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具备:主体筐体50,其在内部具有基板;蓄电池8,其被收纳于设置在所述筐体50内的蓄电池收纳部51中,并向所述基板供给电力;进气用开口部(第一开口部15、第三开口部11),其被设置于所述蓄电池收纳部51上,并且吸入通过由所述蓄电池8或所述基板所产生的热量而被加热的所述蓄电池8或所述基板的周围的空气;流道(第一流道55、第二流道56),其对从所述进气用开口部被吸入的所述蓄电池8或所述基板的周围的空气进行引导;排气用开口部(第二开口部10、第四开口部12),其将穿过了所述流道的所述蓄电池8或所述基板的周围的空气排出。
图1为从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时的主视立体图。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具备在内部具有基板的主体1、操作部2和显示部3。操作部2向被内置于主体1中的基板(控制基板)发出各种命令,从而对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进行操作。主体1的基板搭载有CPU、电源电路以及蓄电池控制器等电路,通过所搭载的电路而生成从被连接于探头连接部4的各种超声波探头发送的超声波发出信号,并对从各种超声波探头接收到的回声信号进行处理。另外,基板通过所搭载的电路而在显示部3上显示超声波图像。
操作部2以及显示部3通过万向联轴节(万向接头)或铰链等连接部而被连接于主体1上,操作部2以及显示部3通过万向联轴节或铰链而分别能够旋转或打开闭合。操作部2能够通过铰链而相对于显示部3合上,从而能够将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折叠得较紧凑,进而能够使携带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的携带变得容易。另外,显示部3能够通过万向联轴节(连接部)而自由地调节其角度,从而能够维持在操作者容易观察的角度上。
图2为表示操作部2和显示部3被合上的状态的图。如上文所述,通过收起操作部2从而能够削减设置空间。
如图2所示,主体1具备:在内部具有基板的筐体50、对蓄电池(蓄电池组)8进行收纳的蓄电池收纳部51和连接超声波探头的探头连接部4。蓄电池8具有蓄电池进气口9,从而使空气穿过蓄电池8的一部分。
操作部2具备:为了对操作部2的内部进行冷却而进行吸气的操作部进气口6和将来自操作部进气口6的进气排出的操作部排气口7。操作部进气口6被设置于配置在筐体50的侧方的探头连接部4侧。操作部排气口7被设置于与探头连接部4相反的一侧,以使来自操作部进气口6的排气(热风)不直接与被检体接触。根据该结构,通过在操作部2上设置操作部进气口6和操作部排气口7,从而能够确保对操作部2的内部进行冷却的流道,由此能够提高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的冷却效果,并且能够使排气(热风)不直接与被检体接触。另外,操作部2具备使来自操作部进气口6的进气产生气流的风扇5。
图3为从前方观察被收纳在蓄电池收纳部51中的蓄电池8时的主视立体图。蓄电池8具备:向蓄电池8进气的蓄电池进气口9、将来自蓄电池进气口9的进气作为蓄电池排气而排出的蓄电池排气口19和蓄电部20。蓄电池进气口9在蓄电池8被收纳于蓄电池收纳部51中的状态下,位于蓄电池8的前方(前表面)。蓄电池排气口19在蓄电池8被收纳于蓄电池收纳部51中的状态下,位于蓄电池8的前方上部。多个蓄电池进气口9以及多个蓄电池排气口19通过多个隔壁21而被划分。由于通过多个隔壁21而在蓄电池前方以及前方上部处确保了空间,因此通过多个隔壁21而被包围的空间吸收相对于蓄电池8的掉落等冲击。
例如,相对于蓄电池8的落下,蓄电池8的蓄电部20和电路被保护。根据该结构,通过于在现有技术中将空气的流道阻塞的蓄电池上设置蓄电池进气口9和蓄电池排气口19,从而能够在尺寸或空间的限制较大且基板的密集度较高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中,提高装置的冷却效率,并且通过被多个隔壁所包围的空间而能够吸收相对于蓄电池的冲击。
图4为从后方观察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时的后视立体图。主体1具备:在内部具有基板的筐体50;蓄电池收纳部51,其对蓄电池8进行收纳(图2);第一开口部,其被设置于蓄电池收纳部51上(后文所述);第二开口部10,其将来自第一开口部的进气排出;第三开口部11,其被设置于筐体50的上部(上表面)上;第四开口部12,其被设置于筐体50的后方,并将来自第三开口部11的进气排出;侧方开口部13,其被设置于与探头连接部4(图2)相反的侧方(侧面)。
侧方开口部13被设置于与探头连接部4(图2)相反的侧方(侧面),以使排气(热风)不直接与被检体接触。另外,主体1具备USB端口等各种接口14。根据该结构,通过确保从侧方开口部13向第二开口部10的流道,从而能够确保多个流道,由此能够提高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的冷却效果,并且能够使排气(热风)不直接与被检体接触。
图5为从前方观察主体1时的主视立体图。在主体1上,连接超声波探头的探头连接部4被设置于筐体50的侧方(侧面)。在被设置于筐体50的前方下部的蓄电池收纳部51中收纳有蓄电池(蓄电池组)8。吸入空气的蓄电池进气口9被设置于筐体50的前方下部(死角)上。因此,在图1的状态下,蓄电池进气口9变得不显眼。
第一开口部15被设置于蓄电池收纳部51(筐体50的前方)上,以吸入穿过了蓄电池8的一部分的蓄电池排气。第一开口部15被设置于在蓄电池8被收纳于蓄电池收纳部51中的状态下,与蓄电池排气口19对置的位置处。第一开口部15被设置于对主体1和显示部3进行连接的万向联轴节(连接部)30的界面处。另外,只要是在蓄电池收纳部51上,第一开口部15也可以被设置于万向联轴节(连接部)30以外的部分(例如,蓄电池收纳部51的上部或后方)的界面处。
接下来,对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的空气(进气以及排气)的流动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空气从蓄电池进气口9被吸入,并穿过蓄电池8的一部分,而从蓄电池排气口19被排出。空气穿过了蓄电池8的一部分,以对蓄电池8进行冷却。
如图7所示,从蓄电池排气口19被排出的空气从第一开口部15被吸入,并向主体1的内部(第一流道)被引导。另外,从第三开口部11被吸入的空气在被引导至主体1的内部(第二流道)之后,从第四开口部12被排出。此外,第一流道也可以沿着蓄电池8的表面而设置。由此,蓄电池8的冷却效率变高。
如图8所示,从第一开口部15被引导到主体1的内部(第一流道)的空气从设置于筐体50的后方的第二开口部10被排出。空气从侧方开口部13被吸入,并在被引导至主体1的内部(第一流道)之后,从被设置于筐体50的后方的第二开口部10被排出。
接下来,对被吸入以及排出的空气的流道进行说明。图9为从后方观察主体1的示意性的内部结构时的后视立体图。筐体50具备筐体后方部22、筐体上部23和筐体下部24。筐体后方部22具备第二开口部10。筐体上部23具备第三开口部11和第四开口部12。筐体50在内部具备基板16。基板16具有下表面部(第一平面部)53和上表面部(第二平面部)54。基板16搭载了实现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的功能的各种电路。
例如,基板16的下表面部(第一平面部)53搭载了被连接于蓄电池8或外部电源并生成各部的电源的电源部和电源控制器等。另外,基板16的上表面部(第二平面部)54搭载了对超声波探头的超声波收发信号进行控制的信号控制部、根据超声波接收信号来运算超声波图像的运算部、负责接口14的输入输出控制的I/O部等。由于图9为模式图,因此被搭载于基板16上的部件被省略,但是其他较多的电路部件(例如CPU、电阻、电容器、各种数字IC、LSI、模拟IC等)被搭载于基板16上,并被高密度地封装。在图9中,作为发热较大的部件而图示了CPU29。虽然未进行图示,但在基板16的下表面部(第一平面部)53上也搭载有CPU29等。
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具备对来自第一开口部15的进气进行引导的流道(第一流道)55,以对基板16进行冷却。流道(第一流道)55通过基板16的下表面部(第一平面部)53而构成,并沿着基板16的平面方向而对来自第一开口部15的进气进行引导。第二开口部10将穿过了流道(第一流道)55的进气排出。根据该结构,由于通过基板16的下表面部53而构成了流道,从而能够将作为死角的部分作为流道而活用。
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具备:第一风扇18,其使来自第一开口部15的进气产生气流;第二风扇17,其使来自第三开口部11的进气产生气流。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风扇18使进气产生气流,从而能够促进穿过第一流道55的空气的流动,由于第二风扇17使进气产生气流,从而能够促进穿过主体1的内部的空气的流动,由此能够提高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的冷却效果。
在蓄电池8被收纳于蓄电池收纳部51中的状态下,蓄电池进气口9位于筐体50的前方,并且第二开口部10位于筐体50的后方。根据该结构,由于空气从蓄电池进气口9向第二开口部10直线通过,因此,空气不会在筐体的内部滞留,从而能够提高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的冷却效果。
图10为沿着主体1的前后方向的中央剖视图。如图10所示,从蓄电池进气口9被吸入的空气穿过蓄电池8的一部分并从蓄电池排气口19被排出。此时,穿过蓄电池8的一部分的空气可以对蓄电池8进行冷却。另外,虽然蓄电池进气口9和蓄电池排气口19分别被设置于蓄电池8的前方上部和上部,而被配置于正交的位置处,但是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蓄电池排气口19被设置于蓄电池8的后方,来自蓄电池进气口9的进气穿过蓄电池8的内部而从蓄电池排气口19被排出。另外,为了提高蓄电池8的冷却效果,用于使空气穿过蓄电池8的流道可以被形成为波浪状。
从蓄电池排气口19被排出的空气从被设置于蓄电池收纳部51上的第一开口部15被吸入。第一开口部15也可以在考虑到尺寸或空间的限制的条件下而被设置于连接部30上(图5)。另外,也可以以与蓄电池排气口19的位置匹配的方式来确定第一开口部15的位置。例如,在蓄电池排气口19被设置于蓄电池8的后方的情况下,第一开口部15可以被设置于蓄电池收纳部51的后方。另外第一开口部15也可以设置多个。
从第一开口部15被吸入的空气向主体1的内部被引导,并穿过被形成于蓄电池收纳部51与基板16之间的流道(第一流道)55的前段流道55a,且穿过后段流道55b。穿过流道(第一流道)55的空气主要对基板16的下表面部(第一平面部)53侧进行冷却。如图10所示,前段流道55a被构成为,与后段流道55b相比,空间变狭小。其结果为,穿过前段流道55a的空气的流速与穿过后段流道55b的空气的流速相比较快,从而提高了对基板16的冷却效果。
穿过了流道(第一流道)55的空气从第二开口部10被排出。
从被设置于筐体50的上表面的第三开口部11被吸入的空气向主体1的内部(第二流道56)被引导。也就是说,被设置于筐体50的上表面上的第三开口部11为了对基板16的上表面部(第二平面部)54进行冷却而进行吸气。流道(第二流道)56通过基板16的上表面部(第二平面部)54而被构成,并对来自第三开口部11的进气进行引导。流道(第二流道)56沿着基板16的平面方向而对来自第三开口部11的进气进行引导。被设置于筐体50的后方的第四开口部12排出穿过了流道(第二流道)56的进气。根据该结构,通过从蓄电池排气口19向内部导入空气,并且确保多个流道,从而能够同时对基板的两个面(上下面)进行冷却,并且能够在尺寸或空间的限制较大且基板密集度较高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中提高装置的冷却效率。
如图10所示,在蓄电池8被收纳于蓄电池收纳部51中的状态下,蓄电池进气口9以及第二开口部10在筐体50的前后方向上对置。另外,蓄电池进气口9位于筐体50的前方,第二开口部10位于筐体50的后方。
其结果为,由于空气从蓄电池进气口9向第二开口部10(从主体1的前方向后方)直线通过,因此空气不会滞留于筐体50的内部,从而能够提高装置的冷却效果。
为了容易地使蓄电池8向主体1插入,蓄电池8从主体1的前方向蓄电池收纳部51插入。因此,当考虑到尺寸或空间的限制时,在现有技术中,蓄电池8堵住了自主体1的前方的空气的流道。另外,虽然在主体1的侧方设置有侧方开口部13以实施吸气,但是由于空间被探头连接部4和各种接口14所分割,因此难以确保足够的通气口,从而仅通过侧方开口部13无法实施充分的冷却。而且,由于来自侧方开口部13的进气从主体1的侧方向后方(从侧方开口部13向第二开口部10)非直线通过,因此空气滞留在筐体50的内部。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蓄电池8上设置蓄电池进气口9和蓄电池排气口19,从而在蓄电池8的内部确保流道,并能够确保空气从主体1的前方向后方直线通过的流道。其结果为,能够提高满足尺寸或空间的限制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的冷却功能,也能够对蓄电池8进行冷却。另外,由于蓄电池进气口9在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的使用时,隐藏于操作部2的后方,因此能够防止异物的混入,从而能够确保稳定的空气的流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在主体1的内部设置第一流道55和第二流道56,并且穿过第一流道55的空气对基板16的第一平面部53进行冷却,且穿过第二流道56的空气对基板16的第二平面部54进行冷却,从而能够同时对基板16的两个面(上下面)进行冷却,因此能够提高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的冷却功能。通过第一流道55被形成于基板16的下部(在基板16与筐体下部24之间),从而能够将作为死角的部分作为流道而活用。尤其是,通过使前段流道55a形成于蓄电池收纳部51与基板16之间,从而能够将作为死角的部分作为流道而活用。而且,由于前段流道55a被形成为窄于后段流道55b,因此能够加快穿过前段通道55a的空气的速度,从而能够提高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的冷却功能。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在权利要求所述的范围内进行变更或变形。
例如,如图11所示,基板16也可以具备多个基板16a、16b。多个基板16、16a、16b可以在主体1的内部被配置为层状。也就是说,基板16以与基板16大致平行的方式具备多个基板16a、16b。主体1即使在具备多个基板16、16a、16b的情况下,通过确保多个流道,也能够提高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的冷却功能。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的主体1的冷却结构以及冷却功能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应用于具备蓄电池收纳部的其他部件(例如,具备蓄电池收纳部的操作部2或显示部3)中。
另外,上述的开口部、进气口、排气口以及风扇的个数和形状能够根据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0的形状和使用状态等而适当地变更。
本发明所涉及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具有能够在尺寸或空间的限制较大且基板密集度较高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中,提高装置的冷却效率的效果,且作为具有冷却系统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等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主体;
2…操作部;
3…显示部;
4…探头连接部;
5、17、18…风扇;
6…操作部进气口;
7…操作部排气口;
8…蓄电池;
9…蓄电池进气口;
10…第二开口部;
11…第三开口部;
12…第四开口部;
13…侧方开口部;
14…接口;
15…第一开口部;
16…基板;
19…蓄电池排气口;
20…蓄电部;
21…隔壁;
22…筐体后方部;
23…筐体上部;
24…筐体下部;
29…CPU;
30…万向联轴节(连接部);
50…筐体;
51…蓄电池收纳部;
53…第一平面部;
54…第二平面部;
55…第一流道;
56…第二流道;
100…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