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02585A - 一种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02585A
CN104202585A CN201410482944.7A CN201410482944A CN104202585A CN 104202585 A CN104202585 A CN 104202585A CN 201410482944 A CN201410482944 A CN 201410482944A CN 104202585 A CN104202585 A CN 1042025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difference
projection
value
incl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829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雁江
黄晓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8294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02585A/zh
Publication of CN1042025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25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和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投影模块以及检测模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将投影图像通过所述投影模块投影至投影屏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其中,所述倾斜角度为第一角度时,所述投影模块在投影方向上,与所述投影屏幕处于垂直状态;检测到所述倾斜角度不为所述第一角度时,根据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根据所述投影校正角度,对所述投影图像进行校正。本申请实施例提高了投影图像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为了更好的展示显示功能,具有投影模块的电子设备应运而生。
但是,电子设备通过投影模块投影时,特别是手持电子设备进行投影时,由于人体走动,或者身体抖动时,即容易使得电子设备发生倾斜,从而导致投影图像发生形变,影响用户观看,影响了投影图像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和装置,用以解决电子设备投影时,影响投影图像的质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投影模块以及检测模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将投影图像通过所述投影模块投影至投影屏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其中,所述倾斜角度为第一角度时,所述投影模块在投影方向上,与所述投影屏幕处于垂直状态;
检测到所述倾斜角度不为所述第一角度时,根据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根据所述投影校正角度,对所述投影图像进行校正。
优选地,所述检测到所述倾斜角度不为所述第一角度时,根据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包括:
从T1时刻到TN时刻的连续时间里,获得连续的M个倾斜角度;
获得所述M个倾斜角度分别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得到M个差值;
在所述M个差值与最近一次的投影校正角度的差值均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生成第一校正指令;
响应所述第一校正指令,根据所述M个差值中的任一个差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优选地,所述检测到所述倾斜角度不为所述第一角度时,根据所述倾斜角度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包括:
获得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
在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生成第二响应指令;
响应所述第二响应指令,根据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确定投影校正角度包括:
获得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
查找预设的校正范围与校正值的对应关系;其中,不同校正范围对应的校正值不同,所述校正值包含于所述校正范围内;不同的校正范围形成连续的数值范围;相邻的任意两个校正范围分别对应的校正值相差第一预设值;
获得所述差值所处的校正范围,及其对应的校正值;
将获得的所述差值对应的所述校正值作为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优选地,所述在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生成第二响应指令包括:
在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时,生成第二校正指令。
优选地,所述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投影模式;所述第一投影模式为投影至与水平面垂直的屏幕;
所述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投影模式;所述第二投影模式为投影至与水平面垂直的屏幕;
在所述第一投影模式下的第一角度值与在所述第二投影模式下的第一角度值相差第三预设值。
优选地,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投影模式时,所述在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减去所述第三预设值,得到的数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投影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投影模式,生成第三校正指令;
响应所述第三校正指令,根据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减去第三预设值得到的数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投影模式时,所述在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减去所述第三预设值,得到的数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投影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投影模式,生成第四校正指令;
响应所述第四校正指令,根据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减去第三预设值得到的数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一种控制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投影模块以及检测模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将投影图像通过所述投影模块投影至投影屏幕,所述装置包括:
角度检测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其中,所述倾斜角度为第一角度时,所述投影模块在投影方向上,与所述投影屏幕处于垂直状态;
角度确定单元,用于检测到所述倾斜角度不为所述第一角度时,根据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投影校正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投影校正角度,对所述投影图像进行校正。
优选地,所述角度确定单元包括:
角度获取单元,用于从T1时刻到TN时刻的连续时间里,获得连续的M个倾斜角度;
第一差值计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M个倾斜角度分别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得到M个差值;
第一指令生成单元,用于在所述M个差值与最近一次的投影校正角度的差值均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生成第一校正指令;
第一指令响应单元,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校正指令,根据所述M个差值中的任一个差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优选地,所述角度确定单元包括:
第二差值计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
第二指令生成单元,用于在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生成第二响应指令;
第二指令响应单元,用于响应所述第二响应指令,根据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优选地,所述角度确定单元包括:
第三差值计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
查找单元,用于查找预设的校正范围与校正值的对应关系;其中,不同校正范围对应的校正值不同,所述校正值包含于所述校正范围内;不同的校正范围形成连续的数值范围;相邻的任意两个校正范围分别对应的校正值相差第一预设值;
校正值确定单元,用于获得所述差值所处的校正范围,及其对应的校正值;
角度确定子单元,用于将获得的所述差值对应的所述校正值作为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指令生成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时,生成第二校正指令。
优选地,所述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投影模式;所述第一投影模式为投影至与水平面垂直的屏幕;
所述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投影模式;所述第二投影模式为投影至与水平面垂直的屏幕;
在所述第一投影模式下的第一角度值与在所述第二投影模式下的第一角度值相差第三预设值。
优选地,还包括:
第三指令生成单元,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投影模式,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若所述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减去所述第三预设值,得到的数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投影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投影模式,生成第三校正指令;
第三指令响应单元,用于响应所述第三校正指令,根据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减去第三预设值得到的数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第四指令生成单元,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投影模式,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若所述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减去所述第三预设值,得到的数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投影模式切换至第二投影模式,生成第四校正指令;
第四指令响应单元,用于响应所述第四校正指令,根据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减去第三预设值得到的数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和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包括投影模块以及检测模块,通过检测模块可以检测电子设备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当检测到所述倾斜角度不为第一角度时,根据该倾斜角度以及第一角度的差值,可以确定出投影校正角度,从而根据该投影校正角度,可以对投影图像进行校正。从而保证了投影图像的质量,不影响用户观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投影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角度确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又一个实施例的角度确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又一个实施例的角度确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投影模块以及检测模块,通过检测模块可以检测电子设备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当检测到所述倾斜角度不为第一角度时,根据该倾斜角度以及第一角度的差值,可以确定出投影校正角度,从而根据该投影校正角度,可以对投影图像进行校正。从而保证了投影图像的质量,不影响用户观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具体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至少包括投影模块以及检测模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将投影图像通过所述投影模块投影至投影屏幕。
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01:通过所述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其中,所述倾斜角度为第一角度时,所述投影模块在投影方向上,与所述投影屏幕处于垂直状态。
102:检测到所述倾斜角度不为所述第一角度时,根据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103:根据所述当投影校正角度,对所述投影图像进行校正。
投影图像是指投影模块投射到投影屏幕上,在投影屏幕上所显示的图像。
该第一角度即是投影模块在投影方向上与投影屏幕呈垂直状态时,电子设备相对水平面的角度,此时,电子设备处于最佳投影状态,通过投影模块投影的图像为正常的图像,为矩形形状。当电子设备的倾斜角度偏离该第一角度时,投影出的图像将发生形变,变为梯形,因此需要进行校正,以不影响用户观看。
由于投影模块无法判断投影的图像的形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倾斜角度不是第一角度时,即可认为投影图像会发生形变,开始对投影图像进行校正。首先根据倾斜角度与第一角度差值,可以确定出当前投影校正角度,投影校正角度即是指投影图像偏移的角度。
计算得到当前投影校正角度之后,即可按照当前投影校正角度对投影图像进行校正,使得电子设备在当前倾斜角度下,投射到投影屏幕的投影图像仍为矩形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电子设备中的检测模块可以检测电子设备相对水平面的倾斜度,从而可以在倾斜角度不为投影最佳的第一角度时,则可以通过计算当前倾斜角度与第一角度的差值,得到投影图像偏移的角度,即投影校正角度,从而可以按照投影校正角度对投影图像实现校正,保证了投影图像的质量,不影响用户观看。
利用投影校正角度对投影图像进行校正时,一种可能的方式是将投影的图像形状按照该投影校正角度进行调整,使得投射到投影屏幕上时,为矩形。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可以按照该投影校正角度调整投影模块的投影方向,从而使得投影图像投射到投影屏幕上时,为矩形。
电子设备倾斜角度的检测可以通过检测加速度等状态参数获得,该检测模块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磁力传感器等。
该投影校正角度,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等于倾斜角度与第一角度的差值,也即电子设备相对第一角度偏移的角度即认为是投影图像偏移的角度。
其中,为了避免频繁校正,发明人研究中发现,在倾斜角度与第一角度的差值很小时,投影图像的形状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步骤102中,检测到所述倾斜角度不为所述第一角度时,根据所述倾斜角度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可以包括:
获得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
在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生成第二响应指令;
响应所述第二响应指令,根据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在实际应用中,该第一预设值可以设置为3。也即电子设备若偏移最佳投影位置在3度以内,可以无需对投影图像进行校正,也不会影响投影图像的质量。
在所述差值的绝对值等于第一预设值时,可以生成第二响应指令,或者即可触发检测模块继续检测倾斜角度。
也即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才认为电子设备投影倾斜,偏离了正常位置,需要对投影图像进行校正。
其中,为了保证校正的灵敏度,当前倾斜角度与第一角度相差过大时,可以认为无法进行校正,因此在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生成第二响应指令具体可以是:
在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时,生成第二校正指令。
在实际应用中该第二预设值可以为40,也即,差值在-40~40之间时,且其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才对投影图像进行校正,否则会导致校正失败。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直接判断当前倾斜度,即当前倾斜度大于第三预设值,且小于第四预设值时,也可以生成第二校正指令,该第三预设值即等于第一角度值与第一预设值的和,该第四预设值即等于第一角度值与第二预设值的和。
为了进一步避免频繁的校正影响电子设备的性能。该步骤102可以具体包括:
从T1时刻到TN时刻的连续时间里,获得连续的M个倾斜角度;
获得所述M个倾斜角度分别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得到M个差值;
在所述M个差值与最近一次的投影校正角度的差值均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生成第一校正指令;
响应所述第一校正指令,根据所述M个差值中的任一个差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也即检测模块在检测电子设备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时,若连续检测到M个差值,与最近一次的投影校正角度的差值均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生成第一校正指令;通过响应该第一校正指令,可以选择M个差值中的任一个差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在实际应用在中,在保证避免频繁校正的前提下,为避免长时间不进行校正影响投影图像的质量,该M值可以设定为3。也即若检测模块连续检测到3次倾斜角度与第一角度的差值,减去最近一次的投影校正角度得到的数值,均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即可生成第一校正指令。
其中,根据所述M个差值在的任一个差值,优选的,可以是选择时间最近的一个差值。
其中,该T1时刻可以是最近一次校正完成时的时刻,该TN时可以是第M个倾斜角度的采集时刻。
根据所述M个差值中的任一个差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具体是,可以讲该差值作为投影校正角度。
最近一次的投影校正角度为最近一次检测的倾斜角度与第一角度的差值,因此,若当前计算得到的差值与最近一次投影校正角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表明当前的投影倾斜可以忽略不计,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投影出的图像不会影响用户观看。
例如,第一预设值为3度,第一角度为0度,最近一次的投影校正角度为5度,若当前倾斜角度为4度,也即电子设备在最近一次投影校正时的位置状态下,又偏移了1度,其小于3度,因此可以无需对投影图像进行校正。
本申请实施例,在连续M个差值与最近一次的投影校正角度的差值均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才确定为对投影图像的进行校正的校正时机,使得可以避免频繁校正,增加电子设备计算量,影响其性能。
另外,在投影过程中可能会更改投影屏幕,此时电子设备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可能会变化很大。例如手持电子设备可以以“墙壁”或者“天花板”作为投影屏幕。在以墙壁作为投影屏幕时,第一角度即为0度,当前倾斜角度与第一角度的差值即为该当前倾斜角度,因此,若当前倾斜角度与第一角度的差值若大于第二预设值时,有可能是要更改投影屏幕。而在投影屏幕为天花板时,第一角度为90度。在当前倾斜角度与第一角度的差值若大于第二预设值时,可能需要按照第一角度为90度时对投影图像进行校正。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具有两种投影模式:第一投影模块以及第二投影模式。两种投影模式不同。
所述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投影模式;所述第一投影模式为投影至与水平面垂直的屏幕;
所述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投影模式;所述第二投影模式为投影至与水平面垂直的屏幕;
在所述第一投影模式下的第一角度值与在所述第二投影模式下的第一角度值相差第三预设值。
在实际应用中,该第一阈值可以设定为40,该第二阈值设定为50,第三阈值为130。
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投影模式下时,在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所述倾斜角度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减去所述第三预设值,得到的数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投影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投影模式,生成第三校正指令;
响应所述第三校正指令,根据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减去第三预设值得到的数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投影模式下时,在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所述倾斜角度小于第一阈值时,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减去所述第三预设值,得到的数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投影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投影模式,生成第三校正指令;
响应所述第三校正指令,根据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减去第三预设值得到的数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具体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包括投影模块以及检测模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将投影图像通过所述投影模块投影至投影屏幕。其中,电子设备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投影模式;所述第一投影模式为投影至与水平面垂直的屏幕;
在所述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投影模式;所述第二投影模式为投影至与水平面垂直的屏幕;在所述第一投影模式下的第一角度值与在所述第二投影模式下的第一角度值相差第三预设值。
本实施例以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投影模式为例进行介绍,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201:通过所述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其中,所述倾斜角度为第一角度时,所述投影模块在投影方向上,与所述投影屏幕处于垂直状态。
202:从T1时刻到TN时刻的连续时间里,获得连续的M个倾斜角度;
203:获得所述M个倾斜角度分别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得到M个差值。
204:在所述M个差值与最近一次的投影校正角度的差值均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生成第一校正指令。
205:响应所述第一校正指令,选择所述M个差值中的任一个差值。
206: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如果是,执行步骤207,如果否执行步骤208。
207: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进入步骤211。
可以将所述M个差值中的任一个差值,作为当前投影校正角度,或者选择所述M个差值中对应的倾斜角度获取时间最近的一个差值作为当前投影校正校对。
208:在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判断所述差值对应倾斜角度的绝对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如果是,进入步骤208,如果否,则返回步骤202。
209:判断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减去第三预设值,得到的数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如果是,执行步骤209,如果否,返回步骤202。
其中,在所述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也返回步骤202继续执行。
210: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投影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投影模式,生成第三校正指令。
211:响应所述第三校正指令,根据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减去第三预设值得到的数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212:根据所述当投影校正角度,对所述投影图像进行校正。
举例说明,假设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投影模式,投影屏幕为与水平面垂直的投影屏幕,第一角度为0。第一预设值为3,第二预设值为40,第三预设值为90。第一阈值为40,第二阈值为50,第三阈值为130。
因此,若连续M次检测的倾斜角度与最近一次的投影校正角度的差值均大于3度,且位于-40~40的角度范围内时,则可以确定当前投影校正校对角度为当前检测的倾斜角度与0度的差值。
若连续M次检测的倾斜角度与最近一次的投影校正角度的差值均大于3度,但是不在-40~40的角度范围内,为了方便描述,假设差值为60,也即倾斜角度为60度。
此时可知,倾斜角度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因此计算差值的绝对值减去第三预设值,得到的数值的绝对值即为30。
而30大于3,且位于~40-40之间,因此可以生成第三响应指令。根据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减去第三预设值得到的数值即30,作为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保证在切换投影屏幕时,投影图像的质量。
由上述描述可知,当前投影校正角度可以采用倾斜角度与第一角度的差值。
当然,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预先设定不同的校正范围,每一个校正范围对应一个校正值。
不同校正范围对应的校正值不同,所述校正值包含于所述校正范围内;不同的校正范围形成连续的数值范围;相邻的任意两个校正范围分别对应的校正值相差第一预设值。
投影校正角度可以按照下述方式得到:
获得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
查找预设的校正范围与校正值的对应关系;
获得所述差值所处的校正范围,及其对应的校正值;
将获得的所述差值对应的所述校正值作为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例如,校正范围-1.5~1.5对应校正值为1,而1.5~4.5对应的校正值即为3等等。
其中,查找预设的校正范围与校正值的对应关系,可以是在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查找预设的校正范围与校正值的对应关系,否则不进行投影校正。以避免频繁的校正。
其中,获得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可以是在连续检测到M个倾斜角度与第一角度的差值,减去最近一次投影校正角度,得到的数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且小于第二预设值时,选择M个倾斜角度与第一角度的M个差值中的任一个差值。
从而可以是利用该任一个差值,查找预设的校正范围与校正值的对应关系。
每一个校正范围的最小值与最大值相差第一预设值,从而可以保证相邻校正范围对应的校正值相差第一预设值。
通过设定校正范围以及校正值,进一步避免了频繁校正,可以提升电子设备的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电子设备可以如图3所示,该电子设备300包括第一本体301以及第二本体302,第二本体302可以相对第一本体301转动,投影模块(图中未示出)具体设置在第一本301与第二本体302的转轴连接处303,内嵌在电子设备的一侧。通过投影模块可以将输出内容投影到投影屏幕400中。投影模块的投射方向与转轴连接处303平行
电子设备相对水平面的倾斜度具体即可以是指转轴连接处303相对水平面的角度。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控制装置具体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投影模块以及检测模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将投影图像通过所述投影模块投影至投影屏幕,所述装置可以包括:
角度检测单元401,用于通过所述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其中,所述倾斜角度为第一角度时,所述投影模块在投影方向上,与所述投影屏幕处于垂直状态;
角度确定单元402,用于检测到所述倾斜角度不为所述第一角度时,根据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投影校正单元403,用于根据所述投影校正角度,对所述投影图像进行校正。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电子设备中的检测模块可以检测电子设备相对水平面的倾斜度,从而可以在倾斜角度不为投影最佳的第一角度时,则可以通过计算当前倾斜角度与第一角度的差值,得到投影图像偏移的角度,即投影校正角度,从而可以按照投影校正角度对投影图像实现校正,保证了投影图像的质量,不影响用户观看。
利用投影校正角度对投影图像进行校正时,一种可能的方式是将投影的图像形状按照该投影校正角度进行调整,使得投射到投影屏幕上时,为矩形。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可以按照该投影校正角度调整投影模块的投影方向,从而使得投影图像投射到投影屏幕上时,为矩形。
电子设备倾斜角度的检测可以通过检测加速度等状态参数获得,该检测模块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磁力传感器等。
该投影校正角度,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等于倾斜角度与第一角度的差值,也即电子设备相对第一角度偏移的角度即认为是投影图像偏移的角度。
其中,为了避免频繁校正,发明人研究中发现,在倾斜角度与第一角度的差值很小时,投影图像的形状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如图5所示,该控制装置中角度确定单元402可以包括:
第二差值计算单元501,用于获得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
第二指令生成单元502,用于在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生成第二响应指令;
第二指令响应单元503,用于响应所述第二响应指令,根据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在实际应用中,该第一预设值可以设置为3。也即电子设备若偏移最佳投影位置在3度以内,可以无需对投影图像进行校正,也不会影响投影图像的质量。
在所述差值的绝对值等于第一预设值时,可以生成第二响应指令,或者即可触发检测模块继续检测倾斜角度。
也即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才认为电子设备投影倾斜,偏离了正常位置,需要对投影图像进行校正。
其中,为了保证校正的灵敏度,所述第一指令生成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时,生成第二校正指令。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直接判断当前倾斜度,即当前倾斜度大于第三预设值,且小于第四预设值时,也可以生成第二校正指令,该第三预设值即等于第一角度值与第一预设值的和,该第四预设值即等于第一角度值与第二预设值的和。
为了进一步避免频繁的校正,影响电子设备的性能,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该控制装置中角度确定单元402可以包括:
角度获取单元601,用于从T1时刻到TN时刻的连续时间里,获得连续的M个倾斜角度;
第一差值计算单元602,用于获得所述M个倾斜角度分别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得到M个差值;
第一指令生成单元603,用于在所述M个差值与最近一次的投影校正角度的差值均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生成第一校正指令;
第一指令响应单元504,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校正指令,根据所述M个差值中的任一个差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其中,根据所述M个差值在的任一个差值,优选的,可以是选择时间最近的一个差值。
在本实施例,在连续M个差值与最近一次的投影校正角度的差值均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才确定为对投影图像的进行校正的校正时机,使得可以避免频繁校正,增加电子设备计算量,影响其性能。
另外,在投影过程中可能会更改投影屏幕,此时电子设备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可能会变化很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具有两种投影模式:第一投影模块以及第二投影模式。两种投影模式不同。
所述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投影模式;所述第一投影模式为投影至与水平面垂直的屏幕;
所述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投影模式;所述第二投影模式为投影至与水平面垂直的屏幕;
在所述第一投影模式下的第一角度值与在所述第二投影模式下的第一角度值相差第三预设值。
因此,作为又一个实施例,如图7所示,该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三指令生成单元701,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投影模式,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若所述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减去所述第三预设值,得到的数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投影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投影模式,生成第三校正指令;
第三指令响应单元702,用于响应所述第三校正指令,根据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减去第三预设值得到的数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第四指令生成单元703,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投影模式,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若所述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减去所述第三预设值,得到的数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投影模式切换至第二投影模式,生成第四校正指令;
第四指令响应单元704,用于响应所述第四校正指令,根据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减去第三预设值得到的数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由上述描述可知,当前投影校正角度可以采用倾斜角度与第一角度的差值。
当然,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预先设定不同的校正范围,每一个校正范围对应一个校正值。
因此,如图8所述,该控制装置中的角度确定单元402可以包括:
第三差值计算单元801,用于获得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
查找单元802,用于查找预设的校正范围与校正值的对应关系;其中,不同校正范围对应的校正值不同,所述校正值包含于所述校正范围内;不同的校正范围形成连续的数值范围;相邻的任意两个校正范围分别对应的校正值相差第一预设值。
校正值确定单元803,用于获得所述差值所处的校正范围,及其对应的校正值;
角度确定子单元804,用于将获得的所述差值对应的所述校正值作为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其中,查找单元查找预设的校正范围与校正值的对应关系,可以是在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查找预设的校正范围与校正值的对应关系,否则不进行投影校正。以避免频繁的校正。
其中,第三差值计算单元可以具体用于在连续检测到M个倾斜角度与第一角度的差值,减去最近一次投影校正角度,得到的数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且小于第二预设值时,选择M个倾斜角度与第一角度的M个差值中的任一个差值。
因此,该查找确定单元即用于根据所述任一差值,查找预设的校正范围与校正值的对应关系。
每一个校正范围的最小值与最大值相差第一预设值,从而可以保证相邻校正范围对应的校正值相差第一预设值。
本实施例,通过设定校正范围以及校正值,在保证投影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避免了频繁校正,可以提升电子设备的性能。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投影模块以及检测模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将投影图像通过所述投影模块投影至投影屏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其中,所述倾斜角度为第一角度时,所述投影模块在投影方向上,与所述投影屏幕处于垂直状态;
检测到所述倾斜角度不为所述第一角度时,根据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根据所述投影校正角度,对所述投影图像进行校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到所述倾斜角度不为所述第一角度时,根据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包括:
从T1时刻到TN时刻的连续时间里,获得连续的M个倾斜角度;
获得所述M个倾斜角度分别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得到M个差值;
在所述M个差值与最近一次的投影校正角度的差值均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生成第一校正指令;
响应所述第一校正指令,根据所述M个差值中的任一个差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到所述倾斜角度不为所述第一角度时,根据所述倾斜角度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包括:
获得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
在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生成第二响应指令;
响应所述第二响应指令,根据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确定投影校正角度包括:
获得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
查找预设的校正范围与校正值的对应关系;其中,不同校正范围对应的校正值不同,所述校正值包含于所述校正范围内;不同的校正范围形成连续的数值范围;相邻的任意两个校正范围分别对应的校正值相差第一预设值;
获得所述差值所处的校正范围,及其对应的校正值;
将获得的所述差值对应的所述校正值作为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生成第二响应指令包括:
在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时,生成第二校正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1、3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投影模式;所述第一投影模式为投影至与水平面垂直的屏幕;
所述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投影模式;所述第二投影模式为投影至与水平面垂直的屏幕;
在所述第一投影模式下的第一角度值与在所述第二投影模式下的第一角度值相差第三预设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投影模式时,所述在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减去所述第三预设值,得到的数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投影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投影模式,生成第三校正指令;
响应所述第三校正指令,根据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减去第三预设值得到的数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投影模式时,所述在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减去所述第三预设值,得到的数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投影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投影模式,生成第四校正指令;
响应所述第四校正指令,根据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减去第三预设值得到的数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8.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投影模块以及检测模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将投影图像通过所述投影模块投影至投影屏幕,所述装置包括:
角度检测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其中,所述倾斜角度为第一角度时,所述投影模块在投影方向上,与所述投影屏幕处于垂直状态;
角度确定单元,用于检测到所述倾斜角度不为所述第一角度时,根据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投影校正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投影校正角度,对所述投影图像进行校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确定单元包括:
角度获取单元,用于从T1时刻到TN时刻的连续时间里,获得连续的M个倾斜角度;
第一差值计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M个倾斜角度分别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得到M个差值;
第一指令生成单元,用于在所述M个差值与最近一次的投影校正角度的差值均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生成第一校正指令;
第一指令响应单元,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校正指令,根据所述M个差值中的任一个差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确定单元包括:
第二差值计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
第二指令生成单元,用于在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生成第二响应指令;
第二指令响应单元,用于响应所述第二响应指令,根据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确定单元包括:
第三差值计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值;
查找单元,用于查找预设的校正范围与校正值的对应关系;其中,不同校正范围对应的校正值不同,所述校正值包含于所述校正范围内;不同的校正范围形成连续的数值范围;相邻的任意两个校正范围分别对应的校正值相差第一预设值;
校正值确定单元,用于获得所述差值所处的校正范围,及其对应的校正值;
角度确定子单元,用于将获得的所述差值对应的所述校正值作为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令生成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时,生成第二校正指令。
13.根据权利要求8、10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投影模式;所述第一投影模式为投影至与水平面垂直的屏幕;
所述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投影模式;所述第二投影模式为投影至与水平面垂直的屏幕;
在所述第一投影模式下的第一角度值与在所述第二投影模式下的第一角度值相差第三预设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指令生成单元,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投影模式,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若所述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减去所述第三预设值,得到的数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投影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投影模式,生成第三校正指令;
第三指令响应单元,用于响应所述第三校正指令,根据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减去第三预设值得到的数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第四指令生成单元,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投影模式,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若所述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减去所述第三预设值,得到的数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投影模式切换至第二投影模式,生成第四校正指令;
第四指令响应单元,用于响应所述第四校正指令,根据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减去第三预设值得到的数值,确定当前投影校正角度。
CN201410482944.7A 2014-09-19 2014-09-19 一种控制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42025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82944.7A CN104202585A (zh) 2014-09-19 2014-09-19 一种控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82944.7A CN104202585A (zh) 2014-09-19 2014-09-19 一种控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2585A true CN104202585A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87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82944.7A Pending CN104202585A (zh) 2014-09-19 2014-09-19 一种控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02585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1914A (zh) * 2015-01-12 2015-05-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454294A (zh) * 2016-10-20 2017-02-22 微鲸科技有限公司 投影机画面校正方法及投影机
CN106559629A (zh) * 2015-09-29 2017-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6559628A (zh) * 2015-09-28 2017-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9948521A (zh) * 2019-03-18 2019-06-28 北京华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图像纠偏方法和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8949A (zh) * 2011-05-03 2011-08-10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机图像校正方法、系统及投影机
CN103517018A (zh) * 2012-06-19 2014-01-15 株式会社理光 投影机以及梯形校正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8949A (zh) * 2011-05-03 2011-08-10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机图像校正方法、系统及投影机
CN103517018A (zh) * 2012-06-19 2014-01-15 株式会社理光 投影机以及梯形校正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1914A (zh) * 2015-01-12 2015-05-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559628A (zh) * 2015-09-28 2017-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WO2017054334A1 (zh) * 2015-09-28 2017-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6559629A (zh) * 2015-09-29 2017-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6559629B (zh) * 2015-09-29 2020-08-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6454294A (zh) * 2016-10-20 2017-02-22 微鲸科技有限公司 投影机画面校正方法及投影机
CN109948521A (zh) * 2019-03-18 2019-06-28 北京华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图像纠偏方法和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948521B (zh) * 2019-03-18 2021-05-11 北京华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图像纠偏方法和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4186B (zh) 深度信息测量方法及装置
KR101954855B1 (ko) 볼륨 내 물체의 심도 맵핑을 위한 광 패턴의 강도 변화의 사용
CN104202585A (zh) 一种控制方法和装置
US2015024491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US1027788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pth estimation based upon object magnification
US20120133616A1 (en) Creative design systems and methods
US9829969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bent state of electronic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flexible screen
US9639212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or,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jection system
KR20150053955A (ko) 대화형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에서의 절대적 및 상대적 위치결정 센서 융합
EP1611503A2 (en) Auto-aligning touch system and method
US20150260750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program
KR102643425B1 (ko) 차량의 차로변경을 탐지하는 방법과 장치, 전자 기기, 저장 장치, 노변 기기, 클라우드 제어 플랫폼 및 프로그램 제품
US20200090582A1 (en)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play screen
US9639209B2 (en) Optical touch system and touch display system
US9116578B2 (en) Optical distance determination device, optical touch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f a touch point on an optical touch panel
TW201721395A (zh) 以導覽子區域的選定來對手指移動進行評估的方法和系統
US9110588B2 (en) Optical touch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touch point
CN102314263B (zh) 光学触控屏幕系统、光学距离判断装置及其方法
JP6686319B2 (ja) 画像投影装置及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CN112396631B (zh) 物件追踪方法及其电脑系统
CN114527456A (zh) 基于uwb的运动轨迹识别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867562A (zh) 触摸屏报点的校正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TWI553531B (zh) 光學觸控裝置及觸控點座標之計算方法
CN117760364A (zh) 折叠屏的折叠角度确定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JP2012129731A (ja) 携帯端末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