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39783A - 一种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及漏斗车底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及漏斗车底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39783A
CN104139783A CN201410362338.1A CN201410362338A CN104139783A CN 104139783 A CN104139783 A CN 104139783A CN 201410362338 A CN201410362338 A CN 201410362338A CN 104139783 A CN104139783 A CN 1041397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shaft
force application
bottom door
application rod
adjustable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623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39783B (zh
Inventor
王剑
杨永强
汤楚强
崔红
姜强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Yangtz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R Yangtz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R Yangtz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R Yangtz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6233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397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39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9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397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97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及漏斗车底门,属于车辆技术领域。该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包括防转机构,当主轴旋转至使底门处于关闭的位置时,防转机构用于阻止漏斗车底门的主轴转动,该防转机构能够阻止底门意外打开,使底门保持稳定的关闭状态;同时,当需要打开底门时,该防转机构并不会给漏斗车底门的主轴的自由旋转造成障碍,底门可以根据需要打开。本发明提供的漏斗车底门由于具有该自锁装置,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应用更加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及漏斗车底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及漏斗车底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用于货物运输的漏斗车,参见附图1,其底门1通过销轴铰接在车辆车体上,主轴吊座8焊接在车体上,主轴3通过轴承座、螺栓和主轴吊座8连接,连杆机构2通过销轴铰接的方式分别和底门1、主轴3连接,主轴3的旋转运动通过连杆机构2使底门产生开关门运动。
该漏斗车在长期应用过程中,由于零部件的磨耗、缺损等以及人为操作不到位、车辆运动过程中突然剧烈震动等意外因素,会使底门1出现故障,造成底门1意外打开。此时,需要人为关闭底门1,并采取措施使底门1保持稳定的关闭状态。
现有技术中,当底门1出现故障时,保持稳定的关闭状态通常是采用钢丝或者卡铁固定故障底门1。其中,采用钢丝的方式就是钢丝缠绕故障底门1的开门柄或者底门1的转动主轴,把开门柄、转动主轴固定住不转动,从而阻止故障底门运动;另外也有用钢丝直接把底门1绑扎住,不让底门1打开运动。采用卡铁的方式就是用槽型的卡铁,把故障底门1的开门柄或者底门的转动主轴卡住,不让开门柄、转动主轴转动,从而保持底门1在关门状态。
但是,钢丝、卡铁是解决故障底门1的随机工具,是针对故障底门1的临时解决办法,操作效率低,一旦故障发生的现场没有钢丝、卡铁或者卡铁数量少于故障门的数量,车辆将停止、耽搁运输,造成货物运输延误,增加运输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当底门出现故障时,仍然能够使底门保持稳定的关闭状态的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及具有该自锁装置的漏斗车底门。
本发明提供的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所述自锁装置装设在漏斗车底门上,所述漏斗车底门包括主轴吊座和主轴,所述主轴吊座焊接在车体上,所述主轴通过轴承座、螺栓和主轴吊座连接,所述自锁装置包括防转机构,当所述主轴旋转至使所述底门处于关闭的位置时,所述防转机构用于阻止所述主轴转动,使所述底门保持稳定的关闭状态;当所述主轴处于旋转运动过程中时,所述主轴能够自由旋转。
作为优选,所述主轴上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防转机构包括可调节施力杆和活动连接机构,所述活动链接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轴吊座,借助所述活动连接机构,所述可调节施力杆与所述挡块之间的距离可调,当所述主轴旋转至使所述底门处于关闭的位置时,通过调节所述活动连接机构与所述可调节施力杆的配合关系,所述可调节施力杆抵顶于所述挡块上;当所述主轴处于旋转运动过程中,通过调节所述活动连接机构与所述可调节施力杆的配合关系,所述可调节施力杆与所述挡块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挡块的最大旋转半径。
作为优选,当所述主轴旋转至使所述底门处于关闭的位置时,所述挡块与所述可调节施力杆相互垂直。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连接机构包括档座、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二锁紧螺母,所述档座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轴吊座,所述档座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可调节施力杆与所述通孔间隙配合,所述可调节施力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二锁紧螺母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二锁紧螺母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二锁紧螺母分设于所述档座的两侧,所述可调节施力杆能够在所述第一通孔内移动到任意位置并被所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二锁紧螺母从所述档座的两侧同时锁紧。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连接机构包括档座、第一转轴和定位销,所述档座包括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所述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轴吊座,所述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可调节施力杆的直径,所述第一座体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座体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转轴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中并能够在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中旋转,所述可调节施力杆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所述第四通孔中,所述可调节施力杆夹持在所述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之间并能够以所述第一转轴为旋转中心旋转,所述可调节施力杆的旋转端呈球面,所述定位销用于将所述可调节施力杆固定在所述主轴吊座的上方或者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连接机构包括档座、第二转轴和定位销,所述可调节施力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连接于所述档座,所述可调节施力杆夹持住所述档座并以所述第二转轴为旋转中心旋转,所述可调节施力杆与所述档座之间球面接触,所述定位销用于将所述可调节施力杆固定在所述主轴吊座的上方或者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防转机构包括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轴,所述固定元件与所述主轴吊座之间可拆卸地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防转机构包括套设元件和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固定连接于套设元件,所述套设元件与所述主轴之间键连接,所述固定元件与所述主轴吊座之间可拆卸地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套设元件和固定元件一体成型。
本发明提供的漏斗车,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漏斗车底门。
本发明提供的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包括防转机构,当主轴旋转至使底门处于关闭的位置时,防转机构用于阻止主轴转动,此时,即使漏斗车在长期应用过程中,由于零部件的磨耗、缺损等以及人为操作不到位、车辆运动过程中突然剧烈震动等意外因素,底门出现故障时,由于该防转机构也能够阻止主轴转动,此时,由于该主轴的转动被阻止,其无法带动连杆机构的运动,从而,能够阻止底门意外打开,使底门保持稳定的关闭状态;同时,当主轴处于旋转运动过程中时,主轴能够自由旋转,即当需要打开底门时,该防转机构并不会给主轴的自由旋转造成障碍,底门可以根据需要打开。
本发明提供的漏斗车底门由于具有该自锁装置,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应用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与漏斗车底门配合的一个典型面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与漏斗车底门配合的一个典型面,当故障底门处于关闭状态时,可调节施力杆与主轴之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与漏斗车底门配合的一个典型面,当底门正常或者故障底门当需要主轴旋转时,可调节施力杆与主轴之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中,可调节施力杆与第二种活动连接机构配合,当底门正常或者故障底门当需要主轴旋转时,可调节施力杆与主轴之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中,可调节施力杆与第二种活动连接机构配合,当故障底门处于关闭状态时,可调节施力杆与主轴之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中,可调节施力杆与第三种活动连接机构配合,当底门正常或者故障底门当需要主轴旋转时,可调节施力杆与主轴之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其中,定位销未示出;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中,可调节施力杆与第三种活动连接机构配合,当故障底门处于关闭状态时,可调节施力杆与主轴之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其中,定位销未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深入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1,本发明提供的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装设在漏斗车底门上,其中,漏斗车底门至少包括主轴吊座8和主轴3,主轴吊座8焊接在车体上,主轴3通过轴承座、螺栓和主轴吊座8连接,该自锁装置包括防转机构,当主轴3旋转至使底门1处于关闭的位置时,防转机构用于阻止主轴3转动,使底门1保持稳定的关闭状态;当主轴3处于旋转运动过程中时,主轴3能够自由旋转。
本发明提供的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包括防转机构,当主轴3旋转至使底门1处于关闭的位置时,防转机构用于阻止主轴3转动,此时,即使漏斗车在长期应用过程中,由于零部件的磨耗、缺损等以及人为操作不到位、车辆运动过程中突然剧烈震动等意外因素,底门1出现故障时,由于该防转机构也能够阻止主轴3转动,此时,由于该主轴3的转动被阻止,其无法带动连杆机构2的运动,从而,能够阻止底门1意外打开,使底门1保持稳定的关闭状态;同时,当主轴3处于旋转运动过程中时,主轴3能够自由旋转,即当需要打开底门1时,该防转机构并不会给主轴3的自由旋转造成障碍,底门1可以根据需要打开。
实施例一
作为防转机构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主轴3上固定连接有挡块4,防转机构包括可调节施力杆7和活动连接机构,活动链接机构固定连接于主轴吊座8,借助活动连接机构,可调节施力杆7与挡块4之间的距离可调,当主轴3旋转至使底门1处于关闭的位置时,通过调节活动连接机构与可调节施力杆7的配合关系,可调节施力杆7抵顶于挡块4上;当主轴3处于旋转运动过程中,通过调节活动连接机构与可调节施力杆7的配合关系,可调节施力杆7与挡块4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挡块4的最大旋转半径。
本实施例中,活动连接机构包括档座5、第一锁紧螺母6和第二锁紧螺母9,档座5固定连接于主轴吊座8,档座5上设有第一通孔,可调节施力杆7与通孔间隙配合,可调节施力杆7上设有与第一锁紧螺母6和第二锁紧螺母9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第一锁紧螺母6和第二锁紧螺母9的外径大于第一通孔的直径,第一锁紧螺母6和第二锁紧螺母9分设于档座5的两侧,可调节施力杆7能够在第一通孔内移动到任意位置并被所第一锁紧螺母6和第二锁紧螺母9从档座5的两侧同时锁紧。参见附图2,当主轴3旋转至使底门1处于关闭的位置时,使可调节施力杆7在第一通孔内移动,直至可调节施力杆7抵顶于挡块4上,此时,借助螺纹副产生的作用力,能够阻止主轴3转动,从而阻止底门1意外打开;参见附图3,当主轴3处于旋转运动过程中,使可调节施力杆7在第一通孔内移动,使可调节施力杆7与挡块4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挡块4的最大旋转半径,当主轴3处于旋转运动过程中时,主轴3能够自由旋转,即当需要打开底门1时,该可调节施力杆7并不会给主轴3的自由旋转造成障碍,底门1可以根据需要打开。
其中,当主轴3旋转至使底门1处于关闭的位置时,挡块4与可调节施力杆7相互垂直,此时,可调节施力杆7与挡块4的接触是面接触,而挡块4与可调节施力杆7不相互垂直时,可调节施力杆7与挡块4的接触是线接触,因此,本实施例条件下,由于可调节施力杆7与挡块4之间的受力面积较大,可调节施力杆7能够对挡块4施加的作用力更加稳定、可靠;并且,可调节施力杆7能够对挡块4施加的作用力可以通过可调节施力杆7在档座5和挡块4之间的长度确定,若需要对挡块4施加更大的作用力,需要使该长度增大,若需要减小对挡块4施加的作用力,需要使该长度减小。
此外,为了更进一步增加可调节施力杆7与挡块4之间的受力面积,还可以在可调节施力杆7的抵顶末端再多拧上一个抵顶螺母,此时,由于抵顶螺母的外径比可调节施力杆7的抵顶末端的直径大,因此,抵顶螺母的可调节施力杆7与挡块4之间的受力面积更大,与之前相比,作用力更加稳定、可靠。
实施例二
参见附图4和附图5,与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中,活动连接机构包括档座、第一转轴13和定位销14,档座包括第一座体11和第二座体12,第一座体11和第二座体12分别固定连接于主轴吊座8,第一座体11和第二座体12之间的距离等于可调节施力杆10的直径,能够防止可调节施力杆10沿第一转轴13轴向窜动,从而保证可调节施力杆10的方向保持不变,第一座体11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座体12上设有第三通孔,第一转轴13同时穿设于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中并能够在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中旋转,可调节施力杆10上设有第四通孔,第一转轴13还同时穿设于第四通孔中,可调节施力杆10夹持在第一座体11和第二座体12之间并能够以第一转轴13为旋转中心旋转。可调节施力杆10的旋转端15呈球面,由于球面各向同性,这样当可调节施力杆10以第一转轴13为旋转中心旋转时,能够灵活、自如。定位销14用于将可调节施力杆10固定在主轴吊座8的上方(如附图4所示)或者下方(如附图5所示)。当主轴3旋转至使底门1处于关闭的位置时,使可调节施力杆10以第一转轴13为旋转中心旋转至主轴吊座8的下方(如附图5所示),此时,将定位销14也换到主轴吊座8的下方(如附图5所示),此时可调节施力杆7抵顶于挡块4上,借助可调节施力杆10自身的张力,能够阻止主轴3转动,从而阻止底门1意外打开;参见附图3,当主轴3处于旋转运动过程中,使可调节施力杆10以第一转轴13为旋转中心旋转至主轴吊座8的上方(如附图4所示),使可调节施力杆10与挡块4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挡块4的最大旋转半径,当主轴3处于旋转运动过程中时,主轴3能够自由旋转,即当需要打开底门1时,该可调节施力杆7并不会给主轴3的自由旋转造成障碍,底门1可以根据需要打开。
此外,当零部件的磨耗、缺损进一步增大时,可以需要改变可调节施力杆10的长度来改变其对挡块4施加的作用力,这时可以将原有的可调节施力杆10取下,换上一个长度更大、更能适应挡块4的可调节施力杆10,只需要将转轴13取下即可更换可调节施力杆10,操作简单、方便。
实施例三
参见附图6和附图7,与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中,活动连接机构包括档座17、第二转轴18和定位销(图中未示出,可以是类似实施例二的定位销14的结构,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只需要其能够将可调节施力杆16可拆卸地固定至主轴吊座8上即可),可调节施力杆16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18连接于档座17,可调节施力杆16夹持住档座17并以第二转轴18为旋转中心旋转,可调节施力杆16与档座17之间球面接触,由于球面各向同性,这样当可调节施力杆16以第二转轴18为旋转中心旋转时,能够灵活、自如。定位销用于将可调节施力杆16固定在主轴吊座的上方(参见附图6)或者下方(参见附图7),装配时,将可调节施力杆16的旋转端从上方与档座17相嵌合,然后将第二转轴18一次性同时穿过档座17和可调节施力杆18上设置的通孔内。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工作原理类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与本发明实施例一、二和三的发明构思均不同,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中防转机构包括固定元件(类似于本实施例一~三中的档座4,但作用与该档座4截然不同),固定元件固定连接于主轴3,固定元件与主轴吊座8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比如,固定元件可以直接焊接在主轴3上,并在该固定元件和主轴吊座8上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螺纹孔,通过螺栓将固定元件和主轴吊座8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当主轴3旋转至使底门1处于关闭的位置时,该固定元件和主轴吊座8上的螺纹孔重合,此时用螺栓将固定元件和主轴吊座8连接在一起,借助螺纹副产生的作用力,能够阻止主轴3转动,从而阻止底门1意外打开;当主轴3处于旋转运动过程中时,将螺栓取下,主轴3能够自由旋转,即当需要打开底门1时,并不会给主轴3的自由旋转造成障碍,底门1可以根据需要打开。这种防转机构更加容易设计和理解,但需要对主轴3本身进行较大的改进,并且,在主轴3上焊接固定元件是对主轴3的一种添附,会影响主轴3与底门其他部件之间的装配,因此,需要在该漏斗车底门组装好之后,在主轴3上焊接该固定元件。本实施例适合对现有的漏斗车底门进行改进时使用。
实施例五
与本发明实施例一~四的发明构思均不同,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实施例四提供的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中防转机构包括套设元件和固定元件,固定元件固定连接于套设元件,套设元件与主轴3之间键连接,固定元件与主轴吊座8之间可拆卸地连接。通过该键连接可以实现主轴3与套设元件之间的周向固定。比如,在该固定元件和主轴吊座8上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螺纹孔,通过螺栓将固定元件和主轴吊座8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当主轴3旋转至使底门1处于关闭的位置时,该固定元件和主轴吊座8上的螺纹孔重合,此时用螺栓将固定元件和主轴吊座8连接在一起,借助螺纹副产生的作用力,能够阻止主轴3转动,从而阻止底门1意外打开;当主轴3处于旋转运动过程中时,将螺栓取下,主轴3能够自由旋转,即当需要打开底门1时,并不会给主轴3的自由旋转造成障碍,底门1可以根据需要打开。本实施例条件下,套设元件与主轴3之间键连接,即需要在主轴3和套设元件上分别加工键槽,由于加工了键槽的主轴3相当于磨去了主轴3的一小部分,不会妨碍主轴3与底门的其余部件之间的装配,因此,可以事先加工好主轴3上的键槽,然后直接装配即可,相比较实施例四而言,本实施例的加工更加可靠。本实施例适合新生产的漏斗车底门。
其中,套设元件和固定元件可以一体成型,此时,由于套设元件和固定元件一体成型,疲劳强度更大,使用也更加稳定、可靠,该一体成型的方式可以是利用模具一次成型或者机床切削成型。
本发明提供的漏斗车底门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包括防转机构,当主轴3旋转至使底门1处于关闭的位置时,防转机构用于阻止主轴3转动,此时,即使漏斗车在长期应用过程中,由于零部件的磨耗、缺损等以及人为操作不到位、车辆运动过程中突然剧烈震动等意外因素,底门1出现故障时,由于该防转机构也能够阻止主轴3转动,此时,由于该主轴3的转动被阻止,其无法带动连杆机构2的运动,从而,能够阻止底门1意外打开,使底门1保持稳定的关闭状态;同时,当主轴3处于旋转运动过程中时,主轴3能够自由旋转,即当需要打开底门1时,该防转机构并不会给主轴3的自由旋转造成障碍,底门1可以根据需要打开。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漏斗车底门也具有该技术效果,应用更加安全、可靠。
此处需要特别说明的有如下两点:
第一,本发明实施例一、二和三都是在主轴3上设置挡块4,并借助可调节施力杆(实施例一中,标号为7;实施例二中,标号为10;实施例三中,标号为16)对挡块4施加作用力而对主轴3起到防转作用。并且,通过一活动连接机构调节该可调节施力杆,当需要主轴3自由转动时,该可调节施力杆能够为挡块4让出旋转空间,之所以选取该三个实施例,是为了给出三种构思不同的活动连接机构而支持“活动连接机构”这一功能性概括,实践中,不应局限于已经给出的实施例一、二和三,而是只要其中的活动连接机构能够具备该活动连接机构、挡块4和可调节施力杆的功能即可。
第二,本发明实施例四、实施例五分别与本发明实施例一、二、三的发明构思则是防转机构本身的发明构思即不相同,从而,这些实施例在一起支持“防转机构”这一功能性概括,实践中,不应局限于已经给出的实施例一~五,而是只要其中的防转机构能够具备“当主轴3旋转至使底门1处于关闭的位置时,防转机构用于阻止主轴3转动,此时,即使漏斗车在长期应用过程中,由于零部件的磨耗、缺损等以及人为操作不到位、车辆运动过程中突然剧烈震动等意外因素,底门1出现故障时,由于该防转机构也能够阻止主轴3转动,此时,由于该主轴3的转动被阻止,其无法带动连杆机构2的运动,从而,能够阻止底门1意外打开,使底门1保持稳定的关闭状态;同时,当主轴3处于旋转运动过程中时,主轴3能够自由旋转,即当需要打开底门1时,该防转机构并不会给主轴3的自由旋转造成障碍,底门1可以根据需要打开”的功能即可。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材料的技术实施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所述自锁装置装设在漏斗车底门上,所述漏斗车底门包括主轴吊座和主轴,所述主轴吊座焊接在车体上,所述主轴通过轴承座、螺栓和主轴吊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装置包括防转机构,当所述主轴旋转至使所述底门处于关闭的位置时,所述防转机构用于阻止所述主轴转动,使所述底门保持稳定的关闭状态;当所述主轴处于旋转运动过程中时,所述主轴能够自由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上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防转机构包括可调节施力杆和活动连接机构,所述活动链接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轴吊座,借助所述活动连接机构,所述可调节施力杆与所述挡块之间的距离可调,当所述主轴旋转至使所述底门处于关闭的位置时,通过调节所述活动连接机构与所述可调节施力杆的配合关系,所述可调节施力杆抵顶于所述挡块上;当所述主轴处于旋转运动过程中,通过调节所述活动连接机构与所述可调节施力杆的配合关系,所述可调节施力杆与所述挡块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挡块的最大旋转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轴旋转至使所述底门处于关闭的位置时,所述挡块与所述可调节施力杆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机构包括档座、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二锁紧螺母,所述档座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轴吊座,所述档座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可调节施力杆与所述通孔间隙配合,所述可调节施力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二锁紧螺母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二锁紧螺母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二锁紧螺母分设于所述档座的两侧,所述可调节施力杆能够在所述第一通孔内移动到任意位置并被所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二锁紧螺母从所述档座的两侧同时锁紧。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机构包括档座、第一转轴和定位销,所述档座包括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所述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轴吊座,所述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可调节施力杆的直径,所述第一座体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座体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转轴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中并能够在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中旋转,所述可调节施力杆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所述第四通孔中,所述可调节施力杆夹持在所述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之间并能够以所述第一转轴为旋转中心旋转,所述可调节施力杆的旋转端呈球面,所述定位销用于将所述可调节施力杆固定在所述主轴吊座的上方或者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机构包括档座、第二转轴和定位销,所述可调节施力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连接于所述档座,所述可调节施力杆夹持住所述档座并以所述第二转轴为旋转中心旋转,所述可调节施力杆与所述档座之间球面接触,所述定位销用于将所述可调节施力杆固定在所述主轴吊座的上方或者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机构包括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轴,所述固定元件与所述主轴吊座之间可拆卸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机构包括套设元件和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固定连接于套设元件,所述套设元件与所述主轴之间键连接,所述固定元件与所述主轴吊座之间可拆卸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设元件和固定元件一体成型。
10.一种漏斗车底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自锁装置。
CN201410362338.1A 2014-07-28 2014-07-28 一种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及漏斗车底门 Active CN1041397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62338.1A CN104139783B (zh) 2014-07-28 2014-07-28 一种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及漏斗车底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62338.1A CN104139783B (zh) 2014-07-28 2014-07-28 一种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及漏斗车底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39783A true CN104139783A (zh) 2014-11-12
CN104139783B CN104139783B (zh) 2017-01-18

Family

ID=51849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62338.1A Active CN104139783B (zh) 2014-07-28 2014-07-28 一种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及漏斗车底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3978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10729A (en) * 1970-01-02 1973-01-16 Pullman Inc Vehicle hopper door operating mechanism
US3931768A (en) * 1974-12-04 1976-01-13 General American Transporation Corporation Hopper vehicle
US6279487B1 (en) * 1998-06-02 2001-08-28 Miner Enterprises, Inc. Railroad hopper car door assembly
CN103552567A (zh) * 2013-11-15 2014-02-05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锁闭装置及车辆底门
CN203974816U (zh) * 2014-07-28 2014-12-03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及漏斗车底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10729A (en) * 1970-01-02 1973-01-16 Pullman Inc Vehicle hopper door operating mechanism
US3931768A (en) * 1974-12-04 1976-01-13 General American Transporation Corporation Hopper vehicle
US6279487B1 (en) * 1998-06-02 2001-08-28 Miner Enterprises, Inc. Railroad hopper car door assembly
CN103552567A (zh) * 2013-11-15 2014-02-05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锁闭装置及车辆底门
CN203974816U (zh) * 2014-07-28 2014-12-03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及漏斗车底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39783B (zh) 2017-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45730B1 (ko) 그리핑 장치를 위한 구동 장치
CN203974816U (zh) 一种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及漏斗车底门
CN205841401U (zh) 一种锁紧装置
CN102765399A (zh) 一种车辆底门开闭装置
CN104875756B (zh) 一种联动式底门开闭机构及漏斗车
KR101656129B1 (ko) 슬라이딩 도어 드라이브
CN111038535A (zh) 锁闭装置以及漏斗车
CN104139783A (zh) 一种漏斗车底门自锁装置及漏斗车底门
CN205386825U (zh) 用于输液生产线的洗瓶机机械手
CN101038038A (zh) 一种硬密封旋球阀
KR20140095160A (ko) 공작 기계용 도어 개폐 장치
CA3140930C (en) Bottom door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and hopper car
CN106140457B (zh) 用于矩形矿浆分配箱的手动隔板闸门装置
JP6071598B2 (ja) キャスタ付き物品支持脚
CN101746382B (zh) 铁路漏斗车底门间隙调节装置
CN101955122B (zh)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上的活动盖板装置
CN203686164U (zh) 一种阀门阀杆向下速动机构
CN208304433U (zh) 角度调整机构
CN201028037Y (zh) 硬密封旋球阀
CN110614955B (zh) 一种车门电动踏板及车辆
US982160A (en) Pintle-socket for doors.
CN208304396U (zh) 滑枕防倾倒结构
CN211731364U (zh) 漏斗车底门限位装置
CN214999745U (zh) 一种可更换零件的高压截止阀
CN205116958U (zh) 一种具有直插和旋转卡锁功能的锁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430212 Jiangxi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uhan, the new bridge area of the city of Hubei

Applicant after: CRRC YANGTZE CO., LTD.

Address before: 430212 Jiangxi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uhan, the new bridge area of the city of Hubei

Applicant before: China South Locomotive & Rolling Stock Changjiang Vehicle Company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