Disposition of apparatus therein or thereon
    • G11B33/022Ca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02Cabinets; Cases; Stands; Disposition of apparatus therein or thereon
    • G11B33/027Cov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14Reducing influence of physical parameters, e.g. temperature change, moisture, dust
    • G11B33/1406Reduc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temperature
    • G11B33/1413Reduc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temperature by fluid cooling
    • G11B33/142Reduc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temperature by fluid cooling by air cooling

Abstract

滑盖(10)被弯曲,使得纵向中心位置高于盖的前缘和后缘。将光盘布置于其中的盘壳体(22a)用闭合位置处的滑盖(10)覆盖。盘壳体(22a)设置有装配于光盘中心孔中的旋转驱动单元(7a),旋转驱动单元(7a)导致光盘旋转。该电子装置允许成本减少,并且放置光盘做得更加用户友好。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其上可以利用光盘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常规地,利用重现记录在光盘上的数据或执行存储在光盘中的程序的电子设备(例如,美国专利No.7687711)。在专利文献1的电子设备中,设置了用于插入光盘的插槽。
发明内容
具有插槽的电子设备在其内部需要加载机构,用于将插入于插槽中的光盘运送到电子设备中。如刚刚描述的这样的机构包括较为昂贵部分,其导致电子设备的成本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子设备包括上表面,所述上表面在从其前缘到后缘的范围上被弯曲,使得其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可定位得高于所述前缘和所述后缘。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滑盖,所述滑盖构成所述上表面的一部分。所述滑盖依据所述上表面被弯曲,使得其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可定位得高于其前缘和后缘。所述滑盖可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可滑动地移动。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用所述滑盖覆盖的盘容纳区段,所述盘容纳区段处于所述闭合位置并被构造使得光盘布置于其中。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旋转驱动区段,所述旋转驱动区段设置在所述盘容纳区段上并被构造为装配在所述光盘的中心孔中,以旋转所述光盘。
有了上述的电子设备,由于加载机构不是必需的,成本的减少可以预料。进一步,由于覆盖容纳区段的盖是弯曲的,旋转驱动部的高度可以增加。结果,用户对光盘的安装操作可以便利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透视图。在该图中,滑盖布置在闭合位置。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透视图。在该图中,滑盖布置在打开位置。
图3是电子设备的侧视图。
图4是电子设备的顶视平面图。
图5是沿着图4所示的线V-V截取的截面图,并且图示了滑盖布置在闭合位置的状态。
图6是沿着图4所示的线VI-VI截取的截面图,并且图示了滑盖布置在闭合位置的状态。
图7是沿着图4所示的线VII-VII截取的截面图,并且图示了滑盖布置在闭合位置的状态。
图8是透视图,图示了右侧的侧面板被去除的状态。
图9是沿着图4所示的线IX-IX截取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和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的透视图。电子设备1包括滑盖10。在图1中,滑盖10布置在闭合位置;而在图2中,滑盖10布置在打开位置。图3是电子设备1的侧视图。图4是电子设备1的顶视平面图。在图4中,滑盖10布置在打开位置。图5是沿着图4所示的线V-V截取的截面图,并且图示了滑盖10布置在闭合位置的状态。图6是沿着图4所示的线VI-VI截取的截面图,并且图示了滑盖10布置在闭合位置的状态。图7是沿着图4所示的线VII-VII截取的截面图,并且图示了滑盖10布置在闭合位置的状态。在以下描述中,由图中X1和X2表示的方向被分别限定为向左方向和向右方向;由Y1和Y2表示的方向被分别限定为前方向和后方向;而由Z1和Z2指示的方向被分别限定为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在其上表面上具有滑盖10,以及前面板2、后面板3和壳体20所在的第二侧部22B。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1的上表面被弯曲,使得其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定位得高于其前缘1b和后缘1c。电子设备1的上表面在从前缘1b到后缘1c的区域上是弯曲的。即,电子设备1的上表面在从前缘1b到后缘1c的整个区域上是弯曲的。本示例的电子设备1具有基本椭圆柱状形状的上部分1A,其具有沿着向左和向右方向的轴线C1(参考图1)。电子设备1的上部分1A的侧面具有椭圆形状,并具有长轴A。在本示例中,包括长轴A和轴线C1的平面水平延伸。换句话说,包括长轴A和轴线C1的平面平行于电子设备1的底面(特别是下文中描述的下部分1B的底面)延伸。与包括长轴A和轴线C1的平面比较,电子设备1的上表面构成椭圆柱外周面上侧的一部分。
本示例的电子设备1具有箱形的下部分1B。如图3所示,上部分1A的前部向前突出超出下部分1B的前面。进一步,下部分1B从上部分1A沿向右方向和向左方向之一偏移至一侧。在本示例中,下部分1B从上部分1A沿向左方向偏移。下部分1B的左侧面在向左和向右方向上的位置与上部分1A的左侧面的位置一致。进一步,电子设备1可以在向上直立的状态下使用,上部分1A和下部分1B的左侧面定位在下侧。上部分1A的右侧部沿向右方向突出超出下部分1B的右侧面。
电子设备1具有壳体20,用于容纳设置在电子设备1中的部件和装置。在图5中,电路板6和电源单元4作为部件和装置的示例被示出。电源单元4在本示例中具有电路板4a和外壳4b,外壳4b在其中容纳有电路板4a。排气口4c形成在外壳4b中。排气口4c从形成在壳体20后壁中的开口暴露。
壳体20具有在向上和向下方向上组装到彼此的上壳体21和下壳体29。电子设备1是娱乐设备,其执行存储在光盘D中的程序或者重现运动图像或存储在光盘D中的声音。采用在其中容纳光盘D的凹部的形式的盘容纳区段22a形成在上壳体21上。盘驱动器7布置在盘容纳区段22a的底部。盘驱动器7具有旋转驱动部7a,用于装配在光盘D的中心孔中,以旋转光盘D。旋转驱动部7a由设置在盘驱动器7中的主轴电机旋转。夹紧机构(未示出)设置在旋转驱动部7a中,该夹紧机构具有爪部,爪部构造为钩住光盘D的中心孔的内周,以将光盘D固定到旋转驱动部7a。进一步,盘驱动器7具有拾取单元7b,用于使光照射到光盘D上,以读取记录在光盘D上的数据(参考图2)。
滑盖10可沿向左和向右方向在它覆盖盘容纳区段22a的闭合位置(图1)与它暴露盘容纳区段22a的打开位置(图2)之间可滑动地移动。滑盖10依据上述电子设备1的上表面被弯曲。换句话说,滑盖10被弯曲,使得其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定位得高于其前缘和后缘。有了以上述这样的方式构造的滑盖10,与滑盖10另外地形成为平板的替代外壳中的距离比较,易于保证盘容纳区段22a底部与滑盖10之间的距离。结果,可以增加旋转驱动部7a的高度h(参考图5),并且用户用旋转驱动部7a装配光盘D或者从旋转驱动部7a去除光盘D的操作可以便利化。
如图5所示,旋转驱动部7a定位在顶部P1下面,顶部P1是滑盖10的最高位置。在本示例中,滑盖10的顶部P1与电子设备1的上表面的顶部一致。旋转驱动部7a定位在顶部P1下面。换句话说,旋转驱动部7a的中心线C2通过顶部P1。因此,旋转驱动部7a的高度可以更容易地增加。进一步,设置在旋转驱动部7a中的夹紧机构的结构自由度可以增加。
电子设备1的上表面的顶部定位在上表面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处。因此,在本示例中,旋转驱动部7a定位在电子设备1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处。如图4所示,盘驱动器7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布置。特别地,盘驱动器7的纵向方向D1相对于电子设备1的前后方向是倾斜的。通过如刚刚描述的盘驱动器7这样的布置,电子设备1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减少,而旋转驱动部7a定位在电子设备1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处。
如上文中所描述的,作为构成其上表面的构件,电子设备1具有定位在滑盖10一侧(在本示例中为前侧)的面板2(下文中被称为前面板)和定位在滑盖10另一侧(在本示例中为后侧)的面板3(下文中被称为后面板)。滑盖10可在前面板2与后面板3之间可滑动地移动。如图3所示,前面板2构成电子设备1的上表面的前部,而后面板3构成电子设备1的上表面的后部。面板2和3被弯曲,使得电子设备1的上表面可形成上文中描述的椭圆柱的外周面。两个面板2和3在向左和向右方向上的宽度与电子设备1的宽度一致。
如图5所示,下壳体29的前部29b向前突出超出电子设备1的下部分1B,并且构成电子设备1的上部分1A的下表面。下壳体29的前部被弯曲,使得它构成椭圆柱状形状的上部分1A外周面的前部。换句话说,下壳体29的前部29b被弯曲成向前和向上指向。在本示例中,在向左和向右方向上彼此并列的两个前杆8和9布置在下壳体29的前缘与前面板2的前缘之间(参考图1)。
如图1和2所示,滑盖10布置在前面板2和后面板3之间,并且可沿向左和向右方向在前面板2和后面板3之间可滑动地移动。滑盖10在本示例中是可以由用户手动打开和闭合的盖。特别地,用户可以朝向打开位置或闭合位置推动滑盖10,以打开或闭合滑盖10。有了本实施例的该结构,其中前面板2和后面板3分别布置在滑盖10的前侧和后侧,当用户打开或闭合滑盖10时,它可以防止用户推动电子设备1的上表面的前部或后部。因此,电子设备1的姿态可以防止因当滑盖10打开或闭合时产生于电子设备1上的力矩而发生改变。应指出的是,用于打开滑盖10的按钮设置在本示例的电子设备1的最前部。在本示例中,前杆9的端部9a充当按钮。同样因该按钮的操作,用户可以打开滑盖10。
当处于闭合位置时,滑盖10从电子设备1的上表面的右侧和左侧之间定位在一个端侧。在本示例中,当处于如图1所示的闭合位置时,滑盖10定位在电子设备1的上表面的右侧。当滑盖10处于闭合位置时,滑盖10的右缘10c定位在电子设备1的右端部处。因此,用户可以通过其手指钩住滑盖10的右缘10c,以将滑盖10移动到打开位置。如图3所示,本示例的电子设备1具有下文中详细描述的侧面板31。滑盖10的右缘10c定位在侧面板31的外周缘的上侧,并且沿着侧面板31的外周缘被弯曲。
当处于打开位置时,滑盖10从电子设备1的上表面的右侧和左侧之间定位在另一侧。在本示例中,当处于如图4所示的打开位置时,滑盖10定位在上表面的左侧。当滑盖10处于打开位置时,滑盖10的左缘10d相对于电子设备1的左端部定位在右侧。如上文中所描述的,电子设备1可以在右上直立的状态下使用,其左侧面定位在下侧。当滑盖10处于打开位置时,其左缘10d相对于电子设备1的左端部定位在右侧。因此,当滑盖10在电子设备1直立的状态下被打开时,滑盖10的左缘10d可以防止击中电子设备1所放置的表面。
如图1和2所示,上壳体21具有上面板区段22。上面板区段22定位在前面板2和后面板3之间。滑盖10可沿向左和向右方向在上面板区段22上侧可滑动地移动。上面板区段22在其右部和左部之一处具有第一侧部22A,上文中描述的盘容纳区段22a形成在第一侧部22A上(参考图2)。当滑盖10处于闭合位置时,第一侧部22A用滑盖10覆盖。上面板区段22在其右部和左部中的另一个处具有第二侧部22B(参考图1)。上面板区段22在本示例中在其右部处具有第一侧部22A,并且在其左部处具有第二侧部22B。第二侧部22B采用板的形式,并且与滑盖10一起构成电子设备1的上表面。当滑盖10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二侧部22B用滑盖10覆盖。
如图5所示,滑盖10与前面板2平齐。特别地,滑盖10的前部10a和前面板2的后缘定位在基本相同的平面上,并且彼此适度地连续。类似地,滑盖10布置成与后面板3平齐。特别地,滑盖10的后部10b和后面板3的前缘定位在基本相同的平面上,并且彼此适度地连续。
如图6和7所示,上壳体21的上面板区段22的前缘22c定位在前面板2的后缘下面。进一步,上壳体21的上面板区段22的后缘22d定位在后面板3的前缘下面。于是,滑盖10无论定位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中的哪一个,滑盖10以及面板2和3可以彼此平齐地布置。间隙设置在上面板区段22的前缘22c与前面板2的后缘之间,并且间隙还设置在上面板区段22的后缘22d与后面板3的前缘之间。在间隙中,装配了滑盖10的最前部(特别是下文中描述的前被引导部11a所形成处的部分)和滑盖10的最后部(特别是下文中描述的后被引导部11b所形成处的部分)。
上面描述的上面板区段22的第二侧部22B被弯曲,使得电子设备1的上表面形成上文中描述的椭圆柱的外周面。特别地,第二侧部22B依据滑盖10被弯曲,使得其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定位得高于其前缘和后缘。在第二侧部22B被弯曲成以这种方式向上隆起的情况下,可以防止壳体20的容量减少。进一步,由于第二侧部22B依据滑盖10被弯曲,可以防止以下情形,即,起因于第二侧部22B前缘和第二侧部22B后缘定位得低于面板2和3边缘的事实,第二侧部22B前缘(即,上面板区段22的前缘22c)与第二侧部22B后缘(即,上面板区段22的后缘22d)之间的凹陷凸出。结果,电子设备1上表面的设计均匀性可以预料。
如图6所示,前面板2在其后缘上具有向后和向下倾斜指向的倾斜表面2a。特别地,定位在上面板区段22侧的前面板2的端面向后和向下倾斜指向。结果,当用户看向电子设备1时,前面板2的端面看起来不太可能凸出。因此,第二侧部22B前缘定位得低于前面板2后缘的事实不太可能凸出。
如图7所示,后面板3在其前缘上具有向前和向下倾斜指向的倾斜表面3a。特别地,上面板区段22侧的后面板3的端面向前和向下倾斜指向。结果,当用户看向电子设备1时,后面板3的端面看起来不太可能凸出。因此,第二侧部22B后缘定位得低于后面板3前缘的事实不太可能凸出。
如图5和6所示,上壳体21在其前部处具有从上面板区段22向前延伸的前内面板部26。前面板2附接至前内面板部26的上表面。前内面板部26依据前面板2被弯曲,并且电子设备1的前部具有由前面板2和前内面板部26构成的双重结构。于是,电子设备1的前部抵抗从倾斜上侧作用的外力的强度可以增加。
如图7所示,上壳体21在其后部处具有从上面板区段22向后延伸的后内面板部27。后面板3附接至后内面板部27的上表面。后内面板部27依据后面板3被弯曲,并且电子设备1的后部具有由后面板3和后内面板部27构成的双重结构。于是,电子设备1的后部抵抗从倾斜上侧作用的外力的强度可以增加。
如上文中所描述的,前面板2和后面板3被弯曲,使得电子设备1的上表面构成椭圆柱的外周面。进一步,前内面板部26和后内面板部27分别依据前面板2和后面板3被弯曲。于是,可以防止壳体20容量的降低。特别地,如电子设备1上表面弯曲的形式、上表面以通过上表面顶部P1的弧进行弯曲的形式,例如,上表面的前缘1b和上表面的后缘1c似乎可应用为图3中交替的一长两短划线L3所示。在电子设备1的上表面(特别是前面板2和后面板3)被弯曲成构成椭圆柱外周面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1的上表面的前部和后部从交替的一长两短划线L3隆起。结果,壳体20前部和后部处的容量降低得以防止。
前内面板部26具有与前面板2协作的部分,用以在它们之间限定间隙。在本示例中,如图6所示,前内面板部26具有扁平后部26a,而间隙形成在后部26a和前面板2之间。连接到壳体20内侧的通风孔26b形成在后部26a中。在本示例中,沿向左和向右方向并列的多个通风孔26b形成在后部26a中(参考图4)。如上文中所描述的,间隙形成在前面板2的后缘与上面板区段22之间。用于冷却安装在电路板6上的电子零件的冷却风扇(未示出)布置在壳体2内侧。当驱动冷却风扇时,流过前面板2后缘与上面板区段22之间间隙且流过通风孔26b的空气流F1得以形成。在本示例中,空气流F1流过前面板2后缘与上面板区段22之间的间隙,并且流过朝向壳体20内部的通风孔26b。如上文中所描述的,前面板2在其后缘上具有倾斜表面2a。因此,空气流F1的平滑可以预料。应指出的是,通风孔26b也充当前面板2的附接孔。特别地,接合部2c形成在前面板2的下表面上,并且被通风孔26b的边缘钩住。
后内面板部27具有与后面板3协作的部分,用以在它们之间形成间隙。在本示例中,如图7所示,后内面板部27具有扁平前部27a,并且间隙形成在前部27a和后面板3之间。连接到壳体20内侧的通风孔27b形成在前部27a中。在本示例的前部27a中,形成了沿向左和向右方向并列的多个通风孔27b(参考图4)。如上文中所描述的,间隙形成在后面板3的前缘与上面板区段22之间。当驱动上述的冷却风扇时,流过后面板3前缘与上面板区段22之间间隙且流过通风孔27b的空气流F2得以形成。特别地,在本示例中,空气流F2流过后面板3前缘与上面板区段22之间的间隙,并且流过朝向壳体20内侧的通风孔27b。如上文中所描述的,后面板3在其前缘上具有倾斜表面3a。因此,空气流F3的平滑可以预料。还应指出的是,类似于通风孔26b,通风孔27b充当后面板3的附接孔。特别地,接合部3c形成在后面板3的下表面上,并且被通风孔27b钩住。
如上文中所描述的,滑盖10可沿向左和向右方向在上面板区段22上侧可滑动地移动。进一步,滑盖10被弯曲,使得其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定位得高于其前缘和后缘。因此,当将滑盖10附接至上面板区段22的操作进行时,工人可以通过将滑盖10弯曲到相反侧来扩大滑盖10前缘和后缘之间的距离。滑盖10的最前部(下文中描述的前被引导部11a)和最后部(下文中描述的后被引导部11b)朝向滑盖10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被弯曲,使得它们抓住上面板区段22的前缘和后缘(参考图5)。有了如刚刚描述的滑盖10的这样的附接结构,通过弯曲滑盖10使滑盖10前缘和后缘之间的距离可扩大,进行附接操作的工人可以将滑盖10附接至上面板区段22。
沿着前面板2所形成的用于引导滑盖10的前引导部22e设置在电子设备1的上表面之上。在本示例中,前引导部22e如图6所示形成在上面板区段22的前缘上,并且沿向左和向右方向引导滑盖10。进一步,沿着后面板3所形成的用于引导滑盖10的后引导部22f设置在电子设备1的上表面之上。在本示例中,后引导部22f如图7所示形成在上面板区段22的后缘上,并且沿向左和向右方向引导滑盖10。如图5所示,滑盖10在其前缘上具有用于与前引导部22e接合的前被引导部11a。进一步,滑盖10在其后缘上具有用于与后引导部22f接合的后被引导部11b。前被引导部11a和后被引导部11b朝向滑盖10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突出。上面板区段22的前引导部22e是其中装配有前被引导部11a的凹槽,而后引导部22f是其中装配有后被引导部11b的凹槽。滑盖10由其前被引导部11a和后被引导部11b抓握上面板区段22。
如图6所示,间隙形成在前面板2的后缘与上面板区段22的前缘22c之间。滑盖10的最前部通过间隙延伸至前面板2的最后部的下侧(参考图5)。换句话说,前面板2覆盖滑盖10的最前部。滑盖10在其定位于前面板2下侧的部分处具有上文中描述的被引导部11a。因此,滑盖10的引导机构(即,上文中描述的被引导部11a和引导部22c)可以由前面板2保护,并且可以容易地实施平滑的滑动移动。进一步,可以防止引导机构的暴露。具体地,在本示例中,前面板2在其后缘上具有倾斜表面2a。因此,前面板2与上面板区段22前缘22c之间的间隙得到保证,前面板2与滑盖10彼此重叠的区域、即滑盖10可以受前面板2保护的范围可以扩大。
如图7所示,间隙还形成在后面板3的前缘与上面板区段22的后缘22d之间。滑盖10的最后部通过间隙延伸至后面板3的最前部的下侧(参考图5)。换句话说,后面板3覆盖滑盖10的最后部。滑盖10在其定位于后面板3下侧的部分处具有上文中描述的被引导部11b。因此,用于滑盖10的引导机构(即,上文中描述的被引导部11b和引导部22f)可以受后面板3保护,并且可以容易地实施平滑的滑动移动。进一步,可以防止引导机构的暴露。具体地,本示例中,后面板3在其前缘上具有倾斜表面3a。因此,后面板3与上面板区段22后缘22d之间的间隙得到保证,滑盖10可以受后面板2保护的范围可以扩大。
如图1和3所示,多个凹槽10e形成在滑盖10上。于是,滑盖10抵抗当用户移动滑盖10时施加到滑盖10的外力的强度可以增加。在本示例中,沿向左和向右方向延伸的多个凹槽10e在前后方向上等距地并列。具体地,在本示例中,凹槽10e形成在滑盖10的上表面之上,并且凹槽10e所形成的区域从滑盖10的前缘变动到后缘。
如上文中所描述的,上面板区段22具有第二侧部22B。如图1所示,多个凹槽22g也形成在第二侧部22B上。于是,电子设备1的上表面的强度可以增加。同样在本示例中,凹槽22g类似于滑盖10的凹槽10e沿向左和向右方向延伸,并且形成在第二侧部22B的上表面之上。结果,当滑盖10沿向左和向右方向可滑动地移动时,滑盖10的下表面与相邻两个凹槽22g之间的部分接触。因此,即使移动滑盖10的痕迹形成在第二侧部22B的上表面之上,痕迹也可以防止凸出。在本示例中,凹槽22g所形成的区域从第二侧部22B的前缘变动到后缘。结果,滑盖10上表面无论哪个部分被用户推动以移动滑盖10,移动的痕迹均可以防止凸出。应指出的是,在本示例中,如图4所示,沿向左和向右方向延伸的多个凹槽22h也形成在第一侧部22A上。
如上文中所描述的,电子设备1具有侧面板31,侧面板31构成电子设备1的左右侧面(参考图3)。图8是透视图,图示了右侧侧面板31被去除的状态。图9是沿着图4所示的线IX-IX截取的截面图。
如图8和9所示,壳体20具有侧内面板部25。在本示例中,侧内面板部25形成在上壳体21之上。侧内面板部25构成电子设备1的上部分1A,并且具有如侧视图观察的基本椭圆形状。侧面板31附接至侧内面板部25,并且电子设备1的侧部具有由侧内面板部25和侧面板31构成的双重结构。于是,壳体20的强度可以增加。进一步,在本示例中,硬盘设备13要插入其中的开口形成在如图8所示设置于上壳体21右侧的侧内面板部25中,并且侧面板31还充当隐藏硬盘设备13的面板。应指出的是,在本示例的电子设备1中,如图9所示,上壳体21和下壳体29由螺钉41紧固至彼此。
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1的上部分1A在其右端部上具有包围侧面板31外周缘的凸缘部R。本示例的凸缘部R由前面板2的右缘2b、滑盖10的右缘10c、后面板3的右缘3b和下壳体29的右缘29a构成,并且它们包围侧面板31的外周缘(参考图3)。侧面板31构成电子设备1的上部分1A,并且具有椭圆形状。凸缘部R具有椭圆环形形状。凸缘部R具有倾斜表面Ra。倾斜表面Ra被倾斜,使得它(在朝向轴线C1的方向上)使凸缘部R向内指向,并且在向左和向右方向上使电子设备向外指向。进一步,倾斜表面Ra形成在凸缘部R的整周上。如图9所示,空隙形成在凸缘部R与侧面板31的外周缘之间。换句话说,侧面板31具有稍小于凸缘部R的大小。倾斜表面Ra被定位,使得如侧视图观察的,它与侧面板31的外周缘重叠。因此,即使侧面板31在位置上从凸缘部R移位,可以防止内面板部25源于位置移位而要透过间隙观察的情形。结果,这样的间隙可以抑制凸出。
如图9所示,壳体20具有通风孔29c。通风孔29c形成在由侧面板31外周部所隐藏的位置。于是,电子设备1的外观防止因通风孔29c而降低质量,通过凸缘部R与侧面板31外周缘之间空隙并且通过通风孔29c的空气流F3可以形成。在本示例中,空气流F3通过驱动上文中描述的冷却风扇而流过凸缘部R与侧面板31外周缘之间的空隙,并且流过朝向壳体20内侧的通风孔29c。
在本示例中,如图9所示,定位在侧面板31内侧的肋29d形成在下壳体29的上表面之上。肋29在本示例中从下壳体29的前缘朝向后缘延伸(参考图8)。沿肋29延伸方向并列的多个通风孔29c形成在肋29中。应指出的是,肋29在本示例中定位在上壳体21的内侧,而不是侧内面板部25。
如图8所示,侧面板31在其外周缘上具有倾斜表面31a。如图9所示,倾斜表面31a与凸缘部R的倾斜表面Ra相对。特别地,倾斜表面31a取向成它指向壳体20,并且另外指向侧面板31的外周缘的外侧。在侧面板31的倾斜表面31a与凸缘部R的倾斜表面Ra之间,朝向通风孔29c基本线性延伸的气流路径得以形成。结果,空气流F3的平滑可以预料。
应指出的是,电子设备1的右侧部的结构在此参考图8和9进行了描述,上壳体21的内面板部25和下壳体29的通风孔29c也形成在电子设备1的左侧部上。
如图8所示,侧面板31在其与侧内面板部25相对的表面上具有多个(在本示例中为七个)接合部31d。另一方面,侧内面板部25具有由接合部31d接合的被接合部25a。在本示例中,多个接合部31d的端部沿相同的方向(在本示例中,沿前方向)发生弯曲。因此,在侧面板31的附接操作中,如果侧面板31平行于侧内面板部25布置然后向前移动,则侧面板31的接合部31d可以与侧内面板部25的被接合部25a接合。进一步,侧面板31具有突起31e。同时,肋25b形成在侧内面板部25上。在侧面板31的附接操作中,当侧面板31向前移动时,突起31e向前移过肋25b。结果,在没有用户意向的前提下,侧面板31可以防止被去除。应指出的是,为了更易于使突起31e移过肋25b,突起31e在其外表面(要与肋25b接触的表面)上具有倾斜表面。
如上文中所描述的,滑盖10被弯曲,使得中央部在其前后方向上的位置高于其前缘和后缘的位置。要布置光盘的盘容纳区段22a用定位在闭合位置的滑盖10覆盖。装配于光盘中心孔中以旋转光盘的旋转驱动部7a设置在盘容纳区段22a上。有了本结构,由于用于将光盘运送到电子设备的加载机构不是必需的,成本的减少可以预料。进一步,由于旋转驱动部7a的高度可以增加,光盘到盘容纳区段22a中的安装操作可以便利化。
进一步,滑盖10可在设置于滑盖10一侧(在上述示例中为前侧)的前面板2与设置在滑盖10另一侧(在上述示例中为后侧)的后面板3之间可滑动地移动。进一步,在电子设备1的上表面之上,设置了沿着前面板2所形成的用于引导滑盖10的引导部22e和沿着后面板3所形成的用于引导滑盖10的引导部22f。有了本结构,当用户看向电子设备1时,引导部22e和22f可以防止凸出。
进一步,电子设备1包括构成其上表面前部的前面板2和构成其上表面后部的后面板3,以及滑盖10沿向左和向右方向在前面板2与后面板3之间可滑动地移动。有了本结构,当用户移动滑盖10时,电子设备的姿态可以防止改变。
前面板2和滑盖10被布置成彼此平齐,并且前面板2在其后缘上具有向后和向下倾斜指向的倾斜表面2a。有了本结构,前面板2后缘与上壳体21之间的间隙可以防止凸出。
后面板3和滑盖10被布置成彼此平齐,并且后面板3在其前缘上具有向前和向下倾斜指向的倾斜表面3a。有了本结构,后面板3前缘与上壳体21之间的间隙可以防止凸出。
电子设备1的上表面被弯曲,使得其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定位得高于其前缘1b和后缘1c。进一步,电子设备1包括:前面板2,前面板2定位在滑盖10前面并且与滑盖10一起构成电子设备1的弯曲的上表面;和壳体20,壳体20具有前内面板部26,前内面板部26具有附接前面板2的上表面。进一步,前内面板部26依据前面板2被弯曲。有了本结构,电子设备1的前部具有双重结构,并且前部的强度可以增加。
壳体20包括上面板区段22,在上面板区段22的上侧布置了滑盖10。前内面板部26从上面板区段22向前延伸。间隙形成在上面板区段22的前缘与前面板2的后缘之间,并且前内面板部26包括从前面板2具有间隙的部分(后部26a)。连接到壳体20内侧的通风孔26b形成在前内面板部26的后部26a中。有了该结构,由于通风孔26b用前面板2覆盖,同时电子设备1的外观防止因通风孔26b的存在而降低质量,可以导致上面板区段22前缘与前面板2后缘之间的间隙充当气流路径。
电子设备1包括壳体20,壳体20具有后内面板部27,后内面板部27具有附接后面板3的上表面。后内面板部27依据后面板3被弯曲。有了本结构,电子设备1的后部具有双重结构,并且后部的强度可以增加。
壳体20包括上面板区段22,在上面板区段22的上侧布置了滑盖10,并且后内面板部27从上面板区段22向后延伸。间隙形成在上面板区段22的后缘与后面板3的前缘之间,并且后内面板部27包括从后面板3具有间隙的部分(前部27a)。连接到壳体20内侧的通风孔27b形成在后内面板部27的前部27a中。有了该结构,电子设备1的外观可以防止因通风孔27b的存在而降低质量。
设置了定位在前面板2与后面板3之间的上面板区段22。上面板区段22具有采用板形式的第二侧部22B,第二侧部22B在滑盖10处于打开位置时用滑盖10覆盖,并且依据滑盖10被弯曲。沿向左和向右方向延伸的多个凹槽22g形成在第二侧部22B的上表面之上。有了该结构,即使滑盖10移动的痕迹形成在第二侧部22B的上表面之上,痕迹也可以防止凸出。
应指出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文中描述的电子设备1,而是可按照各种方式进行修改。
例如,可不一定设置形成在滑盖10上的凹槽10e和形成在上面板区段22上的凹槽22g。
进一步,可不一定设置侧面板31。在这种情况下,构成电子设备1侧面的部分可设置在上壳体21或下壳体29上。
在电子设备1中,滑盖10的被引导部11a和11b被构造成分别把握上面板区段22的前缘和后缘。然而,滑盖10的附接结构不一定限于此。例如,滑盖10的被引导部11a和11b可分别向前和向后突出。进一步,被引导部11a和11b可由前面板2和后面板3钩住,以将滑盖10附接至电子设备1。
进一步,电子设备1的上表面可不弯曲而构成椭圆柱的外周面,但可弯曲而构成柱体外周面的一部分.
滑盖10可移动到超出电子设备1端部的位置(在上述示例中为左端部)。
进一步,可不一定设置前面板2和后面板3两者或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上壳体21可在其前部(即,前内面板部26)或后部(即,后内面板部27)处构成电子设备1的上表面。
进一步,可不一定设置有设置在电子设备1最前部处的前杆8和9。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上表面,其在从所述上表面的前缘到后缘的范围内弯曲,使得所述上表面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可定位得高于所述前缘和所述后缘;
滑盖,构成所述上表面的一部分,所述滑盖依据所述上表面弯曲,使得所述盖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可定位得高于所述盖的前缘和后缘,所述滑盖能够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可滑动地移动;
盘容纳区段,其由处于所述闭合位置的所述滑盖覆盖,并构造成使光盘布置在盘容纳区段中;以及
旋转驱动部,设置在所述盘容纳区段上,并构造成装配在所述光盘的中心孔中以旋转所述光盘,
前面板,构成所述电子设备的上表面的前部;以及
后面板,构成所述电子设备的上表面的后部;
其中,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都布置成与所述滑盖彼此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滑盖能够在设置于所述滑盖一侧的第一面板与设置于所述滑盖另一侧的第二面板之间可滑动地移动,并且
所述电子设备的上表面在其上设置有沿着所述第一面板形成并构造成引导所述滑盖的第一引导部,以及沿着所述第二面板形成并构造成引导所述滑盖的第二引导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滑盖能够沿向左和向右方向在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后面板之间可滑动地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前面板在所述前面板的后缘上具有向后和向下倾斜指向的倾斜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后面板在所述后面板的前缘上具有向前和向下倾斜指向的倾斜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壳体,具有前内面板部,所述前内面板部具有附接所述前面板的上表面;
所述前内面板部依据所述前面板弯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上面板区段,在所述上面板区段的上侧布置了所述滑盖,
所述前内面板部从所述上面板区段向前延伸,
一间隙形成在所述上面板区段的前缘与所述前面板的后缘之间,
所述前内面板部包括与所述前面板具有间隙的部分,并且
连接到所述壳体内侧的通风孔形成在所述前内面板部的所述部分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壳体,具有后内面板部,所述后内面板部具有附接所述后面板的上表面;
所述后内面板部依据所述后面板弯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上面板区段,在所述上面板区段的上侧布置了所述滑盖,
所述后内面板部从所述上面板区段向后延伸,
一间隙形成在所述上面板区段的后缘与所述后面板的前缘之间,
所述后内面板部包括与所述后面板具有间隙的部分,并且
连接到所述壳体内侧的通风孔形成在所述后内面板部的所述部分处。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滑盖能够沿所述向左和向右方向可滑动地移动,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定位在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后面板之间的上面板区段,
所述上面板区段具有板形式的侧部,所述侧部在所述滑盖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由所述滑盖覆盖,并且依据所述滑盖弯曲,并且
沿所述向左和向右方向延伸的多个凹槽形成在所述侧部的上表面上。
CN201380017420.4A 2012-04-13 2013-04-05 电子设备 Active CN1042052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92502 2012-04-13
JP2012092502 2012-04-13
PCT/JP2013/060445 WO2013154041A1 (ja) 2012-04-13 2013-04-05 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5223A CN104205223A (zh) 2014-12-10
CN104205223B true CN104205223B (zh) 2017-05-31

Family

ID=49327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7420.4A Active CN104205223B (zh) 2012-04-13 2013-04-05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105296B2 (zh)
EP (1) EP2838088B1 (zh)
JP (1) JP5818976B2 (zh)
CN (1) CN104205223B (zh)
IN (1) IN2014KN02293A (zh)
RU (1) RU2593683C2 (zh)
WO (1) WO20131540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586534S (zh) * 2016-09-23 2017-09-25
CN113542476B (zh) * 2020-04-16 2023-09-08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背盖顶出机构及电子装置
US20230175640A1 (en) 2020-05-15 2023-06-08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Stand f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7428A (ja) * 1994-06-27 1996-01-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2000123561A (ja) * 1998-10-09 2000-04-28 Sony Corp 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2005078733A (ja) * 2003-09-01 2005-03-24 Sony Corp 電子機器
CN101587738A (zh) * 2008-05-23 2009-11-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盘播放器
CN201491429U (zh) * 2009-09-10 2010-05-26 珠海市雅力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多媒体设备的滑盖机构
CN201820451U (zh) * 2009-09-10 2011-05-04 珠海市雅力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滑盖可视光盘播放机
CN102393789A (zh) * 2005-05-15 2012-03-28 索尼计算机娱乐公司 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006442U1 (de) * 2000-04-07 2000-08-24 Enlight Corp Drucktaste auf der Frontplatte eines Computers
US20040047617A1 (en) * 2002-08-21 2004-03-11 Matos Jose R. Disc player system
TW568323U (en) * 2002-09-27 2003-12-21 Lite On It Corp Cap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for cap-lifting CD-ROM drive
JP4306228B2 (ja) * 2002-11-13 2009-07-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カートリッジ
JP2006134404A (ja) * 2004-11-04 2006-05-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プレーヤの扉開閉装置
US7398535B2 (en) * 2004-12-10 2008-07-08 Coby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Portable media player
JP2007095174A (ja) 2005-09-29 2007-04-12 Hitachi Ltd 情報再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7428A (ja) * 1994-06-27 1996-01-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2000123561A (ja) * 1998-10-09 2000-04-28 Sony Corp 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2005078733A (ja) * 2003-09-01 2005-03-24 Sony Corp 電子機器
CN102393789A (zh) * 2005-05-15 2012-03-28 索尼计算机娱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1587738A (zh) * 2008-05-23 2009-11-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盘播放器
CN201491429U (zh) * 2009-09-10 2010-05-26 珠海市雅力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多媒体设备的滑盖机构
CN201820451U (zh) * 2009-09-10 2011-05-04 珠海市雅力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滑盖可视光盘播放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38088A4 (en) 2015-12-16
EP2838088A1 (en) 2015-02-18
JP5818976B2 (ja) 2015-11-18
WO2013154041A9 (ja) 2014-08-07
CN104205223A (zh) 2014-12-10
US20150082327A1 (en) 2015-03-19
IN2014KN02293A (zh) 2015-05-01
RU2593683C2 (ru) 2016-08-10
EP2838088B1 (en) 2018-12-12
WO2013154041A1 (ja) 2013-10-17
JPWO2013154041A1 (ja) 2015-12-17
US9105296B2 (en) 2015-08-11
RU2014145521A (ru) 2016-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33412B2 (ja) 電子機器
CN104205223B (zh) 电子设备
TWI469716B (zh) 電子裝置
US20190302646A1 (en) Toner container
CN103426423B (zh) 键盘乐器
US20140134858A1 (en) Connector mechanism and related electronic device
JP4413960B2 (ja) 電子機器
TWI587121B (zh) 構件托盤
US20120014055A1 (en) Computer case with guiding plates for drives
WO2007050199A3 (en) Removable data cartridge
JP4896249B2 (ja) 遊技機
JP2006346230A (ja) 遊技機
JP2013026049A (ja) 端子収納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3154906U (ja) 不揮発性メモリ
EP3627627A1 (en) Card bracke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2968157B (zh) 固定结构与掀盖式电子装置
CN111240412B (zh) 一种电子设备
JP4814971B2 (ja) 電子機器
JP4514062B2 (ja) シャシーフロントに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バを装着したコンピュータのケース
CN101025664A (zh) 可伸缩式鼠标器
JP6019834B2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記録装置
JP3079145U (ja) 出し入れ機能及び放熱機能を具有するカートリッジタイプハードディスク座
JP4092690B2 (ja) 扉開閉機構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310706B2 (ja) 電子機器
JP3166029U (ja) コンパクトディスク収納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