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89787A - 一种有效治疗盆腔炎的胶囊制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效治疗盆腔炎的胶囊制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89787A
CN104189787A CN201410506726.2A CN201410506726A CN104189787A CN 104189787 A CN104189787 A CN 104189787A CN 201410506726 A CN201410506726 A CN 201410506726A CN 104189787 A CN104189787 A CN 1041897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rba
parts
rhizoma
radix
capsule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067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文农
李长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50672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89787A/zh
Publication of CN104189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97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效治疗盆腔炎的胶囊制剂,是由以下中药原料制成,连翘、小红藤、红花、鸭跖草、牡丹皮、玄参、木香、蒲公英、延胡索、没药、薏苡仁、五灵脂、半枝莲、附子、川芎、苍术、香附、三棱、柴胡、桑寄生、蓬莪术、牛膝、艾叶、蒲黄、昆布、海藻、白花蛇舌草、茯苓、刘寄奴;本发明依据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中药传统理论,经过科学的组方,并通过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配制而成的,药物中: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的科学调配对于盆腔炎患者能够产生积极的治疗效果,对盆腔炎患者出现的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等症状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患者乐于接受,有效率达到95%,治愈率83%。

Description

一种有效治疗盆腔炎的胶囊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囊制剂, 具体地说是一种有效治疗盆腔炎的胶囊制剂。
背景技术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是女性盆腔生殖器官炎症的简称,包括子宫炎、盆腔腹膜炎、盆腔结蒂组织炎和输卵管卵巢炎。主要引起盆腔炎的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性传播的病原体(如淋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疱疹病毒)。引起急性盆腔炎的主要病因是产后或流产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术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
少数女性会患上盆腔炎,这是因为女性生殖系统有自然的防御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能抵御细菌的入侵,只有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或由于其他原因使女性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才会导致盆腔炎的发生。
现在对于盆腔炎的治疗药物中,服用西药容易出现治疗效果不彻底,容易复发,服药后毒副作用大等缺点;而使用中药制剂具有服药时间长,治疗效果不明显等缺点,因此不能被广大患者接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治疗盆腔炎的胶囊制剂,具有治疗时间短,治愈率高,可彻底根治的优点。
本发明药物是使用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为原料药,依据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中药传统理论,经过科学的组方,并通过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配制而成的,本药物中: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的科学调配对于盆腔炎患者能够产生积极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所选用中草药的药性及药理分别为: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疠,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小红藤: 性温,昧辛。接骨。
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
红花: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活血通径、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
鸭跖草: 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风热感冒,高热不退,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痈肿疔毒。
牡丹皮: 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
玄参: 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能主治: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疠,白喉,痈肿疮毒。
木香: 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煨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蒲公英: 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延胡索: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除风,治气,暖腰膝,破症癖,扑损瘀血,及暴腰痛。
没药: 苦,平。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外用消肿生肌。用于跌打淤血肿痛,痈疽肿痛,胸腹诸痛;外用治疮口久不收敛。
薏苡仁: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
五灵脂: 苦甘,温。入肝、脾经。
功能主治:生用行血止痛。治心腹血气诸痛,妇女经闭,产后瘀血作痛;外治蛇、蝎、蜈蚣咬伤。炒用止血。治妇女血崩,经水过多,赤带不绝。
半枝莲: 辛、苦,寒。归肺、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水肿,黄疸。
附子: 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萎,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安抚神经,正头风头痛,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苍术:性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祛风辟秽,燥湿健脾,适用于胃脘闷,腹胀大便溏软,呕恶,四肢倦怠,时气感冒,痰多诸症。
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功能主治: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三棱: 辛、苦,平。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症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
柴胡:苦,微寒。归经:归肝经、胆经。
功能主治:疏散退热,升阳舒肝。
桑寄生:苦、甘,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
蓬莪术: 苦辛,温。入肝、脾经。
功能主治:行气,破血,消积,止痛。治心腹胀痛,症瘕,积聚,宿食不消,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作痛。
牛膝:苦;酸;性平。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
艾叶: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蒲黄:甘,平。归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脘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
昆布:性寒,味咸。
功能主治:软坚散结,消痰,利水。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海藻: 苦、咸,寒。归肝、胃、肾经。                  
功能主治:软坚散结,消痰,利水。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白花蛇舌草: 苦甘,寒。入心、肝、脾三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治肺热喘咳,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痢疾,尿路感染,黄疸,肝炎,盆腔炎,附件炎,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肿瘤。亦可用于消化道癌症。
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刘寄奴:苦,温。入心、脾经。
功能主治:破血通经,敛疮消肿。治经闭症瘕,胸腹胀痛,产后血瘀,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痈毒焮肿。
本发明的一种有效治疗盆腔炎的胶囊制剂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药制成:
连翘3-8份、小红藤2-6份、红花5-12份、鸭跖草1-5份、
牡丹皮5-12份、玄参2-6份、木香5-12份、蒲公英5-12份、
延胡索3-8份、没药5-12份、薏苡仁3-8份、五灵脂2-6份、
半枝莲1-5份、附子3-8份、川芎5-12份、苍术2-6份、
香附3-8份、三棱2-6份、柴胡5-12份、桑寄生1-5份、
蓬莪术1-5份、牛膝3-8份、艾叶2-6份、蒲黄5-12份、
昆布3-8份、海藻1-5份、白花蛇舌草1-5份、茯苓1-5份、
刘寄奴2-6份;
制备步骤如下:
(1)、按照配方比例将连翘、小红藤、红花、鸭跖草、牡丹皮、玄参、木香、蒲公英、延胡索、没药、薏苡仁、五灵脂、半枝莲、附子、川芎、苍术浸入800-1500份水中浸泡60-100分钟,煎煮2-3小时,过滤后药渣加入400-600份水煎煮30分钟,滤液弃渣,将两次滤液合并煎熬,浓缩至稠膏后烘干粉碎至200-400目细粉;
(2)、按配方比例将香附、三棱、柴胡、桑寄生、蓬莪术、牛膝、艾叶、蒲黄、昆布、海藻、白花蛇舌草、茯苓、刘寄奴筛选,放入高压锅于150-180℃内蒸15-30分钟,冷却至室温,摊放在竹席上用黑布覆盖置于阳光下晒干,粉碎成200-400目的细粉备用;
(3)、将制备方法(1)、(2)得到的细粉混合均匀,密封72小时后分装胶囊,每粒胶囊装药量为0.40-0.50g。
本发明的一种有效治疗盆腔炎的胶囊制剂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药制成:
连翘4-6份、小红藤3-5份、红花6-10份、鸭跖草2-4份、
牡丹皮6-10份、玄参3-5份、木香6-10份、蒲公英6-10份、
延胡索4-6份、没药6-10份、薏苡仁4-6份、五灵脂3-5份、
半枝莲2-4份、附子4-6份、川芎6-10份、苍术3-5份、
香附4-6份、三棱3-5份、柴胡6-10份、桑寄生2-4份、
蓬莪术2-4份、牛膝4-6份、艾叶3-5份、蒲黄6-10份、
昆布4-6份、海藻2-4份、白花蛇舌草2-4份、茯苓2-4份、
刘寄奴3-5份。
本发明的一种有效治疗盆腔炎的胶囊制剂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药制成:
连翘5份、小红藤4份、红花8份、鸭跖草3份、
牡丹皮8份、玄参4份、木香8份、蒲公英8份、
延胡索5份、没药8份、薏苡仁5份、五灵脂4份、
半枝莲3份、附子5份、川芎8份、苍术4份、
香附5份、三棱4份、柴胡8份、桑寄生3份、
蓬莪术3份、牛膝5份、艾叶4份、蒲黄8份、
昆布5份、海藻3份、白花蛇舌草3份、茯苓3份、
刘寄奴4份。               
本发明胶囊制剂对盆腔炎患者出现的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尿频、尿痛、排尿困难,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性交后及月经前后疼痛加剧等症状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而且原料药易得,成本低,服药过程无毒副作用,患者乐于接受,有效率达到95%,治愈率83% 。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连翘3g、小红藤2g、红花5g、鸭跖草1g、
牡丹皮5g、玄参2g、木香5g、蒲公英5g、
延胡索3g、没药5g、薏苡仁3g、五灵脂2g、
半枝莲1g、附子3g、川芎5g、苍术2g、
香附3g、三棱2g、柴胡5g、桑寄生1g、
蓬莪术1g、牛膝3g、艾叶2g、蒲黄5g、
昆布3g、海藻1g、白花蛇舌草1g、茯苓1g、
刘寄奴2g;
制备步骤如下:
(1)、按照配方比例将连翘、小红藤、红花、鸭跖草、牡丹皮、玄参、木香、蒲公英、延胡索、没药、薏苡仁、五灵脂、半枝莲、附子、川芎、苍术浸入800g水中浸泡60分钟,煎煮2小时,过滤后药渣加入400g水煎煮30分钟,滤液弃渣,将两次滤液合并煎熬,浓缩至稠膏后烘干粉碎至200目细粉;
(2)、按配方比例将香附、三棱、柴胡、桑寄生、蓬莪术、牛膝、艾叶、蒲黄、昆布、海藻、白花蛇舌草、茯苓、刘寄奴筛选,放入高压锅于150℃内蒸15分钟,冷却至室温,摊放在竹席上用黑布覆盖置于阳光下晒干,粉碎成200目的细粉备用;
(3)、将制备方法(1)、(2)得到的细粉混合均匀,密封72小时后分装胶囊,每粒胶囊装药量为0.40g。
实施例2
连翘8g、小红藤6g、红花12g、鸭跖草5g、
牡丹皮12g、玄参6g、木香12g、蒲公英12g、
延胡索8g、没药12g、薏苡仁8g、五灵脂6g、
半枝莲5g、附子8g、川芎12g、苍术6g、
香附8g、三棱6g、柴胡12g、桑寄生5g、
蓬莪术5g、牛膝8g、艾叶6g、蒲黄12g、
昆布8g、海藻5g、白花蛇舌草5g、茯苓5g、
刘寄奴6g;
制备步骤如下:
(1)、按照配方比例将连翘、小红藤、红花、鸭跖草、牡丹皮、玄参、木香、蒲公英、延胡索、没药、薏苡仁、五灵脂、半枝莲、附子、川芎、苍术浸入1500g水中浸泡100分钟,煎煮3小时,过滤后药渣加入600g水煎煮30分钟,滤液弃渣,将两次滤液合并煎熬,浓缩至稠膏后烘干粉碎至400目细粉;
(2)、按配方比例将香附、三棱、柴胡、桑寄生、蓬莪术、牛膝、艾叶、蒲黄、昆布、海藻、白花蛇舌草、茯苓、刘寄奴筛选,放入高压锅于180℃内蒸30分钟,冷却至室温,摊放在竹席上用黑布覆盖置于阳光下晒干,粉碎成400目的细粉备用;
(3)、将制备方法(1)、(2)得到的细粉混合均匀,密封72小时后分装胶囊,每粒胶囊装药量为0.50g。
实施例3
连翘4g、小红藤3g、红花6g、鸭跖草2g、
牡丹皮6g、玄参3g、木香6g、蒲公英6g、
延胡索4g、没药6g、薏苡仁4g、五灵脂3g、
半枝莲2g、附子4g、川芎6g、苍术3g、
香附4g、三棱3g、柴胡6g、桑寄生2g、
蓬莪术2g、牛膝4g、艾叶3g、蒲黄6g、
昆布4g、海藻2g、白花蛇舌草2g、茯苓2g、
刘寄奴3g。
制备步骤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4
连翘6g、小红藤5g、红花10g、鸭跖草4g、
牡丹皮10g、玄参5g、木香10g、蒲公英10g、
延胡索6g、没药10g、薏苡仁6g、五灵脂5g、
半枝莲4g、附子6g、川芎10g、苍术5g、
香附6g、三棱5g、柴胡10g、桑寄生4g、
蓬莪术4g、牛膝6g、艾叶5g、蒲黄10g、
昆布6g、海藻4g、白花蛇舌草4g、茯苓4g、
刘寄奴5g。
制备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连翘5g、小红藤4g、红花8g、鸭跖草3g、
牡丹皮8g、玄参4g、木香8g、蒲公英8g、
延胡索5g、没药8g、薏苡仁5g、五灵脂4g、
半枝莲3g、附子5g、川芎8g、苍术4g、
香附5g、三棱4g、柴胡8g、桑寄生3g、
蓬莪术3g、牛膝5g、艾叶4g、蒲黄8g、
昆布5g、海藻3g、白花蛇舌草3g、茯苓3g、
刘寄奴4g。
制备步骤如下:
(1)、按照配方比例将连翘、小红藤、红花、鸭跖草、牡丹皮、玄参、木香、蒲公英、延胡索、没药、薏苡仁、五灵脂、半枝莲、附子、川芎、苍术浸入1200g水中浸泡80分钟,煎煮2.5小时,过滤后药渣加入500份水煎煮30分钟,滤液弃渣,将两次滤液合并煎熬,浓缩至稠膏后烘干粉碎至300目细粉;
(2)、按配方比例将香附、三棱、柴胡、桑寄生、蓬莪术、牛膝、艾叶、蒲黄、昆布、海藻、白花蛇舌草、茯苓、刘寄奴筛选,放入高压锅于150℃内蒸25分钟,冷却至室温,摊放在竹席上用黑布覆盖置于阳光下晒干,粉碎成300目的细粉备用;
(3)、将制备方法(1)、(2)得到的细粉混合均匀,密封72小时后分装胶囊,每粒胶囊装药量为0.45g。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痛等症消失或明显消失,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明显改善。征候、体征积分和减少≥70%.且<95%。
有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痛等症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有所。改善。征候、体征积分和减少≥30%.且<70%。
无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痛等症无减轻或有加重,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有加重。征候、体征积分和减少<30%。
总有效率92%,治愈率85%,好转率7%。
典型临床病例
病例1:患者袁某, 32岁,患者腹部坠胀伴腰骶部疼痛,弯腰干活疼痛会加重,经诊断为盆腔炎。服用本中药制剂实施例1,每天2次,每次3粒,服用2周后,自觉腹部疼痛减轻,继续服药2周后,腹部疼痛感消失,白带、月经都正常了,痊愈。
病例2、患者蒋某,26岁,人流术后即出现下腹坠胀疼痛,体质较为虚弱,并伴腰部疼痛。经医院诊断为急性盆腔炎,给予抗生素治疗,病情好转。此后患者出现下腹部坠胀疼痛症状,病情时轻时重,中间通过服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近来病情有加重的迹象,经朋友介绍开始服用本中药制剂实施例2,每天3次,每次3粒,服用2周后,患者感觉疼痛症状显著减轻,继续服药2后,症状完全消失,应患者要求巩固治疗1周后痊愈。
病例3、患者刘某某,35岁,患者下腹部有坠胀感,阴道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双侧子宫按压有疼痛感,时有唉声叹气,乏力,经诊断为盆腔炎。服用本中药制剂实施例3,每天2次,每次2粒,服用1周后,腹部坠胀感有所减轻,阴道内分泌物有所减少,继续服用2周后,腹部和子宫按压均无疼痛感,患者痊愈。
病例4、患者高某某,47岁,因长期干活劳累导致腰部疼痛,出现白带增多而且有异味,经血量多的症状,经诊断为盆腔炎。服用本中药制剂实施例4,每天2次,每次2粒,服用2周后,白带恢复正常,经血量变少,腰部疼痛明显减轻,继续治疗2周后,患者又恢复了原来的体力,疼痛感消失,各种症状消失,患者痊愈。1年后随访,未复发。
病例5、患者田某某,38岁,因久病疼痛,情志不舒,浑身乏力,阴道灼热下坠感、伴有尿频、尿痛等症状;阴道粘膜发红、触痛,诊断为慢性盆腔炎。服用本中药制剂实施例5,每天2次,每次2粒,服用2周后,白带正常、阴道灼热感明显消失,继续治疗2周后,其他症状消失,患者非常满意。
病例6、患者索某,29岁,下身白带出现异常,气味较难闻,颜色发黄,伴有外阴瘙痒,白带黄稠,经医院诊断为盆腔炎,并伴有阴道炎,用过西药治疗,效果不佳,后经朋友介绍开始服用本中药制剂实施例2,每天3次,每次2粒,服用2周后,外阴瘙痒症状有所减轻,继续服用2周后,白带正常,外阴不在瘙痒,患者痊愈,2年后随访,未复发。  
病例7、患者王某某,45岁,腰骶部酸楚,白带量多色黄,并伴有尿急、尿频症状,诊断为盆腔炎。服用本中药制剂实施例4,每天2次,每次2粒,服用1周后,症状减轻,腹部疼痛感减轻,白带量正常,继续服用1周后,诸症消失,患者非常满意。

Claims (3)

1.一种有效治疗盆腔炎的胶囊制剂, 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连翘3-8份、小红藤2-6份、红花5-12份、鸭跖草1-5份、
牡丹皮5-12份、玄参2-6份、木香5-12份、蒲公英5-12份、
延胡索3-8份、没药5-12份、薏苡仁3-8份、五灵脂2-6份、
半枝莲1-5份、附子3-8份、川芎5-12份、苍术2-6份、
香附3-8份、三棱2-6份、柴胡5-12份、桑寄生1-5份、
蓬莪术1-5份、牛膝3-8份、艾叶2-6份、蒲黄5-12份、
昆布3-8份、海藻1-5份、白花蛇舌草1-5份、茯苓1-5份、
刘寄奴2-6份;
制备步骤如下:
(1)、按照配方比例将连翘、小红藤、红花、鸭跖草、牡丹皮、玄参、木香、蒲公英、延胡索、没药、薏苡仁、五灵脂、半枝莲、附子、川芎、苍术浸入800-1500份水中浸泡60-100分钟,煎煮2-3小时,过滤后药渣加入400-600份水煎煮30分钟,滤液弃渣,将两次滤液合并煎熬,浓缩至稠膏后烘干粉碎至200-400目细粉;
(2)、按配方比例将香附、三棱、柴胡、桑寄生、蓬莪术、牛膝、艾叶、蒲黄、昆布、海藻、白花蛇舌草、茯苓、刘寄奴筛选,放入高压锅于150-180℃内蒸15-30分钟,冷却至室温,摊放在竹席上用黑布覆盖置于阳光下晒干,粉碎成200-400目的细粉备用;
(3)、将制备方法(1)、(2)得到的细粉混合均匀,密封72小时后分装胶囊,每粒胶囊装药量为0.40-0.50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治疗盆腔炎的胶囊制剂, 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连翘4-6份、小红藤3-5份、红花6-10份、鸭跖草2-4份、
牡丹皮6-10份、玄参3-5份、木香6-10份、蒲公英6-10份、
延胡索4-6份、没药6-10份、薏苡仁4-6份、五灵脂3-5份、
半枝莲2-4份、附子4-6份、川芎6-10份、苍术3-5份、
香附4-6份、三棱3-5份、柴胡6-10份、桑寄生2-4份、
蓬莪术2-4份、牛膝4-6份、艾叶3-5份、蒲黄6-10份、
昆布4-6份、海藻2-4份、白花蛇舌草2-4份、茯苓2-4份、
刘寄奴3-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治疗盆腔炎的胶囊制剂, 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连翘5份、小红藤4份、红花8份、鸭跖草3份、
牡丹皮8份、玄参4份、木香8份、蒲公英8份、
延胡索5份、没药8份、薏苡仁5份、五灵脂4份、
半枝莲3份、附子5份、川芎8份、苍术4份、
香附5份、三棱4份、柴胡8份、桑寄生3份、
蓬莪术3份、牛膝5份、艾叶4份、蒲黄8份、
昆布5份、海藻3份、白花蛇舌草3份、茯苓3份、
刘寄奴4份。
CN201410506726.2A 2014-09-28 2014-09-28 一种有效治疗盆腔炎的胶囊制剂 Pending CN1041897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06726.2A CN104189787A (zh) 2014-09-28 2014-09-28 一种有效治疗盆腔炎的胶囊制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06726.2A CN104189787A (zh) 2014-09-28 2014-09-28 一种有效治疗盆腔炎的胶囊制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9787A true CN104189787A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75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06726.2A Pending CN104189787A (zh) 2014-09-28 2014-09-28 一种有效治疗盆腔炎的胶囊制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8978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6942A (zh) * 2016-04-12 2016-07-06 广州三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艾叶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77204A (zh) * 2016-08-03 2016-12-07 韦爱小 一种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6421207A (zh) * 2016-12-27 2017-02-22 郑州郑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盆腔炎的药物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韩晓燕等: "黎志远辨治慢性盆腔炎的经验", 《中医药学报》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6942A (zh) * 2016-04-12 2016-07-06 广州三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艾叶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77204A (zh) * 2016-08-03 2016-12-07 韦爱小 一种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6421207A (zh) * 2016-12-27 2017-02-22 郑州郑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盆腔炎的药物组合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05894B (zh) 一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汤剂
CN100558390C (zh) 一种外用治疗寒湿痹痛的膏剂
CN103550517B (zh) 一种治疗肝癌的药物
CN104474471A (zh) 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
CN103536888A (zh) 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53922B (zh) 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组合物
CN103751691B (zh) 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
CN105535371A (zh) 一种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中药
CN1895434B (zh) 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
CN102895447A (zh) 一种治疗骨科疾病的中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9787A (zh) 一种有效治疗盆腔炎的胶囊制剂
CN103182041B (zh) 一种治疗调理痛经的中药组合物
CN102698085B (zh) 治疗关节炎的中药膏药
CN104922633A (zh) 一种治疗关节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CN103446502A (zh) 一种治疗日晒疮的中药
CN104940591A (zh)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膏药
CN102988858A (zh) 治疗腰腿酸痛、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
CN103446325A (zh) 一种治疗日光性皮炎的中药
CN104398927A (zh) 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中药制剂
CN104547733A (zh) 一种收白带的中药
CN103623299A (zh) 一种治疗生殖器疱疹的复方中药
CN104667045A (zh) 治疗顽固性痤疮的药物
CN104173610B (zh) 一种治疗盆腔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3690880A (zh)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配方
CN103656451B (zh) 一种治疗湿热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