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37814A - 一种中华绒螯蟹幼蟹水花生堆积捕捞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华绒螯蟹幼蟹水花生堆积捕捞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37814A CN104137814A CN201410347633.XA CN201410347633A CN104137814A CN 104137814 A CN104137814 A CN 104137814A CN 201410347633 A CN201410347633 A CN 201410347633A CN 104137814 A CN104137814 A CN 1041378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ab
- young
- young crab
- water
- water pean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一种中华绒螯蟹幼蟹水花生堆积捕捞的方法,涉及中华绒螯蟹幼蟹捕捞技术,包括割除水花生、分散堆积水花生、排水诱幼蟹进入草堆、第一次捕捞幼蟹、注新水、第二次捕捞幼蟹、跟踪调查幼蟹下塘成活率。本发明采用在水花生草堆中多次放水捕捉幼蟹的方法,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中华绒螯蟹蟹苗下塘成活率显著提高,解决了纯淡水地区蟹苗下塘成活率低瓶颈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华绒螯蟹幼蟹捕捞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中华绒螯蟹幼蟹水花生堆积捕捞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幼蟹养殖户均采取传统的人工挖掘方法捕捞幼蟹,此种捕捞方法一般有5%~10%的幼蟹受到一定的机械损伤,并且劳动力投入较多。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幼蟹机械损失,更顺利销售幼蟹,不少幼蟹培育户采取全池泼洒低浓度药物,将幼蟹逼出草堆和洞穴,然后捕捞。采用药物捕捞上来的幼蟹和采取传统人工挖掘方法捕捞的幼蟹,从外形上看不出来,而且没有机械损伤,不知情的成蟹养殖户更喜欢选购采用药物方法捕捞的幼蟹。跟踪调查显示:用药物起捕幼蟹下塘7天后死亡率高达30%以上。为提高幼蟹下塘成活率,在怀远、无为和宣州区幼蟹重点养殖区,创造了一种中华绒螯蟹幼蟹水花生堆积捕捞的方法,使幼蟹下塘的成活率显著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更科学的中华绒螯蟹幼蟹水花生堆积捕捞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华绒螯蟹幼蟹水花生堆积捕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割除水花生:进入11月份后幼蟹基本停止生长,此时割取幼蟹培育池四周水花生,连根拔起池塘之间的水花生。
(2)分散堆积水花生:将割取的四周水花生和中间拔起的水花生,平均分散堆积到幼蟹培育池内,每个草堆大小水花生鲜重控制在15~20千克左右。
(3)排水诱幼蟹进入草堆:在幼蟹出售前一天开始排水,池塘水排干后,90%以上的幼蟹都集中在堆放的水花生草堆中。
(4)第一次捕捞幼蟹:池塘水排干后,翻开草堆,将幼蟹和水花生一起放入表面光滑的大塑料盆内,分开水花生,抖落隐蔽在草中的幼蟹,即可捕出幼蟹。
(5)注新水:第一次翻开草堆全池捕捞幼蟹结束后,将抖散的水花生再次平均分散堆积,然后注入新水,为捕捞上来的幼蟹,在新水的刺激下纷纷进入草堆中。
(6)第二次捕捞幼蟹:操作同第一次捕捞幼蟹。经过两次捕捞90%的幼蟹可以捕捞上来。
(7)跟踪调查幼蟹下塘成活率:水花生堆积捕捞幼蟹下塘7天后死亡率小于1.2%,用药物起捕幼蟹的对照组下塘7天后死亡率高达30%以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方法简单。
2、操作方便。
3、中华绒螯蟹蟹苗下塘成活率显著提高。
4、解决了纯淡水地区蟹苗下塘成活率低瓶颈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中华绒螯蟹幼蟹水花生堆积捕捞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割除水花生:进入11月份后幼蟹基本停止生长,此时割取幼蟹培育池四周水花生,连根拔起池塘之间的水花生。
(2)分散堆积水花生:将割取的四周水花生和中间拔起的水花生,平均分散堆积到幼蟹培育池内,每个草堆大小水花生鲜重控制在15~20千克左右。
(3)排水诱幼蟹进入草堆:在幼蟹出售前一天开始排水,池塘水排干后,90%以上的幼蟹都集中在堆放的水花生草堆中。
(4)第一次捕捞幼蟹:池塘水排干后,翻开草堆,将幼蟹和水花生一起放入表面光滑的大塑料盆内,分开水花生,抖落隐蔽在草中的幼蟹,即可捕出幼蟹。
(5)注新水:第一次翻开草堆全池捕捞幼蟹结束后,将抖散的水花生再次平均分散堆积,然后注入新水,为捕捞上来的幼蟹,在新水的刺激下纷纷进入草堆中。
(6)第二次捕捞幼蟹:操作同第一次捕捞幼蟹。经过两次捕捞90%的幼蟹可以捕捞上来。
(7)跟踪调查幼蟹下塘成活率:水花生堆积捕捞幼蟹下塘7天后死亡率小于1.2%,用药物起捕幼蟹的对照组下塘7天后死亡率高达30%以上。
Claims (2)
1.一种中华绒螯蟹幼蟹水花生堆积捕捞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割除水花生:进入11月份后幼蟹基本停止生长,此时割取幼蟹培育池四周水花生,连根拔起池塘之间的水花生。
(2)分散堆积水花生:将割取的四周水花生和中间拔起的水花生,平均分散堆积到幼蟹培育池内。
(3)排水诱幼蟹进入草堆:在幼蟹出售前一天开始排水,池塘水排干后,90%以上的幼蟹都集中在堆放的水花生草堆中。
(4)第一次捕捞幼蟹:池塘水排干后,翻开草堆,将幼蟹和水花生一起放入表面光滑的大塑料盆内,分开水花生,抖落隐蔽在草中的幼蟹,即可捕出幼蟹。
(5)注新水:第一次翻开草堆全池捕捞幼蟹结束后,将抖散的水花生再次平均分散堆积,然后注入新水,为捕捞上来的幼蟹,在新水的刺激下纷纷进入草堆中。
(6)第二次捕捞幼蟹:操作同第一次捕捞幼蟹,经过两次捕捞90%的幼蟹可以捕捞上来。
(7)跟踪调查幼蟹下塘成活率:水花生堆积捕捞幼蟹下塘7天后死亡率小于1.2%,用药物起捕幼蟹的对照组下塘7天后死亡率高达30%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华绒螯蟹幼蟹水花生堆积捕捞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草堆大小水花生鲜重控制在15~20千克左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47633.XA CN104137814A (zh) | 2014-07-21 | 2014-07-21 | 一种中华绒螯蟹幼蟹水花生堆积捕捞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47633.XA CN104137814A (zh) | 2014-07-21 | 2014-07-21 | 一种中华绒螯蟹幼蟹水花生堆积捕捞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37814A true CN104137814A (zh) | 2014-11-12 |
Family
ID=51847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47633.XA Pending CN104137814A (zh) | 2014-07-21 | 2014-07-21 | 一种中华绒螯蟹幼蟹水花生堆积捕捞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137814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02186A (zh) * | 2020-07-29 | 2020-10-23 | 扬州福岁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幼蟹培育池塘的水花生培植管控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20728A (zh) * | 2008-10-27 | 2010-06-09 | 陈堂光 | 捕蟹笼具 |
-
2014
- 2014-07-21 CN CN201410347633.XA patent/CN10413781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20728A (zh) * | 2008-10-27 | 2010-06-09 | 陈堂光 | 捕蟹笼具 |
Non-Patent Citations (7)
Title |
---|
HXRBJ: "河蟹养殖的饲料营养搭配及捕捞", 《263医学论文》 * |
彩田科技中心: "大闸蟹养殖之五 大闸蟹捕捞方法介绍", 《中国水产养殖网》 * |
李林春 等: "中华绒鳌蟹大水面生态养殖及捕捞技术", 《河南农业科学》 * |
查雨涯: ""成蟹的捕捞与运输"", 《安徽农业》 * |
沈南平: "河蟹苗种的采购、捕捞运输、投放技术", 《渔业致富指南》 * |
洪家春: "利用幼蟹习性的捕捞方法", 《农村养殖技术》 * |
王树林: "人工养蟹捕捞法", 《齐鲁渔业》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02186A (zh) * | 2020-07-29 | 2020-10-23 | 扬州福岁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幼蟹培育池塘的水花生培植管控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14902A (zh) | 一种河蟹无公害池塘高效养殖方法 | |
CN105191872A (zh) | 蜜蜂的养殖方法 | |
CN106332810A (zh) | 一种黄颡鱼黄优1号大规格鱼种规模化培育方法 | |
CN103202248A (zh) | 一种苇区沟渠鱼虾蟹混养方法 | |
CN107361001A (zh) | 三疣梭子蟹一年两茬的养殖方法 | |
CN106818548A (zh) | 一种加州鲈鱼种网箱驯食的方法 | |
CN104026070B (zh) | 一种中华鳖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方法 | |
Mies et al. | Giant clam aquaculture: a review on induced spawning and larval rearing | |
CN113647356A (zh) | 牧鱼控草式河蟹养殖池塘水质控制装置及方法 | |
CN102144585B (zh) | 池蝶蚌与大宗淡水鱼混合养殖方法 | |
CN104206321A (zh) | 一种养殖台养殖龙虾的方法 | |
CN104969889B (zh) | 一种珍珠养殖方法 | |
CN104686420A (zh) | 一种岩原鲤放流鱼种的野化培育方法 | |
CN104137814A (zh) | 一种中华绒螯蟹幼蟹水花生堆积捕捞的方法 | |
CN107535438A (zh) | 一种蜜蜂养殖方法 | |
CN105454102B (zh) | 一种河蟹成蟹养殖池塘同池异位混养甲鱼的系统 | |
CN204482712U (zh) | 一种有效批量培育和收集胡蜂雌雄蜂的装置 | |
CN105165682A (zh) | 一种罗非鱼的养殖方法 | |
CN105104294A (zh) | 一种甲鱼的饲养方法 | |
CN204291997U (zh) | 一种鲍鱼深海自动化养殖设备 | |
CN104054608A (zh) | 网箱养殖泥鳅的技术方法 | |
CN206949265U (zh) | 一种滩涂贝类与虾蟹混合养殖的海水围塘装置 | |
CN208402945U (zh) | 一种石蛙生态养殖沟 | |
CN107306858A (zh) | 鱼类混养方法 | |
CN106259141A (zh) | 一种便于分类打捞的淡水珍珠贝养殖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