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疗效确切,治愈率高的治疗湿疹的药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其特征是,它包括内服药和外敷药;
所述内服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熟地黄15-20、山药10-15、百合10-15、金银花8-12、蒲公英8-12、五味子8-12、茯苓8-12、白术8-10、当归8-10、砂仁8-10和薄荷3-8;
所述外敷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金银花8-15、虎杖8-15、苦参8-15、海螵蛸8-15、荆芥10-20、黄柏10-20、生石膏20-30、青黛20-30、白矾1-5、黄连5-8、红花5-10、冰片8-12。
进一步地,按每日服用量计,所述内服药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熟地黄15-20g、山药10-15g、百合10-15g、金银花8-12g、蒲公英8-12g、五味子8-12g、茯苓8-12g、白术8-10g、当归8-10g、砂仁8-10g和薄荷3-8g。
更进一步地,所述内服药的优选配比为:熟地黄20g、山药15g、百合12g、金银花10g、蒲公英10g、五味子10g、茯苓10g、白术10g、当归8g、砂仁8g和薄荷5g。
进一步地,所述外敷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金银花12、虎杖15、苦参15、海螵蛸12、荆芥15、黄柏20、生石膏25、青黛25、白矾3、黄连5、红花8、冰片10。
制备及使用方法:将内服药水煎煮,分两次早晚服用;将外敷药研成过200目筛的细粉,加入其质量10-25%的芝麻油调膏,使用时摊敷疮面,每日1次。3天为1个疗程。一般2-5个疗程治愈。
各中药的药理作用: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功能与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百合:甘,寒。归心、肺经。功能与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金银花:清热,解毒。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肿毒,瘰疬。外用可消炎散痈、清热解毒。治痈疽、肿毒、疮癣、痈肿疔疮、肠痈肺痈等。
蒲公英: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蒲公英外科多用,取其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能散滞气,通乳汁。
五味子:酸,温。入肺、肾经,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外用可治口舌生疮、疮疡溃烂、皮肉欲脱等疾。
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功能与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功能与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砂仁:辛,温。归脾、胃、肾经。功能与主治: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薄荷:辛,凉。入肺、肝经。疏风,散热,辟秽,解毒。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
虎杖:苦,寒,归肝、肺、胆经。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利湿退黄,止咳平喘。本品苦寒降泄,功擅清利肝胆湿热,又能活血通经止痛。
苦参:苦,寒。入肝、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杀虫。治热毒血痢,肠风下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痔漏,脱肛,皮肤瘙痒,疥癞恶疮,阴疮湿痒,瘰疬,烫伤。外用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海螵蛸:咸,微温。入肝、肾经。除湿,制酸,止血,敛疮。治胃痛吞酸,吐、衄、呕血,便血,崩漏带下,血枯经闭,腹痛癥瘕,虚疟泻痢,阴蚀烂疮。
荆芥:辛,温。入肺、肝经。发表,祛风,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
黄柏:苦,寒。入肾、膀胱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药理研究表明,现代研究认为,黄柏含小蘖碱,及黄柏酮、黄柏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细菌有抑制作用,对某些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生石膏:生石膏性凉而能散,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清中有宣透的作用,有解热清胃火之效,为退热之圣药。
青黛:清热,凉血,解毒。治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小儿惊痫,疮肿,丹毒,蛇虫咬伤。青黛外用具有清热除湿、解毒消肿之功效,可治湿热邪毒浸淫肌肤引发的病症。
白矾: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煅白矾外敷治疗烧伤创面绿脓杆菌感染,疗效显著。
黄连:味苦,寒。入心、肝、胃、大肠经。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红花:辛,温。入心、肝经。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经闭,癥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
冰片:辛苦,凉。入心、肺经。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亦翳膜,蛲虫病。
中医认为湿疹是由于素体脾虚、加之饮食失调,湿热内蕴或感风、湿、热诸邪相博于皮肤所致。本发明采用内服加外敷的方式治疗湿疹,其内服药滋阴养血、补脾燥湿、清热解毒,外敷药可迅速杀菌、止痒、生肌,见效快,效果好。采用内服加外敷的方式治疗湿疹,具有标本兼治、治愈速度快、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等优点。
以下结合临床资料及典型病例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
一、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共入选80例湿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在3个月-73岁之间;病史1个月-7年。
2、诊断标准:主要根据病史、皮疹形态及病程。一般湿疹的皮损为多形性,以红斑、丘疹、丘疱疹为主,皮疹中央明显,逐渐向周围散开,境界不清,弥漫性,有渗出倾向,慢性者则有浸润肥厚。病程不规则,呈反复发作,瘙痒剧烈。
3、治疗方法
采用本发明内服加外敷的方式进行治疗,3天为1个疗程。
4、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痛痒、剥脱、渗出等过敏症状均消失,随访6个月无复发。
显效:痛痒、剥脱、渗出等过敏症状均消失或显著改善。
有效:痛痒、剥脱、渗出等过敏症状较前有所好转。
无效:痛痒、剥脱、渗出等过敏症状均无好转。
5、治疗结果
治愈76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二、典型病例
病例1,孙某某,女,21岁。患湿疹5年。刚开始两小腿起两小片集簇之丘疱疹,发痒,搔破后渗水,久治不愈,范围越见扩大。一年后渐播散至两前臂,入冬即见加重。口服强的松和外用激素软膏,用药时症状减轻,停药后即复发,剧痒难忍,治疗效果不理想。使用本发明药物治疗一个疗程后,躯干及四肢皮损亦趋好转,渗水减少,继续用药一个疗程,躯干、四肢皮损均已消退,随访1年,未再复发。
病例2,张某某,男,52岁,退休干部,全身瘙痒3年,四肢伸侧面、腰、背、腹部表皮抓痕,间有血痂,以四肢、背、腰部明显。在医院皮肤科诊断为湿疹,曾内服、外用西药,疗效甚微,采用本发明药物治疗两个疗程,所有症状消失,皮损处恢复如常。随访1年,未再复发。
病例3,云某某,女,47岁。患者患湿疹两年,患者手背及两小臂皮肤浸润性暗红斑,红斑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曾在几个医院诊治,效果不佳,反复发作。后来经人介绍使用本发明药物一个疗程后,丘疹、渗出消失,又经过三个疗程的巩固治疗,皮损基本完全消失,至今未曾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