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86107A - 高适应性玉米割台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适应性玉米割台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86107A
CN104186107A CN201410437040.2A CN201410437040A CN104186107A CN 104186107 A CN104186107 A CN 104186107A CN 201410437040 A CN201410437040 A CN 201410437040A CN 104186107 A CN104186107 A CN 1041861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ding
taiwan
connecting rod
ric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370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86107B (zh
Inventor
李明
申屠军阳
王艳春
金洪亮
王湘刚
李静静
苏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YUANDA INTELLIGENT AGRICUL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YUANDA TECHNOLOGY PAR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YUANDA TECHNOLOGY PARK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YUANDA TECHNOLOGY PAR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3704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861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86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61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86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61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 Harvesting Machines For Specific Cro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玉米收获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高适应性玉米割台及其使用方法,可以解决现有还田机驱动系统结构复杂、传动环节多等问题。该玉米收割台包括:割台主体、分离式分禾器、摘穗单元、拨禾齿系统、机架、扶禾器,具体结构如下:割台主体的前端设置分离式分禾器,割台主体的后部设置机架,割台主体的后部通过割台主液压缸与机架铰接,割台主体的上设置摘穗单元、拨禾齿系统、扶禾器,摘穗单元带有液压马达直驱的秸秆切断装置,拨禾齿系统通过拨禾齿系统液压缸与割台主体铰接,拨禾齿系统通过连杆与机架铰接。收获玉米时,本发明高适应性玉米割台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不对行收获,从而避免普通割台只是在作物靠近下部的位置,采用拨禾链进行拨禾。

Description

高适应性玉米割台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玉米收获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高适应性玉米割台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农作物,玉米具有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的属性,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言而喻。玉米收获机行业前景分析研究显示,玉米的全程机械化也引起了业内的关注,而要实现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机收成为发展的瓶颈。
我国玉米分布广泛,由于各地气候、墒情、品种、耕作习惯、农艺有很大区别,给玉米收获机械化提出较高要求。农业机械行业市场研究报告统计,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6%以上,而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仅为38%。因此,目前国内需要一种高适应性的玉米收获机械。
玉米割台是玉米收获机的核心部分,主要起到摘穗和输送果穗的作用。目前,国内现有玉米割台技术落后,割台功能单一。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520635Y)公开一种不对行玉米割台,其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实现严格意义上讲的不对行收获,秸秆还田效果较差,整体收获效率较低,只能实现固定行距±50mm范围内的不对行收获。因此不能满足我国农民的玉米收获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适应性玉米割台及其使用方法,可以解决现有还田机驱动系统结构复杂、传动环节多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适应性玉米割台,该玉米收割台包括:割台主体、分离式分禾器、摘穗单元、拨禾齿系统、机架、扶禾器,具体结构如下:
割台主体的前端设置分离式分禾器,割台主体的后部设置机架,割台主体的后部通过割台主液压缸与机架铰接,割台主体的上设置摘穗单元、拨禾齿系统、扶禾器,摘穗单元带有液压马达直驱的秸秆切断装置,拨禾齿系统通过拨禾齿系统液压缸与割台主体铰接,拨禾齿系统通过连杆与机架铰接。
所述的高适应性玉米割台,割台主体采用割台架总成作为割台的骨架,分离式分禾器、摘穗单元、拨禾齿系统、机架分别通过螺栓与割台架总成连接。
所述的高适应性玉米割台,拨禾齿系统设有侧边驱动单元、中间驱动单元、销轴一、连杆一、销轴二、连杆二、连杆三、液压缸连接座、横向连接臂、销轴三、连杆四、连杆五、主转轴、连杆调节杆、销轴四、连接座、定位套,具体结构如下:
侧边驱动单元或中间驱动单元通过销轴一与连杆三连接,侧边驱动单元或中间驱动单元通过连杆一、销轴二与连杆二连接,主转轴穿过连杆三间隙配合并通过定位套进行限位,连杆四通过销轴与连杆二连接,连杆四通过螺栓与主转轴固定,连杆五通过销轴同时与连杆二和连杆四相连接,连杆五另一端通过螺纹与连杆调节杆连接,连杆调节杆两端有相反的螺纹,连杆调节杆通过另一个连杆和销轴四与机架相连,连杆一、连杆二、连杆三、连杆四、连杆五连接到一起组成五连杆平衡机构来支持侧边驱动单元或中间驱动单元;液压缸连接座通过螺栓与横向连接臂固定,横向连接臂与五个连杆三分别连接,液压缸连接座通过销轴三与拨禾齿系统液压缸的一端连接,拨禾齿系统液压缸的另一端与割台主体铰接。
所述的高适应性玉米割台,侧边驱动单元设有拨禾齿、定位片、空心轴、带座轴承、侧边驱动单元支架焊合、保持架、摆线液压马达,具体结构如下:
以侧边驱动单元支架焊合结构为主体,摆线液压马达、保持架、带座轴承分别通过螺栓与侧边驱动单元支架焊合紧固,空心轴的一端穿过带座轴承与摆线液压马达输出轴相连接,空心轴的另一端带有螺纹,该螺纹与定位片中心螺纹孔相连接并通过螺栓锁紧,拨禾齿与定位片通过螺栓连接紧固。
所述的高适应性玉米割台,中间驱动单元设有拨禾齿、定位片、带座轴承、空心轴、定位板、保持架、中间驱动单元支架焊合、摆线液压马达,具体结构如下:
以中间驱动单元支架焊合结构为主体,摆线液压马达、保持架、带座轴承、定位板分别通过螺栓与中间驱动单元支架焊合紧固,空心轴的一端穿过带座轴承与摆线液压马达输出轴相连接,空心轴的另一端带有螺纹,该螺纹与定位片中心螺纹孔相连接并通过螺栓锁紧,拨禾齿与定位片通过螺栓连接紧固。
所述的高适应性玉米割台,割台每行的两侧分别布置一个拨禾齿,拨禾齿与拨禾链同步运动,每个拨禾齿由一个独立的摆线液压马达驱动。
所述的高适应性玉米割台,还包括全封闭视窗割台侧面防护罩,全封闭视窗割台侧面防护罩于割台主体侧面直接与割台主体连接;扶禾器通过螺栓与全封闭视窗割台侧面防护罩相连接固定,位于割台两侧。
所述的高适应性玉米割台,全封闭视窗割台侧面防护罩设有蝶形螺母、视窗框架、视窗板、侧面防护罩主体,具体结构如下:视窗板粘接于视窗框架上,视窗框架通过蝶形螺母与焊接于侧面防护罩主体上的螺栓紧固。
所述的高适应性玉米割台,摘穗单元设有锁紧螺母、刀片座、刀片、刀片隔套、带座轴承、马达支架、空心轴、摘穗单元主体、摘穗单元传动箱、摆线液压马达、链轮张紧机构、张紧链轮,具体结构如下:
摘穗单元主体前部采用宽截面设计,增大拨禾链与作物接触面积,并且带有液压马达直驱的秸秆切断装置;马达支架焊接于摘穗单元主体,摆线液压马达通过螺栓与马达支架连接紧固,带座轴承通过螺栓与马达支架下部连接紧固,空心轴与摆线液压马达花键连接并穿过带座轴承,刀片隔套安装于刀片孔内并与刀片座连接;刀片座与空心轴连接,通过锁紧螺母锁紧;
摘穗单元主体的一侧设置摘穗单元传动箱,摘穗单元传动箱通过螺栓连接的形式与摘穗单元主体连接固定;摆线液压马达通过螺栓与马达支架连接紧固,直接驱动空心轴、刀片座、刀片、刀片隔套组成的离心切断刀;链轮张紧机构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到摘穗单元主体相应位置,采用弹簧预紧的方式通过连接在张紧链轮上面的轴,控制张紧链轮的前后位置;张紧链轮通过轴承、轴与链轮张紧机构连接,链轮张紧机构对拨禾链张紧。
所述的高适应性玉米割台的使用方法,收获玉米时,高适应性玉米割台位于玉米收获机最前端,玉米收获机以工作速度开向玉米植株,当玉米植株进入所述割台后,受到拨禾齿系统和摘穗单元的拨禾作用,进一步将玉米秸秆拉入所述割台,并且同时受到摘穗单元向下的拉力作用,玉米秸秆向下运动,通过摘穗单元的狭窄缝隙,这个缝隙恰好调整到玉米秸秆通过而玉米穗不能通过,通过后玉米穗与玉米秸秆分离,分离后的玉米秸秆随后被摘穗单元的秸秆切断装置切断,而分离后的玉米穗通过螺旋输送器运送到玉米收获机的其他装置进行处理后,运送到粮仓。
本发明中,相关术语解释如下:
1、割台:是玉米收获机的核心部分,主要起到摘穗和输送果穗的作用。
2、分离式分禾器:位于割台前端的锥型结构,用于分禾、扶禾等作用。分离式分禾器与普通分禾器的区别在于分禾器分开角较小,整体细而长。
3、液压缸:液压缸是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做直线往复运动(或摆动运动)的液压执行元件。
4、摆线液压马达:内齿圈与壳体固定能接在一起,从油口进入的油推动转子绕一个中心点公转,这种缓慢旋转的转子通过花键轴驱动输出称为摆线液压马达。
5、墒情:在我国,通常是指在北方旱作农业区土壤的含水状况。
6、分禾器分开角:相邻分禾器尖端到根部夹角。
7、拨禾链:玉米收割机专用链条,起到扶起倒伏玉米并导入到摘穗装置,以及将沿摘穗辊表面滑落的玉米穗送回玉米升运器。
8、割台架总成:顾名思义此部件相当于割台的骨架,是由型钢焊接而成,用于承载割台各部分部件。
9、摘穗单元:摘穗单元是割台的核心部件之一,起到拨禾、向下拉扯作物茎杆和切断作物的作用。
10、扶禾器:此部件为钣金冲压件,安装于割台两侧,在收获作物时起到防止作物掉落到割台外部的作用。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高适应性玉米割台拨禾齿与拨禾链同步运动,拨禾链与拨禾齿分别在作物的下部和上部同时拨禾,由于上部和下部均有限位,作物重心相对稳定,起到限制作物运动轨迹的作用,此时作物的运动是可控的,而且实现强制喂入功能,拨禾齿的强制喂入功能,将作物在进入割台拉茎段之前重新分行,结合分离式分禾器,有效克服了这一问题,避免因为割台固有行距与玉米植株种植行距不对应而将玉米植株撞倒扶而影响收割的问题。从而,可以实现不对行收获,任意方向收获,转弯收获等功能。而且具有秸秆切断还田功能,极大地解决了由于各地气候、墒情、品种、耕作习惯、农艺差别带来的玉米机收困难,减轻驾驶员劳动强度,降低玉米机驾驶难度等问题。
2、本发明可以实现跨地域收获,适应国内所有种植行距。
3、本发明可以实现曲线及转弯收获,在每次收获起头和转弯过程中减少玉米损失率。
4、本发明在收获时不必对行操作,降低玉米收割机操作难度,减轻驾驶员疲劳、增强玉米机夜间收获能力。
5、本发明割台配备的秸秆切断功能可以取代传统玉米收割机配备的还田机,从而降低整个玉米收割机的功耗。
6、采用本发明秸秆切断长度可调,适应不同农户要求。
7、本发明传动系统封闭设计,拆装便捷,保养频次降低维护方便。
8、本发明的液压马达直驱驱动单元:由摆线液压马达直接驱动的拨禾齿系统结构简单,省去了传动箱,减轻重量,降低成本,拨禾齿与分禾器及拨禾链配合,拨禾齿与拨禾链同步运动,达到强制喂入功能。
其实现的技术效果:将作物在进入割台拉茎段之前重新分行,结合分离式分禾器,避免因为割台固有行距与玉米植株种植行距不对应而将玉米植株撞倒扶而影响收割的问题。实现任意行距任意方向收割。液压马达直驱驱动单元解决了传统驱动单元需要使用传动箱进行分动,导致结构复杂,增加加工成本,增加故障率,重量大等弊端,而支撑驱动单元的五连杆平衡机构采用纯机械结构,解决了电控控制系统可靠性低等缺点。
9、本发明的五连杆平衡机构:五连杆平衡机构由空间分布的若干连杆构成,连杆之间相互铰接在特定的长度及角度范围内实现预计功能。
其实现的技术效果:五连杆平衡机构能够保证割台在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工作时,拨禾齿系统始终保持一个与玉米秸秆相对稳定的角度,保证收获效果,而这个过程不需要任何电控及计算机辅助,完全依靠机械结构实现,保证了高可靠性。
10、本发明的不对行收获功能:本发明割台与普通割台的最大区别在于实现不对行收获,避免普通割台只是在作物靠近下部的位置,采用拨禾链进行拨禾,由于果穗生长位置位于拨禾链上部,因此采用传统的拨禾方式,由于作物重心较高,在拨禾过程中作物运动方向难以控制,果穗容易掉落到割台以外区域,特别在不对行收获时,普通割台容易撞倒秸秆,收获失败。
其实现的技术效果:高适应性玉米割台拨禾齿与拨禾链同步运动,拨禾链与拨禾齿分别在作物的下部和上部同时拨禾,由于上部和下部均有限位,作物重心相对稳定,起到限制作物运动轨迹的作用,此时作物的运动是可控的,而且实现强制喂入功能,拨禾齿的强制喂入功能,将作物在进入割台拉茎段之前重新分行,结合分离式分禾器,有效克服了这一问题,避免因为割台固有行距与玉米植株种植行距不对应而将玉米植株撞倒扶而影响收割的问题。从而,可以实现不对行收获、任意方向收获、转弯收获等功能。
11、本发明的全封闭视窗割台侧面防护罩:普通的割台侧面防护罩采用半封闭不透明侧面传动系统防护罩,工作过程中容易进入尘土,当尘土较多时,影响机器正常运行,增加了保养维护的频次,且每次维护时必须将整个防护罩拆除,给使用者带来不便。本发明防护罩采用透明的视窗面板,可以直观的观察到割台防护罩内部各个零件的运行情况,视窗采用蝶形螺母固定,拆卸方便。
其实现的技术效果:本发明割台提供的全封闭带有视窗的侧面传动机构防护罩采用全封闭设计带有快拆功能,解决普通割台维修保养频次高、拆卸不便的问题。
12、本发明的改进型摘穗单元:改进的摘穗单元前部采用宽截面设计,增大拨禾链与作物接触面积,并且带有液压马达直驱的秸秆切断装置。
其实现的技术效果:摘穗单元拨禾能力增强,液压马达直接驱动的离心切断刀省去了传统切断装置采用传动箱导致结构复杂,重量大,成本高,转速固定的弊端。液压马达直接驱动调速范围宽泛,结构紧凑、重量轻、功率损失小、适应性增强。
附图说明
图1是高适应性割台立体图。
图2是高适应性割台右视图。
图3是高适应性割台俯视图。
图4是拨禾齿系统右视图。
图5是拨禾齿系统立体图。
图6是液压马达直驱侧边驱动单元分解图。
图7是液压马达直驱中间驱动单元分解图。
图8是全封闭视窗割台侧面防护罩分解图。
图9是改进型摘穗单元立体图。
图10是改进型摘穗单元分解图。
图中,1分离式分禾器;2割台主体;3全封闭视窗割台侧面防护罩;4摘穗单元;5拨禾齿系统;6拨禾齿系统液压缸;7机架;8割台主液压缸;9扶禾器;10割台架总成;11秸秆切断装置;501侧边驱动单元;502中间驱动单元;503销轴一;504连杆一;505销轴二;506连杆二;507连杆三;508液压缸连接座;509横向连接臂;510螺栓;511螺母;512垫圈;513销轴三;514连杆四;515连杆五;516主转轴;517连杆调节杆;518销轴四;519机架;520连接座;521割台主体;522定位套;50101拨禾齿;50102定位片;50103空心轴;50104带座轴承;50105侧边驱动单元支架焊合;50106保持架;50107摆线液压马达;50201拨禾齿;50202定位片;50203带座轴承;50204空心轴;50205定位板;50206保持架;50207中间驱动单元支架焊合;50208摆线液压马达;301蝶形螺母;302视窗框架;303视窗板;304侧面防护罩主体;401锁紧螺母;402螺母;403垫片;404刀片座;405刀片;406刀片隔套;407螺栓;408带座轴承;409马达支架;410空心轴;411摘穗单元主体;412摘穗单元传动箱;413摆线液压马达;414链轮张紧机构;415张紧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10所示,本发明高适应性玉米割台是在现有玉米割台的基础上,进行结构优化,实现不对行收获和秸秆切断还田。所述的高适应性玉米收割台部分主要包括:分离式分禾器1、割台主体2、全封闭视窗割台侧面防护罩3、摘穗单元4、拨禾齿系统5、拨禾齿系统液压缸6、机架7、割台主液压缸8、扶禾器9、割台架总成10、秸秆切断装置11等,具体结构如下:
割台主体2的前端设置分离式分禾器1,割台主体2的后部设置机架7,割台主体2的后部通过割台主液压缸8与机架7铰接,割台主体2的上设置摘穗单元4、拨禾齿系统5、扶禾器9,摘穗单元4带有液压马达直驱的秸秆切断装置11,拨禾齿系统5通过拨禾齿系统液压缸6与割台主体2铰接,拨禾齿系统5通过连杆与机架7铰接,全封闭视窗割台侧面防护罩3于割台主体2侧面直接与割台主体2连接。扶禾器9、割台架总成10、摘穗单元4的作用以及连接关系分别是:扶禾器9使用螺栓与全封闭视窗割台侧面防护罩3相连接固定,位于割台两侧,在收获作物时起到防止作物掉落到割台外部的作用。割台主体2的割台架总成10相当于割台的骨架,是由型钢焊接而成,用于承载割台各部分部件,割台其余所有部件均与割台架采用螺栓连接。摘穗单元4是割台的核心部件之一,起到拨禾、向下拉扯作物茎杆和切断作物的作用,摘穗单元4采用螺栓连接的形式固定到割台架总成10上。其中,拨禾齿系统5是高适应性玉米割台的核心。
本发明高适应性玉米割台的整体工作过程如下:收获玉米时,本发明高适应性玉米割台位于玉米收获机最前端,玉米收获机以工作速度开向玉米植株,当玉米植株进入所述割台后,受到拨禾齿系统5和摘穗单元4的拨禾作用,进一步将玉米秸秆拉入所述割台,并且同时受到摘穗单元4向下的拉力作用,玉米秸秆向下运动,通过摘穗单元4的狭窄缝隙,这个缝隙恰好调整到玉米秸秆可以通过而玉米穗不能通过,通过后玉米穗与玉米秸秆分离,分离后的玉米秸秆随后被摘穗单元4的秸秆切断装置11切断,而分离后的玉米穗通过螺旋输送器运送到玉米收获机的其他装置进行扒皮等处理后,运送到粮仓。
下面,对主要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一步阐述。
1、拨禾齿系统
如图4-图6所示,拨禾齿系统5由侧边驱动单元501、中间驱动单元502、销轴一503、连杆一504、销轴二505、连杆二506、连杆三507、液压缸连接座508、横向连接臂509、螺栓510、螺母511、垫圈512、销轴三513、连杆四514、连杆五515、主转轴516、连杆调节杆517、销轴四518、连接座520、定位套522等零部件组成,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如下:
侧边驱动单元501(中间驱动单元502同理)通过销轴一503与连杆三507连接,侧边驱动单元501(中间驱动单元502同理)通过连杆一504、销轴二505与连杆二506连接,主转轴516穿过连杆三507间隙配合并使用定位套522进行限位,连杆四514使用销轴与连杆二506连接,连杆四514使用螺栓与主转轴516固定,连杆五515使用销轴同时与连杆二506和连杆四514相连接,连杆五515另一端通过螺纹与连杆调节杆517连接,连杆调节杆517两端有相反的螺纹,连杆调节杆517旋转可以进行连杆长短的调节,连杆调节杆517通过另一个连杆和销轴四518与机架519(图2的机架7)相连,上述连杆(连杆一504、连杆二506、连杆三507、连杆四514、连杆五515)连接到一起组成一个五连杆平衡机构来支持侧边驱动单元501或中间驱动单元502。液压缸连接座508使用螺栓与横向连接臂509固定,横向连接臂509使用配套的螺栓510、螺母511、垫圈512与五个连杆三507分别连接,液压缸连接座508使用销轴三513与拨禾齿系统液压缸6的一端连接,拨禾齿系统液压缸6的另一端与割台主体521(图1的割台主体2)铰接。割台工作前,调整连杆调节杆517到合适位置,保证拨禾齿(侧边驱动单元501的拨禾齿50101和中间驱动单元502的拨禾齿50201)处于合适工作角度,工作过程中当需要调整拨禾齿系统5高度时,拨禾齿系统液压缸6伸长带动连杆三507围绕主转轴516转动,此时连杆四514通过连杆二506限制连杆一504的转动角度,保证侧边驱动单元501和中间驱动单元502保持设定角度平稳上升。侧边驱动单元501和中间驱动单元502下降时原理与上升相同,方向相反。
当割台主液压缸8伸长,割台主体521围绕和机架7相连的转轴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此时割台主体521、连杆四514、连杆五515、连杆调节杆517和机架519形成具有四杆机构功能的结构,此时不论割台怎么运动,连杆四514与机架519平行,而另一方面连杆一504、连杆四514、连杆二506、连杆三507同时形成另一个四杆机构,连杆一504也与连杆四514平行运动,因此保证了侧边驱动单元501和中间驱动单元502保持初始设定的角度保持不变,五连杆平衡机构实现了侧边驱动单元501和中间驱动单元502自动随动调整,实时保持工作位置。割台主体521围绕和机架7相连的转轴逆时针反向转动原理与顺时针转动相同,方向相反。
2、液压马达直驱侧边驱动单元
如图6所示,液压马达直驱侧边驱动单元501由拨禾齿50101、定位片50102、空心轴50103、带座轴承50104、侧边驱动单元支架焊合50105、保持架50106、摆线液压马达50107等零部件组成,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如下:
以侧边驱动单元支架焊合50105结构为主体,摆线液压马达50107、保持架50106、带座轴承50104分别使用螺栓与侧边驱动单元支架焊合50105紧固,空心轴50103的一端穿过带座轴承50104与摆线液压马达50107输出轴相连接,空心轴50103的另一端(直径较细一端)带有螺纹,该螺纹与定位片50102中心螺纹孔相连接并使用螺栓锁紧,最后将拨禾齿50101与定位片50102使用螺栓连接紧固。
工作时,摆线液压马达50107按设定转速转动,带动空心轴50103在带座轴承50104内转动,动力经定位片50102传递到拨禾齿50101,带动拨禾齿50101转动。
割台每行的两侧分别布置一个拨禾齿50101,拨禾齿50101与拨禾链同步运动,达到强制喂入功能,拨禾齿50101的强制喂入功能,将作物在进入割台拉茎段之前重新分行,结合分离式分禾器,避免因为割台固有行距与玉米植株种植行距不对应而将玉米植株撞倒扶而影响收割的问题,实现任意行距任意方向收割。
每个拨禾齿50101由一个独立的摆线液压马达50107驱动,其结构简单可靠,调速范围大,增强适应性。
3、液压马达直驱中间驱动单元
如图7所示,液压马达直驱中间驱动单元502由拨禾齿50201、定位片50202、带座轴承50203、空心轴50204、定位板50205、保持架50206、中间驱动单元支架焊合50207、摆线液压马达50208等零部件组成,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如下:
以中间驱动单元支架焊合50207结构为主体,摆线液压马达50208、保持架50206、带座轴承50203、定位板50205分别使用螺栓与中间驱动单元支架焊合50207紧固,空心轴50204的一端穿过带座轴承50203与摆线液压马达50208输出轴相连接,空心轴50204的另一端(直径较细一端)带有螺纹,该螺纹与定位片50202中心螺纹孔相连接并使用螺栓锁紧,最后将拨禾齿50201与定位片50202使用螺栓连接紧固。其中,定位板50205起到定位带座轴承50203和加强中间驱动单元支架焊合50207强度的作用。
工作时,摆线液压马达50208按设定转速转动,带动空心轴50204在带座轴承50203内转动,动力经定位片50202传递到拨禾齿50201,带动拨禾齿50201转动。
4、全封闭视窗割台侧面防护罩
如图8所示,全封闭视窗割台侧面防护罩3由蝶形螺母301、视窗框架302、视窗板303、侧面防护罩主体304等组成,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如下:
视窗板303粘接于视窗框架302上,使用蝶形螺母301将视窗框架302与焊接于侧面防护罩主体304上的螺栓紧固。工作时锁紧螺栓,由于视窗面积很大,可以直接观察到内部传动部件运行情况,方便检查各个零部件运行状态。当需要维修保养时,可以将蝶形螺母301拆下,便可以将由视窗框架302和视窗板303组成的组件拆下,蝶形螺母301为快拆螺母,拆卸过程不需要使用任何工具,拆卸后空间巨大,方便维修,全封闭视窗割台侧面防护罩3直接与割台主体2使用螺栓连接,且采用全封闭结构,减少作业过程中沙土杂物等卷入,降低机器故障率。
5、改进型摘穗单元
如图9-图10所示,改进型摘穗单元4由锁紧螺母401、螺母402、垫片403、刀片座404、刀片405、刀片隔套406、螺栓407、带座轴承408、马达支架409、空心轴410、摘穗单元主体411、摘穗单元传动箱412、摆线液压马达413、链轮张紧机构414、张紧链轮415等零部件组成,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如下:
摘穗单元主体411前部采用宽截面设计,增大拨禾链与作物接触面积,并且带有液压马达直驱的秸秆切断装置11。马达支架409焊接于摘穗单元主体411,摆线液压马达413使用螺栓与马达支架409连接紧固,带座轴承408使用螺栓与马达支架409下部连接紧固,空心轴410与摆线液压马达413花键连接并穿过带座轴承408,刀片隔套406安装于刀片405孔内并使用配套的螺栓407、螺母402、垫片403与刀片座404连接,由于刀片隔套406厚度大于刀片405厚度,因此螺栓407锁紧后刀片405仍然可以围绕刀片隔套406转动。刀片座404与空心轴410连接,使用锁紧螺母401锁紧。在停机状态下,刀片405可以自由转动;当运行时,摆线液压马达413带动刀片405转动,刀片405依靠离心力保持径向伸长状态切割秸秆。秸秆切碎还田系统这种独特的离心切断刀,有效减轻工作中转轴的冲击载荷,延长系统寿命。
另外,摘穗单元主体411的一侧设置摘穗单元传动箱412,摘穗单元传动箱412、摆线液压马达413、链轮张紧机构414、张紧链轮415的作用以及连接关系分别是:摘穗单元传动箱412使用螺栓连接的形式与摘穗单元主体411连接固定,其作用是将从玉米收割机传递过来的动力转换运动方向。摆线液压马达413使用螺栓与马达支架409连接紧固,其作用是用来直接驱动空心轴410、刀片座404、刀片405、刀片隔套406等零件组成的离心切断刀,负责切断玉米秸秆。链轮张紧机构414是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到摘穗单元主体411相应位置,采用弹簧预紧的方式通过连接在张紧链轮415上面的一根轴,控制张紧链轮415的前后位置。张紧链轮415通过轴承、轴与链轮张紧机构414连接,通过链轮张紧机构414对拨禾链(两根拨禾链分别安装于两组张紧链轮415上,图中未标出)起到张紧作用。
实施例结果表明,由于果穗生长位置位于拨禾链上部,因此采用传统的拨禾方式,由于作物重心较高,在拨禾过程中作物运动方向难以控制,果穗容易掉落到割台以外区域,特别在不对行收获时,普通割台容易撞倒秸秆,收获失败。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适应性玉米割台,这种割台则可以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不对行收获,本发明割台与普通割台的最大区别在于实现不对行收获。从而,避免普通割台只是在作物靠近下部的位置,采用拨禾链进行拨禾。

Claims (10)

1.一种高适应性玉米割台,其特征在于,该玉米收割台包括:割台主体、分离式分禾器、摘穗单元、拨禾齿系统、机架、扶禾器,具体结构如下:
割台主体的前端设置分离式分禾器,割台主体的后部设置机架,割台主体的后部通过割台主液压缸与机架铰接,割台主体的上设置摘穗单元、拨禾齿系统、扶禾器,摘穗单元带有液压马达直驱的秸秆切断装置,拨禾齿系统通过拨禾齿系统液压缸与割台主体铰接,拨禾齿系统通过连杆与机架铰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适应性玉米割台,其特征在于,割台主体采用割台架总成作为割台的骨架,分离式分禾器、摘穗单元、拨禾齿系统、机架分别通过螺栓与割台架总成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适应性玉米割台,其特征在于,拨禾齿系统设有侧边驱动单元、中间驱动单元、销轴一、连杆一、销轴二、连杆二、连杆三、液压缸连接座、横向连接臂、销轴三、连杆四、连杆五、主转轴、连杆调节杆、销轴四、连接座、定位套,具体结构如下:
侧边驱动单元或中间驱动单元通过销轴一与连杆三连接,侧边驱动单元或中间驱动单元通过连杆一、销轴二与连杆二连接,主转轴穿过连杆三间隙配合并通过定位套进行限位,连杆四通过销轴与连杆二连接,连杆四通过螺栓与主转轴固定,连杆五通过销轴同时与连杆二和连杆四相连接,连杆五另一端通过螺纹与连杆调节杆连接,连杆调节杆两端有相反的螺纹,连杆调节杆通过另一个连杆和销轴四与机架相连,连杆一、连杆二、连杆三、连杆四、连杆五连接到一起组成五连杆平衡机构来支持侧边驱动单元或中间驱动单元;液压缸连接座通过螺栓与横向连接臂固定,横向连接臂与五个连杆三分别连接,液压缸连接座通过销轴三与拨禾齿系统液压缸的一端连接,拨禾齿系统液压缸的另一端与割台主体铰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适应性玉米割台,其特征在于,侧边驱动单元设有拨禾齿、定位片、空心轴、带座轴承、侧边驱动单元支架焊合、保持架、摆线液压马达,具体结构如下:
以侧边驱动单元支架焊合结构为主体,摆线液压马达、保持架、带座轴承分别通过螺栓与侧边驱动单元支架焊合紧固,空心轴的一端穿过带座轴承与摆线液压马达输出轴相连接,空心轴的另一端带有螺纹,该螺纹与定位片中心螺纹孔相连接并通过螺栓锁紧,拨禾齿与定位片通过螺栓连接紧固。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适应性玉米割台,其特征在于,中间驱动单元设有拨禾齿、定位片、带座轴承、空心轴、定位板、保持架、中间驱动单元支架焊合、摆线液压马达,具体结构如下:
以中间驱动单元支架焊合结构为主体,摆线液压马达、保持架、带座轴承、定位板分别通过螺栓与中间驱动单元支架焊合紧固,空心轴的一端穿过带座轴承与摆线液压马达输出轴相连接,空心轴的另一端带有螺纹,该螺纹与定位片中心螺纹孔相连接并通过螺栓锁紧,拨禾齿与定位片通过螺栓连接紧固。
6.按照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高适应性玉米割台,其特征在于,割台每行的两侧分别布置一个拨禾齿,拨禾齿与拨禾链同步运动,每个拨禾齿由一个独立的摆线液压马达驱动。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适应性玉米割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全封闭视窗割台侧面防护罩,全封闭视窗割台侧面防护罩于割台主体侧面直接与割台主体连接;扶禾器通过螺栓与全封闭视窗割台侧面防护罩相连接固定,位于割台两侧。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适应性玉米割台,其特征在于,全封闭视窗割台侧面防护罩设有蝶形螺母、视窗框架、视窗板、侧面防护罩主体,具体结构如下:视窗板粘接于视窗框架上,视窗框架通过蝶形螺母与焊接于侧面防护罩主体上的螺栓紧固。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适应性玉米割台,其特征在于,摘穗单元设有锁紧螺母、刀片座、刀片、刀片隔套、带座轴承、马达支架、空心轴、摘穗单元主体、摘穗单元传动箱、摆线液压马达、链轮张紧机构、张紧链轮,具体结构如下:
摘穗单元主体前部采用宽截面设计,增大拨禾链与作物接触面积,并且带有液压马达直驱的秸秆切断装置;马达支架焊接于摘穗单元主体,摆线液压马达通过螺栓与马达支架连接紧固,带座轴承通过螺栓与马达支架下部连接紧固,空心轴与摆线液压马达花键连接并穿过带座轴承,刀片隔套安装于刀片孔内并与刀片座连接;刀片座与空心轴连接,通过锁紧螺母锁紧;
摘穗单元主体的一侧设置摘穗单元传动箱,摘穗单元传动箱通过螺栓连接的形式与摘穗单元主体连接固定;摆线液压马达通过螺栓与马达支架连接紧固,直接驱动空心轴、刀片座、刀片、刀片隔套组成的离心切断刀;链轮张紧机构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到摘穗单元主体相应位置,采用弹簧预紧的方式通过连接在张紧链轮上面的轴,控制张紧链轮的前后位置;张紧链轮通过轴承、轴与链轮张紧机构连接,链轮张紧机构对拨禾链张紧。
10.一种高适应性玉米割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收获玉米时,高适应性玉米割台位于玉米收获机最前端,玉米收获机以工作速度开向玉米植株,当玉米植株进入所述割台后,受到拨禾齿系统和摘穗单元的拨禾作用,进一步将玉米秸秆拉入所述割台,并且同时受到摘穗单元向下的拉力作用,玉米秸秆向下运动,通过摘穗单元的狭窄缝隙,这个缝隙恰好调整到玉米秸秆通过而玉米穗不能通过,通过后玉米穗与玉米秸秆分离,分离后的玉米秸秆随后被摘穗单元的秸秆切断装置切断,而分离后的玉米穗通过螺旋输送器运送到玉米收获机的其他装置进行处理后,运送到粮仓。
CN201410437040.2A 2014-08-29 2014-08-29 高适应性玉米割台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041861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37040.2A CN104186107B (zh) 2014-08-29 2014-08-29 高适应性玉米割台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37040.2A CN104186107B (zh) 2014-08-29 2014-08-29 高适应性玉米割台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6107A true CN104186107A (zh) 2014-12-10
CN104186107B CN104186107B (zh) 2016-08-31

Family

ID=52071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37040.2A Active CN104186107B (zh) 2014-08-29 2014-08-29 高适应性玉米割台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8610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71513A (zh) * 2018-04-02 2018-07-13 石河子大学 一种拨杆聚集式红花采收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20635Y (zh) * 2001-11-29 2002-11-20 张玉杰 不对行玉米割台
EP1470748A2 (de) * 2003-04-16 2004-10-27 Maschinenfabrik Kemper GmbH & Co. KG Stängelheberschnecke mit einer Antriebseinrichtung und Erntevorsatz
CN201004828Y (zh) * 2007-03-17 2008-01-16 山西中天石科贸有限公司 多用途自走式玉米收获机
CN201174888Y (zh) * 2008-03-11 2009-01-07 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玉米割台
CN103004367A (zh) * 2012-12-31 2013-04-03 常蓬彬 适应不同株径的不分行玉米秸秆收获机割台
CN202931803U (zh) * 2012-12-20 2013-05-15 李纯伟 一种玉米收割机割台
WO2013089074A1 (ja) * 2011-12-16 2013-06-20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用の収穫前処理装置
CN204119813U (zh) * 2014-08-29 2015-01-28 沈阳远大科技园有限公司 高适应性玉米割台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20635Y (zh) * 2001-11-29 2002-11-20 张玉杰 不对行玉米割台
EP1470748A2 (de) * 2003-04-16 2004-10-27 Maschinenfabrik Kemper GmbH & Co. KG Stängelheberschnecke mit einer Antriebseinrichtung und Erntevorsatz
CN201004828Y (zh) * 2007-03-17 2008-01-16 山西中天石科贸有限公司 多用途自走式玉米收获机
CN201174888Y (zh) * 2008-03-11 2009-01-07 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玉米割台
WO2013089074A1 (ja) * 2011-12-16 2013-06-20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用の収穫前処理装置
CN202931803U (zh) * 2012-12-20 2013-05-15 李纯伟 一种玉米收割机割台
CN103004367A (zh) * 2012-12-31 2013-04-03 常蓬彬 适应不同株径的不分行玉米秸秆收获机割台
CN204119813U (zh) * 2014-08-29 2015-01-28 沈阳远大科技园有限公司 高适应性玉米割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71513A (zh) * 2018-04-02 2018-07-13 石河子大学 一种拨杆聚集式红花采收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6107B (zh) 201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08823U (zh) 一种大蒜收获机
CN202873332U (zh) 一种用于油莎豆采集的拖车式收获机
CN202535756U (zh) 用于玉米收割的拨禾机构
CN204119813U (zh) 高适应性玉米割台
CN206165204U (zh) 酿酒葡萄收获机的果实采摘装置
CN104380904B (zh) 一种根茎类中草药收获机械
CN201911121U (zh) 一种苗期地膜回收机
CN103380678A (zh) 玉米收获机割台
CN201194487Y (zh) 离心式葵花籽瓜脱粒机
CN102282960B (zh) 一种用于番茄收获机上的采摘头
CN104186108B (zh) 拨禾齿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2132649B (zh) 一种籽用瓜集条机
CN104186107A (zh) 高适应性玉米割台及其使用方法
CN204119812U (zh) 拨禾齿系统
CN209390706U (zh) 一种用于玉米联合收获机拨禾装置
CN101743802B (zh) 微型快装式水旱两用稻麦收割机
CN201422260Y (zh) 一种甘蔗整秆收获机
CN107683663B (zh) 一种微型的移栽覆膜一体机具
CN204634344U (zh) 一种钵体苗移栽机输苗机构
CN104509282A (zh) 半筛复链收集式根茎作物收获机
CN202210962U (zh) 番茄收获机上的采摘头
CN203027728U (zh) 倒伏玉米收获装置
CN208924644U (zh) 一种马铃薯收获机挖掘机构
CN203369110U (zh) 玉米收获机割台
CN202773359U (zh) 一种胡萝卜收获机螺旋扶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710

Address after: 110027 Sheny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Road, No. 27

Patentee after: SHENYANG YUANDA INTELLIGENT AGRICULTUR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10027 Sheny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Road, No. 27

Patentee before: SHENYANG YUANDA TECHNOLOGY PARK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