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91756A - 一种防紫外线面料及一种防紫外线服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紫外线面料及一种防紫外线服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91756A
CN104191756A CN201410385664.4A CN201410385664A CN104191756A CN 104191756 A CN104191756 A CN 104191756A CN 201410385664 A CN201410385664 A CN 201410385664A CN 104191756 A CN104191756 A CN 1041917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ltraviolet
fabric
resistant
district
resistant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8566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景川
林韩芳
黄美玲
田友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ta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ta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ta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ta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8566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91756A/zh
Publication of CN104191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917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紫外线面料及一种防紫外线服装,其中所述防紫外线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分为第一面料区和第二面料区,所述第一面料区的面料密度小于所述第二面料区的面料密度;所述第一面料区的纱线上至少一侧设置有含紫外光致变色材料的第一防紫外线层。该防紫外线面料兼具很好的防紫外线功能及较好的透气性。该防紫外线服装部分或全部采用上述防紫外线面料。

Description

一种防紫外线面料及一种防紫外线服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装面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紫外线面料及应用该防紫外线面料的防紫外线服装。
背景技术
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10nm到400nm辐射的总称,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紫外线属于物理学光学的一种,紫外线是由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紫外线可以用来灭菌,过多的紫外线照射到人体会造成皮肤癌。自然界的主要紫外线光源是太阳,太阳光透过大气层时波长短于290nm的紫外线被大气层中的臭氧吸收掉。
近年来,大量化学物质破坏了大气层中的臭氧层,破坏了这道保护人类健康的天然屏障。据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报告显示,1979年以来中国大气臭氧层总量逐年减少,在20年间臭氧层减少了14%。而臭氧层每递减1%,皮肤癌的发病率就会上升3%。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紫外线防护的问题,目前人们主要通过遮阳伞、深色衣物、面料密度比较大的衣物等防止紫外线直接照射到皮肤。
但遮阳伞携带不便,部分遮阳伞防紫外线功能不佳。深色的衣物虽然吸收光的能力强些,但炎热的夏天,人们都喜欢穿浅而鲜艳的服装,因为浅色吸收光的能力差,与深色相比较而言,会更凉快一些。但是,浅色面料的光的透过率比较高,特别是紫外线的透过率。因此为了提高浅色衣物的紫外防护能力,又不得不加大织造密度以减少纱线之间的孔隙,达到减少光线透过率的目的,但面料密度比较大的衣物又影响了衣物的透气性,导致在炎热的夏天人们穿起来会感觉很不舒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紫外线面料,以解决现有面料不能兼具很好的防紫外线功能及较好的透气性的问题。
本发明另外提供一种防紫外线服装,以解决现有服装不能兼具很好的防紫外线功能及较好的透气性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紫外线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分为第一面料区和第二面料区,所述第一面料区的面料密度小于所述第二面料区的面料密度;所述第一面料区的纱线上至少一侧设置有含紫外光致变色材料的第一防紫外线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紫外线层在所述第一面料区表面方向上包括复数个孤立的防紫外线区。
可选的,所述第一防紫外线层在所述第一面料区表面方向的面积占所述第一面料区表面面积的比例为40%至80%。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紫外线层在所述第一面料区表面方向的面积占所述第一面料区表面面积的比例为60%。
可选的,所述复数个孤立的防紫外线区的紫外光致变色材料的施加量部分相同或全部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紫外线层通过印花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面料区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面料区至少一侧设置有含紫外光致变色材料的第二防紫外线层。
优选的,所述第二防紫外线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防紫外线层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面料区的克重为25g/m2至45g/m2,所述第二面料区的克重为45g/m2至80g/m2。
可选的,所述紫外光致变色材料的紫外线激发波长为275nm至400nm。
可选的,所述紫外光致变色材料为含螺毗喃类、俘精酸醉类、二芳基乙烯类或偶氮苯类化合物的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面料本体采用白色20D尼龙梭织面料。。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紫外线服装,该服装部分或全部采用上述所述的防紫外线面料。
可选的,该服装部分采用上述所述的防紫外线面料,具体在除所述服装的袖管处以外的部分采用上述所述的防紫外线面料。
优选的,所述服装的袖管处的面料的纱线上至少一侧设置有含紫外光致变色材料的第三防紫外线层,所述第三防紫外线层在所述袖管处的面料表面方向的面积占所述袖管处的面料表面面积的比例为90%至100%。
优选的,所述第三防紫外线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防紫外线面料的第一防紫外线层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袖管处的面料采用30D尼龙针织平纹面料。
优选的,所述袖管处的面料的克重为75g/m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防紫外线面料具有以下优点:本防紫外线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分为第一面料区和第二面料区。所述第一面料区的面料密度小于所述第二面料区的面料密度,这样第一面料区的面料纹路就相对比较稀疏,纱线之间的间隙就比较大,使得面料的透气效果比较好。所述第一面料区的纱线上至少一侧设置有含紫外光致变色材料的第一防紫外线层,由于在具有一定波长值的紫外线辐照下,紫外光致变色材料吸收紫外线的能力会增强,所以在具有一定波长值的紫外线辐照下,设置有紫外光致变色材料后的第一面料区的紫外线吸收能力也会增强。从而使得该防紫外线面料整体上既具有很好的防紫外线功能又具有较好的透气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防紫外线服装具有以下优点:本防紫外线服装部分或全部采用上述所述的防紫外线面料,穿戴该服装可以很好的防止紫外线透过服装伤害穿戴者的皮肤,同时该服装具有较好的透气性,使得人们穿戴起来感觉很舒适。另,在具有一定波长值的紫外线辐照下,紫外光致变色材料的防紫外线能力才会增强,且紫外光强度越强材料吸收紫外线的能力也越强,使得该服装可以根据外界光源中紫外线的变化自动调节服装吸收紫外线的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被紫外线照射前的防紫外线面料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被紫外线照射后的防紫外线面料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防紫外线服装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被紫外线照射前的袖管处的面料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被紫外线照射后的袖管处的面料的示意图。
其中,1、第一面料区;2、第二面料区;3、第一防紫外线层;4、第三防紫外线层;5、衣身处;6、袖管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紫外线面料,以下为具体实施例。
以下实施例中所述的紫外光致变色材料为:在具有一定波长值的紫外线的辐照下紫外光致变色材料的颜色会发生变化的光致变色材料;所述颜色变化是指从无色变为有色或从浅色系变为深色系,由于材料颜色的变化从而使得紫外光致变色材料的紫外线吸收能力从弱变强。具体地在具有一定波长值的紫外光激发后材料的颜色会发生变化,该过程可逆且在不同紫外光强度条件下会形成动态平衡,即当具有一定波长值的紫外光的强度低时,动态平衡后发生结构变化的紫外光致变色材料的比例低,对具有一定波长值的紫外光的吸收能力相对比较弱;随着具有一定波长值的紫外光的强度的增加,动态平衡后发生结构变化的紫外光致变色材料的比例也提高,对具有一定波长值的紫外光的吸收能力也增强。所述光致变色是指:某些化合物在一定的波长和强度的光作用下分子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对光的吸收峰值即颜色的相应改变,且这种改变一般是可逆的。所述光致变色材料是指:受到光源激发后能够发生颜色变化的一类材料。
如图1所示,其为被紫外线照射前的防紫外线面料的示意图;该防紫外线面料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分为第一面料区1和第二面料区2,第一面料区1的面料密度小于所述第二面料区2的面料密度;第一面料区1的面料密度小,面料纹路稀疏,纱线之间的缝隙较大,从而使得第一面料区1的面料透气效果比较好;第二面料区2的面料密度大,纱线之间的缝隙小,从而使得第二面料区2的紫外线透过率低,进而可以较好的防止紫外线穿透面料伤害皮肤。
第一面料区1的纱线上至少一侧设置有含紫外光致变色材料的第一防紫外线层3,由于在具有一定波长值的紫外光照射下,紫外光致变色材料吸收紫外线的能力会增强,且紫外光强度越强紫外光致变色材料吸收紫外线的能力也越强,所以在具有一定波长值的紫外光照射下,设置有第一防紫外线层3后的第一面料区1的紫外线吸收能力也会加强,且紫外光强度越强设置有第一防紫外线层3后的第一面料区1的紫外线吸收能力也越强;同时使得设置了第一防紫外线层3后的第一面料区1可以达到根据光源中含紫外线的情况自动调节防紫外线的能力,即当面料被具有一定波长值的紫外线照射时,面料才开始增强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当面料没有被具有一定波长值的紫外线照射时,面料可以保持原有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防紫外线层3在第一面料区1表面方向上包括复数个孤立的防紫外线区,即将第一面料区1的部分纱线上设置紫外光致变色材料,形成多个孤立的防紫外线区域。这样可以使得设置了第一防紫外线层3后的第一面料区1在具有很好的透气效果的情况下也具有很好的防紫外线功能;同时还可以对防紫外线区域的形状进行设计,从而使得面料达到不同的展示效果。
上述第一防紫外线层3在所述第一面料区1表面方向的面积占所述第一面料区1表面面积的比例可以为40%至80%,具体地可以设计第一防紫外线层3在所述第一面料区1表面方向的面积占所述第一面料区1表面面积的比例为60%。这样可以使得设置了第一防紫外线层3后的第一面料区1在具有很好的透气效果的情况下也具有很好的防紫外线功能。当然这个比例也可以根据实际防紫外线功能及透气性的需要进行调整。
在制作夏季服装用面料时,上述第一面料区1的克重可以为25g/m2至45g/m2,第二面料区2的克重可以为45g/m2至80g/m2,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服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上述面料本体可以采用白色20D尼龙梭织面料,在许多场合下面料本体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面料。
上述复数个孤立的防紫外线区的紫外光致变色材料的施加量部分相同或全部相同;在设计成紫外光致变色材料的施加量部分相同的情况,防紫外线层的复数个孤立的防紫外线区,可以使用被激发后显示的颜色不同或相同的紫外光致变色材料制作,但各个防紫外线区的厚度不同或者厚度相同面积不同,即可满足复数个孤立的防紫外线区的紫外光致变色材料的施加量部分相同,进而使得复数个孤立的防紫外线区的紫外线吸收能力部分相同;这样就可以根据实际的防紫外线需要,将面料制作成同一面料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防紫外线能力的面料。
上述第一防紫外线层3可以通过印花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面料区1上,在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将第一防紫外线层3设置于所述第一面料区1上。
上述紫外光致变色材料吸收的紫外线的波长为275nm至400nm,该范围的紫外线照射到人体会导致人体的皮肤受到伤害,所以选择在该范围的紫外光照射才会被激发的紫外光致变色材料,可以使得面料有效的吸收该范围的紫外线,从而达到防止该范围的紫外线透过面料伤害皮肤。
上述紫外光致变色材料为含螺毗喃类、俘精酸醉类、二芳基乙烯类或偶氮苯类化合物的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这些化合物都具有较好的光致变色性能。在没有紫外光照射下含螺毗喃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致变色材料的颜色为无色,所以即使面料上设置有含有此类紫外光致变色材料的防紫外线层,在没有紫外光辐照时,面料本身的颜色及外观效果也不会受到影响。
以下为具体事例说明该防紫外线面料的防紫外线功能测试结果。
面料:白色20D尼龙梭织稀密间条面料,面料克重为35g/m2;
印花工艺配方:紫外光致变色材料:6%,该紫外光致变色材料被紫外光照射后材料的颜色会变为紫色;交联剂:80%;固色剂:2%;其它为水;
工艺流程:制网——调浆——印花——烘干,烘干的温度及时间为:130℃*120S——成品;
印花覆盖比例:第一防紫外线层3在第一面料区1表面方向的面积占第一面料区1表面面积的比例为60%;
检测方法:GBT18830;
一侧设置有第一防紫外线层3的第一面料区1的紫外线穿透能力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表明,设置有第一防紫外线层3的面料被紫外光照射后,面料会随着紫外光致变色材料的激发程度不同表现出来的紫外线吸收能力也不同。同时也说明在户外条件下,由于紫外光强度不同该面料被激发的程度也不同,进而使得该面料的紫外线的防御能力不同;即该面料的紫外线吸收能力会随着外界光源中紫外光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得该防紫外线面料具有根据户外光源情况智能调节自身防紫外线能力的功能。
如图2所示,其为被紫外线照射后的防紫外线面料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可知被紫外线照射后的防紫外线面料的第一防紫外线层3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需要指出的是,在所述第一面料区1采用上述说明的结构和工艺时,上述所述的第二面料区2可以设计为:第二面料区2至少一侧设置有含紫外光致变色材料的第二防紫外线层,这样可以增强第二面料区2的防紫外线能力;所述第二防紫外线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防紫外线层3的厚度,由于第二面料区2的面料密度大于第一面料区1的面料密度,第二面料区2自身的防紫外线能力也很好,所以可以将第二防紫外线层的厚度设计成小于第一防紫外线层3的厚度,在增强第二面料区2处面料的防紫外线能力的同时保持该处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效果。第二防紫外线层的材料和形成工艺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防紫外线层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紫外线服装,以下为具体实施例。
如图3所示,其为防紫外线服装的示意图;该服装部分或全部采用上述防紫外线面料。由于上述防紫外线面料兼具很好的防紫外线功能及很好的透气性能,在被紫外线辐照时该面料的紫外线吸收能力会增强,且紫外光强度增强该面料的紫外线吸收能力也会增强,所以由该面料制成的防紫外线服装既具有很好的防紫外线功能也具有很好的透气性,使穿戴者在穿戴该防紫外线服装时可以避免紫外线伤害穿戴者的皮肤,且感觉很舒适,同时该防紫外线服装可以根据户外紫外线情况智能调节防紫外线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该服装部分采用上述所述的防紫外线面料时,具体在除所述服装的袖管处6以外的部分采用上述所述的防紫外线面料。具体的,如图3所示,该防紫外线服装包括衣身处5和袖管处6,可以在衣身处5采用上述所述的防紫外线面料。这样袖管处6的面料就可以根据实际功能需要选用具有其它功能的面料,如可以根据防紫外线功能的需要选择透气性相对低于上述防紫外线面料的面料,但防紫外线能力更好的面料。因为在实际穿着搭配时,手臂处会出现仅有一件衣服覆盖的情况,此时需要衣服袖管处6的防紫外线能力高于衣服其它部位的防紫外线能力。
具体地,可以在服装的袖管处6的面料的纱线上至少一侧设置有含紫外光致变色材料的第三防紫外线层4,所述第三防紫外线层4在所述袖管处6的面料表面方向的面积占所述袖管处6的面料表面面积的比例为90%至100%;增大袖管处6的防紫外线层的覆盖面积,进而加强袖管处6的防紫外线能力。使得防紫外线服装可以形成梯度防护效果,在很好的保护人体的同时,兼顾舒适性和低成本。
上述袖管处6的第三防紫外线层4的厚度大于所述防紫外线面料的第一防紫外线层3的厚度,这样的设计可以进一步加强袖管处6的防紫外线能力,避免紫外线伤害手臂处的皮肤。
上述袖管处6的面料可以采用30D尼龙针织平纹面料。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要,选择其它类型的面料。上述袖管处6的面料的克重可以为75g/m2,在许多场合下,面料的克重也可以为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减。
以下为具体事例说明设置有第三防紫外线层4的袖管面料的防紫外线功能测试结果。
面料:30D尼龙轻薄针织平纹,面料克重为75g/m2;
印花工艺配方:紫外光致变色材料:1%~30%,本次测试选取10%,该紫外光致变色材料被紫外光照射后材料的颜色会变为绿色;水性聚氨酯:40~70%;其它为水;
工艺流程:调浆——涂层——烘干,烘干的温度及时间:130℃*120S——成品;
印花覆盖比例:第三防紫外线层在面料表面方向的面积占面料表面面积的比例为100%;
检测方法:GBT18830;
设置有第三防紫外线层的袖管处面料的紫外线穿透能力测试结果:
由于第三防紫外线层4在所述袖管处6的面料表面方向的面积占所述袖管处6的面料表面面积的比例大于第一防紫外线层3在所述第一面料区1表面方向的面积占所述第一面料区1表面面积的比例,且袖管处6的第三防紫外线层4的厚度大于所述防紫外线面料的第一防紫外线层3的厚度,从测试结果可知,紫外光致变色材料被激发后对紫外线透过率的影响更明显。另外,衣服不同部位的紫外线防护能力不同,可以达到重点保护的目的。
如图4所示,其为被紫外线照射前的设置有第三防紫外线层4的袖管处6的面料的示意图,被紫外线照射前第三防紫外线层4的颜色为无色,这样第三防紫外线层4的设计不会影响衣服本来的外观效果;如图5所示,其为被紫外线照射后的设置有第三防紫外线层4的袖管处6的面料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被紫外线照射后第三防紫外线层4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防紫外线面料及防紫外线服装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8)

1.一种防紫外线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分为第一面料区和第二面料区,所述第一面料区的面料密度小于所述第二面料区的面料密度;所述第一面料区的纱线上至少一侧设置有含紫外光致变色材料的第一防紫外线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紫外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紫外线层在所述第一面料区表面方向上包括复数个孤立的防紫外线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紫外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紫外线层在所述第一面料区表面方向的面积占所述第一面料区表面面积的比例为40%至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紫外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紫外线层在所述第一面料区表面方向的面积占所述第一面料区表面面积的比例为60%。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紫外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个孤立的防紫外线区的紫外光致变色材料的施加量部分相同或全部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紫外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紫外线层通过印花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面料区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紫外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料区至少一侧设置有含紫外光致变色材料的第二防紫外线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紫外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紫外线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防紫外线层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2、3、4、7或8所述的防紫外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料区的克重为25g/m2至45g/m2,所述第二面料区的克重为45g/m2至80g/m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紫外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光致变色材料的紫外线激发波长为275nm至400nm。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紫外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光致变色材料为含螺毗喃类、俘精酸醉类、二芳基乙烯类或偶氮苯类化合物的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紫外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采用白色20D尼龙梭织面料。
13.一种防紫外线服装,其特征在于,该服装部分或全部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紫外线面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防紫外线服装,其特征在于,该服装部分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紫外线面料,具体在除所述服装的袖管处以外的部分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紫外线面料。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防紫外线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服装的袖管处的面料的纱线上至少一侧设置有含紫外光致变色材料的第三防紫外线层,所述第三防紫外线层在所述袖管处的面料表面方向的面积占所述袖管处的面料表面面积的比例为90%至10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防紫外线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防紫外线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防紫外线面料的第一防紫外线层的厚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任一项所述的防紫外线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袖管处的面料采用30D尼龙针织平纹面料。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防紫外线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袖管处的面料的克重为75g/m2。
CN201410385664.4A 2014-08-07 2014-08-07 一种防紫外线面料及一种防紫外线服装 Pending CN1041917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85664.4A CN104191756A (zh) 2014-08-07 2014-08-07 一种防紫外线面料及一种防紫外线服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85664.4A CN104191756A (zh) 2014-08-07 2014-08-07 一种防紫外线面料及一种防紫外线服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91756A true CN104191756A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77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85664.4A Pending CN104191756A (zh) 2014-08-07 2014-08-07 一种防紫外线面料及一种防紫外线服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91756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0105A (zh) * 1985-01-10 1986-08-27 金伯利-克拉克公司 有涂层的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202147438U (zh) * 2011-07-26 2012-02-22 江阴市振新毛纺有限公司 光致变色双面花呢
CN203438606U (zh) * 2013-06-07 2014-02-19 众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变化经密面料
CN103802378A (zh) * 2014-01-17 2014-05-21 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服装面料及一种服装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0105A (zh) * 1985-01-10 1986-08-27 金伯利-克拉克公司 有涂层的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202147438U (zh) * 2011-07-26 2012-02-22 江阴市振新毛纺有限公司 光致变色双面花呢
CN203438606U (zh) * 2013-06-07 2014-02-19 众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变化经密面料
CN103802378A (zh) * 2014-01-17 2014-05-21 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服装面料及一种服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54086B1 (en) Calendered fabrics for ultraviolet light protection
CN103966835B (zh) 一种纳米石墨烯微片紫外屏蔽纺织复合面料的制备方法
Kamal et al. Effect of some construction factors of bi-layer knitted fabrics produced for sports wear on resisting ultraviolet radiation
CN103820939B (zh) 一种抗紫外线绒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9427A (zh) 高性能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CN206521563U (zh) 一种功能性面料
CN101575799A (zh) 一种具有抗紫外线性能的亚麻纤维织物
CN103451821A (zh) 一种多功能防紫外线面料
CN108978282A (zh) 一种防紫外线织物的制备方法
KR100931360B1 (ko) 흡한 속건성 편직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5741454U (zh) 一种防汗渍织物结构
TW201200664A (en) Sun protection light cloth
CN104139562A (zh) 一种防晒透气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591006B1 (ko) 초경량 다운프루프용 견혼방직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4191756A (zh) 一种防紫外线面料及一种防紫外线服装
KR101873258B1 (ko) 냉감기능이 우수한 직물의 제조방법
KR100783179B1 (ko) 수분전이 기능을 갖는 통기성 방제용 원단 및 그 제법
JP2002020972A (ja) 紫外線遮蔽性に優れたフォトクロミック布帛類
TW201835416A (zh) 防紫外線口罩及其製作方法
JP3197820U (ja) 側地
CN214239820U (zh) 一种抗紫外线环保涤棉面料
CN109440277A (zh) 一种吸光发热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3074235U (zh) 卫浴窗帘
CN220720526U (zh) 一种防紫外线涤纶面料
TWM634896U (zh) 一種抗菌及抗紫外線之耐水洗機能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