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68834A - 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及其蓄电池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及其蓄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68834A
CN104168834A CN201380014115.XA CN201380014115A CN104168834A CN 104168834 A CN104168834 A CN 104168834A CN 201380014115 A CN201380014115 A CN 201380014115A CN 104168834 A CN104168834 A CN 104168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umulator
peristome
substrate
air
run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41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68834B (zh
Inventor
黑泽慎也
松下泰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Healthcar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loka Medic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loka Medical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loka Medic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68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688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688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688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11Device being modula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27Device being portable or laptop-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6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interfacing with the operator or the patient
    • A61B8/461Displaying means of special interest
    • A61B8/462Displaying means of special interest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displa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56Details of data transmission or power suppl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其具备:筐体,其在内部具有基板;蓄电池,其被收纳于设置在所述筐体内的蓄电池收纳部中,并向所述基板供给电力;进气用开口部,其被设置于所述蓄电池收纳部上,并吸入通过由所述蓄电池或所述基板所产生的热量而被加热的、所述蓄电池或所述基板的周围的空气;流道,其对从所述进气用开口部被吸入的所述蓄电池或所述基板的周围的空气进行引导;排气用开口部,其将穿过了所述流道的所述蓄电池或所述基板的周围的空气排出。

Description

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及其蓄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装置的冷却系统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在能够移动的台车上搭载了各种装置的推车式为主流。另外,可搬运性较好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也作为超声波诊断装置而在市场上流通。例如,被称作笔记本式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具备薄型的主体和显示部,并具备显示部作为盖而能够折叠到主体上的结构。
在医用电气设备的安全标准IEC60601-1中,可能与被检体接触的ME设备的接触部分处的最大容许温度被规定为48℃(接触一分钟以上的情况),从而要求进行对超声波诊断装置的冷却。
虽然在推车式中,通过在发热较大的电子部件(例如,CPU)上搭载散热装置并搭载排气风扇,从而具有冷却系统,但是在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中,由于难以确保空间,因此难以具有与推车类相同的冷却系统。也就是说,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与推车式相比,存在尺寸的限制较大从而无法容易地进行对发热部件的冷却的问题。因此,如专利文献1那样,提出有通过利用挠性基板从而确保筐体内的空间并提高冷却效果的技术。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由于即使在利用挠性基板的情况下,也无法将所有的基板设为可挠,因此不能充分地确保空气的流道,从而发热部件的冷却不充分。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尺寸或空间的限制较大且基板密集度较高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中,提高装置的冷却效率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具备:筐体,其在内部具有基板;蓄电池,其被收纳于设置在所述筐体内的蓄电池收纳部中并向所述基板供给电力;进气用开口部,其被设置于所述蓄电池收纳部上,并吸入通过由所述蓄电池或所述基板所产生的热量而被加热的所述蓄电池或所述基板的周围的空气;流道,其对从所述进气用开口部被吸入的所述蓄电池或所述基板的周围的空气进行引导;排气用开口部,其将穿过了所述流道的所述蓄电池或所述基板的周围的空气排出。
根据该结构,通过从蓄电池的排气口向内部导入空气,从而能够在尺寸或空间的限制较大且基板密集度较高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中提高装置的冷却效率。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在尺寸或空间的限制较大且基板密集度较高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中提高装置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从前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时的主视立体图。
图2为表示操作部和显示部被合上的状态的图。
图3为从前方观察被收纳在蓄电池收纳部中的蓄电池时的主视立体图。
图4为从后方观察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时的后视立体图。
图5为从前方观察主体时的主视立体图。
图6为表示被收纳在蓄电池收纳部中的蓄电池中的空气的流动的图。
图7为表示主体的前方处的空气的流动的图。
图8为表示主体的后方处的空气的流动的图。
图9为从后方观察主体的示意性的内部结构时的后视立体图。
图10为沿着主体的前后方向的中央剖视图。
图11为表示主体具备多个基板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具备:主体筐体50,其在内部具有基板;蓄电池8,其被收纳于设置在所述筐体50内的蓄电池收纳部51中,并向所述基板供给电力;进气用开口部(第一开口部15、第三开口部11),其被设置于所述蓄电池收纳部51上,并且吸入通过由所述蓄电池8或所述基板所产生的热量而被加热的所述蓄电池8或所述基板的周围的空气;流道(第一流道55、第二流道56),其对从所述进气用开口部被吸入的所述蓄电池8或所述基板的周围的空气进行引导;排气用开口部(第二开口部10、第四开口部12),其将穿过了所述流道的所述蓄电池8或所述基板的周围的空气排出。
图1为从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时的主视立体图。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具备在内部具有基板的主体1、操作部2和显示部3。操作部2向被内置于主体1中的基板(控制基板)发出各种命令,从而对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进行操作。主体1的基板搭载有CPU、电源电路以及蓄电池控制器等电路,通过所搭载的电路而生成从被连接于探头连接部4的各种超声波探头发送的超声波发出信号,并对从各种超声波探头接收到的回声信号进行处理。另外,基板通过所搭载的电路而在显示部3上显示超声波图像。
操作部2以及显示部3通过万向联轴节(万向接头)或铰链等连接部而被连接于主体1上,操作部2以及显示部3通过万向联轴节或铰链而分别能够旋转或打开闭合。操作部2能够通过铰链而相对于显示部3合上,从而能够将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折叠得较紧凑,进而能够使携带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的携带变得容易。另外,显示部3能够通过万向联轴节(连接部)而自由地调节其角度,从而能够维持在操作者容易观察的角度上。
图2为表示操作部2和显示部3被合上的状态的图。如上文所述,通过收起操作部2从而能够削减设置空间。
如图2所示,主体1具备:在内部具有基板的筐体50、对蓄电池(蓄电池组)8进行收纳的蓄电池收纳部51和连接超声波探头的探头连接部4。蓄电池8具有蓄电池进气口9,从而使空气穿过蓄电池8的一部分。
操作部2具备:为了对操作部2的内部进行冷却而进行吸气的操作部进气口6和将来自操作部进气口6的进气排出的操作部排气口7。操作部进气口6被设置于配置在筐体50的侧方的探头连接部4侧。操作部排气口7被设置于与探头连接部4相反的一侧,以使来自操作部进气口6的排气(热风)不直接与被检体接触。根据该结构,通过在操作部2上设置操作部进气口6和操作部排气口7,从而能够确保对操作部2的内部进行冷却的流道,由此能够提高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的冷却效果,并且能够使排气(热风)不直接与被检体接触。另外,操作部2具备使来自操作部进气口6的进气产生气流的风扇5。
图3为从前方观察被收纳在蓄电池收纳部51中的蓄电池8时的主视立体图。蓄电池8具备:向蓄电池8进气的蓄电池进气口9、将来自蓄电池进气口9的进气作为蓄电池排气而排出的蓄电池排气口19和蓄电部20。蓄电池进气口9在蓄电池8被收纳于蓄电池收纳部51中的状态下,位于蓄电池8的前方(前表面)。蓄电池排气口19在蓄电池8被收纳于蓄电池收纳部51中的状态下,位于蓄电池8的前方上部。多个蓄电池进气口9以及多个蓄电池排气口19通过多个隔壁21而被划分。由于通过多个隔壁21而在蓄电池前方以及前方上部处确保了空间,因此通过多个隔壁21而被包围的空间吸收相对于蓄电池8的掉落等冲击。
例如,相对于蓄电池8的落下,蓄电池8的蓄电部20和电路被保护。根据该结构,通过于在现有技术中将空气的流道阻塞的蓄电池上设置蓄电池进气口9和蓄电池排气口19,从而能够在尺寸或空间的限制较大且基板的密集度较高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中,提高装置的冷却效率,并且通过被多个隔壁所包围的空间而能够吸收相对于蓄电池的冲击。
图4为从后方观察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时的后视立体图。主体1具备:在内部具有基板的筐体50;蓄电池收纳部51,其对蓄电池8进行收纳(图2);第一开口部,其被设置于蓄电池收纳部51上(后文所述);第二开口部10,其将来自第一开口部的进气排出;第三开口部11,其被设置于筐体50的上部(上表面)上;第四开口部12,其被设置于筐体50的后方,并将来自第三开口部11的进气排出;侧方开口部13,其被设置于与探头连接部4(图2)相反的侧方(侧面)。
侧方开口部13被设置于与探头连接部4(图2)相反的侧方(侧面),以使排气(热风)不直接与被检体接触。另外,主体1具备USB端口等各种接口14。根据该结构,通过确保从侧方开口部13向第二开口部10的流道,从而能够确保多个流道,由此能够提高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的冷却效果,并且能够使排气(热风)不直接与被检体接触。
图5为从前方观察主体1时的主视立体图。在主体1上,连接超声波探头的探头连接部4被设置于筐体50的侧方(侧面)。在被设置于筐体50的前方下部的蓄电池收纳部51中收纳有蓄电池(蓄电池组)8。吸入空气的蓄电池进气口9被设置于筐体50的前方下部(死角)上。因此,在图1的状态下,蓄电池进气口9变得不显眼。
第一开口部15被设置于蓄电池收纳部51(筐体50的前方)上,以吸入穿过了蓄电池8的一部分的蓄电池排气。第一开口部15被设置于在蓄电池8被收纳于蓄电池收纳部51中的状态下,与蓄电池排气口19对置的位置处。第一开口部15被设置于对主体1和显示部3进行连接的万向联轴节(连接部)30的界面处。另外,只要是在蓄电池收纳部51上,第一开口部15也可以被设置于万向联轴节(连接部)30以外的部分(例如,蓄电池收纳部51的上部或后方)的界面处。
接下来,对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的空气(进气以及排气)的流动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空气从蓄电池进气口9被吸入,并穿过蓄电池8的一部分,而从蓄电池排气口19被排出。空气穿过了蓄电池8的一部分,以对蓄电池8进行冷却。
如图7所示,从蓄电池排气口19被排出的空气从第一开口部15被吸入,并向主体1的内部(第一流道)被引导。另外,从第三开口部11被吸入的空气在被引导至主体1的内部(第二流道)之后,从第四开口部12被排出。此外,第一流道也可以沿着蓄电池8的表面而设置。由此,蓄电池8的冷却效率变高。
如图8所示,从第一开口部15被引导到主体1的内部(第一流道)的空气从设置于筐体50的后方的第二开口部10被排出。空气从侧方开口部13被吸入,并在被引导至主体1的内部(第一流道)之后,从被设置于筐体50的后方的第二开口部10被排出。
接下来,对被吸入以及排出的空气的流道进行说明。图9为从后方观察主体1的示意性的内部结构时的后视立体图。筐体50具备筐体后方部22、筐体上部23和筐体下部24。筐体后方部22具备第二开口部10。筐体上部23具备第三开口部11和第四开口部12。筐体50在内部具备基板16。基板16具有下表面部(第一平面部)53和上表面部(第二平面部)54。基板16搭载了实现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的功能的各种电路。
例如,基板16的下表面部(第一平面部)53搭载了被连接于蓄电池8或外部电源并生成各部的电源的电源部和电源控制器等。另外,基板16的上表面部(第二平面部)54搭载了对超声波探头的超声波收发信号进行控制的信号控制部、根据超声波接收信号来运算超声波图像的运算部、负责接口14的输入输出控制的I/O部等。由于图9为模式图,因此被搭载于基板16上的部件被省略,但是其他较多的电路部件(例如CPU、电阻、电容器、各种数字IC、LSI、模拟IC等)被搭载于基板16上,并被高密度地封装。在图9中,作为发热较大的部件而图示了CPU29。虽然未进行图示,但在基板16的下表面部(第一平面部)53上也搭载有CPU29等。
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具备对来自第一开口部15的进气进行引导的流道(第一流道)55,以对基板16进行冷却。流道(第一流道)55通过基板16的下表面部(第一平面部)53而构成,并沿着基板16的平面方向而对来自第一开口部15的进气进行引导。第二开口部10将穿过了流道(第一流道)55的进气排出。根据该结构,由于通过基板16的下表面部53而构成了流道,从而能够将作为死角的部分作为流道而活用。
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具备:第一风扇18,其使来自第一开口部15的进气产生气流;第二风扇17,其使来自第三开口部11的进气产生气流。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风扇18使进气产生气流,从而能够促进穿过第一流道55的空气的流动,由于第二风扇17使进气产生气流,从而能够促进穿过主体1的内部的空气的流动,由此能够提高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的冷却效果。
在蓄电池8被收纳于蓄电池收纳部51中的状态下,蓄电池进气口9位于筐体50的前方,并且第二开口部10位于筐体50的后方。根据该结构,由于空气从蓄电池进气口9向第二开口部10直线通过,因此,空气不会在筐体的内部滞留,从而能够提高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的冷却效果。
图10为沿着主体1的前后方向的中央剖视图。如图10所示,从蓄电池进气口9被吸入的空气穿过蓄电池8的一部分并从蓄电池排气口19被排出。此时,穿过蓄电池8的一部分的空气可以对蓄电池8进行冷却。另外,虽然蓄电池进气口9和蓄电池排气口19分别被设置于蓄电池8的前方上部和上部,而被配置于正交的位置处,但是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蓄电池排气口19被设置于蓄电池8的后方,来自蓄电池进气口9的进气穿过蓄电池8的内部而从蓄电池排气口19被排出。另外,为了提高蓄电池8的冷却效果,用于使空气穿过蓄电池8的流道可以被形成为波浪状。
从蓄电池排气口19被排出的空气从被设置于蓄电池收纳部51上的第一开口部15被吸入。第一开口部15也可以在考虑到尺寸或空间的限制的条件下而被设置于连接部30上(图5)。另外,也可以以与蓄电池排气口19的位置匹配的方式来确定第一开口部15的位置。例如,在蓄电池排气口19被设置于蓄电池8的后方的情况下,第一开口部15可以被设置于蓄电池收纳部51的后方。另外第一开口部15也可以设置多个。
从第一开口部15被吸入的空气向主体1的内部被引导,并穿过被形成于蓄电池收纳部51与基板16之间的流道(第一流道)55的前段流道55a,且穿过后段流道55b。穿过流道(第一流道)55的空气主要对基板16的下表面部(第一平面部)53侧进行冷却。如图10所示,前段流道55a被构成为,与后段流道55b相比,空间变狭小。其结果为,穿过前段流道55a的空气的流速与穿过后段流道55b的空气的流速相比较快,从而提高了对基板16的冷却效果。
穿过了流道(第一流道)55的空气从第二开口部10被排出。
从被设置于筐体50的上表面的第三开口部11被吸入的空气向主体1的内部(第二流道56)被引导。也就是说,被设置于筐体50的上表面上的第三开口部11为了对基板16的上表面部(第二平面部)54进行冷却而进行吸气。流道(第二流道)56通过基板16的上表面部(第二平面部)54而被构成,并对来自第三开口部11的进气进行引导。流道(第二流道)56沿着基板16的平面方向而对来自第三开口部11的进气进行引导。被设置于筐体50的后方的第四开口部12排出穿过了流道(第二流道)56的进气。根据该结构,通过从蓄电池排气口19向内部导入空气,并且确保多个流道,从而能够同时对基板的两个面(上下面)进行冷却,并且能够在尺寸或空间的限制较大且基板密集度较高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中提高装置的冷却效率。
如图10所示,在蓄电池8被收纳于蓄电池收纳部51中的状态下,蓄电池进气口9以及第二开口部10在筐体50的前后方向上对置。另外,蓄电池进气口9位于筐体50的前方,第二开口部10位于筐体50的后方。
其结果为,由于空气从蓄电池进气口9向第二开口部10(从主体1的前方向后方)直线通过,因此空气不会滞留于筐体50的内部,从而能够提高装置的冷却效果。
为了容易地使蓄电池8向主体1插入,蓄电池8从主体1的前方向蓄电池收纳部51插入。因此,当考虑到尺寸或空间的限制时,在现有技术中,蓄电池8堵住了自主体1的前方的空气的流道。另外,虽然在主体1的侧方设置有侧方开口部13以实施吸气,但是由于空间被探头连接部4和各种接口14所分割,因此难以确保足够的通气口,从而仅通过侧方开口部13无法实施充分的冷却。而且,由于来自侧方开口部13的进气从主体1的侧方向后方(从侧方开口部13向第二开口部10)非直线通过,因此空气滞留在筐体50的内部。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蓄电池8上设置蓄电池进气口9和蓄电池排气口19,从而在蓄电池8的内部确保流道,并能够确保空气从主体1的前方向后方直线通过的流道。其结果为,能够提高满足尺寸或空间的限制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的冷却功能,也能够对蓄电池8进行冷却。另外,由于蓄电池进气口9在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的使用时,隐藏于操作部2的后方,因此能够防止异物的混入,从而能够确保稳定的空气的流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在主体1的内部设置第一流道55和第二流道56,并且穿过第一流道55的空气对基板16的第一平面部53进行冷却,且穿过第二流道56的空气对基板16的第二平面部54进行冷却,从而能够同时对基板16的两个面(上下面)进行冷却,因此能够提高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的冷却功能。通过第一流道55被形成于基板16的下部(在基板16与筐体下部24之间),从而能够将作为死角的部分作为流道而活用。尤其是,通过使前段流道55a形成于蓄电池收纳部51与基板16之间,从而能够将作为死角的部分作为流道而活用。而且,由于前段流道55a被形成为窄于后段流道55b,因此能够加快穿过前段通道55a的空气的速度,从而能够提高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的冷却功能。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在权利要求所述的范围内进行变更或变形。
例如,如图11所示,基板16也可以具备多个基板16a、16b。多个基板16、16a、16b可以在主体1的内部被配置为层状。也就是说,基板16以与基板16大致平行的方式具备多个基板16a、16b。主体1即使在具备多个基板16、16a、16b的情况下,通过确保多个流道,也能够提高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的冷却功能。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的主体1的冷却结构以及冷却功能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应用于具备蓄电池收纳部的其他部件(例如,具备蓄电池收纳部的操作部2或显示部3)中。
另外,上述的开口部、进气口、排气口以及风扇的个数和形状能够根据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的形状和使用状态等而适当地变更。
本发明所涉及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具有能够在尺寸或空间的限制较大且基板密集度较高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中,提高装置的冷却效率的效果,且作为具有冷却系统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等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主体;
2…操作部;
3…显示部;
4…探头连接部;
5、17、18…风扇;
6…操作部进气口;
7…操作部排气口;
8…蓄电池;
9…蓄电池进气口;
10…第二开口部;
11…第三开口部;
12…第四开口部;
13…侧方开口部;
14…接口;
15…第一开口部;
16…基板;
19…蓄电池排气口;
20…蓄电部;
21…隔壁;
22…筐体后方部;
23…筐体上部;
24…筐体下部;
29…CPU;
30…万向联轴节(连接部);
50…筐体;
51…蓄电池收纳部;
53…第一平面部;
54…第二平面部;
55…第一流道;
56…第二流道;
100…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

Claims (15)

1.一种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筐体,其在内部具有基板;
蓄电池,其被收纳于设置在所述筐体内的蓄电池收纳部中,并向所述基板供给电力;
进气用开口部,其被设置于所述蓄电池收纳部上,并吸入通过由所述蓄电池或所述基板所产生的热量而被加热的、所述蓄电池或所述基板的周围的空气;
流道,其对从所述进气用开口部被吸入的所述蓄电池或所述基板的周围的空气进行引导;
排气用开口部,其将穿过了所述流道的所述蓄电池或所述基板的周围的空气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道通过所述基板的平面部而被构成,并且沿着所述基板的平面方向而对从所述进气用开口部被吸入的所述蓄电池的周围的空气进行引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用开口部具备:第一开口部,其被设置于所述筐体的前方,并吸入所述基板的下表面部的周围的空气;第三开口部,其被设置于所述筐体的上表面上,并吸入所述基板的上表面部的周围的空气,
所述流道具备:第一流道,其沿着所述基板的下表面部的平面方向而对从所述第一开口部被吸入的所述基板的下表面部的周围的空气进行引导;第二流道,其沿着所述基板的上表面部的平面方向而对从所述第三开口部被吸入的所述基板的上表面部的周围的空气进行引导,
所述排气用开口部具备:第二开口部,其被设置于所述筐体的后方,并将穿过了所述第一流道的被吸入的所述基板的下表面部的周围的空气排出;第四开口部,其将穿过了所述第二流道的被吸入的所述基板的上表面部的周围的空气排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池具备:
蓄电池进气口,其吸入所述蓄电池的周围的空气;
蓄电池排气口,其将所述被吸入的所述蓄电池的周围的空气作为所述蓄电池的排气而排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蓄电池被收纳于所述蓄电池收纳部中的状态下,所述蓄电池进气口位于所述筐体的前方,所述第二开口部位于所述筐体的后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探头连接部,其被设置于所述筐体的侧方,并连接超声波探头;
侧方开口部,其被设置于与所述探头连接部相反的侧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风扇,所述风扇使被吸入至所述进气用开口部中的所述蓄电池或所述基板的周围的空气产生气流。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风扇,其使被吸入至所述第一开口部中的所述基板的下表面部的周围的空气产生气流;
第二风扇,其使被吸入至所述第三开口部中的所述基板的上表面部的周围的空气产生气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与所述基板大致平行的方式具备多个基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探头连接部,其被设置于所述筐体的侧方,并连接超声波探头;
操作部,其对所述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进行操作;
操作部进气口,其被设置于所述操作部上,并吸入所述操作部的周围的空气;
操作部排气口,其被设置于所述操作部上,并排出从所述操作部进气口被吸入的所述操作部的周围的空气,
所述操作部进气口被设置于所述探头连接部侧,
所述操作部排气口被设置于与所述探头连接部相反的一侧。
11.一种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筐体,其在内部具有基板;
蓄电池收纳部,其对蓄电池进行收纳;
第一开口部,其被设置于所述蓄电池收纳部上,以吸入穿过了所述蓄电池的一部分的蓄电池排气;
流道,其对来自所述第一开口部的进气进行引导,以对所述基板进行冷却;
第二开口部,其将穿过了所述流道的所述进气排出。
12.一种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筐体,其在内部具有基板;
蓄电池收纳部,其对蓄电池进行收纳;
第一开口部,其被设置于所述筐体的前方;
第一流道,其为了对所述基板的下表面部进行冷却,而沿着所述下表面部的平面方向对来自所述第一开口部的进气进行引导;
第二开口部,其被设置于所述筐体的后方,并将穿过了所述第一流道的所述进气排出;
第三开口部,其被设置于所述筐体的上表面上,并且为了对所述基板的上表面部进行冷却而进行吸气;
第二流道,其对来自所述第三开口部的进气进行引导;
第四开口部,其被设置于所述筐体的后方,并将穿过了所述第二流道的所述进气排出。
13.如权利要求3、11或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口部被设置于对主体和显示部进行连接的万向联轴节的界面上,或者被设置于蓄电池收纳部的上部或后方的界面上。
14.如权利要求3或12所述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流道具有前段流道和后段流道,所述前段流道被构成为,与所述后段流道相比,空间变窄。
15.一种蓄电池,其为如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所述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中的所述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蓄电池进气口,其在所述蓄电池被收纳于所述蓄电池收纳部中的状态下,位于所述蓄电池的前方;
多个隔壁,其对所述多个蓄电池进气口进行划分。
CN201380014115.XA 2012-03-15 2013-03-05 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及其蓄电池 Active CN1041688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9085 2012-03-15
JP2012059085 2012-03-15
PCT/JP2013/055906 WO2013137050A1 (ja) 2012-03-15 2013-03-05 携帯型超音波診断装置及びそのバッテ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68834A true CN104168834A (zh) 2014-11-26
CN104168834B CN104168834B (zh) 2016-06-08

Family

ID=49160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4115.XA Active CN104168834B (zh) 2012-03-15 2013-03-05 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及其蓄电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029648B2 (zh)
CN (1) CN104168834B (zh)
WO (1) WO20131370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27357B2 (ja) * 2014-03-10 2016-06-0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
CN104306020B (zh) * 2014-09-30 2018-04-13 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b超仪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1811A (en) * 1982-02-27 1987-03-24 Kraftanlagen Ag Heat exchanging body
CN101273906A (zh) * 2007-03-30 2008-10-01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医疗装置
JP2008284003A (ja) * 2007-05-15 2008-11-27 Aloka Co Ltd 超音波プローブ
CN101468240A (zh) * 2007-12-26 2009-07-01 重庆融海超声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治疗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82693A (ja) * 1988-09-20 1990-03-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筺体内冷却装置
JP3254756B2 (ja) * 1992-10-13 2002-02-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子装置
JPH06318124A (ja) * 1993-05-07 1994-11-15 Hitachi Ltd 電子装置
JP2000059061A (ja) * 1998-08-07 2000-02-25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収納装置及び電子機器収納容器
JP4700471B2 (ja) * 2005-10-25 2011-06-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033547A (ja) * 2007-07-27 2009-02-12 Panasonic Corp 電子機器
JP2010000220A (ja) * 2008-06-20 2010-01-07 Panasonic Corp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5318954B2 (ja) * 2009-06-25 2013-10-16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携帯型超音波診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1811A (en) * 1982-02-27 1987-03-24 Kraftanlagen Ag Heat exchanging body
CN101273906A (zh) * 2007-03-30 2008-10-01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医疗装置
JP2008284003A (ja) * 2007-05-15 2008-11-27 Aloka Co Ltd 超音波プローブ
CN101468240A (zh) * 2007-12-26 2009-07-01 重庆融海超声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治疗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68834B (zh) 2016-06-08
JP6029648B2 (ja) 2016-11-24
JPWO2013137050A1 (ja) 2015-08-03
WO2013137050A1 (ja) 2013-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31845B2 (ja) ハイブリッド型産業車両のバッテリ冷却構造
EP2770401B1 (en) Cooling system for a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N101174172A (zh) 电子设备的机箱温度抑制构造及便携式计算机
CN104168834A (zh) 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及其蓄电池
US20130250514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6659469A (zh) 用于冷却超声换能器的系统和方法
CN105852904A (zh) 模块化便携式超声波系统和方法
EP3309463B1 (en) Oven
US20080310107A1 (en) Airflow path within an electronic module enclosure
CN104306020B (zh) 一种便携式b超仪
EP3324266B1 (e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nd operating an autonomous vehicle
US10624234B2 (en) Housing and cooling structure including partition providing dedicated airflow space
CN201175344Y (zh) 医疗装置
JP5265012B2 (ja) 電子機器
CN105078510B (zh) 能够连接超声波探头的连接器的装置
US8787014B2 (en) Server with improved layout
US20110273841A1 (en) Fan for cooling multiple processors housed in a sub-chassis
JP2009300379A (ja) X線異物検出装置
CN109820534A (zh) 方便拆装的超声诊断仪
CN206424094U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b超探头
JP2016109488A (ja) X線検査装置
CN108471937A (zh) 内窥镜装置
CN109124679A (zh) 便携式超声诊断仪
TW201205252A (en) Data center
US8120913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forced air cooling of electronic flight bag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21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loka Medical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9

Address after: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film medical health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