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76603A - 新式电梯层门门锁 - Google Patents

新式电梯层门门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76603A
CN104176603A CN201410437000.8A CN201410437000A CN104176603A CN 104176603 A CN104176603 A CN 104176603A CN 201410437000 A CN201410437000 A CN 201410437000A CN 104176603 A CN104176603 A CN 1041766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door
door lock
connecting rod
elev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370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双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pecial Equipment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pecial Equipment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pecial Equipment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pecial Equipment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41043700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76603A/zh
Publication of CN104176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66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式电梯层门门锁,分为上门锁和下门锁,上门锁和下门锁之间通过协同连杆连接;上门锁包括底座、锁钩头、锁钩板、开门滚轮、关门滚轮、复位弹簧、锁闩、电气开关;开门滚轮和锁钩板铰接在一起;关门滚轮、锁钩板、底座三者铰接在一起。锁闩固定在电梯门梁上;锁钩板受到复位弹簧的压紧力;下门锁包括底座、锁钩头、锁钩板、复位弹簧、重锤、锁闩、电气开关;重锤固定于锁钩板的尾部;锁钩板和底座铰接在一起,通过底座上的螺栓孔固定在电梯右门扇下端;锁闩固定在左门扇下端;锁钩板受到复位弹簧的压紧力;所有楼层门锁中的电气开关和其它开关串接在一起构成了电梯的安全回路。弥补传统门锁的不足,减少因门锁引发的事故。

Description

新式电梯层门门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层门门锁。
技术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乘坐电梯的机会越来越多。电梯作为一种涉及乘客人身安全的垂直交通运输工具,其安全性特别重要。多年来电梯事故案例统计表明,电梯伤人事故多发生于电梯门处,而其中十有八九又是由于层门故障造成的。
针对电梯层门的安全问题,电梯行业最重要的标准之一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做了详细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点:(1)轿厢运动前应将层门有效地锁紧在闭合位置上,层门锁紧必须由一个符合要求的电气安全装置来证实。(2)证实门扇锁闭状态的电气安全装置的元件,应由锁紧元件强制操作而没有任何中间机构,应能防止误动作,必要时可以调节。(3)应由重力、永久磁铁或弹簧来产生和保持锁紧动作。即使永久磁铁或弹簧失效,重力亦不应导致开锁。(4)门关闭后,门扇之间的间隙应尽可能小。对于乘客电梯,此运动间隙不得大于6mm。在主动门扇的开启方向上以150N的人力施加在一个最不利的点上时,对于中分门而言,该间隙不得大于45mm。
为了满足标准中对层门的相关规定,目前电梯一般是在每个楼层门扇上端安装一副简单门锁。每层楼门锁中包含一个电气开关,所有楼层门锁中的电气开关和其它开关串接在一起构成了电梯的安全回路(见图1)
传统的简单的门锁结构虽然也能勉强满足目前的标准要求,但是存在的以下缺陷:
(1)目前电梯一般是在每个楼层门扇上端安装一副门锁,将左右门扇上端连接在一起,而左右门扇下端没有进行连接。如果有人故意撞击门扇(例如醉酒),左右门扇下端极易出现大的缺口,导致乘客坠入井道发生伤亡事故。事实上,全球每年都会发生数起类似事故。
(2)目前电梯每个楼层门扇只有一副门锁,每副门锁只有一个电气开关,一旦因不小心导致门锁电气开关短接,电梯将出现开门走车的情况,非常危险。
(3)随着电梯使用年限的增加,零部件磨损、老化严重,导致电梯即使在门锁关闭的情况下,门扇之间的间隙依然大于6mm,存在夹伤乘客的危险。
近年来,发生的多起严重安全事故都是因为门锁引发的。这些事故也表明传统门锁确实存在不足之处,急需设计安全性能更好的门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一种采用双门锁形式的新式门锁,弥补传统门锁的不足,减少因门锁引发的事故。
本发明给出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式门锁,采用双门锁形式,分为上门锁1和下门锁2。上门锁安装在门扇的上端,而下门锁安装在门扇的下端,上门锁1和下门锁2之间通过协同连杆3连接。
上门锁1包括底座11、锁钩头12、锁钩板13、开门滚轮14、关门滚轮15、复位弹簧16、锁闩17、电气开关18。开门滚轮14和锁钩板13通过开门滚轮轴铰接在一起。关门滚轮15、锁钩板13、底座11三者通过关门滚轮轴铰接在一起,然后通过底座11上的螺栓孔固定在电梯右门扇上端。锁闩17固定在电梯门梁上。锁钩板13受到复位弹簧16的压紧力,确保锁钩头12和锁闩17一直处于锁紧状态。
下门锁2包括底座21、锁钩头22、锁钩板23、复位弹簧24、重锤25、锁闩26、电气开关27。重锤25固定于锁钩板23的尾部。锁钩板23和底座21铰接在一起,然后通过底座21上的螺栓孔固定在电梯右门扇下端。锁闩26固定在左门扇下端。锁钩板23受到复位弹簧24的压紧力,确保锁钩头22和锁闩26一直处于锁紧状态。同时,重锤25在重力作用下也使锁钩头22和锁闩26锁紧。
上门锁1和下门锁2之间通过协同连杆3连接在一起。协同连杆3的上端和上门锁的锁钩板13通过连杆上铰接中心31连接在一起,协同连杆3的下端和下门锁的锁钩板23通过连杆下铰接中心32连接在一起。协同连杆3呈垂直设置,上门锁铰接中心10和下门锁铰接中心28分别位于协同连杆左右两侧。连杆上铰接中心31与上门锁铰接中心10之间的水平距离必须大于连杆下铰接中心32与下门锁铰接中心28之间的水平距离。
每个楼层中上门锁的电气开关和下门锁的电气开关都串接入安全回路。所有楼层门锁中的电气开关和其它开关串接在一起构成了电梯的安全回路。只有当电气开关全部处于闭合状态时,安全回路才能导通,电梯才能运行。
和传统的电梯层门门锁相比,新式门锁具有以下优点:
(1)保证层门在关闭状态下,左右门扇的上端和下端都连接在一起,门扇抵抗撞击的能力和沿开门方向抵抗拉开的能力大大增强。
(2)左右门扇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即使零部件磨损老化,左右门扇之间的间隙也不会有明显的增加,能够满足标准的要求。
(3)新式门锁上下端各有一副电气开关,因不小心导致门锁电气开关短接的概率大大降低,电梯开门走车的故障基本可以消除,有效的提高了电梯层门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传统门锁安全回路示意图
图2新式门锁结构示意图
图3新式门锁安全回路示意图
数字标记:上门锁1、下门锁2、底座11、锁钩头12、锁钩板13、开门滚轮14、关门滚轮15、复位弹簧16、锁闩17、电气开关18、上门锁铰接中心10、底座21、锁钩头22、锁钩板23、复位弹簧24、重锤25、锁闩26、电气开关27、下门锁铰接中心28、协同连杆3、连杆上铰接中心31、连杆下铰接中心32。
具体实施方式
一、新式门锁的具体结构,如图2、图3所示:
新式门锁采用双门锁形式,分为上门锁1和下门锁2。上门锁安装在门扇的上端,而下门锁安装在门扇的下端,上门锁1和下门锁2之间通过协同连杆3连接。
上门锁1包括底座11、锁钩头12、锁钩板13、开门滚轮14、关门滚轮15、复位弹簧16、锁闩17、电气开关18。开门滚轮14和锁钩板13通过开门滚轮轴铰接在一起。关门滚轮15、锁钩板13、底座11三者通过关门滚轮轴铰接在一起,然后通过底座11上的螺栓孔(图中未示意)固定在电梯右门扇上端(图中未示意)。锁闩17固定在电梯门梁上(图中未示意)。锁钩板13受到复位弹簧16的压紧力,确保锁钩头12和锁闩17一直处于锁紧状态。
下门锁2包括底座21、锁钩头22、锁钩板23、复位弹簧24、重锤25、锁闩26、电气开关27。重锤25固定于锁钩板23的尾部。锁钩板23和底座21铰接在一起,然后通过底座21上的螺栓孔(图中未示意)固定在电梯右门扇下端(图中未示意)。锁闩26固定在左门扇下端(图中未示意)。锁钩板23受到复位弹簧24的压紧力,确保锁钩头22和锁闩26一直处于锁紧状态。同时,重锤25在重力作用下也使锁钩头22和锁闩26锁紧,即使复位弹簧失效,下门锁也不会自动打开,附加一重保障。
上门锁1和下门锁2之间通过协同连杆3连接在一起。协同连杆3的上端和上门锁的锁钩板13通过连杆上铰接中心31连接在一起,协同连杆3的下端和下门锁的锁钩板23通过连杆下铰接中心32连接在一起。协同连杆3呈垂直设置,上门锁铰接中心10和下门锁铰接中心28分别位于协同连杆左右两侧。连杆上铰接中心31与上门锁铰接中心10之间的水平距离必须大于连杆下铰接中心32与下门锁铰接中心28之间的水平距离。
每个楼层中上门锁的电气开关和下门锁的电气开关都串接入安全回路。所有楼层门锁中的电气开关和其它开关串接在一起构成了电梯的安全回路(见图3)。只有当这些电气开关全部处于闭合状态时,安全回路才能导通,电梯才能运行。一旦其中的任一电气开关断开,安全回路就不能导通,电梯也不能运行。
新式门锁采用的双门锁结构将左右门扇上下端都紧密的连接在了一起,不仅仅在开门方向上提高了安全性能,在垂直于开门方向上也增加了破坏难度。新式门锁采用的双门锁结构使得每个楼层上下两端各有一个电气开关,和传统门锁仅上端有一个电气开关相比较,极大的提高了安全性能。
二、开锁和闭锁工作原理
开锁动作:
电梯开门时,轿门上的门刀(图中未标出)向右移动,驱动上门锁1的开门滚轮14,使锁钩板13绕着上门锁铰接中心10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一方面带动锁钩头12向上移动,进而与锁闩17分离,同时电气开关18断开;另一方面会提拉协同连杆3,使下门锁的锁钩板23绕着下门锁铰接中心28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下门锁的锁钩板23逆时针转动时,带动锁钩头22向下移动,进而与锁闩26分离,同时电气开关27断开。至此,整个门锁全部打开,电梯可以进一步开门。上门锁1的电气开关18和下门锁2的电气开关27均处于打开状态,确保安全回路断开,电梯系统的电动机失电,电梯不会运行。
闭锁动作:
电梯关门时,轿门上的门刀(图中未标出)向左移动,驱动上门锁1的关门滚轮15,使锁钩板13绕着关上门锁铰接中心10逆时针回转相应角度,带动层门沿着关闭方向移动直至锁钩头12和锁闩17锁紧,同时电气开关18闭合,在协同连杆3的协同作用下,此时下门锁的锁钩头22和锁闩26也会锁紧,电气开关27闭合。在复位弹簧24和重锤25重力的双重作用下,上门锁与下门锁确保一直处于锁紧状态,使左右门扇上下端均紧紧的连接在一起。上门锁的电气开关和下门锁的电气开关均处于闭合状态,待安全回路其它电气开关闭合后,安全回路即处于导通状态,为电梯运行做好准备。
由于上门锁1与下门锁2通过协同连杆3联动,因此当上门锁的锁钩板13绕着上门锁铰接中心10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时(假定角度为A),下门锁的锁钩板23相应的也会绕着下门锁铰接中心28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假定角度为B)。要保证当上门锁打开时(即锁钩头12与锁闩17分离),下门锁也打开(即锁钩头22与锁闩26分离),就必须满足角度A>角度B。要实现上述目的,连杆上铰接中心31与上门锁铰接中心10之间的水平距离必须大于连杆下铰接中心32与下门锁铰接中心28之间的水平距离。另外,应保证协同连杆3处于垂直位置,且上门锁铰接中心10和下门锁铰接中心28分别位于协同连杆左右两侧。只有这样,上下门锁才能顺利联动。
三、优点
和传统的电梯层门门锁相比,新式门锁具有以下优点:
(1)保证层门在关闭状态下,左右门扇的上端和下端都连接在一起,门扇抵抗撞击的能力和沿开门方向抵抗拉开的能力大大增强。
(2)左右门扇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即使零部件磨损老化,左右门扇之间的间隙也不会有明显的增加,能够满足标准的要求。
(3)新式门锁上下端各有一副电气开关,因不小心导致门锁电气开关短接的概率大大降低(两个电气开关18、27同时意外发生短接),电梯开门走车的故障基本可以消除,有效的提高了电梯层门的安全性能。

Claims (1)

1.一种新式电梯层门门锁,其特征在于,分为上门锁(1)和下门锁(2);
上门锁安装在门扇的上端,而下门锁安装在门扇的下端,上门锁(1)和下门锁(2)之间通过协同连杆(3)连接;
上门锁(1)包括底座(11)、锁钩头(12)、锁钩板(13)、开门滚轮(14)、关门滚轮(15)、复位弹簧(16)、锁闩(17)、电气开关(18);开门滚轮(14)和锁钩板(13)通过开门滚轮轴铰接在一起;关门滚轮(15)、锁钩板(13)、底座(11)三者通过关门滚轮轴铰接在一起,然后通过底座(11)上的螺栓孔固定在电梯右门扇上端;锁闩(17)固定在电梯门梁上;锁钩板(13)受到复位弹簧(16)的压紧力,确保锁钩头(12)和锁闩(17)一直处于锁紧状态;
下门锁(2)包括底座(21)、锁钩头(22)、锁钩板(23)、复位弹簧(24)、重锤(25)、锁闩(26)、电气开关(27);重锤(25)固定于锁钩板(23)的尾部;锁钩板(23)和底座(21)铰接在一起,然后通过底座(21)上的螺栓孔固定在电梯右门扇下端;锁闩(26)固定在左门扇下端;锁钩板(23)受到复位弹簧(24)的压紧力,确保锁钩头(22)和锁闩(26)一直处于锁紧状态;同时,重锤(25)在重力作用下也使锁钩头(22)和锁闩(26)锁紧;
协同连杆(3)的上端和上门锁的锁钩板(13)通过连杆上铰接中心(31)连接在一起,协同连杆(3)的下端和下门锁的锁钩板(23)通过连杆下铰接中心(32)连接在一起;协同连杆(3)呈垂直设置,上门锁铰接中心(10)和下门锁铰接中心(28)分别位于协同连杆左右两侧,连杆上铰接中心(31)与上门锁铰接中心(10)之间的水平距离必须大于连杆下铰接中心(32)与下门锁铰接中心(28)之间的水平距离;
每个楼层中上门锁的电气开关和下门锁的电气开关都串接入安全回路,所有楼层门锁中的电气开关和其它开关串接在一起构成了电梯的安全回路。
CN201410437000.8A 2014-08-29 2014-08-29 新式电梯层门门锁 Pending CN1041766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37000.8A CN104176603A (zh) 2014-08-29 2014-08-29 新式电梯层门门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37000.8A CN104176603A (zh) 2014-08-29 2014-08-29 新式电梯层门门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6603A true CN104176603A (zh) 2014-12-03

Family

ID=51957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37000.8A Pending CN104176603A (zh) 2014-08-29 2014-08-29 新式电梯层门门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7660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44263A (zh) * 2015-07-06 2015-09-30 宁波欧菱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带门板互锁装置的电梯层门
CN109896402A (zh) * 2019-04-03 2019-06-18 浙江梅轮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浅底坑电梯的层门装置
CN113682934A (zh) * 2021-08-13 2021-11-23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门上下同步锁定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7194A (zh) * 2007-09-14 2008-02-06 沈阳博林特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层门门锁装置
CN203269295U (zh) * 2013-05-17 2013-11-06 快意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层门锁装置
CN203740833U (zh) * 2012-12-17 2014-07-30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乘梯处门锁定装置
CN204079199U (zh) * 2014-08-29 2015-01-07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新式电梯层门门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7194A (zh) * 2007-09-14 2008-02-06 沈阳博林特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层门门锁装置
CN203740833U (zh) * 2012-12-17 2014-07-30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乘梯处门锁定装置
CN203269295U (zh) * 2013-05-17 2013-11-06 快意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层门锁装置
CN204079199U (zh) * 2014-08-29 2015-01-07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新式电梯层门门锁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44263A (zh) * 2015-07-06 2015-09-30 宁波欧菱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带门板互锁装置的电梯层门
CN109896402A (zh) * 2019-04-03 2019-06-18 浙江梅轮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浅底坑电梯的层门装置
CN109896402B (zh) * 2019-04-03 2024-06-11 浙江梅轮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浅底坑电梯的层门装置
CN113682934A (zh) * 2021-08-13 2021-11-23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门上下同步锁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02802U (zh) 电动推杆电机驱动的简易升降机停层防坠落保护装置
CN104176603A (zh) 新式电梯层门门锁
CN109573796B (zh) 机械井道入口控制装置
EP3450379B1 (en) Mechanical hoistway access control device
CN105035921A (zh) 一种电梯集成轿门锁的门刀
CN204917580U (zh) 电梯
CN201406904Y (zh) 电梯轿门锁装置
CN204751758U (zh) 安全锁装置
CN102642758B (zh) 简易型电梯轿门锁
CN204079199U (zh) 新式电梯层门门锁
CN104944263A (zh) 带门板互锁装置的电梯层门
CN200940381Y (zh) 电梯轿门锁
CN105645240B (zh) 一种轿门锁装置
CN105384018A (zh) 一种家用电梯门双触点检测系统
CN105174003A (zh) 一种电梯井道安全门
CN204873374U (zh) 带门板互锁装置的电梯层门
CN204897123U (zh) 一种电梯集成轿门锁的门刀
CN204057610U (zh) 一种自定位轿门锁门刀
CN107572354B (zh) 一种异步门刀联动轿门锁装置
CN203392698U (zh) 一种电梯轿门的安全锁定机构
CN105110154B (zh) 防轿厢停在危险高度时轿门被打开的电梯
CN205023674U (zh) 电梯门锁装置
CN209009947U (zh) 一种垂直电梯上用电磁式防扒门锁
CN205602998U (zh) 一种轿门锁装置
CN205011209U (zh) 防轿厢停在危险高度时轿门被打开的电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