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76507B - 一种流化喷头、流化盘及输送仓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化喷头、流化盘及输送仓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76507B
CN104176507B CN201410388981.1A CN201410388981A CN104176507B CN 104176507 B CN104176507 B CN 104176507B CN 201410388981 A CN201410388981 A CN 201410388981A CN 104176507 B CN104176507 B CN 1041765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od
stack shell
shower nozzle
flow guiding
guiding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889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76507A (zh
Inventor
朱小田
瞿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Phoenix Mechanical & Electric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Phoenix Mechanical & Electric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Phoenix Mechanical & Electric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Phoenix Mechanical & Electric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8898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765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76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65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765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65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流化喷头,包括导流盘、导杆、筒身、导杆座和调整螺母;其中,导流盘为圆台型结构,位于筒身的上端面,圆台型结构的下端面的直径小于圆台型结构的上端面的直径;筒身为圆筒型结构,筒身的上端面为外环面高于内环面的斜面,筒身的下端面固定在导杆座的上端面上;导流盘的外侧壁与筒身的上端面相互配合;导杆的一端固定在导流盘的下端面,导杆的另一端具有与调整螺母的螺纹齿合的外螺纹,并与调整螺母匹配连接;导杆座位于筒身的下端面,并设置有通气孔,该导杆座用于导杆的导向,且导杆穿过导杆座的中心孔;导流盘、筒身、导杆与导杆座之间形成环形空腔。通过本申请使灰粉无法进入喷头内与流化气体混合,对仓泵造成磨损。

Description

一种流化喷头、流化盘及输送仓泵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气力输送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流化喷头。
背景技术
仓泵,又称仓式泵、输送仓泵,是在高压下(约0.80MPa)输送粉状物料(如水泥、粉煤灰等)的一种比较可靠的浓相动压气力输送装置。仓泵的卸料方式有底部出料和顶部出料两种,在顶部出料的仓泵中,为了增加物料在仓泵中的流动性,对物料必须进行流化使其呈悬浮状态,传统的流化技术是在泵体的底部设置流化盘,压缩空气通过流化盘均匀进入泵体内,使物料处于流化状态。
在目前使用的仓泵中,绝大多数采用的流化盘的喷气结构是由多块直径均不相同的圆形钢板叠加构成,且每层钢板之间都存在有一定的缝隙。工作时,压缩气体通过仓泵底部的进气口,并通过流化盘多层圆形钢板间的缝隙喷出,使经静电除尘后落在仓泵流化盘上的物料产生扰动,物料被均匀流化后,在气力作用下再将物料排出。
在以上相关技术中,仓泵进灰时,流化盘上部压力大于流化盘下部的气压压力,部分灰粉会从缝隙流到流化盘下部,造成流化盘下部气流中含有灰粉,含灰粉的气流有强烈的冲刷侵蚀作用,导致流化盘与泵体磨损甚至磨穿损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流化喷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灰粉进入喷气结构下方使气流中混入灰粉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流化喷头,包括:导流盘、导杆、筒身、导杆座和调整螺母;其中,所述导流盘为圆台型结构,位于所述筒身的上端面,所述圆台型结构的下端面的直径小于所述圆台型结构的上端面的直径;
所述筒身为圆筒型结构,所述筒身的上端面为外环面高于内环面的斜面,所述筒身的下端面固定在所述导杆座的上端面上;所述导流盘的外侧壁与所述筒身的上端面相互配合;
所述导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导流盘的下端面,所述导杆的另一端具有与所述调整螺母的螺纹齿合的外螺纹,并与所述调整螺母匹配连接;
所述导杆座位于所述筒身的下端面,用于所述导杆的导向,且所述导杆穿过所述导杆座的中心孔;所述导杆座上设置有若干通气孔;
所述导流盘、所述筒身、所述导杆与所述导杆座之间形成一环形空腔。
可选的,所述导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导流盘的下端面,包括:所述导流盘的中心有一上下连通的圆柱型空腔,且所述导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圆柱型空腔内。
可选的,该流化喷头还包括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为一圆形分布扇形叶片,且所述导流叶片铆接固定于所述导杆座的上端,并位于所述环形空腔内。
可选的,所述导杆与所述导杆座之间通过动配合连接,且所述导杆相对于所述导杆座自由滑动。
可选的,流化喷头还包括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位于所述筒身的螺纹上,用于固定所述流化喷头。
可选的,流化气流从所述导流盘的外侧壁喷出的角度为80度或120度。
可选的,所述调整螺母设置有锁定开口销,所述锁定开口销用于在出风间隙调整完成后固定所述调整螺母。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流化盘,应用于输送仓泵中,包括如上所述的流化喷头和一盘状钢板;且所述流化喷头通过锁紧螺母均匀固定在所述钢板上。
可选的,所述钢板上按照圆形结构均匀固定有若干所述流化喷头。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输送仓泵,包括:如上所述的流化盘,所述流化盘安装于所述输送仓泵内部,通过螺栓将所述流化盘固定在所述输送仓泵下部的仓底法兰中间;所述流化盘包括若干流化喷头;
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输送仓泵的顶部;
气力输送管道,所述气力输送管道横穿所述输送仓泵;
流化气流进气口,所述流化气流进气口设置在所述输送仓泵的底部;
集灰导管,所述集灰导管位于所述流化盘的上方,所述集灰导管连通所述气力输送管道,且所述集灰导管与所述气力输送管道呈70度夹角;
流化气流通过所述流化气流进气口进入所述输送仓泵的底部,且所述流化气流通过设置在所述流化盘上的所述流化喷头向上喷出,将所述流化盘上部的物料流化,通过所述集灰导管集灰,并通过与所述集灰导管连通的气力输送管道输送物料。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公开提出的流化喷头,可以通过自身的重力作用关闭导流盘,消除间隙,使得灰粉不会进入流化盘下部,当通入流化气流时,顶部导流盘打开,此时气流为洁净空气,不会对泵体造成磨损,并且本申请的流化喷头为一独立部件,可根据泵仓的容积、类型与工作性质选择流化喷头的数量及安装位置,使用简便灵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化喷头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流化喷头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化喷头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流化喷头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化喷头中导杆座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化喷头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化盘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化盘的俯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流化盘的俯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流化盘的俯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仓泵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
1-导流盘,2-筒身,3-盘状钢板,4-导杆,5-锁定开口销,6-导流叶片,7-锁紧螺母,8-导杆座,9-调整螺母,10-流化喷头,11-流化盘,12-输送仓泵,13-气力输送管道,14-进料口,15-流化气流进气口,16-通气孔,17-集灰导管,18-仓底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化喷头的剖视图。
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化喷头10,包括:导流盘1、导杆4、筒身2、导杆座8和调整螺母9;其中,导流盘1为圆台型结构,位于筒身2的上端面,该圆台型结构的下端面的直径小于该圆台型结构的上端面的直径。筒身2为圆筒型结构,筒身2的上端面为外环面高于内环面的斜面,筒身2的下端面固定在导杆座8的上端面上;导流盘1的外侧壁与筒身2的上端面相互接配合,即筒身2的上端面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和导流盘1的外侧壁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相等,导流盘1的外侧壁恰好卡在筒身2的上端面上,没有任何间隙。导杆4位于筒身2的内部,为圆柱型结构,导杆4的一端固定在导流盘1的下端面,导杆4的另一端具有与调整螺母9的螺纹齿合的外螺纹,并与调整螺母9匹配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导杆4与导流盘1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导杆4的一端固定于导流盘1的下端面。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导流盘1的中心设置有一上下连通的圆柱型空腔,该圆柱型空腔的直径与导杆4的一端的直径大小相等,且导杆4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导流盘1的圆柱型空腔内,固定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导杆座8位于筒身2的下端面,固定筒身2,同时,该导杆座8用于导杆4的导向,且该导杆4穿过导杆座8的中心孔;且导杆座8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上下连通的通气孔16;导杆4穿过导杆座8的中心位置;而且该导杆4和导杆座8之间通过动配合连接,从而使导杆4和导杆座8之间能够自由滑动。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参见图5,导杆座8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导杆座8的内壁的水平面高度高于导杆座8的上端面,同时,该导杆座8上设置有若干通气孔16,用于使流化气流进入环形空腔。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导杆座8的底部设置有6个通气孔16,使得流化气流通过,通气孔16的数量可以根据环形空腔的容积确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5,导杆座8的外侧壁上端有一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内径与筒身2的内径相匹配,筒身2可以直接固定在导杆座8的环形凹槽上;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将筒身2固定,固定的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调整螺母9连接在导杆4的一端,用于调整导流盘1与筒身2之间的出风间隙。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如果顺时针旋转调整螺母9,调整螺母9与导杆座8的下端面的出风间隙会缩小,进而使得导流盘1与筒身2之间的可开口间隙缩小,如果逆时针旋转调整螺母9,调整螺母9与导杆座8的下端面的出风间隙会增大,进而使得导流盘1与筒身2之间的可开口间隙增大。导流盘1、筒身2、导杆4和导杆座8之间形成一环形空腔,流化气流进入该环形空腔内,并进一步流出该流化喷头。流化气流从所述导流盘1的外侧壁喷出的角度为80度或120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为流化气流从流化喷头内部喷出角度的剖视图,导流盘1为一圆台,而圆台是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本实施例中的气体喷出角度即为圆锥顶角的纵截面所成的角度,该角度可以为80度,使得流化气流从导流盘喷出的角度为80度,也可以为120度,使得流化气流从导流盘喷出的角度为120度,可以满足于不同输送介质的需求,同时该开口夹角一般设置在80至120度之间。
参见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化喷头10,还可以包括:导流叶片6。导流叶片6为一圆形分布的扇形叶片,且导流叶片6中心位置设置一圆形通孔;圆形通孔的内径与导杆4的外径相等,导流叶片6通过圆形通孔穿过导杆4,设置在导杆座8的外侧壁上,并位于环形空腔内,导流叶片6可以产生旋转气流,增强流化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化喷头10,还可以包括:锁紧螺母7。锁紧螺母7位于筒身2的外侧壁上,用于将流化喷头10固定在盘状钢板3上。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筒身2的外侧壁上有与锁紧螺母7啮合的螺纹,通过锁紧螺母7将流化喷头10固定在流化盘11上。
调整螺母9设置有锁定开口销5,锁定开口销5用于固定调整螺母9。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锁定开口销5位于导杆4与调整螺母9之间,用于在调整螺母9连接到导杆4后固定调整螺母9。
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锁定开口销5也可以穿过调整螺母9的侧壁将调整螺母9固定,固定的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举例说明,参见图6,在通入流化气流前,导流盘1通过自身的重力关闭喷头气流间隙,流化盘上部的压力虽然大于流化盘下部的压力,但因喷头已经关闭,灰粉不能进入到流化盘下部,当通入流化气流时,流化气流会从导杆座8下端面的通气孔16进入由导流盘1、筒身2、导杆4以及导杆座8组成的环形空腔内,流化气流经过导流叶片6时,导流叶片6旋转产生旋转气流,增强流化效果,此时环形空腔内的压力大于流化盘上部的压力,导流盘1开启,与筒身2之间形成间隙,流化气流从间隙喷出,对导流盘1上部的物料产生流化作用。
实施例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化盘的剖视图。
参见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化盘11,包括:若干流化喷头10和一盘状钢板3。
参见图1所示,流化喷头10,包括:导流盘1、导杆4、筒身2、导杆座8和调整螺母9;其中,导流盘1为圆台型结构,位于筒身2的上端面,该圆台型结构的下端面的直径小于该圆台型结构的上端面的直径。
筒身2为圆筒型结构,筒身2的上端面为外环面高于内环面的斜面,筒身2的下端面固定在导杆座8的上端面上;导流盘1的外侧壁与筒身2的上端面相互接配合,即筒身2的上端面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和导流盘1的外侧壁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相等,导流盘1的外侧壁恰好卡在筒身2的上端面上,没有任何间隙。
导杆4位于筒身2的内部,为圆柱型结构,导杆4的一端固定在导流盘1的下端面,导杆4的另一端具有与调整螺母9的螺纹齿合的外螺纹,并与调整螺母9匹配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导杆4与导流盘1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导杆4的一端固定于导流盘1的下端面。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导流盘1的中心设置有一上下连通的圆柱型空腔,该圆柱型空腔的直径与导杆4的一端的直径大小相等,且导杆4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导流盘1的圆柱型空腔内,固定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导杆座8位于筒身2的下端面,用于固定筒身2,导杆座8的中心为一空心结构,其内径大于导杆4的外径,但该导杆座8的空心结构与该导杆4之间通过动配合连接,使导杆4能够穿过该空心结构,从而使在导杆4固定设置时,导杆4能够相对于导杆座8自由滑动,且导杆座8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上下连通的通气孔16。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导杆座8的底部可以设置有6个通气孔16,使得气体通过,通气孔16的数量可以根据环形空腔的容积确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5,导杆座8的外侧壁上端有一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内径与筒身2的内径相匹配,筒身2可以直接固定在导杆座8的环形凹槽上;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将筒身固定,固定的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调整螺母9连接在导杆4的一端,用于调整导流盘1与筒身2之间的间隙。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如果顺时针旋转调整螺母9,调整螺母9与导杆座8的下端面的出风间隙会缩小,进而使得导流盘1与筒身2之间的可开口间隙缩小,如果逆时针旋转调整螺母9,调整螺母9与导杆座8的下端面的出风间隙会增大,进而使得导流盘1与筒身2之间的可开口间隙增大。且导流盘1、筒身2、导杆4和导杆座8之间形成一环形空腔,且流化气流从导杆座8的通气孔16进入该环形空腔,最后,该流化气流在气力作用下使该导流盘1与圆筒2之间形成间隙,使流化气流通过该间隙对灰粉进行流化;其中,该流化气流从导流盘1的外侧壁喷出的角度为80度或120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为气体从流化喷头内部喷出角度的剖视图,导流盘1为一圆台,而圆台是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本实施例中的气体喷出角度即为圆锥顶角的纵截面所成的角度,该角度可以为80度,使得气体从导流盘喷出的角度为80度,也可以为120度,使得气体从导流盘喷出的角度为120度,可以满足于不同输送介质的需求,开口夹角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参见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化喷头10,还可以包括:导流叶片6。导流叶片6为一圆形分布的扇形叶片,且导流叶片6铆接固定于导杆座8的上端,并位于环形空腔内,导流叶片6可以产生旋转气流,增强流化效果。而且该导杆4穿过导杆座8的中心位置,并与导杆座8动配合连接,从而保证该导杆4和导杆座8能够相互滑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化喷头10,还可以包括:锁紧螺母7。锁紧螺母7位于筒身2的外侧壁上,用于将流化喷头10固定在盘状钢板3上。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筒身2的外侧壁上有与锁紧螺母7啮合的螺纹,锁紧螺母7通过盘状钢板3将流化喷头10固定在流化盘上。调整螺母9设置有锁定开口销5,锁定开口销5用于在该调整螺母9调整完出风间隙后,固定调整螺母9。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锁定开口销5位于导杆4与调整螺母9之间,用于在调整螺母9连接到导杆4后固定调整螺母9。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锁定开口销5也可以穿过调整螺母9的侧壁将调整螺母9固定,固定的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参见图8、图9和图10,流化喷头10的数量可以为7个,9个,15个或者更多,而且流化喷头10的设置方式为在中心设置有一流化喷头10,其它流化喷头10按圆形均匀排列,这种排列方式可以更好的使流化气流均匀的通过流化盘,可使料仓内的灰粉充分流化。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排列方式设置流化喷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实施例三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仓泵的剖视图。
参见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输送仓泵12,包括:流化盘11,流化盘11安装于输送仓泵12内部,通过螺栓将流化盘11固定在输送仓泵12下部的仓底法兰18中间,用于实现流化盘的定位和密封,从而使该流化盘11的底部与该流化盘11的上部隔离密封,提高流化盘11的流化效果。其中,该流化盘11包括若干流化喷头10和盘状钢板3;且该流化喷头10包括导流盘1、导杆4、筒身2和导杆座8。
其中,导流盘1为圆台型结构,位于筒身2的上端面,该圆台型结构的下端面的直径小于该圆台型结构的上端面的直径。筒身2为圆筒型结构,筒身2的上端面为外环面高于内环面的斜面,筒身2的下端面固定在导杆座8的上端面上;导流盘1的外侧壁与筒身2的上端面相互接配合,即筒身2的上端面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和导流盘1的外侧壁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相等,导流盘1的外侧壁恰好卡在筒身2的上端面上,没有任何间隙。导杆4位于筒身2的内部,为圆柱型结构,导杆4的一端固定在导流盘1的下端面,导杆4的另一端具有与调整螺母9的螺纹齿合的外螺纹,并与调整螺母9匹配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导杆4与导流盘1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导杆4的一端固定于导流盘1的下端面。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导流盘1的中心设置有一上下连通的圆柱型空腔,该圆柱型空腔的直径与导杆4的一端的直径大小相等,且导杆4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导流盘1的圆柱型空腔内,固定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导杆座8位于筒身2的下端面,用于固定筒身2,导杆座8的中心有为一空心结构,该空心结构的向上突起高出导杆座8的边缘,且导杆座8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上下连通的通气孔16;导杆4穿过导杆座8的中心位置与该导杆座8动配合连接;该空心结构用于保证该导杆4相对于导杆座8进行滑动时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导杆座8的底部设置有6个通气孔16,使得气体通过,通气孔16的数量可以根据环形空腔的容积确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5,导杆座8的外侧壁上端有一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内径与筒身2的内径相匹配,筒身2可以直接固定在导杆座8的环形凹槽上;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将筒身2固定,固定的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调整螺母9连接在导杆4的一端,用于调整导流盘1与筒身2之间的间隙。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如果顺时针旋转调整螺母9,调整螺母9与导杆座8的下端面的出风间隙会缩小,进而使得导流盘1与筒身2之间的可开口间隙缩小,如果逆时针旋转调整螺母9,调整螺母9与导杆座8的下端面的出风间隙会增大,进而使得导流盘1与筒身2之间的可开口间隙增大。而且,该导流盘1、筒身2、导杆4和导杆座8之间形成一环形空腔,流化气流从导流盘1的外侧壁喷出的角度为80度或120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为气体从流化喷头内部喷出角度的剖视图,导流盘1为一圆台,而圆台是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本实施例中的气体喷出角度即为圆锥顶角的纵截面所成的角度,该角度可以为80度,使得气体从导流盘1喷出的角度为80度,也可以为120度,使得气体从导流盘喷出的角度为120度,可以满足于不同输送介质的需求,开口夹角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参见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化喷头10,还可以包括:导流叶片6。导流叶片6为一圆形分布的扇形叶片,且导流叶片6铆接固定在导杆座8上,并位于环形空腔内,导流叶片6可以产生旋转气流,增强流化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化喷头10,还可以包括:锁紧螺母7。锁紧螺母7位于筒身2的外侧壁上,用于将流化喷头10固定在盘状钢板3上。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筒身2的外侧壁上有与锁紧螺母7啮合的螺纹,锁紧螺母7通过盘状钢板3将流化喷头10固定在流化盘上。
调整螺母9设置有锁定开口销5,锁定开口销5用于固定调整螺母9。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锁定开口销5位于导杆4与调整螺母9之间,用于在调整螺母9连接到导杆4后,在出风间隙调整完成后固定调整螺母9。
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锁定开口销5也可以穿过调整螺母9的侧壁将调整螺母9固定,固定的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参见图8、图9和图10,流化喷头10的数量可以为7个,9个,15个或者更多,而且流化喷头10的设置方式为在中心设置有一流化喷头10,其它流化喷头10按圆形均匀排列,这种排列方式可以更好的使流化气流均匀的通过流化盘,可使料仓内的灰粉充分流化。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排列方式设置流化喷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另外,进料口14,进料口14设置在输送仓泵12的顶部。气力输送管道13,气力输送管道13横穿输送仓泵12。流化气流进气口15,流化气流进气口15设置在输送仓泵12的底部。集灰导管17,集灰导管17位于流化盘11上方,集灰导管17连通气力输送管道13。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集灰导管17与气力输送管道13呈70°夹角,并在集灰导管17内部焊接耐磨钢板,防止集灰导管17被灰粉冲刷磨损,同时气力输送管道13在流化气流进入时冲刷的部位焊接耐磨钢板,起到防止磨损的作用。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集灰导管17与气力输送管道所呈的夹角也可以为其它度数,在此不作具体限定。而且,物料通过进料口14进入输送仓泵12,流化气流通过流化气流进气口15进入输送仓泵12的底部,且流化气流通过设置在流化盘11上的流化喷头10向上喷出,将流化盘11上部的物料流化,通过集灰导管17集灰,并通过与集灰导管17连通的气力输送管道13输送物料。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流化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盘、导杆、筒身、导杆座和调整螺母;其中,
所述导流盘为圆台型结构,位于所述筒身的上端面,所述圆台型结构的下端面的直径小于所述圆台型结构的上端面的直径;
所述筒身为圆筒型结构,所述筒身的上端面为外环面高于内环面的斜面,所述筒身的下端面固定在所述导杆座的上端面上;所述导流盘的外侧壁与所述筒身的上端面相互配合;
所述导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导流盘的下端面,所述导杆的另一端具有与所述调整螺母的螺纹齿合的外螺纹,并与所述调整螺母匹配连接;
所述导杆座位于所述筒身的下端面,用于所述导杆的导向,且所述导杆穿过所述导杆座的中心孔;所述导杆座上设置有若干通气孔;
所述导流盘、所述筒身、所述导杆与所述导杆座之间形成一环形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导流盘的下端面,包括:
所述导流盘的中心有一上下连通的圆柱型空腔,且所述导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圆柱型空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喷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叶片;
所述导流叶片为一圆形分布扇形叶片,且所述导流叶片铆接固定于所述导杆座的上端,并位于所述环形空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流化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与所述导杆座之间通过动配合连接,且所述导杆相对于所述导杆座自由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流化喷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螺母;
所述锁紧螺母位于所述筒身的螺纹上,用于固定所述流化喷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流化喷头,其特征在于,
流化气流从所述导流盘的外侧壁喷出的角度为80度或12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流化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螺母设置有锁定开口销,所述锁定开口销用于在出风间隙调整完成后固定所述调整螺母。
8.一种流化盘,应用于输送仓泵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喷头和一盘状钢板;
所述流化喷头通过锁紧螺母均匀固定在所述钢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化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板上按照圆形结构均匀固定有若干所述流化喷头。
10.一种输送仓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化盘,所述流化盘安装于所述输送仓泵内部,通过螺栓将所述流化盘固定在所述输送仓泵下部的仓底法兰中间;所述流化盘包括若干流化喷头;
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输送仓泵的顶部;
气力输送管道,所述气力输送管道横穿所述输送仓泵;
流化气流进气口,所述流化气流进气口设置在所述输送仓泵的底部;
集灰导管,所述集灰导管位于所述流化盘的上方,所述集灰导管连通所述气力输送管道,且所述集灰导管与所述气力输送管道呈70度夹角;
流化气流通过所述流化气流进气口进入所述输送仓泵的底部,且所述流化气流通过设置在所述流化盘上的所述流化喷头向上喷出,将所述流化盘上部的物料流化,通过所述集灰导管集灰,并通过与所述集灰导管连通的气力输送管道输送物料。
CN201410388981.1A 2014-08-08 2014-08-08 一种流化喷头、流化盘及输送仓泵 Active CN1041765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88981.1A CN104176507B (zh) 2014-08-08 2014-08-08 一种流化喷头、流化盘及输送仓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88981.1A CN104176507B (zh) 2014-08-08 2014-08-08 一种流化喷头、流化盘及输送仓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6507A CN104176507A (zh) 2014-12-03
CN104176507B true CN104176507B (zh) 2016-07-06

Family

ID=51957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88981.1A Active CN104176507B (zh) 2014-08-08 2014-08-08 一种流化喷头、流化盘及输送仓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7650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07425C1 (de) * 1995-03-03 1996-05-02 Erwin Schulze Vorrichtung zur Erhöhung der Strömungsenergie von mittels eines Luftstromes in Leitungen geförderten Feststoffteilchen
US6170768B1 (en) * 1998-03-13 2001-01-09 Terra Systems, Inc. Pneumatic accelerator for multi-phase material acceleration dispersion and conveyance
US6200071B1 (en) * 1997-10-06 2001-03-13 Applied Science Karasawa Lab. & Co., Ltd. Transfer apparatus and transfer method for particulate material
CN201801203U (zh) * 2010-09-19 2011-04-20 无锡市华星电力环保修造有限公司 带逆止作用的气化喷嘴
CN102951452A (zh) * 2011-08-31 2013-03-06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槽罐车输送管的喷嘴装置
CN204057244U (zh) * 2014-08-08 2014-12-31 长沙慧林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化喷头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07425C1 (de) * 1995-03-03 1996-05-02 Erwin Schulze Vorrichtung zur Erhöhung der Strömungsenergie von mittels eines Luftstromes in Leitungen geförderten Feststoffteilchen
US6200071B1 (en) * 1997-10-06 2001-03-13 Applied Science Karasawa Lab. & Co., Ltd. Transfer apparatus and transfer method for particulate material
US6170768B1 (en) * 1998-03-13 2001-01-09 Terra Systems, Inc. Pneumatic accelerator for multi-phase material acceleration dispersion and conveyance
CN201801203U (zh) * 2010-09-19 2011-04-20 无锡市华星电力环保修造有限公司 带逆止作用的气化喷嘴
CN102951452A (zh) * 2011-08-31 2013-03-06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槽罐车输送管的喷嘴装置
CN204057244U (zh) * 2014-08-08 2014-12-31 长沙慧林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化喷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6507A (zh) 2014-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35218B1 (en) Method for dust-free low pressure mixing
CN200948983Y (zh) 用于含碳固体粉料的供料装置下部的出料装置
CN102712426A (zh) 用于将流体馈入固体输送管的装置
RU2487750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дозированного извлечения от мелко- до крупнозернистого твердого вещества или смеси твердых веществ из накопительного бункера
CN104773509A (zh) 流态化并联仓泵输送系统及方法
RU2479344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ыгрузки мелкозернистых или пылевидных твердых веществ из резервуара
JPS5926565B2 (ja) 固体粒貯蔵装置
CN104176507B (zh) 一种流化喷头、流化盘及输送仓泵
CN204057244U (zh) 一种流化喷头
CN107176464B (zh) 一种粉煤加压流化输送装置
US20120037054A1 (en) Burner
RU2278811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дачи малоподвижного сыпуче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в подающий трубопровод
CN110976168A (zh) 上粉系统
CN205652837U (zh) 一种液固气耦合体射流喷出装置
KR200480136Y1 (ko) 부유식 해상 구조물의 분체 이송 장치
CN104909170A (zh) 一种流态化仓式泵
CN206013895U (zh) 一种压送式高压密相多路气力输送发料罐及其输送系统
CN204549457U (zh) 流态化并联仓泵输送系统
CN107472728A (zh) 气动助流防堵塞喷嘴
CN206767114U (zh) 一种粉煤加压流化输送装置
CN208687716U (zh) 一种除尘器灰斗用飞灰流化均流装置
CN208761720U (zh) 一种大型落地式钢板仓地上出料系统
CN106241382A (zh) 一种压送式高压密相多路气力输送发料罐及其输送系统
CN105107313A (zh) 一种喷雾除尘装置
KR100871935B1 (ko) 에어 블라스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