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51450A - 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51450A
CN104151450A CN201410387926.0A CN201410387926A CN104151450A CN 104151450 A CN104151450 A CN 104151450A CN 201410387926 A CN201410387926 A CN 201410387926A CN 104151450 A CN104151450 A CN 1041514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no material
stationary phase
chiral
chirality
ker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879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卫东
郭玉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38792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51450A/zh
Publication of CN104151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514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具有式(Ⅰ)所示分子式,其具有较高的手性分离效率。拆分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能够对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对映体进行拆分,并且达到基线分离。当n不为0时,其结构中的酰胺-胺基团是一种性质稳定、结构枝化规整、有开放式空腔的树枝大分子,由于其空腔内部形成疏水环境,而且腔内有大量的极性基团可以和手性待测物质发生疏水或氢键作用,将其作为间隔臂时,能促进手性对映体和固定相表面的环糊精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固定相的手性分离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化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毛细管电色谱(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CEC)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效电分离微柱液相色谱技术。兼具毛细管电泳(CE)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双重分离机理,CEC不仅克服了HPLC中由于压力流本身流速不均匀引起的峰展宽现象,而且柱内无压降,使峰展宽只与溶质扩散系数有关,从而获得了接近于CE水平的高柱效;CEC还具备了HPLC的选择性,既可分离带电物质也可分离中性物质。根据固定相的存在形式,常见的CEC可以分为填充毛细管电色谱,开管柱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电色谱和准固定相毛细管电色谱。
其中,填充毛细管电色谱柱实际是将传统色谱填料灌装到毛细管中而成,包括柱塞的烧制,填料的填充等步骤;而整体柱电色谱是在毛细管内进行化学反应聚合而成固定相,这两种类型的电色谱能够提供高的相比,但由于制备过程繁琐,技术性很强,同时由于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气泡问题,极大限制了其发展。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柱的壁涂制备方法简单,只需在毛细管内壁吸附或键合上一层固定相,但由于其相比过小,使用时很易造成样品超载。
近年来,以纳米材料为准固定相的毛细管电色谱越来越受到关注。将纳米材料用作毛细管电色谱的准固定相有以下优点:①没有最低浓度的限制,分离机理可控;②不受溶剂种类的限制;③避免了存在于整体柱和填充柱毛细管电色谱模式中柱的再生问题,也避免了样品吸附和进样残留(carryover)的问题。基于上述优点,以环糊精为拆分基团的手性准固定相在最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依然存在着分离效果不佳的弊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及其制备方法,制备的固定相具有较高的手性分离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具有式(Ⅰ)所示分子式:
其中,M为纳米材料内核;R为甲基或乙基;CD为环糊精;
n为0~10的整数;m为2~10的整数。
优选的,所述纳米材料内核选自二氧化硅纳米材料,金纳米材料,银纳米材料,磁性纳米材料和聚苯乙烯纳米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n为1~10的整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的制备方法,包括:
a)提供纳米材料内核;
b)将步骤a)中的纳米材料内核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反应,得到硅烷基修饰的纳米材料;
c)将步骤b)得到的硅烷基修饰的纳米材料与环糊精化合物反应,得到式(Ⅰ)所示化合物;
其中,M为纳米材料内核;R为甲基或乙基;CD为环糊精;
n=0;m为2~10的整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的制备方法,包括:
A)提供纳米材料内核;
B)将所述纳米材料内核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反应,得到硅烷基修饰的纳米材料;
C)将步骤B)得到的硅烷基修饰的纳米材料依次与丙烯酸甲酯、具有式(Ⅱ)所示结构的二胺化合物进行反应,得到酰胺-胺接枝的纳米材料;
m为2~10的整数;
(D)将步骤C)得到的酰胺-胺接枝的纳米材料与环糊精化合物反应,得到式(Ⅰ)所示化合物;
其中,M为纳米材料内核;R为甲基或乙基;CD为环糊精;
n=1;m为2~10的整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的制备方法,包括:
A’)提供纳米材料内核;
B’)将所述纳米材料内核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反应,得到硅烷基修饰的纳米材料;
C’)将步骤B’)得到的硅烷基修饰的纳米材料依次与丙烯酸甲酯、具有式(Ⅱ)所示结构的二胺化合物进行反应,并重复所述反应1~9次,得到聚酰胺-胺接枝的纳米材料;
m为2~10的整数;
(D’)将步骤C’)得到的聚酰胺-胺接枝的纳米材料与环糊精化合物反应,得到式(Ⅰ)所示化合物;
其中,M为纳米材料内核;R为甲基或乙基;CD为环糊精;
n为2~10的整数;m为2~10的整数。
优选的,所述纳米材料内核选自二氧化硅纳米材料,金纳米材料,银纳米材料,磁性纳米材料和聚苯乙烯纳米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环糊精化合物选自单-6-氧对甲苯磺酰-β-环糊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具有式(Ⅰ)所示分子式,其具有较高的手性分离效率。拆分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能够对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对映体进行拆分,并且达到基线分离。当n不为0时,其结构中的酰胺-胺基团是一种性质稳定、结构枝化规整、有开放式空腔的树枝大分子,由于其空腔内部形成疏水环境,而且腔内有大量的极性基团可以和手性待测物质发生疏水或氢键作用,将其作为间隔臂时,能促进手性对映体和固定相表面的环糊精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固定相的手性分离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5制备的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红外吸收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6~9制备的手性准固定相的红外吸收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0以及比较例1对于手性物质盐酸维拉帕敏进行分离的分离效果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1~14以及比较例2对于马来酸氯苯那敏和盐酸奈福泮进行分离的分离效果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7制备的手性准固定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具有式(Ⅰ)所示分子式:
其中,M为纳米材料内核;R为甲基或乙基;CD为环糊精;
n为0~10的整数;m为2~10的整数。
本发明提供的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具有式(Ⅰ)所示分子式,其具有较高的手性分离效率。拆分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能够对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对映体进行拆分,并且达到基线分离。当n不为0时,其结构中的酰胺-胺基团是一种性质稳定、结构枝化规整、有开放式空腔的树枝大分子,由于其空腔内部形成疏水环境,而且腔内有大量的极性基团可以和手性待测物质发生疏水或氢键作用,将其作为间隔臂时,能促进手性对映体和固定相表面的环糊精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固定相的手性分离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具有式(Ⅰ)所示分子式。
其中,M为纳米材料内核,优选为二氧化硅纳米材料,金纳米材料,银纳米材料,磁性纳米材料或聚苯乙烯纳米材料,或者以上材料中的任意两种及以上组成的复合纳米材料,更优选为二氧化硅纳米材料;所述磁性纳米材料优选为Fe3S4磁性纳米材料;本发明中,所述纳米材料优选为纳米颗粒,所述纳米颗粒的粒径优选为2~100nm,更优选为10~20nm。
R优选为甲基或乙基。
CD优选为环糊精,本发明对所述环糊精构型并无限定,可以为α、β、γ、δ-环糊精,优选为β-环糊精。
n为0~10的整数,优选为1~10的整数,更优选为1~3的整数。
m为2~10的整数,优选为2~8的整数,更优选为2~4的整数。
本发明中,所述纳米材料内核通过共价键与分子中的Si-O键相连,环糊精通过共价键与分子中的氨基相连。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的制备方法,包括:
a)提供纳米材料内核;
b)将步骤a)中的纳米材料内核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反应,得到硅烷基修饰的纳米材料;
c)将步骤b)得到的硅烷基修饰的纳米材料与环糊精化合物反应,得到式(Ⅰ)所示化合物;
其中,M为纳米材料内核;R为甲基或乙基;CD为环糊精;
n=0;m为2~10的整数。
首先提供纳米材料内核,本发明对所述纳米材料内核的制备方法并无特殊要求,可以为本领域公知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中,本发明优选的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可由正硅酸乙酯的醇溶液与氨水溶液混合、反应得到。
然后将所述纳米材料内核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反应,得到硅烷基修饰的纳米材料。所述反应优选在有机溶剂中进行,所述有机溶剂优选为甲苯;所述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过量加入即可,优选的,所述纳米材料内核的质量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体积比为1g:(5mL~10mL);所述反应的温度优选为100℃~120℃,所述反应的时间优选为6h~10h;反应结束后,对产物进行提纯,优选的采用离心-超声的方法,具体的,将反应液进行离心得到固体,然后加入乙醇,超声分散后离心,重复上述步骤3~5次。
得到硅烷基修饰的纳米材料后,直接将其与环糊精化合物反应,得到式(Ⅰ)所示化合物。此时得到的式(Ⅰ)所示化合物中,n=0。所述环糊精化合物优选为单-6-氧对甲苯磺酰-β-环糊精。所述反应优选在有机溶剂中进行,所述有机溶剂优选为甲醇;所述反应优选在氮气保护下进行;所述反应的温度优选为50℃~70℃,所述反应的时间优选为18h~30h;反应结束后,对产物进行提纯,优选的采用离心-超声的方法,具体的,将反应液进行离心得到固体,然后加入甲醇,超声分散后离心,重复上述步骤3~5次。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的制备方法,包括:
A)提供纳米材料内核;
B)将所述纳米材料内核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反应,得到硅烷基修饰的纳米材料;
C)将步骤B)得到的硅烷基修饰的纳米材料依次与丙烯酸甲酯、具有式(Ⅱ)所示结构的二胺化合物进行反应,得到酰胺-胺接枝的纳米材料;
m为2~10的整数;
(D)将步骤C)得到的酰胺-胺接枝的纳米材料与环糊精化合物反应,得到式(Ⅰ)所示化合物。其中,得到的式(Ⅰ)所示化合物中,n=1。
在制备得到上述硅烷基修饰的纳米材料后,将其依次与丙烯酸甲酯、具有式(Ⅱ)所示结构的二胺化合物进行反应,得到酰胺-胺接枝的纳米材料;
m优选为2~10的整数;
首先将所述硅烷基修饰的纳米材料与丙烯酸甲酯进行反应,所述反应优选在有机溶剂中进行,所述有机溶剂优选为甲醇;所述丙烯酸甲酯过量加入即可,优选的,所述硅烷基修饰的纳米材料的质量与丙烯酸甲酯的体积比为3g:(0.1mL~1mL),更优选为3g:(0.3mL~0.6mL);所述反应的温度优选为30℃~60℃,所述反应的时间优选为24h~50h;反应结束后,对产物进行提纯,优选的采用离心-超声的方法,具体的,将反应液进行离心得到固体,然后加入乙醇,超声分散后离心,重复上述步骤3~5次。
得到反应产物后,将其与式(Ⅱ)所示结构的二胺化合物进行反应,得到酰胺-胺接枝的纳米材料。所述二胺化合物优选采用缓慢滴加的方式加入;所述二胺化合物过量加入即可;所述反应的温度优选为30℃~60℃,所述反应的时间优选为24h~50h;反应结束后,对产物进行提纯,优选的采用离心-超声的方法,具体的,将反应液进行离心得到固体,然后加入乙醇,超声分散后离心,重复上述步骤3~5次。
然后将制备的酰胺-胺接枝的纳米材料与环糊精化合物反应,得到式(Ⅰ)所示化合物,此时得到的式(Ⅰ)所示化合物中,n=1。所述反应条件与上述记载的硅烷基修饰的纳米材料与环糊精的反应条件一致。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外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的制备方法,包括:
A’)提供纳米材料内核;
B’)将所述纳米材料内核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反应,得到硅烷基修饰的纳米材料;
C’)将步骤B’)得到的硅烷基修饰的纳米材料依次与丙烯酸甲酯、具有式(Ⅱ)所示结构的二胺化合物进行反应,并重复所述反应1~9次,得到聚酰胺-胺接枝的纳米材料;
m为2~10的整数;
(D’)将步骤C’)得到的聚酰胺-胺接枝的纳米材料与环糊精化合物反应,得到式(Ⅰ)所示化合物。其中,得到的式(Ⅰ)所示化合物中,n为2~10的任一整数。
制备得到酰胺-胺接枝的纳米材料后,重复上述依次与丙烯酸甲酯、具有式(Ⅱ)所示结构的二胺化合物进行反应的步骤1~9次,得到聚酰胺-胺接枝的纳米材料。优选的,重复以上反应步骤1~2次。
然后将制备的聚酰胺-胺接枝的纳米材料与环糊精化合物反应,得到式(Ⅰ)所示化合物,n为2~10的任一整数,优选为n=2或3。所述反应条件与上述记载的硅烷基修饰的纳米材料与环糊精的反应条件一致。
采用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法对制备得到的固定相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本发明成功制备得到具有式(Ⅰ)所示结构的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
手性拆分实验表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能够对手性分子进行很好的拆分。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在氮气保护下,将10mL正硅酸四乙酯(TEOS,Si(OC2H5)4)乙醇溶液(TEOS与乙醇体积比为2:8)与4mL氨水溶液(氨水溶液用去离子水1:1稀释,13.5%)混合后,常温下搅拌24h。反应结束后,反应液4000r/min离心,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固态物,反复5次,105℃烘干后得到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产率92.2%。
对制备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进行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5制备的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红外吸收图,其中曲线a是实施例1制备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红外吸收曲线。
实施例2
将5.0g实施例1制备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300mL甲苯,和50mL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到500mL的烧瓶中,将得到的混合物超声30min后,在110℃下反应8h。反应后将混合物在4000r/min下离心30min,将上层液体倒出,加入乙醇,再次超声分散30min。将上述离心—超声的洗涤过程重复5次,所得产品在50℃下真空干燥24h,即可得到硅烷基修饰的二氧化硅纳米材料(记为SILPADD G0)。
对制备的二氧化硅纳米材料进行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5制备的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红外吸收图,其中曲线b是实施例2制备的SILPADD G0的红外吸收曲线。
实施例3
将3.0g实施例2制备的SILPADD G0和100mL甲醇加入到圆底烧瓶中,超声30min使纳米二氧化硅分散,然后将0.5mL丙烯酸甲酯缓缓加入到烧瓶中,在50℃下反应48h。反应后的产物采用实施例2中的离心—超声的洗涤方法纯化5次,纯化产品在50℃的条件下真空干燥24h,制备得到的产物记为SILPADD G0.5。。
将3.0g SILPADD G0.5和100mL甲醇加入到圆底烧瓶中,超声30min使纳米二氧化硅分散,然后将2.2mL乙二胺缓缓加入到烧瓶中,混合物在50℃的条件下反应48h,反应后的产物采用实施例2中的离心—超声的洗涤方法纯化5次,纯化产品在50℃的条件下真空干燥24h,制备得到酰胺-胺接枝的二氧化硅纳米材料(记为SILPADD G1.0),接枝率为15.84%。
对制备的二氧化硅纳米材料进行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5制备的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红外吸收图,其中曲线c是实施例3制备的SILPADD G0.5的红外吸收曲线,曲线d是实施例3制备的SILPADD G1.0的红外吸收曲线。
实施例4
将3.0g实施例2制备的SILPADD G1.0和100mL甲醇加入到圆底烧瓶中,超声30min使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分散,然后将0.6mL丙烯酸甲酯缓缓加入到烧瓶中,在50℃下反应48h。反应后的产物采用实施例2中的离心—超声的洗涤方法纯化5次,纯化产品在50℃的条件下真空干燥24h,制备得到的产物记为SILPADD G1.5。
将上述制备的SILPADD G1.53.0g和100mL甲醇加入到圆底烧瓶中,超声30min使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分散,然后将2.6mL乙二胺缓缓加入到烧瓶中,混合物在50℃的条件下反应48h后,反应后的产物采用实施例2中的离心—超声的洗涤方法纯化5次,纯化产品在50℃的条件下真空干燥24h,制备得到2代聚酰胺-胺接枝的二氧化硅纳米材料(记为SILPADDG2.0),接枝率36.54%。
对制备的二氧化硅纳米材料进行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5制备的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红外吸收图,其中曲线e是实施例4制备的SILPADD G1.5的红外吸收曲线,曲线f是实施例4制备的SILPADD G2.0的红外吸收曲线。
实施例5
将实施例3制备的SILPADD G2.03.0g和100mL甲醇加入到圆底烧瓶中,超声30min使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分散,然后将1.0mL丙烯酸甲酯缓缓加入到烧瓶中,在50℃下反应48h。反应后的产物采用实施例2中的离心—超声的洗涤方法纯化5次,纯化产品在50℃的条件下真空干燥24h,得到的产物记为SILPADD G2.5。
将上述制备的SILPADD G2.53.0g和100mL甲醇加入到圆底烧瓶中,超声30min使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分散,然后将3.2mL乙二胺缓缓加入到烧瓶中,混合物在50℃的条件下反应48h后,反应后的产物采用实施例2中的离心—超声的洗涤方法纯化5次,纯化产品在50℃的条件下真空干燥24h,制备得到3代聚酰胺-胺接枝的二氧化硅纳米材料(记为SILPADDG3.0),接枝率54.50%。
对制备的二氧化硅纳米材料进行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5制备的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红外吸收图,其中曲线g是实施例5制备的SILPADD G2.5的红外吸收曲线,曲线h是实施例5制备的SILPADD G3.0的红外吸收曲线。
实施例6~9
以单6-氧-对甲苯磺酰-β-环糊精酯为原料,分别与1.00g本发明实施例2~5制备的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分散于150mL甲醇中,在氮气保护下,恒温60℃回流搅拌24h。反应后将混合物在4000r/min下离心20min,将上层液体倒出,加入甲醇,再次超声分散20min。上述离心—超声的洗涤过程重复5次,所得产品50℃下真空干燥48h,即可制备得到式(Ⅰ)所示的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其中m=2,n分别为0、1、2、3,分别记为SILG0β-CD、SILG1.0β-CD、SILG2.0β-CD、SILG3.0β-CD。接枝率分别为40.31%,57.21%,43.12%和43.75%。
其中,以实施例7为例,其制备的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结构示意图详见附图5,图5是实施例7制备的手性准固定相结构示意图。
对制备的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进行红外光谱检测,以所合成的手性固定相与KBr压片进行分析,计算机进行本底扣除,得手性固定相的红外光谱。结果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6~9制备的手性准固定相的红外吸收图,其中曲线a、b、c、d分别是实施例6、7、8、9制备的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的红外吸收曲线。
图1所示的红外光谱显示:ν2943cm-1和ν2864cm-1为SILPADD间隔臂中亚甲基(-CH2-)的伸缩振动吸收;ν1625cm-1为间隔臂中氨基(-NH-)的变性振动吸收;ν1736cm-1为间隔臂中羰基(-C=O)的伸缩振动吸收。
图2所示的红外光谱显示:ν3362cm-1为SILPADDβ-CD间隔臂中亚氨基(-NH-)和β-CD中羟基(-OH)的伸缩振动吸收;ν2929cm-1和ν1414cm-1依次为间隔臂中(-CH2)的伸缩振动吸收和弯曲振动;ν1650cm-1和ν1553cm-1来自于间隔臂PADD中的羰基(C=0)和碳氮键(C-N)的伸缩振动;ν1035cm-1为β-CD中C-O-C基团的对称振动吸收。
由图1和图2可知,β-CD成功修饰到所述二氧化硅纳米材料上,本发明成功制备得到式(Ⅰ)所示的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
对制备的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进行热重分析,结果见表1,表1是本发明实施例2~9制备的纳米化合物的热重分析结果汇总,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固定相中,酰胺-胺基团(PADD)和β-CD的接枝率接近理论值。以实施例8制备的m=2、n=2的式(Ⅰ)所示的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为例,其酰胺-胺基团和β-CD的接枝率分别为36.54%和43.12%,接近理论值44.20%和49.24%。
表1实施例2~9制备的纳米化合物的热重分析结果汇总
实施例10
以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的m=2、n=0的式(Ⅰ)所示的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为例,对手性物质盐酸维拉帕敏进行分离。
实验中毛细管长度为50cm,分离电压为15kV,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14nm。缓冲溶液为20mM磷酸二氢钠溶液,手性固定相的浓度为1.90mg/mL,根据接枝率可以算出表面含有β-CD的浓度为1.68mM。实验结果见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0以及比较例1对于手性物质盐酸维拉帕敏进行分离的分离效果图,其中曲线b是实施例10的分离效果图。
比较例1
采用实施例10的实验条件,以浓度1.68mM的天然β-CD为固定相,对手性物质盐酸维拉帕敏进行分离。实验结果见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0以及比较例1对于手性物质盐酸维拉帕敏进行分离的分离效果图,其中曲线a是比较例1的分离效果图。
由图3可以看出,天然环糊精不能对手性物质进行分离,而采用实施例6制备的手性准固定相,左旋和右旋的维拉帕敏可以基线分离。
实施例11~14
以本发明实施例6~9制备的式(Ⅰ)所示的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为例,对马来酸氯苯那敏和盐酸奈福泮进行分离。
实验中毛细管长度为50cm,分离电压为15kV,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14nm。缓冲溶液为20mM磷酸二氢钠溶液,手性准固定相的种类和浓度分别为:b.SILG0β-CD,4.67mg/mL;c.SILG1.0β-CD,4.00mg/mL;d.SILG2.0β-CD,5.60mg/mL;e.SILG3.0β-CD,6.23mg/mL。根据接枝率可以算出缓冲溶液中加入上述手性准固定相后,含有接枝β-CD的浓度都为1.12mM。实验结果见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1~14以及比较例2对于马来酸氯苯那敏和盐酸奈福泮进行分离的分离效果图,其中曲线b是实施例11的分离效果图,曲线c是实施例12的分离效果图,曲线d是实施例13的分离效果图,曲线e是实施例14的分离效果图,1为马来酸氯苯那敏峰,2为盐酸奈福泮峰。
比较例2
采用实施例12的实验条件,以浓度1.12mM的天然β-CD为固定相,对马来酸氯苯那敏和盐酸奈福泮进行分离。实验结果见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1~14以及比较例2对于马来酸氯苯那敏和盐酸奈福泮进行分离的分离效果图,其中曲线a是比较例2的分离效果图。
由图4可以看出,采用天然β-CD只能对马来酸氯苯那敏实现部分分离,对于盐酸奈福泮则没有任何分离效果。实施例6制备的固定相对两种药品的手性拆分几乎没有改善。而实施例7制备的手性准固定相,可以对马来酸氯苯那敏和盐酸奈福泮的手性对映体进行拆分,并且达到基线分离,其相对于马来酸氯苯那敏和盐酸奈福泮的塔板数分别为2.34×105和1.70×105,比天然环糊精分离提高近25%。实施例7、8制备的固定相对马来酸氯苯那敏和盐酸奈福泮也有较好的手性分离效果。
由上述实施例及比较例可知,本发明制备的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对手性物质具有较高的手性分离效率。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具有式(Ⅰ)所示分子式:
其中,M为纳米材料内核;R为甲基或乙基;CD为环糊精;
n为0~10的整数;m为2~10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性准固定相,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材料内核选自二氧化硅纳米材料,金纳米材料,银纳米材料,磁性纳米材料和聚苯乙烯纳米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性准固定相,其特征在于,n为1~10的整数。
4.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的制备方法,包括:
a)提供纳米材料内核;
b)将步骤a)中的纳米材料内核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反应,得到硅烷基修饰的纳米材料;
c)将步骤b)得到的硅烷基修饰的纳米材料与环糊精化合物反应,得到式(Ⅰ)所示化合物;
其中,M为纳米材料内核;R为甲基或乙基;CD为环糊精;
n=0;m为2~10的整数。
5.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的制备方法,包括:
A)提供纳米材料内核;
B)将所述纳米材料内核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反应,得到硅烷基修饰的纳米材料;
C)将步骤B)得到的硅烷基修饰的纳米材料依次与丙烯酸甲酯、具有式(Ⅱ)所示结构的二胺化合物进行反应,得到酰胺-胺接枝的纳米材料;
m为2~10的整数;
(D)将步骤C)得到的酰胺-胺接枝的纳米材料与环糊精化合物反应,得到式(Ⅰ)所示化合物;
其中,M为纳米材料内核;R为甲基或乙基;CD为环糊精;
n=1;m为2~10的整数。
6.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的制备方法,包括:
A’)提供纳米材料内核;
B’)将所述纳米材料内核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反应,得到硅烷基修饰的纳米材料;
C’)将步骤B’)得到的硅烷基修饰的纳米材料依次与丙烯酸甲酯、具有式(Ⅱ)所示结构的二胺化合物进行反应,并重复所述反应1~9次,得到聚酰胺-胺接枝的纳米材料;
m为2~10的整数;
(D’)将步骤C’)得到的聚酰胺-胺接枝的纳米材料与环糊精化合物反应,得到式(Ⅰ)所示化合物;
其中,M为纳米材料内核;R为甲基或乙基;CD为环糊精;
n为2~10的整数;m为2~10的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材料内核选自二氧化硅纳米材料,金纳米材料,银纳米材料,磁性纳米材料和聚苯乙烯纳米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糊精化合物选自单-6-氧对甲苯磺酰-β-环糊精。
CN201410387926.0A 2014-08-08 2014-08-08 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41514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87926.0A CN104151450A (zh) 2014-08-08 2014-08-08 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87926.0A CN104151450A (zh) 2014-08-08 2014-08-08 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51450A true CN104151450A (zh) 2014-11-19

Family

ID=51877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87926.0A Pending CN104151450A (zh) 2014-08-08 2014-08-08 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5145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8753A (zh) * 2016-05-09 2016-10-12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种手性磁分离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508135A (zh) * 2019-07-16 2019-11-29 沈阳化工大学 一种分离泮托拉唑消旋体的毛细管电色谱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4557A (zh) * 2006-12-04 2007-07-11 浙江大学 替考拉宁对氯苯基异氰酸酯手性固定相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06354A (zh) * 2007-05-17 2008-11-19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环糊精手性色谱固定相及其制备方法
US20100310539A1 (en) * 2008-02-11 2010-12-09 Alfronso Garcia-Bennett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esoporous materials, materials so produced and use of mesoporous materials
CN103601823A (zh) * 2013-11-29 2014-02-26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β-环糊精手性固定相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4557A (zh) * 2006-12-04 2007-07-11 浙江大学 替考拉宁对氯苯基异氰酸酯手性固定相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06354A (zh) * 2007-05-17 2008-11-19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环糊精手性色谱固定相及其制备方法
US20100310539A1 (en) * 2008-02-11 2010-12-09 Alfronso Garcia-Bennett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esoporous materials, materials so produced and use of mesoporous materials
CN103601823A (zh) * 2013-11-29 2014-02-26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β-环糊精手性固定相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朴玉: "硅胶接枝树枝状大分子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和表征",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 no. 1, 15 December 2011 (2011-12-15), pages 014 - 19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8753A (zh) * 2016-05-09 2016-10-12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种手性磁分离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008753B (zh) * 2016-05-09 2019-04-02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种手性磁分离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508135A (zh) * 2019-07-16 2019-11-29 沈阳化工大学 一种分离泮托拉唑消旋体的毛细管电色谱方法
CN110508135B (zh) * 2019-07-16 2021-12-21 沈阳化工大学 一种分离泮托拉唑消旋体的毛细管电色谱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an et al. Hybrid organic–inorganic monolithic stationary phase for acidic compounds separation by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Wu et al. Polyhedral oligomeric silsesquioxane as a cross-linker for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organic hybrid monolithic columns
Fumes et al. 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 trends in new materials for sample preparation
Xu et al. Chiral core-shell microspheres β-CD-COF@ SiO2 used for HPLC enantioseparation
CN107175053A (zh) 一种核壳结构的共价有机骨架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
Lin et al. Thiol-epoxy click polymerization for preparation of polymeric monoliths with well-defined 3D framework for capillary liquid chromatography
CN101864021B (zh) 一种纳米硅胶表面天麻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Gao et al. Preparation and recognition performance of cytisine alkaloid‐imprinted material prepared using novel surface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Lin et al. Preparation of well-controlled three-dimensional skeletal hybrid monoliths via thiol–epoxy click polymerization for highly efficient separation of small molecules in capillary liquid chromatography
CN108745321B (zh) 用于分离花色苷的虚拟模板分子印迹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815224A (zh) 一种毛细管液相色谱柱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89275A (zh) 一种苯丙氨酸取代杯[4]芳烃键合硅胶固定相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Yang et al. Alkylthiol gold nanoparticles in sol‐gel‐based open tubular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Fan et al. Functional organic material for roxarsone and its derivatives recognition via molecular imprinting
CN104151450A (zh) 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准固定相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49228A (zh) 一种外表面亲水的分子印迹磁性硅胶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4826616A (zh) 一种hplc色谱柱填料的改性方法
Zhou et al. Hydroxypropyl β-cyclodextrin nanohybrid monoliths for use in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with UV detection: application to the enantiomeric separation of adrenergic drugs, anticholinergic drugs, antidepressants, azoles, and antihistamine
CN102489274A (zh) 一种丙氨酸取代杯[4]芳烃键合硅胶固定相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537345B (zh) 一种改性环糊精手性杂化整体色谱固定相的制备方法
CN103289030A (zh) Gma在硅胶表面高效接枝的新方法
Ma et al. Functionally modified cross-linked molecularly imprinted resins: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camptothecin and its theoretical study
de Paula Lima et al. Monolithic stationary phases preparation for use in chromatographic and electromigration techniques: The state-of-the-art
Yang et al. Synthesis of the artemisinin‐imprinting polymers on silica surface and its adsorption behavior in supercritical CO2 fluid
Guo et al. Enantioseparation i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 vancomycin-based chiral stationary phase via surface-initiat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